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框 保護環境需用“重典”板塊一:保護環境——有法必依 加強環境保護立法和執法工作,把保護環境納入法治化軌道,是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的根本之策。目前,我國已形成以憲法為基礎,以環境保護法為主體的環保法律體系,這為保護、治理環境提供了法律依據和有力的法律保障。憲法環保法資源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水法森林法漁業法水土保持法礦產資源法動物防疫法草原法土地管理法野生動物保護法 你還知道更多的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嗎?環保法律體系:構成 主要內容基礎:憲法 ①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作出明確規定,國家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②國家保障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保護珍貴的動物和植物③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壞自然資源主體:環境保護法 主要規定了環境保護的基本原則,明確了政府、單位和個人保護環境的權利和義務等,為依法保護環境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據我國環境保護的基本原則(1)保護優先(2)預防為主,綜合治理(3)公眾參與(4)損害擔責 材料一:2018年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聽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張德江介紹說,過去一年,聚焦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連續檢查環境保護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等6部環境領域法律實施情況,連續兩年聽取審議國務院年度環境狀況和環保目標完成情況報告,聽取審議生態補償、自然保護區建設、草原生態環境保護等7個專項報告,推動解決突出環境問題。 材料二:2018年1月,我國第一部土壤污染防治領域的專門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二次審議稿)》(下稱“草案”)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草案于2017年6月初次審議,同年12月下旬再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上述材料說明了什么? 我國正在進一步加強立法,不斷完善環保法律法規,爭取在環保各個領域都做到有法可依。 截至2017年11月底,環保部門共執行《環境保護法》配套辦法及移送環境犯罪案件35 667件,與前一年同期相比增長102.4%。1-11月,實施五類處罰案件最多的是浙江,按日連續處罰,查封、扣押,限產、停產,移送行政拘留,涉嫌污染犯罪移送公安機關案件共3 965件。而環境污染罰款總額最高的是遼寧,超2億元,占全國總量約五分之一。 嚴格執法是保護環境的關鍵。國家重拳出擊,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切實加大處罰力度,用法治的力量向污染、破壞環境的違法行為宣戰。板塊二: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1)我們要積極學習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嚴格依法律己,不做污染和破壞環境的事。(2)學會運用法律手段,反對和制止破壞環境的行為,依法保護環境。如果發現污染和破壞環境的違法行為,我們可以向環保執法部門舉報。(3)要求我們為保護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環境問題需要我們一起解決,需要每個人的積極參與。1.搞好學校和家庭的環境衛生;2.愛惜花草樹木,積極參加義務植樹活動;3.開展保護環境、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鳥類的宣傳活動;4.針對本地區存在的環境問題,搞一些調查研究,并向有關部門提出整治環境的建議;5.其他:⑴使用無磷洗衣粉;⑵使用無氟冰箱;⑶不使用一次性餐具;⑷買菜使用布袋子、竹籃子,不使用塑料袋;⑸不吃野生動物;⑹不使用或少使用賀卡;⑺節約水、電、氣等能源;⑻實行垃圾分類,不亂扔廢舊電池;⑼節約用紙; (10)使用無鉛汽油。青少年學生能為保護環境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現實生活中,如果自己遇到以下情況會怎么辦?有的同學亂丟亂扔廢電池; 衛生間的水龍頭壞了,水“嘩嘩”地流著;看到人們用過的食品包裝袋或塑料方便袋被風吹得到處都是;看到自己所住的社區(村莊),人們隨處亂倒垃圾;周末朋友聚會,有人要到露天燒烤店吃燒烤; 比一比,誰的點子多落實環保行動要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在自家的庭院:在自己所在的校園:在自己居住的村莊(社區):栽花種草,保持整潔……不亂扔雜物,不隨地吐痰,愛護樹木……打掃街道,參加義務植樹……1.我國十分重視環境保護的立法工作,制定了許多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其中,我國環境保護的主體是( )A.《中華人民共和國污染防治法》B.《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C.《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D.《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C2. 瀏陽市大瑤鎮老桂新村山水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高,有人卻屢屢染指這里的林木資源。2017年9月10日,市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合議庭開庭審理了何某、黃某盜伐林木一案,兩人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一年四個月。