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五單元 年月日(教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五單元 年月日(教案)

資源簡介










第五單元 年、月、日
課題:年、月、日 第 1 課時 總第 課時
教學目標:
1.經歷收集、觀察、統計等過程,認識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并能正確判斷大月、小月。
2.通過年、月、日的學習,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掌握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教學難點: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斷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提問:你知道你出生的具體時間嗎? 讓學生自由發言。
追問:×年×月×日,有的同學還知道×時×分,你知道這些信息里都包含哪些信息嗎?(年、月、日、時、分)
2.解題:這些都是時間單位,我們已經認識了時、分、秒,這節課我們要認識年、月、日。 二、交流共享
1.教學例1。 (1)觀察、統計。
學生分組探究課前準備的2014年年歷,把年歷中每個月的天數填入下表:

(2)小組交流。
學生在獨立觀察、思考、統計的基礎上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統計結果。 指名展示統計結果,教師相應板書。
討論:觀察黑板上2014年的統計表,你發現了什么?
介紹:一年有12個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
引導:把上面表格中的大月涂上紅色,小月涂上綠色。觀察表格,你有什么發現? (3)認識大月、小月。
介紹:一年有12個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
引導:把上面表格中的大月涂上紅色,小月涂上綠色。觀察表格,你有什么發現?
指名口答,教師適時歸納。
大月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小月有4月、6月、9月、11月。
一年中有7個大月,4個小月。
2月有28天,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4)記憶大月、小月。
提問:你有辦法記住哪幾個月是大月,哪幾個月是小月嗎?
學生根據課前收集的相關知識進行交流,教師適時歸納。
7月和8月是連續的兩個大月,7月以前的單數月是大月,8月以后的雙數月是大月。 拳頭記憶法:(出示教材第45頁拳頭圖)教師邊演示邊口頭講解用拳頭記憶大月、小月的方法,要求學生邊看、邊聽、邊跟著學。
兒歌記憶法:
a.7個大月心中裝,七前單數七后雙。
b.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
2.試一試。
提問:2014年全年有多少天?你是怎樣算的?
學生小組交流,說說自己的想法,并在練習本上寫出過程。
指名交流,匯報。
學生匯報預設:
方法一:將每個月的天數加起來:
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天)
方法二:將大月的總天數、小月的總天數和2月的天數加起來:
31×7+30×4+28=365(天)
(讓學生重點掌握方法二)
小結:2014年全年有365天。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46頁“想想做做”第1題。
讓學生先交流題中節日的具體日期,再獨立在年歷上圈出來,最后集體訂正答案。
2.完成教材第46頁“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在今年的年歷上圈出六一國際兒童節、五一國際勞動節和三八婦女節,并說說分別是星期幾。
學生完成后,指名匯報,全班交流。
3.完成教材第46頁“想想做做”第3、4題。
學生先填空,再集體交流,最后訂正答案。
4.完成教材第46頁“想想做做”第5題。
讓學生觀察年歷,討論交流,教師適時引導:元旦是每年的第一天,也就是1月1日,今年的最后一天過完了,下一天就是下一年的元旦。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
第五單元 年、月、日
課題:認識平年和閏年 第 2 課時 總第 課時
教學目標:
1.知道平年、閏年的基本含義,初步了解“四年一閏”的道理。
2.掌握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并能解決一些有關的生活問題。
3.能積極參與尋找、發現平年與閏年的關系,對數學產生好奇心與求知欲。 教學重點:發現并掌握平年和閏年的判斷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判斷年份數是整百數的年份是否是閏年的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談話:小華每次過生日都要種一棵“生日樹”,她在12歲生日那天種下了第3棵“生日樹”。你知道她的生日是哪一天嗎?
學生自由發言、交流,教師不做評價。
2.揭題:學習了本節課之后,你就會明白原因了。
二、交流共享
1.教學例2。
(1)課件分別出示2005~2016年的年歷,將每年的2月份用不同的色塊提煉并排列起來。
引導:這是2015~2016年2月的天數,依次觀察,每年的2月有多少天?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2)組織交流。




引導觀察:觀察表格你發現了什么?
(2008、2012、2016年的2月有29天,其他年份的2月有28天)
揭示平年和閏年的含義:根據2月天數的不同,我們把年份分為兩種,2月只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有29天的年份是閏年。(板書)
(3)探究判斷平年和閏年的方法。
提問:仔細觀察表格,平年和閏年的出現是隨意的,還是有一定的規律?你發現它們有什么規律?
