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正視發展挑戰》 單元 第三單元 學科 道德與法治 年級 九年級學習 目標 ①增強學生堅持計劃生育、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和緊迫感。 ②收集整理我國人口、資源、環境方面的數據及事實,理解實行計劃生育、堅持綠色發展、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是我們的必然選擇。 ③了解我國人口和資源環境的現狀及特點,認識人口和資源環境問題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影響,明確我國面臨嚴峻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重點 增強學生堅持計劃生育、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和緊迫感。難點 認識人口和資源環境問題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影響,明確我國面臨嚴峻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以生活中的公益廣告導入。思考:這些公益廣告涉及生活中的哪些主題?讀了這些廣告,你有什么感受?答案解析:水資源短缺、環境污染、捕殺野生動物等主題。中國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人口問題和資源環境危機成為制約發展的瓶頸。我們必須積極應對挑戰、共同努力。引出本課主題--正視發展挑戰 結合當下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現狀,思考對策。 從學生常見的案例出發,思考如何從自身做起保護環境。講授新課 《發展中的人口問題》探究一:圖片展示國慶假期,旅游景點人山人海。思考我國人口現狀。探究二:思考:”我國人口與森林的變化“這張示意圖表明了什么 ?同時結合人口問題視頻資料,分析人口現狀帶來的危害。 答案解析: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我國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不會根本改變。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壓力不會根本改變 與資源環境的緊張關系不會根本改變。 探究三:討論并回答:面對人口現狀問題帶來的危害,我們應該怎么做。引發學生思考計劃生育政策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探究四:結合近年來我國勞動力狀況變化材料,思考勞動力人口變化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有哪些?答案解析:我國勞動力人口數量下降,人口狀況趨于老齡化。勞動力數量的減少會導致人力資源不足,勞動力成本增加,影響經濟發展。 引導大家思考全面二孩政策的必要性。 《資源環境面臨危機》探究五:辨析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答案解析:前三位同學觀點錯誤,沒有認識到經濟發展與資源開發利用的關系。不符合我國國情。最后一位同學觀點正確 探究六:觀看視頻藍色星球思考我國環境現狀? 答案解析: ①我國環境形勢不容樂觀。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類環境污染呈高發態勢,成為民心之患。②環境惡化加劇自然災害的發生,嚴重破壞生態平衡,威脅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面對人口、資源、環境問題,我們的必然選擇是轉變發展方式,堅持綠色發展,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學生小組討論,1.人口問題的特點;資源、環境現狀。 2.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面對人口,資源,環境問題我們的必然選擇 讓學生通過情景體驗/視頻感受,認識代價與回報的關系,知道如何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課堂小結 通過本課學習能夠認識我國人口、資源、環境現狀,正視發展中的挑戰,理解我國人口、資源、環境國策。 板書 人口現狀及危害 正視發展挑戰 計劃生育國策的必要性 資源、環境現狀 如何應對人口、資源、環境問題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6.1 正視發展挑戰第五課守望精神家園5.1 延續文化血脈5.2 凝聚價值追求第六課建設美麗中國第三單元 文明與家園 本單元教材結構:6.1 正式發展挑戰6.2 共筑生命家園單元解讀:文明與家園兩個角度引導我們認識:文明是社會進步、國家發展的目標。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力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共筑生命家園,讓人民更富裕,讓國家更富強,讓中國更美麗。 自主預習123我國人口現狀(基本特點及其它特點)為什么要實行計劃生育?(重要性、必要性)4我國的資源狀況及特點?6面對人口、資源、環境問題,我們的必然選擇是什么?我們的行動是什么?5人口問題的危害?我國的環境現狀及特點?化學課件:www.1ppt.com/kejian/huaxue/ 生物課件:www.1ppt.com/kejian/shengwu/ 地理課件:www.1ppt.com/kejian/dili/ 歷史課件:www.1ppt.com/kejian/lishi/ 新課導入思考:這些公益廣告涉及生活中的哪些主題?讀了這些廣告,你有什么感受?答案解析:水資源短缺、環境污染、捕殺野生動物等主題。中國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人口問題和資源環境危機成為制約發展的瓶頸。我們必須積極應對挑戰、共同努力。