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次世界大戰根本原因導火線開始標志結束標志性質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薩拉熱窩事件1914年7月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1918年11月11日德國在停戰協定上簽字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掠奪戰爭結果同盟國失敗主要戰役凡爾登戰役主要依據:主要交戰國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溫故知新1.1917年3月,俄國發生“__________”,推翻了_______________,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而臨時政府沒有滿足人民對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要求。2.______年11月,_______領導_________武裝起義取得成功,這次革命發生在俄歷十月,被稱為__________。3.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_____________。和平沙皇專制統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二月革命 土地面包1917列寧彼得格勒十月革命社會主義革命溫故知新第三單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第10課《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人教版教育部審定2018時間:1919年1月18日——1919年6月28日地點:巴黎凡爾賽宮參會國:27國(包括中國)(德奧等戰敗國與蘇俄除外)1、巴黎和會的召開 一、《凡爾賽條約》主宰巴黎和會的三巨頭:美國 總統 - 威爾遜英國 首相 - 勞合?喬治法國 總理 - 克里孟梭2、《凡爾賽條約》的簽訂:1919年6月28日,協約國與德國簽訂了《協約國及參戰各國對德和約》,即《凡爾賽條約》。領土 軍事 政治 賠款 殖民地問題 德國承認并尊重奧地利、波蘭等國的獨立。重劃德國疆界,阿爾薩斯和洛林和洛林歸還法國,薩爾煤礦歸法國開采。萊茵河西岸的德國領土由協約國占領15年,萊茵河東岸50千米內,德國不得設防;禁止德國實行義務兵役制;不許德國擁有空軍,規定陸軍人數不得超過10萬。由協約國建立“賠款委員會”,決定德國戰爭賠款的總數。德國的全部海外殖民地被英、法、日等國瓜分。3、《凡爾賽條約》的主要內容4、凡爾賽體系的構成及其作用:對德國的和約與奧地利、保加利亞、匈牙利、土耳其的條約共同構成凡爾賽體系。凡爾賽體系確立了戰勝國在歐洲、西亞和非洲的國際“新秩序”。5、國際聯盟的建立: 1920年1月成立的國際聯盟,總部設在日內瓦。戰敗國和蘇俄被排斥在外。美國總統威爾遜是國際聯盟的發起人。美國參議院拒絕對凡爾塞和約的批準,美國因此未加入國際聯盟。 凡爾賽宮凡爾賽宮是世界十大宮殿建筑之一。它見證了過歐洲兩個大國之間48年的恩怨情仇。在凡爾賽宮鏡廳發生富于戲劇性的兩個事件:1871年,普法戰爭,德國威廉一世宣布稱帝;1919年,德國戰敗, 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在美麗的地方召開的骯臟會議凡爾賽宮阿爾薩斯和洛林薩爾區萊茵河西岸地區萊茵河東岸地區奧地利歸還波蘭1914年8月以前的奧匈帝國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并入羅馬尼亞匈牙利共和國捷克斯洛伐克并入意大利并入波蘭奧地利歐洲版圖的變化法國總理克里孟梭:雪恥,收復失地,削弱和肢解德國英國首相勞合?喬治:保留德國,牽制法國,制約蘇俄,保持和加強海上霸主地位美國總統威爾遜:維護德國,抗衡英法,對付蘇俄,建立國聯,逐步統治世界巴黎和會三巨頭和他們的如意算盤國 一戰后的實力 在和會上要求 結果 美 大發橫財最大的債權國 提出“十四點和平計劃”攫取世界領導權 與英法等矛盾,未能實現 英 經濟衰退,仍為第一軍事強國 維持殖民優勢,削弱德海軍,獲取賠款 瓜分德大量殖民地,控制海軍 保持“勢力均衡” 保存德實力 法 經濟衰退,陸軍強國 獲取割地賠款徹底削弱德國 與英矛盾,未能實現 意 經濟危機 擴大領土 從奧匈帝國得到部分領土 日 經濟實力上升但尚難與歐美列強抗衡 從德手中奪取的利益合法化 基本得到滿足 參加巴黎和會的各國代表目的 1919年6月28日,《凡爾賽條約》簽訂。德國簽字代表:在這些陰郁的面孔的后面,是無窮的仇恨與不服。這幅刊登在1921年德國一家雜志上的漫畫將英、法、美、意、日比做一只五頭怪獸,它將德國踩在腳下,貪婪地將其內臟吞食殆盡。 相關史事國際聯盟所在地——日內瓦萬國宮國際聯盟標榜“促進國際合作,保證國際和平與安全”,實則被英法操縱,是帝國主義對戰后殖民地進行再分割的工具。實質 國聯對德、意、日侵略政策的縱容、姑息,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國聯也在1946年4月正式宣布解散。知識拓展A、對戰敗國的掠奪,加深了戰勝國與戰敗國之間的矛盾。B、分贓不均,加劇了戰勝國之間的矛盾。C、犧牲弱小民族利益,深化了帝國主義與被壓迫民族之間的矛盾。 