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分析近幾年的高考試題可以發現,高考多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學生對貨幣的職能、紙幣的發行量以及匯率變動及其影響等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高考備考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構建知識體系:抓住貨幣和匯率兩個核心知識點,然后向外發散,構建體系。緊緊抓住影響價格的因素和價格變動對生產生活的影響兩個核心知識點,然后向外發散,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2)把握重難點:①全面把握貨幣流通規律公式,理解紙幣的發行量與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關系;②掌握匯率的變動規律;③辯證地看待人民幣升值的影響。特別注意掌握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之間的關系,有關價格的圖象以及互為替代品和互補商品的關系,綜合掌握本考點中的計算題,同時注意結合國家宏觀調控的相關知識理解如何穩定物價。【知識網絡】【復習點睛】本單元復習要理順一條主線,突破兩個難點,把握三個重點:一條主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兩個難點:商品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的關系,相關商品價格的變動對商品需求量的影響。三個重點:貨幣的本質與職能、價格變動對生產與生活的影響、影響消費的因素。一、貨幣1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流通工具貨幣①含義:貨幣是從商品世界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②本質:一般等價物;③兩種基本職能: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④其他職能: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紙幣①含義:紙幣是由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并強制使用的;②紙幣作為現實貨幣,能充當金屬貨幣的所有職能;③發行規律: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商品和服務的價格總額/貨幣流通速度;④引發經濟現象:紙幣發行量過多容易導致通貨膨脹,發行量過少容易導致通貨緊縮信用卡、支票①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費、結算、查詢為一體;能減少現金的使用,簡化收款手續,方便購物消費,給持卡人帶來諸多便利;②支票:主要分為轉賬支票和現金支票兩種,支票一般不用于日常生活消費【特別提醒】(1)區分貨幣、紙幣、信用卡的本質。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紙幣的本質是價值符號,信用卡的本質是電子支付卡。(2)紙幣發行量與經濟形勢的關系圖2匯率的變化及其影響(1)匯率又稱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是經常變動的。(2)匯率與幣值的變化【特別提醒】外匯匯率與人民幣的匯率變化成反向關系,外匯匯率升高,人民幣匯率跌落,反之亦然。(3)人民幣幣值變動的影響(4)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的意義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即對內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對外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對人民生活安定、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對世界金融穩定、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3人民幣幣值穩定與企業生產、消費水平、經濟全球化等的關系角度分析物價有利于穩定外需,保持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平衡,穩定物價消費可以減少國外市場波動對國內市場的影響,穩定物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生產可以促進出口企業的穩定發展,從而維護我國經濟的穩定。同時有利于促進企業生產方式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就業有利于擴大出口,保持經濟穩定,促進就業經濟發展可以協調出口、投資、消費結構,從而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對外貿易方式的轉變對外開放有利于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通過國際貿易實現利益共享,資源互補,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穩定世界經濟秩序國家利益可以保持我國高額外匯儲備不貶值,有利于維護我國經濟利益二、價格1影響價格變動的因素(1)根本因素:價值決定價格,價值量越大,價格越高;價值量越小,價格越低。(2)重要因素:供求影響價格:供給增加,需求減少,商品價格下降;供給減少,需求增加,價格上漲。