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課:積極服務社會 第1課時:愛護公共設施【教學目標】知識目標懂得公共設施和公共秩序的重要性,知道人認為破壞公共設施和公共秩序影響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是不道德的行為,也是一種違法行為能力目標通過問題探究,學會增強規則意識,從自身做起,不破壞公共設施;同時學會維護公共設施的技巧和措施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自覺樹立愛護公共設施、維護公共秩序的意識,深刻體會愛護公共設施、維護公共秩序是講文明有教養的表現,也反映一個人甚至一個國家的形象【重點講解】1.公共設施的含義、分類與重要性(1)公共設施的含義:公共設施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會組織提供的、屬于社會公眾使用或享用的公共建筑或設備。(2)公共設施的分類:公共設施包括公共的行政設施、信息設施、衛生設施、體育設施、文化設施、交通設施、教育設施、綠化設施等,它是為滿足人們的公共需求而設置的。(3)公共設施對生活的重要性:①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如供電、供水設施);②有利于改善整個社區環境(如垃圾桶可保持環境的衛生);③能給居民生活帶來方便(如公共健身器材方便鍛煉身體)。2.公共設施破壞的原因和危害(1)公共設施破壞的原因:公共設施損壞的原因主要有人為惡意破壞、不正確使用而無意破壞、正常老化、自然損壞等。(2)公共設施破壞的危害:①如果不加愛護甚至人為破壞,就會導致資源的極大浪費,也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不便,甚至會影響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②人為惡意破壞公共設施行為是不道德行為,會受到他人的鄙視和譴責。同時,人為惡意破壞公共設施是一種違法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等則對破壞公共設施的行為作出了明確的處罰規定。)3.愛護公共設施的意義和要求(1)愛護公共設施的意義:①公共設施都有使用年限,需要維護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②維護公共秩序是講文明有教養的表現,也反映一個人甚至一個國家的形象。如何愛護公共設施:①愛護公共設施,要求我們首先從自身做起,不人為破壞公共設施。同時,采取切實行動,勸導并阻止他人污損、毀壞公共設施;②愛護公共設施,還要求我們看到公共設施受損時,不能無動于衷,要積極采取措施。當受損的公共設施可能危害公共安全時,可以在旁邊設立警示標志,也可以打電話給相關職能部門,及時報告公共設施受損情況;③我們要自覺遵守法律規范和道德規范,以主人翁的姿態愛護公共設施,為保護公共設施作出我們應有的努力。【典型例題】1.下列選項中,屬于公共設施的是 ▲ 。①某服裝廠生產車間里的機器②市政府在馬路邊放置的垃圾桶③小王同學每天上學騎的自行車④自來水公司鋪設的自來水管道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公共設施遭到非正常損壞將會造成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給人民群眾的生活帶來不便,甚至帶來一定的威脅。下列屬于公共設施遭受非正常損壞的是 ▲ 。①某地的公交站牌被大雪壓塌②某公園長椅因時間久而逐漸損壞③某校三名男生為取樂用彈弓將路燈打壞④某施工隊在施工時不小心挖斷地下光纜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我國憲法明文規定: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神圣不可侵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等則對破壞公共設施的行為作出了明確的處罰規定。這表明,惡意破壞公共設施 ▲ 。A. 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B. 屬于刑法制裁的犯罪行為C.是輿論遣責的不道德行為D.會導致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4.我國刑法規定:破壞軌道、橋梁、隧道、公路、機場、航道、燈塔、標志或者進行其他破壞活動,足以使火車、汽車、電車、船只、航空器生傾覆、毀壞危險,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作出該規定是因為 ▲ 。A. 公共設施是由政府提供的B. 公共設施是社會公眾使用的設備C.人為惡意破壞公共設施是一種犯罪行為D.破壞公共設施會影響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5.當我們看到右側漫畫反映的情形時,合理的選擇是 ▲ 。①尋找到破壞人并對其作出處罰②打電話給相關職能部門反映情況③自有專業人員修理,無需多管閑事④設立警示語勸導人們愛護公共設施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窨井蓋被稱為“城市的紐扣”。