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三年級上冊信息技術教學計劃 一、學情分析1、學習基礎:本年級共有10個班,一個老師教4個班,另一個老師教了6個班。三年級是剛接觸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第一學期,因此,從基礎開始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以及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就很重要,不過根據以前的經驗,學生對計算機操作非常感興趣,一般都喜歡上信息技術這門課,因此在上課的時候就要首先確定學生的機位,以便于以后上課學生不會亂坐座位,這樣可以在最短的時間進行正常的教學。2、學習態度:三年級的學生普遍年齡較小,活潑好動,同時對什么都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剛開始上課時就要先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同時希望各班的班主任也重視該科的學習。3、學習行為習慣和學習興趣:三年級學生的行為習慣比較好,上課大多學生能自己管好自己,能認真聽老師講課,認真操作,但部分學生特別是男生由于小,所以自控能力還是不強,不過全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濃厚,對信息技術的求知欲非常強烈。二、教材分析本教材是由四川省教育科學研究所組織編寫的經省教材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的新教材,從教材的結果和內容來看,與以前使用的檔案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相比較簡單但很使用,而且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學生的接受能力,這套教材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和不同年齡階段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求,體現出了各階段的側重點,特別注意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對其他課程進行學習和探索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三年級的這本教材的主要學習內容為:計算機的初步認識、windows桌面、窗口等基本元素的認識與操作,初步學習鍵盤指法。本書注重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初步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信息技術相關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 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不要的基礎。三、教改及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本教材的教學我將采用分組合作的教學方法,以任務為驅動,以提高學生興趣為主要手段,以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為目的達成教學任務的完成。對優生采用重點輔導,適當的超教材進行培養,同時鼓勵和組織這部分優生參加上級有關部門組織的各級各類競賽并力爭取得等級獎勵;對弱差生要耐心輔導,同時利用課余時間對他們進行輔導以盡快縮短與其他學生的差距。四、教學進度安排 起止時間教學內容課時備注第一周安排座位,網絡教室上課須知1 第二周信息與我們的計算機朋友1第三周和新朋友過第一招1 第四周偵察“開始”菜單的秘密1 第五周有趣的鼠標小游戲1 第六周“小老鼠”畫圖1 第七周無師自通學軟件1 第八周Windows窗口變變變1 第九周與電腦鍵盤交朋友1 第十二周學擊鍵從這里出發1 第十三周上排字符的輸入1 第十四周下排字符的輸入1 第十五周一箭雙雕1 第十六周給古詩配拼音1 第十七周擊鍵競賽1 第十八周綜合實踐活動1 第十九周期末測試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