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科學實驗記錄 六 年級實驗名稱:選擇什么工具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器具及材料:剪子,錘子,鑷子,起子,螺絲刀,小刀,鉗子,圖釘,釘子,木板,螺絲。實驗目的:選擇和運用不同工具。實驗過程:1.選擇工具將釘子釘入木板。然后選擇工具再將釘子起出木板。 2.將圖釘釘入木板,然后選擇工具,將圖釘起出。 3.選擇工具,將螺絲擰入木板。 4.觀察鉗子,錘子,剪子,鑷子,起子,小刀這些工具,并總結這些工具的用途。實驗結論:有一些很費力、很難做的事情,如果我們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讓我們做的更好。科學實驗記錄 六 年級實驗名稱:杠桿尺的研究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器具及材料:杠桿尺,鉤碼。實驗目的:研究杠桿尺省力,費力,等力的特點。實驗過程:把杠桿尺的左端當做用力端,把杠桿尺的右端當做阻力端。以杠桿尺中點為支點。 在杠桿尺的右端的第二個格掛上2個鉤碼。 觀察并研究在杠桿尺的左端第一個格上需要幾個鉤碼,杠桿尺才能平衡。 繼續在杠桿尺的右端的第二個格掛上2個鉤碼。 觀察并研究在杠桿尺的左端第四個格上需要幾個鉤碼,杠桿尺才能平衡。 繼續在杠桿尺的右端的第二個格掛上2個鉤碼。 觀察并研究在杠桿尺的左端第二個格上需要幾個鉤碼,杠桿尺才能平衡。 記錄觀察結果,并總結杠桿尺杠桿在什么情況下省力,什么情況下費力,什么情況下等力。實驗結論:杠桿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個點的位置決定的 科學實驗記錄 六 年級實驗名稱:杠桿類工具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器具及材料:起子,螺絲刀,起釘錘,鑷子,鉗子,剪子,筷子等工具。實驗目的:觀察并研究這些杠桿類工具的特點。實驗過程:觀察起子,螺絲刀,起釘錘,鑷子,鉗子,剪子,筷子等工具。 找出這些工具的用力點,阻力點,支點。 判斷這些工具都是什么類型的杠桿。 實驗結論:不同種類的杠桿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條件下需要使用不同類型的杠桿。 科學實驗記錄 六 年級實驗名稱:輪大小對軸作用的影響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器具及材料:輪軸實驗盒,鉤碼,測力計。實驗目的:研究輪大小對軸作用力的影響實驗過程:組裝輪軸實驗裝置。 用測力計測量出一個鉤碼的重量。 將鉤碼掛在軸上,將測力計掛鉤系在輪的繩子上。 向下方用力,將軸上的鉤碼提起來使輪軸平衡。 觀察并比較測力計的讀數,總結在輪上用力的特點。 6.換一個更大的輪,然后繼續比較輪大小的作用。實驗結論:在輪軸的輪上用力能夠省力,輪越大越省力;在軸上用力費力。 科學實驗記錄 六 年級實驗名稱:定滑輪的研究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器具及材料:滑輪實驗盒,鉤碼,測力計。實驗目的:研究定滑輪的特點。實驗過程:組裝定滑輪實驗裝置。 用測力計測量一個鉤碼的重量。 將鉤碼掛在定滑輪的一端。 將測力計系在定滑輪的另一端繩子上。 向下用力提起鉤碼,并保持平衡。 觀察測力計的用力方向,并記錄測力的讀數。 7.總結定滑輪的用力特點。實驗結論:定滑輪固定在一個地方,不能隨著物體的移動而移動。 動滑輪不固定,可以隨著重物的移動而移動。 科學實驗記錄 六 年級實驗名稱:動滑輪的研究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器具及材料:滑輪實驗盒,鉤碼,測力計。實驗目的:研究動滑輪的特點。實驗過程:1.組裝動滑輪實驗裝置。 2.用測力計測量一個鉤碼的重量。 3.將鉤碼掛在動滑輪的一端。 4.將測力計系在動滑輪的另一端繩子上。 5.向下用力提起鉤碼,并保持平衡。 6.觀察測力計的用力方向,并記錄測力的讀數。 7.總結動滑輪的用力特點。實驗結論: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構成滑輪組,滑輪組能夠改變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科學實驗記錄 六 年級實驗名稱:斜面的作用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器具及材料:斜面實驗盒,鉤碼,測力計。