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與勝利1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掌握雅爾塔會議召開的時間背景與主要內容,理解雅爾塔會議的影響。了解德日法西斯投降的先后過程與主要戰役。結合史實,理解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原因,認識二戰對世界產生的影響。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方式,通過圖片、資料等獲取歷史信息,并學會論從史出的方法和客觀地評價歷史事件的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熱愛和平的情感,樹立維護世界和平的觀念。2重點難點學習重點:掌握雅爾塔會議的主要內容與影響,知道德日投降的過程。學習難點:理解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原因及影響。3教學過程3.1第一學時3.1.1教學活動活動1【導入】【引學】一、興趣引領,導入新課呈現V字手勢圖片請生猜測這個手勢有什么含義師:有個人帶起V字手勢的風潮……讓學生推測這是誰?引用丘吉爾在回憶錄中描述自己參加一次會議的心情,自然過渡到雅爾塔會議。設計意圖:講歷史無法撇開歷史人物。丘吉爾是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密切相關的中心人物,以這樣猜猜看的方式導入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二、閱讀梳理,掌握歷史出示雅爾塔會議三巨頭的照片并設計三個問題,學生自主學習教材,并圈畫關鍵詞。(1)指出圖中三巨頭分別是誰?(2)雅爾塔會議召開的時間、內容及影響。(3)根據雅爾塔會議精神,為維護世界和平,戰后決定成立一個國際組織,該組織的名稱是什么?設計意圖:“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解決。”讓學生有意識的帶著問題去自讀課文,圍繞問題在課本上做標識,初步了解教材,生成基本觀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養成手到眼到心到的良好習慣,又為下一環節的學習儲備知識。活動2【活動】【輔學】三、設問凝思,理解歷史展示材料問題:結合會議內容和材料,談談你對雅爾塔會議的認識?拓展:比較雅爾塔會議與巴黎和會的相同點設計意圖:通過對史料的研讀培養學生全面分析歷史事件。活動3【活動】【互學】四、以圖說史,再現歷史閱讀教材P93,給以上圖片配上解說詞,描述德國投降的經過。(同桌合作,講述給你的同桌聽,把握歷史事件的要素)回顧歷史:法西斯軸心國是由哪三個國家組成的?1945年5月,德國也簽訂了無條件投降書,只剩下哪個帝國主義國家還在亞太地區拼死掙扎?自學:1.波茨坦會議召開的時間、參與國及主要內容。2.日本投降的經過。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讀圖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明確敘述歷史事件需把握哪些歷史要素。五、史論結合,解讀歷史通過解讀觀念,有人認為:“日本的投降不外乎兩個,一是‘屈原’,二是‘蘇武’。”自然過渡到對二戰勝利原因的分析之中。首先示例如何由史實得出結論。再讓學生合作思考二戰勝利還有哪些原因?以史論結合的學習方法,說說有哪些史實說明了這些原因?結合兩次世界大戰的規模進行比較。并討論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設計意圖:以史料為依托進行勝利原因的探討,論從史出,既突破了難點,也提升了歷史思維。培養學生閱讀課文的能力及思維能力。通過比較,幫助學生深刻認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規模及其對人類文明的阻礙,學會一分為二、全面地認識二戰的影響。活動4【活動】【拓學】六、書寫啟迪,借鑒歷史展示蘇美英等國對法西斯的態度及審判圖片,了解戰后對罪孽深重的法西斯分子是如何處理的?活動升華:請用一句話來表達你所獲得的啟迪。設計意圖:旨在讓學生感悟國際軍事法庭用法律讓罪人折服,以公正培育正義,用理性鞏固和平的理念。書寫啟迪,是為了獲取智慧,從而更好地把握和珍惜今天的生活和未來的方向。活動5【練習】【拓學】1.“釣魚島(隸屬臺灣)是中國神圣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于1895年通過《馬關條約》竊取的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理應歸還中國。”下列史實能支撐這一觀點的有( C )①《開羅宣言》規定:“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領土,例如滿洲、臺灣、澎湖列島等,必須歸還中國”。②雅爾塔會議決定:……在德國戰敗后三個月內,蘇聯將參加對日作戰。③《波茨坦公告》第八條明確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④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軍投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第二次世界大戰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似之處是( D )A.戰前形成兩大軍事侵略集團B.德國和日本都是戰敗國C.戰后開始出現社會主義國家D.英法兩國在戰爭中都遭到削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