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講 物質的性質與變化1.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①描述物質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a);②區別物質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b).2.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①識別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a);②舉例說明外界條件(如溫度、壓力等)能影響物質的性質(b).3.物質的密度①知道物體有質量(a);②概述物質密度的含義(b);③概述密度所反映的物質屬性(b);④應用ρ=m/v進行簡單的計算(c);⑤使用天平、量筒、刻度尺等常用工具測定固體或液體的密度(b).4.熔化和凝固①識別熔化和凝固(a);②繪制晶體熔化圖線(b);③描繪晶體熔化和凝固過程中的特點(a);④知道熔化和凝固過程伴隨吸熱與放熱(a).5.汽化和液化①知道蒸發、沸騰的概念(a);②知道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和蒸發的致冷作用(a);③描述液體沸騰過程中的特點(a);④知道液化的概念和方法(a);⑤能用物質粒子模型簡要解釋汽化和液化現象(c).6. 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溶解度①區別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b);②列舉影響物質溶解性的一些因素(a);③說出物質的溶解度的含義(不要求溶解度的計算)(a).1.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1)描述物質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①物理變化:沒有生成________________的變化。②化學變化:________________新物質的變化。(2)區別物質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根本區別是________________(微觀上:是否生成新分子)2.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1)物理性質:不需要發生________________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物理性質主要包括狀態、顏色、氣味、密度、熔點、沸點、導電性、比熱、溶解性等。(2)化學性質:物質在________________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化學性質主要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毒性、氧化性、還原性等等。3.物質的密度 (1)知道物體有質量物體所含________________的多少叫質量(2)概述物質密度的含義_______________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概述密度所反映的物質屬性密度是物質的一種________________,與質量的多少、體積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但當溫度、狀態等發生改變時,物質的密度也將發生改變。同種物質的密度相等,可以根據密度來鑒別物質,并可用于計算物質的質量或體積。應用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①密度公式ρ=________________(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②密度的單位有:________________或千克/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a利用公式ρ=m/V計算某種物質的密度或鑒別物質。b利用公式m=ρV計算體積為V的某種物質的質量。c利用公式V=m/ρ計算質量為m的某種物質的體積。使用常用工具測定固體或液體的密度①主要儀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量杯)。②固體密度的測定:用天平稱出物體的質量m,用量筒(或量杯)測出物體的體積V(形狀規則的物體可直接用刻度尺測量后計算出體積;不規則的物體通常用排水法),然后運用公式計算出物體的密度ρ。③測量液體密度的方法:①用天平測量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為m1;②將部分液體倒入量筒中,測出其體積為V;③用天平測量剩余液體和燒杯的質量為m2;④則液體的密度為:ρ液=____________________4.熔化和凝固(1)識別熔化和凝固①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________________②物質從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叫________________繪制晶體熔化圖線晶體熔化圖像(以硫代硫酸鈉為代表)縱坐標表示溫度,橫坐標表示時間。(3)描繪晶體熔化和凝固過程中的特點、知道熔化和凝固過程伴隨吸熱與放熱a晶體熔化過程的特點:①晶體熔化時,要從外界________________熱量。②晶體在一定的溫度下開始熔化,在熔化過程中溫度________________。b晶體凝固過程的特點:①晶體凝固時,會________________。②晶體在一定的溫度下開始凝固,在凝固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5.汽化和液化(1)知道蒸發、沸騰的概念汽化分為兩種方式:________、________;①蒸發:在________________下都能進行的汽化現象。蒸發只在液體的表面進行,并且不劇烈。②沸騰:在________________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知道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和蒸發的致冷作用a .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①液體溫度的高低;②液體的表面積的大??;③液體表面上的空氣流動快慢;④對于不同的液體還與液體的種類有關。b.由于液體蒸發時要從周圍吸收熱量,使周圍溫度降低,因此液體蒸發有________________描述液體沸騰過程中的特點沸騰是在液體的內部和表面________________進行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液體在沸騰時雖然繼續吸熱,但________________(4)知道液化的概念和方法①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液化。②方法: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好處:體積縮小便于運輸。6. 