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四 建設法治中國知識梳理1.為什么要選擇法治道路?(1)法治能夠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讓人們能夠建立起一個基本、穩定、持續的生活預期,保障人們在社會各個領域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使人們安全、有尊嚴地生活。(2)法治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發展市場經濟、實現強國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決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正義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1)法治要求實行良法之治。良法應當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會的發展規律,程序正當,符合公平正義要求,維護個人的基本權利,促進人與社會的共同發展,最大程度地維護社會秩序、增進人民福祉。(2)法治還要求實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礎上,通過賦予公民更多的參與公共活動的機會和權利,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3.怎樣建設法治中國?(1)建設法治中國,要努力使每一項立法都得到人民群眾的普遍擁護,使每一部法律法規都得到嚴格執行,使每一個司法案件都體現公平正義,使每一位公民都成為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4.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什么?(1)含義:依法行政是現代法治政府行使權力普遍奉行的基本準則,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權力、管理公共事務時必須由憲法和法律授權,并且依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正確行使權力。(2)核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規范政府的行政權。5.為促進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和公民個人分別應怎樣做?(1)政府要全面推進政務公開,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促進政府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2)公民也要積極參與,獻計獻策,主動監督,促進政府依法行政。6.怎樣建設法治政府?必須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權力的濫用,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提高政府公信力,從而推進民主法治建設進程。7.為什么要厲行法治?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厲行法治,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8.怎樣厲行法治?(厲行法治的要求)(1)全體社會成員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行使權利,履行義務。(2)現代社會的公民,要學會在法治狀態下生活,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培育法治精神,培養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契約精神、規則意識。(3)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樣,帶動其他公民,共同守法。(4)要加強法治宣傳,弘揚法治精神,共同營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環境,在全社會鮮明地樹立起“遵紀守法光榮、違法亂紀可恥”的法治文化導向,實現社會的有序、公平、正義。9.怎樣正確認識法治與德治的關系?(1)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2)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3)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法治與德治相得益彰。強化訓練一、選擇題1.“法令行則國治國興,法令弛則國亂國衰?!边@說明( )A.國家的興衰取決于法令的施行 B.國家安定和社會發展都離不開法治C.與法律相比,其他社會規范并不重要 D.只要國家興旺,法律自然會得到貫徹實施2.“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边@是因為( )①只有法治才能使人們安全、有尊嚴地生活②只要走法治道路就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③只有法治才能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④法治是發展市場經濟、實現強國富民的基本保障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法令者,民之命也,為治之本也”。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經成為現代世界各國的共識。法治要求( )①實行良法之治 ②實行人治 ③實行善治 ④實行民治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4.“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边@啟發我們,厲行法治要( )①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培育法治精神 ②加強立法,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③嚴格執法,努力使每一部法律法規都得到嚴格執行④加強法治宣傳,營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環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5.法治需要實行良法之治。下列屬于良法的標準有( )①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 ②符合公平正義的要求 ③維護社會秩序、增進人民福祉 ④主要強調履行法定義務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6.人治建立在個人專制和獨裁的基礎之上,法治建立在民主基礎之上。要想實現法治,就應該( ) ①實行良法之治,法律必須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②賦予公民更多的參與公共生活的機會和權利③公民積極參與國家管理,依法行使執法權④人人養成遵守憲法和法律、依法辦事的習慣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需要公平、公正、公開地配置各種資源,更加公平地實現利益分配和再分配,相應地要求制定相適應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律體系。這表明 ( )A.法治是市場經濟的基本保障 B.法治是民主政治的基本保障C.法治是強國富民的基本保障 D.法治是實現社會正義的有效方式8.關于“法治”,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法治能夠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B.法治是發展市場經濟、實現強國富民的基本保障C.走法治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D.法治能夠維護社會穩定、杜絕社會矛盾、實現社會正義9.2018年2月4日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推行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制度,加大基層小微權力腐敗懲處力度。建立并完善政府權力清單制度( ) ①是推行政務公開的表現,有助于促進依法行政 ②表明我國政府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③有利于杜絕行政權力的濫用 ④是建設法治政府的具體體現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0.黨的十九大對建設法治政府做出重要部署,吹響了建設法治政府的沖鋒號,開啟建設法治政府的新征程。下列做法中,符合法治政府建設要求的是( ) ①落實依法執政理念,提高政府社會治理水平 ②堅持公正司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③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 ④建立健全制約和監督體系,全面推進政務公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漫畫《警車違章咱也罰》告訴我們( )①依法治國首先是執法必嚴 ②司法公正要以事實為依據?③嚴格執法是執法人員的職責? ④必須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2.