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考一輪復習學案 (統編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 遵守社會規則道德和法律是調節人們行為的兩種主要社會規則,學習和踐行道德和法律規范,提高道德修養,增強法律意識,推動社會文明進步是本知識點的考點。一.生活需要秩序(1)社會秩序含義: 。種類:常見的社會秩序包括: 、 、 和 。(2)社會秩序的作用:?① 。 。二.維護秩序靠規則(1)社會規則的種類:生活中,調節我們行為的規則有很多,如 、 、 等。(2)社會規則的作用:① 。② 。三.自由與規則的關系(1) 。(2) 。四.怎么自覺遵守規則?(1)遵守社會規則需要 。(2)遵守社會規則,需要 ,將規則作為 ,將規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五、尊重是交往的起點1、尊重的含義: 2、尊重的原因:(1) 。尊重是 ,是文明社會的 。尊重可以 ,提高 。3如何尊重他人:(1) 。(2) 。(3) 。(4) 。六、待人禮為先1、禮主要體現在 、 、 等方面。七.做文明有禮的人(1)做文明有禮的人,要 , 。(2)做文明有禮的人,要 、 。(3)做文明有禮的人,需要在 。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做起,努力做一個懂禮、明禮、守禮的人。八、誠信無價1、誠信含義:誠信就是 、 。誠信是 ,誠信也是一項 。2、誠信的重要性:(1) 。(2) 。(3) 。九、踐行誠信(怎么做誠信的人)(1)樹立誠信意識。我們要真誠待人,信守承諾,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2)運用誠信智慧。當尊重他人隱私與對人誠實發生沖突時,我們應遵循倫理原則和法律 (3)珍惜個人的誠信記錄,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營造社會誠信環境,努力促進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十、違法無小事1、(1)違法行為的原因: , 。(2)違法行為的含義:是指 、 , 的行為。(3)根據違反法律的類別,違法行為分為 行為、 行為和 行為。(4)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 ,稱為一般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是 一種,就是我們常說的犯罪。無論是一般違法還是犯罪,都要 。十一.了解罪與罰(1)刑法是 、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 。它明確規定了什么行為是犯罪,以及對犯罪應當判處什么樣的刑罰。(2)犯罪是具有嚴重 、 、 的行為。 、 和 是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3)任何人的違法行為都應當受到 ,犯罪的法律后果是 。(4)刑罰的含義: (5)刑罰分為 和 。十二.加強自我防范(1)我們作為社會成員,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2)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3)生活在法治社會,我們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十三.遇到侵害,依法求助1.通過法律服務機構來維護合法維權。(法律服務所、律師事務所、公證處、法律援助中心等?)2.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尋求國家的法律救濟。受到非法侵害,我們可以依法到公安機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中的任何一個機關控告、舉報,必要時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2.勇于并善于斗爭(1)原因:我們身為未成年人,體力不具優勢,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魯莽行事,自己極易受到傷害,也不利于制止犯罪。因此,在面對違法犯罪時,我們要善于斗爭,在保全自己、減少傷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會的力量,采取機智靈活的方式,同違法犯罪作斗爭。(2)常見方法:及時撥打110報警電話或爭取其他成人的幫助;虛張聲勢,與違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記住違法犯罪分子的體貌特征;了解犯罪分子的方向;保護好作案現場。2.我們要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觀念,做到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努力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典例講解【例1】.草木接受自然的限制,才能茁壯成長,人只有遵守社會法則,才能實現個人價值。下列與“約束”有關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規矩是一種積極的、有益的約束②沒有規矩不成方圓③拒絕約束,就是追求自由④人們在受到種種約束限制的同時,也享受著約束所帶來的種種好處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C 【考點】規則:道德、紀律、法律,社會規則的內涵,自由與規則的關系 【解析】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人們建立規則的目的不是為了限制自由,而是保證每個人不越過自由的邊界,促進社會有序運行。