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期末復習資料系列第四章 物質的特性 基礎知識第一節 物質的構成1. _______ 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但不是唯一的微粒,也有一些物質是由 _______和 _______ 構成的。2.生活中有許多物質都是由 _______ 構成的,不同的物質由不同的 _______ 構成,例如:水是由 _______ 構成的,酒精是由_______ 構成的,二氧化碳氣體是由 _______構成的,氧氣是由_______ 構成的,氫氣是由 _______ 構成的。3.分子的特點: (1)_______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 (2)分子很_______肉眼無法直接看見,只能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__觀察細胞的儀器是 ______________ ; (3)分子之間存在 _______; (4)氣體分子之間空隙最大,其次是液體、固體。; (5)分子在 ______________; (6)分子之間存在_______和_______; (7)分子熱運動在宏觀上表現為 _______ ; 擴散現象:由于分子的運動而使物質從一處進入到另一處的現象。 ______________ 大于 ______________ 大于 ______________。 (8)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 _______ ,物質擴散越 _______ ; 溫度越低,分子熱運動越 _______ ,物質擴散越 _______ ;4.請用分子的特點回答下列例子: 一滴水中大約有15萬億個水分子,說明 ______________ 一定體積的水與一定體積的酒精混合后總體積變小,說明 ______________ 一定體積的氣體,很容易被壓縮,說明 ______________ 5. 50毫升的水與50毫升的酒精混合后的體積 _______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若同種物質混合,如100mL水與100mL混合,則總體積不變。 (芝麻與黃豆混合后總體積變小的實驗,是一個模擬實驗,它并不能證明分子間有間隙。】6.分子總是在不斷 _______ ,且隨著溫度的升高,分子的運動速度_______ ;分子間有 _______ ,隨著溫度的升高,分子的空隙 _______ ;隨著壓力的增大,分子間的空隙 _______。7.(1)用分子觀點解釋:春暖花開的季節里.人們在公園里通常能聞到宜人的花香,這是因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為了便于運輸和使用,通常把石油氣加壓變成液化石油氣貯存在鋼瓶里。這一事實說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通常情況下,如果分子的間隔相對較大時,物體就呈 _______ ,如果分子的間隔相對較小時,物體就呈 ______________。(填“固體”、“液體”、“氣體”)。9、小明有一次打開了很久沒用過的鉛筆盒,看到有一塊橡皮和一支綠色的鉛筆粘在了一起,把橡皮切開后,發現里面也有一部分變成了綠色,從微觀角度分析一下:橡皮里面變成綠色是 _______ 現象;為什么在天氣熱的時候容易看到這種現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水結冰后,體積會變大,這說明在水中分子之間的空隙比在冰中的要 _______。11、如右圖所示,小心地在冷水杯和熱水杯中滴入兩滴墨水,你會看到_______中的墨水擴散快.這個實驗表明: ______________。12、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質,解釋下列現象:(1)氣體很容有易壓縮,固體不容易壓縮。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典時期消毒用的消毒液,是由多種固體和液體物質相混合而成的,在配制過程中發現配制前后總體積并不相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將蔗糖放入開水中,過一會兒蔗糖就不見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常把蘿卜腌成咸蘿卜需要很長時間,而把蘿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僅需幾分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節 質量的測量1.一切物體都是由 _______ 組成的。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 _______ 。物體所含的物質越多,其質量就 _______ 。 判斷某物體的質量是否發生變化的方法:看其含有的物質多少是否發生變化。(如果含有的物質增多其質量增大,如果含有的物質基礎減少則其質量減小。)2.質量是物質的一種_______,不隨物體的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的變化而變化。