(3)其他因素因素具體表現紙幣發行量紙幣的發行量超過市場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會導致物價上漲;紙幣的發行量少于市場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會導致物價下降匯率變動人民幣匯率上升,人民幣升值,進口商品價格降低;人民幣匯率下降,人民幣貶值,進口商品價格上升相關商品替代品需求增加,該商品需求減少,從而導致該商品價格降低;替代品需求減少,該商品需求增加,從而導致該商品價格升高互補品需求增加,該商品需求增加,從而導致該商品價格上漲;互補品需求減少,該商品需求減少,從而導致該商品價格下降收入分配當前收入增加(社會收入差距縮小),消費需求增加,會拉動商品價格上漲;當前收入減少(社會收入差距擴大),消費需求減少,會導致商品價格下降宏觀政策實施積極的貨幣政策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會導致市場流通中的貨幣量增加,從而導致商品價格上漲;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和緊縮性的財政政策,會導致市場流通中的貨幣量減少,從而導致商品價格下降貨幣的價值在商品價值不變的情況下,商品的價格與貨幣的價值成反比【特別提醒】加強宏觀調控,保持物價穩定的措施(1)在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的同時,綜合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穩定物價。(2)實行扶持農業生產的政策措施,保障供應。(3)健全價格監管法律法規,打擊價格違法行為。(4)發放價格臨時補貼,實行價格臨時干預措施。(5)規范、整頓市場秩序。【拓展歸納】正確理解商品的價值量、價值總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個別勞動生產率的關系。2價格變動的影響(1)對生活消費的影響價格變動對消費者的影響:一般說來,當某種商品的價格上升時,人們會減少對它的購買;當這種商品的價格下降時,人們會增加對它的購買。(2)對需求量的影響①商品的需求量與價格成反向變動關系。價格下跌,需求量增加;價格上漲,需求量減少。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是不同的,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響較小,對高檔耐用品需求量的影響較大。③相關商品價格變動與需求量的關系價格 需求 結論 本商品相關商品互為替代品上升 減少 增加互為替代品的兩種商品,其中一種商品的價格的變動與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之間是同方向的下降 增加 減少互補商品上升 減少 減少作為互補商品的兩種商品,其中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動與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化之間是反方向的下降 增加 增加(3)對生產經營的影響①調節產量②調節生產要素的投入。當一些生產要素之間可以相互替代時,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哪種生產要素的價格下降,生產者就會增加這種要素的使用量;哪種生產要素價格上升,生產者就會減少這種要素的使用量。【拓展歸納】生產與生活中常見的價格變動曲線圖(1)供給曲線:表達了價格變動對供給的影響,價格高,獲利增多,生產擴大;價格低,獲利減少,生產縮小。所以,企業生產必須依據價格變動,調節產量,調節生產要素的投入(2)需求曲線:表達了價格對需求量的影響,當某種商品價格上升,人們會減少對它的購買;當這種商品價格下降,人們會增加對它的購買(3)需求彈性曲線:表達了不同商品對價格變動反應程度不同。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響較小,對高檔耐用品的需求量影響較大。所以A線屬于生活必需品,B線屬于高檔耐用品(4)替代互補商品需求曲線:表達了互為替代品和互補商品的兩種商品,一種商品的價格和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之間的關系。Q1為替代品的需求曲線(正相關),Q2為互補品的需求曲線(負相關)(5)需求變動曲線:表達了在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由于其他因素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數量的變動。比如對應于P1價格,d2曲線表達的需求量Qd2,大于d1曲線表達的需求量Qd1。我們把需求曲線的變動(比如由d1曲線平移到d2曲線的過程)叫作需求的變動(6)供給變動曲線:是指在某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由于其他因素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的供給數量的變動。如圖中,S1平行移動到S2,供給減少,但商品的價格沒有發生變化三、消費1影響消費的因素影響因素解決措施根本因素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大力發展生產力主要因素居民收入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居民消費水平受居民當前可支配收入的影響增加居民收入居民消費水平受未來收入預期的影響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居民收入差距大小影響社會總體消費水平調節收入分配,實現社會公平主觀因素消費心理:主要有從眾心理、求異心理、攀比心理和求實心理,這些消費心理及其引發的消費行為,有的是理智的,有的則是不可取的,不健康的,不值得提倡的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做理智的消費者,做到量入為出,適度消費;避免盲從,理性消費;保護環境,綠色消費;勤儉節約,艱苦奮斗2消費類型劃分依據類型 特點交易方式錢貨兩清的消費“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所有權和使用權發生轉移,適用于大部分商品貸款消費 預支未來收入,適用于大宗商品或服務租賃消費所有權不變更,使用權暫時讓渡,適用于無力購買或因使用次數有限不想購買的商品消費目的生存資料消費 最基本的消費發展資料消費 提高自身素質,全面發展享受資料消費 身心愉悅,豐富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3消費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1)消費與生產:消費的發展促進生產的發展。