①②④說法正確。故答案為:C。【例2 】萊特說:“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須按照一定的規矩秩序各就各位。”我們要遵守規則,遵守規則需要( ???)①他律和自律②發自內心地敬畏規則③他人監督,無須自覺④將規則內化于心、外化于形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D 【考點】自覺遵守規則 【解析】遵守社會規則需要他律和自律。遵守社會規則,需要我們發自內心地敬畏規則,將規則作為自己行動的準繩。將規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①②④說法正確。要自覺遵守規則,而不是靠他人監督,③說法錯誤,應排除。故答案為:D。【例3】2018年3月1日是第5個“世界零歧視日”。沒有人應該因他們的性別、種族、年齡、殘障、原屬民族、性取向、宗教、語言、健康狀況或其他原因而活在歧視的陰影里,沒有人應該被丟下,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有所作為。這說明( ???) A.現實生活中各種歧視現象依然存在B.每個人的人格都會得到平等地尊重C.我們要發自內心尊重他人人格D.要為被歧視者提供更多的物質幫助【答案】C 【考點】尊重他人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結合題文可以看出,每個人都是有尊嚴的個體,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會的尊重。我們要發自內心的尊重他人人格,對所有的人一視同仁,而不是為被歧視者提供更多的物質幫助,C觀點正確,D觀點錯誤;現實生活中各種歧視現象依然存在,A觀點正確,不合題意;現實生活中,并不是每個人的人格都會得到平等地尊重,B觀點太絕對,錯誤。故答案為:C。【例4】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自古以來倡導“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之所以我們要將“習禮儀”作為人生必修課,是因為(??? ) A.?講禮儀就能夠杜絕違法犯罪的發生???B.?重禮儀的人一定是道德品質高尚的人C.?習禮儀有助于提升個人的道德修養???D.?講禮儀僅僅是對自己熟悉的人【答案】C 【考點】禮儀的表現及影響 【解析】習禮儀有利于提升個人的道德修養,有利于減少違法犯罪的發生,而不是杜絕,A觀點太絕對,錯誤,C觀點正確;重禮儀的人可能是道德高尚的人,B觀點太絕對,錯誤;我們應該對所有的人講禮儀,而不能僅僅對自己熟悉的人,D觀點錯誤。故答案為:C。【例5】到2020年,山東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將全面覆蓋全省各行政區域,可以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互為查詢,對違法失信者要依法加大懲戒力度,提高失信成本。這啟示我們( ???) A.?誠信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B.?失信是一種違法行為C.?誠信是企業的無形資產?????????D.?誠信促進社會文明、國家興旺【答案】A 【考點】誠信,誠信 【解析】題文中國家建立誠信機制,加大對違法失信者的懲戒力度,表明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A觀點正確。B失信是不道德的,但不一定是違法的,觀點絕對化,是錯誤的;CD觀點雖然正確,但在題文中沒有體現。故答案為:A。6.下列有關違法行為的表述,錯誤的是( ???) A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B.違法行為按照類別可分為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C.民事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被稱為一般違法行為?????D.犯罪的基本特征包括嚴重的社會危害性【答案】C 【考點】違法行為的含義及類型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A觀點正確;根據違反法律的類別,違法行為分為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B觀點正確;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稱為一般違法行為,C觀點錯誤;犯罪的基本特征包括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D觀點正確。故答案為:C。【例7】2017年是全面從嚴治黨和懲治腐敗的關鍵一年,反腐敗斗爭取得赫赫戰果,孫政才、魯煒等“老虎”受到法律嚴懲……這些表明了(? ?)①凡是違法犯罪行為都要受到刑罰處罰②法律是最剛性的規則,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③法律的約束力不同于其他行為規則④法律對違法犯罪分子具有制裁作用,對守法公民則不起作用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C 【考點】刑法、刑罰、犯罪 【解析】材料中強調用法律嚴懲腐敗,表明我國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①凡是違法犯罪行為都要受到刑罰處罰說法是錯誤的,只有犯罪行為才會受到刑罰處罰。