十一國慶假期的“人山人?!?br/>不同教育階段人口所占比例人口基數大人口素質偏低 發展中的人口問題11、我國人口現狀重要國情: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基本特點:人口基數大,人口素質偏低新特點:增速趨緩、出生率低、老齡化加劇、性別比失衡、城鄉分布不均衡、“獨生子女”社會問題凸顯等老齡化嚴重男女性別比失衡思考:這些現狀,會給我國帶來什么危害?2、人口問題危害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壓力不會根本改變與資源環境的緊張關系不會根本改變人森林木從眾 發展中的人口問題1思考:”我國人口與森林的變化“這張示意圖表明了什么 ? 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我國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不會根本改變。重要性:使人口的增長同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相適應,有效地緩解了人口對資源、環境的壓力,有力促進了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3、為什么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必要性:①人口問題已經成為一個日益嚴峻的全球性問題,成為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人口問題加重了資源和環境的壓力,也帶來了嚴重的社會問題。②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重要國情。③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的問題。 發展中的人口問題1實行計劃生育?化學課件:www.1ppt.com/kejian/huaxue/ 生物課件:www.1ppt.com/kejian/shengwu/ 地理課件:www.1ppt.com/kejian/dili/ 歷史課件:www.1ppt.com/kejian/lishi/ 探究:答案解析:我國勞動力人口數量下降,人口狀況趨于老齡化。勞動力數量的減少會導致人力資源不足,勞動力成本增加,影響經濟發展。2016年,我國開始全面實施一對夫妻可生育兩個子女政策,為了更好地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促進家庭幸福和社會和諧,使人口長期均衡發展。1資源日益短缺2環境污染嚴重3生態系統退化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4、資源環境危機 資源環境面臨危機2經濟與社會發展面對的嚴峻挑戰:①自然資源豐富,總量大,種類多。②人均資源占有量少,開發難度大,總體上資源緊缺。③我國資源開發利用不盡合理、不夠科學,依靠消耗大量資源換取經濟發展的現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費、損失、污染和破壞都很嚴重。5 我國資源狀況及特點中國經濟持續發展,靠的就是資源支撐。為了保障經濟快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多用些資源也是值得的。我國經濟發展了,有了錢就可以到國際市場買資源與節約資源相比,更重要的是合理利用資源答案解析:前三位同學觀點錯誤,沒有認識到經濟發展與資源開發利用的關系。不符合我國國情。最后一位同學觀點正確①我國環境形勢不容樂觀。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類環境污染呈高發態勢,成為民心之患。②環境惡化加劇自然災害的發生,嚴重破壞生態平衡,威脅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6 我國環境問題現狀 資源環境面臨危機2人口問題資源問題環境問題 轉變發展方式,堅持綠色發展,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資源環境面臨危機2思考:面對突出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我們應該怎么辦?7、我們的必然選擇第五課守望精神家園5.1 延續文化血脈5.2 凝聚價值追求第六課建設美麗中國第三單元 文明與家園 6.1 正式發展挑戰6.2 共筑生命家園重難點:1.人口問題的特點;資源、環境現狀;(重點) 2.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面對人口,資源,環境問題我們的必然選擇(難點)1、(2017·齊齊哈爾)我國的養老社會服務,亟待來一場供給改革。這體現了我國( )的特點。A.人口基數大 B.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C.男女性別比失衡 D.人口素質偏低BC2、(2017·西寧)下列關于“全面二孩”政策的認識正確的是( ?。?br/>A.表明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已經過時B.它將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嚴峻的人口問題C.有利于促進人口均衡發展D.人口老齡化問題將得到徹底解決運用拓展3. 五十多載寒來暑往,河北塞罕壩林場幾代人持續造林護林100多萬畝,將原來“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山禿嶺修復成“藍天白云游,綠野無盡頭”的“華北綠肺”。從人與自然關系角度看,塞罕壩的生態變遷給我們的啟迪是 ( )①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相互影響 ②人類要主動改善生態環境③人類善待自然,自然則滋養人類 ④自然能滿足人類的一切需要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B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6.1 正視發展挑戰一、單選題1.當前,我國呈現出老年人口基數大、增速快、高齡化、失能化、空巢化趨勢明顯的態勢,養老問題異常嚴峻。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億人,占總人口的17.3%。