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上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中卷201811.13卷I考生須知:全卷共兩大題,25小題,滿分為80分,考試時間為80分鐘。考試采用閉卷形式。說明:本卷有20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請用2B鉛筆在“答題紙”上將最符合題意的一個選項相對應的小方框涂黑、涂滿。1.下列字母對應的選項,表述符合史實的是甲骨文金文小篆繁體隸書A.標志中國邁進文明時代B.屬于楔形文字的一種C.出現在印度河流域 D.秦時全國規范的文字2.古巴比倫的文明成就有①空中花園 ②太陽歷 ③星期制度 ④種姓制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讀年代尺,回答3-4題。3.圖中結束長期分裂,實現統一的朝代是A.漢 B.新 C.唐 D.元4.下列有關中國古代朝代興替呈現正確的是①新 晉 ②秦 漢 ③漢 唐 ④宋 元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5.“物極必反”、“否極泰來”表達的精髓與__________的主張一致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孫子6.中國銀行行徽的外觀設計(如右圖)靈感來自于我國古代的一種錢幣,這種錢幣最早在全國統一使用是在 2·1·c·n·j·yA.秦朝 B.漢朝 C.隋朝 D.唐朝7.秦朝“以為周制微弱,終為諸侯所喪,故不立尺土之封”,于是 A.建立皇帝制??? B.確立丞相制? C.推行郡縣制?? ?D.強化監察制8.對我國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起到積極作用的政策有①三省六部制 ②對少數民族一視同仁 ③行省制度 ④懷柔政策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9.秦始皇、漢武帝都是我國歷史上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們采取的共同統治措施是A.“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B.在長安設立太學 C.抵御匈奴,鞏固邊防 D.統一度量衡10.《漢書》卷五十六中的一段史料:“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可知當時的統治者采取的措施是A.秦始皇 焚書坑儒 統一文字 B.漢高祖 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C.漢武帝 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 D.宋太祖 崇文抑武 輕徭薄賦11.通過右圖所示著作能夠查到的史實有百家爭鳴 ②陳橋兵變 ③鄭和下西洋 ④漢武帝在長安設太學 ⑤《金剛經》雕版印刷作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④⑤文物是鮮活的歷史。看文物圖片,回答12-13題。12.下列文物在西漢社會生活中最常見的可能是 A. 兵馬俑B. 司母戊鼎C. 竹木簡D. 青花瓷13.后期對此項用品改進的發明是 A.冶鐵技術 B.活字印刷術 C.造紙術 D.制瓷技術14.學者陳旭麓認為:“辛亥革命為2132年的歷史打了一個用鐵和血鑄成的句號。……它是一條分界線。”辛亥革命成為“分界線”的主要理由是A.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 B.結束了封建君主專制C.實現了生話上的移風易俗 D.頒布《中華民國約法》15.民國初年,全國報社有500余家,不少報紙以“民主”“民權”“民國”“國民”命名;全國報紙發行總數達4200萬份,“讀報者雖限于少數人,但報紙發表之意見,有公眾的或私人議論,幾乎下等之苦力(挑夫、腳夫),亦受其宣傳”。這充分說明辛亥革命A.一舉摧毀了封建君主專制思想 B.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農村C.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 D.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16.“《狂人日記》這一本書,是在民國初年時,由魯迅先生所寫,這一本書以文言文寫成,它可以說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重要的書籍之一。”以上這段敘述中,劃線部分有一個錯誤,修改正確的是A.民國初年改成清朝末年 B.魯迅改成胡適C.文言文改成白話文 D.舊民主主義改為新民主主義17.“一旦強擄寇邊疆,慷慨悲歌奔戰場。首戰平型關,威名天下揚,嘿,游擊戰敵后方,鏟除偽政權,游擊戰敵后方,堅持反掃蕩!”依據所學知識判斷,這首軍歌歌詞可能出自A.中國工農紅軍 B.新四軍 C.八路軍 D.中國人民解放軍18.口號、民謠、詩詞等往往有著明顯的時代氣息,具有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號、民謠、詩詞按其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②“振興中華” ③“外爭國權,內懲國賊” ④“路存與存,路亡與亡”A.①②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③②①④ D. ②④①③19.如果下列圖片可以歸納出一個學習主題,你會把它確定為圖一 黃埔軍校 圖二 南昌起義 圖三 重慶談判 圖四 大決戰A.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 B.國共關系的變化C.中國共產黨的成長歷程 D.毛澤東思想形成20.“民眾自動武裝起來,打倒投降帝國主義的國民黨!建立民眾自己的蘇維埃政權!創造民眾自己的武裝力量!