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五 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建立(1)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隨著我國改革的步步深入,市場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我們黨逐步突破了把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對立起來的傳統觀念,創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意義:這一理論的創立,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目標模式的選擇奠定了理論基礎,促進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蓬勃發展。)(2)黨的十四大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在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被寫入憲法,標志著它的發展有了根本法的保障。(3)1993年召開的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作了規定:①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方針,進一步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建立適應市場要求,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②建立全國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實現城鄉市場緊密結合,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相互銜接,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③轉變政府管理經濟的職能,建立以間接手段為主的完善的宏觀調控體系,保證國民經濟的健康運行;④建立以按勞分配為主體,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走共同富裕的道路:⑤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制度,為城鄉居民提供同我國國情相適應的社會保障,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上述框架中,市場主體、市場體系和宏觀調控體系是三個最為重要的環節。(4)黨的十四大以后,隨著各項改革的深化,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相適應的市場主體、市場體系和宏觀調控體系逐步形成,我國的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21世紀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建立,對我國各項事業的迅猛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1)必要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繼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需要,是實現科學發展、不斷提高我國經濟發展質量和開放型經濟水平的需要,有利于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發揮。(2)主要環節進一步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抓好以下幾個主要環節。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進一步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堅持和完善這一基本經濟制度,可以促進各類所有制經濟的健康發展,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提供制度保障。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實現要素市場化配置。建設統一開放,竟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基礎。必須加快形成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著力清除市場壁壘,更充分地發揮市場作用。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必須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財稅體制、金融體制等領域的改革,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1新時代 新特征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2新理念 新要求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一定的發展實踐都是由一定的發展理念來引領的。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成功駕馭了我國經濟發展大局,在實踐中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著力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著力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著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基礎上提出的,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新認識新概括,是致力于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的治本之策,是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新時代我國發展的略目標,也足當前轉變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的迫切以求。必須堅持質蘭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若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不斷增強我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針對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精準施策,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理念,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加大生態保護,推動綠色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科學把握社會主要矛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變化,制定執行正確的發展戰略和方針政策,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祖國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