3.國際上質量的主單位是_______ ,單位符號是_______ 。還有一些常用單位:_______。 1噸= _______ 千克, 1千克= _______ 克, 1克= _______ 毫克。[ 常用的質量單位和中國傳統質量單位的換算關系是: 1千克= 1公斤=2斤 ]4.(1)測量質量的常用工具有______________ 等。(彈簧秤不是測量質量的工具,而是測力工具)(2)實驗室中常用______________ 來測量質量,其中常用的有托盤天平和物理天平。5.托盤天平的基本構造:1是 _______ 2是 _______ 3是 _______ 4是 _______ 5是 _______ 6是 _______ 7是 _______ 8是 _______ 6.使用托盤天平時要注意以下事項: (1)放平:將托盤天平放在 _______上。 (2)調平:(將 _______。 ( _______,使指針對準分度盤中央刻度線,或指針在中央 刻度線左右小范圍等幅擺動。 (3)稱量:(砝碼和物體的放置要求: _______ 左盤物體質量= 右盤砝碼總質量+游碼指示的質量值 (_______,先估測,用鑷子由 ______ 加到 _______ ,等砝碼加到指針離 分度盤中央刻度線不多時(在中央刻度線左邊),應向 _______ ______________,直到天平再次平衡。 (4)整理器材:用_______將砝碼放回砝碼盒中,______________。注意1:當指針偏轉時,應如何調節平衡螺母? (指針_______(左邊重),平衡螺母_______調; (指針_______(右邊重),平衡螺母_______調; 注意2: ①如果在測量5克食鹽的質量,在稱量過程中如何調節天平平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在測量小石塊的質量時,在稱量過程中如何調節天平平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3: 如果物體和砝碼放置的位置反了,這時怎樣求得物體的實際質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4: 如果調節天平平衡時,忘記將游碼移到0刻度線的地方,這時怎樣求得物體的實際質量?已知游碼稱量前停留在3刻度線的地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5: ① _______ 用手去觸摸天平______________ ②砝碼用 _______ 拿取,______________ ③不可把 _______ 或 ______________ 直接放在天平_______上,可在 兩個盤中都墊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使用前要估計被測物體的質量,不能超過天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天平游碼在讀數時,要看游碼左邊所對的刻度值。)。 ⑥稱量過程中不能移動平衡螺母注意6:天平有哪些稱量方式會導致測量結果偏大??? 1.在指針偏左的情況下稱量,測量結果(比真實值)偏大。 2.物體和砝碼放錯盤,測量結果偏大。 3.在游碼未歸零的情況下稱量,測量結果偏大。 4.用磨損或缺了一個塊的砝碼稱量,測量結果偏大。 那么,有哪些情況下,測量結果是偏小的呢??? 1.用已經生銹了的砝碼稱量,測量結果偏小。 2.在指針偏右的情況下稱量,測量結果偏小。總結:天平操作不規范導致的偏大偏小偏大:1、測量前,指針偏右稱量時,指針偏右在砝碼磨損或缺了一角的情況下稱量放錯盤測量前,游碼未歸零偏?。?、測量前,指針偏右稱量時,指針偏左用生銹的砝碼稱量 物質的密度一、密度的概念1.概念: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 ,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2.公式: (ρ與m、V無關),可變形為 和 對公式的理解①同種物質ρ一定,m與V成正比。即:當ρ相同時,體積越大,質量越大。②同質量的不同種物質,體積越大,密度越小(或密度越小,體積越大)。③同體積的不同物質,質量越大,密度越大(密度越大,質量也越大)。密度的單位。 國際主單位是 ______________,常用單位是 ______________, 關系為:1.0 g/cm3=1.0×103 kg/m3 或 1.0 kg/m3 =1.0×10-3 g/cm3。 水的密度= l.0×103 kg/m3,【讀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 它所表示的意義為1立方米水的質量為1000千克 ?!?br/>4、單位換算 1噸(t)=103千克(kg); 1千克=103克 ; 1克=103毫克 1立方米(m3)=103立方分米(dm3)【升(L)】; 1立方分米(dm3)【升(L)】=103立方厘米(cm3)【毫升(ml)】5.(對于_______,密度有一定的數值,它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 ,______________。即對于同一物質而言,只要溫度(及壓強等)不變,其密度值是不變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樣的。) ②氣體的密度是比較容易改變的:如一鋼瓶氧氣(內全為氣態)用去一半,則剩余氧氣的密度為原來的一半。