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依托法律的修訂,考查我國人民民主的特點【解題技法】關鍵詞法區分人民民主的廣泛性和真實性民主特點關鍵詞廣泛性權利廣泛“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政治自由”“監督權”主體廣泛“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干部”“解放軍指戰員”等真實性“制度保障”“物質保障”“提供物質服務”“制定法律”等典例1.(2018全國Ⅱ)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并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這一條款的確立旨在( )①保護公民合法權益 ②實現公民政治權利 ③維護社會秩序 ④促進司法公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從核心素養角度考查公民的政治認同和公共參與意識【解題技法】公共參與是公民主動有序參與社會公共事務和國家治理,承擔公共責任,維護公共利益,踐行公共精神的意愿與能力。通過學習我們要引導考生具有勇于擔當的責任感,了解有序參與公共事務的途徑、方式和規則,積累積極參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實踐經驗,提高通過對話協商、溝通與合作表達訴求、解決問題的能力。典例2.(2018全國Ⅲ)國歌與國旗、國徽一樣,是國家象征。2017年10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明確國歌使用的禁止行為,對違反規定情節惡劣的予以處罰。國歌法的頒布實施,旨在( ) ①增強公民的國家觀念 ②提高國歌的政治地位 ③維護公民的文化活動權 ④規范國歌的奏唱、播放和使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結合某項活動,考查公民政治權利和義務【解題技法】澄清權利與義務關系的認識誤區去偽存真等同論:權利即義務,義務即權利權利與義務有嚴格的界限,不能等同割裂論:權利和義務是可以分離的權利和義務是統一的,不能將二者割裂先后論:先享有權利,后履行義務這種理論實質上割裂了權利與義務的統一側重論:享有權利比履行義務重要權利和義務是統一的,不能說哪個重要均衡論:享有多少權利就履行多少義務公民享有權利與履行義務不能完全等量擴縮論:擴大或縮小了公民的政治權利與義務公民的政治權利與義務是法定的,不能隨意擴大或縮小典例3.(2016·全國卷Ⅲ)某省全面開展政府職權清單清理,推行權力清單制度。該省各級政府在組織相關職能部門開展職權審核的基礎上,建立社會參與機制,拓寬公眾參與渠道,對于社會反映強烈的權力事項,通過座談會、論證會等方式充分征求意見。讓公眾參與權力清單的制定( )①是對公民政治參與權利的尊重 ②是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重要舉措③是履行政府法定職責的必然要求 ④利于凝聚社會共識,形成改革合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結合社會問題,考查對基層民主自治的理解【解題技法】掌握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自治機構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性質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內容民主選舉村民直接投票選舉村民委員會成員居委會成員居民選民主決策實行村民會議制度,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討論決定社區大事居民定民主管理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規民約日常事務居民管民主監督實行村務公開、民主評議村干部、村委會定期報告工作等形式各項工作居民監督典例4.(2017·全國卷Ⅱ)某地為治理村委會公章管理不嚴、隨意亂蓋公章現象,將村委會公章收存到鄉鎮政府“柜子”里,由鄉鎮政府“代管”。這一做法受到社會質疑而被叫停。叫停“村章鄉管”的主要理由在于( )①鄉鎮政府承擔了過多的行政管理事務 ②鄉鎮政府沒有管理農村公共事務的職能 ③鄉鎮政府不能代行村委會的自我管理權 ④應當維護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的民主權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一)、選擇題1.2018年3月2日,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長汪洋在東西部扶貧協作經驗交流會上強調,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超常規的力度,眾志成城實現脫貧攻堅目標,絕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群眾。這表明( )①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②人民民主是全民的民主③社會主義民主具有真實性 ④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有法律保障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18年9月1日是我國《法律援助條例》頒布實施15周年。國家實施法律援助制度,就是讓那些合法權益受到侵犯,但因經濟困難無力負擔訴訟費的公民打得起官司,讓那些確有冤情,但正義難以伸張的公民打得贏官司。該制度的實施有利于( )①國家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 ②保障公民對政府權力的制約和監督③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憲法原則 ④人民群眾監督憲法和法律的實施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2017年9月13日,外交部部長王毅在《沿著中國特色人權發展道路繼續前進——〈中國人權新成就(2012—2017)〉序言》中強調,中國人權發展道路重視實踐的檢驗。中國始終將發展作為第一要務,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好的保障、更滿意的工作、更舒適的環境。以下關于人權的觀點,正確的是( )①生存權和發展權是最基本的人權②人權高于主權,我國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權③公民的所有要求都要保障④保障人權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內在要求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4.2018年6月3日公安部發布A級通緝令通緝10名重大文物犯罪逃犯后,淳化縣公安機關進一步加大緝捕力度,同時安排民警做其家屬和親朋好友的思想工作,督促其主動投案自首,爭取從寬處理。