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年級政治(下冊)導學案 主備人 審核人 年級主任簽字 課 題 5.1.(2)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課 型 新授課 課 時 第 課時主備人 執教者 審 核 審 簽 累 計 課 時 總第 課時 使 用 時 間 2018年11月 28 日學習 目標 知道怎樣正確對待傳統文化和世界其他文化。 通過學習本課,讓學生懂得文化的多樣性,正確對待文化的差異。重難點 重點: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難點: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學法指導 學習流程及內容 課堂隨筆 科技越來越成為改造和提升傳統文化事業,促進文化創新與建設的強大引擎。 智慧校園,手機媒體,網絡游戲,動漫,數字電影,數字電視等都是高新技術與文化融合的產物。 珍愛自己的精神家園,批判地繼承中華傳統文化,并進行文化創新。 積極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世界了解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尊重、珍惜和保護各個國家、民族的文化。 客觀、平等地對待不同文化,善于學習其他文化的優點、長處,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自主學習讀材料,思考問題:戲曲進校園 2018年,河南省“戲曲進校園”活動啟動,全省將先后安排258場戲曲演出走進河南各個高校。 演出時間主要集中在兩個時間段,第一階段為5月~6月中旬,第二個階段9月中旬~12月。我省要求,各參演院團不得向承接演出的學校收取任何費用,各高校要做好配合,不得收取演出院團任何費用。 思考:我省為什么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 2、自學教材內容,思考問題:為什么要不斷創新民族文化:中華民族在不斷創新中為自己開辟道路,民族文化也在不斷創新中發揚光大,獲得新的生命力。 實現文化創新要怎樣對待傳統文化? 實現文化創新,就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既能使優秀文化傳統得以傳承,又能體現時代背景下文化的發展,也就是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發展,結合時代和社會發展的要求,不斷為中華文化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內容。 創新民族文化的含義是什么? 創新民族文化,就是要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創新民族文化需要怎樣處理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的關系? 中華文化在綿延數千年的發展中,與世界多種文化進行著交流,不斷吸收其他民族優秀文化的成果,豐富和發展自己,也對世界文明的進步產生影響。中華文化與世界其他文化的交流,有何影響?中華文化與世界其他文化的交流對話中,讓世界越來越深入地了解中國,中華文化也越來越有力地影響著世界。 傳承和創新中華優秀文化,我們青少年應該怎么做? 認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吸收和借鑒國外優秀文明成果,積極參與世界文化的對話交流,不斷豐富和發展中華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7)怎樣實現中華文化的傳統與創新? (2)、(3)、(4)、大力發展科學技術,不斷加快文化與科技的融合步伐。 合作探究 閱讀材料,合作交流。 聚焦2018中國(南京)文化科技融合成果交易會2018中國(南京)文化科技融合成果交易會11 月 2 日至 4 日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舉行。 手持蠟燭“走”進南唐高官韓熙載的“文藝飯局”,動動手指就能暢游敦煌莫高窟欣賞高清壁畫,穿上VR套裝探秘大報恩寺遺址地宮……在南京融交會上驚艷亮相的一批數字文博研發成果,成為朋友圈里的刷屏熱點,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嘗鮮體驗,穿越古今。AR、VR、全息投影、三維掃描等“黑科技”,讓過去深藏庫房、枯守展廳的文物瑰寶變得鮮活生動、觸手可及。 科技是硬實力,文化是軟實力。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意,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前者優化產品功能,后者提升產品附加值,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由此催生的新型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帶來的是更美好、更有品質的生活。 讀材料,思考:(1)科技發展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有何意義? (2)你還知道哪些科技促進文化發展的例子嗎? 自主檢測 觀察與思考 材料一:“太湖世界文化論壇”第五屆年會2018年10月18日在北京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向論壇年會致賀信。習近平指出,文明交流互鑒是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人類始終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相遇相知中向前發展。太湖世界文化論壇這次年會以“文化對話: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有助于各方增進溝通、凝聚共識、深化合作,促進世界文明交流互鑒。 結合上述材料,運用相關知識,思考下列問題: 舉辦太湖世界文化論壇,開展中外文化交流有何重要意義? 我們該如何推動中外文化交流? 戲曲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戲曲進校園,有利于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而對此產生興趣和愛好,進而有助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繼承和創新。 ①有利于維護文明多樣性。 ②有利于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傳播中華文明,讓世界了解中華文明,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③有利于促進世界不同文化之間的對話與交流,增強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理解,加強國際合作。 ④有利于學習外來優秀文化,擴大對外開放,促進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 ⑤有利于展示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⑥有利于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我國經濟文化的發展收獲 與反思 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