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單元??中華文化 民族精神 5.1 文化根 中國心課題 第2課時 提高文化軟實力 建設文化強國 編號 課型 新授課 主備人 審核人 時間 第 周 姓名 班別 第 小組【教學目標】1.知道建設文化強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任務之一;理解發展文化產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滿足人民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也是中華文化的價值傳播和價值實現的需要。2.通過學習,懂得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以平等的態度與其他民族和國家的人民友好交往,認同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增強民族自豪感,積極傳播中國文化。【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教學難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 【自主預習】1.中外文化交流的意義:①中華文化與世界多種文化交流中,不斷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_______________的成果,__________________,對世界文明的進步產生影響。②中華文化與世界其他文化的交流對話中,讓世界越來越深入地__________,中華文化也_________________著世界。2.文化軟實力: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指一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國際影響力與感召力。3.為什么要提高文化軟實力,建設文化強國?(文化建設的重要性)答:①文化軟實力是綜合國力的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巨大精神力量;②有利于“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實現;③有利于夯實國家文化軟實力的_______,堅定_____________,傳播當代中國____________;④有利于展示中華文化____________,提高中國的_______________權。4.怎樣建設文化強國?答: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讓一切_________源泉充分涌流,開創______________________持續迸發、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面提高、__________________不斷增強的新局面。【合作探究】1.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成為繼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第四個自信”。 【踐行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我們在行動!(1)作為中學生,如何投身于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建設? ?2.央視大型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自2018年2月16日播出后,《三字經》《將進酒》《登鶴雀樓》……古典詩詞被改編成一首首歌曲,在現代化的舞臺上被全新演繹,贏得了良好的口碑。(1)青少年應如何傳承我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反饋練習】一、選擇題:( )1. 2017年9月,國家統計局發布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統計數據。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文化產業增加GDP比重為4.14%,文化產業漸成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這說明: ①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②文化產業的發展有利于增加中華文化的的文化自信 ③文化的軟實力影響著國家的硬實力 ④說明文化產業已成為我國的支柱產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近年來,我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熱衷于過愚人節、情人節、圣誕節等西方節日,而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逐漸被文化淡忘。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①吸收一切外來文化,豐富我們的生活 ②保護本民族的文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③我們千萬不能迷失自己,要珍愛自己的精神家園 ④對于外來文化,不能照抄照搬,而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3.近年來中央及地方電視臺成功舉辦國際國內參與的漢字聽寫大賽,成語大會,古詩詞鑒賞及漢語橋等特色主題節目,引起眾多人士的積極參與。開展這些活動,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有利于增強人們熱愛祖國語言情感,提高運用漢語的能力 B.有利于展示我國漢語言文化的魅力,增強我國軟實力 C.有助于傳承優秀的中華文化 D.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是作秀的表現( )4.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播出后在國內外受到熱捧。一位網友說:“《舌尖上的中國》不僅能讓人看餓了,更能讓人看哭了?!别I是因為美食,哭是因為勾起鄉情。這說明中華文化: A.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B.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C.符合社會發展要求,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 D.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風格,是維系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紐帶【總結反思】第 1 頁 共 1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