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17課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一、單選題1、.毛澤東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中說過:“在歷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12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我們卻開動了每人的兩只腳,長驅二萬余里,縱橫11個省。”中央紅軍長征始于( )A.1933年10月 B.1934年10月 C.1935年10月 D.1936年10月2、民主革命時期,革命志士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下圖(油畫《飛奪瀘定橋》)體現的是(???)A.?井岡山精神??B.?紅軍長征精神??????????????????????C.?延安精神??????????????????????D.?“鐵人”精神3.長征中打亂了敵人追剿計劃的軍事行動是(??) A.血戰湘江B.四渡赤水C.急渡金沙江D.強渡大渡河4.“群龍得首自騰翔,路線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糾正,天空無限任飛揚。”這首詩是朱德為紀念遵義會議而作。“群龍得首”是指遵義會議確立了誰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 )A.李大釗 B.陳獨秀 C.毛澤東 D.周恩來5、毛澤東曾說:因為困難的時候不動搖,長征后不到三萬人的隊伍,要比長征前三十萬人更強大。毛澤東強調的是(?) A.反“圍剿”積累了斗爭經驗B.遵義會議作出了正確決策C.長征鍛煉了紅軍的基干力量D.紅軍三大主力得以勝利會師6.遵義某校準備開展一場“紀念遵義會議召開82周年”合唱音樂會,演唱《長征組歌》中的四首:①《四渡赤水出奇兵》、②《過雪山草地》、③《遵義會議放光輝》、④《到吳起鎮》。如果按紅軍長征路線依序演唱,其順序應該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③① D.③①②④7.2016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下列關于長征歷史意義表述正確的是(?? ) A.?使得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B.?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C.?為爭取抗日戰爭勝利準備了條件?????????????????????????D.?推翻了國民黨政權的統治8.“鐵壁合圍難突破,暮色蒼茫別紅都。強渡湘江血如注,三軍今日奔何處?婁山關前庭戰急,遵義城頭赤幟豎。舵手一易齊槳櫓,革命從此上新途。”革命上“新途”的轉折點是指( ???) A.?四渡赤水????????????????????B.?飛奪瀘定橋????????????????????C.?三大主力會師????????????????????D.?遵義會議的召開材料分析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毛澤東《七律·長征》 材料二(1)上述材料和圖片反映了中國近代史上哪一重大歷史事件?該事件留下了一種偉大的精神,被稱為什么精神?其內涵是什么?(2)詩中紅軍“遠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其中哪一句詩詞描寫出圖三的作戰場面?詩中提到的“三軍”是指什么?他們最后在哪里會師宣告長征結束? (4)詩中反映出紅軍克服了哪些艱難險阻?(至少2條)(5)說出圖二、圖三所反映事件的歷史意義。參考答案:一、單選題1--8.BBBCC DBD 二分析題(1)紅軍長征;長征精神;不怕艱難險阻、勇往直前,戰勝一切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的精神。敢于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善于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精神。第五次反“圍剿”失利 “金沙水拍云崖暖。”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甘肅會寧。敵人圍追堵截、自然環境惡劣、給養缺乏等等圖二: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在危機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圖三:巧渡金沙江后,跳出了敵人的重重包圍。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版本科目年級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 單元 五 學科 歷史 年級 八學習 目標 知識與能力:掌握紅軍長征的原因和遵義會議的內容; 了解紅軍長征路線及過程中的艱難險阻;分析理解遵義會議和紅軍長征勝利的意義過程與方法:通過多媒體提供充分視頻、圖片資料,提高學生學習認知興趣,培養通過史料分析歷史的能力,同時通過小組討論等形式培養合作探究學習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紅軍長征過程中的艱難險阻,培養學習敢于吃苦、勇于戰斗的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精神。重點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遵義會議,長征精神難點 遵義會議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教師多媒體投放視頻《七律 · 長征》,視頻播放的毛主席這首七律,概括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艱難,贊揚了紅軍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那么,中國工農紅軍為什么要長征?他們在途中遭遇了哪些艱難險阻?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第17課《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去感受紅軍長征的偉大征程! 觀看視頻,進入新課 情境導入,激發興趣講授新課 教學目標一:傳略轉移與遵義會議紅軍長征的原因教師過渡:由于紅軍和根據地的發展,使國民黨統治集團大為震驚。從1930年底,國民黨反動派對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了四次大規模的軍事“圍剿”,結果均被紅軍粉碎。教師組織學生閱讀教材第81頁,概括出第五次反“圍剿”為什么失敗,導致的結果是什么? 2、紅軍長征初期的狀況如何?