(因為當鋼瓶中的氧氣被用去一半時,其體積不變)對于不同的物質,密度一般不同 。不同物質間密度大小的比較方法有兩種:即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常見物質的密度表1.密度表中,除水蒸氣外,其他氣體都是在0℃、1標準大氣壓下所測定的數值。2.從表中可以知道固體、液體、氣體的密度的差別。一般地說,氣體比固體、液體小1000倍左右。三、密度知識的應用根據密度的計算公式ρ=m/V可以:已知任意兩個量即可求出第三個量。 1、求物質的質量:m=ρv 2、求物質的體積:v=m/ρ 3、鑒別物質:根據ρ=m/v計算結果,查密度表4.判斷物體是否空心,具體方法有三種:先假定物體是實心的,通過計算。其中通過比較體積的方法最好,既直觀,又便于計算空心部分的體積,V空= V物-V實 。用計算方法解決上述實際問題中,注意單位的統一和匹配。如果m實>m物;則物體是空心的。如果V實如果ρ實<ρ物;則物體是空心的。測定密度的實驗過程1.測量原理:ρ=m/v2.測量步驟: (1)小石塊密度的測量。 ①調節天平平衡,稱出小石塊的質量m; ②選擇合適量筒,將小石塊用細線綁住,往量筒倒人適量水,讀出水的 體積V1,然后小心將小石塊浸入量筒中的水中(全部浸沒),讀出此時 水的體積V2; ③計算ρ石= m/(V2-V1) (2)鹽水密度的測量。 ①先用天平稱出燒杯和鹽水的總質量,m1; ②將鹽水倒一部分到量筒中,讀出量筒中鹽水體積為V; ③稱出燒杯和剩余鹽水的質量為m2; ④計算ρ鹽水= 第4節 物質的比熱1.熱傳遞規律:熱能從高溫物體傳遞給低溫物體,直至沒有溫差。 注:物體間傳遞的是熱能,不是溫度。物體吸收了熱能,其溫度就會上升(;物體放出了熱能,其溫度就會降低。熱量:一個物體吸收的那部分熱能或放出的那部分熱能,叫熱量。 用符號Q表示。單位是焦耳,簡稱焦,符號為J。 1KJ=1000J3.利用物體吸收熱量或放出熱量的計算公式:Q=CmΔt4.比熱容:單位質量的某物質,溫度每升高(或下降)1℃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比熱的符號:C,單位:焦/千克·℃。5.水是自然界中比熱最大的物質。所以一般用水作冷卻劑。6.比熱越大,升溫降溫越慢;比熱越小,升溫降溫越快。所以內陸的溫差比沿海要大。第5節 熔化與凝固1.熔化是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2. 具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即有熔點)的物體叫做晶體; 沒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即沒有熔點)的物體叫非晶體。 晶體和非晶體的主要區別是: ______________ 。 無論是晶體還是非晶體,熔化時都要 _______ 熱量。 3.①左圖為 _______ 的熔化圖象: AB段表示晶體 _______ 階段,狀態為固態; BC段表示晶體_______階段,雖然吸熱,但_______,狀態為_______,此時固定的熔化溫度即為_______ ; CD段表示晶體_______階段,狀態為液態。B點時為固態,C點是為液態。 ②右圖為 _______ 的熔化圖象,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通常情況下,加熱的時間長短代表吸收的熱能多少。加熱時間越長,代表物質吸收的熱能越多。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做 _______ 。它是晶體的一種特性。同一晶體的熔點和 _______。晶體在熔化和凝固過程中溫度 _______ ,_______在熔化和凝固過程中溫度 _______(熔化時溫度不斷升高,凝固時溫度不斷下降) 。物質吸收熱量溫度不一定升高,如晶體熔化時只吸熱不升溫(溫度保持不變)。物質放出熱量溫度也不一定降低,如晶體凝固時吸放熱不降溫(溫度保持不變)。在寒冷的地方,如北極、南極等地的氣溫通常在-40℃以下,要用酒精溫度計而不用水銀溫度計,其中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8.晶體:冰 、海波(硫代硫酸鈉)、明礬 、石膏 、各種金屬 等。 非晶體:松香 、玻璃、塑料、橡膠 、蜂蠟 等。9.如圖:某種晶體的熔化與凝固圖像,在圖像的AB、BC、CD、DE、EF、FG段中。晶體處于固態的是: _______ 段,處于液態的是: _______ 段,處于固液共存的是:_______ 段;溫度升高的是: _______ 段,溫度降低的是:_______ 段,溫度不變的是: _______ 段,吸熱的是: _______ 段,放熱的是: _______ 段。10.物質熔化規律可簡單歸納為下表:熔 化 規 律晶體非晶體晶體有一定熔點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點晶體熔化過程中處于固液共存狀態非晶體熔化是慢慢軟化的過程熔化過程都需要吸收熱量第6節 汽化和液化1.汽化是物質由_______。 液體汽化時要_______,它有兩種表現形式 _______ 和 _______ 。蒸發是: 在任何溫度下都能進行的緩慢的汽化現象 。