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給身邊的材料分類教學目標科學概念: 1.物體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周圍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 2.物體可以根據構成它的材料的性質來描述,也可以根據這些性質來區分一組物體或材料。 過程與方法: 1.根據可觀察到的特征和性質,對物體和材料進行描述和分類。 2.將學習到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運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3.通過回顧和反思,不斷完善自己的原有認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 ? 發展探究物質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回顧和反思,不斷完善自己對材料的認識。 教學難點 把物體和材料聯系起來,會從物理特性的角度看待物體和材料。 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搜集可再利用材料的資料。 2.教師準備各種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圖片,自制復合紙(在普通紙外面用塑料薄膜覆蓋起來)一份。 教學過程一、給我們生活中的物品分類1.出示各種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圖片。小組合作,根據各種物體使用材料的不同進行分類,填入書本P61表中。 2. 匯報交流并進行小結: ①不同物體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材料的不同特性決定了它們不同的用途。 ②同一物品的不同部位可能由不同的材料制成,這也是根據使用要求和材料特性造成的。 二、對所學過的材料按物理性質進行總結歸納 1.出示表格。這些是我們這單元研究過的材料,它們都有哪些特性呢?我們來進行一次盤點總結。 2.小組填寫表格(在水中沉還是浮用“↓”或“↑”表示,其它部分用“√”或“×”表示。 3.匯報交流,注意不同材料之間的橫向比較。 三、材料與環境 1.我們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頭、黏土、棉花、皮革等,這些材料我們可以直接使用,根據它們各自的特性制成相應的物品;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像塑料、磚、陶瓷和橡膠等,人們把自然界里的物質進行加工,使它們具備了我們需要的一些特性,再拿來使用。說一說你知道哪些天然材料,哪些人工制造的材料。 2.有些材料可以回收后再利用,有些材料卻不能,課前同學們搜集了關于可再利用材料的資料,和全班同學來分享一下吧。 學生介紹自己搜集的資料。 小結:可再利用的材料可以大大節約資源,又可以減少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在功能差不多的情況下,我們應提倡使用可再利用的材料制作的物品。 四、進一步了解材料,拓寬視野。 1.閱讀資料庫:“材料的發展歷史”及“復合材料”。 2.展示自制復合紙,建議學生課后進行復合紙與普通紙的對比研究。 3.這一單元結束了,我們對材料的研究卻還沒有結束,建議大家課后對自己感興趣的有關材料的問題展開探索,我們一定能有更多的發現 我們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頭、黏土、棉花、皮革等,這些材料我們可以直接使用,根據它們各自的特性制成相應的物品。 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像塑料、磚、陶瓷和橡膠等,人們把自然界里的物質進行加工,使它們具備了我們需要的一些特性,再拿來使用。 1.金屬的特性: (堅硬)、(有金屬光澤)、(有延展 性)、(易傳熱)、(能導電)、(吸水性差)等2.塑料的特性: 有絕緣性、柔韌性、防水、可燃燒、耐腐蝕、能浮在水上、比較輕、不分解、不易傳熱、可重復利用塑料是一種從原油中提取的人工材料,會造成嚴重的污染。 2.木頭的特性: 較硬、有承重性、不易傳熱、能燃燒、易加工、能浮在水上、不太重比較金屬條、卡紙條、木條、塑料條的柔韌性: 準備好相同寬度相同厚度的金屬條、卡紙條、木條、塑料條,把它們并列放在水平桌面的邊緣,一端用重物壓住,另一端伸出桌面的長度相同,并在下面掛相同重量的物體,結果發現塑料條的彎曲程度最大,說明塑料條的柔韌性最強。塑料的特性:有絕緣性、柔韌性、防水、可燃燒、耐腐蝕、能浮在水上、比較輕、不分解、不易傳熱、可重復利用 磚瓦特點描述: 表面比較粗糙、有細小的孔、比較硬、多為黃紅色、陶瓷的特點:表面光滑,顏色多樣,有光澤,堅硬。 下面這些物品利用了紙的什么性質? 報紙、書本; 信封:輕便、可印刷檔案袋輕便、柔韌、可印刷 紙巾柔軟、吸水輕便、可印刷紙是東漢蔡倫發明的,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和造紙術 下面這些物品利用了木頭的什么性質? 筷子 船 桌椅 橋墩房梁: 堅硬、輕便 能浮水上 易加工、有承重性、較硬、不易傳熱 較硬、有承重性 辨別有毒塑料(PVC. PS)和無毒塑料(PE..PP)的方法:1、能漂在水上的是無毒的,沉水的是有毒的。2,無毒的塑料摸起來較潤滑,抖動有聲音,遇火易燃,火焰呈黃色,燃燒有粘液滴落。而有毒塑料摸起來表面發粘,抖動時聲音不大且低沉,遇火不易燃燒,離火即熄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給身邊的材料分類》參考教案.doc 《給身邊的材料分類》教學課件.ppt 探究觀察:材料的選擇.swf 游戲互動:辨別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2.swf 觀察認知:造紙術.sw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