消費是生產的最終目的和動力;新的消費需求,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新的消費熱點會帶動一個產業的出現和成長;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能提高勞動力的質量,提高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2)消費與經濟發展方式:消費、出口、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要想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必須堅持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3)消費觀念與經濟發展:引導消費者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倡導保護環境,綠色消費,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4)消費與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刺激消費,提高居民消費水平,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推動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拓展歸納】大力擴大居民消費需求的原因(1)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在國外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下,堅持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有利于拉動經濟增長,擴大就業,降低世界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2)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是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要求。 高頻考點一 貨幣例1.(2018年北京卷)人民幣國際化是指人民幣越出國界,在境外流通,成為國際上普遍接受的計價、結算及儲備貨幣,這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是A. 強化人民幣支付職能,弱化貯藏職能B. 減少國內貨幣供給,降低物價水平C. 提高國內貨幣政策的靈活性和效果D. 增加境外人民幣需求,利于擴大進口【答案】D【解析】此題考查人民幣國際化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使其成為國際上普遍接受的計價、結算及儲備貨幣,這會增加境外對人民幣的需求量。在貨幣市場上人民幣供給不變的情況,會引起人民幣增值,增強人民幣的購買力,進而有利于擴大我國的進口。D項正確。A中“強化”“弱化”說法錯誤;B中“減少國內貨幣供給”說法錯誤;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與提高國內貨幣政策的靈活性和效果沒有必然聯系,C項排除。故本題選D。【變式探究】(2017年高考天津卷政治5)隨著我國銀行卡用卡環境的持續改善,在線支付正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接受和使用。對銀行卡用戶而言,這不僅方便了國內的日常消費,也滿足了境外消費的支付需求。這里的銀行卡在線支付A.體現了貨幣價值尺度職能 B.規避了匯率波動的風險C.體現了貨幣流通手段職能 D.增強了中國銀行業的國際競爭力【答案】C【變式探究】2017年,某國宏觀經濟形勢如下:產能利用率不足;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4.0%;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增幅從2.5%下跌至1%,低于國際公認的合理值3%。據此,預防通貨緊縮成為關注的焦點。若不考慮其他因素,可能引發通貨緊縮的傳導路徑是( )①產能過剩→工業品供過于求→工業品價格走低→企業利潤下滑 ②消費低迷→消費品供過于求→消費品價格走低 ③社會總供給大于社會總需求→物價總水平持續下跌 ④企業投資萎縮→失業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A.①→④→②→③ B.④→①→③→②C.①→③→④→② D.④→②→①→③【答案】A【解析】本題的題眼是“產能利用率不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低于國際公認的合理值”“可能引發通貨緊縮的傳導路徑”。產能利用率不足,這會導致產能過剩,工業品供過于求,工業品價格走低,企業利潤下滑,從而導致企業投資萎縮,居民收入下降,消費低迷,這樣會使社會總供給大于社會總需求,物價總水平持續下跌,引發通貨緊縮,故其傳導路徑是①→④→②→③,A項當選。B、C、D三項傳導路徑錯誤。高頻考點二 價格例2.(2018年全國Ⅱ卷)甲、乙、丙是三種相關商品,當甲的價格上升后,乙與丙的需求變動如圖4所示。 這表明①甲與乙是互補品 ②甲與乙是替代品③甲與丙是替代品 ④甲與丙是互補品⑤乙與丙是替代品 ⑥乙與丙是互補品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⑤ D. ④⑥【答案】A【變式探究】(2017年高考全國1卷文綜政治12)甲與乙是互補商品,甲商品具有需求彈性。