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名師導航]科學中考一輪復習 第1講 構成物質的微粒、元素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名師導航]科學中考一輪復習 第1講 構成物質的微粒、元素

資源簡介




第一講《認識生物》達標檢測卷
時間:45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每題3分,20題,共60分)
1.(2017,嘉舟-3)今年5月9日,由中國科學院等相關部門正式發布了113號、115號、117號、118號元素的中文名稱。下表是這四種元素的部分信息,以下有關說法正確的是(21cnkxt8)
A. 屬于金屬元素
B.鏌的元素符號是mo
C. 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117
D. 元素在自然界中含量豐富
【答案】A
【解析】金屬命名的時候除了汞都用金或金字旁的字,故A正確。
2﹒(2017,溫州-2)5月9日,相關機構發布等四種元素的中文名稱。元素的核電荷數為118,相對原子質量為294,則原子核外電子數為( )
A.118 B.176 C.294 D.412
【答案】A
【解析】核電荷數 = 質子數 = 核外電子數,故A正確。
3﹒(2017,杭州-1)2017年5月,中科院、國家語委和全國科技名詞委正式定名118號元素為“”,其部分信息如圖所示。則下列有關的說法正確的是(21cn2008)
A.元素符號為Og
B.相對原子質量為118
C.原子的核電荷數為179
D.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297
【答案】A
【解析】掌握元素周期表傳遞的信息,就可知核電荷數 = 質子數 = 核外電子數=118,相對原子質量297,故A正確
4.(2016,臺州)在近代原子學說的發展過程中,有下列觀點:
①物質都是由原子構成的;②原子都是實心球體;③正電荷均勻分布在整個原子內。1911年盧瑟福用帶正電的α粒子轟擊原子,發現多數α粒子穿過后仍保持原來的運動方向,擔憂絕少數α粒子發生了較大角度的偏轉,如圖所示。分析實驗結果,可以否定上述觀點中的(  )
A. ① ② B. ① ③ C. ② ③ D. ① ② ③
【答案】C
【解析】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離子,故①錯誤,排除A、B、D,選C。
5﹒(2018,金麗-5)如圖是微信熱傳的“苯寶寶表情包”,苯(化學式C6H6)、六氯苯(化學式C6Cl6)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苯分子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
B.苯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小于10%
C.六氯苯中碳氯兩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1
D.六氯苯由6個碳原子和6個氯原子構成
【答案】B
【解析】物質構成的描述要分清楚“宏觀”與“微觀”概念,正確使用“組成”、“構成”。A的正確說法應該是苯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D的正確說法是1個六氯苯分子由6個碳原子和6個氯原子構成;C的應該是六氯苯中碳氯兩種原子個數的比為1∶1。故選B.
6.如圖為某原子的結構示意圖,該原子的原子核中有(????)?
A?.6個質子和8個中子? B?.8個質子和6個中子?
C?.6個質子和8個電子 D?.8個質子和6個電子
【答案】A
【解析】此題光憑看圖(質子數、中子數在圖中有遮擋,只有電子數無遮擋)是無解的,要結合核電荷數 = 質子數 = 核外電子數,所以該原子的質子數 = 核外電子數 = 6,故A正確。
7.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原子核內的質子數與其核電荷數相等
B. 原子核中的質子數與中子數一定相等
C. 原子核一定由質子和中子構成
D. 元素的化學性質取決于原子核內的質子數
【答案】A
【解析】熟悉同位素概念與核電荷數 = 質子數 = 核外電子數,此題就迎刃而解。
8.盧瑟福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推翻了湯姆生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結構模型,為建立現代原子理論打下了基礎。如圖a.b.c.d四條線條(α粒子的運動軌跡)中,可能是α粒子(帶正電)在該實驗中的運動軌跡的是( )
A.abc B.abcd C.bcd D.ad
【答案】C
【解析】α粒子帶正電,靠近帶正電的原子核的時候會被排斥,故a線路錯誤,選C。
9.將有毒氣體CO、NO轉化為空氣中的成分,其微觀結構示意圖如圖,說法不嚴謹的是(  )



A. 反應前有兩種物質分子
B. 化學變化的本質時: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物質的分子
C. 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物質
D. 一個一氧化碳分子由一個氧原子和一個碳原子構成
【答案】B
【解析】化學變化的本質時:分子分成原子,有的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物質的分子,有的原子直接構成了物質,故B說法不嚴謹。
10.師昌緒是我國著名材料科學家、戰略科學家,2014年度感動中國人物。他最常說的一句話是:“作為一個中國人,就要對中國做出貢獻,這是人生 (?http:?/??/?www.zhlzw.com?/?lz?/?List_172.html" \t "_blank?)的第一要義。”他在鐵基高溫合金、鎳基高溫合金發展及應用中的突出貢獻,榮獲國家科技特等獎。其中“鎳基高溫合金”中的“鎳”指的是(  )
A.鎳元素 B.鎳原子 C.鎳的合金 D.鎳的化合物
【答案】A
【解析】宏觀上應之元素,故選A。
11.近年來,俄羅斯的科學家聯合美國科學家采用一種辦法:通過分析計算“選出”兩個相對較“輕”的不同種原子,讓它們的原子核相互高速碰撞。在這個過程中,有些被撞得粉碎,也有部分原子核由于相互撞擊而“融合”到一起,“合成”為一個新的核。俄羅斯科學家宣布,他們找到了元素周期表上的第119號元素。請問科學家推測該元素為119號元素的依據是(  )
A.中子數 B.質子數 C.電子數 D中子數和質子數
【答案】B
【解析】質子數決定元素種類,故選B。
12.從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過程,我們可以發現,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個不斷修正和完善的過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質。下列有關原子結構模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現代科學家認為電子像西瓜籽似地嵌在原子中
B.湯姆生建立的“湯姆生模型”認為電子像云霧一樣出現在原子核周圍
C.玻爾建立的“分層模型”認為電子核只能在原子內的特定穩定軌道上運動
D.盧瑟福建立的“盧瑟福模型”認為原子核像太陽,電子像行星繞原子核運行
【答案】C
【解析】熟悉原子模型的發展歷程——道爾頓的實心球模型;湯姆生的棗糕模型(西瓜模型);盧瑟福的核式模型;玻爾的分層模型;現代的電子云模型,故選C。
13.小衢和同學在做水的電解實驗,觀察到的現象及分析不正確的是( )
A.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是氧氣,能燃燒并發出淡藍色火焰的是氫氣
B.在電解過程中,陽極和陰極產生的氣體體積比是2:1
C.此實驗表明水由氫和氧組成
D.水的電解屬于化學變化
【答案】B
【解析】在電解過程中,陽極和陰極產生的氣體體積比是1:2,故選B。
14.石墨烯是從石墨材料中剝離制得的,與金剛石、石墨一樣,都只由碳元素組成.如圖是金剛石、石墨、C60和石墨烯的微觀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它們都是單質 B.它們的結構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都相同
C.一個C60分子由60個碳原子構成 D.它們在氧氣中充分燃燒時都生成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由圖可知它們的結構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選B.