曾經,窨井蓋都是黑乎乎的,雖然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卻沒有美感可言。如今,一些城市的窨井蓋變得美觀了起來(如下圖所示)。(1)美化窨井蓋有何意義?(2)當我們發現窨井蓋有損壞時,該怎么做?第2課時:維護公共秩序【教學目標】知識目標懂得公共設施和公共秩序的重要性,知道人認為破壞公共設施和公共秩序影響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是不道德的行為,也是一種違法行為能力目標通過問題探究,學會增強規則意識,從自身做起,不破壞公共設施;同時學會維護公共設施的技巧和措施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自覺樹立愛護公共設施、維護公共秩序的意識,深刻體會愛護公共設施、維護公共秩序是講文明有教養的表現,也反映一個人甚至一個國家的形象【重點講解】1.公共秩序的含義、分類與重要性(1)公共秩序的含義:公共秩序也稱社會秩序,是由一定規則維系的人們公共生活的一種有序化狀態。(2)公共秩序的分類:公共秩序主要包括社會管理秩序、生產秩序、工作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場所秩序等。(3)良好公共秩序對生活的意義: 在公共生活中,人們為了維護共同利益,提高生活質量,需要按照一定的規范有序地生活。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是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必要前提,是提高社會成員生活質量的基本保證,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2.公民擾亂公共秩序的原因和危害(1)公民擾亂公共秩序的原因:在實際生活中,有些人缺乏規則意識,為了自身利益而違反公共生活中的一些規定,甚至作出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也有些人在長期的生活中形成了不守規章制度的陋習,即使影響了公共秩序也渾然不知。(2)公民擾亂公共秩序的危害: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損害了公共生活中他人的利益,造成了公共生活秩序的混亂,不利于社會和諧穩定;在道德上會受到人們的譴責,甚至會受到法律的制裁,損害國家的形象。3.如何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1)國家:維護公共秩序需要加強道德建設,提高公民的道德素養(德治)。維護公共秩序需要加強法治,依法懲治那些不守規則、不守秩序的行為(法治)。(2)公民個人:維護公共秩序最重要的是要增強規則意識。規則意識是現代社會每個公民都必須具備的一種意識,我們在自己遵守規則的同時,也要勸阻他人不守規則的行為,共同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典型例題】1、在十字路口,盡管人多車雜,但由于行人車輛各行其道,紅燈停綠燈行,穿梭有序,道路也就暢通無阻。這表明 ▲ 。①社會生活秩序是自發形成的②有序的公共生活能夠促進社會和諧③公共秩序的形成離不開一定的規則④有序的社會生活源自人們對各自利益的維護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2.王某對某學校禁止他在校門口私設早點心懷不滿,借故到該學校內大吵大鬧,嚴重影響了學校的正常教學活動。公安機關依法對楊某做出行政拘留的處罰,這樣做維護了 ▲ 。A.師生的人身安全B.社會公共設施安全C.正常的教學秩序D.校門口的交通秩序在一項“最缺乏公德行為”的大型調查活動中,共2.6萬人參加投票,選出了10種“最缺乏公德行為”(如圖所示)。據此回答第3--4題。3.這些“最缺乏公德行為”帶來的危害有 ▲ 。①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②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③不利于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④嚴重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要防止這些缺乏公德行為的出現,需要 ▲ 。①加大處罰力度,以刑罰懲治不道德行為②加強道德建設,提高公民的道德修養③開展法治教育,增強人們的規則意識④改善生活環境,提高社會成員生活質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對公民個人而言,維護公共秩序最重要的是要增強規則意識。下列古語中,強調我們要增強規則意識的是 ▲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沒有規矩,不成方圓C.讀萬卷書,行萬里路D.耳聽是虛,眼見為實6.為維護公共聯序,在不同的場所都會有不同的要求。請填寫下表。場所維護秩序的要求公共汽車電影院圖書館公園7.北京市將每月11日確定為自覺排隊日,下圖為北京排隊日標志,意為兩人以上就應像“11”一樣順序排列。每逢“自覺排隊日”,首都文明辦都會組織志愿者前往街頭、商場、游樂場等公共場所,引導市民在人流擁擠的地點自覺排隊。(1)在公共場所為什么要自覺排隊?