假定甲的價格下降,其他條件不變,則乙的需求變動圖示是【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互補關系的兩種商品,當一種商品價格變化對另外一種商品需求的影響。本題中甲的價格下降,對甲商品的需求增加;甲乙是互補品,那么乙的需求也會增加,故C符合題意。題意中雖然甲的商品價格變化,但是其他條件不變的意思是乙商品的價格不變,所以排除A和B。需求量增多應該是向右平移,答案為C。 絡上索取相關商家的免費試用品,經過仔細試用并與其他使用者相互交流后才決定是否購買。“試客”的購買行為( )A是從眾心理引發的消費B.是求異心理主導的消費C.是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D.是求實心理主導的消費【答案】D【解析】從眾心理引發的消費,特點是仿效性、盲目性;求異心理主導的消費,特點是標新立異;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特點是夸耀性、盲目性;求實心理主導的消費,特點是符合實際,講究實惠。題中試客“在購物前先從網絡上索取相關商家的免費試用品,經過仔細試用并與其他使用者相互交流后才決定是否購買”,這是求實心理主導的消費,是理性消費的表現,D項符合題意。【變式探究】下圖是某國20年來人均消費支出增長率的變化圖。從圖中可以推論出該國居民( )①消費行為越來越不理性 ②收入差距不斷擴大 ③日用品消費支出不斷增長 ④生活水平逐步提高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D【方法技巧】有關匯率的計算題與坐標曲線類選擇題的解題方法一、匯率的計算題——巧用比例換算匯率1.通貨膨脹與匯率的變化通貨膨脹,紙幣貶值,物價上漲,假設m國與n國的匯率比為m∶n。若m國通貨膨脹率為x%,n國幣值不變,則現在m國與n國的匯率比為m(1+x%)∶n;若m國幣值不變,n國通貨膨脹率為y%,則現在m國與n國的匯率比為m∶n(1+y%);若m國通貨膨脹率為x%,n國通貨膨脹率為y%,則現在m國與n國的匯率比為m(1+x%)∶n(1+y%)。2.貨幣升值、貶值與匯率的變化貨幣升值、貶值都會帶來匯率的變化。假設m國與n國的匯率比是m∶n,若m國幣值不變,n國貨幣升值x%,則現在m國與n國的匯率比是m∶n÷(1+x%);若n國貨幣貶值x%,則現在m國與n國的匯率比是m∶n÷(1-x%)。若n國幣值不變,m國貨幣升值x%,則現在m國與n國的匯率比是m÷(1+x%)∶n;若m國貨幣貶值x%,則現在m國與n國的匯率比是m÷(1-x%)∶n。例1、假設2017年1單位M國貨幣/1單位N國貨幣為1∶5.5。2018年,M國的通貨膨脹率為10%,其余條件不變,從購置力角度來看,則兩國間的匯率為( )A.1∶4.95 B.1∶5C.1∶5.6 D.1∶6.05【答案】B【解析】2018年M國的通貨膨脹率為10%,據此可以判斷出,2016年M國貨幣貶值,1.1單位貨幣相當于2017年的1單位貨幣,貨幣的實際購買力下降。據此,M國和N國的匯率變化可以用公式計算得出:1.1∶5.5=1∶5,故B項正確。【點撥】 解答本題的突破口在于:一是理解通貨膨脹率上升,二是本幣匯率及外幣是升值還是貶值。二、分清類型,快速解答坐標曲線類選擇題1.題型特點所謂坐標曲線類試題主要是指立足一定經濟學知識,融入相關變化量,明確曲線變動軌跡與方向,以及立足軌跡變動和方向變動,引申考查相關措施的試題。高考中經常考查的經濟曲線有供求曲線、價格變動曲線、消費曲線等。2.解題策略解答該類試題,首先,全面、細化分析曲線中的各項數據、變化趨勢等信息。要注意橫軸與縱軸的指向、曲線反映的正比或反比關系、各曲線的變化方向、各條曲線之間的關系等。其次,對選項作正確性和一致性分析。正確性就是抓住選項中的關鍵信息,排除錯誤選項。一致性就是選項表述與曲線展示出的信息是否一致,如現象指向、變化趨勢、關系對比等。3.坐標曲線題類型(1)需求曲線及其變動。①需求量的變動:曲線上的點變了,表明價格變化使需求量變化。如圖:這啟示我們:降低商品的價格,可以擴大商品的需求量,薄利多銷是商家常用的一種競爭手段;提高商品的價格。對某些商品加征消費稅,有利于限制對該商品的需求,引導居民合理消費。②需求的變動:需求的變動是指價格以外的因素影響需求,使需求曲線左右移動。曲線越是往右,需求量越旺盛。曲線向左或向右平移,表明價格不變,其他因素使需求量發生變化。如圖:影響需求變動的因素主要有居民收入、預期價格、相關商品的價格、消費者的喜好、國家的宏觀調控等。這啟示我們:生產者要遵循價值規律,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商品,要講誠信,樹立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國家可以通過實行財政政策來刺激需求或抑制需求;當一種商品因為價格昂貴而使消費者望而卻步時,可考慮生產其替代品;當某商品處于薄利多銷階段時可考慮生產其互補品。(2)供給曲線及其變動。①供給量的變動:表達的是供給與價格的關系,即供給隨著價格的變化而同向變化。如圖:這啟示我們:加強農產品價格改革,激發農民生產積極性,促進糧食生產;對企業購買生產資料進行價格補貼,有利于擴大該企業的生產規模。②供給的變動:在價格一定的情況下,由價格以外的因素發生變動而引起供給的變動,使整條供給曲線平行移動。如圖:(3)均衡價格曲線。①內涵:一種商品的均衡價格是指該種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給量相等時的價格。它是在市場機制(價格、供求和競爭)的自發作用下形成的(當價格高于均衡價格,會引起生產規模擴大,出現供過于求即超額供給,相反則出現供不應求,超額需求)。如圖:②供給變動對均衡價格的影響:需求不變,供給發生變動。供給增加,均衡價格下降,均衡產量增加。供給減少,均衡價格上升,均衡產量減少。如圖:這啟示我們: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化解產能過剩,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使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產品的供給曲線右移。