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十三講:探究世界的本質(原卷版)考綱對本講內容的考查如下:1.哲學的物質概念:(1)自然界的物質性;(2)人類社會的物質性。2.哲學的運動概念:(1)運動和物質的關系;(2)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3.物質運動的規律:(1)規律的概念;(2)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3)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考查的內容主要可分為以下3個具體方向:1.世界的物質性2.哲學的運動概念3.物質運動的規律一、世界的物質性 1.是什么——哲學的物質概念(1)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 ,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 。(2)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概括了宇宙間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共同本質,而不是指某一種具體的物質形態。(3)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于它的 。2.為什么——世界物質性的原因(1)自然界的物質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規律形成和發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發展史,都是統一的 中的一部分。(2)人類社會的物質性:人類社會是 長期發展的產物, 起了決定性作用;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 體系,構成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環境、人口因素、生產方式)是客觀的,集中體現了 的物質性。(3)人的意識一開始就是 。3.怎么辦——如何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自然界具有客觀性, 是人有意識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前提,在順應保護自然的前提下,認識、利用、改造自然。【提醒】世界的物質性有以下五種表述:世界的本原是物質;世界的本質是物質;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世界統一于物質;世界是物質的。[理解]1.全面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概念(1)概念①物質的內涵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物質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的萬事萬物的總和。②客觀實在是一種客觀存在,客觀存在不僅包括具有客觀實在性的物質現象,還包括客觀存在的精神、意識現象,比如人的思想。(2)物質與具體物質形態的關系提醒:(1)物質是對物質具體形態共性的概括,與物質具體形態是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抽象與具體的關系,而不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2)要明確哲學的物質概念與自然科學的物質概念的關系:自然科學的物質概念只涉及自然界中的物質形態的具體特征,而哲學上講的物質概念則概括了世界上所有物質具體形態的共同特點,即客觀實在性。2.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1)哲學意義上的世界,可分為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客觀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主觀世界是指人的意識。(2)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提醒:關于世界的物質性,有以下幾種正確說法:世界的本質是物質;世界的本原是物質;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世界統一于物質;世界是物質的。二、哲學的運動概念1.哲學上所講的運動和靜止概念(1)運動,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 。(2)靜止,是運動的一種 。它主要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說事物在它發展的一定階段和一定時期,其 沒有發生變化;二是說物體相對于某一參照系來說沒有發生某種 ,或者說物體在一定條件和范圍內沒有進行某種 運動。2.物質與運動的關系、運動與靜止的關系(1)物質與運動的關系:物質與運動不可分割。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固有的 和 ;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 。(2)運動與靜止的關系:①區別:運動是無條件的、 、絕對的;靜止是有條件的、暫時的、 。②聯系:靜止是運動的一種 ,物質世界是 的統一。(3)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運動、變化中,沒有不運動的物質。只承認靜止而否認運動會導致 的不變論,只承認絕對運動而否認相對靜止則導致 。【提醒】物質的唯一特性與固有的根本屬性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是相對于人的意識、精神而言;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是運動,是指物質存在的狀態。[理解]1.全面理解運動和物質的關系2.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 全面認識相對靜止:①是一種不顯著的運動、特殊的運動。②是事物處于量變狀態。③是構成事物的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沒有發生易位。三、物質的運動的規律1.是什么——規律的概念、規律的普遍性、規律的客觀性(1)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 、 、必然的、 聯系。(2)規律是 。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在其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規律。(3)規律是 。它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2.為什么——人類不能改變規律的原因規律是客觀的,但人類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去 規律。人類認識和利用規律的前提是 ,人類改變的是規律存在和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而不是規律本身。3.