沸騰是: 在一定溫度下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蒸發是在_______進行的,沸騰是在_______同時進行的。比較蒸發與沸騰的異同不同點:劇烈程度溫度條件部位溫度變化影響因素蒸發緩慢任何溫度表面吸熱,液體和環境溫度下降液體溫度、表面積、表面空氣流速沸騰劇烈沸點表面和內部吸熱,液體溫度不變大氣壓相同點: 都是汽化現象,都要從外界吸熱 。影響同種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有:_______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另外不同種類的液體,蒸發的快慢不同。3.沸騰特點:在一定溫度(沸點)下進行,低于這個溫度時,液體吸收熱量 ,溫度上升,但不沸騰;達到沸點時,液體吸收熱量 ,溫度不變 。這時,若停止加熱則沸騰立即停止 。 即沸騰有兩個條件:一是溫度要達到沸點,二是持續吸熱。液體的沸點與液體表面的氣壓有關:液體的沸點隨著氣壓的升高而升高 。在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 。 海拔越高,空氣越稀薄,大氣壓越低,沸點越低。所以可以通過降低液體表面氣壓來降低液體的沸點。如在水沸騰實驗中,最后根據實驗記錄只有98攝氏度的原因是: 液面上的氣壓低于標準大氣壓 。在沸騰前看到了氣泡從水中冒出來,體積變化情況是: _______ ; 在沸騰時看到了氣泡從水中冒出來,體積變化情況是: _______ 。沸點低的物質在實際生活中有特殊的作用: _______就是利用_______,讓其在常溫下迅速_______,而暫時失去痛感。液化是物質從 ______________。氣體液化時要 ______________ ,所以100℃的水蒸氣比100℃的沸水對人的燙傷要嚴重得多。水蒸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人眼是看不見的,燒開水時水面出現大量的“白氣”是高溫水蒸氣遇冷空氣后 _______ 成的小水珠。10.氣體液化的兩種方法: _______ 、 _______ 。液化石油氣、氣體打火機等都是利用了 _______ 的方法使之成為液體而儲存起來的。大量實驗表明,所有氣體在溫度降到足夠低時,都可以液化。13.熱管的原理是在吸液芯中充以酒精或其他液體,當管的一端受熱時,熱端吸液芯內的液體吸熱汽化,蒸氣沿氣腔跑到冷端,在冷端放熱液化,又順著吸液芯回到熱端。(衛星就是利用熱管將熱量從向陽面“搬”到背陽面,使兩側的溫度趨于平衡。)冰箱原理:液體汽化吸熱和氣體液化放熱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空氣壓縮機將生成的蒸汽抽走,壓入冷凝器;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液化后的冷凝劑再回到蒸發器里;以此循環第7節 升華和凝華1.升華是物質從 _______ 直接變成 _______的過程。凝華是升華的逆過程。2.試試看:判斷下列物態變化過程和吸熱放熱情況? 1)春天,冰封的湖面開始解凍: _______ ; 2)夏天,打開冰棍紙看到“白氣”: _______ ; 3)灑在地上的水變干: ______________ ; 4)冬天,冰凍的衣服逐漸變干: _______ ; 5)深秋,屋頂的瓦上結了一層霜: _______ ; 6)冬天的早晨,北方房屋的玻璃窗內表面結冰花: _______ ; 7)樟腦球過幾個月消失了: _______ ; 8)出爐的鋼水變鋼錠: _______ ; 9)冬季帶眼睛的人進入室內,鏡片上會蒙上一層小水珠: _______ ; 10)冬季人講話時會有一團“白氣”從口中呼出: _______ 。3.夏天,小林為了解渴,從冰箱里拿出一支棒冰,小林發現棒冰包裝紙上粘著“白花花”的粉;一剝去包裝紙,棒冰上就會“冒煙”;他把這支棒冰放進茶杯里,不一會,茶杯外壁會出“汗”。你能幫助解釋這些現象嗎?4.自然現象成因物態變化云(小液滴和小冰晶)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液滴;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成小冰晶;液化、凝華雨云中的小液滴下落;云中的小冰晶融化下落融化霧(小液滴)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液化露(小水珠)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液化霜(固態)地表的水蒸氣遇冷凝華為固體凝華雪(固態)水蒸氣凝華成小冰晶凝華總結:固體、液體、氣體是物質常見的三種形態。物體在三種狀態之間的變化叫做物態變化。物態變化都是物理變化;第8節 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1.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主要區別是: ______________ (1)在變化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的是 _______ 。在物理變化中物質只發生形狀、溫度、顏色、狀態等變化,如物質的三態變化。(2)在變化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的是 _______ 。