在公安機關的全力緝捕和工作施壓下,8月8日9時許,王建峰向陜西省淳化縣公安機關投案自首。這體現了( )①國家作為階級統治的工具,具有專政職能②人民民主專政就是民主和專政的對立③參與民主管理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職責④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政治保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隨著“互聯網+”戰略的實施,公民可以通過網絡更加便捷地參與國家政治生活。但與此同時,互聯網也成為某些造謠者肆意散播謠言的平臺,嚴重擾亂了社會秩序,影響了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對此,公民應( )①增強義務意識,嚴厲打擊網絡謠言 ②樹立法律意識,依法有序政治參與③樹立權利意識,堅持自由表達言論 ④提高公民意識,增強辨別是非能力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6.2017年1月13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公布了近期被依法關閉的一批網站、欄目和微信公眾賬號。國家網信辦發言人強調,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人不得利用網絡傳播違法信息。這警醒我們( )①在行使國家權力時,要堅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②堅持在言論自由的前提下,有序發布自己掌握的所有信息③堅守法律法規和社會公共秩序底線,捍衛網絡自由④在互聯網發表信息要堅持權利和義務統一的原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習近平主席指出,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從政治生活角度看,實現三個“共享的機會”,必須( )A.保證人民享有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 B.提高人民主體地位和擴大人民民主權利C.保證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力 D.要求公民放棄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8.賣房短信、商品促銷郵件、保險推銷電話等嚴重干擾了人們的生活。對此,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未經電子信息接收者同意,不得向其發送商業性電子信息。這給人們傳遞的信息是( )①我國尊重和保障公民的任何權利 ②必須依法行使公民基本的民主權利③我國公民平等地享有權利、履行義務 ④公民行使權利時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9.在2018年的M市新一屆居委會選舉中,M市政府提出直選率達70%,實際超過80%,相比三年前的上屆47%的直選率,直選范圍大大拓展了。擴大直接選舉的范圍( )①是因為選民減少、分布較集中 ②使每個選民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意愿 ③可以比較充分地考慮當選者結構的合理性 ④表明M市在推進基層民主自治方面不斷深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堅持科學民主決策”是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的三項基本準則之一。2017年9月18日,J市發改委召開了公共交通價格調整聽證會。本次聽證會共25人參加,由消費者、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政府部門、經營企業6部分人員組成。這表明( )①獲取民意是決策機關科學決策的前提 ②國家充分保障公民的參與權和表達權 ③公民通過社會聽證制度參與民主管理 ④依法行使表達權是公民參與管理國家的基礎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過去10年,中國網民人數增長了10倍,微博井噴式發展,這大大拓展了國人的言說空間。如今,更多的民眾認識到,豐富的表達渠道不過是“麥克風”,要想發出“好聲音”,還要練就“好嗓子”,即理性的心態,這才能讓網絡形成靜水深流的力量。要想在政治生活中練就好嗓子,發出“好聲音”,必須( )①增強公民意識,參與民主管理 ②積極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 ③創造多種條件,充分表達意愿 ④遵守法律規則,有序政治參與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諸如小區停車該不該收費等問題,過去社區工作人員總要“跑斷腳、說破嘴”,卻常常“好心沒好報”。如今,由社區轄區黨員、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等各方代表組成民主協商議事會,讓群眾和相關利益方成為議事的主角,真正實現了群眾的事情讓群眾自己商量著辦。民主協商議事會( )①完善民主協商議事機制,為群眾自治搭建了平臺 ②將協商民主引入基層社會治理,增進了基層民主的深度和廣度 ③創新基層政權管理方式,拓展了群眾利益訴求的渠道 ④重置村民自治組織機構,保證了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權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近年來,某地按照“意見收集、公開聽證、民主決策、執行督辦、群眾評議”的原則創新社區民主管理辦法,讓社區居民對社區事務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參與、監督。社區居民提出合理化建議5200余條,近千名居民代表直接參與了社區重大民生事項的決策。該社區民主管理辦法( )①擴大了社區居民對社區事務的決策參與范圍 ②創新了社區居民自治組織的組織體系③突顯了社區居民在自我管理中的主體地位 ④消除了社區居民消極參與社區管理的現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社會學家指出,人的現代化就是從“消極公民”轉變為理性參與公共事務的“積極公民”。從網絡上積極“圍觀”、堅定互動,到現實中參與監督、促進公開;從草根慈善、社會組織,到共享共建、志愿精神, “積極公民”的形象在10年間逐漸清晰。這體現了在我國( )①公民依法有序參與公共事務 ②政府與公民共同履行公共管理職能 ③公民主體意識和主人翁意識日益增強 ④公民自覺行使維護國家榮譽和利益的權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首都之窗”是北京市政務部門網站。