指名回答并引導學生共同發現“四年一閏”的規律,再讓大家將表格中的閏年圈出來。 通常每4年里有3個平年、1個閏年。公歷年份數除以4沒有余數的一般是閏年。公歷年份數是整百數的,必須除以400沒有余數才是閏年。例如,2000年是閏年,而2100年是平年。
(4)提問:現在大家知道小華的生日是在哪一天了嗎?
學生根據平年和閏年的知識回答:2月29日。
2.數學文化。
談話:同學們,你們想知道為什么會有“四年一閏”的規律嗎?這里面包含很多的天文知識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本第48頁“你知道嗎”的內容。
指名閱讀短文,并讓學生解釋“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的意思。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并板書:公歷年份數是整百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
要求學生舉例說明“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
如2000年、1600年是閏年,2100年、1800年、1700年是平年。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48頁“想想做做”第1題。
讓學生先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平年和閏年的判斷方法,再指名回答,最后集體訂正。
2.完成教材第48頁“想想做做”第3題。
提問:你知道什么是季度嗎?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明確:一年有4個季度,把12個月平均分成4份,每3個月是一個季度。
師出示表格并追問:你能算出今年每個季度的天數嗎?
學生計算,并說說計算的方法。
追問:今年是平年還是閏年?(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
第五單元 年、月、日
課題:練習六 第 3 課時 總第 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強化學生對年、月、日之間關系的理解。
2.讓學生體會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教學重點:強化學生對年、月、日之間關系的理解。
教學難點:體會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必然聯系。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
1.課件出示表格,并讓學生填寫表格。




2.填空:平年的2月有( )天,全年有( )天;閏年的2月有( )天,全年有( )天。通常每( )年里有( )個平年,( )個閏年。公歷年份數除以( )沒有余數的一般是閏年;公歷年份數是整百數的,必須除以( )沒有余數才是閏年。
二、基本練習
1.完成教材第49頁“練習六”第1題。
引導猜測:小明的生日是下個月的第1天,你知道是幾月幾日嗎?
要求:請用類似“我的生日在教師節前兩天”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生日讓其他同學猜。
2.完成教材第49頁“練習六”第2題。
(1)提問:你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嗎?在今年的年歷上把它們圈出來。
(2)追問:爸爸、媽媽的生日過了嗎?在爸爸、媽媽的生日這一天,你為他們做了什么?還沒有過的同學,你打算怎樣給爸爸、媽媽過生日?
3.完成教材第49頁“練習六”第3題。
讓學生根據題意,挑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月份,找出×月1日是星期幾,制作一個月歷,并完成以下要求。
(1)在表中圈出節日、紀念日。
(2)算一算這個月一共上課多少天,休息多少天?
(3)你還想說些什么?在小組里說一說。
三、綜合練習
1.完成教材第50頁“動手做”。
學生拿出準備好的月歷卡,四人一組做框數游戲。
(1)要求:每次用長方形橫著框出3個數,說說這3個數之間的關系,算出它們的和。
先指名回答,再將學生的算式隨機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尋找規律。
得出:三個數的和是中間數的3倍。
(2)要求:每次用長方形豎著框出3個數,說說這3個數之間的關系,算出它們的和。
先指名回答,再將學生的算式隨機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尋找規律。
得出:三個數的和是中間數的3倍。
(3)追問:還可以框出幾個數?怎樣框?試一試。
2.出示教材第50頁“你知道嗎”內容。
提問:同學們,我們平常所說的一年四季和一年的四個季度一樣嗎?
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說說從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明確:一年四季與一年的四個季度是有區別的。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
《補》
?
第五單元 年、月、日
課題:24時計時法 第 4 課時 總第 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生活中的時間。
2.能進行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之間的相互轉換。
教學重點: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教學難點:理解和發現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并能正確進行互換。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談話:羊村要召開羊羊運動會,這一天,懶羊羊通知喜羊羊:“明天5時到羊村體育場參加跑步比賽。”第二天,喜羊羊天沒亮就出發了,早上5時趕到體育場卻發現一個小伙伴也沒有,一直等到傍晚5時才開始比賽,這是怎么回事?(學生自由發表各自意見)
師:原來,一天有2個5時,懶羊羊在通知的時候沒有說明是早上的5時,懶羊羊在通知的時候沒有說明是早上的5時,還是傍晚的5時,導致喜羊羊在早上5時就到了達了。生活中經常因為這樣的描述出現錯誤,為了簡易、不出錯,廣播、電視等部門都用24時計時法。
2.揭題:本節課我們就來認識下24時計時法的相關知識。
二、交流共享
1.出示教材第51頁例3的節目預告表。
提問:這是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的節目預告表,你從中知道了什么?(學生自由發言) 追問:怎么會有14:00呢?