請大家閱讀教材82頁第一節并結合《紅軍長征路線示意圖》后回答。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明確:渡過湘江后,紅軍損失慘重,出發時的8萬人剩余不到3萬,去湘西還是去貴州,毛澤東與博古等人產生分歧。最后,毛澤東的建議獲得大多數人的支持,紅軍強渡烏江,攻克遵義。博古 毛澤東 遵義會議教師播放遵義會議相關視頻,并要求學生閱讀教材82--83頁第一節,完成表格關于遵義會議時間、內容、意義等信息 時間1935年1月,貴州遵義 內容①糾正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左”的錯誤;②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③取消了博古、李德的軍事最高指揮權,成立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的三人軍事指揮小組 意義遵義會議確立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是中國共產黨從幼稚指向成熟的標志。 教學目標二:過雪山草地教師組織學生閱讀教材83頁底2節,結合教材圖片以及個人所了解的長征歷史知識,說一說,長征后期途徑路線,途并說說挫折途中工農紅軍面臨著哪些困難和挫折?紅軍爬雪山 紅軍過草地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總結:長征后期路線: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 飛奪瀘定橋 突破臘子口 爬雪山 過草地 教學目標三:紅軍勝利會師陜甘寧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說一說長征的勝利要關注幾次會師,其結束的標志是什么?學生回答:兩次,分別是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和陜北紅軍在吳起鎮的會師;1936年10月,紅二方面和紅四方面與紅一方面軍在甘肅會寧的會師。長征結束的標志是甘肅會寧三大主力會師。討論思考:紅軍長征勝利的意義?紅軍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播下了革命種子,鑄就了長征精神,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拓展延伸教師投放以下素材:視頻:《飛奪瀘定橋》 長征大數據; 行程:兩萬五千多公里 長征出發:約300000人;長征結束:約25000人。抵達終點者為出發人數1/12。 長征經過省:14個。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貴州、四川、云南、西康(原為四川一部分)、甘肅、陜西等。 翻越大山:40余座,其中5座大山終年積雪,海拔4000米以上20座山。跨過大河:近百條,其中大河24條。 主要戰斗:600余次重要戰役戰斗;15個整天進行大決戰;中央紅軍平均每天一個遭遇戰;攻占大小城市62座。 裝備平均每百人擁有槍支數僅40余支,平均每支槍只有不到56發子彈。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 紅軍長征途中面臨哪些困難和挫折?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子,我們應學習和繼承哪些長征精神?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總結“長征精神”:不怕艱難險阻、勇往直前,戰勝一切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的精神。敢于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善于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精神。 學生閱讀教材,迅速做出回答:由于博古、李德在軍事上的“左”的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 學生閱讀教材和地圖后回答 學生觀看視頻并閱讀教材,迅速概括提取歷史信息并完成表格 學生現場識記遵義會議相關知識 學生閱讀教材,結合自己的知識積累,小組內交流討論,總結回答: 學生自主閱讀,獨立完成 現場識記 學生觀看視頻和數據材料,先獨立思考,后小組內討論后回答,紅軍面臨的困難和挫折有:敵人的圍追堵截 惡劣的自然環境 缺衣少食少彈藥的后勤保障 內部的矛盾和斗爭 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讀圖概括能力培養 培養概括歸納能力 培養即時記憶能力 培養合作探究學習能力 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即時記憶、快速記憶能力 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分析現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小結 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是一部偉大的革命英雄主義史詩。它向全中國和全世界宣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紅軍長征,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長征精神為中國革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板書 原因: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 長征開始 開始:1934年10月 初期受挫 時間:1935年1月 歷史轉折——遵義會議 內容: 意義:歷史轉折,成熟標志 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抵達甘肅 勝利會師 勝利會師: 意義:宣告紅軍長征勝利結束 偉大意義:粉碎了、保存了、播下了、鑄就了、打開了 中 國 工 農 紅 軍 長 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新知導入新知講解紅軍長征的原因 紅軍和根據地的發展壯大,使國民黨集團大為震驚,從1930年底開始,對根據地發動了四次大規模軍事圍剿,都被紅軍粉碎。1933秋,蔣介石調集50萬軍隊,對中央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圍剿”,由于 博古、李德在軍事上的“左”的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新知講解 原因 : 目的 : 開始時間 開始地點 初期路線 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進行戰略轉移,保存革命力量1934年10月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瑞金--沖破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渡過烏江--奪取遵義 長征的過程新知講解分歧湘西:敵人已布下口袋陣。