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課 豐富的社會生活復習學案班級: 學號: 姓名:鞏固舊知感受社會生活(1)結論:我們的社會生活 。(2)意義:我們會更加 會更加社區治理,并 ;會更加關心 ,或為之自豪,或準備為之分優。2.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員【個人與社會的關系】(1)個人是 的有機組成部分。(2)人們在 中形成了各種社會關系。(3)人的身份是在 中確定的。(4)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 的身份。3.社會對個人成長的意義(1)人的成長是不斷 的過程。(2)人的 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 和 。4養成親社會的行為.(1)【為什么】①青少年處于 的關鍵時期,我們應該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 社會, 社會,在社會中養成 。②親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 ,塑造 ,形成 ,獲得 。③參與社會的過程,既是 的過程,也很在 的過程,我們只有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奉獻社會化,才能 。 (2)【怎么做】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① 在 和 中養成。②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 。③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 ,熱心 ,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二、基礎過關1、感受社會生活的途徑有①走進農村,看到農民在田間辛勤勞作 ②來到工廠,看到工人在有條不親地工作③步人商場,琳瑯滿目的商品映入眼簾 ④觀看升旗儀式,感受身為中國人的自豪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中學生浩軒每天都會觀看《新聞聯播),了解國家政策和社會發展動態,他也經常和爸爸一起交流社會熱點問題,并時常為社區建設提出好的建議。這說明隨著身體的成長、智力的發展、能力的提高,我們會①更加認真學習 ②關心國家發展③認為社會中只有美好的事物 ④關注社區治理,并獻計獻策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如果把個人看成點,把人與人的關系看成線,那么,由各種關系連接成的線就織成一張“大網”,每個人都是社會這張“大網”上的一個“結點”。這說明了①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 ②社會是由個人組成的③個人離不開社會而存在 ④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員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4.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下面對自己的身份認識正確的是①在家庭中,我是父母的兒女 ②在學校中,我是老師的學生,同學的同學③在商場中,我是消費者 ④在社會中,我是中國人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5.當我們呱呱墜地后,父母撫育我們成長;當我們邁入學校的大門后,我們獲得老師的教海、同學的幫助;當我們走向社會后,獲得了社會的關愛和支持。這有助于我們①形成社會認可的思維和行為方式 ②逐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③規則意識不斷增強,價值觀念日漸養成 ④知識技能不斷豐富,語言表達能力不斷提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6.我們的衣食住行、學習和娛樂都與社會的方方面面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如同植物生長需要陽光、空氣和水一樣。這告訴我們①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 ②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③社會生活離不開個體的努力與奉獻 ④要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7.青少年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親社會行為習慣有助于①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②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親社會行為③塑造健康的人格 ④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8.養成親社會行為習慣需要我們①積極參加社會交往和社會實踐 ②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 ③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與人為善④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9.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對這句話理解正確的是A.人可以脫離社會而生存 B.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C.社會關系構成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社會 D.社會關系是單個人形成的10.人的身份是通過社會關系確定的。在社區,我與季奶奶是部居。從社會關系建立的基礎來看,我與李奶奶的社會關系屬于A.業緣關系 B.地緣關系 C .血緣關系 D.法律關系2018年1月30日,廣東省教育廳等多部門聯合發市《廣東省教育廳等12廳局推進中小學研學旅行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其中提到要將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其評價結果將納入學生學分管理體系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據此回答第11-12題11.學生參加研學旅行①學生會與越來越多的人打交道 ②使學生對社會生活的感受越來越豐富③使學生對社會生活的認識越來越深刻 ④有利于引領學生探索新的知識領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2.我們學生參加研學旅行時應該①盡情旅游,回家研學 ②向生活學,學會生活③文明旅行,增長見識 ④帶上課本,時刻研讀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3.浩然說:“在社區,我是居民;在商場,我是消費者;在學校,我是學生;在家里,我是孩子。”浩然的話說明A.我們的身份都是相同的 B.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C.在相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 D.我們的社會關系是由身份確定的三、材料分析題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情境一:2018年3月5日上年,國棟和媽媽在家觀看了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的現場直播,了解了2017年我國現代化建設取得的成就,知曉了2018年我國總體部署和重點工作任務。情境二:2018年3月12日,嘉豪和他的伙伴們到某農業莊國進行社會調查,了解有機蔬萊的生產、銷售情況。國棟、嘉豪是通過什么方式了解社會生活的?(2分)除了以上方式,我們還可以通過哪些方式了解和參與社會生活?(4分)(3)感受社會生活對我們的成長有什么作用?(4分)15.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受患于他人的勞動和付出。父母為我們提供衣食;老師幫助我們學習;過馬路時交警為我們提供安全保障;生病了醫生為我們提供醫療服務,幫助我們恢復健康;環衛工人為我們提供干凈整潔的城市環境。材料二:小石是一位志愿者,每周都會抽出時間到兒童福利院參加公益活動。他給福利院的孩子們講故事,陪他們做游戲、打掃衛生,幫助有殘疾的孩子做康復等。材料一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4分)小石在參加公益活動中付出了什么?收獲了什么?(6分)16.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017年2月,由団中央、全國學聯主が的2016年度尋訪“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活動評選結果掲曉,江西師范大學免費師范生院學生肖玉玲獲評“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在這個“95后”女大學生的自強之路上,既充滿了社會對她成長關懷的溫暖,也充清了她追尋信念、回饋社會的執著。“我只是大學生中的普通一員,在自己能カ范國內,服務更多的人,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堅持,是我人生的信條!”(1)“服務更多的人,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體現了肖玉玲具有什么行為?(2分)談談你將怎樣培養這種行為。(6分)參考答案選擇題14(1)國棟是通過看電視新聞的方式了解社生活的,嘉豪是通過社會調查的方式了解社會生活的。(2)讀書看報、上網測覽、參加公益活動等。(3)①隨著身體的成長、智力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我們的社會生活空間不斷延展,我們會與越來越多的人打交道,對社會生活的感受越來越豐富,認識越來越深刻。②我們會更加關注社區治理,并獻計獻策。③我們會更加關注國家發展,或為之自豪或準備為之分憂。15. (1)我們的衣食住行學習等都與社會的方方面面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人是在社會中成長和發展的。(2)①小石付出了時間、精力、情感等;②小石收獲的可能有:豐富的知識、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規則意識的增強、價值觀的養成等。16.(1)親社會(2)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