(2)假如你是志愿者,看到有人插隊將會如何勸阻。第3課時:參與志愿服務【教學目標】知識目標知道參與志愿服務的意義和作用,了解參與志愿服務需要的能力和條件能力目標初步形成參與志愿服務的能力、技能和經驗;以自愿參加、量力而行、講求實效、持之以恒的原則,積極適應志愿服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自覺樹立愛護公共設施、維護公共秩序的意識,深刻體會愛護公共設施、維護公共秩序是講文明有教養的表現,也反映一個人甚至一個國家的形象【重點講解】1.志愿服務的含義、特征(1)志愿服務的含義:志愿服務是指自愿貢獻個人的時間和精力,在不為任何物質報酬的前提下,為他人生活、國家建設和社會公共事業提供必要服務的運動。(2)志愿服務的特征:志愿性 無償性 公益性2.參與志愿服務的意義、要求(1)參與志愿服務的意義:①社會:參與志愿服務,幫助他人、服務社會,同時也傳遞愛心和傳播文明;志愿服務可以有效地拉近人與人之間的心靈距離,減少疏遠感,對緩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穩定有著重要的作用;②個人:參加志愿服務可以增加學習和鍛煉的機會,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在實踐中培養自己的能力;可以發展良好的人際關系,在交往中培養真誠的友誼。(2)參與志愿服務的要求:①參加志愿服務,除了要有奉獻精神外,還應具備一定的時間、精力、技能和經驗;②我們參加志愿服務,要堅持自愿參加、量力而行、講求實效、持之以恒的原則,實實在在地為他人、為社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典型例題】1.志愿者精神是指一種互助、不求回報的精神,它提倡“互相幫助、助人自助、無私奉獻、不求回報”。對“不求回報”理解正確的是 ▲ 。A. 志愿者不能考慮個人的利益B. 志愿服務不為任何物質報酬C.志愿者要貢獻個人的時間和精力D.志愿者要為他人和社會提供必要的服務2.歌曲《愛的奉獻》中有這樣一句歌詞:“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這表明,參與志愿服務有助于 ▲ 。①傳遞愛心和傳播文明②消除人與人之間的差別③拉近人與人之間的心靈距離④緩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穩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假如我能活到七十歲,一年就是生命的七十分之一。我愿意花生命的七十分之一來做志愿者,幫助他人。”這是電影《志愿者》中的一句臺詞。這表明,參與志愿服務要 ▲ 。A.有持之以恒的精神B.有為他人奉獻的精神C.有一定的沖動和熱情D.有一定的時間和精力4.據調查,人們參與志愿服務的動機主要有下圖所示的幾種。由此可見,參與志愿服務有利于 ▲ 。①獲得一定的物質報酬②拓寬視野,增長才干③增強服務社會的自覺性④在實踐中得到鍛煉成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關于未成年人參與志愿服務,有老師這樣建議“要分清什么是現在能做到的,什么是下一步オ能做到的,什么是將來才能做到的,還有什么是我們做不到的。我們既不能無所作為,也不可包打天下。”這突出強調,未成年人參與志愿服務應堅持 ▲ 。A.自愿參加B.量力而行C.講求實效D.持之以恒6.“人人微公益:小善大愛助成長“是某校公益社團提出的口號。目前,該校微公益志愿團隊---“好人服務隊”共有注冊成員2000多名,大部分都是在籍學生,“人人微公益”項目建立了具有可作性,互動性,生成性的線下和線上有機結合的微公益平臺,開了五大類二十多項活動,每月都圍繞1-3個主題開展實踐活動。其中“1+1結對慰藉服務在1年的時間里結對服務200名老人,列入江蘇省社區公益服務項目,2018年寒假期間,微公益社團組織150名學生150個家庭、50名教師,分成70多個小組,全面進入社區開展微公益實踐活動。(1)微公益社團同學是如何利用自身優勢開展志愿服務的?(2)同學們主動參加公益社團有何積極意義?7.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的居住環境也越來來好,很多小區內都有一定的綠化并配有亭子、休息椅子以及戶外健身器材等。公共設施的使用情況如何呢?某校九年級同學以此為主題開展調查研究,請你參與解決相關問題。【現場調查】同學們在現場調查中發現,一些小區配備的設施遭到破壞,有的健身器材不能正常使用,而有些休息椅子被弄得很臟,亭子遭到亂涂亂畫。家住城市花園小區的樊女士表示:“小區內的戶外健身器材,經常會出現使用不靈活的情況。因為有的年輕人處于叛逆期,從來不會按規則使用這些健身器材,從而導致部分健身器材使用不靈活。”(1)小區公共設施遭到破壞會帶來哪些危害?【尋求對策】在發現小區公共設施遭到破壞后,同學們就如何保護這些公共設施展開了討論。小王同學認為:“物業公司應該負責小區公共設施的保護,只要加強巡邏,就能及時制止一些居民破壞公共設施的行為。(2)你同意小王的觀點嗎?請說明理由。【積極行動】家住城市花園小區的幾位同學計劃成立一個保護小區公共設施的志愿者組織,該志愿者組織既包括小區的青少年學生,也包括小區的其他居民。(3)請你為他們設計一張招募志愿者的海報,海報要說明志愿服務的項目、時間、地點以及招募志愿者的條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