如鋼鐵生銹(鐵銹是三氧化二鐵)、無色的氫氧化鈉和黃色的氯化鐵反應生成約褐色氫氧化鐵、食物霉變等。2.化學變化中通常伴隨物理變化,物理變化中肯定沒有化學變化。3.只能在化學變化中才表現出來的性質是 _______ ,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是 _______ 。4.屬于物理性質的有: 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導電性、導熱性 屬于化學性質的有: 酸堿性、可燃性、腐蝕性、還原性、氧化性 期末復習資料系列第四章 物質的特性 基礎知識第一節 物質的構成1. 分子 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但不是唯一的微粒,也有一些物質是由 離子和 原子 構成的。2.生活中有許多物質都是由 分子 構成的,不同的物質由不同的 分子 構成,例如:水是由 水分子 構成的,酒精是由 酒精分子 構成的,二氧化碳氣體是由 二氧化分子 構成的,氧氣是由 氧氣分子 構成的,氫氣是由 氫氣分子 構成的。3.分子的特點: (1) 分子 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 (2)分子很 小 ,肉眼無法直接看見,只能借助掃描隧道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或電子掃描顯微鏡)觀察細胞的儀器是 普通光學顯微鏡 ; (3)分子之間存在 空隙 ; (4)氣體分子之間空隙最大,其次是液體、固體。; (5)分子在 不停的做無規則運動; (6)分子之間存在斥力和引力; (7)分子熱運動在宏觀上表現為 擴散 ; 擴散現象:由于分子的運動而使物質從一處進入到另一處的現象。 氣體擴散速度 大于 液體擴散速度 大于 固體擴散速度。 (8)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 劇烈 ,物質擴散越 快 ; 溫度越低,分子熱運動越 緩慢 ,物質擴散越 慢 ;4.請用分子的特點回答下列例子: 一滴水中大約有15萬億個水分子,說明 分子很小 一定體積的水與一定體積的酒精混合后總體積變小,說明 分子間存在空隙 一定體積的氣體,很容易被壓縮,說明 氣體分子間的空隙很大 5. 50毫升的水與50毫升的酒精混合后的體積 小于100ml ,原因是: 當水和酒精混合時,較小的水分子進入到較大的酒精分子的空隙中去了,所以總體積會減小 。【注意:(若同種物質混合,如100mL水與100mL混合,則總體積不變。 (芝麻與黃豆混合后總體積變小的實驗,是一個模擬實驗,它并不能證明分子間有間隙?!?br/>6.分子總是在不斷 做無規則運動 ,且隨著溫度的升高,分子的運動速度 加快 ;分子間有 空隙 ,隨著溫度的升高,分子的空隙 增大 ;隨著壓力的增大,分子間的空隙 縮小。7.(1)用分子觀點解釋:春暖花開的季節里.人們在公園里通常能聞到宜人的花香,這是因為 分子在不停的做無規則運動 ; (2)為了便于運輸和使用,通常把石油氣加壓變成液化石油氣貯存在鋼瓶里。這一事實說明了 分子之間有空隙,且氣體分子之間的空隙大于液體。8、通常情況下,如果分子的間隔相對較大時,物體就呈 氣體 ,如果分子的間隔相對較小時,物體就呈 固體 。(填“固體”、“液體”、“氣體”)。9、小明有一次打開了很久沒用過的鉛筆盒,看到有一塊橡皮和一支綠色的鉛筆粘在了一起,把橡皮切開后,發現里面也有一部分變成了綠色,從微觀角度分析一下:橡皮里面變成綠色是 固體擴散 現象;為什么在天氣熱的時候容易看到這種現象? 溫度越高,擴散速度越快 。10、水結冰后,體積會變大,這說明在水中分子之間的空隙比在冰中的要 小。11、如右圖所示,小心地在冷水杯和熱水杯中滴入兩滴墨水,你會看到熱水杯中的墨水擴散快.這個實驗表明: 溫度越高 擴散越快。12、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質,解釋下列現象:(1)氣體很容有易壓縮,固體不容易壓縮。答:氣體分子空隙大,容易被壓縮;固體和液體分子空隙較小,不容易被壓縮 (2)非典時期消毒用的消毒液,是由多種固體和液體物質相混合而成的,在配制過程中發現配制前后總體積并不相等。 答:固體分子鉆入了液體分子的空隙中,所以總體積會減小。 (3)將蔗糖放入開水中,過一會兒蔗糖就不見了。 答: 蔗糖分子分散到了水分子之間. (4)通常把蘿卜腌成咸蘿卜需要很長時間,而把蘿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僅需幾分鐘。 答:炒菜時溫度高,分子熱運動劇烈,擴散加快第二節 質量的測量1.一切物體都是由 物質 組成的。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 質量 。物體所含的物質越多,其質量就 大 。 判斷某物體的質量是否發生變化的方法:看其含有的物質多少是否發生變化。(如果含有的物質增多其質量增大,如果含有的物質基礎減少則其質量減小。)2.質量是物質的一種屬性,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 、溫度、位置的變化而變化。3.國際上質量的主單位是千克 ,單位符號是kg 。還有一些常用單位:噸(t)、克(g)、毫克(mg)。 1噸= 1000 千克, 1千克= 1000 克, 1克= 1000 毫克。