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溶解度(1)區別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①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________________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________________,還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________________。②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一般情況下可相互轉化。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列舉影響物質溶解性的一些因素影響溶解性的因素有:①溶質、溶劑自身的性質;②________________;③氣體的溶解度還受________________的影響說出物質的溶解度的含義(不要求溶解度的計算)溶解度:在一定溫度中,溶質在________________水中達到________________狀態時所溶 解的克數,就稱作為該溫度下某物質的________________考點一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典例】(2017·安徽)化學在生產、生活中應用廣泛,下列過程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 【答案】C【解析】A、海水曬鹽,是利用光照蒸發水分,使氯化鈉結晶析出,該過程是物理變化;故A錯誤;活性炭凈水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吸附水中的色素、固體顆粒等雜質,是物理變化;故B錯誤;煤中含有碳元素,但不含有一氧化碳,而制成的煤氣中含有一氧化碳,有新的物質生成,所以該過程是化學變化;故C正確;干冰降雨是利用干冰極易升華,而升華過程中吸收周圍大量熱量,導致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小液滴,從而降雨,是物理變化;故D錯誤;考點二 密度 【典例】(2016·麗水)某品牌太陽能汽車如圖所示,通過安裝在車頂和前端的電池板收集太陽能;玻璃采用防太陽輻射的層壓玻璃制作而成,車身輕便靈活。該車身的材料要求強度高且輕便,則下表中最理想的材料是_____________。材料錳鋼鋁合金鈦合金碳纖維性能(強度)強較弱較強強密度/kg·m-37.9×1033.0×1034.5×1031.6×103【答案】碳纖維;【解析】由表格可知,碳纖維的性能強度是最強的,且碳纖維的密度最小,說明等體積的材料,碳纖維最輕;故最理想的材料是:碳纖維;考點三 物態變化【典例】(2018·寧波)如圖是某網友在四月拍攝的某地雪景:積雪初融后,在某停車場上出現了一個個“雪饅頭”,甚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磚,每塊方形地磚周圍是條形磚。氣象專家調研發現:四周條形磚比中間方形地磚具有更好的導熱性和滲水性。關于形成“雪饅頭”景觀的解釋肯定不合理的是( ???)A.空氣溫度較低是“雪饅頭”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B.方形地磚導熱性差是形成“雪饅頭”景觀的原因之一C.太陽輻射導效條形磚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磚上方的雪更易熔化??????????D.地表熱量易通過條形磚及四周縫隙傳遞,使條形磚上的雪更易熔化【答案】C 【解析】導熱性反映了物體傳導熱量的能力,導熱性好的物體在接受熱量后溫度升高且能將熱量傳遞根據專家的調研發現:四周條形磚比中間方形地磚具有更好的導熱性和滲水性??芍谔柕恼丈湎拢瑮l形磚由于導熱性好,所以吸收太陽輻射的熱量后溫度升高,再將熱量傳遞給上方的雪,所以雪熔化的快。而中間方形磚由于導性性差太陽照射下熱量吸收少所以雪熔化速度慢。故C正確;【典例】(2016·淮安)如圖所示是某種物質發生物態變化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其中BC段表示的可能是 ( )A.晶體的熔化過程B.晶體的凝固過程C.非晶體的熔化過程D.非晶體的凝固過程【答案】B【解析】由圖可知,物質的溫度在逐漸降低,說明可能是凝固的過程,且圖像是規則的,所以是晶體而不是非晶體;故B正確;考點四 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溶解度 【典例】(2018·金華)20℃時,在各盛有100克水的燒杯中,分別加入10克甲、乙、丙三種純凈物(不含結晶水,不與水反應),充分溶解后,結果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飽和溶液B.20℃時,乙溶液的溶質質量最小C.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甲>丙>乙D.升高溫度,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變大【答案】A【解析】A、由圖可知,甲丙都晶體剩余,所以甲丙中的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而乙沒有晶體剩余,但有可能恰好飽和,所以乙中溶液可能是飽和溶液;故A正確;B、加入相同質量的溶質,只有乙中完全溶解,所以乙的溶質質量是最大的;故B錯誤;C、相同質量的溶劑中加入相同質量的溶質,溶解的溶質越多,溶脂質量分數越大,所以溶質質量分數是:乙>丙>甲;故C錯誤;D、升溫時,如果能夠繼續溶解溶質則溶脂質量分數會增大,如果溶質不能溶解到溶液中,則溶質質量分數不會增大;故D錯誤;易錯點1 物態變化 【典例】(2017·淮安)隨著人口和經濟的快速增長,水污染日益加劇,因此污水凈化 具有重要的意義。如圖所示為小明設計的太陽能凈水器,在污水凈化過程 中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 )先熔化,后凝固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升華,后凝華 D.先汽化,后凝固【錯解】D【析錯】對于物態變化的定義理解不到位;【糾錯】這是一道結合當下比較熱門的環境為背景的生活常識性題目;污水凈化由圖可知,污水先變成蒸汽然后遇冷重新變成液體落下,被收集起來成為干凈的水;故物態變化是先汽化后液化;故答案為:B易錯點2 溶液 【典例】(2017·杭州)硫酸鎂在工農業以及醫療上有廣泛應用,其溶解度如下表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溫度/℃1030507090溶解度/g27.739.349.054.151.1A.硫酸鎂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B.10℃時,27.7g硫酸鎂和72.3g水可配制成質量分數為27.7%的硫酸鎂溶液C.50℃時,100g硫酸鎂飽和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為49∶100D.70℃時的硫酸鎂飽和溶液升溫至90℃,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增大【錯解】B【析錯】對溶解度定義理解不全面;【糾錯】A、由表格中的數據可知,10--70℃時,溫度越高,溶解度越大,但是70--90℃時,溫度越高,溶解度越低;故A錯誤;B、10℃時,硫酸鎂溶解度是27.7g,是100g水中可以溶解27.7g硫酸鎂;因此72.3g的水無法完全溶解27.7g硫酸鎂,所以質量質量分數不可能是27.7%;故B錯誤;C、50℃時,硫酸鎂的溶解度是49g,所以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與溶解質量的比值是不變的均為49:100;故C正確;D、70℃時的硫酸鎂飽和溶液升溫至90℃,溶解度在降低,所以飽和溶液要析出一部分硫酸鎂晶體,溶液中溶質質量減少,溶質質量分數降低;故D錯誤;故答案為:C。