②法律是最剛性的規則,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說法是正確的,符合材料,因為違法行為會受到法律的制裁。③法律的約束力不同于其他行為規則說法是正確的,法律具有強制性,靠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④法律對違法犯罪分子具有制裁作用,對守法公民則不起作用說法是錯誤的,法律對所有公民起到了規范作用和保護作用,所以②③選項的說法是正確的。故答案為:C。【例8】欺負弱小,敲詐勒索、言語和肢體傷害……屢屢發生的校園欺凌事件,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面對校園欺凌,被欺凌者應該( ???) A.?忍氣吞聲,息事寧人???????B.?機智應對,依法維權C.?以牙還牙,以暴制暴???????D.?加強監管,嚴格執法【答案】B 【考點】同違法犯罪行為做斗爭 【解析】面對校園欺凌受到傷害,我們要機智勇敢同違法行為作斗爭,依法維護自己合法權益。所以B說法符合題意;A說法錯誤,容易縱容違法犯罪;C說法錯誤,容易做出違法犯罪。D不是被欺凌者角度的內容,排除。故答案為:B。一.填空題1.與人們日常生活關系密切的社會秩序有(??? )①社會管理秩序? ②生產秩序? ③交通秩序? ④軍隊秩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如今,微博在公共服務、社會公益等方面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憲法賦予公民的言論自由在微博上得到了較全面的體現。但是微博言論必須接受道德和法律的規范與約束。微博不是完全的個人空間。這說明( ???)①自由是無條件的②自由是有條件的③社會生活中,自由要受到一定約束和限制,沒有任何限制、約束的自由是不存在的④自由離不開規則,規則也離不開自由,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3.人與人之間的彼此尊重在人際交往中非常重要,我們要學會尊重。為此,我們要做到( ???)①學會逢迎他人,尤其是那些對我們有幫助的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發自內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對所有人一視同仁④欣賞與贊美他人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4.“文明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個人邁出一小步,就會使社會邁出一大步.”為此我們需要( ???) A.?把講文明懂禮貌時刻掛在嘴邊???B.?與任何都要進行親密無間的交往C.?只需在社會生活中注重交往禮儀D.?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禮貌的習慣5.2016年11月1日起,為打造“好人有好報”的社會氛圍,江蘇省南京市對符合條件的“誠實守信好市民”開通“市民誠信卡”,乘坐公交、地鐵出行時可享受4-5折優惠,在金陵圖書館辦理讀者證時免收抵押金。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①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②誠信是一個人的安身立命之本③誠信能促進社會文明、和諧④誠信能帶來持久的效益,長盛不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下邊漫畫中某農資公司的行為屬于(??? )A?行政違法行為?B.?民事違法行為?? C.?刑事違法行為 D.嚴重違法行為7.最近,某生活小區居民經常丟失東西。高中生孫某懷疑是在本小區租房的外地菜販子于某所為,于是萌發了報復“老外地”的想法。他糾集幾個“哥們兒”持刀攔劫并砍傷于某,搶走人民幣3000元。人民法院依據刑法相關條款,依法判處孫某有期徒刑6年,其他“哥們兒”也受到相應處罰。孫某的行為(? )①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②是觸犯刑法的行為?? ③應受到刑罰處罰?? ④屬于犯罪行為A.?①②③?????B.?①④????C.?①②③④????D.?②③8.九年級學生小華在傍晚回家的路上遇到了持刀搶錢的歹徒,你認為他應該( ???)①快速向人群奔跑并呼救②與歹徒殊死搏斗③在保證自身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機智應對④記住歹徒相貌特征,事后打110報警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二、問答題9.社會環境十分復雜,加上未成年人缺乏社會經驗,難免受到傷害。未成年人面對歹徒行兇時,一般會出現三種情況:一是忍氣吞聲,任其侵害;二是與歹徒進行殊死搏斗;三是與歹徒斗智斗勇,利用社會力量將其抓獲。你贊成哪種做法,請運用所學知識對以上三種情況進行評析。 三、材料分析題10.學習了“做守法的公民”一課后,某校八年級(1)班準備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請你參與其中,完成相關任務。 (1)2017年2月20日記者獲悉,近年來,雖然查處醉駕交通違法行為的力度持續加大,但醉駕交通違法行為人數仍居高不下。醉酒駕駛機動車輛,吊銷駕照,5年內不得重新獲取駕照,經過判決后處以拘役,并處罰金;醉酒駕駛營運機動車輛,吊銷駕照,10年內不得重新獲取駕照,終生不得駕駛營運車輛,經過判決后處以拘役,并處罰金。醉駕違反了什么法律?這部法律有什么作用? (2)醉駕“經過判決后處以拘役,并處罰金”,這說明醉駕要受到什么處罰?