15.下列模型能表示氧氣分子結構的是( )



【答案】C
【解析】1個氧氣分子由2個氧原子構成,故選B。
16.2014年5月,德國亥姆 (?http:?/??/?www.21cnjy.com?)霍茲重離子研究中心再次成功合成117號元素。該元素已獲正式名稱“Ununseptium”,元素符號為Uus。該原子的原子核內有ll7個質子,原子質量約是氫原子質量的291倍,是目前獲得正式承認的最重的原子。該原子的原子核外電子數為( )【21教育網
A .1l7 B.174 C.291 D.408
【答案】A
【解析】核電荷數 = 質子數 = 核外電子數,故選A。
17.最近某科研小組證實了117號元素的存在,其原子的原子核內有117個質子和176個中子,則該原子的核外電子數是( )21·cn·jy·com
A.59 B.117 C.176 D.293
【答案】B
【解析】核電荷數 = 質子數 = 核外電子數,故選B。
18.建立模型是學習 (?http:?/??/?www.21cnjy.com?)科學的重要方法,在理解化學反應的本質時往往引入模型。下圖是某反應的微觀模型,有關該模型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反應前后分子數目不變 B.反應前后原子種類發生改變
C.和化學性質相似 D.是保持氧氣化學性質的微粒
【答案】D
【解析】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是保持其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可知D正確。
19.2017年5月第113號、115號、117號和118號元素,被正式添加到元素周期表中,分別被命名為Nh、Mc、Ts、Og。它們能定為新元素的依據具有與其它元素不同的( )
A. 電子數 B. 質子數 C. 中子數 D. 相對原子質量
【答案】B
【解析】質子數決定元素種類,故選B。
20. 某種氧原子核內有8個質子和8個中子,另一種氧原子核內有8個質子和10個中子,則這兩種氧原子有什么不同 ( )21教育網
A.核電荷數 B.核外電子數 C.原子的質量 D.原子的帶電量
【答案】C
【解析】核電荷數 = 質子數 = 核外電子數,故A、B、D相同,選C。
21. 盧瑟福在α散射實驗中(α粒子帶正電荷),斷定原子中的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他的依據是( )2·1·c·n·j·y
A.α粒子受到金原子的作用,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
B.α粒子受到金原子內的電子吸引,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
C.α粒子中的絕大多數通過金箔并按原來方向運動
D.α粒子會激發金原子釋放出原子內的電子
【答案】C
【解析】理解盧瑟福在α散射實驗,α粒子通過金箔時絕大多數按原來方向運動,沒有受到阻礙,說明原子里面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
22. 科學家發現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動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據此推斷,當一種元素的原子經過放射變化后,結果變成了另一種元素的原子。它一定是放射了( )
A.電子 B.中子 C.質子 D.該原子的原子核
【答案】C
【解析】質子數決定元素種類,變成了另外一種元素,說明質子數改變,故選C。
23.下列關于鈉元素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鈉元素屬于金屬元素 B. 海水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鈉元素
C. 鈉元素易得到電子形成鈉離子 D. 金屬鈉是由鈉分子構成的
【答案】D
【解析】鈉是金屬,金屬由原子構成,故選D.
24.如圖表示地殼中各元素的含量(質量分數),圖中y區域代表的元素是( )
A. 硅  B. 鐵 C. 氧  D. 鋁
【答案】C
【解析】地殼中含量第二多的元素是硅,故選A。

