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如圖中的教堂被稱為滴血教堂,坐落在今天俄羅斯的圣彼得堡市。這座教堂是為了紀念俄國歷史上的一位沙皇修建的,這位沙皇于1855-1881年統治俄國。公元1881年3月1日,他乘馬車經過格里博耶多夫運河河堤時,埋伏在附近的刺客將炸彈投向他的馬車,炸彈炸傷了他的衛兵和車夫,他不顧左右勸阻,執意從馬車里出來,檢查傷者的情況。這時又一顆炸彈飛了過來,在他腳下爆炸,沙皇倒在血泊中,因流血過多身亡。第17課 俄國的改革第六單元 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亞歷山大二世廢除農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進了俄國歷史的進步。一、彼得一世改革:1、背景:彼得一世改革前的俄國俄國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遠遠落后于西歐一些國家。政治 中央部門職責不清,貪贓枉法,地方成為獨霸一方的小沙皇 經濟 全國只有21個手工工場 軍事 沒有海軍只有陸軍 文化 識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識字的居民只占23.6% 彼得一世,后人尊稱為“彼得大帝”,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他繼位后積極興辦工廠,發展貿易,發展文化、教育和科研事業,同時改革軍事,建立正規的陸海軍,加強封建專制的中央集權制。繼而發動了戰爭,奪得波羅的海出海口,給俄羅斯帝國打下堅實基礎。可以說,近代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發展史無不源于彼得大帝時代。材料一 沙皇陛下就是專制的君王,服從于他就是上帝的旨意。世界上沒有一個人的事他不該管。沙皇的周圍,只能有顧問和圣旨的執行者。 ——彼得一世的法令材料二 “金錢是戰爭的命脈”。 ——彼得一世材料三 一位親眼見過俄國炮兵的外國軍官感嘆說“歐洲沒有一個國家的炮兵能達到俄國炮兵的水平”。材料四 彼得一世仿照西方模式開辦學校,特別要求10-15歲的貴族子弟都要上學;創辦科學院,興辦報紙……2、內容:彼得一世給國人剪胡子思考:(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重大改革措施?其具體措施有哪些?(2)從材料二中我們可得到其經濟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彼得一世采取了哪些措施 ? 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3)結合課本知識指出彼得一世采取了哪些措施實現了兵強?(4)材料四、五分別反映了彼得一世改革的哪項措施?答案提示:(1)強化沙皇專制制度。設立參政院,掌管國家行政事務。(2)目的:滿足軍隊經費的需要。措施:鼓勵興辦手工工場,引進西方技術和人才,實行重商主義政策,鼓勵出口。影響:客觀上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3)實行義務兵役制,建立常備軍和海軍,開辦炮兵學校、海軍學校培養專門軍事人才。(4)發展文化教育;改革社會習俗。材料 彼得一世改革對俄國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把俄國推進到一個新的歷史時代。馬克思就認為彼得一世改革“為結束俄國百年來的落后狀況,起了重大的歷史作用”。俄國偉大詩人普希金更為形象地給彼得一世改革以高度評價,說它“讓俄羅斯騰空而起”。答案提示:為俄國后來的資本主義發展準備了有利條件,增強了國家的經濟和軍事實力,把俄國推進到一個新的歷史時代。3、影響:二、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1、改革原因:國別 人均收入(盧布) 鐵產量(萬噸) 鐵路長度(公里) 政治制度 俄國 71 29 1 600 封建農奴制 英國 323 225 14 603 君主立憲制 材料一 19世紀中期俄國與英國的經濟比較 農民在破舊的茅草房間,一位交不起租的婦女正跪在地上,乞求地主稍微寬限些時日。冷酷的地主毫不理睬她的乞求,指著農婦后的那頭耕牛,準備讓人將牛拉走。地主在毒打農奴材料二克里米亞戰爭 ????????????????????????????????????????????????????????????????????????????????????????????????????????????失敗原因:俄國固守封建農奴制度,英法建立資本主義制度,完成工業革命,技術先進。俄國在戰爭中使用的帆船英國鐵甲艦材料三 克里米亞戰爭把農民運動推向更大的高潮。由于戰爭,國內勞動力、生產工具和耕畜大為減少。征集新兵使國民經濟喪失勞動力10%以上。因征用和瘟疫,耕畜減少13%。商品進出口銳減。在出口農產品中,谷物減到十三分之一,亞麻減到八分之一……農業和工業生產受到嚴重的破壞。而地主對農民的殘暴壓迫和勒索有增無減……農民騷動、起義不斷發展。——孫成木等主編《俄國通史簡編》(1)根本原因:封建農奴制嚴重阻礙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2)直接原因:克里米亞戰爭激化了俄國國內的社會矛盾。1、改革原因:材料一 “現行的農奴領有制不能一成不變,與其等待農奴自下而上地起來解放自己,倒不如從上面來廢除農奴制度,解放農奴為好。”——亞歷山大二世1856年3月材料二 繼續拖延只會引起更大的災禍,對整個國家,特別是對地主會造成有害的、災難性的后果。因而宜盡快通過改革方案。——亞歷山大二世1857年2 2、目的:目的:鞏固統治、緩和階級矛盾、避免人民革命。