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講 《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達標檢測時間:45分鐘 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每題5分,共40分)1.2018年8月3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閉幕。會議經表決,通過了電子商務法、土壤污染防治法、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由此看出,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經成為共識,法治要求實行良法之治。這意味著良法( )①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 ②反映社會的發展規律,程序正當,符合公平正義要求 ③是解決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正義的有效形式 ④最大程度地維護社會秩序、增進人民福祉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2.2018年3月5日,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人民政府的所有工作都要體現人民意愿,干得好不好要看實際效果、最終由人民來評判。”“政府工作人員要廉潔修身,勤勉盡責,干干凈凈為人民做事,決不辜負人民公仆的稱號。”這是因為( )①在我國,人民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 ②人民可以直接行使國家權力 ③人民對國家和社會重大事務有決定權 ④黨和政府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A.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答案】D3.習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法治和人治問題是人類政治文明史上的一個基本問題,也是各國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必須面對和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綜觀世界近現代史,凡是順利實現現代化的國家,沒有一個不是較好解決了法治和人治問題的。”這告訴我們( )A.依法治國是我們國家的強國之路 B.依法治國要求每個公民都成為執法者C.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D.依法治國要求每一項立法都能體現公平正義【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對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認識。其中題肢A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題肢B表述錯誤,每個公民應成為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題肢D是要求每一個司法案件都體現公平正義。故選C。4.2018年4月18日印發的《陜西省2018年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要點》中指出,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完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推進行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員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這表明( )A.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 B.依法行政是現代法治政府行使權力普遍奉行的基本準則C.有了社會監督,政府就能依法行政 D.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答案】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依法治國對政府部門的要求。其中A、D均描述的是依法治國,與題干不符,C描述過于絕對,錯誤。故選B。5.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8月16日召開會議,聽取關于吉林長春長生公司問題疫苗案件調查及有關問責情況的匯報。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本次疫苗案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立即查清事實真相,嚴肅問責,依法查處疫苗案件( )①體現了我國實施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 ②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權 ③能夠杜絕疫苗安全事件再次發生 ④有利于維護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答案】C【解析】本題側重考查國家重視保護公民的生命健康權,維護公平正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其中③表述過于絕對,排除所有含有③的選項。故選擇C。6.2018年2月9日現代快報:這幾天,“糾正冤假錯案”成了一個高頻詞。司法部副部長熊選國8 H在北京表示,按照有錯必究的原則,包括過去發生的冤假錯案,只要發現一起,司法機關就糾正一起。5日至6日,最高人民法院覺組書記、院長周強指出,要進一步健全冤假錯案有效防范、及時糾正機制。“糾正冤假錯案”說明推進依法治國應該( )A.科學立法,要求所立之法發揮止義性、規律性和可行性B.嚴格執法,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C.公正司法,讓人民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D.全民守法,做到依法維護自身權益,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答案】C【解析】糾正冤假錯案是在司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故應該選答案C。7.我們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這是因為( )①法律具有規范作用②道德具有教化作用 ③法律與道德背道而馳 ④法律與道德相得益彰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道德與法治的關系,③表述錯誤。8.十八大以來這五年,共制定行政法規42部,地方性法規2926部、規章3162部,同時通過“一攬子”方式先后修訂法律57部、行政法規130部,啟動了民法典編纂,頒布了民法總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日益完備;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建設獲得顯著成效。上述材料說明( )A. 法治要求實行良法之治 B. 依法治理要求實行善治C. 立法是實行法治的關鍵 D. 良法維護個人基本權利【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分析,國家制定一系列法律是為了實現法治,則體現了法治的基本要求是實行良法之治二、非選擇題(共60分)9.材料一:2018年8月2日下午,商洛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新聞發布會,市公安局刑警支隊通報了2018年上半年全市公安機關“大攻堅大提升”集中行動和打擊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情況。材料二:為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貫徹落實國務院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電視電話會議精神,按照國務委員、公安部部長趙克志關于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批示要求,2018年6月29日,交通部推出20項交通管理“放管服”改革新舉措,進一步提升交通管理服務便利化,自2018年7月份開始陸續實施,9月1日起全面啟動推行。(1)材料一二分別說明了什么問題?(8分)(2)如果你接到疑似網絡詐騙的電話,該怎么辦?(10分)(3)為了使各項政策落到實處,請你為政府提合理化建議。