③需求變動對均衡價格的影響。供給不變,需求發生變動。需求增加,均衡價格上升,均衡產量增加。需求減少,均衡價格下降,均衡產量減少。如圖:這啟示我們:政府不要直接干預價格,而是通過移動需求曲線以及供給曲線實現價格干預目標。比如限購可以減少需求,使需求曲線左移,從而使均衡價格下降。例2、市場上某款運動鞋的價格上漲后,其供應量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下列圖示正確反映這一變化的是( )【答案】B【點撥】 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對相應數量關系的判定。要依據價格變動對生產的影響,弄清兩個變量之間是正相關還是負相關。1. (2018年全國Ⅰ卷)根據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如果生產某種產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與生產該商品相關的判斷如表1所示。其中正確的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的知識。商品的價值量不是由各個商品生產者耗費的個別勞動時間決定的,而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因為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如果生產某種產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生產該產品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縮短,單位商品的價值量會降低。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意味著單位時間內,生產該商品的數量增加。社會勞動生產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與商品價值總量無關,因此,商品價值總量不變。故①正確,A入選。 2.(2018年全國Ⅱ卷)甲、乙、丙是三種相關商品,當甲的價格上升后,乙與丙的需求變動如圖4所示。 這表明①甲與乙是互補品 ②甲與乙是替代品③甲與丙是替代品 ④甲與丙是互補品⑤乙與丙是替代品 ⑥乙與丙是互補品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⑤ D. ④⑥【答案】A3. (2018年全國Ⅲ卷)隨著智能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強大,MP3(音樂播放器)、電子詞典、掌上游戲機等電子產品正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這說明①市場競爭導致商品優勝劣汰②商品使用價值會影響人的消費選擇 ③功能不同的商品會相互替代④商品使用價值因替代品出現而減小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商品的基本屬性和互為替代品的知識。MP3(音樂播放器)、電子詞典、掌上游戲機等電子產品正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是市場競爭的結果,①符合題意。智能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強大,能夠滿足人們越來越多的需要,促使更多的人選擇購買智能手機,②符合題意。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不同商品的使用價值在質上是不同的,不能進行量的比較,④說法錯誤。兩種商品的功能相同或相近,可以滿足人們的同一需要,這兩種商品才能相互替代,③表述錯誤。故選A。4. (2018年北京卷)如圖13所示,航空公司通常會給預訂時間早的機票較大折扣,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 機票折扣的目的在于乘客數量的最大化B. 機票價格的市場調節具有一定的滯后性C. 預訂機票早的乘客的需求價格彈性較大D. 航空公司預收機票款獲得的投資收益高【答案】C5. (2018年北京卷)人民幣國際化是指人民幣越出國界,在境外流通,成為國際上普遍接受的計價、結算及儲備貨幣,這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是A. 強化人民幣支付職能,弱化貯藏職能B. 減少國內貨幣供給,降低物價水平C. 提高國內貨幣政策的靈活性和效果D. 增加境外人民幣需求,利于擴大進口【答案】D【解析】此題考查人民幣國際化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使其成為國際上普遍接受的計價、結算及儲備貨幣,這會增加境外對人民幣的需求量。在貨幣市場上人民幣供給不變的情況,會引起人民幣增值,增強人民幣的購買力,進而有利于擴大我國的進口。D項正確。A中“強化”“弱化”說法錯誤;B中“減少國內貨幣供給”說法錯誤;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與提高國內貨幣政策的靈活性和效果沒有必然聯系,C項排除。故本題選D。6(2018年高考海南卷政治2)甲是市場上的一種暢銷品。隨著技術發展,作為甲的替代品且性價比更高的乙商品面世。若其他條件不變,下列圖示中正確反映甲的價格變動的的:【答案】A7.(2018年高考海南卷政治7)歐佩克(OPEC)是石油輸出國組織的簡稱,其原油產量約占世界原油產量的1/3.2016年末,歐佩克與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其他一些產油國達成限產協議,協議有效期至2018年末。不考慮其它因素,由此可能帶來的影響是:A.國際原油價格下跌?????????? B.國際原油消費增加C.原油替代品的消費減少????????D.主要原油進口國的工業品價格上漲【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供求與價格的相互影響的知識。