3、內容:歸納俄國1861年改革的內容,并說出改革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哪些條件。歸納俄國1861年改革的內容,并說出改革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哪些條件。材料一 臭名遠揚的“解放”,是對農民的無恥掠奪,是對農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連串的侮辱。由于“解放”,黑土地帶各省農民的土地被割去了1/5以上。有些省份的農民被割去的、被奪走的土地達到1/3,甚至2/5。……由于“解放”,農民被迫“贖買”他們自己的土地,而且被勒索走了高于實際地價一兩倍的金錢。農民獲得“自由”的時候,已經被剝奪得一干二凈。——列寧材料二 請你們相信,為了保護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亞歷山大二世教師提問:列寧的話說明了什么?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話又說明了什么?列寧的話說明了改革名為解放,實為掠奪。農民為了獲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權付出了高昂的代價。亞歷山大二世的話說明改革最大限度地維護了地主階級的利益,農奴制改革是統治階級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維護自身的利益而進行的,它實質上是沙皇政府和地主階級勾結起來對農民進行的敲詐和掠奪。 材料一 19世紀60~70年代俄國機器制造業統計表 材料二 據統計,1860-1890年,俄國的生鐵產量增加了2倍,鋼產量和棉紡織業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產量增加超過了19倍,石油產量增加了200多倍。在此期間,俄國整個工業產量增加了6倍,鐵路線增長了35倍多。時間 企業數 工人數 產值(千盧布) 1861年 99 1 160 7 954 1879年 187 42 000 51 937 4、影響:農奴制廢除后的農民“伏爾加河上的纖夫” 材料四 列寧說:“農民獲得自由的時候,已經被剝奪得一干二凈了。” 材料三 進步性:俄國廢除了農奴制,緩解了國內的社會矛盾,避免了革命的發生,也使國家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這對俄國擺脫落后狀況、實現近代化的目標具有積極作用。 根據上述材料,分析1861年改革對俄國產生了什么影響。局限性:(1)經濟上:農民為了獲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權付出了高昂的代價,背上了更為沉重的經濟包袱。(2)政治上:沙皇俄國的專制制度并沒有發生本質性的改變,廣大勞動群眾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權利。沙皇俄國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緩慢。啟示:(1)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改革是強國之路。(2)改革順應歷史發展的趨勢,改革要符合本國國情(3) 要切實維護農民的利益,減輕農民的負擔,維護社會穩定。(4)我國要堅持改革開放,大力發展經濟,強國富民!5、啟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六單元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第17課 俄國的改革 【目標解讀】【課程標準】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亞歷山大二世廢除農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進了俄國歷史的進步。【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分析掌握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國1861年改革的背景;識記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國1861年改革的內容;認識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國1861年改革對俄國社會的影響,提高學生客觀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問題的思考,提高學生閱讀、分析、比較的能力。通過對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國1861年改革積極作用與局限性的講解使學生掌握全面分析歷史事物的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切身的體會,感悟改革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它可能會給社會帶來陣痛,但從歷史的發展來看,它將使國家變得更為和諧強盛。通過與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對比,認識到在當今世界形勢下,改革開放才是強國之路【重點難點】重點: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國1861年改革的內容。