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政治生活復習易混易錯知識點分析第一單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1、公民的權利是黨和政府賦予的。(是憲法和法律確認并賦予的)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在法律制定和法律實施上的平等。(公民不能制定法律)3、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享有同樣的權利。(公民平等地享受權利、履行義務、適用法律)4、只有享受權利才是人民當家作主的表現。(人民當家作主不僅體現在依法享有權利上,還體現在履行義務上)5、選舉權的主體是全體人民。(18周歲公民除去剝奪政治權利的人)6、選舉權是選舉國家領導人、村委會和居委會的權利。(選舉權是選舉國家權力機關人員的權力)7、公民行使監督權是社會主義民主的具體表現。(政治自由是社會主義民主的具體表現)8、人民民主專政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9、我國公民享有相同的權利,履行相同的義務。(不相同)10、公民可以依法對政府的工作行使質詢權。(人大代表)11、要保障人民民主就要強化專制職能。(專制不等于專政)12、只要充分發揚人民民主,就能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勢。(只有……才)13、村委會是我國的基層政權組織。(不是政權,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14、監督聽證會是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重要方式。(監督聽證會是公民參與民主監督的重要方式)15、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所以人民是國家權力的直接行使者。(人大代表是國家權力的直接行使者)16、我國的基層政權組織是鄉鎮政府和街道辦。(最基層政權:鄉、鎮政權)5、2011年12月11日,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在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發布了《校車安全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及其說明全文,并公開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公民就《征求意見稿》提出意見和建議,是通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參與民主決策。(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自上而下,已基本形成)6、2011年8月30日,中國人大網全文公布了《中華人民共扣國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并向社會公開征集意見。社會各界人士可以將意見寄送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也可以直接登錄中國人大網提出意見。這是公民通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參與民主決策(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自上而下,草案、征求意見稿已基本形成,屬于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7、農民工參與社區自治,能保障群眾直接行使權利,是農民工參與管理國家的基礎和標志,是我國民主政治的基礎性工程。(選舉權與被選舉權是農民工參與管理國家的基礎和標志,發展基層民主,村委會與居委會是我國民主政治的基礎性工程)8、一批志愿者和市民放棄休息時間,活躍在大街小巷,宣傳文明出行,制止橫穿馬路和綠化帶、闖紅燈等行為。這是公民積極行使監督權,進行民主監督。(監督權的對象是政府工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9、政府的重大決策是由決策機關和公民共同制定的。(不能認為政府的重大決策是由決策機關與公民共同制定的。決策最后要由決策機關制定,但公民參與民主決策能夠提高決策的科學性。)第二單元 為人民服務的政府1、中國共產黨能代替國家行使政府職能。(注意:錯,政黨、社會團體、政協、愛國組織都無權行使或者代替政府行使職能。)2、政府有管理經濟的職能,所以政府可以直接干預經濟活動。(注意:政府不可以直接干預經濟,而是以宏觀調控為主,變直接干預為間接引導。)3、從根本上講,一個政府能否具有權威,是由政府的管理和服務是否被人民自覺地認可和接受所決定的。(由社會性質決定)4、行政系統內部的監督即指上級政府的監督。(行政系統內部的監督指上級政府的監督;法制部門的監督;監察部門的監督;審計部門的監督)5、政府防范、打擊謠言應該暢通信息渠道,澄清事實;實行民主監督,使人民有序參與;健全法律法規,依法治國。(健全法律法規是人大的職能)6、政府依法行政是接受監督、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證。(政府接受監督是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證)7、政府拓寬接受監督的渠道,意味著擴大了公民的監督權。(公民的監督權由法律授予,不能隨便擴大或縮小)8、合理行政就是合法行政。(注意:都是依法行政的具體要求,有聯系,又有區別,兩者不能混為一談。)9、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根本目的。(我國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根本目的是進一步提高政府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人民服務的能力和水平)10、在政府民主決策過程中,堅持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對少數人的意見不予考慮。(注意:少數服從多數原則、尊重少數原則都是我們在民主決策中應堅持的原則。)11、有效制約和監督權力的關鍵是發揮人民民主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注:有效制約和監督權力的關鍵是建立健全制約和監督機制。這個機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12、政府要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必須加強立法工作。政府屬于立法機關。(注意:我國的立法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正確的:1、政府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職能并不意味著政府可以直接干預、管理經濟活動。