根據材料,因為歐佩克等產油國限產,就是減少原油的供應,因為這些國家的原油產量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世界原油總產量。供給減少,在需求一定的前提下,原油的價格就會上漲。答案選D。1(2017年高考全國1卷文綜政治12)甲與乙是互補商品,甲商品具有需求彈性。假定甲的價格下降,其他條件不變,則乙的需求變動圖示是【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互補關系的兩種商品,當一種商品價格變化對另外一種商品需求的影響。本題中甲的價格下降,對甲商品的需求增加;甲乙是互補品,那么乙的需求也會增加,故C符合題意。題意中雖然甲的商品價格變化,但是其他條件不變的意思是乙商品的價格不變,所以排除A和B。需求量增多應該是向右平移,答案為C。2(2017年高考全國2卷文綜政治12)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品牌眾多,競爭激烈。2016年,多數國際廠商出貨量同比下滑。中國某廠商依托技術創新和流程創新,自主開發芯片、電池等核心部件,生產出功能更強、性價比更高的手機,出貨量逆勢增長58.4%。該廠商的成功得益于①依托自主開發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使商品價值增加②個別勞動生產率高于社會勞動生產率,獲得競爭優勢③依托自主創新提高商品的使用價值,擴大了商品需求④個別勞動時間大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商品價值增加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3(2017年高考全國2卷文綜政治13) 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中間價(人民幣元/100美元)由645.79振蕩走高至689.06,這對我國對外經濟造成重要影響,若不考慮其他因素,下列推導正確的是A.美元升值→中國商品在美國市場的價格下降→不利于中國商品出口美國B.美元貶值→美國商品在中國市場的價格上升→有利于中國進口美國商品C.人民幣升值→中國企業在美國投資成本下降→有利于中國企業在美國投資D.人民幣貶值→中國企業在美國投資成本上升→不利于中國企業在美國投資【答案】D【解析】從材料中可以得出,此刻為美元升值,人民幣貶值的情況,若不考慮其它因素,美元升值,則中國商品再美國市場的價格上升,有利于中國商品出口美國,故A的說法是錯誤的,BC的說法本身就是錯誤的,由人民幣貶值,則可以推出中國企業再美國投資成本上升,則不利于中國企業在美國投資,所以,本題D是正確的。4(2017年高考天津卷政治5)隨著我國銀行卡用卡環境的持續改善,在線支付正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接受和使用。對銀行卡用戶而言,這不僅方便了國內的日常消費,也滿足了境外消費的支付需求。這里的銀行卡在線支付A.體現了貨幣價值尺度職能 B.規避了匯率波動的風險C.體現了貨幣流通手段職能 D.增強了中國銀行業的國際競爭力【答案】C5(2017年高考江蘇卷政治5) 當前,消費需求日益呈現新變化和新趨勢,人們更加偏好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等領域的消費。據統計,2016年1月至11月,體育服務業、健康服務業和養老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24. 4%、16. 4% 和17. 1%。材料表明A.第三產業已成為我國主導產業 B.求實心理主導的消費處于支配地位C.人們的收入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D.發展資料和享受資料消費不斷增加【答案】D【解析】體育服務業、健康服務業和養老服務業營業收入雖然有所增長,但這并不能表明第三產業已成為我國主導產業,A項不選;材料中沒有體現人們的消費是由求實心理主導的,B項不選;人們更加偏好旅游、文化、體育等領域的消費,不代表人們的收入水平已得到大幅提高,C項不選;旅游消費屬于發展資料消費,文化、體育等消費屬于發展資料消費,材料中人們更加偏好旅游、文化、體育等領域的消費,這說明發展資料和享受資料消費不斷增加,故本題答案選擇D。 絡技術和移動支付技術的發展,網絡平臺給消費者提供了良好的視頻觀感體驗,網絡電影市場規模呈現爆發式增長,企業紛紛增加投入。2016年,我國全網上線電影由上年的700 多部增加到2500 多部,企業也獲得了豐厚回報。對這一經濟現象解讀正確的是A.信息技術進步→消費方式改變→供求關系變化→企業效益增加B.消費需求增加→信息技術進步→市場規模擴大→產品供給增加C.信息技術進步→市場規模擴大→產品質量提升→企業效益增加D.消費需求增加→企業效益提高→技術進步加快→產品供給增加【答案】A7(2017年高考江蘇卷政治12)假設在一個成本相對穩定行業的市場中,只有甲乙兩個企業生產同種商品若甲企業在價格為P1 時提價,乙企業不會跟隨提價以搶奪市場份額;相反,若甲企業降價,則乙企業會跟隨其降價以免顧客被搶走。其他條件不變,圖1中能正確反映甲企業產品市場變化的是【答案】B【解析】甲企業降價,其產品的需求量會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多,A圖像表明企業降價后,產品的需求量會隨之不斷減少,這與實際不符,A項不選;B圖像表明甲企業在提高價格時(高于P1),產品的需求量會隨之不斷減少,而甲企業在降價時,其產品需求量會隨之不斷增多,這與實際相符,B項正確;C圖像表明甲企業在提高價格時,產品的需求量會隨之不斷增多,這與實際不符,不選;D圖像表明甲企業產品的需求數量一直高于價格為P1時的需求量,這與實際不符,不選,故本題答案選擇B。8(2017年高考北京卷政治33)“移動互聯網+手機支付+自行車租賃”催生了共享單車這一嶄新的行業,共享單車正成為經濟生活的一抹亮色,小橙車、小黃車、小藍車……彩虹般的色彩裝點了街巷。共享單車改變了許多人的出行方式,與城市公交和地鐵共同構成了綠色、便利的交通網絡。