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唯物論復習學案一、把握五個概念物質、運動、靜止、規律、意識、二、辨別四對關系 物質與意識的關系、物質與運動的關系、運動與靜止的關系、尊重規律的客觀性與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之間的關系。三、熟記并運用八條原理和方法論(一)唯物論部分:1、世界的物質性原理2、自然界的客觀性原理及方法論3、物質和運動的關系原理及方法論4、運動和靜止的關系原理及方法論5、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及方法論6、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論7、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原理及方法論8、 意識的能動作用原理四、探究升華(1)“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與“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問題”的區別。(2)物質與物質具體形態的區別與聯系。(3)評析:“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與“人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這兩個觀點。(4)辨析:有了人腦,就有了意識。五、鞏固提高1.《韓非子·說林上》記載:一年春天,管仲跟隨齊桓公去打仗,冬天凱旋返回時迷了路。管仲說:“老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們讓老馬在前面走,軍隊在后面跟著,果然順利找到了返回的路。可見①老馬識途的功能的客觀實在性取決于人的發現 ②老馬識途之“智”取決于人的主觀能動性 ③用老馬找到返回的路充分發揮了人的意識能動作用 ④正確認識老馬識途之“智”是解決迷路問題的關鍵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2.在紛繁復雜的人間變化中,人們總會感嘆容顏易逝、人心易變、歲月易老。上述材料告訴我們①靜止是運動的一種特殊狀態 ②物質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③物質的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 ④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當下快節奏的生活、工作難免給年輕人帶來的壓力。他們借助“都行“可以”“隨它去”“沒關系”這些“佛系”觀念,舒緩內心的焦慮和抑郁,找尋力量溫暖內心。這主要體現了A.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B.意識活動具有自覺選擇性和直接現實性C.意識對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D.主體和客體的作用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完成4.作為人體感官的眼睛,使我們看到了世界呈現給我們的樣子,那青山綠水、姹紫嫣紅。通過“思維的眼睛”,我們能夠揭示深藏于事物內部的本質和規律。這說明:①意識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 ②人的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③世界上沒有不可認識之物 ④意識活動可以獨立于物質之外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5.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經過兩年的緊張調試工作,現已經實現了跟蹤、漂移掃描、運動中掃描等多種觀測模式。截至目前,“中國天眼”已發現59顆優質的脈沖星候選體,其中有44顆已被確認為新發現的脈沖星。上述發現證明了 ①自然界是統一的物質世界中的一部分 ②思維的眼睛可以逐步解開自然界之謎③上帝創世說是荒誕的 ④意識活動的自覺選擇性,是人能夠認識世界的重要條件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6.一些科技前沿研究顯示,通過可穿戴設備,人腦的腦電波可能被破譯.而人腦通過直接連通電腦,從而獲得更強大的智能,也可能在十年內得以實現。如果這種“可能”成為現實,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破譯腦電波可解開意識產生之謎 B.人腦與電腦直接連通離不開實踐C.電腦可以部分取代人腦進行思維 D.人腦的智慧很大程度上來自電腦7.廣東順德是美食之都。順德廚師從來不固守傳統,他們潛心研究食材與季節、氣候變化的關系,摸索不同食材搭配的精妙,不斷推出新的美食,使順德美食一直享譽天下。順德美食的成功之處在于①在絕對運動中認識美食 ②堅持了一切從實際出發③發揮了意識的指導作用 ④尊重事物的客觀規律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在冰天雪地的北方長大的人,看到冷色會聯想到冰雪,因此他們看到冷色會感覺更冷。而在熱帶島嶼成長的人,看到冷色卻很難意識到寒冷,這是因為他們基本上沒有過寒冷的感覺。這種冷暖色在人們心理上的感覺差異反映了①意識根源于物質,意識不能脫離物質 ②人的主觀意識受到環境和經驗的影響③有時候意識并不完全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④不同的人對同一對象的反映總是不同的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9.中國繪畫講究在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基礎上追求“象外之象"的意境美。劉禹錫提出的“境生于象外”,是中國畫關于意境論的一個重要論點。他認為,境離不開象,又不等于象,而是超越于畫中物象之外的深層意蘊。根據材料,下列關于“境”與“象”的關系的理解,正確的是①“境”是對“象”的本質的反映 ②“境”與“象”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③“境”是對“象”的能動反映 ④“境”是對“象”的藝術再現和創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2018年3月22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彌曼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2018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幾十年來,她每年花幾個月時間在荒山野嶺問尋找化石、修復化石、研究化石。她的研究成果顛覆了學術界對四足動物起源的認識,否定了總鰭魚類具有內鼻孔的結論,讓人們開始重新審視四足動物的起源問題。這表明①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發展動力 ②事物的發展取決于人類認識的深化③人類認識受到主客觀條件的制約 ④認識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得到檢驗和發展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1.下圖是2022年冬奧會會徽:人形圖案是一個冬天的“冬”字,將抽象的滑道、冰雪運動形態與書法巧妙結合,人書一體,天人合一;冬字下方兩點順勢融為2022,標識既展現了冬季運動的活力與激情,更傳遞出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從中可知①藝術創造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想象②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是主動的③人的主觀能動性可突破事實的束縛④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如實反映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12.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并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人民日報》當日發表社論指出,表決通過《憲法修正案》是時代大勢所趨、事業發展所需、黨心民心所向。此次憲法修定中所蘊含的哲理有:①堅持客觀與主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②堅持在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中把握事物③堅持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的統一④堅持一切從我黨科學理論出發,與時俱進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材料:2018年是高考制度恢復四十一周年。