(12分)【答案】(1)材料一說明了有關部門對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重視,嚴厲打擊并取得了豐碩成果,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說明了我國實施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說明了黨和政府積極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體現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材料二說明了黨和政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政府積極履行職能,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等。(2)不輕易泄露的人信息,不貪圖便宜;不輕易相信陌生人;及時拒絕并報警等。(3)健全相關法律法規,落實依法治國方略;加大力度向群眾宣傳政策知識、提高群眾的素質教育;圍繞群眾關切,切實把問題病癥查清楚;應積極通過走訪座談、征求意見等多種渠道,著力找準各部門自身存在的問題;提高辦事效率,解決“辦事難”等。10.材料一 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無論是改革還是反腐,都要在法治的框架下進行。材料二 2017年4月,生態環境部(原環保部)就北京市大興區,天津市北辰區,河北省石家莊趙縣、唐山開平區、邯鄲永年區、衡水深州市,山西省運城河津市的環境污染問題對這幾個地方的主要負責人進行了公開約談。治理污染,政府責無旁貸。如果說政府的這種督促方式尚屬“動口”,那么,要把問責制真正落到實處,就要“動手”,依照相關規定,該罰的罰,該免的免。(1)材料一體現了我國堅持什么基本方略?(2分)(2)材料二中現代法治政府行使權力普遍奉行的基本準則是什么?(2分)如何建設法治政府?(10分)【答案】(1)依法治國(2)依法行政是現代法治政府行使權力普遍奉行的基本準則,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權力、管理公共事務時必須由憲法和法律授權,并且依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正確行使權力。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規范政府的行政權。11.2018年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經投票表決,通過了憲法修正案。作為國之根本,法之源泉,憲法修改關系全局,影響廣泛而深遠。憲法修改,是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事關國家全局的重大立法活動,也是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舉措。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為什么說:“憲法修改是國家政治生活的大事,事關國家全局”? (8分)(2)請從依法治國基本要求的角度,談談我國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所發生的變化。(8分)【答案】(1)①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公民基本權利的保障書;②憲法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和法律效力;③憲法規定了國家生活中最根本的問題,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準則;④憲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嚴格。(答對其中三點得滿分)(2)①立法更加科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進一步得到完善;②各級政府依法行政,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行使權力不再“任性”;③司法更加公正,維護了社會的公平正義;④全社會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圍日漸濃厚。 6第一講 《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達標檢測時間:45分鐘 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每題5分,共40分)1.2018年8月3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閉幕。會議經表決,通過了電子商務法、土壤污染防治法、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由此看出,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經成為共識,法治要求實行良法之治。這意味著良法( )①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 ②反映社會的發展規律,程序正當,符合公平正義要求 ③是解決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正義的有效形式 ④最大程度地維護社會秩序、增進人民福祉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2018年3月5日,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人民政府的所有工作都要體現人民意愿,干得好不好要看實際效果、最終由人民來評判。”“政府工作人員要廉潔修身,勤勉盡責,干干凈凈為人民做事,決不辜負人民公仆的稱號。”這是因為( )①在我國,人民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 ②人民可以直接行使國家權力 ③人民對國家和社會重大事務有決定權 ④黨和政府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A.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3.習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法治和人治問題是人類政治文明史上的一個基本問題,也是各國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必須面對和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綜觀世界近現代史,凡是順利實現現代化的國家,沒有一個不是較好解決了法治和人治問題的。”這告訴我們( )A.依法治國是我們國家的強國之路 B.依法治國要求每個公民都成為執法者C.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D.依法治國要求每一項立法都能體現公平正義4.2018年4月18日印發的《陜西省2018年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要點》中指出,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完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推進行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員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這表明( )A.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 B.依法行政是現代法治政府行使權力普遍奉行的基本準則C.有了社會監督,政府就能依法行政 D.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5.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8月16日召開會議,聽取關于吉林長春長生公司問題疫苗案件調查及有關問責情況的匯報。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本次疫苗案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立即查清事實真相,嚴肅問責,依法查處疫苗案件( )①體現了我國實施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 ②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權 ③能夠杜絕疫苗安全事件再次發生 ④有利于維護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6.2018年2月9日現代快報:這幾天,“糾正冤假錯案”成了一個高頻詞。司法部副部長熊選國8 H在北京表示,按照有錯必究的原則,包括過去發生的冤假錯案,只要發現一起,司法機關就糾正一起。