隱含的矛盾各方對《凡爾賽和約》的看法德國魏瑪共和國首任總理謝爾曼:誰要是簽署這樣的條約,他的手就會爛掉!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它是一個殘忍的勝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兇暴的行為之一。協約國聯軍總司令福煦:這不是和平,這不過是20年的休戰。列寧指出:靠《凡爾賽和約》來維持的整個國際體系、國際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美國有位歷史學家說:“凡爾賽和約的制定者……是在恨、貪、懼的氣氛中集合于巴黎的。他門懷恨敵人,貪婪殖民地和賠款,恐懼布爾什維主義。” 巴黎和會的實質:帝國主義戰勝國的分贓會議。(同時也是反蘇司令部)巴黎和會關于中國山東問題的討論 中國是“一戰”的戰勝國,中國北洋政府提出收回曾被德國占領的山東省及特權。 列強卻將德國在山東的權利全部轉給日本,作為日本參加戰爭的回報。杰出外交家顧維均弱國無外交,外交是綜合國力的較量。相關史事1、華盛頓會議召開的背景 (1)巴黎和會暫時調整了戰勝國在歐洲的關系,但它們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矛盾重重。(2)日本幾乎獨霸中國,美、英力圖遏制日本的擴張。(3)美、英、日三國的海軍軍備競賽。 二、《九國公約》美、英、日、法、意、中、比、荷、葡 1921.11.12—1922.2.6華盛頓中國問題2、時間:3、地點:4、與會國:5、中心議題:1922.2.6九國簽訂關于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6、內容:公約宣稱尊重中國之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建立并維護各國在中國的商務實業機會均等原則。 《九國公約》所標榜的尊重中國的主權、獨立,只是表面文章。列強對中國提出的取消治外法權、關稅自主和收回租界等正義要求,都予以拒絕。使美國長期追求的“門戶開放”最終實現,阻止了日本獨霸中國的企圖,維持了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中國的局面。7、實質: (1)華盛頓會議是巴黎和會的繼續,它重新調整和確立了戰勝國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關系。(2)在這兩個會議的基礎上,戰后國際新秩序得以重建,這一秩序通常被稱為“凡爾賽---華盛頓體系”。8、影響:參加華盛頓會議的九國代表相關史事 弱國無外交,外交是綜合國力的較量。 大力發展經濟,改革開放,加強國際交流,以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啟示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形成過程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1.1919年協約國集團在巴黎召開分贓會議2.會議簽訂了以《凡爾賽條約》為主的一系列和約,總稱“巴黎和約”3.形成一戰后帝國主義在西方的“凡爾賽體系”1.1921年美國召集,是巴黎和會的繼續2.會議簽訂了《九國公約》。3.形成一戰后帝國主義在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華盛頓體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實質和影響實質是一戰后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體系影響改變了歐洲及亞太地區的政治格局1.德、俄、奧、土四大帝國被摧垮 2.德國面積縮小,且東西互不連接3.歐洲出現7個新興國家激起了帝國主義之間的新矛盾,埋下了新世界大戰的禍根1.激起德國的復仇情緒2.戰勝國內部因分贓不均,矛盾重重 3.美日沖突加劇,埋下太平洋戰爭禍根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形成圖示一戰結束巴黎和會國際聯盟華盛頓會議凡爾賽條約其它和約凡爾賽體系調整歐洲中東政治格局構成國際關系新格局九國公約華盛頓體系調整亞太地區的利益本課小結1、華盛頓會議最大的獲益者是: A、中國 B、日本 C、美國 D、英國課后活動C2、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曾在巴黎和會期間擔任英國方面的財政專家,他認為協約國的賠款政策“是一項令人深惡痛絕的政策”,“這種政策……是一個殘忍的勝利者在文明史上干出的最兇暴的行為之一”。《凡爾賽條約》的締造者之一,英國首相勞和喬治寫道:“如果德國認為1919年的和約不公平,那么它就會找到對戰勝國進行報復的手段。”你怎樣理解上述這些話的含義?與你的同學討論:《凡爾賽條約》最大的問題是什么?課后活動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導入.mp4 華盛頓會議.mp4 華盛頓會議影響.mp4 華盛頓會議背景.mp4 巴黎和會影響.mp4 巴黎和會(1)英法美目的.mp4 巴黎和會(2)日意目的.mp4 巴黎和會(3)召開.mp4 巴黎和會(9)中國問題.mp4 第10課《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