怎么辦——如何做到按客觀規律辦事(1)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要求我們必須 ,按客觀規律辦事,而不能違背規律。一旦違背客觀規律,必然受到規律的懲罰。(2)人們還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在 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 ,造福人類。[理解]1.正確理解規律的含義提醒:(1) 規律≠聯系。規律是一種聯系,但是并非任何聯系都是規律。(2) 規律≠規則。規律是客觀的,不能被制定、修改或廢除。規則是主觀的,可以制定、修改、補充或廢除,正確的、合理的規則總是根據客觀規律制定的,是對客觀規律的反映。2.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規律是客觀的,說明規律無好壞之分。規律是普遍的,但并非是永恒的,它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有條件的。3.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把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要反對兩種錯誤傾向。一是“宿命論”,夸大規律的客觀性,認為人在規律面前無能為力;二是“唯意志論”,夸大人的主觀能動性,忽視規律的客觀性。 1.人們創造出了計算機、電冰箱、宇宙飛船等,這說明人類能創造自然物。糾錯:人們創造計算機、電冰箱、宇宙飛船等東西的過程,是以客觀的自然物的存在為前提的,改變的只是物質的具體形態,并沒有創造出新的自然物。2.霧和霾都是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糾錯:霧和霾屬于物質的具體形態,是物質的體現。3. 哲學上的物質即具體科學中物質的總和。糾錯:物質與具體科學中的物質是一般與個別、抽象與具體、共性與個性的關系。4.物質是標志客觀存在的哲學范疇。糾錯: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客觀實在”不同于“客觀存在”,“客觀實在”的東西一定是物質,“客觀存在”的東西既可能是物質,也可能是意識。5.靜止是事物的質變狀態。糾錯:靜止是事物的量變狀態,此時構成事物的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沒有發生改變。6.既要承認運動的相對性,又要承認靜止的絕對性。糾錯:既要承認運動的絕對性,又要承認靜止的相對性。7.運動是普遍的、永恒的、有條件的;靜止是有條件的、絕對的。糾錯:運動是無條件的、永恒的和絕對的;靜止是有條件的、暫時的和相對的。8.靜止就是沒有運動變化的狀態。糾錯:靜止是一種不顯著的運動,是運動的一種特殊狀態。9.人不能違背規律,但可以創造、制定、廢除、改變、消滅規律。糾錯:人不能違背規律,也不能創造、制定、廢除、改變、消滅規律,但人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10.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認識和利用規律的前提和基礎。糾錯: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認識和利用規律的必要條件。11.客觀規律和主觀能動性相互制約。糾錯:客觀規律始終制約著人的主觀能動性,但主觀能動性不能制約客觀規律。12.客觀規律會妨礙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糾錯:雖然規律是客觀的,但人們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并利用規律,人在規律面前不是無能為力的,客觀規律不會妨礙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考向一 世界的物質性例1:[2014?上海卷]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這里的“客觀實在性”是指( )A.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B.世界上一切物質的共性C.人們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特質D.事物發展中確定不移的基本秩序【解法指導】哲學的物質概念在理解上難度較大,主要區分物質和物質的具體形態的關系,物質的唯一特性和根本屬性的區別。【答案】B【解析】A選項觀點與題意不符,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特性,故排除;B選項觀點正確且符合題意,客觀實在性是指世界上一切物質的共性,故入選;C選項觀點與題意不符,客觀實在性與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無關,故排除;D選項觀點與題意不符,客觀實在性并不是事物發展的基本秩序,故排除。跟蹤訓練1:十九大報告強調,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人類只有遵循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這告誡我們( )①改造自然界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②人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要與自然和諧相處 ③規律是客觀的,必須按客觀規律辦事 ④自然生態與人類社會發展的矛盾不可調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考向二 哲學的運動概念例2:[2012?江蘇卷]英國詩人雪萊在《無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兒喜愛歡悅/明天,就會凋謝/我們希望長駐一切/誘惑你,然后飛逸/什么是人間的歡樂/那是戲弄黑夜的電火/像閃光一樣短促”。下列與詩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 )A.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B.人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C.萬物都在運動,但只是在概念中運動D.靜者靜動,非不動也。靜即含動,動不舍靜【解法指導】要準確把握運動與靜止的特點,把握物質與運動的關系。【答案】B【解析】本題以詩歌的形式考查學生對哲理的理解,主要考查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系。雪萊的詩只承認絕對運動而否認相對靜止,割裂了運動和靜止的關系,選項中與此哲理相近的只有B項。A是主觀唯心主義觀點。C是客觀唯心主義觀點。D體現了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辯證統一關系。跟蹤訓練2:[2015?江蘇卷]“世間萬物,變動不居”。“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這說明( )①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②一切要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 ③離開運動談物質是唯心主義的觀點 ④要在對立中把握統一,在統一中把握對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向三 物質運動的規律例3:[2016?