25.下列元素分類正確的是( )
A. 金屬元素:鈣、銀、銅、鐵、汞、鈉
B. 非金屬:碳、氫、氧、氮、磷、金
C. 稀有元素:氦、氖、氬、氪、氯、氡
D. 固態非金屬元素:硫、磷、碳、氮、氫
【答案】A
【解析】金是金屬元素,氯是非金屬元素,氮、氫是氣態非金屬元素,故選A
二、非選擇題(每空2分,25空,共50分)
26.(2017,衢州-16)隨著科技的進步,農場也向智能化方向發展。某智慧農場中種植了大量的果樹和蔬菜,其中的施肥,灌溉等都可以實現遠程控制和自動控制。經農場智能系統檢測后,自動為農場中的大白菜施加一定量的化肥——尿CO(NH2)2,即為大白菜施加了 肥。
【答案】氮肥
【解析】單含氮元素的化肥叫氮肥。
27﹒(2017,湖州-17)2016年6月,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宣布,合成化學元素113號(Nh )、115號(Mc鏌)、117號(Ts )和118號(Og)為化學新元素。其中,“115號(Mc鏌)”中115表示原子的 數,Mc表示的微觀意義是 。
【答案】質子數 1個鏌原子
【解析】質子數決定元素的種類,故填質子數;元素符號的宏觀意義這代表這種物質,微觀意義指代表1個該原子。
28.如圖所示是某化學反應前后的微觀示意圖,“○”和“●”表示兩種不同的原子。該化學反應的參加反應的兩種分子個數比為 。
【答案】1:2或2:1
【解析】讀圖的時候要注意由兩個分子沒有參加反應,故兩種分子個數比為1:2或2:1
29.(2017,紹興-23)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經歷了湯姆生、盧瑟福和波爾等提出的模型的過程。
(1)盧瑟福核式結構模型是利用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的基礎上提出的。下列能正確反映他的實驗結果的示意圖是 (選填序號)。
(2)從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過程中,我們發現 (選填序號)。
A.科學模型的建立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
B.模型在科學研究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C.波爾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類借助模型的建立,對原子的認識逐漸接近本質
【答案】乙 A、B、D
【解析】帶正電的α粒子靠近帶正電的原子核的時候會被排斥,越靠近原子核,α粒子運動路線偏離原來路線越大,故選乙;C玻爾原子模型沒有達到完美的境界,故選ABD。
30.現有氧氣(O2)、臭氧(O3)、重氧氣(O182)(一個重氧氣分子由2個O-18構成,主要用于同位素追蹤),從物質組成的角度看,這三種物質所含的元素共有 種,從化學性質的角度看, 與氧氣的化學性質有較大的差異。因為 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
【答案】1 臭氧 分子
【解析】三種物質都由氧元素組成,故元素有1種;臭氧由臭氧分子構成,氧氣(重氧氣)是由氧氣分子構成,由于構成的分子不同,所以化學性質有較大的差異;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
31.從微觀的角度來認識物質的構成和化學反應的本質,以及從微觀的角度來分析實驗現象,都是學習科學的重要方法。
(1)下列選項中的物質,由原子構成的有 。(選填字母)
A.蒸餾水 B.汞 C.硫酸銅 D.氧氣
(2)根據下面的微觀示意圖:




以上反應的微觀過程是:“I”過程表示氫分子和氧分子分裂為氫原子和氧原子,則“II”過程表示 。
【答案】(1)B (2)原子重新的物質(新的分子)
【解析】(1)金屬由原子直接構成,故選B;(2)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先分離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組合成新的物質(新的分子)。
32.下圖是甲烷與氧氣反應的微觀示意圖:

請通過比較、歸納,回答下列問題(不利用相對原子質量):
(1)一個甲烷分子和一個二氧化碳分子的不同點是 ;
(2)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的相同點是 ;
(3)根據上述示意圖,請從微觀角度描述你獲得的關于化學變化的一個信息 。21·
【答案】組成物質的分子不同 都含有氧原子 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組成新的物質(新的分子)。
【解析】甲烷與二氧化碳是兩種不同的物質,由不同分子構成;氧氣、二氧化碳、水都含有氧元素;氧氣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都含有氧原子;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
33.如圖1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表中16號元素的名稱是 ,屬于 在(填“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化學反應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電子。
(2)如圖2是元素鍶(Sr)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則x= 。寫出第三周期中與鍶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符號  。1cnjy.com
(3)第二周期中化學性質最穩定的元素符號為 ,名稱為 。
【答案】(1)硫 非金屬元素 得到 ;(2)38 Mg ; (3)Ne 氖
【解析】(1)能辨認常見的元素符號,硫是“石”字旁,是固態非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8的時候穩定,容易從外界得到電子;(2)核電荷數 = 質子數 = 核外電子數,故為38,同一主族的元素有相近的化學性質;(3)知道稀有氣體(惰性氣體)是化學性質最穩定的。
34.用下列物質填空。
a. 液氧 b. 水 c. 二氧化碳 d. 氯化鈉
(1)含有氧元素的有 。(填字母,下同)
(2)含有氧分子的有 。
【答案】(1)abc (2)a
【解析】構成物質的粒子由分子、原子和離子,液氧是由氧分子構成,水是由水分子構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且氧分子、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都含有氧原子。
35.初中科學學習中,我們初步認識了物質的微觀結構。
(1)氯化鈉、鐵、氫氣三種物質中,由離子構成的物質是 。
(2)下圖是CO與O2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反應前后沒有發生變化的粒子是 (填序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答案】(1)氯化鈉 (2)D
【解析】(1)氯化鈉由氯離子和鈉離子構成,鐵由鐵原子構成,氫氣由氫氣分子構成;(2)在化學變化中原子不變。