引導學生明確:這里用的是24時計時法,14:00是下午2時。
2.課件演示鐘表。
(1)出示倒計時的場面,提問:見過這個場面嗎?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一起倒計時,當我們倒數到1的那一瞬間,鐘面上的時針、分針、秒針都指到了幾?(12)這個時刻意味著什么?
(2)課件演示(時間)
結合演示,教師介紹:新的一天開始了,此時是幾時?(夜里12時),月亮高高掛,我們正在睡覺,時間繼續走,早上8時,我們在哪里?(學校)時間繼續走,中午12時,我們回到家,在家里吃飯。到這時,時間已經悄悄走過了鐘面的一圈,回到了12時,時間繼續走,開始第二圈的旅程,到了晚上8時,我們要上床睡覺了。當時間走到晚上12時時,這一天就過去了,它又將開始新的一天。
提問:現在時針一共走了幾圈?(結合彩條,讓學生看清走了2個12,是2圈)一共走了多少個小時?(24小時)
小結。
3.介紹24時計時法。
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針走一圈的時刻時,鐘面上的時針指幾就是幾時,表示時針走第二圈的時刻時,鐘面上時針所指的數加上12就是24時計時法的時刻。
4.24時計時法和普通計時法的關系。
提問:24時計時法和普通計時法有什么區別和聯系?
引導學生明確:(1)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時,這個時刻從0時起過了幾小時,就直接說幾時;而普通計時法為了區別兩個不同的時段,要在時間前面加上凌晨、早上、下午、晚上等詞。(2)中午12時之前表示的時刻相同,1時之后,表示的時刻相差12小時。
追問:16:00是下午幾時?18:30呢?學生獨立思考后回答:16:00是下午4時,18:30是下午6時30分。
三、反饋完善
1.說一說:羊村運動會上喜羊羊早到是誰的錯?如果你是懶羊羊你會怎樣通知喜羊羊? 讓學生用兩種計時法分別描述:明天下午5時或明天17時。
2.完成教材第52頁“想想做做”第1題。
提問:鐘面上的時間用24時計時法表示,各是幾時?
讓學生小組討論,說說自己的想法,并指明匯報。
3.完成教材第52頁“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圖標,提問:你認識這個圖標嗎?(禁止機動車通行),7:30~18:30表示什么?從上午幾時幾分到下午幾時幾分禁止機動車通行?
(提醒學生將24時計時法轉換成普通計時法)
4.完成教材第52頁“想想做做”第4題。
提示:鐘面上表示的時間可能是上午,也可能是下午,可能是白天,也可能是晚上。 讓學生在小組內議一議、說一說。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
第五單元 年、月、日
課題:計算經過的時間 第 5 課時 總第 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學會推算出從一個時刻到另一個時刻所經過的時間。
2.進一步感知和體驗時間,逐步建立時間觀念。
教學重點:學會推算出從一個時刻到另一個時刻所經過的時間。
教學難點:推算出從一個時刻到另一個時刻所經過的時間。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談話:上節課我們學習了24時計時法,你能說說什么是24時計時法嗎?
學生回顧24時計時法。
出示教材第53頁的節目預告表,并提問:你能把這些時刻改成普通計時法嗎?
指名匯報后引入課題:這是我們上節課學習的24時計時法,24時計時法還能幫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實際問題,這節課我們就繼續來學習新的知識。
二、交流共享
1.計算整時到整時經過的時間。
(1)出示例4,提出問題。
提問:這張預告表上的節目你喜歡嗎?最喜歡哪一個節目?根據你的觀察,你覺得哪個節目播放的時間會長一些?你是怎么想的?
引導:播放的時間是這個節目從開始到下個節目開始的時間,《動畫劇場》從什么時候開始?(14:00)什么時候結束?(16:00)一共播放了多長時間?