全國Ⅱ卷]在長征途中,毛澤東非常重視情報工作,及時掌握敵方的部署與動向,根據敵我雙方力量的變化,尋找敵方薄弱環節,靈活調動軍隊,四渡赤水,終于擺脫了敵兵的圍追堵截。毛澤東用兵如神的奧秘在于( )①重視調查研究,依據不斷變化的情況決定軍事部署 ②把對戰爭規律的真理性認識作為軍事行動的出發點 ③善于在瞬息萬變的戰場形勢中掌握和利用戰爭規律 ④認識到紅軍將士的主觀能動性在戰爭中起決定性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法指導】此題是闡述性材料,考生要抓住設問指向,準確歸納和解讀材料信息。【答案】B【解析】毛澤東及時掌握敵方的部署與動向,根據敵我雙方力量的變化,靈活調動軍隊,做到了從變化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把握戰爭規律,①③入選。②把認識作為行動的出發點,說法錯誤。主觀能動性起決定性作用的說法錯誤,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前提,④不選。跟蹤訓練3:[2015?北京卷] 這說明在我國古代,人們( )①認識到了節氣與農業生產的客觀聯系 ②將節氣智慧融入于生產和生活實踐中 ③順應自然節律,實現了對自然的征服 ④在實踐中獲得了對人與自然關系的完整認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一、選擇題1.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一書中曾深刻指出: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會對我們進行報復。恩格斯這段話意在強調( )①人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要和自然和諧相處 ②應該減少人類活動對自然界的刻意干預 ③自然界有其自身存在和發展的固有規律 ④人類給自然界打上了實踐活動的印跡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2.2017年5月22日,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先生在揚州論壇上指出,宇宙中90%的物質是看不見的,被稱為“暗物質”。我們的目標之一就是尋找“暗物質”。材料中的“暗物質”( )①是客觀實在的外在表現 ②是能被人類所認識的具體的物質形態 ③是對宇宙間一切事物和現象的共同本質的概括 ④是對宇宙間一切事物和現象的反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18·河北衡水中學二調]2017年以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下,經濟社會各項工作進展順利,但是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增多,特別是實體經濟面臨融資等困難。這表明( )①哲學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科學指導 ②真正的哲學能夠引領社會發展方向 ③運動是物質世界存在的根本屬性④意識活動并不能改變客觀物質現狀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4.2017年8月8日21時19分,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造成多人傷亡,多間房屋不同程度受損。專家指出:“地球一直處于震動狀態,震動是地球的常態。”由此可知( )①運動是物質的唯一特性 ②任何物質形態都是以運動的方式存在的 ③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永恒的 ④要尊重自然規律,按規律辦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18·鹽城期中]生物體內無數復雜分子不斷地運動著,如果能任意“抓拍”其高清照片、看清某個分子在特定瞬間的模樣,將使我們更深入地理解生命如何運作。近幾年來迅速發展的低溫冷凍電子顯微術解決了這一問題。材料體現了( )A.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B.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主要標準C.開發、創造出新的規律可以為人類造福D.事物的發展取決于意識能否反映客觀存在6.2017年我國GDP目標增速為6.5%左右,低于2016年6.7%的目標增速。事實上我國在創造了二戰后一國經濟高速增長持續時間最長紀錄后,正面臨速度換擋、結構調整、動力轉換的節點,在螺旋式上升的發展歷程中進入了一個新狀態、新格局、新階段,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這表明( )①萬事萬物的變化是永恒的 ②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是統一的 ③我國經濟高速增長只是暫時的 ④我國經濟發展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武漢是匯聚南腔北調的大都市,由于社會交往的需要和學校教學用語的影響,使得許多武漢孩子更喜歡說普通話。但是,武漢方言仍然富有生命力。近幾年涌現出的許多新詞“‘搞人’、‘掉得大’、‘裝精’”,都帶有濃郁的武漢特色。從哲學的角度,武漢方言的變化體現出( )①事物變化的總是表象,內在的本質是不變的 ②局部的變化不會妨礙事物整體性質的穩定 ③事物在絕對運動中總是保持著某種相對靜止 ④事物在其自身的運動演變中得以生存和延續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8.在商務部認定的1 128家中華老字號中,仍在不斷發展壯大的只占20%到30%。有的老字號無視技術發展帶來的消費習慣的變化,產品缺乏多樣性和差異,有的堅持“斷網”,拒絕網上營銷、電子支付,市場越做越小,觀念陳舊,生產成本高,員工年齡偏大,知識層次低,跟不上時代發展。造成這些老字號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 )①墨守成規,背離經濟發展的規律 ②固步自封,用靜止的觀點看問題 ③抱殘守缺,用片面的觀點看問題 ④癡心不改,保持傳統藝術的本色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9.2017年10月3日,習近平在給中國人民大學建校80周年的賀信中說:高校要“堅持立德樹人,遵循教育規律”。這是因為教育規律( )①存在于世界各個領域之中和人類社會發展的始終 ②是教育內部諸因素之間、教育與其他事物之間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 ③是對教育發展的方向和趨勢的正確反映 ④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違背教育規律就會遭到懲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18·承德調研]經過科技工作者的長期探索和努力,2017年6月15日,我國在浩瀚宇宙架起了一臺屬于中國人自己的真正意義上的太空望遠鏡。通過它我們可以更加深入地觀察宇宙樣貌、探索宇宙奧秘。