這種處罰分為哪兩大類? (3)近年來,我國未成年人犯罪不僅在案件數量上急劇增加,而且犯罪年齡相對提前。調查發現,絕大部分未成年人在犯罪發生前,就已沾染上許多不良惡習;70%左右的犯罪與網絡有關,網絡內容良莠不齊,特別是色情、暴力等內容對未成年人影響極大,容易誘發犯罪;經常在一起吸煙、酗酒的人,可能在煙、酒的維系下結成不良團伙,實施尋釁滋事、破壞社會秩序等違法犯罪。除此之外,夜不歸宿,攜帶管制刀具,辱罵他人,強行向他人索取財物,偷竊、故意毀壞財物,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等,也可能誘發未成年人犯罪。上述材料啟示我們應該如何遠離違法與犯罪? (4)2017年4月7日,一段“福建南安驚現校園欺凌”的視頻在網上流傳,經調查,該事件發生在一巷子內,視頻中被踢打的女生系某校七年級學生趙某,兩名打人者并非在校學生。事情起因系趙某與視頻中打人者呂某在QQ群里發生口角沖突,進而約在校外理論。當日11時40分左右,呂某糾集黃某等在一巷子內對趙某進行踢打……如果你遇到類似趙某的傷害事件,你會如何做? 中考一輪復習學案 (統編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 遵守社會規則道德和法律是調節人們行為的兩種主要社會規則,學習和踐行道德和法律規范,提高道德修養,增強法律意識,推動社會文明進步是本知識點的考點。一.生活需要秩序(1)社會秩序含義:是社會生活的一種有序化狀態。種類:常見的社會秩序包括:社會管理秩序、生產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場所秩序。(2)社會秩序的作用:?①社會正常運行需要秩序。②社會秩序是人們安居樂業的保證。有序、整潔、安全的社會環境,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發我們對生活的熱情。二.維護秩序靠規則(1)社會規則的種類:生活中,調節我們行為的規則有很多,如紀律、道德、法律等。(2)社會規則的作用:①社會規則明確社會秩序的內容。②社會規則保障社會秩序的實現。三.自由與規則的關系(1)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2)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四.怎么自覺遵守規則?(1)遵守社會規則需要他律和自律。(2)遵守社會規則,需要我們發自內心地敬畏規則,將規則作為自己行動的準繩,將規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五、尊重是交往的起點1、尊重的含義:即尊敬、重視。尊重他人是內在修養的表現,我們要尊重他人的人格、權利等。2、尊重的原因:(1)每個人都是有尊嚴的個體,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社會的尊重.(2)尊重使社會生活和諧融洽。尊重是維系良好人際關系的前提,是文明社會的重要特征。尊重可以促進社會進步,提高社會文明程度。3如何尊重他人:(1)積極關注、重視他人。(2)平等對待他人。(3)學會換位思考。(4)學會欣賞他人。六、待人禮為先1、禮主要體現在語言文明、儀表端莊、舉止文明等方面。七.做文明有禮的人(1)做文明有禮的人,要態度謙和,用語文明。(2)做文明有禮的人,要儀表整潔、舉止端莊。(3)做文明有禮的人,需要在社會生活中不斷學習、觀察、思考和踐行。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做起,努力做一個懂禮、明禮、守禮的人。八、誠信無價1、誠信含義:誠信就是誠實、守信用。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也是一項民法原則。2、誠信的重要性:(1)誠信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們融入社會的“通行證”。(2)誠信是企業的無形資產。(3)誠信促進社會文明、國家興旺。九、踐行誠信(怎么做誠信的人)(1)樹立誠信意識。我們要真誠待人,信守承諾,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2)運用誠信智慧。當尊重他人隱私與對人誠實發生沖突時,我們應遵循倫理原則和法律要求,既恪守誠實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隱私。(3)珍惜個人的誠信記錄,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營造社會誠信環境,努力促進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十、違法無小事1、(1)違法行為的原因:缺乏規則意識,法律觀念不強。(2)違法行為的含義:是指出于過錯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危害社會的行為。(3)根據違反法律的類別,違法行為分為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4)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對社會的危害相對較輕微,稱為一般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是違法行為中最嚴重的一種,就是我們常說的犯罪。無論是一般違法還是犯罪,都要承擔法律責任。十一.了解罪與罰(1)刑法是懲治犯罪、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確規定了什么行為是犯罪,以及對犯罪應當判處什么樣的刑罰。