第14題圖



10





第一講《認識生物》達標檢測卷
時間:45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每題3分,20題,共60分)
1.(2017,嘉舟-3)今年5月9日,由中國科學院等相關部門正式發布了113號、115號、117號、118號元素的中文名稱。下表是這四種元素的部分信息,以下有關說法正確的是(21cnkxt8)
A. 屬于金屬元素
B.鏌的元素符號是mo
C. 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117
D. 元素在自然界中含量豐富
2﹒(2017,溫州-2)5月9日,相關機構發布等四種元素的中文名稱。元素的核電荷數為118,相對原子質量為294,則原子核外電子數為( )
A.118 B.176 C.294 D.412
3﹒(2017,杭州-1)2017年5月,中科院、國家語委和全國科技名詞委正式定名118號元素為“”,其部分信息如圖所示。則下列有關的說法正確的是(21cn2008)
A.元素符號為Og
B.相對原子質量為118
C.原子的核電荷數為179
D.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297
4.(2016,臺州)在近代原子學說的發展過程中,有下列觀點:
①物質都是由原子構成的;②原子都是實心球體;③正電荷均勻分布在整個原子內。1911年盧瑟福用帶正電的α粒子轟擊原子,發現多數α粒子穿過后仍保持原來的運動方向,擔憂絕少數α粒子發生了較大角度的偏轉,如圖所示。分析實驗結果,可以否定上述觀點中的(  )
A. ① ② B. ① ③ C. ② ③ D. ① ② ③
5﹒(2018,金麗-5)如圖是微信熱傳的“苯寶寶表情包”,苯(化學式C6H6)、六氯苯(化學式C6Cl6)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苯分子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
B.苯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小于10%
C.六氯苯中碳氯兩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1
D.六氯苯由6個碳原子和6個氯原子構成
6.如圖為某原子的結構示意圖,該原子的原子核中有(????)?
A?.6個質子和8個中子? B?.8個質子和6個中子?
C?.6個質子和8個電子 D?.8個質子和6個電子
7.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原子核內的質子數與其核電荷數相等
B. 原子核中的質子數與中子數一定相等
C. 原子核一定由質子和中子構成
D. 元素的化學性質取決于原子核內的質子數
8.盧瑟福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推翻了湯姆生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結構模型,為建立現代原子理論打下了基礎。如圖a.b.c.d四條線條(α粒子的運動軌跡)中,可能是α粒子(帶正電)在該實驗中的運動軌跡的是( )
A.abc B.abcd C.bcd D.ad
9.將有毒氣體CO、NO轉化為空氣中的成分,其微觀結構示意圖如圖,說法不嚴謹的是(  )



A. 反應前有兩種物質分子
B. 化學變化的本質時: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物質的分子
C. 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物質
D. 一個一氧化碳分子由一個氧原子和一個碳原子構成
10.師昌緒是我國著名材料科學家、戰略科學家,2014年度感動中國人物。他最常說的一句話是:“作為一個中國人,就要對中國做出貢獻,這是人生 (?http:?/??/?www.zhlzw.com?/?lz?/?List_172.html" \t "_blank?)的第一要義。”他在鐵基高溫合金、鎳基高溫合金發展及應用中的突出貢獻,榮獲國家科技特等獎。其中“鎳基高溫合金”中的“鎳”指的是(  )
A.鎳元素 B.鎳原子 C.鎳的合金 D.鎳的化合物
11.近年來,俄羅斯的科學家聯合美國科學家采用一種辦法:通過分析計算“選出”兩個相對較“輕”的不同種原子,讓它們的原子核相互高速碰撞。在這個過程中,有些被撞得粉碎,也有部分原子核由于相互撞擊而“融合”到一起,“合成”為一個新的核。俄羅斯科學家宣布,他們找到了元素周期表上的第119號元素。請問科學家推測該元素為119號元素的依據是(  )
A.中子數 B.質子數 C.電子數 D中子數和質子數
12.從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過程,我們可以發現,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個不斷修正和完善的過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質。下列有關原子結構模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現代科學家認為電子像西瓜籽似地嵌在原子中
B.湯姆生建立的“湯姆生模型”認為電子像云霧一樣出現在原子核周圍
C.玻爾建立的“分層模型”認為電子核只能在原子內的特定穩定軌道上運動
D.盧瑟福建立的“盧瑟福模型”認為原子核像太陽,電子像行星繞原子核運行
13.小衢和同學在做水的電解實驗,觀察到的現象及分析不正確的是( )
A.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是氧氣,能燃燒并發出淡藍色火焰的是氫氣
B.在電解過程中,陽極和陰極產生的氣體體積比是2:1
C.此實驗表明水由氫和氧組成
D.水的電解屬于化學變化
14.石墨烯是從石墨材料中剝離制得的,與金剛石、石墨一樣,都只由碳元素組成.如圖是金剛石、石墨、C60和石墨烯的微觀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它們都是單質 B.它們的結構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都相同
C.一個C60分子由60個碳原子構成 D.它們在氧氣中充分燃燒時都生成二氧化碳
15.下列模型能表示氧氣分子結構的是( )