關于共享單車,下列判斷正確的有①在使用過程中,自行車與手機是互補品②憑借信用分可以免押金租用,說明誠信能降低企業成本③減輕了高峰期公交系統的壓力,表明其對公交車、地鐵有一定的替代作用 ④其發展為自行車制造企業帶來大量訂單,這反映了產業鏈中上、下游企業的競爭關系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B9(2017年高考全國3卷文綜政治12)小夏使用信用卡在北京透支8000元購買了一臺外國品牌筆記本電腦,在免息期內通過銀行償還了該筆消費款。在這一過程中,貨幣執行的職能是A.價值尺度、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 B.流通手段、貯藏手段和支付手段C.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價值尺度和世界貨幣【答案】C 【解析】購買筆記本電腦需要8000元,是貨幣執行價值尺度職能;小夏向銀行透支(貨款)8000元進行購買,是貨幣執行流通手段職能;在免息期內通過銀行償還該筆消費,是貨幣執行的是支付手段職能。故本題正確選項為C。 10(2017年高考全國3卷文綜政治13)因鋼鐵行業復蘇,導致對鐵礦石需求增加。在此背景下,占全球70%以上市場份額的四大礦產企業不斷增產,引發業界對鐵礦石價格戰的擔憂。對于這種擔憂的產生,若用供求曲線來反映,正確的是【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鐵礦石需求增加,供給量也增加,A圖表明了這一點,正確;B圖表明鐵礦石需求量增加,但供給量不變,這與材料不符;C圖表明鐵礦石需求量不變,供給量增加,這與題意不符,不選;D圖表明鐵礦石需求增加,供給量減少,這與題意不符,故本題答案應為A。1.(2016·高考浙江卷文綜政治·24)2016年3月,“蒜你狠”、“豬周期”卷土重來,本輪大蒜、豬肉價格上漲的原因可能是( )①此前相當部分種養殖戶退出生產②背后存在著炒作行為③種養殖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④隨著收入水平提高居民對大蒜、豬肉的需求急劇增加A.①② B. ③④ C.①④ D.②③【知識點】影響價格的因素【答案】A2.(2016·高考天津卷文綜政治·4)2016年1月1日,M先生收到L先生償還的為期一年的借款本金10萬元與利息5000元,同期二人所在的國家通貨膨脹率為7%,這意味著A.該國的社會總需求小于社會總供給B.民間借貸是造成通貨膨脹的原因之一C.在此借貸關系中,通貨膨脹使雙方利益同時受損D.在此借貸關系中,通貨膨脹損害了M先生的利益【知識點】通貨膨脹的原因及影響【試題解析】通貨膨脹為7%說明價格上漲,價格上漲說明該國的社會總需求大于社會總供給,即供不應求,A不選;通貨膨脹的主要是因為紙幣的發行量超過了流通中所需的貨幣量,這和民間借貸無關,B不選;通貨膨脹率=(現期物價水平—基期物價水平)/基期物價水平,把這個公式變一下就可以得到:現期物價水平=基期物價水平X(1+通貨膨脹率),即一年前10萬元可以買到的商品現在需要10萬零7千元才能買到,而M先生收到的本息是10萬零五千,所以在此借貸關系中,通貨膨脹損害了M先生的利益,故答案選D。【答案】D3.(2016·高考北京卷文綜政治·30)2016年中國在部分地區試點“一元券硬幣化工程”,用一元硬幣替代一元紙幣;2015年丹麥公布了關于“無現金社會”的議案,計劃用電子貨幣代替紙幣;長期的惡性通貨膨脹導致委內瑞拉貨幣面值極高,2008年該國政府發行新的貨幣,新幣與舊幣的兌換比例是1:1000。上述三個國家的方案和措施都① 體現了國家擁有發行貨幣的權利 ② 改變了貨幣衡量的商品價格③ 可以穩定物價,控制通貨膨脹 ④ 能方便交易行為,降低貨幣使用成本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知識點】貨幣的本質【答案】B4.(2016·高考江蘇卷·6)2015年末,美聯儲宣布加息0.25 個百分點,導致美元走強。在開放經濟條件下,一個國家利率變動一般會引起該國貨幣匯率發生變化,進而影響該國商品進出口。若其他條件不變,下列選項中能正確描述此影響機制的是A.利率上升,本幣貶值,出口增加 B.利率上升,本幣升值,進口減少C.利率下降,本幣升值,出口減少 D.利率下降,本幣貶值,進口減少【知識點】利率和匯率的關系【試題解析】當一國利率上升時,就會吸引國際資本流入,從而增加對本幣的需求和外匯的供給,使本幣匯率上升、本幣升值,出口減少,進口增加,故AB錯誤;當一國利率下降時,就會導致國際資本流出,從而減少對本幣的需求和外匯的供給,使本幣匯率下降、本幣貶值,出口增多,進口減少,故C錯D對。【答案】D5.(2016·高考全國Ⅰ卷文綜政治·12)互補品戰略是企業利用兩種商品之間的互補關系,優化產品組合,達到一定目標的經營戰略。下列做法屬于該戰略的是①某快餐店與飲料商合作,提供漢堡包與飲料搭配的套餐②為降低碳排放,某運輸公司將動力燃料由汽油改為天然氣③為促銷增利,某企業降低其噴墨打印機價格,題高墨盒價格④玉米價格上漲,某飼料廠在生產中減少玉米用量,增加小麥用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知識點】相關商品價格變動的影響【試題解析】互補品指兩種商品必須互相配合,才能共同滿足消費者的同一種需要,如照相機和膠卷。如果兩種商品之間能夠相互替代以滿足消費者的某一種欲望,則稱這兩種商品之間存在看替代關系,這兩種商品互為替代品。通過材料對互補品的描述可以看出,漢堡與飲料、打印機與墨盒是互補品,①③適合題意;汽油與燃氣、玉米與小麥是替代品,②④不適合題意,故本題答案選B。【答案】B6.(2016·高考全國Ⅰ卷文綜政治·14)因原材料價格上漲,生產流感特效藥的制藥企業陷入經營困境,為保證藥品的正常供給,政府對該類制藥企業實施生產補貼,若用S、S’表示補貼前后該藥品的供給曲線,不考慮其他因素,準確反映補貼前后該藥品供給變化的圖示是【知識點】價格變動的影響【答案】A7.(2016·高考全國Ⅱ卷文綜政治·12)西晉著名文學家左思的《三都賦》創作完成后,都城洛陽的人們都認為寫得好,爭相傳抄,一下子使紙帛的價格貴了好幾倍,這就是成語“洛陽紙貴”的由來。若用S、D分別表示供給和需求曲線,下列圖示正確反映“洛陽紙貴”的是()【知識點】價格和供求的關系知識點【試題解析】“洛陽紙貴”是因為人們爭相購買,需求增加,改變了供求關系,從而使其價格上漲,故B符合題意;材料并沒有涉及到洛陽紙張的供給變化,故排除CD, A表示的是需求減少,價格下降,與題意不符。故選B【答案】B8.