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政治生活》主觀題必備知識一、政治生活高考常考“主體”高考對政治生活知識常以“主體”為落腳點進行考查。政治生活中的“主體”主要有公民、政府、中國共產黨、人大與人大代表、政協與政協委員、主權國家與國際組織等。今年尤其關注監察委員會。(一)公民與政府【知識歸納】1.公民在材料中常見的稱謂有市民、居民、工人、農民等。涉及的主要知識:①公民享有的政治權利: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政治自由、監督權。②公民必須履行的政治性義務: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遵守憲法和法律;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③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堅持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則;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④公民政治參與的途徑和方式: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⑤公民政治參與的要求:依法有序參與政治生活。2.政府在材料中常見的稱謂有國務院(中央政府)、地方各級政府(省、市、縣、鄉)、政府領導人(省長、市長、縣長、鄉(鎮)長),另外還有公安部、發改委、財政部等。涉及的主要知識:①性質:我國政府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人民意旨的執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衛者。②職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此中的公共服務側重經濟領域)、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加強社會建設(此中的公共服務側重民生領域)、推進生態文明建設。③宗旨和工作的基本原則:為人民服務是政府的宗旨,對人民負責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則。④政府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態度;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⑤必須堅持依法行政,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⑥政府必須接受人民監督,建立健全權力的制約和監督機制。⑦政府要樹立威信,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科學決策、依法行政、審慎用權、完善社會管理、優化公共服務,自覺接受人民監督,與人民群眾保持和諧關系;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有良好的業績;政府工作人員要重品行、作表率,牢記權為民所賦,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成為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自覺實踐者。【啟示】從知識考查角度看,公民這一主體側重考查公民的權利與義務、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三原則、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途徑和方式;政府這一主體側重考查政府的性質、職能、宗旨、工作的基本原則和依法行政等。從命題方式看,選擇題和非選擇題都有涉及,考生需要特別關注在非選擇題中對政府這一主體的考查。(二)人大與人大代表【知識歸納】信息詞在材料中常見的稱謂有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地方各級人大、全國人大代表和地方各級人大代表等。涉及的主要知識:①人大的性質:國家權力機關。②人大的職權: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和監督權(全國人大行使最高職權)。③人大代表的權利:審議權、表決權、提案權和質詢權。④人大代表的職責: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協助憲法和法律的實施,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聽取和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對人民負責。⑤人民代表大會與人民、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啟示】從知識考查角度看,人大這一主體側重考查人大的職權;人大代表這一主體側重考查人大代表的權利和職責等。從命題方式看,側重通過選擇題進行考查。(三)中國共產黨【知識歸納】信息詞在材料中常見的稱謂有中共中央、中央政治局、總書記、各級黨委(省委、市委、縣委、鄉黨委)等。涉及的主要知識:①地位:是執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②性質和宗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其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③領導方式:政治領導、組織領導、思想領導。④執政方式: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⑤執政理念:立黨為公、執政為民。⑥指導思想: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由六個層次構成):根本原則: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指導方針: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工作主線: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總體布局: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基本要求:提高黨建工作質量;基本目標: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啟示】從知識考查角度看,側重考查黨的性質和宗旨、領導地位、執政方式、執政理念等;從命題方式看,選擇題和非選擇題都可能出現。(四)人民政協【知識歸納】信息詞在材料中常見的稱謂有全國政協、省政協、市政協、縣政協等。涉及的主要知識:①政協的性質:愛國統一戰線組織(不是國家機關)。②政協的職能: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③政協委員由民主推薦產生。【啟示】從知識考查角度看,側重對政協的性質和職能的考查;從命題方式看,側重以選擇題形式考查。(五)主權國家和國際組織【知識歸納】信息詞在材料中常見的稱謂有主權國家、常見的國際組織(聯合國、歐盟、東盟、非盟、亞太經合組織等)。涉及的主要知識:①主權國家享有的基本權利:獨立權、平等權、自衛權和管轄權。②主權國家必須履行的義務:不侵犯別國、不干涉他國內政、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等。③國際組織的類型:政府間的與非政府間的、世界性的與區域性的等。