先讓學生獨立解答,再在小組里交流算法。
師:鐘面上是從2:00到3:00經過幾小時?(1小時)從3:00到4:00經過幾小時?(1小時)一共就是經過幾個小時?(2小時)
指名上臺撥一撥,并讓學生嘗試畫線段圖表示。
提示:畫線段圖時只要畫出經過的時間的開始和結束部分。
明確:從14:00到16:00經過的時間,還可以用減法計算,根據“結束時刻-開始時刻=經過的時間”可算出播放時間。
16-14=2(時)
2.計算非整時經過的時間。
談話:剛才我們計算了《動畫劇場》播放的時間,現在我們再來算一算《智慧樹》播放的時間。(出示教材第53頁“試一試”問題)仔細觀察,《智慧樹》從什么時刻開始播出,什么時刻結束?(8:10播出,8:40結束)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討論交流,然后組織學生集體討論,教師結合學生的思路,用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
出示線段圖:說說線段圖的起點和終點。
追問:8:10應該怎樣表示?中間的這段線應該平均分成幾份?
學生討論后得出結論:開始時8:10,應該把8時和9時這一段平均分成6份,表示60分鐘。
教師演示從8:10到8:40,用不同顏色的線段表示出來。
提問:現在你能計算從8:10到8:40這段時間有多長嗎?
學生計算,指名匯報,說說計算方法,教師板書:
40-10=30(分)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54頁“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情境圖,提問:根據這個情境圖,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提出問題:這個圖書室每天的借書時間有多長?應如何解答?
先讓學生獨立解答,再在小組內交流算法。
引導:先分別算出兩個時段的時間,再把兩段的時間相加,就是每天借書的時間。 用減法算:13-12=1(時) 17-15=2(時) 1+2=3(時)
2.完成教材第54頁“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題目,指導學生看題,理解題意。讓學生具體說說題中有哪幾個商店,它們的營業時間分別是怎樣安排的。
提問:算一算每個商店每天各營業多少小時?哪個商店的營業時間長?
學生獨立思考,列式解答,教師巡視指導,了解學生的做題情況。鼓勵學生勇敢表達自己的解題思路,最后師生共講評。
3.完成教材第54頁“想想做做”第3題。
出示題目,學生讀題,指名說說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
提問:能直接用下午5時減上午9時嗎?怎么辦?你能用線段圖表示出來嗎? 學生交流討論,進行畫圖,教師巡視指導。
小結:如果兩個時刻不在同一時段,可以將普通計時法時間轉換成24時計時法再計算。
4.完成教材第54頁“想想做做”第5題。
(1)引導:小明是幾時睡覺的?什么時候起床的?這個時間從第一天晚上的8時跨越到第二天的早上的6時。能不能用我們之前學習的方法計算?應該怎樣計算?
(2)指名交流,讓學生口述計算過程。
學生可能會用以下計算方法:
方法一:先想第一天24時前睡了多少小時,再和第二天睡覺的時間加起來,即24-20=4(時),4+6=10(時)。
方法二:先想晚上8時到第二天上午8時經過了12小時,再減去2小時,即12-2=10(時)。
學生可能還有其他的計算方法,只要合理,教師都要給予肯定。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
第五單元 年、月、日
課題:練習七 第 6 課時 總第 課時
教學目標:
1.鞏固24時計時法和普通計時法的轉換方法,能靈活運用24時計時法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掌握計算從一個時刻到另一個時刻所經過的時間的方法。
3.提高學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培養時間觀念。
教學重點:進一步鞏固24時計時法和普通計時法的轉化方法。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計算從一個時刻到另一個時刻所經過的時間的方法與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
1.復習24時計時法和普通計時法的知識及兩種時間表示法的轉換方法。 讓學生完成教材第56頁“練習七”第1題。
2.導入: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完成24時計時法的相關練習。
二、基本練習
1.完成教材第56頁“練習七”第2題。
要求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全班反饋。教師適當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2.完成教材第56頁“練習七”第3題。
從9時開始,每一次向后推4小時,或用加法計算。
3.完成教材第56頁“練習七”第4題。
引導學生看圖,從問題中找到數學信息,進行分析理解。
4.完成教材第56頁“練習七”第5題。
先讓學生填空,再引導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明確:1時=60分 1分=60秒
三、綜合練習
1.完成教材第57頁“練習七”第6題。
出示小華星期日一天的主要活動安排表。
(1)根據表中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2)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小華周末一天的安排是否合理,有沒有值得改進的地方。
(3)制作一張自己的周末時間安排表,與同學交流。
2.完成教材第57頁“練習七”第7題。
(1)先全班讀題,分析題意,找出題中解決問題的關鍵;再讓學生進行小組交流,明確思路。
(2)出示表格,讓學生填寫表格。
(3)提問:王叔叔11:40到車站,準備乘車去機場,能趕上什么時間的班車?
