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歷史地認識多樣的發展道路1教學目標1.學生總結本單元的學習內容,比較二十世紀以來俄國十月革命和蘇聯早期社會主義建設、土耳其凱末爾革命、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同資本主義在發展道路上的不同。2.學生結合具體的歷史條件下各國不同的國情,分析俄國十月革命和蘇聯早期社會主義建設、土耳其凱末爾革命、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性。3.從歷史和現實角度探究歷史地認識世界各國多樣的發展道路的重要意義和現實啟示。通過合作探究,培養獨立思考、主動交流、敢于表達的探究能力。2學情分析1.從問題入手,通過十幾個問題的設置,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由淺到深、層次剖析,引領學生的思維不斷深入,關注學生的探究,重視學生探究的過程。2.重視學生自我評價和同學互評,評選學生“思維活躍獎”“積極參與獎”“獨特見解獎”。3重點難點1.重點: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的選擇的歷史必然性。2.難點:社會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的差異。4教學過程4.1第一學時4.1.1教學活動活動1【導入】五張圖片出示:五張圖片,圖片主要人物分別有列寧、羅斯福、凱米爾、甘地、毛澤東師:請同學們結合本單元的知識,用一句話概括以上圖片反應的重大歷史事件。(列寧領導了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羅斯福領導美國實行政府干預經濟的新政、凱末爾領導了土耳其革命、毛澤東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師:20世紀上半葉,各國選擇了不同的發展道路,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怎樣歷史的認識多樣的發展道路?活動2【講授】探究一:新的道路新在哪里1.出示一張能體現現代化的圖片,并且備注:“現代化是指人類社會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的轉變,這是所有民族和國家的必由之路。現代化包括工業化、民主化等內容。”回答以下問題:(1)哪些國家是通過資本主義道路實現現代化?(2)最早通過選擇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實現現代化的是哪個國家?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總結:英國、法國、美國等國家是通過資本主義道路實現現代化;最早通過選擇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實現現代化的是蘇聯2.教師出示兩段文字資料和探究問題:材料一:維多利亞(1819—1901)見證了英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這位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女王,除了養育九個孩子、懷念早逝的丈夫、讓遍布歐洲皇室的子孫們稱她為“歐洲的祖母”外,在國事上,被認為幾乎什么都不做。而恰恰是這位看起來什么都不做的女王,讓那只看不見的手發揮了力量,開啟了至今都讓英國人津津樂道的維多利亞時代。(《大國崛起》解說詞)材料二:1929年5月,蘇維埃第五次代表大會在莫斯科大劇院舉行,討論的內容是國民經濟發展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劇院里燈火輝煌,主席臺上掛著大幅的蘇聯地圖。報告人每提到一項建設工程,在地圖上相應的地點就會亮起一盞小燈。等到報告結束時,蘇聯地圖上已經布滿了五顏六色的燈光,一千多個迷人的亮點閃爍著。在世界歷史上,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如此全面而細致地規劃過自己的發展進程,這是蘇聯人的一個創造。(《大國崛起》解說詞)比較材料,說說與早期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道路相比,俄國十月革命后選擇的社會主義道路新在哪里?教師:鼓勵學生找出這兩則資料的關鍵詞句(畫線部分),通過同伴之間交流,師生互動交流后,教師總結指出:十月革命后,蘇聯首創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這是一條有別于近代西歐國家的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要引導學生歷史地看待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也就是放在當時的具體環境下,兩種制度分別在各個國家發展中所起的作用鼓勵學生比較上述兩則資料,啟發學生說說早期資本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制度在發展經濟方面的不同:早期資本主義注重經濟的自由發展,強調要充分發揮“看不見的手”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社會主義蘇聯則是由國家全面細致的干預經濟的發展。兩種制度在各國經濟發展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也有各自的弊端活動3【講授】探究二:新的道路各不相同1.