貴州:敵人力量薄弱。新知講解瑞金遵義會議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渡過烏江,奪取遵義沖破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湘江新知講解遵義會議新知講解1、解決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2、取消了博古在軍事上的指揮權3、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會議內容新知講解遵義會議確立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新知講解新中國成立(1949年) 中國共產黨誕生(1921年) 出現了很多錯誤,如大革命的失敗、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遵義會議(1935年) 14年由轉折走向勝利,建立新中國轉折點新知講解一望無際的草原是比雪山更可怕的死亡地帶,很多地方都是死水潭,腳踏上人就陷下去,但是紅軍沒被困難嚇倒繼續前進。紅軍長征途中翻越海拔4000米以上的大山20余座,其中有五座終年積雪,空氣稀薄。新知講解沖破四道封鎖線強渡烏江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突破湘江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到達陜北1.后期路線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師遵義會議飛奪瀘定橋 視頻新知講解后期路線: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爬雪山飛奪瀘定橋過草地強渡大渡河突破臘子口新知講解兩次會師(1)1935年10月,黨中央和紅一方面軍在陜甘革命根據地的吳起鎮與陜北紅軍會師(2)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勝利標志)新知講解 材料 我們說,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總而言之,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誰使長征勝利的呢?是共產黨。沒有共產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設想的。 ——毛澤東結合上述材料,分析長征勝利的歷史意義新知講解紅軍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播下了革命種子,鑄就了長征精神,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新知講解合作探究新知講解探究:紅軍長征途中哪些困難和問題?結合所給的“長征大數據”,你是如何理解長征精神的?2、惡劣的自然條件1、敵人的圍追堵截3、缺少糧食給養。4、內部矛盾斗爭。困難和問題:新知講解不怕艱難險阻、勇往直前,戰勝一切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的精神。敢于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善于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精神。 課堂總結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是一部偉大的革命英雄主義史詩。它向全中國和全世界宣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紅軍長征,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長征精神為中國革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板書設計課堂練習1.“王明路線滔天罪,五次‘圍剿’敵猖狂,紅軍主力上征途,戰略轉移去遠方。”一《長征組歌》。你認為“紅軍主力上征途”的主要目的是( B ) A.準備北上抗日 B.保存實力,進行戰略大轉移 C.與國民黨決戰 D.擴大革命根據地,傳播革命火種2.遵義會議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下列關于遵義會議敘述不準確的是(B)A.解決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B.確定了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C.確定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D.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課堂練習3.如果以“轉”字串起紅軍長征的歷史,圖中“重大轉折”指的是( C ) A.井岡山會師 B.長征開始 C.遵義會議 D.長征結束課堂練習4、“每一場革命都有它自身的傳奇。毛澤東率領數萬工農紅軍所完成的戰略轉移,就是中國革命史的偉大傳奇。”長征途中,毛澤東率領紅軍出奇制勝,打亂了敵人追剿計劃的行動是( A )A.四渡赤水 B.強渡大渡河 C.飛奪瀘定橋 D.翻雪山過草地5、遵義某校準備開展一場“紀念遵義會議召開82周年”合唱音樂會,演唱《長征組歌》中的四首:①《四渡赤水出奇兵》、②《過雪山草地》、③《遵義會議放光輝》、④《到吳起鎮》。如果按紅軍長征路線依序演唱,其順序應該是( D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③① D.③①②④課堂練習6、紅軍長征二萬五千里,是什么力量把中華民族成千上萬的熱血青年聚集在一起,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奔向一個目標?這種力量就是永存的長征精神。對“長征精神”理解正確的是( C)①革命英雄主義 ②革命集體主義 ③革命樂觀主義 ④個人自由主義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作業布置1、掌握紅軍長征的背景經過2、掌握遵義會議的時間、內容3、掌握遵義會議和長征勝利的意義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七律長征 素材.avi 第17課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 教案.doc 第17課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 課件(共28張PPT).ppt 第17課 工農紅軍長征 當堂練習(含答案).doc 紀錄片《遵義會議召開》.mp4 飛奪瀘定橋.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