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蠶即將蛹化成蛾,吐出灰色液體融化蠶絲觀察:哪一只是雌蛾,哪一只是雄蛾? 你是怎么區別出來的?上為雄蛾,下為雌蛾正在產卵的雌蛾蠶蛾是什么? 頭胸腹 蠶蛾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一對觸角,胸部長有三對足、兩對翅膀。觸角復眼口器頭部胸部足翅口器退化,不再進食。兩對翅,但短小,失去飛行能力剛羽化的蠶蛾的身體濕潤,翅下垂,柔軟皺縮,但很快變干。白色鱗毛 在下面的方框內分別畫一只蠶蛾和蛹,并對它們的形態進行比較,找一找蠶蛾身體的各部分分別是蠶蛹身體的哪部分發育而成的。(嘗試用線連起來)蠶蛾和蛹的比較蠶蛾 蛹 觀察:哪一只是雌蛾,哪一只是雄蛾? 你是怎么區別出來的?蠶蛾是什么? 總 結 通過將近兩個月的觀察研究,你觀察到蠶的一生有幾個重要的生命過程? 蠶卵蛹蛾幼蠶蛹變成了什么教學目標1.科學概念蠶蛹經過10——15天左右的發育,會變成蠶蛾。蠶蛾是蠶的成蟲,分雌蛾和雄蛾。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產卵繁殖后代。 2.過程與方法觀察和描述蠶繭發生的變化和蠶蛾的形態、行為。在觀察比較中認識昆蟲的外部特征。3.情感態度價值觀領悟到生命的神奇;進一步培養觀察動物的興趣。教學重點觀察蠶蛾的形態特征和行為教學難點比較蛹和蠶蛾的形態,找找蠶蛾身體的各部分分別是蠶蛹的哪一部分發育而來的教學準備 雌雄蠶蛾板書設計4.蛹變成了什么——蛾(交尾、產卵) 昆蟲身體分頭胸腹三部分,頭部有一對觸角,胸部有3對足 頭 一對觸角 蛾身體 胸 3對足 腹 所以,蠶蛾也屬于昆蟲。教學過程教學設計思路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思路說明一.交流我們的新發現 1.導入:誰的蠶繭有發生了新變化? 2.引導學生交流蠶繭里鉆出蠶蛾。誰說說自己的蠶繭有什么新發現?可以把蠶盒、蠶蛾拿出來展示給大家,并且講給大家聽。 3.課件:蠶繭里鉆出蠶蛾。 板書:蠶蛾 強調這是蠶的又一種形態 4.提問:蛾子是哪來的?是蛹變的嗎?認真思考后回答,說出自己的根據。 預計:可能提出剪開繭子再看看,如果沒有蛹了,則證明一定是從蛹里鉆出來的。 也可能說親眼看到蛾子從繭子鉆出來那就可能是蛹變的。 如果學生提出它們完全不一樣怎么可能是蛹變的,則導入下一環節,我們來仔細觀察蠶蛾,找找它和蛹有沒有關系。 學生匯報新發現 學生認真思考后進行科學推測 組織學生剪開一只仔細觀察用事實證明猜想 引導學生認為蠶的第3個生命階段二.觀察蠶蛾的形態特征和行為 1.各組取過有蠶蛾的盒子,指導先來觀察蠶蛾的行為。蠶蛾在干什么?請仔細觀察,有問題,有什么新發現及時記下來。注意觀察:蠶蛾的身體由哪幾部分組成?各部分分別什么樣?有什么器官?重點觀察蠶蛾與蛹有哪些不同。下發記錄單。教師一定要巡視指導 2.指導學生進行匯報交流 明確交尾、產卵、斗翅,身體分頭胸腹三部分,復眼,觸角,3對足,2對翅,雌蛾,雄蛾,……(教師可在投影上放大給學生邊指邊講) 然后重點指導學生對于蠶蛾與蛹的比較聯系,在幾個孩子匯報基礎上統一認識:翅,觸角,氣門,環節…… 找到相同體征后,再來回答前面的問題,又一次用實證證明蛾是由蛹變成的。到現在我們已經找到了充分證據證明自己的猜想。 估計:如果學生提出雌雄蛾的區別,則引導學生進行深入觀察,教師注意肯定學生的細致發現。找一找它們的區別。(可能產卵的雌蛾入手確定性別) 3.把產卵的蠶蛾放白紙上觀察雌蛾怎樣產卵 讓學生邊觀察邊思考:一只雌蛾大約能產多少粒卵?剛產下的卵什么顏色的?和我們觀察過的蠶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學生仔細觀察,及時記錄,畫的時間要充裕 學生發言 學生再仔細觀察2只雌雄蛾,驗證大家觀點 培養學生細致觀察能力,興趣 培養學生學會有序觀察 培養實證精神三.蠶蛾是什么 1.小課件介紹昆蟲的共同特征。 2.出示螞蟻,蠶蛾(死去的),蜻蜓也可以其他昆蟲,如果有條件的,給學生昆蟲標本盒讓學生進行比較觀察。最后演繹出結論。 學生仔細觀察,發現 比較,思考 如果可能教給學生演繹法進行思考,進行嚴謹思維訓練四.總結 通過將近兩個月的觀察研究,你觀察到蠶的一生有幾個重要的生命過程?(蠶卵,幼蠶,蛹,蛾) 學生回憶,進行概括發言 歸納思維培養學習評價:課堂觀察記錄單。 說明:蠶蛾是昆蟲嗎?為什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蛹變成了什么》教學設計.doc 《蛹變成了什么》觀察課件.ppt 蠶:蠶蛾交尾及產卵.swf 觀察探究:蠶蛾的特征和行為.sw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