材料說明( )①順應自然規律就可以發現宇宙的奧秘 ②人類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 ③發揮主觀能動性是實踐活動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 ④科學家的努力是推動對宇宙的認識發展的直接動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2018·九江一中摸底]“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客觀的”,下列說法能夠依次佐證上述哲學觀點的是( )①流水不腐,戶樞不蠢 ②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 ③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數矣,君子有常體矣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C.④→①→③→② D.④→③→②→①12.[2018·肇慶統測]2017年9月25日,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云四號”正式交付使用。風云四號衛星將大幅度提高我國天氣預報、氣象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生態環境監測和空間天氣監測預警能力,并廣泛應用于多領域。這表明( )①實踐最終以服從和服務于認識的發展為目的 ②科技創新可以推動人類認識水平的不斷提高 ③人們能夠認識規律,利用規律為人類造福 ④人類認識能力的提高決定著認識的深度、廣度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二、非選擇題13.古希臘哲學家芝諾給我們留下了好幾個著名的詭辯命題,其中的“飛矢不動”說比較著名。具體如下:古希臘哲學家芝諾有一天問他的學生:“射出去的箭是動的還是靜止的?”學生說:“這還用說,當然是動的呀。”芝諾問:“那么,這支箭在飛行的每一個瞬間里都有一個確定的位置嗎?”學生說:“當然有呀。”芝諾問:“那么,在這樣的一瞬間里,這支箭所占據的空間和它自己的體積是一樣大嗎?”學生說:“當然一樣大呀。”芝諾問:“在這樣的一瞬間里,這支箭既有一個確定的位置,又占據著和自己的體積一樣大小的空間,這支箭此刻是動還是靜呢?”學生想了想,說:“是靜止的。”芝諾問:“這支箭在這一瞬間里是靜止的,那么,在其他的瞬間里也是靜止的嗎?”學生說:“是的,在每一個瞬間里,這支箭都是靜止的。”芝諾總結道:“所以,這支射出去的箭其實是靜止不動的。”請你運用相關知識分析材料中的“飛矢不動”觀點。 14.“二十四節氣”形成于中國黃河流域,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指導著傳統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是中國傳統歷法體系及其相關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際氣象界,這一時間認知體系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二十四節氣是以古代黃河中下游地區的天象、氣溫、降水和物候的時序變化為基準,東風西風、晴空細雨、雷電霜雪都是時間的主人,桃樹梨樹、杏樹桑樹、菊花苦菜、蟲魚鳥獸、山川河流,都是時間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人根據時間的變化,采桑養蠶、安排生產,春耕夏長,秋收冬藏,以此達到與自然的和諧。不同地區、不同時代的老百姓對二十四節氣進行了動態的完善,在當代中國人仍然保留著吃春盤、春餅等習俗,會用“九九消寒圖”來避寒養生,使得中國人的生活具有韻律之美。結合材料,運用規律的相關知識,談談我們應如何運用二十四節氣讓生活更具韻律之美。 13第二十三講:探究世界的本質(解析版)考綱對本講內容的考查如下:1.哲學的物質概念:(1)自然界的物質性;(2)人類社會的物質性。2.哲學的運動概念:(1)運動和物質的關系;(2)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3.物質運動的規律:(1)規律的概念;(2)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3)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考查的內容主要可分為以下3個具體方向:1.世界的物質性2.哲學的運動概念3.物質運動的規律一、世界的物質性 1.是什么——哲學的物質概念(1)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2)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概括了宇宙間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共同本質,而不是指某一種具體的物質形態。(3)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2.為什么——世界物質性的原因(1)自然界的物質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規律形成和發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發展史,都是統一的物質世界中的一部分。(2)人類社會的物質性: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勞動起了決定性作用;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構成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環境、人口因素、生產方式)是客觀的,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3)人的意識一開始就是社會的產物。3.怎么辦——如何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自然界具有客觀性,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是人有意識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前提,在順應保護自然的前提下,認識、利用、改造自然。【提醒】世界的物質性有以下五種表述:世界的本原是物質;世界的本質是物質;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世界統一于物質;世界是物質的。[理解]1.全面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概念(1)概念①物質的內涵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物質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的萬事萬物的總和。②客觀實在是一種客觀存在,客觀存在不僅包括具有客觀實在性的物質現象,還包括客觀存在的精神、意識現象,比如人的思想。(2)物質與具體物質形態的關系提醒:(1)物質是對物質具體形態共性的概括,與物質具體形態是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抽象與具體的關系,而不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2)要明確哲學的物質概念與自然科學的物質概念的關系:自然科學的物質概念只涉及自然界中的物質形態的具體特征,而哲學上講的物質概念則概括了世界上所有物質具體形態的共同特點,即客觀實在性。2.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1)哲學意義上的世界,可分為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客觀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主觀世界是指人的意識。