四十一年來,無數個令人振奮的高考故事,已經積淀為深刻的集體記憶,實踐證明,高考制度符合國情,煥發了我國科教事業的生機活力,選拔了千百萬優秀學子。時代在變,高考也在變。招生制度從定向招生到“雙軌制”再到實行“并軌”,從賦予高校自主招生權到探索招生和考試相對分離再到改變成績是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四十一年來,高考不斷打破“一考定終身”“唯分取人”的窠臼,在探索中前進、在改革中發展。教育部決定,到2020年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更好地發揮高考作為教育改革“指揮棒”的作用,進一步破解科學性、公平性等時代課題。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視。教育是國之計,也是民之生,影響當下,更關乎未來。結合材料,用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分析教育部決定進行高考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12分)14.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神醫偏方包治百病;吃碘鹽可以防輻射;孕婦穿防輻射服可以保護胎兒;星座不合就分手吧……類似這些不科學的說法頗為流行,并讓一些人深信不疑。有媒體認為,我國目前的公眾科學素質整體不高,而且許多人存在著“信則靈”等心態,導致各種偽科學流行一時。學者建議,撥開偽科學的外衣,離不開媒體的宣傳,需要專家學者和社會名人謹言慎行,還需要公眾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自身的“免疫力”。結合材料,運用意識能動性的知識,說明反對“偽科學”的必要性。(6分)1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 展新的歷史方位。”材料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方面實際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總體上實現了小康。從需求側 看,“美好生活,日益多樣化,不僅包括物質文化方面,而且還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需求;從供給側看,雖然落后的社會生產已經實現質的飛躍,社會生產能 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但仍然不能滿足 13 億多人民對不同產品結構和各種服務的需 求。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 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結合材料分析我國作出主要矛盾轉化的判斷的唯物論依據。(9分)課題:辯證唯物論復習學案(答案)1-----5 DDCBA 6----10 BDADC 11---12 AC13.①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1分)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1分)時代在變,高考也應變,(1分)所以教育部決定進行高考制度改革。(1分)②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主動創造性。(2分)高考制度改革想更好地發揮高考作為教育改革“指揮棒”的作用(1分),體現了意識活動的目的性(1分)。③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正確的意識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要求我們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2分)教育部決定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有利于發揮教育國之計民之生,影響當下和關乎未來的作用,從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分)14.①意識活動具有自覺選擇性和主動創造性,“偽科學”作為錯誤的意識,其傳播會阻礙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規律;(2分) ②意識對人們改造世界具有指導作用,“偽科學”傳播錯誤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會阻礙經濟社會的發展,將人的實踐引向歧途;(2分) ③意識對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偽科學”會影響人們的精神狀態,導致人們的精神萎靡、悲觀和喪失斗志。(2分) 15.①物質決定意識,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主要矛盾的轉化正是從我們國 家變化了的實際出發而提出的。(3分)②事物發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客觀的。堅持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統一。 主要矛盾的轉化這個判斷的提出,尊重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3分)③意識反作用于物質,正確的意識對事物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對社會主要矛盾的 正確認識有助于更好地解決矛盾,促進社會的發展。(3分)課題:辯證唯物論復習學案(答案)1-----5 DDCBA 6----10 BDADC 11---12 AC13.①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1分)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1分)時代在變,高考也應變,(1分)所以教育部決定進行高考制度改革。(1分)②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主動創造性。(2分)高考制度改革想更好地發揮高考作為教育改革“指揮棒”的作用(1分),體現了意識活動的目的性(1分)。③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正確的意識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要求我們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2分)教育部決定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有利于發揮教育國之計民之生,影響當下和關乎未來的作用,從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分)14.①意識活動具有自覺選擇性和主動創造性,“偽科學”作為錯誤的意識,其傳播會阻礙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規律;(2分) ②意識對人們改造世界具有指導作用,“偽科學”傳播錯誤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會阻礙經濟社會的發展,將人的實踐引向歧途;(2分) ③意識對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偽科學”會影響人們的精神狀態,導致人們的精神萎靡、悲觀和喪失斗志。(2分) 15.①物質決定意識,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主要矛盾的轉化正是從我們國 家變化了的實際出發而提出的。(3分)②事物發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客觀的。堅持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統一。 主要矛盾的轉化這個判斷的提出,尊重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3分)③意識反作用于物質,正確的意識對事物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對社會主要矛盾的 正確認識有助于更好地解決矛盾,促進社會的發展。(3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