案例表明( )A.盜伐林木一律判刑B.林木資源不得砍伐C.破壞環境,依法追責D.小題大做,處罰過重C3. 2017年5月,環保部通報了7起新近發生在京津冀環保大督察中拒絕檢查、阻礙執法的事件。據統計,自環保督察工作開展以來,各地發生拒絕檢查、阻礙執法事件共十多起。環保部環境監察局負責人曾坦言,當前我國環境污染違法犯罪行為呈高發多發態勢,仍沒有根本性扭轉,企業頂風非法排污、暴力抗法的案例時有發生。這表明( )① “環境執法難”問題在全國比較突出②國家需要重拳出擊,加大處罰力度③用法治力量向污染、破壞環境的行為宣戰④將頂風非法排污、暴力抗法行為一律入刑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A保護環境需用“重典”保護環境——有法必依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1.以憲法為基礎,以環境保護法為主體2.加強立法,完善環保法律法規1.努力增強環保意識2.自覺落實環保行動 目前我國正加強環境立法,加大執法力度,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關愛自然、保護環境,是人類共同的責任。讓我們行動起來,保護我們的地球,我們的家! 學習了本課后,你有哪些收獲和感想?告訴大家好嗎? 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 ——習近平 第二框 保護環境需用“重典”【目標定位】 一、教學目標情感 態度 價值觀 目標 1.增強依法保護環境的意識,從自身做起,為依法保護環境盡到自己應盡的責任 2.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形成良好的生活態度能力 目標 通過解決實際問題,認識身邊的環境問題,增強分辨是非的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 目標 1.我國的環保法律體系 2.依法保護環境 3.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義務的做法 二、重點難點1.我國的環保法律體系。2.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義務的做法。【課堂設計】一、情景導入巧設圖片,激情導入播放生態環境遭破壞的典型圖片,如被污染的大氣、日本工人在殺戮鯨魚、滾滾沙塵暴在襲擊城鎮、因氣候變暖而逐漸融化的冰川等。學生看后,會發出驚嘆之聲,引起心靈震撼。問:它們共同反映了什么問題?會帶來什么危害?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導入新課。二、教學建議1.保護環境——有法必依(1)競賽——說法律,知多少開展一個競賽小活動,讓學生說出自己所知道的環保法律法規的名稱。給學生留出短暫的時間做準備,在競爭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師生互動,課堂氛圍始終處于一種搶答的熱潮中)教師引導:眾多法律共同構成了我國的環保法律體系,你知道我國目前形成了怎樣的環保法律體系嗎?(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師生共同總結環保法律體系)教師總結過渡:通過展示,我們知道我國十分重視環境保護的立法工作,已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法律體系。其中憲法是基礎,環境保護法為主體。(2)時政解讀:材料一:2018年3月11日,張德江在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中指出,適應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全面修訂環境保護法,相繼修改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野生動物保護法,建立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公益訴訟制度,構建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法律制度。材料二:2018年1月,我國第一部土壤污染防治領域的專門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二次審議稿)》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草案于2017年6月初次審議,同年12月下旬再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上述材料說明了什么?學生分組討論,教師簡要點撥:我國正在進一步加強立法,不斷完善環保法律法規,爭取在環保各個領域都做到有法可依。(3)嚴格執法是保護環境的關鍵①展示我國環境保護的基本原則,讓學生了解環境保護的原則并簡要記憶。原則:保護優先、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公眾參與、損害擔責。②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案例,并提出問題。淄博市環境執法人員接到市民的舉報后加大了監察力度,發現27家建筑施工單位存在夜間施工擾民的現象,當即責令其立即停止夜間施工,并且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對其進行了行政處罰。淄博市環境執法人員接到市民的舉報后加大了監察力度體現了什么環保原則?把學生分成小組,認真討論后學生能回答出:公眾參與、損害擔責的原則。總結歸納:目前我國正加強環境立法,加大執法力度,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淄博市環境執法人員依法進行行政處罰說明了什么?把學生分成小組,認真討論后教師總結歸納。教師總結:嚴格執法是依法保護環境的關鍵。用“鐵腕”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加大對污染者的處罰力度,決不允許環境違法者逍遙法外。2.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1)結合P80—81案例思考 有的同學認為:“保護環境是大人們的事,是將來的事,與我無關。”這種觀點對嗎?為什么?提示:這種觀點錯誤。