(2)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提醒:關于世界的物質性,有以下幾種正確說法:世界的本質是物質;世界的本原是物質;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世界統一于物質;世界是物質的。二、哲學的運動概念1.哲學上所講的運動和靜止概念(1)運動,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2)靜止,是運動的一種特殊狀態。它主要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說事物在它發展的一定階段和一定時期,其根本性質沒有發生變化;二是說物體相對于某一參照系來說沒有發生某種運動,或者說物體在一定條件和范圍內沒有進行某種特殊的運動。2.物質與運動的關系、運動與靜止的關系(1)物質與運動的關系:物質與運動不可分割。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2)運動與靜止的關系:①區別:運動是無條件的、永恒的、絕對的;靜止是有條件的、暫時的、相對的。②聯系:靜止是運動的一種特殊狀態,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3)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運動、變化中,沒有不運動的物質。只承認靜止而否認運動會導致形而上學的不變論,只承認絕對運動而否認相對靜止則導致相對主義和詭辯論。【提醒】物質的唯一特性與固有的根本屬性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是相對于人的意識、精神而言;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是運動,是指物質存在的狀態。[理解]1.全面理解運動和物質的關系2.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 全面認識相對靜止:①是一種不顯著的運動、特殊的運動。②是事物處于量變狀態。③是構成事物的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沒有發生易位。三、物質的運動的規律1.是什么——規律的概念、規律的普遍性、規律的客觀性(1)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2)規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在其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規律。(3)規律是客觀的。它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2.為什么——人類不能改變規律的原因規律是客觀的,但人類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去認識和利用規律。人類認識和利用規律的前提是承認規律的客觀性,人類改變的是規律存在和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而不是規律本身。3.怎么辦——如何做到按客觀規律辦事(1)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要求我們必須尊重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而不能違背規律。一旦違背客觀規律,必然受到規律的懲罰。(2)人們還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人類。[理解]1.正確理解規律的含義提醒:(1) 規律≠聯系。規律是一種聯系,但是并非任何聯系都是規律。(2) 規律≠規則。規律是客觀的,不能被制定、修改或廢除。規則是主觀的,可以制定、修改、補充或廢除,正確的、合理的規則總是根據客觀規律制定的,是對客觀規律的反映。2.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規律是客觀的,說明規律無好壞之分。規律是普遍的,但并非是永恒的,它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有條件的。3.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把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要反對兩種錯誤傾向。一是“宿命論”,夸大規律的客觀性,認為人在規律面前無能為力;二是“唯意志論”,夸大人的主觀能動性,忽視規律的客觀性。 1.人們創造出了計算機、電冰箱、宇宙飛船等,這說明人類能創造自然物。糾錯:人們創造計算機、電冰箱、宇宙飛船等東西的過程,是以客觀的自然物的存在為前提的,改變的只是物質的具體形態,并沒有創造出新的自然物。2.霧和霾都是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糾錯:霧和霾屬于物質的具體形態,是物質的體現。3. 哲學上的物質即具體科學中物質的總和。糾錯:物質與具體科學中的物質是一般與個別、抽象與具體、共性與個性的關系。4.物質是標志客觀存在的哲學范疇。糾錯: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客觀實在”不同于“客觀存在”,“客觀實在”的東西一定是物質,“客觀存在”的東西既可能是物質,也可能是意識。5.靜止是事物的質變狀態。糾錯:靜止是事物的量變狀態,此時構成事物的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沒有發生改變。6.既要承認運動的相對性,又要承認靜止的絕對性。糾錯:既要承認運動的絕對性,又要承認靜止的相對性。7.運動是普遍的、永恒的、有條件的;靜止是有條件的、絕對的。糾錯:運動是無條件的、永恒的和絕對的;靜止是有條件的、暫時的和相對的。8.靜止就是沒有運動變化的狀態。糾錯:靜止是一種不顯著的運動,是運動的一種特殊狀態。9.人不能違背規律,但可以創造、制定、廢除、改變、消滅規律。糾錯:人不能違背規律,也不能創造、制定、廢除、改變、消滅規律,但人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10.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認識和利用規律的前提和基礎。糾錯: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認識和利用規律的必要條件。11.客觀規律和主觀能動性相互制約。糾錯:客觀規律始終制約著人的主觀能動性,但主觀能動性不能制約客觀規律。12.客觀規律會妨礙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糾錯:雖然規律是客觀的,但人們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并利用規律,人在規律面前不是無能為力的,客觀規律不會妨礙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考向一 世界的物質性例1:[2014?上海卷]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這里的“客觀實在性”是指( )A.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B.