2、履行政府職能的主體只能是國家行政機關,即各級政府及其各具體組成部門。3、政府承擔著重要的職能,但并不意味著政府包辦一切;轉變政府職能并不是弱化政府職能,而是要求政府在履行職能時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一定要“到位”。4.、公民可以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參與政府決策,但是最終決策的制定者和決定者是政府。第三單元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1、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所以人民能直接行使國家權力。(注意:人民代表是國家權力的直接行使者,不能說我國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力。)2、國務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規,國務院也是立法機關。(注意:國務院作為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可以依法制定有關行政法規,但不是立法機關。)3、各級人大都能制定法律,都是立法機關。(注意:地方人大只有制定地方性法規的權力,地方性法規不能等同于法律,不是立法機關。)4、人大代表代替人民行使國家權力。(注意: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直接行使國家權力。)5、人民代表大會享有最高立法權、最高決定權、最高任免權、最高監督權。(注意:全國人大享有最高立法權、最高決定權、最高任免權、最高監督權。)6、人大和其它國家機關是相互監督的關系。(注意:人大和其它國家機關是監督與被監督、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7、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是我國的最高權力機關。(注意:全國人大是我國的最高權力機關。)8、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注意: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9、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權力機關。(注意: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權力機關。)10、人大是行政機關的執行機關。(注意:行政機關是人大的執行機關。)11、我國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國家政權組織形式。(注意: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政權組織形式。實行民主集中制是我國國家機構組織和活動的原則之一。)12、各級地方人民代表大會有制定法律的權力。(注意:各級地方人大有制定地方性法規的權力,全國人大才具有有制定法律的權力。)13、中國共產黨要依法行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注意:中國共產黨是依法執政,政府才是依法行政。)14、在抗擊非典的斗爭中各級黨組織和黨員發揮了核心和先鋒模范作用,體現了黨的思想領導。(注:在抗非典的斗爭中各級黨組織和黨員發揮了核心和先鋒模范作用,體現了黨的組織領導。)15、民主黨派和中國共產黨有共同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注:各民主黨派和中國共產黨有共同的利益和政治基礎。中國共產黨代表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的利益;各民主黨派代表各自所聯系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和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的利益。)16、各民主黨派和中國共產黨是監督和被監督的關系。(注意:各民主黨派和中國共產黨相互監督。)17、“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共產黨成為對民主黨派進行政治、思想、組織領導的決定性因素。(注意:中國共產黨對民主黨派進行政治上的領導。)18、中共中央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注意:全國人大是我國的最高權力機關。)19、人民政協是國家大政方針政策的決策機關。(注意:中共中央是國家大政方針政策的決策者)(即黨的政治領導)。20、政協具有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和政治協商的國家職能。(注:政協具有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和政治協商的職能,但政協不是國家機關,不能行使國家職能。)21、中共中央是我國的權力機關,全國人大、國務院、全國政協都是中央的執行機關。(注意:錯,我國的權力機關是人大,全國人大、國務院、全國政協都在中共中央的統一領導下(政治領導)協調一致開展工作。)22、中共中央提出方針政策是通過全國人大、國務院、全國政協變為國家意志的。(注意:中國共產黨對國家的政治領導是通過法律來實現的,黨的政治領導通過人大變為國家意志。)23、全國人大、國務院、全國政協是行使國家職能的國家機關(注意:全國人大、國務院是國家機關;政協不是國家機關,而是政治協商機構。)24、我國的多黨合作就是多黨聯合執政。(注意:不對。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25、我國的國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我國的政體是人民民主專政。(注意:我國的國體是人民民主專政,我國的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26、我國民族問題就是宗教問題。(注意:往往交織在一起,但民族問題不一定就是宗教問題)27、宗教不得干預政治,政治也不能干預宗教。(注意:宗教不得干預政治正確,但政治也不能干預宗教是錯誤的)28、在我國,宗教活動受到法律的保護。(注意:正常的宗教活動才受到法律的保護)29、我國已經消滅了民族壓迫,所以不存在民族問題了。(注意:消滅了民族剝削和民族壓迫,就消除了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的根源。但當前影響我國民族團結的問題仍然存在。)30、中華民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開始形成的。(注意:錯)31、少數民族和漢族的分布,界限十分清楚。(注意:我國民族分布呈現大雜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特點。)32、我國支持和鼓勵人民信仰宗教。