這①說明我國目前的人口形勢依然十分嚴峻②啟發我們應適時放棄計劃生育,謀求人口結構的均衡發展③表明我國人口問題的性質發生了根本性改變④體現了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帶來了較為嚴重的社會問題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2.據統計,我國人均耕地、草地面積和淡水資源人均占有量分別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3%、33%、28%。我國水土流失面積356萬平方千米,占全國總面積的37%,一些重點流域水污染嚴重,部分城市霧霾現象凸顯。這體現我國( )A. 既是個資源大國又是個資源小國B. 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初步得到遏制C. 面臨嚴峻的資源形勢和環境問題D. 資源環境影響國家經濟社會發展3.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五中全會在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提出: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對這一政策認識錯誤的是( )A. 不利于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B. 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要適時地調整C. 該政策有利于使人口長期均衡發展D. 有利于促進家庭幸福以及社會和諧4.我國資源現狀的總體特點是( )①自然資源豐富,總量大,種類多②人均資源占有量少,開發難度大③資源開發利用不盡合理、不夠科學④資源的浪費、損失、污染和破壞都很嚴重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5.我國制漿造紙行業污水排放量約占全國污水排放總量的10%~12%,居第三位,所排放的污水中化學耗氧量約占全國排放總量的40%~50%,居第一位。這組數字警示我們( )A. 我國當前的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已無法遏制B. 要想發展經濟只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C. 當前我國必須把環境保護放在突出位置D. 環境保護與經濟建設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6.針對我國目前人口現狀,下列所要采取的措施中,正確的是A. 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對勞動力需求大,應放松人口控制B. 著眼于“西部大開發”規劃,應大力推動人口由東部向西部移民C. 繼續實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D. 少數民族人口少,不用實行計劃生育7.近年來,某市實施綠色發展興林富民戰略,利用林地資源優勢,推行“萬畝林億元錢”模式,采取林糧、林旅、林藥、林禽等模式,加快林下經濟發展。2018年,全市林下經濟總量達22.8萬畝,實現產值6.5億元,帶動農戶5.8萬戶增收。對此,下列觀點你贊同的是 ①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利于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解決 ②人與自然能夠協調發展、和諧共處 ③踐行綠色生產方式、走生態文明道路 ④應最大限度自由開發各種自然資源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8.安徽懷寧縣高河鎮新山社區檢測出228名兒童血鉛超標;浙江臺州市路橋區峰江街道上陶村檢測出172人血鉛超標,其中兒童53人。導致上述血鉛超標的污染源,幾乎全是蓄電池企業。這表明 ①環境污染威脅著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②環境污染已成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③人類關愛和保護環境就是走向重生④人類漠視和破壞環境就是走向自我毀滅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9.2017年1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實施一周年,其中規定:國家提倡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子女。這一政策的實施 ①說明我國人口形勢不再嚴峻,國家可以取消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②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促進家庭幸福和社會和諧③是為了使人口長期均衡發展④是為了順應百姓的愿望,會導致人口大幅度增加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②③二、簡答題10.材料一 中國人均能源資源擁有量在世界上處于較低水平,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人均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67%、5.4%和7.5%;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不僅遠高于發達國家,也高于一些新興工業化國家……(1)從上述材料看,我國為什么實施節能減排、推進生態文明建設?(2)為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我們應該為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怎樣的努力?材料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具有雙重使命。一方面,要建成法治中國,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另一方面,要開創不同于西方的法治文明,向世界提供法治的中國方案。