建設法治中國的基本要求是( ) ①科學立法,使每一項立法都得到人民群眾的普遍擁護②嚴格執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規都得到嚴格執行③公正司法,使每一個司法案件都體現公平正義④全民守法,使每一位公民都成為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3.2018年3月10日上午,最高法和最高檢的工作報告系統地總結了過去五年來兩高工作取得的顯著成效,對檢察機關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妥善辦理“快播案”、“e租寶案”、紅黃藍幼兒園虐童案等工作給予了高度肯定,同時展示全面依法治國成就。作為青少年,我們要 ( )A.科學立法 B.嚴格執法 C. 公正司法 D.遵法守法14.2018年,我省開展打黑除惡專項行動,保持打擊“村霸”和宗族黑惡勢力犯罪案件高壓態勢,全力維護農村和諧穩定。打擊“村霸”和宗族黑惡勢力犯罪() ①能夠確保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②體現了法治要求實行良法之治③是我國不斷推進依法治國進程的體現? ④有助于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正義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5.新時代是中國走向強國的時代,而法治不僅是強國之源強國之基,而且是強國的題中之義、強國的重要標志。落實法治,我們應() ①實行良法之治,健全完善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②讓法治成為治理國家的唯一手段③實行善治,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④堅持以人為本,實行人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2018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五年來,人民生活持續改善。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貧困人口減少6800多萬,貧困發生率由10.2%下降到3.1%。居民收入年均增長7.4%,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教育事業全面發展。社會養老保險覆蓋9億多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5億人,織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保障網。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國務院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決定著國家的重大事務B.政府依法行政,確保公民政治權利的實現C.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行政取得顯著效果D.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17.“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指出,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這是“善治”這個政治學術語在中央全會層次的文件中首次使用。下列做法體現“善治”的是() ①健全公民參與機制,不斷提高公民的參與能力? ②推進經濟體制改革,提高行政管理效能與水平③明確政府權力范圍,樹立政府權威④建立信息公開制度,更好地保障公民監督權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18.黨的十九大指出,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堅持全面依法治國()①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②才能為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社會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③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19.“法安天下,德潤人心?!毕聢D啟示我們在國家和社會的治理( )①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②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③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④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法治與德治相得益彰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0.我國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進政務公開,這有利于( )①打造陽光政府??②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③促進政府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 ④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二、分析說明題21.材料一 2018年1月16日晚,一則《壞人變老了!在上海某公交車上50歲老頭暴打8歲兒童!!媽媽派出所奮起反擊!》的帖文在網上熱傳。上海市公安局經連夜徹查,查明該帖文內容純屬謠言,編造該謠言的犯罪嫌疑人江某后被依法刑事拘留。(1)網民造謠被刑拘對我們有何警示?材料二 院長通過媒體作普法宣講,源于上海市法院系統推行的“一把手負責”普法責任制,這項機制規定法院普法宣傳工作由院長負總責,以高起點、高要求落實“誰執法誰普法”的相關工作。據統計,2017年1月至11月,《院長在線》共播出20期,都被聽眾廣為點贊。(2)上海法院以“傳媒矩陣”彰顯普法張力。普法宣傳對我們厲行法治有什么積極意義?材料三 法律是準繩,任何時候都必須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時候都不可忽視。德法融促是法治實現的“中國道路”。(3)為什么說“德法融促是法治實現的‘中國道路’”?22.材料一 2018年2月8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司法行政改革等情況新聞發布會,司法部相關工作負責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目前中國已構建了“12348”中國法網,百姓可以上網提問咨詢。還探索建立了法律顧問微信群,現在全國已有13個省份實現村居法律顧問全覆蓋。(1)結合材料一,請對我國政府的作用簡要加以評析。材料二 漫畫《有權不可任性》李克強總理曾指出,“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為什么“有權不可任性”?參考答案12345678910BCBDDBADCD11121314151617181920BBDBBDDADD21.(1)現代社會的公民,要學會在法治狀態下生活,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培育法治精神,培養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契約精神、規則意識。(2)有利于弘揚法治精神,共同營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環境,在全社會鮮明地樹立起“遵紀守法光榮、違法亂紀可恥”的法治文化導向,實現社會的有序、公平、正義。(3)①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②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③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法治與德治相得益彰。22.(1)一方面,人們的社會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們又享受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2)①在我國,政府的權力來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政府的工作要對人民負責,為人民謀利益。②“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目標。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則運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項權力都應該在法治軌道上運行。③依法行政是現代法治政府行使權力普遍奉行的基本準則,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規范政府的行政權。④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促進政府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有利于防范行政權力的濫用,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提高政府公信力,從而推進民主法治建設進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