(2)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嚴重社會危害性、刑事處罰性和應受刑罰處罰性是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3)任何人的違法行為都應當受到法律的制裁,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罰。(4)刑罰的含義:刑罰又稱為刑事處罰、刑事處分,是指審判機關依法對犯罪分子適用的最嚴厲的強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剝奪犯罪人權益為主要內容。(5)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十二.加強自我防范(1)我們作為社會成員,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2)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3)生活在法治社會,我們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十三.遇到侵害,依法求助1.通過法律服務機構來維護合法維權。(法律服務所、律師事務所、公證處、法律援助中心等?)2.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尋求國家的法律救濟。受到非法侵害,我們可以依法到公安機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中的任何一個機關控告、舉報,必要時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2.勇于并善于斗爭(1)原因:我們身為未成年人,體力不具優勢,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魯莽行事,自己極易受到傷害,也不利于制止犯罪。因此,在面對違法犯罪時,我們要善于斗爭,在保全自己、減少傷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會的力量,采取機智靈活的方式,同違法犯罪作斗爭。(2)常見方法:及時撥打110報警電話或爭取其他成人的幫助;虛張聲勢,與違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記住違法犯罪分子的體貌特征;了解犯罪分子的方向;保護好作案現場。2.我們要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觀念,做到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努力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典例講解【例1】.草木接受自然的限制,才能茁壯成長,人只有遵守社會法則,才能實現個人價值。下列與“約束”有關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規矩是一種積極的、有益的約束②沒有規矩不成方圓③拒絕約束,就是追求自由④人們在受到種種約束限制的同時,也享受著約束所帶來的種種好處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C 【考點】規則:道德、紀律、法律,社會規則的內涵,自由與規則的關系 【解析】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人們建立規則的目的不是為了限制自由,而是保證每個人不越過自由的邊界,促進社會有序運行。①②④說法正確。故答案為:C。【例2 】萊特說:“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須按照一定的規矩秩序各就各位?!蔽覀円袷匾巹t,遵守規則需要( ???)①他律和自律②發自內心地敬畏規則③他人監督,無須自覺④將規則內化于心、外化于形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D 【考點】自覺遵守規則 【解析】遵守社會規則需要他律和自律。遵守社會規則,需要我們發自內心地敬畏規則,將規則作為自己行動的準繩。將規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①②④說法正確。要自覺遵守規則,而不是靠他人監督,③說法錯誤,應排除。故答案為:D。【例3】2018年3月1日是第5個“世界零歧視日”。沒有人應該因他們的性別、種族、年齡、殘障、原屬民族、性取向、宗教、語言、健康狀況或其他原因而活在歧視的陰影里,沒有人應該被丟下,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有所作為。這說明( ???) A.現實生活中各種歧視現象依然存在B.每個人的人格都會得到平等地尊重C.我們要發自內心尊重他人人格D.要為被歧視者提供更多的物質幫助【答案】C 【考點】尊重他人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結合題文可以看出,每個人都是有尊嚴的個體,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會的尊重。我們要發自內心的尊重他人人格,對所有的人一視同仁,而不是為被歧視者提供更多的物質幫助,C觀點正確,D觀點錯誤;現實生活中各種歧視現象依然存在,A觀點正確,不合題意;現實生活中,并不是每個人的人格都會得到平等地尊重,B觀點太絕對,錯誤。故答案為:C。【例4】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自古以來倡導“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之所以我們要將“習禮儀”作為人生必修課,是因為(??? ) A.?講禮儀就能夠杜絕違法犯罪的發生???B.?重禮儀的人一定是道德品質高尚的人C.?