這一網站的建立,可以加強政府與社會、政府與市民的溝通,有利于實行政務公開,加強行政監督。下列行為中,屬于公民參與民主監督的是( )A.公民通過“政風行風熱線”,反映政府部門的辦事效率問題B.公民通過“市長信箱”,發表對天然氣價格調整方案的反對意見C.公民參加“網上調查”,為北京市制定“十三五”規劃建言獻策D.公民通過“辦事服務”,反映小區停車位緊張問題,向有關部門求助16.2018年2月19日,全國信訪局長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2017年全國信訪總量、進京訪數量和集體訪數量均出現下降,網上信訪比例繼續上升。國家信訪局負責人在新聞媒體座談會上表示,國家信訪局將加大曝光力度,一方面對因決策不當、不作為、亂作為,損害群眾利益的進行曝光,另一方面也要曝光纏訪鬧訪的違法行為。這表明( )①網上信訪在公民民主監督中發揮獨特作用 ②國家機關為公民信訪舉報創設了便利渠道 ③公民要有序使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監督權 ④通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行使監督權效果欠佳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非選擇題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發展高質量的公平教育,國家要在公共教育投入上加大向中西部和邊遠、貧困地區傾斜力度。統一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善薄弱學校和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鼓勵普惠性幼兒園發展,辦好特殊教育。對貧困家庭學生率先免除普通高中學雜費,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繼續擴大重點高校面向貧困地區農村招生規模,落實和完善農民工隨遷子女在當地就學和升學考試政策。從家庭到學校、從政府到社會,都要為孩子們的安全健康、成長成才擔起責任,共同托起明天的希望。結合材料,運用生活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的相關知識,說明我國大力發展高質量的公平教育的合理性。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大到一座城,小到一條路,城市規劃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2017年3月《某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27)》編制完成,為進一步推進城市規劃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根據有關規定,城市總體規劃報送審批前應進行公示,廣泛征詢市民群眾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結合材料,運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的有關知識,說明城市規劃決策為什么要廣泛征求市民群眾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典例1.【解析】本題考查人民民主的特點。材料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有關對公民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旨在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秩序,①③正確;公民個人信息保護不屬于公民政治權利的實現,②排除;我國司法機關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公民個人信息保護體現了人民民主的真實性,④觀點不符合題意。 【答案】B典例2.【解析】本題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的施行為背景材料,考查政治認同、法治意識等核心素養。國歌法的頒布實施,能夠規范國歌的奏唱、播放和使用,進一步增強公民的國家觀念,①④入選;國歌的地位已由憲法賦予和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只是對國歌的使用進行規范,②說法不符合題意;③并非國歌法頒布實施的目的。 【答案】B典例3.【解析】讓公眾參與權力清單的制定,一方面是對公民政治參與權利的尊重,另一方面有利于凝聚社會共識,形成改革合力,①④符合題意;②夸大了公眾參與權力清單的制定的作用,讓公眾參與權力清單的制定,不是政府法定職責的要求,②③排除。【答案】B?典例4.【解析】在農村實行村民自治是指廣大農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村委會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鄉鎮政府可以管理和指導建設,但不能代替村委會行使自我管理權,③④符合題意,入選;叫停“村章鄉管”的主要理由在于維護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的民主權利,而不在于鄉鎮政府承擔了過多的行政事務,①排除;我國政府具有加強社會管理的職能,對農村的公共事務有管理的職能,②說法錯誤。【答案】D(一)、選擇題1.【解析】實現脫貧攻堅目標,根本上是由我國的國家性質決定的,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的真實性,①③正確;②說法錯誤;④不符合題意。【答案】A2.【解析】法律援助制度有利于尊重和保障人權,有利于實現任何公民的合法權利都受到保護,①③當選,答案為C項;②④與材料中心不符。【答案】C3.【解析】主權高于人權,②觀點錯誤;國家只保護公民的合法要求,③錯誤;①④正確,故選D項。【答案】D4.【解析】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所以國家具有專政的職能,材料中公安部通緝“盜搶騙”犯罪在逃人員是國家專政職能的體現,體現了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政治保證,①④符合題意;②錯誤,民主和專政是對立統一的;參與民主管理是公民的權利,③說法錯誤。【答案】B5.【解析】“嚴厲打擊網絡謠言”的主體是政府職能部門,①不選;③中“堅持自由表達言論”與材料情景不符,且忽視了言論自由的相對性;②④正確且符合題意。【答案】D6.【解析】公民參與政治生活要堅持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則,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權利的主體,又是義務的主體。