★名師指津 對于信息類的題目,要從提供的信息中提取對解題有幫助的內容,并結合已學知識點進行答題;1.(2018?杭州)下列操作均在室溫下進行,且不考慮水分的蒸發。則溶液中溶質的溶解度和溶質質量分數都發生變化的是( )A.將一定量硝酸鉀不飽和溶液升溫 10℃B.將一定量飽和石灰水升溫 10℃C.取一定量蔗糖不飽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蔗糖D.取一定量氯化鈉飽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水2.(2018?溫州)某“天氣瓶"通過樟腦在酒精溶液中的結晶情況反映氣溫變化。如圖為該“天氣瓶”在三種不同氣溫下的狀況,則瓶內溶液一定為相應氣溫下樟腦飽和溶液的是(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3.(2018?嘉興)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如圖是有關硝酸鉀溶液的實驗操作及變化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操作I一定是降溫 B. 操作I一定是加溶質C. ①與③的溶質質量一定相等 D. ②與③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相等4.(2017·臺州)下列實驗現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質的是(? ) A.紫色石蕊變紅色B.石灰水變渾濁C.蠟燭熄滅D.杠桿左高右低5.(2017?紹興)某次蔗糖溶解實驗過程如圖所示,不考慮水分蒸發,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 )A.②中溶液是飽和溶液B.③中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C.②③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相同D.③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質質量3.(2017?湖州)下列轉化過程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冰雪消融??B.核能發電???C.煤礦自燃???D.干冰升華4.(2016?臺州)安裝在浴室內的某種防霧鏡,內部有電熱絲加熱,使鏡面的溫度比室溫略高,從而防止水蒸氣在鏡面(? ) A.汽化?????B.液化????C.熔化?????D.凝固5.(2016?紹興)下列利用空氣某成分物理性質的是(? ) A.氧氣可以供給呼吸??? B.氮氣可以制造化肥????????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稀有氣體用作保護氣6.(2018?湖州)石油是經濟發展、國防建設的重要資源。從石油煉制的產品中可以獲得一系列與甲烷結構相似的化合物,如乙烷[C2H6]、丙烷[C3H8]、丁烷[C4H10]等。(1)甲烷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難溶于水,在1500℃以上的高溫下能分解為碳和氫氣,① ② ③充分燃燒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④以上敘述中屬于甲烷物理性質的是 (選填序號)。(2)請模仿甲烷在氧氣中充分燃燒的化學方程式,寫出丙烷在氧氣中充分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7.(2018?衢州)甲燒杯中盛有30℃、溶質質量分數為20%的飽和硫酸銅溶液100克,進行如圖所示實驗(不考慮水分蒸發)。(1)乙中溶液 ?。ㄌ睢笆恰?、“不是”或“可能是”)飽和溶液。(2)丙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結果保留一位小數)。9.(2018?溫州)2018年5月5日,夏威夷的基拉韋厄火山噴發。(1)火山是由地殼運動引起的,有時會給人類帶來災害。請再舉一例由地殼運動引起的自然災害:________________(2)基拉韋厄火山噴發的熾熱巖漿流入海洋,導致海洋上空形成濃厚的白霧,白霧形成過程中發生的物態變化有__________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11.(2017?衢州)海水曬鹽是海水在常溫下蒸發得到氯化鈉的過程。小柯用氯化鈉溶液模擬該過程,如圖:(1)乙燒杯中的溶液________(選填“是”、“不是”或“可能是”) 氯化鈉飽和溶液 (2)要加快氯化鈉晶體析出,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12.(2017?麗水)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成功對接(如圖),天舟一號的任務之一是將儲箱內的推進劑(液態燃料和液態氧)分別輸送給天宮二號。液態氧可由氣態氧經過________而形成(填物態變化名稱); 13.(2016?紹興)20℃時,向3個盛有50克水的燒杯中,分別加入一定質量的氯化鈉,并充分溶解.根據下表實驗數據回答.實驗編號ABC加入氯化鈉的質量(克)91827溶液質量(克)596868(1)實驗所得3杯溶液中,屬于不飽和溶液的是________(選填編號). (2)若將A杯中的溶液稀釋成溶質的質量分數為0.9%的生理鹽水,需加水________克. 1.(2018?杭州模擬)下圖為東北雪鄉露天溫泉附近的產生的霧凇,產生霧凇的最主要物態變化是( )A.液化 B.凝華 C.凝固 D.結晶2.(2018?金華模擬)如圖所示,常溫的兩個燒杯分別盛有冰塊和熱水,上方蓋有玻璃片分別為a、b,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玻璃片表面出現小水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www.21-cn-jy.comA.小水珠在a的上表面,b的下表面B.小水珠在a的下表面,b的上表面C.玻璃片b溫度升高,這是由于水蒸氣汽化放熱形成D.A燒杯中的冰塊在熔化過程中要吸熱,且溫度不斷升高3.(2016?臺州模擬)下列變化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A.氫氣燃燒 B.菜刀生銹 C.冰雪熔化 D.電解水 4.(2017?金華模擬)如圖是固體物質M的溶解度曲線,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br/> A.M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一直增大 B.40℃時,M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50% C.將40℃時M的飽和溶液降溫至10℃,有固體析出 D.將50℃時M的飽和溶液升溫至80℃,溶液變成不飽和5.(2018?諸暨模擬)25攝氏度時,向下列4只盛有100g水的燒杯中,分別加入不同質量的KCI固體,充分溶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中溶液的質量為10gB.