習禮儀有助于提升個人的道德修養???D.?講禮儀僅僅是對自己熟悉的人【答案】C 【考點】禮儀的表現及影響 【解析】習禮儀有利于提升個人的道德修養,有利于減少違法犯罪的發生,而不是杜絕,A觀點太絕對,錯誤,C觀點正確;重禮儀的人可能是道德高尚的人,B觀點太絕對,錯誤;我們應該對所有的人講禮儀,而不能僅僅對自己熟悉的人,D觀點錯誤。故答案為:C。【例5】到2020年,山東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將全面覆蓋全省各行政區域,可以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互為查詢,對違法失信者要依法加大懲戒力度,提高失信成本。這啟示我們( ???) A.?誠信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B.?失信是一種違法行為C.?誠信是企業的無形資產?????????D.?誠信促進社會文明、國家興旺【答案】A 【考點】誠信,誠信 【解析】題文中國家建立誠信機制,加大對違法失信者的懲戒力度,表明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A觀點正確。B失信是不道德的,但不一定是違法的,觀點絕對化,是錯誤的;CD觀點雖然正確,但在題文中沒有體現。故答案為:A。6.下列有關違法行為的表述,錯誤的是( ???) A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B.違法行為按照類別可分為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C.民事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被稱為一般違法行為?????D.犯罪的基本特征包括嚴重的社會危害性【答案】C 【考點】違法行為的含義及類型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A觀點正確;根據違反法律的類別,違法行為分為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B觀點正確;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稱為一般違法行為,C觀點錯誤;犯罪的基本特征包括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D觀點正確。故答案為:C。【例7】2017年是全面從嚴治黨和懲治腐敗的關鍵一年,反腐敗斗爭取得赫赫戰果,孫政才、魯煒等“老虎”受到法律嚴懲……這些表明了(? ?)①凡是違法犯罪行為都要受到刑罰處罰②法律是最剛性的規則,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③法律的約束力不同于其他行為規則④法律對違法犯罪分子具有制裁作用,對守法公民則不起作用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C 【考點】刑法、刑罰、犯罪 【解析】材料中強調用法律嚴懲腐敗,表明我國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①凡是違法犯罪行為都要受到刑罰處罰說法是錯誤的,只有犯罪行為才會受到刑罰處罰。②法律是最剛性的規則,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說法是正確的,符合材料,因為違法行為會受到法律的制裁。③法律的約束力不同于其他行為規則說法是正確的,法律具有強制性,靠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④法律對違法犯罪分子具有制裁作用,對守法公民則不起作用說法是錯誤的,法律對所有公民起到了規范作用和保護作用,所以②③選項的說法是正確的。故答案為:C。【例8】欺負弱小,敲詐勒索、言語和肢體傷害……屢屢發生的校園欺凌事件,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面對校園欺凌,被欺凌者應該( ???) A.?忍氣吞聲,息事寧人???????B.?機智應對,依法維權C.?以牙還牙,以暴制暴???????D.?加強監管,嚴格執法【答案】B 【考點】同違法犯罪行為做斗爭 【解析】面對校園欺凌受到傷害,我們要機智勇敢同違法行為作斗爭,依法維護自己合法權益。所以B說法符合題意;A說法錯誤,容易縱容違法犯罪;C說法錯誤,容易做出違法犯罪。D不是被欺凌者角度的內容,排除。故答案為:B。一.選擇題1.與人們日常生活關系密切的社會秩序有(??? )①社會管理秩序? ②生產秩序? ③交通秩序? ④軍隊秩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 【解析】根據所學,社會秩序是社會生活的一種有序化狀態,常見的社會秩序包括:社會管理秩序、生產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場所秩序。①②③觀點正確,④不符合題意,應排除。故答案為:A。如今,微博在公共服務、社會公益等方面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憲法賦予公民的言論自由在微博上得到了較全面的體現。但是微博言論必須接受道德和法律的規范與約束。微博不是完全的個人空間。這說明( ???)①自由是無條件的②自由是有條件的③社會生活中,自由要受到一定約束和限制,沒有任何限制、約束的自由是不存在的④自由離不開規則,規則也離不開自由,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答案】B 【解析】微博言論須接受道德和法律的規范與約束,“微博不是完全的個人空間”,這就說明自由是有條件的;社會生活中任何自由都要受到一定約束和限制,沒有任何限制、約束的自由是不存在的;自由離不開紀律,紀律也離不開自由,二者是缺一不可的。