出示教材圖2-75:20世紀初的俄國蒸汽機車制造廠和文字材料國情1增加注解:社會主義革命指的是工人階級領導勞動人民推翻舊制度,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革命(摘自百度詞條),思考交流并回答:(1)從上圖和資料,你能發現當時俄國國情有什么特點?(2)在俄國十月革命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是哪個階層?(3)俄國在十月革命勝利后,選擇了什么道路?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同伴合作和師生互動,達成以下認識:(1)比較兩國國情,可以看出,十月革命前的俄國工業得到較大的發展,具備一定的工業基礎,擁有龐大的工人隊伍(2)工人階級在十月革命中發揮重要作用(3)工人階級力量的壯大為俄國在困境時期找到了一條新的發展道路──依靠工人的力量,走國家全面干預經濟實現工業化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提供了可能2.出示教材圖2-76土耳其版圖收縮圖和國情2材料,補充土耳其教育落后的材料,思考交流并回答:(1)從土耳其版圖的收縮圖和兩則資料,你能發現土耳其國情有什么特點?(2)土耳其是怎樣選擇本國的發展道路?(3)你怎樣看待土耳其和俄國選擇發展道路的不同?你認為和什么因素有關?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同伴合作和師生互動,達成以下認識:(1)獨立前的土耳其版圖不斷收縮,民族遭遇空前的危機,而且民族工業薄弱,經濟瀕臨崩潰,教育落后(2)獨立后的土耳其在國父凱末爾的領導下,向西方資本主義學習,通過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完成土耳其的現代化(3)俄國的發展道路貴在創新,土耳其發展道路貴在虛心學習西方,兩國發展道路不同,但在當時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兩國都是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選擇發展道路活動4【講授】探究三:中國發展道路的選擇1.出示教材圖2-77曾經的探索,思考交流并回答:(1)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在尋找發展道路上進行了哪些探索?(2)這些探索取得了哪些積極的成果?(3)鴉片戰爭后中國向西方學習是怎樣逐層深入的?在學生獨立思考、同伴合作和師生互動后教師總結:“洋務運動”主張學習西方的“堅船利炮”,屬于器物層面;戊戌變法主張學習西方君主立憲制,辛亥革命主張學習西方民主共和制,兩者都屬于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新文化運動主張學習西方“民主”“科學”,屬于思想層面。由此可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時期的中國,對西方社會認識不斷加深。這部分內容可以看作是本單元四五兩課的總結,鼓勵學生溫故知新,學會比較、分析、歸納、提升2.出示中國共產黨“一大”會址和革命根據地分布示意圖,思考交流并回答:(1)結合中國共產黨武裝斗爭的經驗教訓和革命的特點,談一談你是如何理解“農村包圍城市”這一道路的(2)比較一下,中國革命的新道路與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有什么異同?(3)和同學討論,中國革命的新道路新在哪里?(4)回顧曾經的探索,為什么說中國走上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具有歷史的必然性?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同伴合作和師生互動,達成以下認識:(1)“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是指中國共產黨選擇國民黨力量薄弱的農村,開展土地革命,建立和壯大農村革命根據地,再奪取城市政權最終取得全國革命的勝利。引導學生分析中國是個農業國,農民人口占全國人口的絕大部分,革命的成功不能沒有農民的支持的國情特點來理解“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2)在依靠工農力量、開展武裝斗爭、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等方面,中國革命和俄國革命有相同的地方;不同的是中國革命道路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俄國革命道路是“從城市到農村”(建議啟發學生對當時中國和俄國的工業基礎、城市敵我力量、農民農村狀況等進行比較來理解革命道路的不同。)(3)建議從中國革命領導力量、武裝斗爭的方式、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等方面分析理解(4)從國內看:引導學生回顧近代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現實以及戊戌變法、辛亥革命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失敗,決定了走上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的歷史必然性從國際看:引導學生回顧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對中國革命的影響決定了中國選擇新的革命道路和發展道路以上思考題都是在梳理總結本單元知識的基礎上,對中國革命選擇新的道路必然性的思考,重在鼓勵學生在合作探究的基礎上,學會分析,能夠獨立思考。至于問題的答案不拘泥細節,力求開放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