到紅軍中去,進行革命的民族戰爭!”這份文告最可能是A.北伐戰爭時期國民革命軍的宣傳 B.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號召C.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宣傳 D.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號召卷II說明:本卷有5小題,共50分。請用黑色字跡鋼筆或簽字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的相應位置上(10分)材料一:右圖 材料二:李大釗、胡適、魯迅等人積極響應,他們都認為,要在中國實現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進行政治革命,還必須進行思想革命。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分)材料一應該出自 《海國圖志》 B.《變法通議》 C.《民報》 D.《新青年》(2)材料二中國進行的“政治革命”是什么?對其是否實現了“真正的民主政治”做簡要評析。(4分)(3)材料二中國進行的“思想革命”指什么?請結合材料一說明陳獨秀等人的主要主張及這一革命對青年的影響。(4分)22.(10分)根據圖文信息,回答問題。材料一:圖一 圖二材料二:文學大師開始走上“思想的分裂”,五四前后的學者們的認識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國各界學者聯合答復蘇俄對華宣言中稱:“吾人更信中國人民除一部分極頑朽之官僚、武人、政客外,皆愿意與俄國人攜手。”“從此舊式的政治家資本家之迷夢,無由實現,而公正有力之聲彌漫世界,則各國人民群起打破國家的、種族的、階級的差別之期不遠矣。”——《中國各群眾團體和輿論界對于蘇聯對華宣言的反映》《五四運動文選》周策縱先生指出:五四運動“無疑打開了現代中國歷史新的一頁,其目的是將現代文明移植到一個古老的國家,五四運動實際上即是文化運動又是社會政治運動,它以國家的獨立、個性的解放和中國的現代化為宗旨。”學者高力士教授認為,“五四運動是古老的中國文化走出中世紀而邁向現代的一次偉大的嘗試。” ——丁曉強《五四與現代中國-五四新論》周恩來總理曾說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就是從天安門到天安門。請結合材料一的圖片簡述你的理解。(2分)材料二中“皆愿意與俄國人攜手”“舊式的政治家資本家之迷夢,無由實現”分別指什么?根據周策縱與高力士所言,分析五四運動的影響。(6分)在材料一中任選一圖,策劃一個適合在學校開展的“紀念XX(事件)XX周年”的活動形式。(2分)23.(11分)材料一:此次我們通過宣言就是重新負擔革命的責任,就是計劃徹底地革命,終要把軍閥來推翻,把受壓迫的人民完全來解放,這是關于對內的責任。至于對外的責任,又要反抗帝國主義,將世界受帝國主義所壓迫的人民來聯絡一致,共同協作,互相扶助,將全世界受壓迫的人民都來解放。 ——孫中山在國民一大上的講話材料二:盧溝橋事變后,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之際,國共兩黨再度合作。團結一致,同仇敵愾成為中華民族的共識.....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人以民族根本利益為重,顧全大局,捐棄前嫌,早在1936年處理西安事變時,中國共產黨就力主和平解決。材料三:中華民族不畏強敵,不怕犧牲,在某次戰役中,八路軍共作戰1800余次,斃傷日偽軍2萬余人,拔掉據點2000多個,八路軍也付出了傷亡1.7萬余人的重大代價。淞滬會戰中,守衛寶山的500名官兵與敵巷戰肉搏,全部壯烈殉國。——材料二、三摘自《光明日報:抗戰時期的中華民族精神》材料四:年代示意圖(1)材料一中孫中山所說的“對內的責任”和“對外的責任”分別指什么?從材料中看,這場“革命”與以往的革命相比有什么不同?在年代尺中是哪一段?(用字母表示)(4分)(2)結合材料一、二,運用所學知識,分別指出“國共兩黨兩度合作”的原因。(4分)(3)結合材料二、三概括抗戰勝利的原因。(3分)2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9分)材料一:(1)上面是某班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請你依次將其填寫完整。(3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已經不可能孤立存在,鴉片戰爭將中國與世界聯成一片……此后發生多次中外戰爭,屢戰屢敗,與1937至1945年具有現代意義的全民抗戰不可比擬,是中華民族第一次將自己的命運與世界民主陣營聯結在一起……就此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人付出最多,最終哪怕是慘勝,中國人也是贏得最多,那是因為中華民族將自己的雙重命運——民族與民主的命運全部抵押了上去,贏得了雙重前途。——摘自朱學勤《我們該如何紀念南京大屠殺》(2)簡述材料二中“全民抗戰”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之間的關系。(1分)“民族與民主的命運”分別指什么?(2分)(3)“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人付出最多,最終哪怕是慘勝,中國人也是贏得最多”,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國人贏得最多”的理由。(3分)(10分)在世界文化的貢獻方面有這樣一種說法:“希臘人的腦,中國人的手,阿拉伯人的腳。”材料一:“傳遍整個歐洲大陸、具有深遠影響的其他中國發明是船尾舵、馬鐙和胸戴挽具等”——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材料二:英國哲學家羅素認為,“不同文明的接觸,往往成為人類進步的里程碑。