④聯合國是當代國際社會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間的國際組織,其宗旨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⑤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立場是獨立自主;基本目標是維護我國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基本準則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啟示】從知識考查角度看,側重對主權國家的權利和義務、聯合國的宗旨和原則、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內容等知識的考查;從命題方式看,側重以選擇題形式進行考查。(六)監察委員會憲法第一百二十三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監察委員會是國家的監察機關”。①監察委員會是實現黨和國家自我監督的政治機關,不是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其依法行使的監察權,不是行政監察、反貪反瀆、預防腐敗職能的簡單疊加,而是在黨直接領導下,代表黨和國家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進行監督,既調查職務違法行為,又調查職務犯罪行為,其職能權限與公安、檢察機關等執法和司法機關性質完全不同。②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產生,接受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監督。③可采取凍結查封等12項調查措施。監察委擁有監督、調查、處置等職責權限,可以采取12項調查措施,包括談話、訊問、詢問、查詢、凍結、調取、查封、扣押、搜查、勘驗檢查、鑒定、留置。④主要職責:維護黨的章程和其他黨內法規,檢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執行情況,對黨員領導干部行使權力進行監督,維護憲法法律,對公職人員依法履職、秉公用權、廉潔從政以及道德操守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涉嫌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的行為進行調查并作出政務處分決定,對履行職責不力、失職失責的領導人員進行問責,負責組織協調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宣傳等。二、高考政治生活試題的考查特點(一)主體范圍明確政治生活模塊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主體鮮明,主要圍繞公民、政府、中國共產黨、人大與人大代表、政協、監察委員會、主權國家與國際組織等展開。高考圍繞這些“主體”進行命題,要求考生從公民、政府、中國共產黨、人大與人大代表、政協、監察委員會、主權國家與國際組織等角度進行分析。因此.解答政治生活試題的關鍵是抓住設問主體。(二)設問方式較固定政治生活試題涉及“主體”的設問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從“為什么”角度考查某一主體做某件事的原因(某一主體做某件事的依據、意義);二是從“怎么辦”角度考查某一主體(或多個主體)解決某個問題的措施、建議等。這類試題雖然都有相應的主體限定,但答案一般具有開放性。只要與設問主體有關的知識都要去考慮。看似簡單,卻又不是那么簡單。三、政治生活備考指導(一)掌握“主體分析法”我們在組織政治生活非選擇題的答案時,要掌握“主體分析法”。首先要明確設問中的主體(公民、政府、中國共產黨、人大與人大代表、政協、主權國家與國際組織),明確知識范圍,梳理知識點,避免“廣種薄收”。其次,再結合題目材料內容,按照知識點分別展開論述。(二)掌握不同“主體”的答題模板政治生活模塊的主體主要有公民、政府、中國共產黨、人大與人大代表、政協、主權國家與國際組織,這些主體在政治生活中的職責是不同的。因此,以不同主體的職責為依據來命題的可能性較大,選擇題和非選擇題都有可能涉及。為此,在做題的過程中,掌握不同題型的答題技巧就顯得非常重要了。選擇題首先把握材料或設問中的主體是誰,明確主體后,一般可先采取排除法,排除與設問主體不符的題肢;而后采用選優法,選出最符合題意的。非選擇題首先要明確行為主體是誰,而后結合材料信息,把行為主體作為切入點,分層作答。設問 類型 主體 切入點原因類 公民 依據:我國的國家性質、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三個原則 意義: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意義、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重要性、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性 政府 依據:我國政府的性質、宗旨,政府的職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則,建設有威信的政府的要求 意義:政府履行職能、堅持工作原則的意義 人大及人大代表 依據:人大的性質、人大的職權、人大代表的權利和義務 意義:人大正確履行職權的重要性、人大代表履行義務的重要性、人大制度的優越性 監察委員會 依據:各級監察委員會是國家的監察機關。 意義:可以整合反腐敗資源力量,形成集中統一、權威高效的反腐敗體制,有利于形成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目標。原因類 黨 依據: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地位、宗旨、執政理念、執政方式 意義:依法執政的重要性、有利于保障人民利益、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有利于科學民主依法執政 政協 依據:政協的性質、政協的職能 意義:民主協商的重要性、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的優越性 主權國家 依據:主權國家的權利和義務、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我國的外交政策 意義:國家主權的重要性、維護國家利益的重要性、有利于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推動多極化發展進程措施類 公民 正確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堅持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三個原則、有序參與政治生活 政府 履行政府職能、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對人民負責的工作原則、堅持依法行政、堅持科學民主依法決策、自覺接受監督、建設有威信的政府 人大及人大代表 人大的地位、行使人大的權力、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行使人大代表的職權、履行人大代表的義務、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保持與人民的聯系 黨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和執政理念、堅持依法執政、提高執政能力、堅持黨的指導思想 政協 履行政協職能、完善協商民主 監察委員會 依法行使監督、調查、處置等職責權限。 主權國家 維護國家主權、履行國際義務、維護國家利益、外交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