5日至6日,最高人民法院覺組書記、院長周強指出,要進一步健全冤假錯案有效防范、及時糾正機制。“糾正冤假錯案”說明推進依法治國應該( )A.科學立法,要求所立之法發揮止義性、規律性和可行性B.嚴格執法,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C.公正司法,讓人民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D.全民守法,做到依法維護自身權益,自覺履行法定義務7.我們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這是因為①法律具有規范作用②道德具有教化作用 ③法律與道德背道而馳 ④法律與道德相得益彰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8.十八大以來這五年,共制定行政法規42部,地方性法規2926部、規章3162部,同時通過“一攬子”方式先后修訂法律57部、行政法規130部,啟動了民法典編纂,頒布了民法總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日益完備;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建設獲得顯著成效。上述材料說明( )A. 法治要求實行良法之治 B. 依法治理要求實行善治C. 立法是實行法治的關鍵 D. 良法維護個人基本權利二、非選擇題(共60分)9.材料一:2018年8月2日下午,商洛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新聞發布會,市公安局刑警支隊通報了2018年上半年全市公安機關“大攻堅大提升”集中行動和打擊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情況。材料二:為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貫徹落實國務院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電視電話會議精神,按照國務委員、公安部部長趙克志關于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批示要求,2018年6月29日,交通部推出20項交通管理“放管服”改革新舉措,進一步提升交通管理服務便利化,自2018年7月份開始陸續實施,9月1日起全面啟動推行。材料一二分別說明了什么問題?(8分)如果你接到疑似網絡詐騙的電話,該怎么辦?(10分)(3)為了使各項政策落到實處,請你為政府提合理化建議。(12分)10.材料一 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無論是改革還是反腐,都要在法治的框架下進行。材料二 2017年4月,生態環境部(原環保部)就北京市大興區,天津市北辰區,河北省石家莊趙縣、唐山開平區、邯鄲永年區、衡水深州市,山西省運城河津市的環境污染問題對這幾個地方的主要負責人進行了公開約談。治理污染,政府責無旁貸。如果說政府的這種督促方式尚屬“動口”,那么,要把問責制真正落到實處,就要“動手”,依照相關規定,該罰的罰,該免的免。(1)材料一體現了我國堅持什么基本方略?(2分)(2)材料二中現代法治政府行使權力普遍奉行的基本準則是什么?(2分)如何建設法治政府?(10分)11.2018年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經投票表決,通過了憲法修正案。作為國之根本,法之源泉,憲法修改關系全局,影響廣泛而深遠。憲法修改,是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事關國家全局的重大立法活動,也是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舉措。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為什么說:“憲法修改是國家政治生活的大事,事關國家全局”? (8分)(2)請從依法治國基本要求的角度,談談我國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所發生的變化。(8分) 6第一講 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一、考點1知道依法治國是我國的基本方略。◆考點分解1.知道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管理國家,2.體會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實施有賴于每個公民的參與,是全體公民的共同責任;知道依法治國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樹立法制觀念。3.理解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能夠自覺守法,維護社會秩序。 考點2 知道法治的要求是良法與善治。考點3 知道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考點4 知道依法行政是現代法治政府行使權力普遍奉行的基本準則,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規范政府的行政權。考點5 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厲行法治。◆考點分解了解建立健全監督和制約機制是法律有效實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增強公民意識,學會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一、法治的要求是良法與善治。1.法治的要求:實行良法之治,實行善治。。2.選擇法治道路的重要性:(1)法治是現代文明的核心,是發展市場經濟、實現強國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決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正義的有效方式。(2)走法治道路時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二、依法治國是我國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的地位:(1)黨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2)全面依法治國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1.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2.建設法治中國的要求:使每一項立法都得到人民群眾的普遍擁護,使每一部法律法規都得到嚴格執行,使每一個司法案件都體現公平正義,使每一位公民都成為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四、依法行政是現代法治政府行使權力普遍奉行的基本準則,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規范政府的行政權。1.政府權力來源及宗旨:政府的權力來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2.黨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確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目標。3.法治政府的要求:(1)依法行政是現代法治政府行使權力普遍奉行的基本準則,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規范政府的行政權。(2)政府依法行政,全民推進政務公開,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促進政府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3)建設法治政府,必須依法行政,范范行政權力的濫用,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提高政府公信力,從而推進民主法治建設進程。五、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厲行法治。1.厲行法治的要求:(1)全體社會成員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行使權利,履行義務。(2)現代社會的公民,要學會在法治狀態下生活,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培育法治精神,培養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規則意識。(3)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樣,帶動其他公民,共同守法。