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世界近代史復習知識點板塊一:主要國家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國家 英國 法國 美國 (獨立戰爭) 美國 (內戰)方式 (性質) 資產階級革命 資產階級革命 資產階級革命 民族解放戰爭 資產階級革命根本原因 封建王朝(斯圖亞特)的專制統治 封建王朝(波旁)的專制統治 英國的殖民統治 南北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 導火線 蘇格蘭起義 三級會議召開 波斯頓傾茶事件 林肯當選總統 開始標志 1640年 議會召開 1789年7月14日 攻占巴士底獄 1775年 萊克星頓槍聲 1861年 南方進攻北方結束標志 1688年光榮革命 1794年熱月政變 1783年 簽署《巴黎和約》 1865年南方向北方投降頒布文獻 及機構 《權利法案》議會 《人權宣言》 制憲議會 獨立宣言》 第二屆大陸會議 《宅地法》 《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政權形式 君主立憲制 議會共和制 總統共和制 聯邦制 (國家結構) 總統共和制 聯邦制 (國家結構)重大事件 處死查理一世、克倫威爾獨裁 處死路易十六,法蘭西第一帝國、民法典、拿破侖對外戰爭 薩拉托加大捷 《巴黎和約》 意義 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障礙,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 不徹底,創立議會至上原則,資產階級、新貴族妥協,保留君主制 最徹底,摧毀法封建制,震撼歐洲封建秩序 打碎英國殖民枷鎖,保留奴隸制 廢除奴隸制, 維護國家統一 國家 俄國 日本方式 性質 自上而下資產階級改革 自上而下資產階級改革目的 鞏固統治,緩和階級矛盾,避免人民革命 富國強兵內容 農奴獲得人身自由,地主不得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婚姻家庭生活; 農奴可擁有自己的財產,自由選擇職業;以贖買方式獲得一塊份地。 廢藩置縣,中央直接治理,廢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權; 廢除關卡、行會制度,置產興業,引進西方技術 實行強制義務教育,提倡文明開化 廢除武士制,實行征兵制,建立常備軍意義 積極:廢除農奴制,緩解了階級矛盾,使俄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消極:沙皇專制制度本質沒變,農民為獲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權付出高昂代價,民眾缺乏基本民主權利,俄近代化步伐沉重而緩慢。 積極:使日本擺脫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機,進入近代社會,走上資本主義道路,逐漸成為亞洲強國。 消極:保留大量封建殘余,走上殖民擴張道路,對亞洲和平構成新威脅。評價拿破侖及其對外戰爭:拿破侖是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法國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獨裁者,建立資產階級專政——法蘭西第一帝國,強力推行資本主義,打敗外國聯合干涉,保衛了法國大革命的某些成果。對外戰爭把法國大革命成果帶到所到之處,加速了歐洲封建勢力的滅亡,推動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損害了歐洲各國的主權和歐洲人民利益,給歐洲人民帶來了災難,具有革命性和侵略性雙重性質。評價1787年憲法積極:鞏固了北美獨立戰爭的成果,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世界近代第一部成文的資產階級憲法,創立總統制共和政體、三權分立互相制衡原則,影響深遠。局限:1.允許黑人奴隸制的存在,保留了種族歧視條款;2.不承認黑人、印第安人和女人享有與白人男子同等的權利。板塊二:兩次工業革命名稱 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時間 18世紀中期 19世紀下半期完成時間 19世紀上半期(1840年前后)資本主義工廠制度的確立 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始行業 棉紡織業(輕工業) 重工業主要標志 蒸汽機的改進及廣泛使用 電力的廣泛應用領先國家 英國 美國、德國進入的時代 “蒸汽時代” “電氣時代”主要發明 (成果) (最重要發明:蒸汽機) (英國)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機 (英國)瓦特改良蒸汽機 (美國)富爾頓發明汽船 (英國)史蒂芬孫發明火車機車 (最重要發明:發電機、內燃機) (美)愛迪生 碳絲電燈等 (德)戴姆勒 汽油內燃機 (德)狄塞爾 柴油內燃機 (德)卡爾·本茨(汽車之父)內燃機汽車 (美)亨利·福特 汽車流水線 (美)萊特兄弟 飛機影響 