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資料簡介====================== 教材解析:九年級下冊 第4課 經濟大危機 一、知識梳理 二、重點難點分析 (一)重點分析 1.經濟大危機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戰勝國召開了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關系,20世紀2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處于的相對穩定時期。 (2)爆發:1929年,經濟危機在美國的紐約爆發,然后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 (3)特點:涉及范圍特別廣、持續時間特別長、破壞性特別大。 (4)表現:工人大量失業,生活流離失所;資本家為了保持商品價格,維持利潤,大量銷毀商品。 (4)影響:嚴重的經濟危機引起政治危機,資本主義各國社會矛盾尖銳,政局動蕩,各國資產階級紛紛尋求出路。 2.羅斯福新政 (1)背景: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引起了政治危機,資本主義國家社會矛盾尖銳,政局動蕩,各國資產階級紛紛尋找出路。 (2)時間:1933年,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 (3)目的:是在資本主義制度內部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以消除經濟危機。 (4)中心措施:國家對工業的調整。實施《國家工業復興法》,防止盲目競爭引起生產過剩,從而加強了政府對資本主義工業生產的控制和調整。 (5)評價:新政取得了顯著效果。美國經濟緩慢地恢復過來,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發展;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控制與管理得到加強;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力明顯加強。新政在美國和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二)難點分析 1.怎樣全面認識1929-1933年世界經濟大危機? (1)概念: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孿生兄弟,所謂經濟危機其實就是社會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在經濟危機到來時,工人生活流離失所,而資本家為了保持商品價格,維持利潤,大量銷毀商品,這充分說明了資本主義制度的腐朽本質,反襯出社會主義制度無比的優越性。 (2)特點:①它范圍特別廣:從地域范圍看,危機從美國蔓延到德,日,英,法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并且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發達國家,席卷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從經濟范圍看,危機期間信貸貨幣危機,工業危機與農業危機同時并發,相互交織②它持續時間特別長,從1929年一直持續到1933年,歷時達四年之久。③它破壞性特別大:不僅在危機期間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生產下降1/3以上,國際貿易額減少2/3,甚至在危機以后也不見經濟的復蘇。 ================================================ 壓縮包內容: 第13課 羅斯福新政 圖為羅斯福.jpg 經濟危機對整個歐洲的影響.swf 經濟大危機.doc 第14課 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擴張 墨索里尼.MPG 墨索里尼的法西斯統治.wmv 希特勒.avi 德國納粹黨的法西斯統治.wmv 納粹法西斯的罪行.wmv 納粹罪行.mpg 第15課 第二次世界大戰 二戰初期的西線戰場.wmv 太平洋戰場的勝利.swf 德國戰敗投降.wmv 慕尼黑協定.wmv 慕尼黑陰謀.wmv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swf 日本投降儀式.wmv 珍珠港事件.rmvb 蘇聯衛國戰爭爆發.wmv 雅爾塔會議.wmv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經濟大危機.doc 墨索里尼.mpg 墨索里尼的法西斯統治.wmv 希特勒.avi 德國納粹黨的法西斯統治.wmv 納粹法西斯的罪行.wmv 納粹罪行.mpg 二戰初期的西線戰場.wmv 德國戰敗投降.wmv 慕尼黑協定.wmv 慕尼黑陰謀.wmv 日本投降儀式.wmv 珍珠港事件.rmvb 蘇聯衛國戰爭爆發.wmv 雅爾塔會議.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