上述溶液為飽和溶液的是④C.能將不飽和KCI溶液變為飽和D.④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40%6.(2016?紹興模擬)下列有關物態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冰融化過程中冰水混合物溫度高于0℃B、冰凍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氣中的蒸汽凝華而成C、通常采用降溫的方法將石油氣液化儲存在鋼罐內D、舞臺上的云霧是干冰升華成的二氧化碳氣體7.(2018?永康模擬)下表是氯化鈉、硝酸鉀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請根據表格內容及實驗現象回答下列問題。溫度(℃)204050溶解度/gNaCl36.036.637.0KNO331.663.985.5(1)從上表可知,兩種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的是 。(2)20℃時,將等質量的NaCl、KNO3分別放入盛有100 g水的兩個燒杯中,充分溶解后如圖1所示,升溫到50℃時如圖2所示。試判斷50℃時甲燒杯中的溶液 。A.一定是飽和溶液 B.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C.不能確定 8.(2017?紹興模擬)溶液是生產生活中常見的物質,依據相關信息回答問題。溫度/℃10203040506070溶解度/g2132466486110138資料:硝酸鉀的溶解度數據(部分數據已做取整數處理)如表所示:現有A、B、C、D四個燒杯,燒杯中分別盛有100g水。在40℃時,向四個燒杯中分別加入110g、86g、64g、32g硝酸鉀,充分溶解,如圖所示。(1) (填字母序號)燒杯中盛的是不飽和溶液;(2)燒杯A、B、C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大小關系為 。a.三者一樣大 b.A最大 c.C最小 d.無法判斷9.(2017?寧波模擬)2016年9月29日,世界第一輛鎂合金輕量化電動客車在山東下線。這輛長8.3米、24座的電動客車車身骨架全部采用鎂合金材料。鎂合金材料的密度大大小于一般汽車的車身材料。據有關研究,汽車所用燃料的60%是消耗于汽車自身質量,汽車自身質量每降低100kg,每百公里油耗可減少0.6L左右,每節約1L燃料可減少CO2排放2.5kg。該款型號汽車原來使用的是質量高達1027kg的鋼質外殼(鋼的密度為7.9g/cm3),若替換成等體積的鎂合金材質,質量可減小780kg。請計算:鎂合金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第二講 物質的性質與變化1.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①描述物質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a);②區別物質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b).2.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①識別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a);②舉例說明外界條件(如溫度、壓力等)能影響物質的性質(b).3.物質的密度①知道物體有質量(a);②概述物質密度的含義(b);③概述密度所反映的物質屬性(b);④應用ρ=m/v進行簡單的計算(c);⑤使用天平、量筒、刻度尺等常用工具測定固體或液體的密度(b).4.熔化和凝固①識別熔化和凝固(a);②繪制晶體熔化圖線(b);③描繪晶體熔化和凝固過程中的特點(a);④知道熔化和凝固過程伴隨吸熱與放熱(a).5.汽化和液化①知道蒸發、沸騰的概念(a);②知道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和蒸發的致冷作用(a);③描述液體沸騰過程中的特點(a);④知道液化的概念和方法(a);⑤能用物質粒子模型簡要解釋汽化和液化現象(c).6. 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溶解度①區別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b);②列舉影響物質溶解性的一些因素(a);③說出物質的溶解度的含義(不要求溶解度的計算)(a).1.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1)描述物質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①物理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②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的變化。(2)區別物質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根本區別是有無新物質生成(微觀上:是否生成新分子)2.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1)物理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物理性質主要包括狀態、顏色、氣味、密度、熔點、沸點、導電性、比熱、溶解性等。(2)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瘜W性質主要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毒性、氧化性、還原性等等。3.物質的密度 (1)知道物體有質量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質量(2)概述物質密度的含義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概述密度所反映的物質屬性密度是物質的一種固有屬性,與質量的多少、體積的大小無關,但當溫度、狀態等發生改變時,物質的密度也將發生改變。同種物質的密度相等,可以根據密度來鑒別物質,并可用于計算物質的質量或體積。應用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①密度公式ρ=____m/v__(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②密度的單位有:__克/厘米3_或千克/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a利用公式ρ=m/V計算某種物質的密度或鑒別物質。b利用公式m=ρV計算體積為V的某種物質的質量。c利用公式V=m/ρ計算質量為m的某種物質的體積。使用常用工具測定固體或液體的密度①主要儀器:___托盤天平____、_____量筒____(或量杯)。②固體密度的測定:用天平稱出物體的質量m,用量筒(或量杯)測出物體的體積V(形狀規則的物體可直接用刻度尺測量后計算出體積;不規則的物體通常用排水法),然后運用公式計算出物體的密度ρ。③測量液體密度的方法:①用天平測量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為m1;②將部分液體倒入量筒中,測出其體積為V;③用天平測量剩余液體和燒杯的質量為m2;④則液體的密度為:ρ液=__________4.