——摘自2018年2月14日《光明日報》(3)為什么要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4)怎樣厲行法治,建設法治中國?答案:1.B【解析】【詳解】本題考查責任的含義,責任與角色的關系。責任是一個人應當做的事情和不應當做的某些事情。①說法正確。角色與責任的關系是: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每一種角色都意味著承擔相應的責任。②說法正確。因此要增強社會責任感,③說法正確。承擔責任的付出:不僅意味著付出時間、精力和金錢,而且意味著可能因為做得不好而受到責備,甚至受到處罰。承擔責任的回報:承擔責任往往伴隨著獲得回報的權利。物質回報和精神回報,如良好的自我感覺、獲得新的知識和技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贊許等。④說法正確。所以選擇B選項。2.B【解析】【詳解】本題考查正確認識責任,是對學生識記能力的考查。根據所學知識,對于自己選擇的責任,就應該有勇氣憑借自己的經驗和智慧。對承擔責任的代價與回報做出正確的評估,做出合理的選擇。無論怎樣,我們一旦作出選擇,就應該義無反顧地擔當起應負的責任,A觀點錯誤,B觀點正確;C、D觀點體現的是如何做選擇,而不是選擇后應如何承擔,不合題意,所以本題選擇B答案。3.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做負責任的人的理解。對材料進行深入分析,從而做出正確選擇。分析讓責任在公民心中匯聚,讓責任在新時代熠熠閃光,要求我們養成負責任的習慣,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服務社會。所以③④說法符合題意;①說法錯誤,責任是一個人分內應該做的事情;②說法錯誤,有些事情不是我們自愿選擇,但我們應該自居承擔相應的責任。故選C。考點:做負責任的人【點睛】解答此題關鍵在于理解做負責任的人,要承擔責任不言代價與回報,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服務社會。4.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做負責的人。對材料進行深入分析,從而做出正確選擇。分析中學生積極參加志愿者活動,是服務社會,參與公益活動的表現,是承擔責任,踐行核心價值觀的體現。所以①③說法符合題意;②說法是政治生活,與題意要求不符,排除;④說法錯誤,我們要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推動精神文明建設。故選C。考點:做負責的人5.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不言代價與回報的理解。承擔責任都會感受到責任沉甸甸的風量。因為承擔責任不僅意味著付出時間、精力和金錢,而且意味著可能因為做的不好而受到責備,甚至受到處罰;承擔責任往往伴隨著獲得回報的權利,包括物質方面和精神方面。所以①②④說法符合題意;③說法錯誤,承擔責任往往伴隨著獲得回報的權利,但是承擔責任不是為了回報。故選C。考點:不言代價與回報【點睛】解答此題關鍵在于理解承擔責任不言代價與回報。6.A【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做負責任的人。對材料進行深入分析,從而做出正確選擇。分析47歲的劉麗“我就是一名環衛工人,清掃路面是我的責任”說明她對自己負責,承擔責任時不言代價與回報,是社會責任感的體現。所以①②③說法符合題意;④說法錯誤,承擔責任,意味著付出時間、精力和金錢等代價。故選A。考點:做負責任的人7.D【解析】【詳解】分析題文可知,本題考查“怎樣做負責任的人”這一知識點。結合所學,責任是一個人分內應該做的事情,因此AC都是積極承擔責任的表現;雖然有些應該做的事情不是我們自愿選擇的,但是我們仍然應該自覺承擔相應的責任,全身心地投入,把事情做好,因此B選項也是負責任的表現;而D說法錯誤。本題為反向選擇題,所以本題選擇D。8.A【解析】【詳解】分析題文可知,本題考查“履行社會責任卻不計代價和回報”這一知識點。結合題文中的背景材料,王玨化名“蘭小草”,給急需幫助的孤兒寡母捐款,不圖回報,因此①符合題意;王玨幫助他人的行為是親社會行為,因此②符合題意;王玨勇于承擔責任,在奉獻社會的進程中書寫無愧于時代的壯麗篇章,因此③符合題意;④錯誤,奉獻社會的行為值得我們大力提倡。根據以上分析,本題選擇A。9.(1)承擔責任需要我們付出時間和精力;需要我們承擔某些精神上的代價;需要我們放棄一些個人的興趣和利益;等等。(2)在家庭中,應孝敬父母,做個好孩子;在學校中,應努力學習,做個好學生;在社會中,應遵紀守法,做個好公民。(3)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應該努力提升自身素質,增強履行責任的能力,勇于承擔責任,在激揚青春、開拓人生、奉獻社會的進程中書寫無愧于時代的壯麗篇章。【解析】【詳解】(1)此問旨在考查學生對承擔責任的代價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分析運用能力。結合材料和所學,承擔責任的代價從需要付出時間、精力、金錢、個人的興趣和利益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2)此問旨在考查學生對承擔責任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認知能力。在家庭,承擔的責任從孝敬父母,幫助父母做家務等方面回答;在學校,承擔的責任從努力學習,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等方面回答;在社會,承擔的責任從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3)此問旨在考查學生對怎樣提高自己的責任感的認識,屬于開放性試題,只要從提高自身素質,增強履行責任的能力,勇于承擔責任,無私奉獻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6.1正視發展挑戰習題.doc 6.1正視發展挑戰教案.doc 6.1正視發展挑戰課件.pptx “全面二孩”第一年,中國人口究竟發生了哪些變化.mp4 人口過剩問題.mp4 塑料正在毀滅海洋.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