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第五課 第二課時 預防犯罪【學習目標】1.了解刑法與刑罰以及犯罪的特征。(重點)2.樹立法治觀念,增強防范意識,能夠判斷犯罪行為,明辨是非,自覺遵紀守法,遠離犯罪, 防患于未然。(難點)【自主學習】 自主閱讀課文P52—57頁完成下列填空:1.刑法是懲治犯罪、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 。它明確規(guī)定了什么行為是犯罪,以及 對犯罪應當判處什么樣的刑罰。2.犯罪具有 、 、 是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3.任何人的犯罪行為都應當受到法律的 。犯罪的法律后果是 。刑罰又稱刑事處罰、 刑事處分,分為 和 。4.加強自我防范,預防違法犯罪:①我們要 美好生活, 犯罪危害, 犯 罪。②預防犯罪,需要 。③生活在法治社會,我們應 法治觀 念,依法自律,做一個 的人。④我們要從 做起, ,自覺遵 紀守法, 。【合作探究】材料:為了增強學生的法治觀念,提高學生的法治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教育學生做遵守紀法的文明好少年,營造平安、和諧的校園育人環(huán)境,某中學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法治安全專題教育講座,邀請了當地派出所教導員為全體師生作法治專題教育報告。教導員根據當前的社會實際和校園周邊的形勢,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事例,以案釋法,以法論事,對學生詳細講解了有關的法律知識,并教育學生如何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安全素質,同時告誡同學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針對出現的典型事例要引以為戒,增強法治觀念和法律意識。(1)如何預防犯罪?(2)有人說:年齡小的人一般不會犯罪,即使犯了罪也不會受到刑罰處罰。你認為這個觀點 對嗎?【檢測反饋】一、單項選擇題1.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并不都是犯罪行為,只有對社會危害性達到觸犯刑法的嚴重程度, 才是犯罪行為。可見,犯罪的法律標志是( ) A.刑罰當罰性 B.刑事違法性 C.民事違法性 D.嚴重危害性2.下列屬于犯罪行為的是( ) A.搶劫他人財物 B.騎自行車闖紅燈 C.拾到他人財物自覺歸還 D.違反政府禁令,吸食鴉片3.陳某因違反了法律,被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5年,罰金3萬。陳某的違法行為屬于( ) A.民事違法行為 B.行政違法行為 C.一般違法行為 D.犯罪行為4.主刑,是對犯罪分子適用的主要刑罰。下列不屬于主刑的是( ) A.管制、拘役 B.剝奪政治權利 C.有期徒刑、無期徒刑 D.此同學遇到挫折時很善于疏導自己5.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行為的共同點是( ) A.都具有社會危害性 B.都要承擔同等的法律責任 C.都觸犯了我國刑法 D.都具有刑罰當罰性6.2018年1月24日,山東省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對被告人龐衛(wèi)、孫琪非法經營疫苗案開庭審判,認定被告人龐紅衛(wèi)等人犯非法經營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并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從材料得到的啟示是( ) A.違法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B.他們的行為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應受到刑罰處罰 C.是行政違法行為,應受到行政制裁 D.只是不道德的行為,應該受到輿論的譴責7.“法網恢恢,疏而不漏”說明的道理是( ) A.違法者必定要受到刑罰處罰 B.一般違法行為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C.違法犯罪最終難逃法律制裁 D.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8.“守法朝朝樂,違法日日愁。”這句諺語啟示我們( ) A.守法的人就會天天快樂,沒有絲毫憂愁 B.違法的人就不會有絲毫快樂,整天愁容滿面 C.要從小事做起,預防違法犯罪 D.要自覺樹立法律意識,做一個守法的公民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洞不補,大洞吃苦。”這些話告訴我們( ) ①我們要重視道德修養(yǎng),防患于未然 ②自覺遵紀守法,防微杜漸 ③道德水平低、法紀觀念淡薄一定會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④許多違法犯罪行為都是從沾染不良習氣開始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0.青年陳某在校不思進取,經常與社會上閑雜人員一起混在娛樂場所,動輒歐打他人,曾被公安機關拘留,但陳某仍不思悔改。一日,陳某潛入某商場盜竊被抓,人民法院依法判處陳某有期徒刑5年。我們青少年應從陳某的變化過程中吸取的教訓是( ) ①從小樹立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 ②違法.犯罪是應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 ③有錯不改必然走上犯罪的道路 ④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守法紀,防范于未然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二、能力提升材料:天津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對周永康受賄、濫用職權、故意泄露國家秘密案進行了一審宣判,認定周永康犯受賄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財產;犯濫用職權罪,判處有期徒刑七年;犯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三罪并罰,決定執(zhí)行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財產。 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周永康的行為是一種什么行為?其行為具有哪些特征?(2)周永康受到的是什么處罰?(3)法院的判決中,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歸納整理】:(請同學們理解、識記下列基本知識點、基本觀點、基本問題)1.什么是刑法?①刑法是懲治犯罪、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②它明確規(guī)定了什么行為是犯罪,以及對犯罪應當判處什么樣的刑罰。2.什么是犯罪?根據刑法規(guī)定,犯罪是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3.犯罪具有哪三個基本特征?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和應受刑罰處罰性是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4.說說犯罪的法律后果。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任何人的犯罪行為都應當受到法律的制裁。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罰。5.什么是刑罰?刑罰又稱為刑事處罰、刑事處分,是指審判機關依法對犯罪分子適用的最嚴厲的強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剝奪犯罪人權益為主要內容。6.刑罰可分為哪兩大類?根據我國刑法的規(guī)定,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兩大類。7.為什么要加強自我防范,遠離犯罪?(重點掌握)①犯罪是我們成長道路上最兇險的陷阱。②盡管法律規(guī)定人到了一定年齡實行危害社會行為才可能構成犯罪,但并不意味著我們年齡小就可以任意實行犯罪行為。③我們作為社會成員,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8.說說一般違法與犯罪的區(qū)別。(重點掌握)①一般違法社會危害性比較小,犯罪是違法行為中社會危害性最大、最嚴重的一種。②一般違法沒有觸犯刑法,只違反了刑法以外的民事法律法規(guī)或行政法律法規(guī);犯罪是觸犯刑法的違法行為。③一般違法依法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或受到相應的行政處罰;依據刑法,犯罪應當受到刑罰處罰。9.怎樣加強自我防范,遠離違法犯罪?(重點掌握)①我們作為社會成員,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②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③生活在法治社會,我們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④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10.一個人從不良心理和行為發(fā)展到犯罪的歷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重點掌握)①犯罪是我們成長道路上最兇險的陷阱。一般違法與犯罪都是違法行為,都具有社會危害性。②有不良心理和行為的人,如果不認真矯正,任其發(fā)展下去,往往會發(fā)展為一般違法,乃至犯罪。③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加強道德修養(yǎng),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參考答案【自主學習】1.有力武器。2.嚴重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應受刑罰處罰性。3.制裁,刑罰。主刑、附加刑。4.①珍惜,認清,遠離。②我們杜絕不良行為。③增強,自覺守法。④小事,避免沾染不良習氣,防范于未然。【合作探究】答:(1)①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②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③生活在法治社會,我們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2)年齡小與犯罪無關,年齡小犯罪不受刑罰處罰的想法是錯誤的。【檢測反饋】一、單項選擇題:B A D B A B C D B D二、能力提升:答:(1)周永康的行為是犯罪行為;其行為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應受刑罰處罰性。符合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所以屬于犯罪行為。(2)他受到刑罰處罰;(3)其中無期徒刑是主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是附加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