實驗目的:研究斜面的作用。實驗過程:1.組裝斜面的實驗裝置。 2.用測力計測量兩個鉤碼的重量。 3.在斜面上用測力拖動這兩個鉤碼,觀察并記錄測力計的讀數。 4.總結斜面的作用。實驗結論:斜面是省力的科學實驗記錄 六 年級實驗名稱:研究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器具及材料:斜面實驗盒,鉤碼,測力計。實驗目的:研究不同坡度斜面的特點。實驗過程:1.組裝斜面的實驗裝置。 2.把木板分別搭在高低不同的木塊上,做幾個不同坡度的斜面。 3.分別沿著這些斜面用測力計將兩個鉤碼拉上去,觀察并記錄鉤碼的讀數。 4.比較不同坡度斜面上測力計的讀數,總結不同坡度斜面的用力特點。實驗結論:發現同一物體從斜面拉上用去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體垂直提上去用的力,所以斜面可以省力 科學實驗記錄 六 年級實驗名稱:觀察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器具及材料:自行車影像資料。實驗目的:觀察自行車上對簡單機械的利用。實驗過程:觀察影像資料中,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實驗結論:自行車運用了輪軸、斜面、杠桿等簡單機械的原理,是應用廣泛的交通工具。 科學實驗記錄 六 年級實驗名稱:紙梁的寬度和厚度與抗彎曲能力的關系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器具及材料:A4紙,小墊圈。實驗目的:研究紙梁寬度和厚度以紙梁抗彎曲能力的關系。實驗過程:1.將A4制裁成寬窄不同的紙條。 用書本做“橋墩”,將寬度不同的A4紙條搭在中間。 將小墊圈分別放在紙條上,觀察寬度不同的紙條上分別能放多少小墊圈。 將寬度相同的紙條疊放在一起,在將小墊圈放在紙條上,觀察并比較能放多少個小墊圈。 4.總結紙梁寬度和厚度昱抗彎曲能力的關系實驗結論:增加梁的寬度可以增加抗彎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彎曲能力。科學實驗記錄 六 年級實驗名稱:形狀與抗彎曲能力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器具及材料:A4紙,小墊圈。實驗目的:材料形狀與抗彎曲能力的關系實驗過程:1.將書本做成“橋墩”,將一張A4只搭在橋墩上。 將小墊圈放在紙面,觀察并記錄能放多少個小墊圈。 將同樣大小的A4做成U,瓦楞,圓筒等形狀。 觀察并記錄,改變形狀后放置小墊圈的數量。實驗結論:改變材料的形狀,可以改變材料的抗彎曲能力。科學實驗記錄 六 年級實驗名稱:測試拱的承重能力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器具及材料:A4紙,小墊圈,書本。實驗目的:研究拱形承重能力實驗過程:1.將書本做成“橋墩”,將一張A4只搭在橋墩上。 2.將小墊圈放在紙面,觀察并記錄能放多少個小墊圈。 3.將A4兩端支在橋墩的兩側,做成拱形。 4.觀察并記錄,改變形狀后放置小墊圈的數量。實驗結論: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傳遞承受的壓力,所以能夠承受很大的壓力。 科學實驗記錄 六 年級實驗名稱:塑料飲料瓶的觀察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器具及材料:塑料飲料瓶實驗目的:觀察飲料瓶上拱形的應用實驗過程:1.觀察塑料飲料瓶的上部、中部和底部各是什么形狀,表面還有哪些形狀。 2.用手把塑料瓶壓凹下去,感覺用力的大小,比較哪里硬,哪里軟。 3.觀察剪開的塑料瓶,各部分的厚薄。實驗結論:圓頂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點,可以承受很大的壓力。科學實驗記錄 六 年級實驗名稱:做簡單框架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器具及材料:框架實驗盒實驗目的:研究不同形狀框架的穩定性實驗過程:1.扎一個三角形和長方形的框架。2.觀察它們受力的作用時有什么不同。3.扎一個簡單堅固的正方體框架。實驗結論:三角形框架具有穩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結構。科學實驗記錄 六 年級實驗名稱:建造不容易倒的高塔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器具及材料:大小不同的塑料飲料瓶,塑料吸管,透明膠帶,水,沙子,剪子。