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世界的格局與第一次世界大戰1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簡述巴黎和會的基本情況,說出凡爾賽體系的形成過程。理解巴黎和會的本質以及對中國的影響。通過小組討論,培養人際交往能力,在交流合作中尋找歷史的智慧。2、過程與方法學會從歷史圖片、歷史資料中獲取相關的信息,認識歷史,理解歷史,感悟歷史;學會獨立思考,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不斷深入上升為理性認識,進一步加深對歷史史實的理解。學會用討論法分析歷史現象的影響。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形成對凡爾賽體系的性質、作用的正確認識:通過了解中國在兩次會議上的遭遇,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激勵學生為建設強大的祖國而學習。2學情分析1、學生普遍對這段歷史不是很了解。2、學生學習積極性高。3重點難點重點:巴黎和會的內容及影響。難點:巴黎和會的本質。4教學過程4.1第一學時4.1.1教學活動活動1【導入】世界的格局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導入:通過一段小品,反映巴黎和會前各主要大國為分贓不均和稱霸世界而爭論不休的內容。然后提出:一戰結束后,戰勝國最迫切要做的是什么?生:(討論后得出結論)要瓜分戰利品,制裁戰敗國,建立套新的國際秩序。師:非常正確,今天就讓我們來具體了解它們是怎樣實現這些目標的?(導入新課)戰爭的硝煙還未完全散盡,帝國主義戰勝國就急急忙忙召開巴黎和會,戰勝國真的是要急于通過這次會議建立永久的和平嗎?生:不是!師:正確。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會議的真相。首先,會議不僅排斥了戰敗國,就是戰勝國之間也不公平,27國參加會議,但操縱會議的是哪些國家?生:英法美3個國家師:近半年的討論和紛爭,最后終于與德國簽署了《凡爾賽和約》。生:閱讀內容,然后互相議論并教師引導,得出結論:最能體戰勝國愿望的是殖民地方面的內容。師:會議不僅對戰敗國進行掠奪,對戰勝國中國也同樣進行掠奪。引出中國山東問題,并引導學生討論,(播放五四運動視頻)這說明什么?巴黎和會的實質是什么?生:慷慨激昂,議論紛紛。并得出:巴黎和會是帝國主義分贓會議。師:補充說明,帝國主義依照上述原則,陸續與其他戰敗國簽訂了和約,這些和約與《凡爾賽和約》構成所謂的“凡爾賽體系”。生:通過閱讀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歐洲版圖,(媒體展示)明確這個體系作用的地理范圍: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非洲統治的“新秩序”。師:(通過課件說明)“新秩序”的內涵:它包括帝國主義對戰敗國殖民地的分配;對歐洲戰敗國領土的安排、分割和對中南歐新興國家領土的安排;以及對戰敗國的軍事和經濟制裁的范圍和程度等。師:帝國主義對新秩序能否順利實施感到不太保險,希望建立一個國際組織來維護這個新秩序,于是國際聯盟由此建立。生:自學確認國聯成立的日期、總部地點及宗旨,對宗旨的本質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國聯是帝國主義維護戰后新秩序的工具。師:那么,有了凡爾賽體系,再加上國際,是否可以使世界從此天下太平呢?引導學生展開自由討論。生:結合名人語錄展開分組討論,教師可選擇旁聽學生討論10分鐘左右,由學生代表總結發言。師:結合學生的討論,進行歸納基本觀點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方面:凡爾賽體系雖然緩和了老矛盾,但又促成了新矛盾。首先,對德國的嚴厲制裁及對其殖民地的掠奪,必然激起德國的復仇情緒;其次,戰勝國之間因分贓不均而產生了新矛盾。第二方面:國際聯盟對于制止侵略和戰爭的措施十分空洞,缺乏有效約束力,難以維持和平與制裁侵略,這樣凡爾賽體系的一系列條約的確可以看做是帝國主義之間達成的一個休戰協議。但其中卻蘊含了諸多新的矛盾,使下一次世界大戰成為歷史的必然。活動2【講授】世界的格局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小結第一次世界大戰改變了帝國主義之間的實力對比,打破了舊的國際關系體系。1919年~1922年,英、法、美等帝國主義戰勝國先后在巴黎和華盛頓召開會議,通過了一系列條約,形成了戰后帝國主義的“和平”體系,即凡爾賽體系。這個體系鞏固了帝國主義大國的既得利益,維持了資本主義世界的暫時和平。由于這一體系既是戰勝國強加給戰敗國和被壓迫民族的,又是戰勝國之間妥協的產物,因此這一國際關系體系就不可能持久。20世紀30年代,由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政治危機的加劇和資本主義國家間發展的不平衡性,德、意、日法西斯專政建立后,它們在歐洲、亞洲和非洲的一系列侵略擴張,逐漸破壞了凡爾賽體系。1939年,德國進攻波蘭,英法被迫對德宣戰,凡爾賽體系徹底瓦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