權利的實現需要義務的履行,義務的履行確保權利的實現。任何人不得利用網絡傳播違法信息,警醒我們堅守法律法規和社會公共秩序底線,捍衛網絡自由,在互聯網發表信息要堅持權利和義務統一的原則,③④正確;①說法正確,但材料中未體現;②本身說法錯誤。故答案為D項。【答案】D7.【解析】三個“共享的機會”的實現,需要保證公民平等地享有相應的權利,故A項符合題意;B項中“擴大人民民主權利”的表述不正確;C項不正確,公民不能直接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力;D項不正確,公民個人的正當利益也應該得到維護。【答案】A8.【解析】本題可用排除法來做。我國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合法權利,①是錯誤的,排除;公民基本的民主權利是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材料未體現②,排除;公民有發送信息的權利和自由,但是任何人都要尊重別人的權利和自由,③正確;全國人大常委會規定,未經電子信息接收者的同意,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向其發送商業性電子信息,這一規定有利于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④正確。故本題答案選D項。【答案】D9.【解析】①與實際不符,且從材料中不能得出該結論,錯誤;③可以比較充分地考慮當選者結構的合理性,是等額選舉的特點,與題意不符;在居委會選舉中擴大直接選舉的范圍,使每個選民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意愿,該市政府的提議表明該市在推進基層民主自治方面不斷深入,②④說法正確。該題選C項。【答案】C10.【解析】公民可以通過社會聽證制度參與民主決策,而不是民主管理,排除③;依法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公民參與管理國家的基礎,④錯誤;①②符合題意,故選A項。【答案】A11.【解析】在利用網絡參與政治生活的過程中練就“好嗓子”,就是要理性參與,需要公民依法有序參與,需要公民在行使權利的同時,自覺履行義務,②④符合題意;題干強調的是怎樣理性參與政治生活,①③不符合題干要求。答案選D項。【答案】D12.【解析】社區民主協商議事會是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不是基層政權,③錯誤;各方代表組成民主協商議事會是對村民自治的完善,而非重置村民自治組織機構,村民自治組織機構是由法律來規定的,④錯誤;①②當選。【答案】A13.【解析】本題的題眼是“創新社區民主管理辦法”“居民代表直接參與了社區重大民生事項的決策”。材料中讓社區居民對社區事務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參與、監督,說明①符合題意;社區居民及代表的參與、監督、建議、決策等,說明③符合題意;社區創新了民主管理辦法,但是居民自治組織的組織體系未變,②表述不準確;④中“消除了”表述錯誤,應該是有利于調動居民參與社區管理的積極性。【答案】B14.【解析】本題屬于體現類題目,需要對題中材料進行詳細解讀,針對每一部分信息提煉對應教材的相關理論。從“消極公民”轉變為理性參與公共事務的“積極公民”體現了公民主體意識和主人翁意識日益增強,公民依法有序參與公共事務,①③符合題意;我國政府履行公共管理職能,公民不履行公共管理職能,②是錯誤的;自覺行使維護國家榮譽和利益是公民的義務,不是權利,④是錯誤的;故本題答案應選A項。【答案】A15.【解析】公民的政治參與包括: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公民通過“政風行風熱線”,反映政府部門的辦事效率問題是公民參與民主監督的體現,故A項符合題意,入選;B、C兩項不符合題意,公民通過“市長信箱”,發表對天然氣價格調整方案的反對意見和公民參加“網上調查”,為北京市制定“十三五”規劃建言獻策都屬于民主決策,排除;D項不符合題意,公民通過“辦事服務”,反映小區停車位緊張問題,向有關部門求助屬于民主管理,排除。故本題答案選A項。【答案】A16【解析】在公民民主監督中發揮獨特作用的是輿論監督,①錯誤;相對于進京訪、集體訪數量的下降,網上信訪比例上升,這表明國家機關為公民信訪舉報創設了更為便利的渠道,②當選;曝光纏訪鬧訪的違法行為,這要求公民有序使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監督權參與民主監督,③當選;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是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方式,而非民主監督的方式,④錯誤。【答案】C(二)、非選擇題17.【解析】本題的知識范圍限定是“生活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的相關知識,問題指向我國大力發展高質量的公平教育的合理性,屬于原因依據類題目。解答時,可從我國的國家性質、人民民主的特點、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公民權利和義務的統一方面分析說明。【答案】①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國家性質決定了我國要大力發展高質量的公平教育。②人民民主具有廣泛性和真實性。國家在公共教育投入上加大向中西部和邊遠、貧困地區傾斜力度,統一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等舉措,使我國公民的權利有切實的物質和制度保障。③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雖然在出身、財產、地區等方面存在差別,但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權利。④在我國,公民權利與義務是統一的。公民接受教育既是權利又是義務,所以國家要落實和完善教育政策,實現教育的高質量公平發展。18.【解析】依據材料和設問,本題考查民主決策的原因,可以從必要性和重要性兩個角度組織答案。【答案】①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城市規劃征求意見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要求。②城市規劃關系民生,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有利于決策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增強決策的民主性和科學性。③有利于促進公民對決策的理解,推動決策的實施。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和信心,增強其社會責任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