難點: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國1861年改革的影響。【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如圖中的教堂被稱為滴血教堂,坐落在今天俄羅斯的圣彼得堡市。這座教堂是為了紀念俄國歷史上的一位沙皇修建的,這位沙皇于1855-1881年統治俄國。公元1881年3月1日,他乘馬車經過格里博耶多夫運河河堤時,埋伏在附近的刺客將炸彈投向他的馬車,炸彈炸傷了他的衛兵和車夫,他不顧左右勸阻,執意從馬車里出來,檢查傷者的情況。這時又一顆炸彈飛了過來,在他腳下爆炸,沙皇倒在血泊中,因流血過多身亡。刺殺的行動引起全國上下的不滿與指責,為了紀念這位為人民而犧牲的沙皇,故在其出事地點,興建了這座具有特別歷史意義的紀念堂。 這位沙皇就是亞歷山大二世,他究竟做了什么事情遭到刺殺?人們為什么要紀念他?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共同學習第17課《俄國的改革》。【新課探究】目標導學一:彼得一世改革1.請同學們閱讀課本內容,并結合多媒體課件展示的材料,歸納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彼得一世改革前的俄國政治 中央部門職責不清,貪贓枉法,地方成為獨霸一方的小沙皇經濟 全國只有21個手工工場軍事 沒有海軍,只有陸軍文化 識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識字的居民只占23.6%答案提示:俄國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遠遠落后于西歐一些國家。教師引導:為了改變俄國落后的面貌,俄國哪位沙皇進行了全面改革?答案提示:彼得一世。2.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教師解讀:彼得一世,被后人尊稱為“彼得大帝”,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他繼位后積極興辦手工工場,發展貿易,發展文化、教育和科研事業,同時改革軍事,建立正規的陸、海軍,加強封建專制的中央集權制。繼而發動了戰爭,奪得波羅的海出海口,給俄羅斯帝國打下堅實基礎。可以說,近代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發展無不源于彼得大帝時代。3.多媒體課件展示材料:材料一 沙皇陛下就是專制的君王,服從于他就是上帝的旨意,世界上沒有一個人的事他不該管。沙皇的周圍,只能有顧問和圣旨的執行者。 ——彼得一世的法令材料二 金錢是戰爭的命脈。——彼得一世材料三 一位親眼見過俄國炮兵的外國軍官感嘆說“歐洲沒有一個國家的炮兵能達到俄國炮兵的水平”。材料四 彼得一世仿照西方模式開辦學校,特別要求10-15歲的貴族子弟都要上學;創辦科學院,興辦報紙……材料五教師提問:請你依據材料并結合課文第92頁正文第2自然段內容回答下列問題:(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重大改革措施?其具體措施有哪些?(2)從材料二中我們可得到其經濟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彼得一世采取了哪些措施 ? 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3)結合課本知識指出彼得一世采取了哪些措施實現了兵強。(4)材料四、五分別反映了彼得一世改革的哪些措施?答案提示:(1)強化沙皇專制制度。設立參政院,掌管國家行政事務。(2)目的:滿足軍隊經費的需要。措施:鼓勵興辦手工工場,引進西方技術和人才,實行重商主義政策,鼓勵出口。影響:增加了財政收入,增強了國家的經濟實力。(3)實行義務兵役制,建立常備軍和海軍,開辦炮兵學校、海軍學校培養專門軍事人才。(4)發展文化教育;改革社會習俗。教師引導:彼得一世學習西歐,實行了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對俄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4.多媒體課件展示材料:材料 彼得一世改革對俄國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把俄國推進到一個新的歷史時代。馬克思就認為彼得一世改革“為結束俄國百年來的落后狀況,起了重大的歷史作用”。俄國偉大詩人普希金更為形象地給彼得一世改革以高度評價,說它“讓俄羅斯騰空而起”。教師提問:依據材料,說一說彼得一世改革的影響。答案提示:為俄國后來的資本主義發展準備了有利條件,增強了國家的經濟和軍事實力,把俄國推進到一個新的歷史時代。教師引導: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國躋身歐洲強國之列,俄國歷史上另一位偉大的沙皇通過改革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這位沙皇是誰?答案提示:亞歷山大二世。目標導學二:廢除農奴制的改革1.請同學們閱讀課本內容,并結合多媒體課件展示的材料,分析俄國1861年改革的原因。材料一 19世紀中期俄國與英國的經濟比較國別 人均收入 (盧布) 鐵產量 (萬噸) 鐵路長度 (公里) 政治制度俄國 71 29 1 600 封建農奴制英國 323 225 14 603 君主立憲制 材料二材料三 克里米亞戰爭把農民運動推向更大的高潮。由于戰爭,國內勞動力、生產工具和耕畜大為減少。征集新兵使國民經濟喪失勞動力10%以上。因征用和瘟疫,耕畜減少13%。商品進出口銳減。在出口農產品中,谷物減到十三分之一,亞麻減到八分之一……農業和工業生產受到嚴重的破壞。