熔化和凝固(1)識別熔化和凝固①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__熔化____②物質從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叫__凝固____繪制晶體熔化圖線晶體熔化圖像(以硫代硫酸鈉為代表)縱坐標表示溫度,橫坐標表示時間。(3)描繪晶體熔化和凝固過程中的特點、知道熔化和凝固過程伴隨吸熱與放熱a晶體熔化過程的特點:①晶體熔化時,要從外界___吸收_____熱量。②晶體在一定的溫度下開始熔化,在熔化過程中溫度__保持不變_____。b晶體凝固過程的特點:①晶體凝固時,會_向外界放出熱量___。②晶體在一定的溫度下開始凝固,在凝固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5.汽化和液化(1)知道蒸發、沸騰的概念汽化分為兩種方式:__蒸發_、__沸騰__;①蒸發:在__任何溫度_下都能進行的汽化現象。蒸發只在液體的表面進行,并且不劇烈。②沸騰:在__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___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知道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和蒸發的致冷作用a .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①液體溫度的高低;②液體的表面積的大??;③液體表面上的空氣流動快慢;④對于不同的液體還與液體的種類有關。b.由于液體蒸發時要從周圍吸收熱量,使周圍溫度降低,因此液體蒸發有__制冷效果____描述液體沸騰過程中的特點沸騰是在液體的內部和表面___同時___進行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液體在沸騰時雖然繼續吸熱,但__溫度保持不變___(4)知道液化的概念和方法①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液化。②方法:①___降低溫度___;②__壓縮體積___。③好處:體積縮小便于運輸。6. 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溶解度(1)區別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①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_飽和溶液_,還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__不飽和溶液_。②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一般情況下可相互轉化。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列舉影響物質溶解性的一些因素影響溶解性的因素有:①溶質、溶劑自身的性質;②_溶質、溶劑的種類_;③溫度;④氣體的溶解度還受__壓強__的影響說出物質的溶解度的含義(不要求溶解度的計算)溶解度:在一定溫度中,溶質在__100g_水中達到___飽和__狀態時所溶 解的克數,就稱作為該溫度下某物質的__溶解度__考點一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典例】(2017·安徽)化學在生產、生活中應用廣泛,下列過程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 【答案】C【解析】A、海水曬鹽,是利用光照蒸發水分,使氯化鈉結晶析出,該過程是物理變化;故A錯誤;活性炭凈水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吸附水中的色素、固體顆粒等雜質,是物理變化;故B錯誤;煤中含有碳元素,但不含有一氧化碳,而制成的煤氣中含有一氧化碳,有新的物質生成,所以該過程是化學變化;故C正確;干冰降雨是利用干冰極易升華,而升華過程中吸收周圍大量熱量,導致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小液滴,從而降雨,是物理變化;故D錯誤;考點二 密度 【典例】(2016·麗水)某品牌太陽能汽車如圖所示,通過安裝在車頂和前端的電池板收集太陽能;玻璃采用防太陽輻射的層壓玻璃制作而成,車身輕便靈活。該車身的材料要求強度高且輕便,則下表中最理想的材料是_____________。材料錳鋼鋁合金鈦合金碳纖維性能(強度)強較弱較強強密度/kg·m-37.9×1033.0×1034.5×1031.6×103【答案】碳纖維;【解析】由表格可知,碳纖維的性能強度是最強的,且碳纖維的密度最小,說明等體積的材料,碳纖維最輕;故最理想的材料是:碳纖維;考點三 物態變化【典例】(2018·寧波)如圖是某網友在四月拍攝的某地雪景:積雪初融后,在某停車場上出現了一個個“雪饅頭”,甚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磚,每塊方形地磚周圍是條形磚。氣象專家調研發現:四周條形磚比中間方形地磚具有更好的導熱性和滲水性。關于形成“雪饅頭”景觀的解釋肯定不合理的是( ???)A.空氣溫度較低是“雪饅頭”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B.方形地磚導熱性差是形成“雪饅頭”景觀的原因之一C.太陽輻射導效條形磚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磚上方的雪更易熔化??????????D.地表熱量易通過條形磚及四周縫隙傳遞,使條形磚上的雪更易熔化【答案】C 【解析】導熱性反映了物體傳導熱量的能力,導熱性好的物體在接受熱量后溫度升高且能將熱量傳遞根據專家的調研發現:四周條形磚比中間方形地磚具有更好的導熱性和滲水性??芍?,在太陽的照射下,條形磚由于導熱性好,所以吸收太陽輻射的熱量后溫度升高,再將熱量傳遞給上方的雪,所以雪熔化的快。而中間方形磚由于導性性差太陽照射下熱量吸收少所以雪熔化速度慢。故C正確;【典例】(2016·淮安)如圖所示是某種物質發生物態變化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其中BC段表示的可能是 ( )A.晶體的熔化過程B.晶體的凝固過程C.非晶體的熔化過程D.非晶體的凝固過程【答案】B【解析】由圖可知,物質的溫度在逐漸降低,說明可能是凝固的過程,且圖像是規則的,所以是晶體而不是非晶體;故B正確;考點四 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溶解度 【典例】(2018·金華)20℃時,在各盛有100克水的燒杯中,分別加入10克甲、乙、丙三種純凈物(不含結晶水,不與水反應),充分溶解后,結果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飽和溶液B.20℃時,乙溶液的溶質質量最小C.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甲>丙>乙D.升高溫度,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變大【答案】A【解析】A、由圖可知,甲丙都晶體剩余,所以甲丙中的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而乙沒有晶體剩余,但有可能恰好飽和,所以乙中溶液可能是飽和溶液;故A正確;B、加入相同質量的溶質,只有乙中完全溶解,所以乙的溶質質量是最大的;故B錯誤;C、相同質量的溶劑中加入相同質量的溶質,溶解的溶質越多,溶脂質量分數越大,所以溶質質量分數是:乙>丙>甲;故C錯誤;D、升溫時,如果能夠繼續溶解溶質則溶脂質量分數會增大,如果溶質不能溶解到溶液中,則溶質質量分數不會增大;故D錯誤;易錯點1 物態變化 【典例】(2017·淮安)隨著人口和經濟的快速增長,水污染日益加劇,因此污水凈化 具有重要的意義。