世界上一切物質的共性C.人們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特質D.事物發展中確定不移的基本秩序【解法指導】哲學的物質概念在理解上難度較大,主要區分物質和物質的具體形態的關系,物質的唯一特性和根本屬性的區別。【答案】B【解析】A選項觀點與題意不符,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特性,故排除;B選項觀點正確且符合題意,客觀實在性是指世界上一切物質的共性,故入選;C選項觀點與題意不符,客觀實在性與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無關,故排除;D選項觀點與題意不符,客觀實在性并不是事物發展的基本秩序,故排除。跟蹤訓練1:十九大報告強調,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人類只有遵循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這告誡我們( )①改造自然界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②人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要與自然和諧相處 ③規律是客觀的,必須按客觀規律辦事 ④自然生態與人類社會發展的矛盾不可調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解析】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說明人要與自然和諧相處,②正確;人類只有遵循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說明人必須尊重客觀規律,③正確;材料不是強調發揮主觀能動性,①排除;自然生態與人類社會發展之間的矛盾是可以解決的,④錯誤。考向二 哲學的運動概念例2:[2012?江蘇卷]英國詩人雪萊在《無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兒喜愛歡悅/明天,就會凋謝/我們希望長駐一切/誘惑你,然后飛逸/什么是人間的歡樂/那是戲弄黑夜的電火/像閃光一樣短促”。下列與詩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 )A.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B.人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C.萬物都在運動,但只是在概念中運動D.靜者靜動,非不動也。靜即含動,動不舍靜【解法指導】要準確把握運動與靜止的特點,把握物質與運動的關系。【答案】B【解析】本題以詩歌的形式考查學生對哲理的理解,主要考查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系。雪萊的詩只承認絕對運動而否認相對靜止,割裂了運動和靜止的關系,選項中與此哲理相近的只有B項。A是主觀唯心主義觀點。C是客觀唯心主義觀點。D體現了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辯證統一關系。跟蹤訓練2:[2015?江蘇卷]“世間萬物,變動不居”。“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這說明( )①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②一切要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 ③離開運動談物質是唯心主義的觀點 ④要在對立中把握統一,在統一中把握對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世間萬物,變動不居”“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說的是要看到事物是不斷變化發展的,要做到因時而變、隨事而制,要摒棄不合時宜的舊觀念,沖破制約發展的舊框框,故①②符合題意。離開運動談物質是形而上學的觀點,故③說法錯誤;材料沒有涉及對立統一的問題,故④不選。考向三 物質運動的規律例3:[2016?全國Ⅱ卷]在長征途中,毛澤東非常重視情報工作,及時掌握敵方的部署與動向,根據敵我雙方力量的變化,尋找敵方薄弱環節,靈活調動軍隊,四渡赤水,終于擺脫了敵兵的圍追堵截。毛澤東用兵如神的奧秘在于( )①重視調查研究,依據不斷變化的情況決定軍事部署 ②把對戰爭規律的真理性認識作為軍事行動的出發點 ③善于在瞬息萬變的戰場形勢中掌握和利用戰爭規律 ④認識到紅軍將士的主觀能動性在戰爭中起決定性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法指導】此題是闡述性材料,考生要抓住設問指向,準確歸納和解讀材料信息。【答案】B【解析】毛澤東及時掌握敵方的部署與動向,根據敵我雙方力量的變化,靈活調動軍隊,做到了從變化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把握戰爭規律,①③入選。②把認識作為行動的出發點,說法錯誤。主觀能動性起決定性作用的說法錯誤,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前提,④不選。跟蹤訓練3:[2015?北京卷] 這說明在我國古代,人們( )①認識到了節氣與農業生產的客觀聯系 ②將節氣智慧融入于生產和生活實踐中 ③順應自然節律,實現了對自然的征服 ④在實踐中獲得了對人與自然關系的完整認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本題的題眼是“谷雨節氣,適合農作物生長,農業生產進入繁忙時期”。節氣表體現了人們能夠認識自然規律,并利用自然規律,因此①符合題意,當選;材料體現了人們把這種認識用于生產,②當選;③錯誤,人們利用自然不是征服自然,人的活動應遵循自然規律;④錯誤,在實踐中人們并沒有獲得對人與自然關系的完整認識,因為人的認識是不斷發展的。一、選擇題1.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一書中曾深刻指出: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會對我們進行報復。恩格斯這段話意在強調( )①人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要和自然和諧相處 ②應該減少人類活動對自然界的刻意干預 ③自然界有其自身存在和發展的固有規律 ④人類給自然界打上了實踐活動的印跡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C 解析:材料強調的是要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否則會受到規律的懲罰,①③正確;②④不符合題意,排除。2.2017年5月22日,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先生在揚州論壇上指出,宇宙中90%的物質是看不見的,被稱為“暗物質”。我們的目標之一就是尋找“暗物質”。材料中的“暗物質”( )①是客觀實在的外在表現 ②是能被人類所認識的具體的物質形態 ③是對宇宙間一切事物和現象的共同本質的概括 ④是對宇宙間一切事物和現象的反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 解析: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概括了宇宙間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共同本質,而不是指某一種具體的物質形態。