16.2014年5月,德國亥姆 (?http:?/??/?www.21cnjy.com?)霍茲重離子研究中心再次成功合成117號元素。該元素已獲正式名稱“Ununseptium”,元素符號為Uus。該原子的原子核內有ll7個質子,原子質量約是氫原子質量的291倍,是目前獲得正式承認的最重的原子。該原子的原子核外電子數為( )【21教育網
A .1l7 B.174 C.291 D.408
17.最近某科研小組證實了117號元素的存在,其原子的原子核內有117個質子和176個中子,則該原子的核外電子數是( )21·cn·jy·com
A.59 B.117 C.176 D.293
18.建立模型是學習 (?http:?/??/?www.21cnjy.com?)科學的重要方法,在理解化學反應的本質時往往引入模型。下圖是某反應 的微觀模型,有關該模型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反應前后分子數目不變 B.反應前后原子種類發生改變
C.和化學性質相似 D.是保持氧氣化學性質的微粒
19.2017年5月第113號、115號、117號和118號元素,被正式添加到元素周期表中,分別被命名為Nh、Mc、Ts、Og。它們能定為新元素的依據具有與其它元素不同的( )
A. 電子數 B. 質子數 C. 中子數 D. 相對原子質量
20. 某種氧原子核內有8個質子和8個中子,另一種氧原子核內有8個質子和10個中子,則這兩種氧原子有什么不同 ( )21教育網
A.核電荷數 B.核外電子數 C.原子的質量 D.原子的帶電量
21. 盧瑟福在α散射實驗中(α粒子帶正電荷),斷定原子中的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他的依據是( )2·1·c·n·j·y
A.α粒子受到金原子的作用,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
B.α粒子受到金原子內的電子吸引,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
C.α粒子中的絕大多數通過金箔并按原來方向運動
D.α粒子會激發金原子釋放出原子內的電子
22. 科學家發現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動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據此推斷,當一種元素的原子經過放射變化后,結果變成了另一種元素的原子。它一定是放射了( )
A、電子 B、中子 C、質子 D、該原子的原子核
23.下列關于鈉元素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鈉元素屬于金屬元素 B. 海水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鈉元素
C. 鈉元素易失去電子形成鈉離子 D. 金屬鈉是由鈉原子構成的
24.如圖表示地殼中各元素的含量(質量分數),圖中y區域代表的元素是( )
A. 硅  B. 鐵
C. 氧  D. 鋁
25.下列元素分類正確的是( )
A. 金屬元素:鈣、銀、銅、鐵、汞、鈉
B. 非金屬:碳、氫、氧、氮、磷、金
C. 稀有元素:氦、氖、氬、氪、氯、氡
D. 固態非金屬元素:硫、磷、碳、氮、氫
二、非選擇題(每空2分,25空,共50分)
26.(2017,衢州-16)隨著科技的進步,農場也向智能化方向發展。某智慧農場中種植了大量的果樹和蔬菜,其中的施肥,灌溉 等都可以實現遠程控制和自動控制。經農場智能系統檢測后,自動為農場中的大白菜施加一定量的化肥——尿CO(NH2)2,即為大白 菜施加了 肥;。
27﹒(2017,湖州-17)2016年6月,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宣布,合成化學元素113號(Nh )、115號(Mc鏌)、117號(Ts )和118號(Og)為化學新元素。其中,“115號(Mc鏌)”中115表示原子的 數,Mc表示的微觀意義是 。
28.如圖所示是某化學反應前后的微觀示意圖,“○”和“●”表示兩種不同的原子。該化學反應的參加反應的兩種分子個數比為 。



29.(紹興-23)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經歷了湯姆生、盧瑟福和波爾等提出的模型的過程。
(1)盧瑟福核式結構模型是利用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的基礎上提出的。下列能正確反映他的實驗結果的示意圖是 (選填序號)。



(2)從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過程中,我們發現 (選填序號)。
A.科學模型的建立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
B.模型在科學研究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C.波爾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類借助模型的建立,對原子的認識逐漸接近本質
30.現有氧氣(O2)、臭氧(O3)、重氧氣(O182)(一個重氧氣分子由2個O-18構成,主要用于同位素追蹤),從物質組成的角度看,這三種物質所含的元素共有 種,從化學性質的角度看, 與氧氣的化學性質有較大的差異,因為 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
31.從微觀的角度來認識物質的構成和化學反應的本質,以及從微觀的角度來分析實驗現象,都是學習科學的重要方法。
(1)下列選項中的物質,由原子構成的有 。(選填字母)
A.蒸餾水 B.汞 C.硫酸銅 D.氧氣
(2)根據下面的微觀示意圖:





以上反應的微觀過程是:“I”過程表示氫分子和氧分子分裂為氫原子和氧原子,則“II”過程表示 。
32.下圖是甲烷與氧氣反應的微觀示意圖:

請通過比較、歸納,回答下列問題(不利用相對原子質量):
(1)一個甲烷分子和一個二氧化碳分子的不同點是 ;
(2)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的相同點是 ;
(3)根據上述示意圖,請從微觀角度描述你獲得的關于化學變化的一個信息 。21·

33.如圖1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表中16號元素的名稱是 在化學反應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電子,所形成的粒子的符號是 。
(2)如圖2是元素鍶(Sr)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則x= 。通過如表分析可知,鍶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寫出第三周期中與鍶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符號  。1cnjy.com
(3)第二周期中化學性質最穩定的元素符號為 。
34.用下列物質填空。
a. 液氧 b. 水 c. 二氧化碳 d. 氯化鈉
(1)含有氧元素的有 。(填字母,下同)
(2)含有氧分子的有 。
35.初中科學學習中,我們初步認識了物質的微觀結構。
(1)氯化鈉、鐵、氫氣三種物質中,由離子構成的物質是 。
(2)下圖是CO與O2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反應前后沒有發生變化的粒子是 (填序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第10題圖



7





第1講 構成物質的微粒、元素

1.構成物質的微粒(七上P123-128 八下P39-41)
說出物質由分子、原子或離子構成 a
2.原子的組成(八下P42-46)
(1)道原子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 a
(2)知道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a
3.原子結構模型的發展過程( 八上P8-9 八下P42-46)
(1)知道人類對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a
(2)體驗建立模型的思想與方法a
4.物質由元素組成(八下P49-51 八下 P142-143)
(1)指認具體物質的元素組成 a
(2)列舉重要化肥的有效元素(N、P、K)a
5.元素符號(八下P49-51)
(1)認識常見元素的符號(H、 O、 C、 N、 S、P、Cl、I、Si、 Na、 Fe、 Cu、 Ca、 Ag、 Al、 K),查閱元素符號 b
(2)說明元素符號所表示的含義a
(3)列舉金屬、非金屬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分布a




