資源簡介 磚和陶瓷教學目標科學概念: 1、物理性質可以用來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磚和陶瓷各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3、人工材料在制作過程中會經歷變化,改變材料的性能。 過程與方法: 將學習到的知識與技能應用于新的環境。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發展對物質世界的探究興趣。 2、認同物理性質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觀點。 3、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 教學重點運用學到的知識與技能自主探究磚和陶瓷的物理特性。 教學難點 人工材料在制作過程中的變化及磚和陶瓷的區別。 教學準備學生分組器材: 1、磚與陶瓷各一小塊,一枚鐵釘、一杯水、一個滴管。 2、制作磚和陶瓷的兩種黏土各一小份。 教學過程一、導課 談話導入:這節課,我們要運用前幾節課掌握的探究方法來研究兩種人工材料。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對同學們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 二、磚和陶瓷1.出示建筑工人砌墻的圖片、各種陶瓷制品的圖片。這些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磚和陶瓷? 三、研究磚和陶瓷的性質 1.導語:我們知道,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磚和陶瓷又有些怎么樣的特性呢?讓我們展開對磚和陶瓷的探索之旅吧。 2.同學們想研究磚和陶瓷的哪些特性呢?想怎樣進行研究呢?需要什么工具呢?(簡單回憶對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能力的檢測方法和所需實驗器材) 3.分發磚與陶瓷各一小塊,一枚鐵釘、一杯水、一個滴管。分小組進行自主探究,提醒學生做好實驗記錄。 注意:教師要充分觀察學生的探究情況,對學生本單元的學習情況作出初步評價。 4.匯報交流。現在我們能比較詳細地描述一下磚和陶瓷了嗎?提倡先填一填氣泡圖,整理自己的觀察實驗所得,再來進行描述。 四、黏土的變化 1.我們知道磚和陶瓷是人工材料,它們又是怎么來的呢?課件展示磚和陶瓷的制作過程。 2.了解了磚和陶瓷的制作過程,同學們有什么想法和疑問?(①黏土是松軟的,燒過后就變得很堅硬,它的變化非常大。②都由黏土燒制而成,為什么很多特性不一樣?) 3.分發制作磚和陶瓷的兩種黏土各一小份,進行觀察比較。 4.匯報小結:燒制磚和陶瓷的黏土有很大的不同,燒制的過程中,也有許多不同之處,這就導致了磚和陶瓷有了許多不同的特性。 五、課堂小結 1.磚和陶瓷是人類了不起的發明,但是磚和陶瓷的生產都需要消耗大量的黏土、煤和其他燃料,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 2.我們還知道哪些材料?關注我們身邊的材料,課后做個小調查。我們常見到的磚鏤空的磚實心的磚不同的陶瓷式樣陶瓷在烘烤完以后簡單的陶瓷陶瓷制作過程 1.將泥土搓好,直至擠出所有空氣2.先將泥土轉到拉胚機的正中位置,然后在於泥土中開一個洞,再將洞口拉至所需大小,最后將泥士拉高,直至所喜愛的高、闊及厚度 ? 3.當胚土干至堅硬時,將胚土倒轉固定于拉胚機上用修胚刀修齊胚土底部 4.做好胚體之后,一般需要一段時間的干燥過程。6.先將燒后的胚土底部掃上蠟水,以免沾上釉彩,然后將釉彩淋於胚土上或將胚土浸于釉彩。 已經完工的陶瓷陶瓷藝術景德鎮陶瓷威震山川紡織少女白菜蝸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磚和陶瓷》參考教案.doc 《磚和陶瓷》教學課件.ppt 觀察:制磚廠的生產過程.swf 觀察:常見材料.sw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