[ 常用的質量單位和中國傳統質量單位的換算關系是: 1千克= 1公斤=2斤 ]4.(1)測量質量的常用工具有電子秤、桿秤、磅秤、案秤 等。(彈簧秤不是測量質量的工具,而是測力工具)(2)實驗室中常用托盤天平 來測量質量,其中常用的有托盤天平和物理天平。5.托盤天平的基本構造:1是 分度盤 2是 指針 3是 托盤 4是 平衡螺母 5是 橫梁 6是 橫梁標尺 7是 底座 8是 游碼 6.使用托盤天平時要注意以下事項: (1)放平:將托盤天平放在 水平桌面上。 (2)調平:(將 游碼撥至“0”刻度線處。 ( 調節平衡螺母,使指針對準分度盤中央刻度線,或指針在中央 刻度線左右小范圍等幅擺動。 (3)稱量:(砝碼和物體的放置要求: 左物右碼 左盤物體質量= 右盤砝碼總質量+游碼指示的質量值 (加砝碼時,先估測,用鑷子由 大 加到 小 ,等砝碼加到指針離 分度盤中央刻度線不多時(在中央刻度線左邊),應向 右移動 游碼(此時不能移動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再次平衡。 (4)整理器材:用鑷子將砝碼放回砝碼盒中,游碼移回“0”刻度線處。注意1:當指針偏轉時,應如何調節平衡螺母? (指針偏左(左邊重),平衡螺母向右調; (指針偏右(右邊重),平衡螺母向左調; 注意2: ①如果在測量5克食鹽的質量,在稱量過程中如何調節天平平衡? 答:先在平衡的天平右盤上放5克砝碼,再向左盤中增減食鹽使天平重新平衡。 ②如果在測量小石塊的質量時,在稱量過程中如何調節天平平衡? 答:先將要測量的小石塊放在平衡的天平左盤中,再向右盤中增減砝碼或向右移動游碼使天平重新平衡。注意3: 如果物體和砝碼放置的位置反了,這時怎樣求得物體的實際質量? 答:物體質量=砝碼總質量-游碼指示的質量值 注意4: 如果調節天平平衡時,忘記將游碼移到0刻度線的地方,這時怎樣求得物體的實際質量?已知游碼稱量前停留在3刻度線的地方答:左盤物體質量= 右盤砝碼總質量+游碼現在指示的質量值 -3注意5: ① 不能 用手去觸摸天平托盤和砝碼 ②砝碼用 鑷子 拿取,輕拿輕放 ③不可把 潮濕的物品 或 有腐蝕性化學藥品 直接放在天平托盤上,可在 兩個盤中都墊上大小、質量相等的兩張紙或兩個玻璃器皿。 ④使用前要估計被測物體的質量,不能超過天平的量程(稱量范圍)。 ⑤天平游碼在讀數時,要看游碼左邊所對的刻度值。)。 ⑥稱量過程中不能移動平衡螺母注意6:天平有哪些稱量方式會導致測量結果偏大??? 1.在指針偏左的情況下稱量,測量結果(比真實值)偏大。 2.物體和砝碼放錯盤,測量結果偏大。 3.在游碼未歸零的情況下稱量,測量結果偏大。 4.用磨損或缺了一個塊的砝碼稱量,測量結果偏大。 那么,有哪些情況下,測量結果是偏小的呢??? 1.用已經生銹了的砝碼稱量,測量結果偏小。 2.在指針偏右的情況下稱量,測量結果偏小。總結:天平操作不規范導致的偏大偏小偏大:1、測量前,指針偏右稱量時,指針偏右在砝碼磨損或缺了一角的情況下稱量放錯盤測量前,游碼未歸零偏?。?、測量前,指針偏右稱量時,指針偏左用生銹的砝碼稱量 物質的密度一、密度的概念1.概念: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 ,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2.公式: (ρ與m、V無關),可變形為 和 對公式的理解①同種物質ρ一定,m與V成正比。即:當ρ相同時,體積越大,質量越大。②同質量的不同種物質,體積越大,密度越小(或密度越小,體積越大)。③同體積的不同物質,質量越大,密度越大(密度越大,質量也越大)。密度的單位。 國際主單位是 千克/立方米,常用單位是 克/立方厘米, 關系為:1.0 g/cm3=1.0×103 kg/m3 或 1.0 kg/m3 =1.0×10-3 g/cm3。 水的密度= l.0×103 kg/m3,【讀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 它所表示的意義為1立方米水的質量為1000千克 ?!?br/>4、單位換算 1噸(t)=103千克(kg); 1千克=103克 ; 1克=103毫克 1立方米(m3)=103立方分米(dm3)【升(L)】; 1立方分米(dm3)【升(L)】=103立方厘米(cm3)【毫升(ml)】5.(對于同一種物質,密度有一定的數值,它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 ,跟該物質的質量 、體積 、 形狀 無關。即對于同一物質而言,只要溫度(及壓強等)不變,其密度值是不變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樣的。) ②氣體的密度是比較容易改變的:如一鋼瓶氧氣(內全為氣態)用去一半,則剩余氧氣的密度為原來的一半。(因為當鋼瓶中的氧氣被用去一半時,其體積不變)對于不同的物質,密度一般不同 。不同物質間密度大小的比較方法有兩種:即當體積相同時,質量大的物質密度大;當質量相同時,體積小的物質密度大。 二、常見物質的密度表1.密度表中,除水蒸氣外,其他氣體都是在0℃、1標準大氣壓下所測定的數值。2.從表中可以知道固體、液體、氣體的密度的差別。一般地說,氣體比固體、液體小1000倍左右。三、密度知識的應用根據密度的計算公式ρ=m/V可以:已知任意兩個量即可求出第三個量。 1、求物質的質量:m=ρv 2、求物質的體積:v=m/ρ 3、鑒別物質:根據ρ=m/v計算結果,查密度表4.判斷物體是否空心,具體方法有三種:先假定物體是實心的,通過計算。