一、 構成物質的微粒
1.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離子。 分子 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 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的微粒; 離子 是得失電子的原子或原子團。
2.由 分子 構成的物質包括非金屬單質(如H2、O2、N2、O3等)、非金屬氧化物(如H2O、CO2、SO2等)、有機物(如CH4、C2H5OH等)。
由 原子 直接構成的物質有金屬、稀有氣體、C、Si等
由 離子 構成的物質有酸、堿、鹽等
二.原子的組成
1.核電荷數= 質子數 =核外 電子數 。
2.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因而原子呈電中性。
3.原子核中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普通氫原子的原子核內沒有中子。
4.原子核在整個原子中所占的體積很小,但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 。
5.原子核內 質子數 決定了元素種類,同種元素的原子和離子具有相同的 質子數 。
三.原子結構模型的發展過程考點
1803年,道爾頓首先提出近代原子學說——實心球模型;
1897年,湯姆生發現電子——葡萄干面包模型(棗糕模型/西瓜模型);
1911年,盧瑟福通過а粒子散射實驗發現原子核—— 核式 結構模型;
1913年,玻爾發現電子能量不同,發布在不同的軌道中—— 分層 模型(行星模型);
現代:電子云模型
從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過程,我們可以發現,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質
四.物質由元素組成
1.元素是具有相同的 質子數 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例如H-1,H-2,H-3是不同原子,但是都屬于氫元素。
2.同位素:原子核內質子數相同、 中子數 不相同的同類原子互為同位素原子。
例如:氫元素有氕( 1H)、氘(2H)、氚(3H)3種同位素;氧元素有16O,17O,18O;碳元素有14C,12C。
大多數元素都有同位素,同位素在工業、農業、醫療、國防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譬如質譜分析中,用穩定同位素原子作為示蹤原子;核潛艇利用鈾的同位素裂變釋放能量作為動力;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進行掃描,診斷疾病;利用碳-14的半衰期測定年代,進行古董鑒定等。
3.原子與元素的區別與聯系
原子 元素
區 別 粒子(成員) 粒子的總稱(集體)
既講 種類 ,又講 個數 。 只講 種類 ,不講 個數 。
從 微觀 角度描述分子的構成或 者物質的構成 從 宏觀 角度描述分子的構成或者物質的組成
聯系 化學反應前后元素和原子的種類都不會改變。
3.地殼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氧(O) ,其次是 硅(Si) ;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是 鋁(Al) ,其次是 鐵 。人體大約含有30多種元素,其中11種為大量元素(C、H、O、N、S、P、Cl、Ca、Mg、Na、K)。
4.植物生長過程中需要量較多的是含 氮(N)、磷(P)、鉀(K) 元素的無機鹽。植株缺乏氮(N)元素時,植株矮小,葉色發黃;缺乏磷(P)元素時,植株暗綠帶紅;缺乏鉀(K) 元素時, 植株矮小,葉片上帶許多褐斑。
五.元素符號
1.元素符號的表示方法:
用該元素的拉丁文第一個字母 大寫 來表示,如:氧(O);
若有重復則取前兩個字母,第二個字母 小寫 來表示;如銅(Cu)。
2.元素符號表示的意義
宏觀意義:表示一種 物質 ;
微觀意義: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 原子 。
當元素符號前面加上數字時,就只有微觀意義了。例如:3H,只表示3個氫原子。
3.元素周期表:
科學家把所有已知元素科學有序排列起來得到的一個表格。每一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占一格位置,能讓我們知道該元素原子的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元素的化學性質等。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可以告訴我們:元素單質的物理狀態;元素是人工合成的還是自然存在的;元素是金屬、非金屬還是稀有氣體。

一、 模型法
模型方法是以研究模型來揭示原型的形態、特征和本質的方法,是邏輯方法的一種特有形式,建立科學模型 (?https:?/??/?baike.sogou.com?/?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46829&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和由模型來研究問題,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理想化方法,是連接理論和應用的橋梁。抽象化 (?https:?/??/?baike.sogou.com?/?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70235444&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和具體化是模型方法的兩個重要特征。
【例1】﹒(2018,寧波-8)下圖是某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甲是最簡單的有機物
B.反應前后原子種類沒有發生改變
C.反應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個數比為1:2
D.一個甲分子是由兩個氧分子和一個碳原子構成
【答案】D
【解析】讀懂該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便可知道甲是甲烷(CH4),故A正確;化學反應前后只有氫、氧、碳三種元素,故B正確;該微觀示意圖中間是“=”表示已經配平,丙(CO2)和丁(H20)分子個數比為1:2,故C正確;一個甲烷(CH4)分子是由一個氧原子和4個氫原子構成的,故D錯誤。
讀懂該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是解題的關鍵,同時要注意題中的微觀示意圖是否配平,也就是觀察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是用等號“=”還是長劃線“—”連接。

二、構成物質的微粒
【例2】(2018,溫州-17)我國用新技術提純了稀有金屬錸(Re)為航空航天發動機核心部件的制造提供了重要原料。21cnkxtj2008
(1)錸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86,原子核內有75個質子則其核外電子數為 。
(2)高錸酸鈉(NaReO4)是錸的重要來源之一。高錸酸鈉中錸元素的化合價為 / 。
【答案】(1) 75個
【解析】根據“核電荷數 = 質子數 = 核外電子數”可知核外電子數等于質子數,故答案為75個。
三、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格所包含的信息
【例3】(2018,紹義-8)國際上有銦等7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采用了我國科學家張青蓮測的數據,由圖可知銦元素( )
A.是非金屬元素
B.質子數為4921cnkxtj2008
C.相對原子質量是114.8克
D.與其他元素根本區別是中子數不同
【答案】B
【解析】讀懂此圖就能得到一些元素的信息,例如質子數為49,它是與其他元素根本的區別;該元素用“銦”命名,金字旁的代表金屬元素,金屬元素的命名就汞(水銀)例外;相對原子質量不帶單位。故B正確。