(4)要加強法治宣傳,弘揚法治精神,共同營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環境,在全社會鮮明地樹立起“遵紀守法光榮、違法亂紀可恥”的法治文化導向,實現社會的有序、公平、正義。2.怎樣正確認識法治與德治的關系?(1)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2)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3)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法治與德治相得益彰。(知識比較、聯系、拓展等)1.法律特征。(1)由國家制定或認可;(2)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3)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2.對憲法的認識:(1)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和法律效力;(2)從內容上看,憲法所規定的內容是國家生活中帶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問題;(3)從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憲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嚴格;(4)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準則。3.權利與義務的關系(1)權利和義務是相統一的,公民權利與義務相互依存、相互促進;權利的實現需要義務的履行,義務的履行促進權力的實現;(2)公民既是合法權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義務的承擔者。公民享有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義務。(3)公民的某些權利也是義務。(勞動和受教育) 【例1】2018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民法總則如此開宗明義,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中國建設的鮮明寫照。這說明( )①法律和道德互相促進,互相補充②道德比法律更具約束力③我國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④凡是法律所禁止的行為,都是道德所譴責的行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考點】道德與法治的關系 【解析】由題干信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制定法律”可知,我國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故③符合題意;法律和道德都是調整人們行為的行為規范,都約束人們的行為,調整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二者互相促進,互相補充,故①符合題意;法律和道德調整的范圍不同,凡是法律所禁止的行為,都是道德所譴責的行為,故④符合題意;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因此法律比道德更具約束力,故②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道德與法治關系的認識。【例2】湖南省益陽市2018年中考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標志著我國慈善事業進入法治化時代,這 ①使我國的慈善事業有法可依 ②有利于促進我國慈善事業健康發展 ③說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具有立法權 ④說明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C 【考點】本題考查依法治國、法律特征、全國人大職權。 【解析】依據教材知識可知,全國人大具有最高立法權,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這是立法工作,表明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使慈善事業實現有法可依,有利于促進我國慈善事業健康發展,①②③④符合題意。【點評】正確解答此題要抓住題文材料關鍵信息分析判斷,多角度思考。【例3】(湖北省襄陽市初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試題)(法治有序我向往) 國無法不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民無法不立,法律規定了公民的權利和義務。 莊嚴憲法,字字千鈞。九鼎重器,百煉乃成。2018年3月11日,憲法修正案表決通過。這次憲法修改,嚴格依法按程序進行,匯聚全黨全國智慧,反映黨和人民共同意志。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憲法的根基在于人民發自內心的擁護,憲法的偉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誠的信仰。(1)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如何正確處理權利和義務之間的關系?(3)運用所學知識,談談對“莊嚴憲法,字字千鈞”的理解。(4)你怎樣做到“內心擁護憲法,真誠信仰憲法”?【答案】答:(1)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證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①在我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具有一致性(統一性);②我們每個人既是享受權利的主體,又是履行義務的主體;③我們不僅要增強權利觀念,依法行使權利、維護權利,而且要增強義務觀念,依法履行義務;④權利與義務相互依存、相互促進(權利的實現需要義務的履行,義務的履行促進權利的實現);⑤公民的某些權利同時也是義務,如勞動和受教育;等。 (3)①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②憲法規定了國家性質、根本制度等國家生活中帶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問題;③憲法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和法律效力;④憲法是依法治國的根本依據,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⑤憲法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準則;⑥憲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為嚴格;等。(4)①認真學習憲法,了解憲法的性質和基本內容,心中有憲法;②在日常生活中養成遵守憲法的習慣,樹立憲法意識;③自覺維護憲法的尊嚴,同各種違反憲法的 行為作斗爭;④宣傳憲法,增強自己和全社會的憲法意識;⑤認同憲法,增強對憲法的信仰和尊崇;⑥正確行使憲法規定的各項權利,自覺履行憲法規定的各項義務;等。【考點】(1)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權利義務的關系。對憲法的認識。青少年如何樹立憲法意識。【解析】 (1)根據所學,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做到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角度回答即可。根據所學,從權利義務的一致性,我們既要增強權利意識,依法行使權利,也要增強義務觀念,自覺履行義務,權利義務相互促進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結合材料和所學,從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根本活動準則,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為嚴格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4)此問屬于開放性試題,只要從學習憲去、遵守憲法、 宣傳憲法,認同憲法,維護完去的積成和尊嚴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點評】本題綜合性較強,既考查了學生的識記能力,又考查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 7第一講 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一、考點1知道依法治國是我國的基本方略。◆考點分解1.