實驗目的:研究不同形狀框架的穩定性實驗過程:利用塑料飲料瓶等材料和工具,建造一個穩定的高塔。 2.觀察并思考高塔的穩定性,與什么因素有關。實驗結論:上小下大、上輕下重的物體穩定性好。 科學實驗記錄 六 年級實驗名稱:模擬建造一座“鋼索橋”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器具及材料:硬紙板,細繩,剪刀,錐子等。實驗目的:體驗鋼索橋的鋼纜的拉力。實驗過程:模擬建造一座“鋼索橋”。 體驗鋼纜的拉力。3.思考鋼索橋,鋼纜的拉力特點。實驗結論:橋梁有多種不同結構,有的橋梁把多種結構合為一體。 科學實驗記錄 六 年級實驗名稱:造一座紙橋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器具及材料:廢報紙,剪刀,膠帶等。實驗目的:運用所學知識,建造一座結實地紙橋。實驗過程:設計紙橋的結構。 建造一座紙橋。3.改進自己的紙橋,使它更結實。實驗結論:橋的形狀和結構與它的功能是相適應的。 科學實驗記錄 六 年級實驗名稱:通電線圈對指南針的影響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器具及材料:帶絕緣皮的導線,電池盒,電池,指南針,小燈泡,小開關。實驗目的:觀察通電導線,對指南針的影響。實驗過程:將帶絕緣皮的導線,纏成圈。 將電池盒,小開關,小燈泡,電池組裝起來,形成一個完整電路。將線圈接入電路中使其通電。 將通電線圈靠近指南針,觀察指南針的變化。實驗結論:電流可以產生磁性。 科學實驗記錄 六 年級實驗名稱:制作電磁鐵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器具及材料:鐵釘,帶絕緣皮的導線,電池,電池盒,小圖釘。實驗目的:觀察通電導線,對指南針的影響。實驗過程:1.將帶絕緣皮的導線,纏成圈。 2.將電池盒,小開關,小燈泡,電池組裝起來,形成一個完整電路。3.將線圈接入電路中使其通電。 4.將通電線圈靠近指南針,觀察指南針的變化。實驗結論:電磁鐵具有接通電流產生磁性、斷開電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質。 科學實驗記錄 六 年級實驗名稱:影響電磁鐵的磁力大小的因素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器具及材料:鐵釘,電池盒,電池,導線,小圖釘。實驗目的:研究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因素實驗過程:將鐵釘,導線,電池,電池盒組成電磁鐵實驗裝置。 觀察并記錄,電磁鐵裝置吸起了幾個小圖釘。 不改變電磁鐵裝置的其他條件,在電磁鐵裝置中串聯一節電池。實驗結論:改變通過電磁鐵中的電流方向(電池的正負極連接和線圈繞線方向)會改變電磁鐵的南北極。 科學實驗記錄 六 年級實驗名稱:小電機轉動的秘密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器具及材料:小電機,電池,電池盒,導線,環形磁鐵,塑料杯子,細鐵絲。實驗目的:研究影響小電機轉動的因素實驗過程:安裝支架和電路。在倒扣的杯子上套兩根橡皮筋。把一個鐵絲支架插進橡皮圈,安裝在杯子上。把兩根電線用膠帶纏在一起,一端線頭分開成“V”字形,另一端插入橡筋固定。把電線與電池、開關連接。 安放轉子。把轉子放在支架上。調節支架的位置,使得轉子能夠轉動而不會滑下來。 讓小電機轉子轉動起來。給轉子線圈通上電流,觀察轉子的變化。 試試用磁鐵靠近轉子,觀察轉子的變化。實驗結論:玩具小電動機的功能是把電變成了動力。 科學實驗記錄 六 年級實驗名稱:手搖發電機點亮小燈泡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器具及材料:手搖發電機,小燈泡,小燈座,導線。實驗目的:觀察手搖發電機發電實驗過程:將手搖發電機,小燈泡,小燈座,導線,組裝成電路。 搖動發電機,觀察小燈泡的變化。 用不同速度搖動發電機,觀察小燈泡亮滅的變化。實驗結論:能量有電、熱、聲、光等多種形式,能量還儲存在食物、燃料中。 科學實驗記錄 六 年級實驗名稱:調查校園中的生物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器具及材料:調查記錄實驗目的:調查學校周圍的生物分布實驗過程:觀察并記錄下,校園里的生物分布情況。 繪制校園生物分布圖。實驗結論:我們周圍生活的生物是多種多樣的。 PAGE 1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