其中通過比較體積的方法最好,既直觀,又便于計算空心部分的體積,V空= V物-V實 。用計算方法解決上述實際問題中,注意單位的統一和匹配。如果m實>m物;則物體是空心的。如果V實如果ρ實<ρ物;則物體是空心的。測定密度的實驗過程1.測量原理:ρ=m/v2.測量步驟: (1)小石塊密度的測量。 ①調節天平平衡,稱出小石塊的質量m; ②選擇合適量筒,將小石塊用細線綁住,往量筒倒人適量水,讀出水的 體積V1,然后小心將小石塊浸入量筒中的水中(全部浸沒),讀出此時 水的體積V2; ③計算ρ石= m/(V2-V1) (2)鹽水密度的測量。 ①先用天平稱出燒杯和鹽水的總質量,m1; ②將鹽水倒一部分到量筒中,讀出量筒中鹽水體積為V; ③稱出燒杯和剩余鹽水的質量為m2; ④計算ρ鹽水= 第4節 物質的比熱1.熱傳遞規律:熱能從高溫物體傳遞給低溫物體,直至沒有溫差。 注:物體間傳遞的是熱能,不是溫度。物體吸收了熱能,其溫度就會上升(;物體放出了熱能,其溫度就會降低。熱量:一個物體吸收的那部分熱能或放出的那部分熱能,叫熱量。 用符號Q表示。單位是焦耳,簡稱焦,符號為J。 1KJ=1000J3.利用物體吸收熱量或放出熱量的計算公式:Q=CmΔt4.比熱容:單位質量的某物質,溫度每升高(或下降)1℃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比熱的符號:C,單位:焦/千克·℃。5.水是自然界中比熱最大的物質。所以一般用水作冷卻劑。6.比熱越大,升溫降溫越慢;比熱越小,升溫降溫越快。所以內陸的溫差比沿海要大。第5節 熔化與凝固1.熔化是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2. 具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即有熔點)的物體叫做晶體; 沒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即沒有熔點)的物體叫非晶體。 晶體和非晶體的主要區別是: 有無有熔點 。 無論是晶體還是非晶體,熔化時都要 吸收 熱量。 3.①左圖為 晶體 的熔化圖象: AB段表示晶體 吸熱升溫 階段,狀態為固態; BC段表示晶體熔化階段,雖然吸熱,但溫度不變,狀態為固液共存,此時固定的熔化溫度即為 熔點 ; CD段表示晶體吸熱升溫階段,狀態為液態。B點時為固態,C點是為液態。 ②右圖為 非晶體 的熔化圖象,吸收熱量且溫度不斷升高,直至全部變為液態 。注意:通常情況下,加熱的時間長短代表吸收的熱能多少。加熱時間越長,代表物質吸收的熱能越多。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做 熔點 。它是晶體的一種特性。同一晶體的熔點和 凝固點是相同的。晶體在熔化和凝固過程中溫度 保持不變 ,非晶體在熔化和凝固過程中溫度 改變(熔化時溫度不斷升高,凝固時溫度不斷下降) 。物質吸收熱量溫度不一定升高,如晶體熔化時只吸熱不升溫(溫度保持不變)。物質放出熱量溫度也不一定降低,如晶體凝固時吸放熱不降溫(溫度保持不變)。在寒冷的地方,如北極、南極等地的氣溫通常在-40℃以下,要用酒精溫度計而不用水銀溫度計,其中的原因是: 酒精的凝固點比水銀低,不易凝固 。8.晶體:冰 、海波(硫代硫酸鈉)、明礬 、石膏 、各種金屬 等。 非晶體:松香 、玻璃、塑料、橡膠 、蜂蠟 等。9.如圖:某種晶體的熔化與凝固圖像,在圖像的AB、BC、CD、DE、EF、FG段中。晶體處于固態的是: AB和FG 段,處于液態的是: CD和DE 段,處于固液共存的是:BC和EF 段;溫度升高的是: AB和CD 段,溫度降低的是:DE和FG 段,溫度不變的是: BC和EF 段,吸熱的是: AB、BC、CD 段,放熱的是: DE、EF、FG 段。10.物質熔化規律可簡單歸納為下表:熔 化 規 律晶體非晶體晶體有一定熔點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點晶體熔化過程中處于固液共存狀態非晶體熔化是慢慢軟化的過程熔化過程都需要吸收熱量第6節 汽化和液化1.汽化是物質由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 液體汽化時要吸熱,它有兩種表現形式 蒸發 和 沸騰 。蒸發是: 在任何溫度下都能進行的緩慢的汽化現象 。沸騰是: 在一定溫度下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蒸發是在液體表面進行的,沸騰是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進行的。比較蒸發與沸騰的異同不同點:劇烈程度溫度條件部位溫度變化影響因素蒸發緩慢任何溫度表面吸熱,液體和環境溫度下降液體溫度、表面積、表面空氣流速沸騰劇烈沸點表面和內部吸熱,液體溫度不變大氣壓相同點: 都是汽化現象,都要從外界吸熱 。影響同種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有:液體溫度 、 液體的表面積 、液體表面空氣流動速度 ,另外不同種類的液體,蒸發的快慢不同。3.沸騰特點:在一定溫度(沸點)下進行,低于這個溫度時,液體吸收熱量 ,溫度上升,但不沸騰;達到沸點時,液體吸收熱量 ,溫度不變 。這時,若停止加熱則沸騰立即停止 。 即沸騰有兩個條件:一是溫度要達到沸點,二是持續吸熱。液體的沸點與液體表面的氣壓有關:液體的沸點隨著氣壓的升高而升高 。