但是材料中強調的“暗物質”承認了物質的客觀實在性,屬于物質的具體形態,故①②符合題意;③④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答案選A。3.[2018·河北衡水中學二調]2017年以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下,經濟社會各項工作進展順利,但是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增多,特別是實體經濟面臨融資等困難。這表明( )①哲學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科學指導 ②真正的哲學能夠引領社會發展方向 ③運動是物質世界存在的根本屬性④意識活動并不能改變客觀物質現狀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D 解析: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下,經濟社會各項工作進展順利,但是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增多,特別是實體經濟面臨融資等困難。這表明真正的哲學能夠引領社會發展方向,成為社會變革的先導,同時體現了運動是物質世界存在的根本屬性,②③符合題意;哲學有科學與非科學之分,①是錯誤的;意識具有能動作用,④是不科學的;故本題選D。4.2017年8月8日21時19分,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造成多人傷亡,多間房屋不同程度受損。專家指出:“地球一直處于震動狀態,震動是地球的常態。”由此可知( )①運動是物質的唯一特性 ②任何物質形態都是以運動的方式存在的 ③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永恒的 ④要尊重自然規律,按規律辦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 解析:專家指出:“地球一直處于震動狀態,震動是地球的常態。”這說明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與存在方式,脫離運動的物質是不存在的,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永恒的,②③符合題意;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①錯誤;④材料沒有體現,排除;故選C。5.[2018·鹽城期中]生物體內無數復雜分子不斷地運動著,如果能任意“抓拍”其高清照片、看清某個分子在特定瞬間的模樣,將使我們更深入地理解生命如何運作。近幾年來迅速發展的低溫冷凍電子顯微術解決了這一問題。材料體現了( )A.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B.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主要標準C.開發、創造出新的規律可以為人類造福D.事物的發展取決于意識能否反映客觀存在答案:A 解析:生物體內無數復雜分子不斷地運動著,這體現了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的,現在我們實現了“抓拍”分子運動的某個特定瞬間,這個特定的瞬間是相對靜止的,這體現了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A項正確;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不是主要標準,B項錯誤;人不能創造規律,規律是客觀的,C項錯誤;事物的發展并不取決于意識能否反映存在,D項錯誤。故本題答案選A。6.2017年我國GDP目標增速為6.5%左右,低于2016年6.7%的目標增速。事實上我國在創造了二戰后一國經濟高速增長持續時間最長紀錄后,正面臨速度換擋、結構調整、動力轉換的節點,在螺旋式上升的發展歷程中進入了一個新狀態、新格局、新階段,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這表明( )①萬事萬物的變化是永恒的 ②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是統一的 ③我國經濟高速增長只是暫時的 ④我國經濟發展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 解析:在經過長時間高速發展后,我國經濟發展正面臨速度換擋、結構調整、動力轉換的節點,在螺旋式上升的發展歷程中進入了一個新狀態、新格局、新階段,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這表明事物處在永不停息的運動變化發展之中,我國經濟發展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征,①④符合題意;任何事物都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不等于說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是統一的,②說法錯誤;材料強調的是我國經濟發展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征,③與題意不符;正確選項為B。7.武漢是匯聚南腔北調的大都市,由于社會交往的需要和學校教學用語的影響,使得許多武漢孩子更喜歡說普通話。但是,武漢方言仍然富有生命力。近幾年涌現出的許多新詞“‘搞人’、‘掉得大’、‘裝精’”,都帶有濃郁的武漢特色。從哲學的角度,武漢方言的變化體現出( )①事物變化的總是表象,內在的本質是不變的 ②局部的變化不會妨礙事物整體性質的穩定 ③事物在絕對運動中總是保持著某種相對靜止 ④事物在其自身的運動演變中得以生存和延續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B 解析: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武漢是匯聚南腔北調的大都市,由于社會交往的需要和學校教學用語的影響,使得許多武漢孩子更喜歡說普通話。但是,武漢方言仍然富有生命力。武漢方言的變化體現出事物在絕對運動中總是保持著某種相對靜止,事物在其自身的運動演變中得以生存和延續,③④符合題意;事物是變化發展的,①錯誤;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也會影響到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②錯誤;故本題答案選B。8.在商務部認定的1 128家中華老字號中,仍在不斷發展壯大的只占20%到30%。有的老字號無視技術發展帶來的消費習慣的變化,產品缺乏多樣性和差異,有的堅持“斷網”,拒絕網上營銷、電子支付,市場越做越小,觀念陳舊,生產成本高,員工年齡偏大,知識層次低,跟不上時代發展。造成這些老字號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 )①墨守成規,背離經濟發展的規律 ②固步自封,用靜止的觀點看問題 ③抱殘守缺,用片面的觀點看問題 ④癡心不改,保持傳統藝術的本色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A 解析:有的老字號無視技術發展帶來的消費習慣的變化,這說明他們墨守成規,背離經濟發展的規律,①正確;有的老字號產品缺乏多樣性和差異,觀念陳舊,這說明他們固步自封,用靜止的觀點看問題,②正確;材料沒有體現這些老字號用片面的觀點看問題,③不選;保持傳統藝術的特色不是這些老字號陷入困境的原因,④不選。