如圖所示為小明設計的太陽能凈水器,在污水凈化過程 中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 )先熔化,后凝固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升華,后凝華 D.先汽化,后凝固【錯解】D【析錯】對于物態變化的定義理解不到位;【糾錯】這是一道結合當下比較熱門的環境為背景的生活常識性題目;污水凈化由圖可知,污水先變成蒸汽然后遇冷重新變成液體落下,被收集起來成為干凈的水;故物態變化是先汽化后液化;故答案為:B易錯點2 溶液 【典例】(2017·杭州)硫酸鎂在工農業以及醫療上有廣泛應用,其溶解度如下表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溫度/℃1030507090溶解度/g27.739.349.054.151.1A.硫酸鎂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B.10℃時,27.7g硫酸鎂和72.3g水可配制成質量分數為27.7%的硫酸鎂溶液C.50℃時,100g硫酸鎂飽和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為49∶100D.70℃時的硫酸鎂飽和溶液升溫至90℃,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增大【錯解】B【析錯】對溶解度定義理解不全面;【糾錯】A、由表格中的數據可知,10--70℃時,溫度越高,溶解度越大,但是70--90℃時,溫度越高,溶解度越低;故A錯誤;B、10℃時,硫酸鎂溶解度是27.7g,是100g水中可以溶解27.7g硫酸鎂;因此72.3g的水無法完全溶解27.7g硫酸鎂,所以質量質量分數不可能是27.7%;故B錯誤;C、50℃時,硫酸鎂的溶解度是49g,所以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與溶解質量的比值是不變的均為49:100;故C正確;D、70℃時的硫酸鎂飽和溶液升溫至90℃,溶解度在降低,所以飽和溶液要析出一部分硫酸鎂晶體,溶液中溶質質量減少,溶質質量分數降低;故D錯誤;故答案為:C。★名師指津 對于信息類的題目,要從提供的信息中提取對解題有幫助的內容,并結合已學知識點進行答題;1.(2018?杭州)下列操作均在室溫下進行,且不考慮水分的蒸發。則溶液中溶質的溶解度和溶質質量分數都發生變化的是( )A.將一定量硝酸鉀不飽和溶液升溫 10℃B.將一定量飽和石灰水升溫 10℃C.取一定量蔗糖不飽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蔗糖D.取一定量氯化鈉飽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水【答案】B【解析】A.溶解度升高,但是質量分數不變,故A 錯誤;B.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升溫后溶解度和溶質質量分數都發生變化,故B正確; C.溶解度與溶質的量無關,溶解度不變,故C 錯誤;D.溶解度與溶液的量無關,溶解度不變,故D 錯誤;2.(2018?溫州)某“天氣瓶"通過樟腦在酒精溶液中的結晶情況反映氣溫變化。如圖為該“天氣瓶”在三種不同氣溫下的狀況,則瓶內溶液一定為相應氣溫下樟腦飽和溶液的是(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答案】C【解答】溶液有晶體剩余一定是飽和溶液;由圖可知乙丙中均有晶體剩余,所以一定是飽和溶液;而甲無晶體剩余則可能是飽和溶液;故C正確;3.(2018?嘉興)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如圖是有關硝酸鉀溶液的實驗操作及變化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操作I一定是降溫 B. 操作I一定是加溶質C. ①與③的溶質質量一定相等 D. ②與③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相等【答案】D【解析】A.飽和溶液是: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質的溶液叫該物質的飽和溶液,反之為不飽和溶液。要使固體物質的不飽和溶液變為飽和溶液,常用方法有:增加溶質、減少溶劑、降低溫度。所以操作I不一定是降溫,故A錯誤;操作I不一定是加溶質,故B錯誤;被溶解的物質叫溶質, ①至③的過程中有固體析出,溶質質量減少,①比③的溶質多,故C錯誤; D. ,②與③是同種物質在同種溶劑、同一溫度下的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相等,故D正確;4.(2017·臺州)下列實驗現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質的是(? ) A.紫色石蕊變紅色B.石灰水變渾濁C.蠟燭熄滅D.杠桿左高右低【答案】D【解析】A、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說明溶液呈酸性,而二氧化碳不是酸,則說明二氧化碳與水發生反應生成酸性物質;體現了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故A錯誤;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變混濁,是因為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體現了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故B錯誤;二氧化碳倒入放有燃燒的蠟燭導致蠟燭熄滅,說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且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也不可燃燒;體現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故C錯誤;在平衡的杠桿的一側倒入二氧化碳導致天平失去平衡,則說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只體現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故D正確;5.(2017?紹興)某次蔗糖溶解實驗過程如圖所示,不考慮水分蒸發,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 )A.②中溶液是飽和溶液B.③中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C.②③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相同D.③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質質量【答案】B【解析】A、②溶液中蔗糖有剩余,說明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故A正確;B、②溶液經過加熱形成③溶液,蔗糖沒有剩余,但有可能是恰好為飽和溶液;故B錯誤;C、②③中溶液的溶質質量不同,溶劑質量相同,因此溶質質量分數肯定不同;故C正確;D、相同質量的溶質,②溶質有剩余,而③溶質無剩余,因此③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質質量;故D正確;3.