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五四運動爆發的背景;知道五四運動的過程和結果;理解五四精神,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二)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探究、分析、歸納,創設情境,結合有關史料、歌曲和電影片段,引導學生步步深入探究五四運動。(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引導學生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2學情分析九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和整理資料的基本途徑和方法,具備一定的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夠在充分閱讀史料的基礎上進行自主的分析和探究,自己掌握,和運用基本史實,形成初步的價值判斷。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用全面、聯系和辯證的觀念考察史實的能力。3重點難點重點:五四運動爆發的歷史背景和歷史意義。難點:理解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4教學過程4.1第一學時4.1.1教學活動活動1【導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設問:你知道我國每年五月四日是什么節日嗎?這一節日怎么來的呢?播放視頻:《五四青年節》的由來。由此導入新課。設計意圖:用視頻導入新課,是先讓學生對五四運動概況有所了解,有利于下面探究活動的展開。新課教學:(一)“五四”運動爆發的背景活動一:展示中國政府慶祝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的圖片。設問:1.結合第一單元所學內容,說一說中國政府為什么要慶祝大戰的勝利?2.當時的人們為什么會如此興奮?設計意圖:第一問讓學生回顧一下20世紀初中國的時局,認識五四運動爆發的歷史大背景;第二問為下面五四運動爆發直接原因的探究作鋪墊。活動二:播放視頻《巴黎和會》設問:在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團提出了哪些正當要求?結局如何?“公理”是否戰勝了“強權”?回顧巴黎和會,學生進一步認識巴黎和會是帝國主義的分贓會議,弱小民族的利益得不到維護。活動三:閱讀課本第49頁資料1和資料2,認真觀看視頻《我的1919》精彩片斷(顧維均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思考問題:1.為什么中國在巴黎和會上遭到如此不平等對待?2.陳獨秀在巴黎和會前后對威爾遜評價的變化說明了什么問題?如果生活在那個年代,當你聽到巴黎和會上傳來的消息,心情又會怎樣?3.你是如何理解顧維鈞所說的“如此之慘”與“如愿以償”的?設計意圖:創設情境讓學生明白“弱國無外交”,也讓學生認識到五四運動爆發的必然性。知識鏈接:山東問題的形成和解決。小結:“五四”運動的主要背景和導火線是什么?(二)“五四”運動的經過活動一:觀看視頻,結合課本內容,小組討論完成兩張表格(表格見PPT)。設計意圖:用兩張表格做引導,讓學生了解五四運動的經過,培養學生整理歷史事件線索的能力。活動二:1.學生觀察課本圖片2-47.設問:五四運動提出了哪些口號?最能體現“五四”運動反帝反封建性質的是哪一口號?2.學生觀察課本圖片2-47,2-28,2-30,2-51。設問:從圖片歸納“五四”運動的參與者發生了什么變化?3.學生觀察課本圖片2-52。設問:圖片說明了一種什么現象?設計意圖:通過對課本圖片史料的解讀,一讓學生對五四運動的過程了解更豐富,二為下面五四運動意義的探究作鋪墊(三)“五四”運動的結果活動:展示一組圖文史料。設問:史料反映了“五四”運動怎樣的結果?歸納:取得初步勝利(北洋政府最終釋放被捕學生;罷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職務;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四)“五四”運動性質和影響活動:小組討論: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新表現在哪?(提示:與辛亥革命作比較)設計意圖: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是本課難點,該環節的設計為了突破難點。(五)“五四”精神熱點鏈接:2014年是五四運動95周年,5月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五四運動的策源地——北京大學,與青年共度五四青年節,紀念五四運動95周年。知識拓展:“五四”精神設問:作為新時期的青年學生,我們該怎樣發揚偉大的“五四”精神?設計意圖:此環節設計意在讓學生關注社會,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落實情感目標。七、課堂小結(板書設計)五四運動一、“五四”運動爆發的背景導火線:巴黎和會外交上的失敗二、“五四”運動的經過北京(學生)→上海(工人階級)游行示威→“三罷運動”三、“五四”運動的結果取得初步勝利四、“五四”運動性質和影響徹底的反帝反封建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五、“五四”精神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