社會生產力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產生了現代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西方先進、東方落后的世界局面形成;農村人涌向城市,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面貌發生巨變 使人類生活面貌煥然一新,一批新興工業部門迅速崛起,石油、電力成為生產生活不可或缺的能源,資本主義各國的進程明顯加快帶來的問題 環境污染、交通擁堵、住房緊張 資源遭到破壞、貧富分化嚴重、犯罪活動猖獗啟示 科技是把雙刃劍,應堅持可持續發展思想,讓科技為人類服務 板塊三:文藝復興運動(“人”被發現)原因:A、出現資本主義萌芽B、形成新興資產階級(手工工廠主、商人、金融家)C、教會禁錮人們的思想,扼殺人性方式:借助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 ,宣傳資產階級思想和文化 核心:人文主義影響:14世紀文藝復興運動從意大利開始,持續近300年,幾乎蔓延到西歐所有國家,推動歐洲思想文化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奠定思想基礎。代表人物 (意)但丁(文藝復興先驅) 《神曲》抨擊教會的罪惡,贊美現世生活,歌頌理性和求知精神(意)達芬奇 《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英)莎士比亞 悲劇:《奧賽羅》《李爾王》《哈姆雷特》《麥克白》 《羅密歐與朱麗葉》 喜劇:《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夢》 歷史劇:《亨利四世》《查理三世》板塊四:開辟新航路(地理大發現)(“世界”被發現)1、原因A、根本原因:資本主義萌芽,商品經濟活躍,要求開拓新的貿易市場B、動力:歐洲人狂熱追求貨幣和黃金C、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興起,控制東西方貿易的重要商道。2、條件:A、造船、航海技術進步 B、羅盤針、航海知識、地理知識的傳播 C、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D、航海家的探險精神。3、過程:航海家 航海時間 資助國家 路線迪亞士 1487年 葡萄牙 好望角哥倫布 1492年 西班牙 橫渡大西洋,發現美洲大陸達伽馬 1497---1498年 葡萄牙 繞過好望角,進入印度洋麥哲倫 1519---1522年 西班牙 環球航行影響:增進歐洲對世界其他地區的了解,歐、亞、非、美洲之間建立起直接的商業聯系,打破世界各地相互孤立和隔絕的局面。板塊五:殖民掠奪與抗爭最早走上殖民擴張道路的國家:葡萄牙(亞洲、非洲、澳門、巴西)西班牙(中南美洲除巴西外、菲律賓)1588年,英國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成為海上霸主;17世紀英國在北美建立殖民地,從事黑奴販賣活動,獲利豐厚。2、奴隸貿易的影響:為歐美殖民宗主國聚斂巨額財富,積累原始資本,也使非洲大陸失去大量人口,社會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3、殖民地人民的抗爭:“解放者”玻利瓦爾:在美洲打敗西班牙,成立大哥倫比亞共和國 “拉丁美洲解放者”圣馬丁,先后使智利和秘魯獲得獨立 1857--1859年章西女王率軍抗擊英軍,成為印度的民族英雄板塊六: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1、條件: A、工業革命推動資本主義迅速發展 B、工人運動的發展 歐洲三大工人運動: 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規模最大時間最長)德意志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 馬克思、恩格斯參加工人運動,總結斗爭經驗,把它上升為理論誕生標志:《共產黨宣言》 發表 1848年影響:它是指導工人運動的革命理論,提出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基本論斷,號召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共同推翻資產階級統治,開辟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新局面第一國際:1864年在倫敦成立,1876年解散 。 板塊七:近代科學文化人物 著作 理論(波蘭)哥白尼 《天體運行論》 “太陽中心說”取代“地球中心說”(英)牛頓 現代科學之父 《數學原理》 萬有引力定律、牛頓力學(英)達爾文 《物種起源》 確立生物進化學說,把生物學放在科學基礎之上(英)麥克斯韋 《電磁學原理》 卡文迪什實驗室、電磁場理論(法)司湯達 《紅與黑》 批判現實主義(法)巴爾扎克 《人間喜劇》 法國社會的百科全書(俄)列夫托爾斯泰 《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琳娜》《復活》 俄國革命的鏡子、心理描寫大師(英)狄更斯 《霧都孤兒》 批判現實主義(德)貝多芬 《命運交響曲》 “樂圣”、開創浪漫主義音樂的先河(奧地利)約翰施特勞斯 《藍色多瑙河》 圓舞曲之王(荷蘭)梵高 《向日葵》 印象畫派、表現主義繪畫藝術的奠基者、用生命作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