所以觀點②③④均符合題意;觀點①說法錯誤,故應排除。故答案為:B。3.人與人之間的彼此尊重在人際交往中非常重要,我們要學會尊重。為此,我們要做到( ???)①學會逢迎他人,尤其是那些對我們有幫助的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發自內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對所有人一視同仁④欣賞與贊美他人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B 【解析】①選項觀點錯誤,尊重他人不是逢迎他人,對那些幫助我們的人我們應該真心尊重,而不是逢迎,故排除①。尊重他人要學會換位思考,自己不想做的不要強加給別人,所以②是正確的;要尊重他人的人格,所以③是正確的;對于他人要學會欣賞與贊美,對于他人的意見,要虛心聽取,就真正做到了尊重,故④入選。故答案為:B。4.“文明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個人邁出一小步,就會使社會邁出一大步.”為此我們需要( ???) A.?把講文明懂禮貌時刻掛在嘴邊???B.?與任何都要進行親密無間的交往C.?只需在社會生活中注重交往禮儀D.?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禮貌的習慣【答案】D 【解析】題文中的觀點表明,促進社會文明進步,需要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禮貌的習慣,ABC觀點太絕對,是錯誤的。故答案為:D。5.2016年11月1日起,為打造“好人有好報”的社會氛圍,江蘇省南京市對符合條件的“誠實守信好市民”開通“市民誠信卡”,乘坐公交、地鐵出行時可享受4-5折優惠,在金陵圖書館辦理讀者證時免收抵押金。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①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②誠信是一個人的安身立命之本③誠信能促進社會文明、和諧④誠信能帶來持久的效益,長盛不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 【解析】江蘇省南京市對符合條件的“誠實守信好市民”開通“市民誠信卡”,其目的是為了鼓勵和弘揚誠信的傳統美德,根據所學,誠信是一個人的安身立命之本,誠信能促進社會文明、和諧。①②③符合題意,正確。④不符合題意,題文材料沒有體現持久的效益,長盛不衰。故答案為:A。6.下邊漫畫中某農資公司的行為屬于(??? )A ?行政違法行為?B.?民事違法行為??C.?刑事違法行為 D.嚴重違法行為【答案】B 【解析】【分析】漫畫中某農資公司未經他人同意,以營利為目的利用他人的肖像作為宣傳廣告,其的行為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權,這屬于民事違法行為。B符合題意,正確。ACD不符合題意,應排除。故答案為:B。7.最近,某生活小區居民經常丟失東西。高中生孫某懷疑是在本小區租房的外地菜販子于某所為,于是萌發了報復“老外地”的想法。他糾集幾個“哥們兒”持刀攔劫并砍傷于某,搶走人民幣3000元。人民法院依據刑法相關條款,依法判處孫某有期徒刑6年,其他“哥們兒”也受到相應處罰。孫某的行為(? )①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②是觸犯刑法的行為?? ③應受到刑罰處罰?? ④屬于犯罪行為A.?①②③?????B.?①④????C.?①②③④????D.?②③【答案】C 【解析】【分析】犯罪,是指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刑法并依法應受刑法處罰的行為。犯罪具有三個基本特征: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嚴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征;一種觸犯刑法的,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標志;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分析孫某行為,持刀攔劫并砍傷于某,搶走人民幣3000元,是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觸犯刑法規定,被判處有期徒刑6年,是受到刑罰處罰行為,因此他的行為是犯罪行為。所以①②③④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8.九年級學生小華在傍晚回家的路上遇到了持刀搶錢的歹徒,你認為他應該( ???)①快速向人群奔跑并呼救②與歹徒殊死搏斗③在保證自身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機智應對④記住歹徒相貌特征,事后打110報警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B 【解析】【分析】本題中的小華因為遇到窮兇極惡的歹徒,在保證自身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應采取機智的方法應對,并通過其他有利的條件來幫助自己,切不可與歹徒硬拼。①③④的做法正確,②與歹徒殊死搏斗的做法不可取,會威脅到自己的生命。故答案為:B。二、問答題9.社會環境十分復雜,加上未成年人缺乏社會經驗,難免受到傷害。未成年人面對歹徒行兇時,一般會出現三種情況:一是忍氣吞聲,任其侵害;二是與歹徒進行殊死搏斗;三是與歹徒斗智斗勇,利用社會力量將其抓獲。