在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 。 海拔越高,空氣越稀薄,大氣壓越低,沸點越低。所以可以通過降低液體表面氣壓來降低液體的沸點。如在水沸騰實驗中,最后根據實驗記錄只有98攝氏度的原因是: 液面上的氣壓低于標準大氣壓 。在沸騰前看到了氣泡從水中冒出來,體積變化情況是: 逐漸變小 ; 在沸騰時看到了氣泡從水中冒出來,體積變化情況是: 逐漸變大 。沸點低的物質在實際生活中有特殊的作用: 冷凍療法就是利用汽化吸熱,讓其在常溫下迅速降溫,而暫時失去痛感。液化是物質從 氣態 變為 液態 的過程。氣體液化時要 放出大量的熱 ,所以100℃的水蒸氣比100℃的沸水對人的燙傷要嚴重得多。水蒸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人眼是看不見的,燒開水時水面出現大量的“白氣”是高溫水蒸氣遇冷空氣后 液化 成的小水珠。10.氣體液化的兩種方法: 降溫(降低溫度) 、 加壓(壓縮體積) 。液化石油氣、氣體打火機等都是利用了 常溫下壓縮體積 的方法使之成為液體而儲存起來的。大量實驗表明,所有氣體在溫度降到足夠低時,都可以液化。13.熱管的原理是在吸液芯中充以酒精或其他液體,當管的一端受熱時,熱端吸液芯內的液體吸熱汽化,蒸氣沿氣腔跑到冷端,在冷端放熱液化,又順著吸液芯回到熱端。(衛星就是利用熱管將熱量從向陽面“搬”到背陽面,使兩側的溫度趨于平衡。)冰箱原理:液體汽化吸熱和氣體液化放熱 ①低沸點的冷凝劑在蒸發器里汽化,吸收冷凍室里的熱量,使冷凍室里的溫度降低; ②空氣壓縮機將生成的蒸汽抽走,壓入冷凝器; ③蒸汽在冷凝器里液化放熱; ④液化后的冷凝劑再回到蒸發器里;以此循環第7節 升華和凝華1.升華是物質從 固態 直接變成 氣態 的過程。凝華是升華的逆過程。2.試試看:判斷下列物態變化過程和吸熱放熱情況? 1)春天,冰封的湖面開始解凍: 熔化、吸熱 ; 2)夏天,打開冰棍紙看到“白氣”: 液化、放熱 ; 3)灑在地上的水變干: 汽化(蒸發)、吸熱 ; 4)冬天,冰凍的衣服逐漸變干: 升華、吸熱 ; 5)深秋,屋頂的瓦上結了一層霜: 凝華、放熱 ; 6)冬天的早晨,北方房屋的玻璃窗內表面結冰花: 凝華、放熱 ; 7)樟腦球過幾個月消失了: 升華、吸熱 ; 8)出爐的鋼水變鋼錠: 凝固、放熱 ; 9)冬季帶眼睛的人進入室內,鏡片上會蒙上一層小水珠: 液化、放熱 ; 10)冬季人講話時會有一團“白氣”從口中呼出: 液化、放熱 。3.夏天,小林為了解渴,從冰箱里拿出一支棒冰,小林發現棒冰包裝紙上粘著“白花花”的粉;一剝去包裝紙,棒冰上就會“冒煙”;他把這支棒冰放進茶杯里,不一會,茶杯外壁會出“汗”。你能幫助解釋這些現象嗎?答: 包裝紙上粘著“白花花”的粉: 冰箱中的水蒸氣凝華而成 ; 棒冰上就會“冒煙”: 空氣中的水蒸氣遇棒冰液化而成 ; 茶杯外壁會出“汗”: 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冷的杯子)液化而成 。4.自然現象成因物態變化云(小液滴和小冰晶)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液滴;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成小冰晶;液化、凝華雨云中的小液滴下落;云中的小冰晶融化下落融化霧(小液滴)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液化露(小水珠)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液化霜(固態)地表的水蒸氣遇冷凝華為固體凝華雪(固態)水蒸氣凝華成小冰晶凝華總結:固體、液體、氣體是物質常見的三種形態。物體在三種狀態之間的變化叫做物態變化。物態變化都是物理變化;第8節 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1.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主要區別是: 有無新物質生成 (1)在變化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的是 物理變化 。在物理變化中物質只發生形狀、溫度、顏色、狀態等變化,如物質的三態變化。(2)在變化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的是 化學變化 。如鋼鐵生銹(鐵銹是三氧化二鐵)、無色的氫氧化鈉和黃色的氯化鐵反應生成約褐色氫氧化鐵、食物霉變等。2.化學變化中通常伴隨物理變化,物理變化中肯定沒有化學變化。3.只能在化學變化中才表現出來的性質是 化學性質 ,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是 物理性質 。4.屬于物理性質的有: 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導電性、導熱性 屬于化學性質的有: 酸堿性、可燃性、腐蝕性、還原性、氧化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七年級上冊期末復習系列 第4章 物質的特性 基礎知識(學生版).doc 七年級上冊期末復習系列 第4章 物質的特性 基礎知識(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