3.完成教材第57頁“練習七”思考題。
(1)課件出示火車票,讓學生觀察火車票。
(2)全班讀題,分析題意,找出題中解決問題的關鍵。
(3)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探討推算時間的方法。教師巡視,及時給予必要的指導。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
第六單元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課題:認識面積 第 1 課時 總第 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初步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
2.在學習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鍛煉數學思考能力,發展空間觀念,激發進一步學習和探索的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面積的含義,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
教學難點: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教師事先在黑板上畫兩個長方形,一個長4dm,寬3dm;另一個長10dm,寬1dm。 談話:這是兩塊菜地,獅子大王要把這兩塊菜地分給山羊和狐貍,忠厚的山羊讓狐貍先挑選,狐貍急急忙忙挑了這一塊(后一塊長方形),狐貍這次占到便宜了沒有呢?(學生發表意見)
二、交流共享
1.教學例1。
(1)看一看,感知面的大小
出示情境圖,問:這是什么地方的情境?從這幅圖中你看到了什么?
觀察黑板的表面和課本的封面,說說哪個面比較大,哪個面比較小。
觀察課桌的表面和課本的封面,說說哪個面比較大,哪個面比較小。
指出:通過觀察發現了物體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呢的面積。
(2)說一說,表述面的大小。
談話:現在誰來說一說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的什么?課本的封面呢?
你們會比一比黑板面的面積和課本封面的面積的大小嗎?(在小組里先說一說再集體交流)
(3)摸一摸,比較面的大小。
請同學們用手摸一摸桌面和椅子面,比一比哪個面的面積比較大,哪個面的面積比較小。 摸一摸練習本的封面,學具盒蓋的面和三角尺的面,摸了以后你認為哪個面的面積最大,哪個面的面積最小。
(4)找一找,生活中的其他物體你能比較它們表面的面積大小嗎?
講述:通過觀察和摸物體的面等活動,我們知道了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物體表面的面積。
(5)出示第58頁一個正方形和一個長方形。
問:這是兩個什么圖形?請你們拿出兩張這樣的紙片,有什么辦法能比較這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呢?
(6)分小組討論。
集體交流。
講述:你們用重疊和測量的方法比出這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這是兩種很好的比較方法。從比較結果我們看出,在這兩個圖形中,長方形的面積比正方形的面積大,這也說明了平面圖形的面積也有大有小。
2.教學例2。
(1)出示兩個長方形。
問:你們能想辦法比出這兩個長方形面積的大小嗎?
(2)分組討論,集體交流。
(3)談話:請每個同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比一比這兩個平面圖形面積的大小。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59頁“想想做做”第2題。
談話:這是從一幅中國地圖上描下來的四個省的圖形,你能看出哪個省的面積最大,哪個省的面積最小嗎?
指名回答,如果學生有興趣,可以在課后從中國地圖上再找出一些省份來比較。
2.完成教材第60頁“想想做做”第4題。
課件出示第4題的圖形,提問:下面的圖形哪個面積最大?為什么?用什么辦法比較四個圖形的面積?(數方格)
學生各自在教材上數方格,并比較哪個圖形的面積大。教師提示:碰到半格的,可以將兩個半格看成1格。
3.完成教材第60頁“想想做做”第5題。
出示題中的平面圖,提問:這是美麗的校園平面圖,從圖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你能比較平面圖中各個區域面積的大小嗎?
先讓學生互相交流,再指名匯報,全班訂正。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白| 西华县| 鹤岗市| 井研县| 项城市| 渑池县| 康乐县| 湘潭市| 洪泽县| 花莲县| 新宁县| 桑日县| 彭州市| 深州市| 九寨沟县| 桦川县| 五家渠市| 济阳县| 甘肃省| 霍林郭勒市| 曲靖市| 阿克陶县| 双江| 彩票| 神池县| 屏边| 合作市| 衡阳县| 黑龙江省| 深水埗区| 鹤山市| 虎林市| 连州市| 香河县| 梅河口市| 永城市| 卢氏县| 长乐市| 宁德市| 濉溪县| 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