(2016·高考全國Ⅱ卷文綜政治·13)特別提款權(SDR)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創設的一種國際儲備資產。2015年12月,IMF將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占比為10.92%。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表明①中國的經濟地位上升 ②人民幣國際化取得新進展③中國外匯儲備安全性提高 ④人民幣匯率穩定性增強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知識點】人民幣國際化【答案】A9.(2016·高考全國Ⅲ卷文綜政治·13)時下出現了一個新的消費群體——試客。這一群體在購物前先從網絡上索取相關商家的免費試用品,經過仔細試用并與其他使用者相互交流后才決定是否購買。試客的購買行為A.是從眾心理引發的消費 B.是求異心理主導的消費C.是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 D.是求實心理主導的消費【知識點】消費心理的表現【答案】D1.[2015·課標全國卷Ⅱ]在我國,煤炭是電力生產的主要原料。煤炭價格從2011年約850元/噸大幅下降到2014年底的約500元/噸,有人據此建議下調電力價格。能支持其建議的恰當理由是( )A.電力產能過剩,出現供大于求的情況B.電力是生產生活必需品,低價有利于社會穩定C.電力價格與其生產成本的變化方向應當一致D.電力與煤炭是互補品,二者價格變化方向應當一致【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價格與價值的關系、供求關系、互補商品等知識。煤炭是電力生產的主要原料,煤炭價格下降,表明電力生產成本下降,價值決定價格,下調電力價格理所當然,故選C。A從材料中無法判斷。低價不一定就有利于社會穩定,排除B。D說法錯誤,煤炭是電力生產的主要原料,二者不是互補關系。2.[2015·課標全國卷Ⅰ]某公司準備在甲乙兩種復印機中選購一臺,甲復印機的購置成本為22000元,乙為18000元;甲的專用耗材每年消耗量不及乙的50%。該公司最終購買了甲復印機。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這一選擇的理由是( )A.甲乙是替代品,甲的耗材消耗量低于乙B.甲與其耗材是互補品,甲的耗材成本低于乙的購置成本C.甲與乙的耗材是互補品,甲的購置成本低于乙的耗材成本D.甲乙是替代品,甲多耗費的購置成本低于甲節約的耗材成本【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價格對相關商品需求的影響。甲和乙都是復印機,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商品,復印機與復印機耗材是互補商品。人們選擇復印機時,需要將復印機購置費用和耗材成本綜合起來考量。購買甲復印機的費用雖然高,但如果使用過程中所節約的耗材成本高于多花費的費用,則其總體的支出就會低于乙復印機,故D正確。A、B、C都沒有比較耗材節約費用與購置時多支出費用之間的關系。且B中“甲的耗材成本低于乙的購置成本”從材料中看不出,C中“甲與乙的耗材是互補品”說法錯誤,“甲的購置成本低于乙的耗材成本”從材料中看不出來。3.[2015·安徽高考]出境游作為一種大眾消費,其需求量(Q)受出境游價格(P)、居民收入(M)等因素影響。不考慮其他因素,圖中能正確反映P與Q、M與Q關系的圖形有( )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B4.[2015·浙江高考]“雙十一購物狂歡節”那天,不少商家推出購500元商品返還280元購物券的活動,很多消費者為了獲得購物券而湊足購買500元商品。狂歡之后,一些消費者發現“湊單”購買的許多商品是自己不需要的。這些消費者的購買行為( )A.是求異心理引發的,不值得提倡B.是攀比心理引發的,并不可取C.違背了理性消費原則D.違背了適度消費原則【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消費心理,意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消費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但在商家推出的滿就返(購物券)活動中,一些消費者往往為“湊單”而購買許多自己不需要的商品,這說明這些消費者的消費行為不理性,背離了理性消費的原則,C項正確。材料中的消費者為“湊單”而購買一些商品不是為了標新立異,也不是為了與人攀比,A、B均不符合題意。從材料中看不出消費者購物與其收入不相適應,故D排除。5.[2015·安徽高考]某國去年的商品價格總額為20萬億元,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4萬億元。假如貨幣流通速度不變,今年商品價格總額為30萬億元,不考慮其他因素,理論上今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 )A.5萬億元 B.6萬億元C.7.5萬億元 D.10萬億元【答案】B6.[2015·課標全國卷Ⅰ]2015年3月6日,美元指數收盤較前一交易日上漲1.4164點;3月9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較前一交易日又貶值30個基點。美元持續升值將對中國經濟產生多方面的影響,其中積極的方面在于( )①擴大中國出口商品的價格優勢,增加出口 ②提升中國外匯儲備的國際購買力 ③抑制中國居民的出境旅游,從而增加國內儲蓄 ④優化中國對外投資結構,加快“走出去”步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匯率變動的影響。美元對人民幣升值,能提高中國以美元計價的出口商品的價格優勢,促進出口增加;美元持續升值,中國以美元為主的外匯儲備的購買力增強,這都是美元升值對中國經濟的積極影響,故①②正確。在中國內需不足的情況下,國內儲蓄增加不屬于積極影響,③不選;人民幣相對美元貶值總體不利于中國企業對外投資,④說法錯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