(注意:我國是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但不支持和鼓勵人民信仰宗教。)33、我國實行自主自辦的方針,與外國宗教不存在交往。(注意:我國宗教在獨立自主自辦的前提下,發展與國外宗教的交流和交往。)34、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是為了使宗教信仰最終放棄有神論和宗教信仰,逐步消滅宗教。(注意: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是為了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把宗教活動納入政策、法律、法規范圍。)35、我國的宗教性質上已發生了根本轉變。(注意: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宗教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但宗教的性質仍然是唯心主義。)36、宗教已經完全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注意:要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37、在我國,宗教的積極作用是主要的。(注意:宗教主要起著消極作用,只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和一定范圍內起一定積極作用。)38、民族區域自治是由我國民族關系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決定的。這些現實情況是指我國自秦漢以來就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注意:民族區域自治是由我國民族關系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決定的。歷史特點是指我國自秦漢以來就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39、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根本政治制度。(注意: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我國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40、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地方有權制定民族區域自治法,行使自治權。(注意:民族區域自治地方有權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等自治性法規。)41、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地方是在中央政權的統一領導下的特別行政區。(注意:民族區域自治地方是中央領導下的地方行政區域,不是特別行政區。)42、民族區域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權。(注意:民族區域自治地方享有充分的自治權。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權。)4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有立法權。(注意:民族區域自治地方有權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等自治性法規,沒有立法權。)44、民族自治地方是具有獨立主權的實體。(注意:民族自治地方是我國的地方行政區域,不具有獨立主權。)45、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正確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民族區域自治是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我國正確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民族共同繁榮。)第四單元 當代國際社會1、各國的外交政策都是由本國的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決定的(注意:各國的外交政策都是各國的國家性質、國家利益決定的。)2、聯合國大會是唯一有權采取行動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機構。(注意:聯合國安理會是唯一有權采取行動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機構。)3、國際組織是國際社會最基本的成員。(注意:主權國家是國際社會最基本的成員,也是國際關系的主要參加者。)4、國家力量相同是國家間合作的基礎 (注意:共同國家利益是國家間合作的基礎。)5、一國的經濟越發達,對維護世界和平的貢獻就越大。(注意:錯,不能這樣認為,這是不科學的觀點。)6、世界的多極化趨勢意味著當今世界已經實現了多極化。(注意:不正確。)7、弱國無外交,經濟實力的強弱決定一國的外交政策。(注意:弱國也可以發展對外交往,推行本國的外交政策,發展同世界各國的友好關系。)8、我國政府一貫信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因此,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同世界各國發展友好合作關系。(注意:我國同各國發展友好合作關系是有原則的,是以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為基礎的,在涉及民族利益和國家主權的問題上,絕不屈服于任何外來壓力,絕不拿原則做交易的。)9、只有維護本國利益,才能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注意:若只顧本國利益,而不顧他國利益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就不能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甚至會阻礙或破壞世界的和平與發展。)10、對解決國與國之間的分歧和爭端,我國政府的主張是建立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的國際新秩序。(注意:對解決國與國之間的分歧和爭端,我國政府的主張是應按照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準則,通過協商和平解決,反對訴諸武力。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解決和平與發展的有效途徑是建立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的國際新秩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