一、 原子核內部結構特點
【例1】(2016,威海)圖為某原子結構模型的示意圖,其中?a、b、c?是構成該原子的三種不同粒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決定該原子種類的粒子是?b
B. 原子中?b?與?c?的數目一定相同
C. 原子中?a?與?c?的數目一定相同
D. 原子的質量集中在?a?和?c?
【答案】C
【解析】質子數決定元素的種類,所以決定該原子種類的粒子是c(讀圖很重要c上有“+”所以是質子),故A錯誤;質子數和中子數不一定相等,因此原子中b與c的數目不一定相同,故B錯誤;原子中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因此a與c的數目一定相同,故C正確;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集中在b與c上,故D錯誤。故選C。
二、分子、原子、離子之間的關系
分子或原子得失電子能形成陰陽離子,形成離子的過程中核內質子數保持不變。
【例2】構成物質的粒子之間的關系如右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甲是_________;
(2)在水,鐵和氯化鈉三種物質中,由離子構成的物質
是_________;保持水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
【答案】(1)原子 (2)氯化鈉 水分子
【解析】搞清楚分子、原子、離子的概念,能看懂圖中分子、原子、離子間的轉化圖是解題關鍵;同時要知道金屬都由原子構成,酸、堿、鹽由離子構成,此題就迎刃而解。

【例3】錢江源國家森林公園位于衢州開化,森林覆蓋率為97.5%,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有豐富的負氧離子(O2),2015年被國家授予“國家森林氧吧”稱號。空氣中氧分子得到電子就能形成負氧離子(O2)。一個O2離子與一個O2分子比較,不相同的是( )
A.質子數???????????B.電子數
C.含氧原子個數????????D.相對原子質量之和
【答案】B
【解析】因為分子或原子得失電子能形成陰陽離子,形成離子的過程中核內質子數保持不變,所以一個O2離子與一個O2質子數是一樣的,故不選A;一個O2離子與一個O2含氧原子一樣,故不選C;因為一個O2離子與一個O2都由2個氧原子構成,相對原子質量也一樣,故不選D;綜上所述,選B。




4





第1講 構成物質的微粒、元素

1.構成物質的微粒(七上P123-128 八下P39-41)
說出物質由分子、原子或離子構成 a
2.原子的組成(八下P42-46)
(1)道原子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 a
(2)知道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a
3.原子結構模型的發展過程( 八上P8-9 八下P42-46)
(1)知道人類對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a
(2)體驗建立模型的思想與方法a
4.物質由元素組成(八下P49-51 八下 P142-143)
(1)指認具體物質的元素組成 a
(2)列舉重要化肥的有效元素(N、P、K)a
5.元素符號(八下P49-51)
(1)認識常見元素的符號(H、 O、 C、 N、 S、P、Cl、I、Si、 Na、 Fe、 Cu、 Ca、 Ag、 Al、 K),查閱元素符號 b
(2)說明元素符號所表示的含義a
(3)列舉金屬、非金屬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分布a




一、 構成物質的微粒
1.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離子。 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 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的微粒; 是得失電子的原子或原子團。
2.由 構成的物質包括非金屬單質(如H2、O2、N2、O3等)、非金屬氧化物(如H2O、CO2、SO2等)、有機物(如CH4、C2H5OH等)。
由 直接構成的物質有金屬、稀有氣體、C、Si等
由 構成的物質有酸、堿、鹽等
二.原子的組成
1.核電荷數= =核外 。
2.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因而原子呈電中性。
3.原子核中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普通氫原子的原子核內沒有中子。
4.原子核在整個原子中所占的體積很小,但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 。
5.原子核內 決定了元素種類,同種元素的原子和離子具有相同的 。
三.原子結構模型的發展過程考點
1803年,道爾頓首先提出近代原子學說——實心球模型;
1897年,湯姆生發現電子——葡萄干面包模型(棗糕模型/西瓜模型);
1911年,盧瑟福通過а粒子散射實驗發現原子核—— 結構模型;
1913年,玻爾發現電子能量不同,發布在不同的軌道中—— 模型;
現代:電子云模型
從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過程,我們可以發現,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質
四.物質由元素組成
1.元素是具有相同的 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例如H-1,H-2,H-3是不同原子,但是都屬于氫元素。
2.同位素:原子核內質子數相同、 不相同的同類原子互為同位素原子。
例如:氫元素有氕( 1H)、氘(2H)、氚(3H)3種同位素;氧元素有16O,17O,18O;碳元素有14C,12C。
大多數元素都有同位素,同位素在工業、農業、醫療、國防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譬如質譜分析中,用穩定同位素原子作為示蹤原子;核潛艇利用鈾的同位素裂變釋放能量作為動力;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進行掃描,診斷疾病;利用碳-14的半衰期測定年代,進行古董鑒定等。
3.原子與元素的區別與聯系
原子 元素
區 別 粒子(成員) 粒子的總稱(集體)
既講 ,又講 。 既講 ,又講 。
從 角度描述分子的構成或 者物質的構成 從 角度描述分子的構成或者物質的組成
聯系 化學反應前后元素和原子的種類都不會改變。
3.地殼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其次是 ;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是 ,其次是 。人體大約含有30多種元素,其中11種為大量元素(C、H、O、N、S、P、Cl、Ca、Mg、Na、K)。
4.植物生長過程中需要量較多的是含 元素的無機鹽。植株缺乏 元素時,植株矮小,葉色發黃;缺乏 元素時,植株暗綠帶紅;缺乏 元素時, 植株矮小,葉片上帶許多褐斑。
五.元素符號
1.元素符號的表示方法:
用該元素的拉丁文第一個 字母來表示,如:氧(O);
若有重復則取前兩個字母,第二個字母 來表示;如銅(Cu)。
2.元素符號表示的意義
宏觀意義:表示一種 ;
微觀意義: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 。
當元素符號前面加上數字時,就只有微觀意義了。例如:3H,只表示3個氫原子。
3.元素周期表:
科學家把所有已知元素科學有序排列起來得到的一個表格。每一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占一格位置,能讓我們知道該元素原子的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元素的化學性質等。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可以告訴我們:元素單質的物理狀態;元素是人工合成的還是自然存在的;元素是金屬、非金屬還是稀有氣體。

