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解析版)【構建專題知識網絡體系】——胸有成竹考向1 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母題探究】——融會貫通母題1.(2018?全國卷Ⅱ)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2013-2017年全國公共財產收入與稅收收入資料來源:《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3-2017年)》材料二 為推進供給結構性改革,國家實施了全面推行營改增等內容的降稅減負政策,截止2017年底累計減稅超過2萬億元。2018年3月,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進一步為企業降稅減負,全年要再減稅8000億元。近兩年,國家在為企業降稅減負的同時,財政收入繼續穩定增長,2016年財政收入比上年增長4.8%,2017年比上年增長7.4%(同口徑)。(1)簡要說明材料一包含的經濟信息。(2)結合材料,分析企業稅負降低與財政收入增長之間的經濟聯系。【答案】(1)近5年財政收入與稅收收入均逐年增長;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的絕大比重。(2)降低稅負,能增加企業所得,擴大生產規模;能激發企業活力,促進轉型升級,提高生產效率;能激勵創新創業,扶持小微企業發展。最終能夠擴大稅收來源和規模,增加財政收入。【技巧點撥】圖表類主觀題解答策略1.讀圖表的標題。圖表的標題反映了圖表的主題或中心。2.讀表格內的項目和數據等內容,這是答案的主要來源。關鍵是能從對比中發現問題,發現變化,發現差距,縱向對比用來說明變化(如有個較大的增長或減少),橫向比較來說明兩者的差距。3.讀表注(備注)。表注使圖表的含義得到全面深刻的表述,往往對答題有較大的影響。解釋性的備注是對圖表中的信息進行分析、判斷的依據;補充性的備注則是組織答案不可缺少的來源之一。【變式訓練】——舉一反三1.(2015·天津高考)根據經濟生活知識,結合下圖能夠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 A.財政收支與經濟總量正相關B.財政赤字是經濟發展中的必然現象C.緊縮性財政政策是政府抑制經濟過熱的手段D.經濟總量提高是財政收入增加的基礎【答案】D財政轉移支付是指一國政府為了實現各地公共服務水平的均等化而實行的一種財政資金轉移或財政平衡制度。完成下題。2.(2014·課標卷Ⅰ)要加大對民族省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關鍵是要增加財政收入。在我國當前情況下,增加財政收入的合理措施是( )A.大幅度提高稅率 B.大力發展實體經濟 C.提高職工工資水平 D.擴大資本市場規模【答案】B【解析】如果大幅度提高稅率會減少企業和個人收入,最終會影響財政收入增加,所以A選項觀點錯誤。提高職工工資水平并不能增加財政收入,所以C選項觀點與題意不符故排除。D選項觀點與題意也不符。影響財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經濟發展水平和分配政策,根本因素是經濟發展水平。增加財政收入的合理措施是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故選B。考向2 財政的作用【母題探究】——融會貫通母題1.(2016·浙江高考)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脫貧攻堅戰的沖鋒號已經吹響。我們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干實干,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材料一 圖1978——2014年我國的GDP和人均GDP 表 1978年與2014年我國農村貧困發生率和貧困人口材料二 根據中共中央“十三五“規劃建議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的要求,H市各級黨委和政府勇敢承擔扶貧責任,積極創新扶貧方式,運用中央和省級財政扶貧資金,對有勞動能力的支持發展特色產業和轉移就業,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實施扶貧搬遷,對喪失勞動能力的實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從而打開了扶貧開發工作的新局面。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經濟信息。(2)結合材料二,運用財政作用的知識,分析H市扶貧工作中采取的方式所包含的經濟學原理。【答案】(1)1978年到2014年,我國的GDP和人均GDP不斷增加,說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成就巨大;2014年與1978年相比,我國農村貧困發生率大幅下降,貧困人口明顯減少,說明我國扶貧工作成效卓著。但2014年農村貧困人口絕對數量仍然巨大,扶貧任務艱巨。我國的GDP和人均GDP不斷增加為扶貧脫貧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2)國家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H市各級黨委和政府運用財政資金,對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群體實施兜底性保障政策,發揮了財政在建立社保體系、保障人民生活、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的作用和功能。國家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H市運用財政資金支持貧困群體發展特色產業和轉移就業,實施扶貧搬遷,促進了資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當地經濟的協調持續發展。【技巧點撥】總體上看,貫穿本題材料主線的是扶貧,從不同 4.(2014·四川高考)納稅人是直接向稅務機關繳納稅款的單位和個人,負稅人是實際負擔稅款的單位和個人。下列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①李先生交納1 200元個人所得稅——李先生既是納稅人也是負稅人②某連鎖店交納8 500元營業稅——該商店既是納稅人也是負稅人 ③張女士購買一套680元(含消費稅)的化妝品——張女士是負稅人但不是納稅人④某公司購買一臺66 000(含增值稅)的機床——該公司是納稅人但不是負稅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 5.(2013·重慶高考)國家在餐飲行業推行刮獎發票,消費者就餐后索要發票就有中獎可能,若餐館拒絕開具發票,可向稅務機關舉報。關于刮獎發票,正確判斷是( )A.推行刮獎發票的主要目的是促進消費 B.對無需報賬的就餐者可以不開具發票C.提供刮獎發票可顯著增強餐館競爭力 D.索要和提供餐飲發票利于減少稅收流失【答案】D【解析】推行刮獎發票的主要目的是促進納稅人依法納稅,減少偷稅行為和稅收流失,增加財政收入,故A錯;B錯,對無需報賬的就餐者也應開具發票;C錯,刮獎發票與餐館競爭力無直接關系。發票是征稅的依據,所以刮獎發票的主要目的是減少稅收的流失,D項正確。6.(2013·北京高考)下表是2011年北京市部分經濟指標的年度增長率。根據表中數據可以推出2011年北京市 ( )財政收入財政支出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個人所得稅14.4%12.5%28.6%15.5%26.7%A.財政收入高于財政支出,出現財政盈余 B.個人所得稅收入占財政收入的比重上升C.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速過快抑制了財政收入增長D.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增長抑制了個人所得稅增長【答案】B 【解析】依據題意,題目中財政收支數據為年度增長率而不是年度收支總量,不能得出財政收支狀況出現盈余的結論,A排除;影響財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有:經濟發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屬于財政支出,不是影響財政收入增長的因素,C說法錯誤;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增長有助于提高個人所得稅增長,D錯誤,“抑制了”應改為“有助于”。稅收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個人所得稅年度增長率高于財政收入年度增長率,則可以推知個人所得稅收入占財政收入的比重上升,選B。7.(2013·四川高考) S市是我國營業稅改為增值稅的試點城市。截止2012底,該市共有15.9萬戶企業納入“營改增”試點范圍,其中九成企業稅負減輕。2013年1月,國務院決定選擇交通運輸業和6個現代服務業在全國推廣“營改增”。“營改增”的積極效應是( )①優化國家稅種結構,拓寬財政收入來源 ②降低企業稅收成本,增強企業發展能力③促進第三產業發展,有益經濟結構調整 ④完善國家財稅制度,強化財政支出約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