故本題答案選A。9.2017年10月3日,習近平在給中國人民大學建校80周年的賀信中說:高校要“堅持立德樹人,遵循教育規律”。這是因為教育規律( )①存在于世界各個領域之中和人類社會發展的始終 ②是教育內部諸因素之間、教育與其他事物之間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 ③是對教育發展的方向和趨勢的正確反映 ④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違背教育規律就會遭到懲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 解析:教育規律是事物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違背規律就會遭到懲罰,②④正確;教育規律并非存在于世界各個領域,①錯誤;規律是客觀的,不是人們對事物的反映,③錯誤。10.[2018·承德調研]經過科技工作者的長期探索和努力,2017年6月15日,我國在浩瀚宇宙架起了一臺屬于中國人自己的真正意義上的太空望遠鏡。通過它我們可以更加深入地觀察宇宙樣貌、探索宇宙奧秘。材料說明( )①順應自然規律就可以發現宇宙的奧秘 ②人類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 ③發揮主觀能動性是實踐活動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 ④科學家的努力是推動對宇宙的認識發展的直接動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 解析:通過太空望遠鏡,我們可以更加深入地觀察宇宙樣貌、探索宇宙奧秘,說明人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也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體現,②③正確;①說法過于絕對,排除;實踐是推動認識發展的動力,④錯誤。11.[2018·九江一中摸底]“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客觀的”,下列說法能夠依次佐證上述哲學觀點的是( )①流水不腐,戶樞不蠢 ②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 ③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數矣,君子有常體矣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C.④→①→③→② D.④→③→②→①答案:B 解析:②屬于唯物主義觀點,體現了世界是物質的;①強調物質是運動的,④體現了事物的規律性,③體現了規律的客觀性,故選B。12.[2018·肇慶統測]2017年9月25日,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云四號”正式交付使用。風云四號衛星將大幅度提高我國天氣預報、氣象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生態環境監測和空間天氣監測預警能力,并廣泛應用于多領域。這表明( )①實踐最終以服從和服務于認識的發展為目的 ②科技創新可以推動人類認識水平的不斷提高 ③人們能夠認識規律,利用規律為人類造福 ④人類認識能力的提高決定著認識的深度、廣度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B 解析: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云四號”正式交付使用,將廣泛應用于多領域,表明科技創新可以推動人類認識水平的不斷提高,使人們不僅能夠認識事物的現象,而且能夠透過現象認識本質和規律,并利用規律為人類造福,②③符合題意;認識最終服從服務于實踐,實踐是認識的目的,①說法錯誤;人類實踐能力的提高決定著認識的深度、廣度,④說法錯誤;正確選項為B。二、非選擇題13.古希臘哲學家芝諾給我們留下了好幾個著名的詭辯命題,其中的“飛矢不動”說比較著名。具體如下:古希臘哲學家芝諾有一天問他的學生:“射出去的箭是動的還是靜止的?”學生說:“這還用說,當然是動的呀。”芝諾問:“那么,這支箭在飛行的每一個瞬間里都有一個確定的位置嗎?”學生說:“當然有呀。”芝諾問:“那么,在這樣的一瞬間里,這支箭所占據的空間和它自己的體積是一樣大嗎?”學生說:“當然一樣大呀。”芝諾問:“在這樣的一瞬間里,這支箭既有一個確定的位置,又占據著和自己的體積一樣大小的空間,這支箭此刻是動還是靜呢?”學生想了想,說:“是靜止的。”芝諾問:“這支箭在這一瞬間里是靜止的,那么,在其他的瞬間里也是靜止的嗎?”學生說:“是的,在每一個瞬間里,這支箭都是靜止的。”芝諾總結道:“所以,這支射出去的箭其實是靜止不動的。”請你運用相關知識分析材料中的“飛矢不動”觀點。答案: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于運動和變化之中,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脫離運動的物質。所以學生說飛出去的箭是動的,這個觀點是對的,而芝諾提出“飛矢不動”的觀點是錯誤的。②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箭處在運動變化中,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和永恒的;箭在每個瞬間所在的位置是靜止的,但靜止是運動的一種特殊形式,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和暫時的。芝諾論證的癥結在于把箭在某一點上的相對靜止絕對化,只承認靜止而否認運動,這是形而上學的不變論。14.“二十四節氣”形成于中國黃河流域,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指導著傳統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是中國傳統歷法體系及其相關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際氣象界,這一時間認知體系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二十四節氣是以古代黃河中下游地區的天象、氣溫、降水和物候的時序變化為基準,東風西風、晴空細雨、雷電霜雪都是時間的主人,桃樹梨樹、杏樹桑樹、菊花苦菜、蟲魚鳥獸、山川河流,都是時間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人根據時間的變化,采桑養蠶、安排生產,春耕夏長,秋收冬藏,以此達到與自然的和諧。不同地區、不同時代的老百姓對二十四節氣進行了動態的完善,在當代中國人仍然保留著吃春盤、春餅等習俗,會用“九九消寒圖”來避寒養生,使得中國人的生活具有韻律之美。結合材料,運用規律的相關知識,談談我們應如何運用二十四節氣讓生活更具韻律之美。答案:①規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人類。②遵循二十四節氣蘊含的太陽運動與氣溫、降水之間的規律性認識,指導農業生產和工作生活。③在認識和把握二十四節氣規律的基礎上,從實際出發,具體分析當時當地氣候和條件,在運動變化中把握節氣規律,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高考政治一輪復習學案第二十三講:探究世界的本質(原卷版).doc 高考政治一輪復習學案第二十三講:探究世界的本質(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