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我國環境保護法規定:“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2)落實環保行動行動一:用“眼”發現——課前布置同學們用DV或相機拍攝校園、社區、家庭中不符合環保的現象。老師點名邀請DV高手并要求他解說自己的視頻內容。DV視頻:王寧的一天早晨:拎一包垃圾隨手扔在樓下的草地上;到辦公室把空調開到24 ℃。中午:去餐館吃飯,用一次性紙杯、一次性筷子,剩余較多飯菜,揚長而去……晚上:回家打開所有房間的燈并大聲唱卡拉OK……教師總結表揚:這位同學不僅視頻拍得好而且解說很精彩,請同學們為他鼓掌。下面有請這位女生來展示你的相片,并給大家解說。相片一:工廠濃煙排向天空相片二:小區內露天垃圾池相片三:路邊成排的露天燒烤攤教師總結:同學們用自己的“眼睛”記錄下了我們身邊不利于環保的行為,對于這些不良行為我們應積極提出建議并發出倡議,下面大家一起做倡議書。行動二:動手去寫——請你選擇一個合適的對象(家長、校長、縣長、總理、聯合國秘書長……),寫一份有關環保的倡議書。行動三:從我做起——請列舉你在學校、家庭、社會生活中符合環保行動的具體生活小事。教師總結:我們生活中也存在很多符合環保的行為,請你列舉出來。學生回答:使用布袋子買菜、購物;植樹造林;變廢為寶,循環使用課本……教師歸納:綠色低碳生活少用一次性用品,自帶水杯和購物袋;少用打印機,多用電子郵件;少制造垃圾,多變廢為寶;少乘車,多走路;不踏草坪多植樹;搞好學校和家庭的環境衛生,保持公共衛生;愛護花草樹木,積極參加義務植樹等。總結歸納:我們要自覺履行環保義務,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環保公益活動,養成愛護環境的習慣,為環保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三、課堂小結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我們要主動提高環保意識,自覺履行環保義務,主動為保護環境作貢獻。四、板書設計一課一練·提能力一、單項選擇題1. 2018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正式實施,一個新的稅種——“環境保護稅”自此取代了已存在十余年的“排污費”。這說明 ( B )A.只要立法就能杜絕破壞和污染環境的行為B.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需要法律保障,依法保護大自然C.對排污企業只要勸說就可以,用不著處罰D.我國環境保護的法律體系還未形成2. 是我國環境保護的重要法律,為依法保護環境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據。 ( C )?A.《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B.《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法》C.《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D.《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3.瀏陽市大瑤鎮老桂新村山水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高,有人卻屢屢染指這里的林木資源。2017年9月10日,瀏陽市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合議庭開庭審理了何某、黃某盜伐林木一案,兩人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一年四個月。案例表明 ( C )A.盜伐林木一律判刑 B.林木資源不得砍伐C.破壞環境,依法追責 D.小題大做,處罰過重4.下邊漫畫《節水曲》倡導我們 ( C )①要珍惜和節約資源②要從小事做起,落實節約資源的行動③在家庭生活中要斤斤計較④積極創建資源節約型社會A.②④ B.②③C.①②④ D.①②③④二、非選擇題5.2017年11月28日,環境保護部聯合黑龍江省政府,約談黑龍江省農業委員會和哈爾濱、佳木斯、雙鴨山、鶴崗4市政府主要負責人,督促落實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措施。約談會指出,10月份哈爾濱等4市持續出現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氣,空氣質量指數長時間“爆表”,嚴重影響群眾生產生活。請思考:(1)請你分析一下造成霧霾天氣的人為因素是什么。答:過多的汽車排放的尾氣、燃煤排放的廢氣、建筑工地的揚塵等。(2)針對如此嚴峻的環境問題,國家采取了哪些對策?答: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制定一系列保護環境的法律、法規。目前,我國正在進一步加強立法,不斷完善保護環境的各項法律法規,爭取在環保各個領域都做到有法可依。材料一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之本、發展之基。水是生命之源。2017年,浙江“五水共治”持續發力。2017年5月瑞安市吹響了“剿滅劣五類水”治理河道污染的沖鋒號。當地市民積極參與治水、護水活動。材料二 “志愿匯”是“互聯網+”在公益領域中的應用。通過這個平臺,未來杭州老百姓參與志愿者服務將更便利。來自瑞安市的青年志愿者和當地學生、外籍教師一起為河道懸掛護水牌,市民掃一掃護水牌上的二維碼就可以進入“河管家”反饋系統,及時反映存在的問題。(1)材料中所提到的“水質惡劣”“河道污染”等環境問題,從本質上講是什么問題?為解決這些嚴重的環境問題,我國實行的基本國策是什么?答:環境問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2)在日常生活中,參與治污行動,改善生態環境,除了“碼”上舉報,我們還可以做些什么?答:學習和宣傳環保知識,踐行低碳生活方式;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落實環保行動;勇于同各種破壞環境的行為作斗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171119)廣饒水滴公益環保部“綠色環保·我先行”第三十三期活動_標清.wmv 3.7.2 保護環境需用“重典”.ppt 7.2.docx 7.2課時練.docx 環保部對車企首開污染罰單 處罰金額超3800萬_標清.wmv 通天下20170627環保部將啟動排污許可證執法檢查 開啟“一證式”時代 高清_標清.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