知道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管理國家,2.體會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實施有賴于每個公民的參與,是全體公民的共同責任;知道依法治國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樹立法制觀念。3.理解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能夠自覺守法,維護社會秩序。 考點2 知道法治的要求是良法與善治。考點3 知道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考點4 知道依法行政是現代法治政府行使權力普遍奉行的基本準則,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規范政府的行政權。考點5 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厲行法治。◆考點分解了解建立健全監督和制約機制是法律有效實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增強公民意識,學會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一、法治的要求是良法與善治。1.法治的要求: 。2.選擇法治道路的重要性:(1)法治是現代文明的 ,是發展市場經濟、實現強國富民的 ,是解決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正義的 。(2)走法治道路時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二、依法治國是我國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的地位:(1)黨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 ;(2)全面依法治國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 。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1.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建設中國特色 ,建設 。2.建設法治中國的要求:使每一項立法都得到 ,使每一部法律法規都得到 ,使每一個司法案件都體現 ,使每一位公民都成為法治的 。四、依法行政是現代法治政府行使權力普遍奉行的基本準則,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規范政府的行政權。1.政府權力來源及宗旨:政府的權力來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2.黨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確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目標。3.法治政府的要求:(1)依法行政是現代法治政府行使權力普遍奉行的基本準則,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規范政府的行政權。(2)政府依法行政,全民推進政務公開,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促進政府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3)建設法治政府,必須依法行政,范范行政權力的濫用,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提高政府公信力,從而推進民主法治建設進程。五、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厲行法治。1.厲行法治的要求:(1)全體社會成員必須在 和 范圍內行使權利,履行義務。(2)現代社會的公民,要學會在法治狀態下生活,增強 意識,培育 精神,培養正確的 觀念、 意識。(3)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率先做 的榜樣,帶動其他公民,共同守法。(4)要加強法治 ,弘揚法治精神,共同營造良好的法治 環境,在全社會鮮明地樹立起“ 光榮、違法亂紀可恥”的法治文化導向,實現社會的 、公平、 。2.怎樣正確認識法治與德治的關系?(1)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 共同發揮作用,既重視發揮法律的 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 作用。(2)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 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 作用。(3)法律與道德 ,法治與德治 。(知識比較、聯系、拓展等)1.法律特征。(1)由國家 ;(2)靠國家 ;(3)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 。2.對憲法的認識:(1)憲法是國家的 ,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具有 ;(2)從內容上看,憲法所規定的內容是國家生活中帶有全局性 ;(3)從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憲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 ;(4)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 。3.權利與義務的關系(1)權利和義務是 ,公民權利與義務 ;權利的實現需要義務的履行,義務的履行促進權力的實現;(2)公民既是合法權利的 ,又是法定義務的 。公民享有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義務。(3)公民的某些權利也是義務。(勞動和受教育) 【例1】2018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民法總則如此開宗明義,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中國建設的鮮明寫照。這說明( )①法律和道德互相促進,互相補充②道德比法律更具約束力③我國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④凡是法律所禁止的行為,都是道德所譴責的行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例2】湖南省益陽市2018年中考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標志著我國慈善事業進入法治化時代,這 ①使我國的慈善事業有法可依 ②有利于促進我國慈善事業健康發展 ③說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具有立法權 ④說明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例3】(湖北省襄陽市初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試題)(法治有序我向往) 國無法不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民無法不立,法律規定了公民的權利和義務。 莊嚴憲法,字字千鈞。九鼎重器,百煉乃成。2018年3月11日,憲法修正案表決通過。這次憲法修改,嚴格依法按程序進行,匯聚全黨全國智慧,反映黨和人民共同意志。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憲法的根基在于人民發自內心的擁護,憲法的偉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誠的信仰。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如何正確處理權利和義務之間的關系?運用所學知識,談談對“莊嚴憲法,字字千鈞”的理解。(4)你怎樣做到“內心擁護憲法,真誠信仰憲法”? 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 達標檢測 (學生版).docx 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 達標檢測 (教師版).doc 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 (考綱分析+知識回顧+知識遷移+典例精講 ) 學生版.docx 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 (考綱分析+知識回顧+知識遷移+典例精講 ) 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