(2017?湖州)下列轉化過程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冰雪消融??B.核能發電???C.煤礦自燃???D.干冰升華【答案】C【解析】A、冰雪消融是冰雪吸收熱量熔化,是物理變化;故A錯誤;核能發電是原子核發生變化產生巨大的能量,是核變化;故B錯誤;煤礦自然的過程中,要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質,是化學變化;故C正確;干冰升華是干冰吸收熱量,直接由固態的干冰變成氣態的二氧化碳,是物理變化;故D錯誤;4.(2016?臺州)安裝在浴室內的某種防霧鏡,內部有電熱絲加熱,使鏡面的溫度比室溫略高,從而防止水蒸氣在鏡面(? ) A.汽化?????B.液化????C.熔化?????D.凝固【答案】B【解析】水蒸氣遇到冷的鏡面,會發生液化而導致鏡面霧化,所以對鏡面加熱后,溫度升高,這樣水蒸氣遇到熱的鏡面就不會霧化了;故B正確;5.(2016?紹興)下列利用空氣某成分物理性質的是(? ) A.氧氣可以供給呼吸??? B.氮氣可以制造化肥????????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稀有氣體用作保護氣【答案】C【解析】A、氧氣供給呼吸,則氧氣要參與生物體內的復雜反應,體現化學性質;故A錯誤;氮氣制造化肥,由單質轉化為化合態,體現了化學性質;故B錯誤;干冰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華吸熱,體現了物理性質;故C正確;稀有氣體用作保護氣是因為稀有氣體的化學性質很不活潑,很難發生反應,體現化學性質;故D錯誤;6.(2018?湖州)石油是經濟發展、國防建設的重要資源。從石油煉制的產品中可以獲得一系列與甲烷結構相似的化合物,如乙烷[C2H6]、丙烷[C3H8]、丁烷[C4H10]等。(1)甲烷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難溶于水,在1500℃以上的高溫下能分解為碳和氫氣,① ② ③充分燃燒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④以上敘述中屬于甲烷物理性質的是 (選填序號)。(2)請模仿甲烷在氧氣中充分燃燒的化學方程式,寫出丙烷在氧氣中充分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答案】①②;C3H8+5O23CO2+4H2O;【解答】(1)甲烷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難溶于水等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都屬于物理性質;而 ③④都有新物質生成,是化學變化;故答案為:①②;(2)甲烷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丙烷充分燃燒也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為:C3H8+5O23CO2+4H2O;7.(2018?衢州)甲燒杯中盛有30℃、溶質質量分數為20%的飽和硫酸銅溶液100克,進行如圖所示實驗(不考慮水分蒸發)。(1)乙中溶液 ?。ㄌ睢笆恰?、“不是”或“可能是”)飽和溶液。(2)丙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結果保留一位小數)。【答案】(1)不是;(2)23.8;【解析】(1)甲溶液中沒有剩余固體,有可能是飽和溶液;升溫之后,物質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乙一定是不飽和溶液;故答案為:不是;丙中溶液質量為:100g+5g=105g;溶質質量為:100g×20%+5g=25g;溶質質量分數為:25g/105g=23.8%;故答案為:23.8;9.(2018?溫州)2018年5月5日,夏威夷的基拉韋厄火山噴發。(1)火山是由地殼運動引起的,有時會給人類帶來災害。請再舉一例由地殼運動引起的自然災害:________________(2)基拉韋厄火山噴發的熾熱巖漿流入海洋,導致海洋上空形成濃厚的白霧,白霧形成過程中發生的物態變化有__________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答案】(1)地震;(2)汽化和液化;【解析】(1)地殼運動是由地球的內力導致的,而由地球內力導致的現象有地震、山脈、裂谷、海洋的形成等等;而屬于災害的是地震;故答案為:地震;當熾熱的巖漿流入海洋時,會對海洋中水進行加熱,溫度升高汽化加快,而熱的蒸汽進入空氣中遇冷液化,則是我們看到的白霧;故答案為:汽化和液化; 11.(2017?衢州)海水曬鹽是海水在常溫下蒸發得到氯化鈉的過程。小柯用氯化鈉溶液模擬該過程,如圖:(1)乙燒杯中的溶液________(選填“是”、“不是”或“可能是”) 氯化鈉飽和溶液 (2)要加快氯化鈉晶體析出,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答案】(1)可能是;(2)加快液面空氣流速;【解析】(1)模擬海水曬鹽過程中,,由甲到乙過程,溶液體積減小,但是沒有晶體,而到丙時則有晶體析出;所以乙中溶液可能是不飽和溶液,也可能恰好飽和;故答案為:可能是;(2)要加快氯化鈉晶體析出,只需要加快溶劑水的蒸發即可,而加快蒸發的方法有升高、增大液體表面積、加快液體表面的空氣流速;海水曬鹽不可能對溶液進行加熱,而海田的面積已經很大了,所以采用加快液面空氣流速;故答案為:加快液面空氣流速;12.(2017?麗水)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成功對接(如圖),天舟一號的任務之一是將儲箱內的推進劑(液態燃料和液態氧)分別輸送給天宮二號。液態氧可由氣態氧經過________而形成(填物態變化名稱); 【答案】液化;【解析】物質由氣態成為氣態的過程是液化;13.(2016?紹興)20℃時,向3個盛有50克水的燒杯中,分別加入一定質量的氯化鈉,并充分溶解.根據下表實驗數據回答.實驗編號ABC加入氯化鈉的質量(克)91827溶液質量(克)596868(1)實驗所得3杯溶液中,屬于不飽和溶液的是________(選填編號). (2)若將A杯中的溶液稀釋成溶質的質量分數為0.9%的生理鹽水,需加水________克. 【答案】(1)A;(2)941;【解析】(1)由C可知,5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氯化鈉的質量為:68-50=18g;所以A是不飽和溶液;故答案為:A;(2)溶液在稀釋的過程中溶質的質量不會變,但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會改變;所以設需加水Xg;(59+X)×0.9%=9g;解得:X=941g;故答案為:941;1.(2018?杭州模擬)下圖為東北雪鄉露天溫泉附近的產生的霧凇,產生霧凇的最主要物態變化是( )A.液化 B.凝華 C.凝固 D.結晶【答案】B【解析】霧凇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直接由氣態形成固態的水而形成的一種自然奇觀;由氣態到固態是凝華;2.(2018?金華模擬)如圖所示,常溫的兩個燒杯分別盛有冰塊和熱水,上方蓋有玻璃片分別為a、b,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玻璃片表面出現小水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www.21-cn-jy.comA.小水珠在a的上表面,b的下表面B.