希臘學習埃及,羅馬借鑒希臘,阿拉伯參照羅馬帝國,古世紀的歐洲模仿阿拉伯,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則仿效拜占庭帝國。” ——羅素《中國問題》材料三: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們漂洋過海、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唐帝國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懷兼容并蓄外來文化的精華,中外文化雙向交流、共享繁榮。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兩例古代“中國人的手”對歐洲產生的深遠影響(照抄材料一不給分)。(4分)(2)列舉唐朝與世界各地交往的實例兩個。(2分)(3)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三則材料的主要信息,及對今日中國文化建設的啟示。(4分)2018東外九上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中參考答案卷I說明:本卷有20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題號12345678910答案ABDDBACDCC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CCBDCCBBB卷II說明:本卷有5小題,共50分。21.(1)D (2分);(2)辛亥革命(1分);辛亥革命沒有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沒有完成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多數中國人的精神面貌依然如故(3分)。(3)新文化運動(1分);提倡自由、民主、進取、開放、務實、科學等(或提倡民主和科學,反對專制和愚昧)(2分);使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1分)。22.(1)圖一的五四運動,工人階級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圖二的開國大典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結束。兩者都從北京開始。(2分)(2)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學習俄國走社會主義道路(1分)。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1分)。五四運動是徹底的反帝愛國運動,表達了人們的愛國精神和對科學、民主、創新精神的追求。(2分)五四運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開啟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新時代。(2分)(3)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活動形式:開展優秀團員、優秀青年評比活動,弘揚五四精神的演講比賽,邀請專家學者為青年(學生)做提升素質與技能或做好人生規劃的講座,五四精神黑板報評比或征文活動,參加博物館或紀念館等等。紀念“新中國成立70周年”活動形式:制作新中國70年來的成就展板或手抄報評比,《我的祖國70年》的演講比賽等。(主題+活動形式,2分)23.(1)對內:打倒封建軍閥;對外:推翻帝國主義。以往的革命以反封建為主要目標,這場革命提出了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目標。C(4分)(2)材料一:第一次合作原因是因為歐美列強加緊對中國政治和經濟的控制與侵略,北洋軍閥統治下的中國軍閥混戰愈演愈烈,為了打倒列強,除軍閥,實現國內和平與統一,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國共合作。(2分)材料二:國共再度合作是因為日軍全面侵華,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中日矛盾已上升為中國國內的主要矛盾,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打敗日本侵略者,國共再度合作。(2分)(3)原因:建立了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全民族抗戰;中共起了中流砥柱作用,全國軍民同仇敵愾,浴血奮戰;國民黨愛國將士的英勇奮戰。(3分)24.(1)①德國突襲波蘭;②偷襲珍珠港;③斯大林格勒戰役開始。(每項1分,共3分)(2)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重要貢獻。(1分,言之有理即可)民族的命運指擺脫日本侵略者,贏得國家獨立;民主的命運指建立民主政權,實現人民當家作主。(2分)(3)取得了鴉片戰爭以來反抗侵略斗爭的第一次完全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臺灣回到祖國懷抱;中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大大增強。(3分)25.(1)如造紙術,有利于人類文化的保存和傳播;火藥武器應用于戰爭,對歐洲資產階級戰勝封建貴族起了重要作用,應用于生產和生活,增添了人們生活的趣味,提供了建設的便利等。(寫出兩例中國古代發明及其影響)(4分)。(2)玄奘西行,鑒真東渡,絲綢之路(2分)。(3)古代中華文明處于世界文明發展的前列;世界文明在相互學習與借鑒中得到交流、進步、發展。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互影響。(3分)啟示:要堅持對外開放,學習國外的先進文化,加強國際交流等。(言之有理即可,1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