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心小學___18__ -----__19__學年度第_一_學期____科學___科教學計劃級組長: _ 年級:三年級_ 一、 學 生 分析 學生情況(包括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能力發展水平、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等情況)作為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講,本冊課本是科學課的起始冊,學科認識尚沒有形成,更無從談起科學興趣可科學的思維方式、方法,故此對學生的知識教育應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科學興趣的培養和簡單實用的科學思維方式的灌輸。要培養學生課堂上的科學的思考習慣,逐步養成預見、測量、分析、探究、記錄數據等一系列的科學習慣,以及小組探究的活動方式。 二、 目 標 要 求 1.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和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愿意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3.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4.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滲透著科普宣傳知識,讓學生知道地震的形成原因,以及在地震發生時逃避的措施。宣傳防震減災的科普知識,在生活中學會利用科學解決生活問題。三、 工 作措 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四、教學進度與要求(術科以下表格內容也可以用文字形式)單元 (組) 時間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重點、難點和關鍵 教學手段 與方法 備注 第一 單元 第1至5周 身邊的動物 從認識動物個體特征入手,再歸納動物類別特征,最后認識動物的共同特征。 通過認識動物學會觀察和比較的方法,保持對動物的廳好奇心,養成愛護動物的行為。 1.讓學生在分類的活動中學會區分生物與非生物。 2.培養學生科學的精神及探索科學規律的興趣,并且掌握一定的科學方法和技能。 講授法, 討論法, 直觀演示法, 第二 單元 第六至9周 水與溶解 圍繞水的外觀性狀入手,研究水的性質及用途。 在觀察的過程中,讓學生對水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發展科學思維能力,提升他們的科學素養。 1.了解水的性質。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自主學習法, 任務驅動法,講授法, 討論法, 直觀演示法, 第三單元 第十至14周 土壤 以土壤本身的特點和土壤的重要性作為探究內容。 開展定性觀察、實驗和動手制作等探究活動。 學習與生活關系密切的有關土壤的知識和研究方法。 1.使學生了解從巖石到土壤的演變過程。 2.培養學生實驗能力。 講授法, 討論法, 直觀演示法, 第四 單元 第15至19周 天氣和我們 本單元從證明本單元從證明空氣存在的活動入手,讓學生利用各種感官器官了解空氣。 1.了解和認識空氣的性質與用途。 2.培養愛護空氣的意識。 自主學習法, 任務驅動法, 講授法, 討論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