你贊成哪種做法,請運用所學知識對以上三種情況進行評析。 【答案】我贊同第三種情況。①第一種情況會助長歹徒行兇的惡行或囂張氣焰;第二種情況可能會危及到自己的生命或對自己帶來身體傷害;②第三種情況表明同違法犯罪作斗爭,是包括我們青少年在內的全體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當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我們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維護正當權益;在面對違法犯罪時,在保全自己、減少傷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會的力量,采取機制靈活的方式將其抓獲。③我們要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做一名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要做到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 【解析】同違法犯罪作斗爭,是包括青少年在內的全體公民的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我們身為未成年人,體力不具優勢,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魯莽從事,自己極易受到傷害,也不利于制止違法犯罪。因此,在面對違法犯罪時,在保全自己、減少傷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會的力量,采取機制靈活的方式將其抓獲,因此,第三種做法是正確的。第一種做法會助長歹徒行兇的惡行或囂張氣焰,第二種做法可能會危及到自己的生命或對自己帶來身體傷害,是我們不提倡和反對的。我們應該善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三、材料分析題10.學習了“做守法的公民”一課后,某校八年級(1)班準備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請你參與其中,完成相關任務。 (1)2017年2月20日記者獲悉,近年來,雖然查處醉駕交通違法行為的力度持續加大,但醉駕交通違法行為人數仍居高不下。醉酒駕駛機動車輛,吊銷駕照,5年內不得重新獲取駕照,經過判決后處以拘役,并處罰金;醉酒駕駛營運機動車輛,吊銷駕照,10年內不得重新獲取駕照,終生不得駕駛營運車輛,經過判決后處以拘役,并處罰金。醉駕違反了什么法律?這部法律有什么作用? (2)醉駕“經過判決后處以拘役,并處罰金”,這說明醉駕要受到什么處罰?這種處罰分為哪兩大類? (3)近年來,我國未成年人犯罪不僅在案件數量上急劇增加,而且犯罪年齡相對提前。調查發現,絕大部分未成年人在犯罪發生前,就已沾染上許多不良惡習;70%左右的犯罪與網絡有關,網絡內容良莠不齊,特別是色情、暴力等內容對未成年人影響極大,容易誘發犯罪;經常在一起吸煙、酗酒的人,可能在煙、酒的維系下結成不良團伙,實施尋釁滋事、破壞社會秩序等違法犯罪。除此之外,夜不歸宿,攜帶管制刀具,辱罵他人,強行向他人索取財物,偷竊、故意毀壞財物,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等,也可能誘發未成年人犯罪。上述材料啟示我們應該如何遠離違法與犯罪? (4)2017年4月7日,一段“福建南安驚現校園欺凌”的視頻在網上流傳,經調查,該事件發生在一巷子內,視頻中被踢打的女生系某校七年級學生趙某,兩名打人者并非在校學生。事情起因系趙某與視頻中打人者呂某在QQ群里發生口角沖突,進而約在校外理論。當日11時40分左右,呂某糾集黃某等在一巷子內對趙某進行踢打……如果你遇到類似趙某的傷害事件,你會如何做? 【答案】(1)刑法。刑法是懲治犯罪、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刑罰處罰。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兩大類。(3)①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②要杜絕不良行為,有了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要及時矯正。③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4)既要勇于斗爭,又要善于斗爭;虛張聲勢,與犯罪分子巧妙周旋;及時撥打110報警電話,并保護好作案現場;要了解歹徒去向。 【解析】(1)從題干材料中的“判決后處以拘役,并處罰金”可知醉酒駕駛機動車輛為犯罪行為,因此是觸犯刑法的行為,根據所學,刑法作用是是懲治犯罪、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2)本題考查的是基礎知識,醉駕“經過判決后處以拘役,并處罰金”,這說明醉駕要受到刑罰處罰。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兩大類。(3)遠離犯罪即如何預防犯罪,本題可以從認清犯罪的危害,杜絕不良行為,增強法治觀念,防患于未然等方面回答。(4)根據所學,對于違法犯罪行為,我既要勇于斗爭,又要善于斗爭,具體可以回答:虛張聲勢,與犯罪分子巧妙周旋;及時撥打110報警電話,并保護好作案現場;要了解歹徒去向。言之有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中考鎖分】中考道德與法治一輪復習學案 八上第二單元遵守社會規則(原卷版).doc 【中考鎖分】中考道德與法治一輪復習學案 八上第二單元遵守社會規則(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