小水珠在a的下表面,b的上表面C.玻璃片b溫度升高,這是由于水蒸氣汽化放熱形成D.A燒杯中的冰塊在熔化過程中要吸熱,且溫度不斷升高【答案】A【解析】A B、冰塊融化過程要吸熱,導致a的玻璃片溫度降低,水蒸汽遇冷液化,所以a的小水珠在上表面;熱的水蒸氣遇到冷的b玻璃片,會液化而導致b玻璃片溫度升高,b的小水珠出現在下表面;故A正確,B錯誤;玻璃片b溫度升高,是水蒸氣液化放熱導致的,汽化是吸熱溫度會降低;故C錯誤;A燒杯中冰塊熔化是需要吸熱,但在冰塊處于冰水混合物的狀態下,溫度不變;故D錯誤;3.(2016?臺州模擬)下列變化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A.氫氣燃燒 B.菜刀生銹 C.冰雪熔化 D.電解水 【答案】C【解析】A、氫氣燃燒會生成水,有新物質生成,是化學變化;故A錯誤;菜刀生銹過程中,生成了三氧化二鐵,是化學變化;故B錯誤;冰雪熔化是冰雪吸收熱量由固態轉換成液態,是物理變化;故C正確;電解水的過程中,生成了氫氣和氧氣,是化學變化;故D錯誤;4.(2017?金華模擬)如圖是固體物質M的溶解度曲線,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br/> A.M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一直增大 B.40℃時,M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50% C.將40℃時M的飽和溶液降溫至10℃,有固體析出 D.將50℃時M的飽和溶液升溫至80℃,溶液變成不飽和【答案】C【解析】A、由圖中的曲線可知,M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是先增大后減小再幾乎不變;故A錯誤;由曲線可知,40℃時,M的溶解度為50g;M%=;故B錯誤;由曲線可知,40℃時,M的溶解度為50g,10℃時,M的溶解度小于10g;所以降溫時M的飽和溶液會析出固體;故C正確;由曲線可知,50℃時M的溶解度比80℃的溶解度大,所以將50℃時M的飽和溶液升溫至80℃,M溶液依然飽和;故D錯誤;5.(2018?諸暨模擬)25攝氏度時,向下列4只盛有100g水的燒杯中,分別加入不同質量的KCI固體,充分溶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中溶液的質量為10gB.上述溶液為飽和溶液的是④C.升溫能將不飽和KCI溶液變為飽和D.④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40%【答案】B【解析】25℃時,KCl的溶解度大于35g,小于40g;A、10g氯化鉀加入100g水中,會完全溶解;所以溶液質量為:110g;故A錯誤;B、40g氯化鉀加入100g水中,不能完全溶解,所以④是飽和溶液,而其他三個燒杯中溶質質量小于35g,所以都是不飽和溶液;故B正確;由圖可知,氯化鉀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升高溫度不能使不飽和的溶液變飽和;故C錯誤;由于40g氯化鉀不能完全溶解,所以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比40%小;故D錯誤;6.(2016?紹興模擬)下列有關物態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冰融化過程中冰水混合物溫度高于0℃B、冰凍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氣中的蒸汽凝華而成C、通常采用降溫的方法將石油氣液化儲存在鋼罐內D、舞臺上的云霧是干冰升華成的二氧化碳氣體【答案】B【解析】A、冰水混合物的溫度一直是0℃;故A錯誤;B、冰棍外面的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的冰棍直接凝華形成的;故B正確;C、石油液化氣是采用加壓的方式使氣體壓縮在鋼罐內;故C錯誤;D、舞臺上的云霧是干冰升華吸熱導致空氣中水蒸氣液化形成的;故D錯誤;7.(2018?永康模擬)下表是氯化鈉、硝酸鉀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請根據表格內容及實驗現象回答下列問題。溫度(℃)204050溶解度/gNaCl36.036.637.0KNO331.663.985.5(1)從上表可知,兩種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的是 。(2)20℃時,將等質量的NaCl、KNO3分別放入盛有100 g水的兩個燒杯中,充分溶解后如圖1所示,升溫到50℃時如圖2所示。試判斷50℃時甲燒杯中的溶液 。A.一定是飽和溶液 B.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C.不能確定 【答案】(1)KNO3(2)B【解析】(1)由表格中的數據可知,硝酸鉀的溶解度由31.6g變化到85.5g,而氯化鈉的溶解度由36.0g變化到37.0g,所以硝酸鉀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故答案為:KNO3;(2)100g水中加入等質量的NaCl、KNO3后,甲有固體剩余乙沒有剩余,對比20℃NaCl、KNO3的溶解度可知,甲中應該是硝酸鉀,乙是氯化鈉;而當溫度升高高5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85.5g;剛開始加入的溶質質量肯定少于36g,所以甲燒杯溶液升溫后一定是不飽和溶液;故答案為:B;8.(2017?紹興模擬)溶液是生產生活中常見的物質,依據相關信息回答問題。溫度/℃10203040506070溶解度/g2132466486110138資料:硝酸鉀的溶解度數據(部分數據已做取整數處理) 如表所示:現有A、B、C、D四個燒杯,燒杯中分別盛有100g水。在40℃時,向四個燒杯中分別加入110g、86g、64g、32g硝酸鉀,充分溶解,如圖所示。(1) (填字母序號)燒杯中盛的是不飽和溶液;(2)燒杯A、B、C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大小關系為 。a.三者一樣大 b.A最大 c.C最小 d.無法判斷【答案】(1)D;(2)a;【解析】(1)由表格可知,4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64g;說明40℃時,100g水中最多溶解64g硝酸鉀溶質,而ABCD分別加入的溶質只有D中少于64g,所以D燒杯中的溶液是不飽和溶液;故答案為:D;(2)由于ABC三個燒杯中的溶液都是飽和溶液;所以溶質質量分數相等;故答案為:a;9.(2017?寧波模擬)2016年9月29日,世界第一輛鎂合金輕量化電動客車在山東下線。這輛長8.3米、24座的電動客車車身骨架全部采用鎂合金材料。鎂合金材料的密度大大小于一般汽車的車身材料。據有關研究,汽車所用燃料的60%是消耗于汽車自身質量,汽車自身質量每降低100kg,每百公里油耗可減少0.6L左右,每節約1L燃料可減少CO2排放2.5kg。該款型號汽車原來使用的是質量高達1027kg的鋼質外殼(鋼的密度為7.9g/cm3),若替換成等體積的鎂合金材質,質量可減小780kg。請計算:鎂合金材料的密度是多少?【答案】;;【解析】制造汽車的材料更換了,但是汽車的體積沒有發生任何改變;所以先求出汽車的體積,即可求出鎂合金材料的密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二講 物質的性質與變化--原卷.doc 第二講 物質的性質與變化--解析卷.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