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我們周圍的空氣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空氣是存在于我們周圍的一種物質,可以被我們感知;空氣和水相比,有許多的相同和不同。過程與方法:對無法直接進行觀察的物質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們的存在;用多種方式對物質進行比較,觀察它們的相同和不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明白科學的結論需要客觀事實(證據(jù))來加以證明。教學重點 了解空氣確實存在,知道空氣的主要特征。教學難點 用實驗證實空氣確實存在,比水輕,也會流動。教學準備給每組準備:2個透明塑料袋、2個玻璃杯、1個水槽、1根香、1個打火機、1個吹泡泡器(或吸管)、1杯洗潔精或肥皂水。給每個學生準備:氣泡圖記錄紙一張、維恩圖記錄紙一張、實驗記錄紙兩張。教學過程一、我們知道的空氣1.師:還記得我們上次“猜測水在哪個袋里”的活動中,是怎么知道空氣在哪的?2.關于空氣,我們還知道什么?請把自己知道的內容填寫到氣泡圖中。3.交流,師幫助整理,形成班級的大氣泡圖。并讓學生思考,這些想法中,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需要進一步證實的?二、空氣的存在1.空氣真的存在嗎?我們都說袋子中有空氣,怎樣才能證明袋中確實裝有空氣?2.師:這里給大家準備了一些材料,或許能幫助大家證明空氣確實存在。請大家分組討論證實空氣存在的方法,并利用材料操作一下,請注意記錄實驗過程中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及實驗的結果。3.匯報交流證實空氣存在的方法,所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及結果,說明是什么事實證明袋中空氣確實存在。(滲透“有些東西我們看不見,但并不是不存在”這一科學觀念)三、比較空氣和水1.師:既然空氣確實存在,那么空氣和水相比較,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出示關于水的維恩圖,請學生回顧所知道的關于水的一些特征,根據(jù)這些特征對水和空氣進行有聯(lián)系的比較,擴大認識視角)2.有什么辦法證明水和空氣的不同?比如:空氣和水,誰輕誰重?水會流動,空氣會流動嗎?3.討論證實的方法,重點對“空氣會流動嗎?”進行展開。4.比較空氣和水的相同和不同點,并把比較的結果記錄到維恩圖中,全班進行交流。教科版 三年級科學上冊體驗活動一:先把手放在鼻子前面,用手掌對著鼻孔,感覺一下自己的呼吸。再用你們剛才想出的其它辦法感覺自己的呼吸。體驗活動二: 請用手捏住鼻子,看看能堅持多久?如果堅持不住就不要堅持了。 體驗活動三: 把手按在胸部,深吸一口氣,再慢慢把氣呼出,反復做幾次,感覺一下吸氣和呼氣時,胸部和腹部的變化。思考: 根據(jù)呼吸時胸部和腹部的變化,你們能推測我們身上有哪些器官參與呼吸嗎? 人體的呼吸器官由鼻、喉、氣管、支氣管和肺組成。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其余器官是氣體的通道——呼吸道。肺分左肺和右肺,肺里面有許多肺泡,總數(shù)有7.5億個,如果把肺泡展開,表面積可達55平方米~70平方米。肺泡表面密布毛血管網(wǎng)。 資料: 如果我們按每分鐘呼吸20次,每次吸進500毫升空氣計算,一晝夜進出體內的空氣有多少? 收集氣體進行實驗,并做好實驗記錄。 吸進去的和呼出來的氣體成分比較氣體 氮氣 氧氣 二氧化碳 水蒸氣吸進人體的空氣(100) 78% 21% 0.4% 0.6%呼出人體的氣體(100) 78% 16% 4% 2%呼 吸急救煉鋼保護空氣1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 碳氧化物 氮氧化物 碳氫化物 飄塵 煤塵 放射性物質等空氣污染源自然:火山爆發(fā)、地 震、森林火災人為:人為來源來源: 煤、石油的燃燒,礦石冶煉,汽車尾氣,工業(yè)廢氣等2.三大環(huán)境問題(1)酸雨:二氧化硫(SO2)(2)溫室效應:二氧化碳(CO2)(3)臭氧空洞:氟氯烴酸雨對森林的破壞治理:1.減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或燃燒時進行脫S處理)2.改進燃料結構,安裝凈化裝置,減少有害氣體的排放 4.大力植樹造林.3.減少工業(yè)廢氣排放,對廢氣進行回收凈化再利用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我們周圍的空氣》參考教案.doc 《我們周圍的空氣》教學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