而地主對農民的殘暴壓迫和勒索有增無減……農民騷動、起義不斷發展。——孫成木等主編《俄國通史簡編》答案提示:(1)根本原因:農奴制嚴重阻礙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2)直接原因:克里米亞戰爭激化了俄國國內的社會矛盾。2.多媒體課件展示材料:材料一 “現行的農奴領有制不能一成不變,與其等待農奴自下而上地起來解放自己,倒不如從上面來廢除農奴制度,解放農奴為好。”——亞歷山大二世1856年3月材料二 繼續拖延只會引起更大的災禍,對整個國家,特別是對地主會造成有害的、災難性的后果。因而宜盡快通過改革方案。——亞歷山大二世1857年2月教師提問:由以上材料可看出,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答案提示:鞏固統治、緩和階級矛盾、避免人民革命。3.請同學們閱讀課本內容,歸納俄國1861年改革的內容,并說出改革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哪些條件。圖示歸納: 教師引導:通過以上的學習,同學們了解俄國1861年改革內容,對于這次改革的實質,大家可能未認識清楚。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通過材料來一探究竟。4.多媒體課件展示材料:材料一 臭名遠揚的“解放”,是對農民的無恥掠奪,是對農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連串的侮辱。由于“解放”,黑土地帶各省農民的土地被割去了1/5以上。有些省份的農民被割去的、被奪走的土地達到1/3,甚至2/5。……由于“解放”,農民被迫“贖買”他們自己的土地,而且被勒索走了高于實際地價一兩倍的金錢。農民獲得“自由”的時候,已經被剝奪得一干二凈。——列寧材料二 請你們相信,為了保護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亞歷山大二世教師提問:列寧的話說明了什么?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話又說明了什么?答案提示:列寧的話說明了改革名為解放,實為掠奪。農民為了獲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權付出了高昂的代價。亞歷山大二世的話說明改革最大限度地維護了地主階級的利益,農奴制改革是統治階級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維護自身的利益而進行的,它實質上是沙皇政府和地主階級勾結起來對農民進行的敲詐和掠奪。教師引導:俄國1861年改革是繼彼得一世改革以后,對俄國產生深遠影響的又一重要改革,下面讓我們通過一些材料來具體了解它的歷史影響。5.多媒體課件展示材料:材料一19世紀60-70年代俄國機器制造業統計表時間 工人數(人) 企業數 產值(千盧布)1860年 11 600 99 7 9541879年 42 000 287 51 937 材料二 據統計,1860-1890年,俄國的生鐵產量增加了2倍,鋼產量和棉紡織業的產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產量的增加則超過了19倍,石油產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間,俄國的整個工業產量增加了6倍,鐵路線增加了35倍多。材料三 1863年一年內共有386處領地發生了最嚴重的農民反抗事件。其中有1/3的領地動用了軍隊;30處領地上的農民起來暴動。材料四 農民抱怨……負擔的義務過重,特別是在原來利用的附屬地面積超過了現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們不肯繳代役金;他們拒絕服役或希望保留原來三天勞役的辦法……教師提問:俄國農奴制改革有何影響?(提示:從積極性和局限性兩方面思考)答案提示:積極性:俄國廢除了農奴制,緩解了國內的社會矛盾,避免了革命的發生,同時也使國家獲得了大批的勞動力,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這對俄國擺脫落后狀況、實現近代化的目標具有積極作用。局限性:保留大量封建殘余,廣大勞動群眾仍然缺乏基本的生存條件和民主權利,影響了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沙皇俄國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緩慢。【課堂小結】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國1861年改革是俄國歷史上關鍵性的兩次改革。彼得一世改革是為了改變俄國落后的面貌而實行的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增強了俄國經濟和軍事實力,為俄國后來的資本主義發展準備了條件,把俄國推進到一個新的歷史時代。為了解決農奴制危機,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領導了1861年改革,廢除了農奴制,緩解了國內的各種矛盾,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但是,這次改革留下的濃厚封建殘余依然影響著俄國的近代化步伐。【板書設計】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861年改革 俄國農奴制改革.wmv 第17課 俄國的改革.pptx 第17課 俄國的改革.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