一、 模型法
模型方法是以研究模型來揭示原型的形態、特征和本質的方法,是邏輯方法的一種特有形式,建立科學模型 (?https:?/??/?baike.sogou.com?/?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46829&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和由模型來研究問題,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理想化方法,是連接理論和應用的橋梁。抽象化 (?https:?/??/?baike.sogou.com?/?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70235444&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和具體化是模型方法的兩個重要特征。
【例1】﹒(2018,寧波-8)下圖是某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甲是最簡單的有機物
B.反應前后原子種類沒有發生改變
C.反應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個數比為1:2
D.一個甲分子是由兩個氧分子和一個碳原子構成
【答案】D
【解析】讀懂該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便可知道甲是甲烷(CH4),故A正確;化學反應前后只有氫、氧、碳三種元素,故B正確;該微觀示意圖中間是“=”表示已經配平,丙(CO2)和丁(H20)分子個數比為1:2,故C正確;一個甲烷(CH4)分子是由一個氧原子和4個氫原子構成的,故D錯誤。
讀懂該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是解題的關鍵,同時要注意題中的微觀示意圖是否配平,也就是觀察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是用等號“=”還是長劃線“—”連接。

二、構成物質的微粒
【例2】(2018,溫州-17)我國用新技術提純了稀有金屬錸(Re)為航空航天發動機核心部件的制造提供了重要原料。21cnkxtj2008
(1)錸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86,原子核內有75個質子則其核外電子數為 。
(2)高錸酸鈉(NaReO4)是錸的重要來源之一。高錸酸鈉中錸元素的化合價為 / 。
【答案】(1) 75個
【解析】根據“核電荷數 = 質子數 = 核外電子數”可知核外電子數等于質子數,故答案為75個。
三、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格所包含的信息
【例3】(2018,紹義-8)國際上有銦等7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采用了我國科學家張青蓮測的數據,由圖可知銦元素( )
A.是非金屬元素
B.質子數為4921cnkxtj2008
C.相對原子質量是114.8克
D.與其他元素根本區別是中子數不同
【答案】B
【解析】讀懂此圖就能得到一些元素的信息,例如質子數為49,它是與其他元素根本的區別;該元素用“銦”命名,金字旁的代表金屬元素,金屬元素的命名就汞(水銀)例外;相對原子質量不帶單位。故B正確。

一、 原子核內部結構特點
【例1】(2016,威海)圖為某原子結構模型的示意圖,其中?a、b、c?是構成該原子的三種不同粒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決定該原子種類的粒子是?b
B. 原子中?b?與?c?的數目一定相同
C. 原子中?a?與?c?的數目一定相同
D. 原子的質量集中在?a?和?c?
【答案】C
【解析】質子數決定元素的種類,所以決定該原子種類的粒子是c(讀圖很重要c上有“+”所以是質子),故A錯誤;質子數和中子數不一定相等,因此原子中b與c的數目不一定相同,故B錯誤;原子中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因此a與c的數目一定相同,故C正確;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集中在b與c上,故D錯誤。故選C。
二、分子、原子、離子之間的關系
分子或原子得失電子能形成陰陽離子,形成離子的過程中核內質子數保持不變。
【例2】構成物質的粒子之間的關系如右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甲是_________;
(2)在水,鐵和氯化鈉三種物質中,由離子構成的物質
是_________;保持水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
【答案】(1)原子 (2)氯化鈉 水分子
【解析】搞清楚分子、原子、離子的概念,能看懂圖中分子、原子、離子間的轉化圖是解題關鍵;同時要知道金屬都由原子構成,酸、堿、鹽由離子構成,此題就迎刃而解。

【例3】錢江源國家森林公園位于衢州開化,森林覆蓋率為97.5%,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有豐富的負氧離子(O2),2015年被國家授予“國家森林氧吧”稱號。空氣中氧分子得到電子就能形成負氧離子(O2)。一個O2離子與一個O2分子比較,不相同的是( )
A.質子數???????????B.電子數
C.含氧原子個數????????D.相對原子質量之和
【答案】B
【解析】因為分子或原子得失電子能形成陰陽離子,形成離子的過程中核內質子數保持不變,所以一個O2離子與一個O2質子數是一樣的,故不選A;一個O2離子與一個O2含氧原子一樣,故不選C;因為一個O2離子與一個O2都由2個氧原子構成,相對原子質量也一樣,故不選D;綜上所述,選B。




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库伦旗| 连江县| 香格里拉县| 喀喇沁旗| 合川市| 会同县| 广州市| 万安县| 蓬安县| 个旧市| 通海县| 景洪市| 定日县| 清远市| 淳安县| 麦盖提县| 吉木萨尔县| 固安县| 晋州市| 南雄市| 泰来县| 黔西县| 石柱| 遂川县| 岳池县| 台湾省| 巍山| 中阳县| 涿鹿县| 依兰县| 蕉岭县| 长宁区| 平阴县| 阿图什市| 汉寿县| 乐陵市| 高阳县| 马关县| 黑龙江省| 越西县| 浪卡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