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悄然轉變中的社會生活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近代社會人們的物質生產與生活、精神生活的狀況,婦女地位提高的史實。理解生產力在社會發展中的決定作用。學會從不同角度觀察問題、分析問題。過程與方法:以交通工具的變化為例,通過學生舉例說明近代社會生活發生的變化,揭示發生變化的原因,感受人類歷史文明發展的變化趨勢;運用比較的方法,找出中國近代同古代或現代社會生活的差異。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給中國近代社會生活帶來的巨大影響,培養學生熱愛學習、熱愛科學的精神。學會用歷史的、辯證的眼光評價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在學習中領會婦女社會地位提高的意義。
2學情分析
本課課題是悄然轉變的社會生活,因此,在教學中時時處處要牢記回到現實生活中去,理解和分析引起變化的原因。這是源于生活,追根朔源。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近代中國的變化及產生的深遠影響。
教學難點:近代社會生活發生的變化的原因。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激發興趣
八年級學生對《駱駝祥子》的課文有所了解。可以用電影《駱駝祥子》中車夫“老馬”餓昏的片斷,然后提問學生:“是誰搶了人力車夫的生意?”從而引入主題。
活動2【講授】新課教學
[生活中的變化]1. 新的交通通訊工具在中國出現(1)比較工業革命中的機器發明與在中國新出現的交通、通訊工具來揭示變化的原因。(聯系工業革命)(2)結合圖7-44、7-45閱讀課文,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身份的人(如扮演慈禧太后、保守大臣、開明人士、在北京讀書的學生、黃包車夫等),并用動作、表情或語言反映對這種交通或通訊工具的態度。接著讓其他同學逐一點評表演的同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為學生展示某交通或通訊工具傳入中國后,中國人民從誤解到逐漸習慣和接受這種文明輻射和過程。(3)從交通工具中移出,面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讓學生收集從西方傳入中國的如電話、郵政、三明治、白蘭地、維他命、沙發、麥克風、霓虹燈、卡通片等。再次感受工業文明對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影響。2.新的文化生活方式傳入指導學生讀圖7-47、7-48閱讀教材內容,圍繞讀報和看電影進行設疑,讓學生進行探究這種文化生活“新”在哪里?(“新”在內容上,要從當時報紙上反映的新的社會思潮、社會變化等方面入手。)3.社會習俗改變(1)男人剪辮子、女人纏足是近代社會風俗改變的典型。應突出強調其在社會習俗的改革中具有的與清政府決裂的革命性意義。(2)回歸現在的社會生活,讓學生參與實踐。讓學生談談:“你認為周圍哪些社會習俗屬于陋習?它們長期存在的原因是什么?你認為要采取什么措施才能讓人們放棄陋習?”[頭腦中的變化]1.科學思想漸入人心(1)聯系中國近代哪些重大事件,提問:近代哪些重大事件促進了科學思想的傳入?在歷史發展的脈絡中讓學生體驗科學思想的傳入歷程。(2)近代教育制度下的學校是科學思想傳播的主陣地。讓學生對比,“當時的學生的學習內容同過去和現在各有什么不同?”(民國時期的課程增加了科學和技術方面的內容,與現在相比,那時的課程設置還是比較少,并且比較單一的.)不同的教育內容下,培養了不同的人,科舉制培養出來的是封建統治下的盲從者和擁護者,而近代教育制度所要培養的是具有專業知識的人才。正是接受了新式教育的新型知識分子,引導著中國社會緩慢然而又是不可逆轉地向著文明和民主的方向前進。2.民主觀念的影響(1)學生兩個人一組通過對話來體驗清朝時期稱“老爺”、“大人”和民國時期稱“先生”、“女士”的不同情感態度,同時讓學生思考造成稱呼差異的原因。前者是封建等級制度的反映。后者體現了資產階級追求平等的愿望。(2)婚姻變化,主題是體現婚姻的自由、平等。讓學生看閱讀卡,了解西方新思想對中國的影響。同時點明,婚姻的變化也反映了社會的物質、精神和習俗的變化。3.婦女地位提高(1)婦女地位提高是一個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讓學生看圖7-51,問學生從這則報道中獲得哪些信息?從而引導學生從事件背后分析社會文明進步的原因。(2)探討婦女纏足問題。讓學生對周圍最年長的婦女和自己的母親分別進行一個調查采訪,了解婦女纏足的過程,從而體會放足對中國婦女地位提高及生活改變的意義。并寫一篇調查報告作為這個問題的課后延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