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年級上冊期中復習知識點匯總 第一單元準備課 1、 數一數 數數:數數時,按一定的順序數,從 1 開始,數到最后一個物體所對應的那個數,即最后數到幾,就是這種物體的總個數。 2、 比多少 同樣多:當兩種物體一一對應后,都沒有剩余時,就說這兩種物體的數量同樣多。 比多少:當兩種物體一一對應后,其中一種物體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種物體多,沒有剩余的那種物體少。 比較兩種物體的多或少時,可以用一一對應的方法。 第二單元位置 1、 認識上、下 上、下的含義:從兩個物體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處的物體,下是指在低處的物體。 2、 認識前、后 前、后的含義:一般指面對的方向就是前,背對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體,相對于不同的參照物,前后位置關系也會發生變化。 從而得出:確定兩個以上物體的前后位置關系時,要找準參照物,選擇的參照物不同,相對的前后位置關系也會發生變化。 3、 認識左、右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為標準,確定左邊和右邊。右手所在的一邊為右邊,左手所在的一邊為左邊。 要點提示:在確定左右時,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觀察者的左右為準。 第三單元 1-5 的認識和加減法 一、 1--5 的認識 1、1—5 各數的含義:每個數都可以表示不同物體的數量。有幾個物體就用幾來表示。 2、1—5 各數的數序 從前往后數:1、2、3、4、5. 從后往前數:5、4、3、2、1. 3、1—5 各數的寫法:根據每個數字的形狀,按數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認真、工整地進行書寫。 二、比大小 1、前面的數等于后面的數,用“=”表示,即 3=3,讀作 3等于 3。前面的數大于后面的數,用“>”表示,即 3>2,讀作3 大于 2。前面的數小于后面的數,用“<”表示,即 3<4,讀作 3 小于 4。 2、填“>”或“<”時,開口對大數,尖角對小數。 三、第幾 1、確定物體的排列順序時,先確定數數的方向,然后從 1 開始點數,數到幾,它的順序就是“第幾”。第幾指的是其中的某一個。 2、區分“幾個”和“第幾” “幾個”表示物體的多少,而“第幾”只表示其中的一個物體。 四、分與合 數的組成:一個數(1 除外)分成幾和幾,先把這個數分成 1和幾,依次分到幾和 1 為止。例如:5 的組成有 1 和 4,2 和 3,3和 2,4 和 1. 把一個數分成幾和幾時,要有序地進行分解,防止重復或遺漏。 五、加法 1、加法的含義:把兩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計算。 2、加法的計算方法:計算 5 以內數的加法,可以采用點數、接著數、數的組成等方法。其中用數的組成計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六、減法 1、減法的含義:從總數里去掉(減掉)一部分,求還剩多少用減法計算。 2、減法的計算方法:計算減法時,可以用倒著數、數的分成、想加算減的方法來計算。 七、0 1、0 的意義:0 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也表示起點。 2、0 的讀法:0 讀作:零 3、0 的寫法:寫 0 時,要從上到下,從左到右,起筆處和收筆處要相連,并且要寫圓滑,不能有棱角。 4、0 的加、減法:任何數與 0 相加都得這個數,任何數與 0相減都得這個數,相同的兩個數相減等于 0. 如:0+8=8 9-0=9 4-4=0 第四單元認識圖形 1、長方體的特征:長長方方的,有 6 個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 如圖: 2、正方體的特征:四四方方的,有 6 個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樣。 如圖: 3、圓柱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樣粗,上下兩個圓面大小一樣。放在桌子上能滾動。立在桌子上不能滾動。 如圖: 4、球的特征:圓圓的,很光滑,它的表面是曲面。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滾動。 5、立體圖形的拼擺:用長方體或正方體能拼組出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在拼好的立體圖形中,有一些部位從一個角度是看不到的,要從多個角度去觀察。用小圓柱可以拼成更大的圓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