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從近年來的高考 反思備考復習策略湖北省黃岡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甘喜武每年高考結束,及時反思我們的教學思路、教學過程及應考指導是否合宜,實在是大有必要,所謂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高考的內容歷來是高中備考復習的指揮棒,對照高考化學試題和學生的真實反饋,想一想本校在備考復習過程的得與失,哪些應該繼續堅持,哪些應該調整,哪些應該改正,在自我反思中認真總結。年年做好備考復習教學反思,能提高學科教師備考復習教學能力,同時對復習教學過程的經常反思,能消除教師對復習教學工作或教師職業的懈怠,也是提高備考復習教學能力的有效方法。一、高考試題的考查內容分析與啟示表1各縣市區成績單位參考人理科綜合學科人均分均分一率二率本率物理化學生物全省284713165.5711.2226.3848.9452.9470.8541.65全市41423166.8210.1725.3949.0753.2672.0741.36黃州區2874177.1820.5738.2559.5259.6274.2443.19團風縣1831165.677.4822.1248.1251.8672.9640.73紅安縣4019155.137.8420.7440.9448.1867.9538.89羅田縣3321154.667.1118.9440.6546.9467.1840.42英山縣1872176.4711.0629.4356.7358.1174.7743.45浠水縣6726161.557.0019.1842.7550.9769.3241.13蘄春縣5016165.069.3124.5846.0952.1171.7941.03黃梅縣5316182.4814.6235.3663.0759.2279.1144.00麻城市6180165.598.5823.1747.7852.3071.9341.24武穴市4268169.2311.2727.2351.2156.0872.8740.15表2重點中學成績單位參考人數理綜最高分理綜均分化學最高分化學均分黃岡中學667285217.8510888.01黃州中學233251170.1210670.13黃州區一中637272183.7410674.55團風中學819262185.1710879.74紅安一中1051274193.5610884.04羅田一中930270191.2210882.68英山一中670275192.3610678.68浠水一中1389273195.3310881.78蘄春一中944272205.7410886.86黃梅一中1141282206.610885.89麻城一中926282199.8510883.87武穴中學979281202.5610782.98合 計10386285166.8210872.07表3普通高中理科綜合成績單 位理 綜人平有效人數有效率二本省線二本省線黃州區西湖中學1749426326.173.1黃州區赤壁中學102.3142.49.5黃岡外國語高中14551517.953.6黃岡菱湖高中124.311525.727.1黃岡文都中學105.105011.4黃岡復讀中心168.82818.272.7黃岡職業技術學院中專76.20000黃岡科技職院中專部960000團風縣總路嘴中學146.3211695.947.3團風縣淋山河中學132.210804.637團風縣實驗中學113.41180.814.2紅安縣第二中學136.1552787.738.9紅安縣七里高中129.9241047.131紅安縣大趙家高中139.3482259.242.9紅安縣八里高中126.1251186.128.9紅安縣城東高中119141103.124.6紅安縣光明學校112.102012.5紅安縣育才中學143.72206.160.6羅田縣駱駝坳中學128.5361766.833.2羅田縣三里畈高中137.4432586.338.1羅田縣勝利中學119.11158526.5羅田縣肖家坳中學104.2292.19.4羅田縣理工中專135.213895.940.1羅田縣育英高中176.93812523.677.6羅田縣龍鳳高中137.412508.334.5羅田縣理中工專(職高149.301033.3羅田縣社會青年1130609.7英山縣石鎮高中158.92110412.863.4英山縣雷店高中156.5271001451.8英山縣長沖高中15518969.953英山縣第二中學153.5177710.848.7英山縣科文中學156.2227217.557.1英山縣理工中專206.661250100浠水縣實驗高級中學16617771216.666.7浠水縣理工中等專業學150.1724947.350.2浠水縣聞一多中學144512788.143.9浠水縣團陂高級中學133171853.436.6浠水縣洗馬高級中學130.7121063.732.9浠水縣蘭溪高級中學127.89683.828.8浠水縣竹瓦高級中學127.511883.628.7浠水縣博文學校146191029.249.3浠水縣新星實驗學校102.5393.811.3浠水縣勁達因學校130.5416832浠水縣高考復讀中心18627983329.989.4浠水縣理工中等專業學124.30000蘄春縣李時珍中學189.120850936.288.7蘄春縣第三高級中學176.52076042675.9蘄春縣第四高級中學138.6592559.139.5蘄春縣實驗中學162.74113918.161.2蘄春縣橫車高級中學130.2311426.730.9蘄春縣城關高級中學1664617116.862.4蘄春縣理工中等專業學115.7061013.8蘄春縣私立英才學校121.9429428.7蘄春縣益才高級中學177.47920129.575蘄春縣私立博翔高中學150.9111115.151.4蘄春縣李時珍中等專業94.60307.1黃梅二中173.520362423.973.5黃梅三中184.53498103581.2黃梅華寧高中162.36020717.961.8黃梅五中170.331397222.369.2黃梅理工學校(普高)109.31190.815.3麻城市第二中學170.4345112021.369.3麻城市第三中學165.726783821.166.2麻城市第四中學100.7282.49.6麻城市第五中學126.426143527.4麻城市第六中學111.7017015.5麻城市育才高級中學141.5351688.741.8麻城市實驗高級中學160.214244219.360.2麻城市華英學校155.5188012.655.9麻城市博達學校152.426642049.2武穴市梅川高級中學155.312641716.955.8武穴市育才高級中學158.823772519.459.2武穴中學大金教學區13516589.634.9武穴市實驗高級中學154.910442713.455私立武穴市百匯學校150.6112918.348.3武穴市鄂東高中170.4134322.474.1合 計152.64213150311553.5表4選擇題答題情況單位題號,省均/市均6;4.76/4.767;4.47/4.558,4.96/5.029,4.45/4.55答案,省難/市難(A),0.79/0.79(C),0.74/0.76(B),0.83/0.84(D),0.74/0.76知識內容元素及化合物概念理論計算概念理論能力要求綜合和自學思維能力思維能力思維能力參考人ACCDABCD全省28471379.3913.3374.4414.8711.5582.7513.1574.22全市4142379.3413.8375.8014.7611.1383.6413.1675.79黃州區287481.3811.6678.3512.3210.5883.5412.7776.78團風縣183178.1515.3573.8916.2211.0983.5113.2276.52紅安縣401973.1818.8571.7417.3314.6978.6614.7972.09羅田縣332178.5013.2572.2716.1112.8979.8016.3569.50英山縣187279.8613.0982.6910.3610.5285.4714.3776.07浠水縣672678.3013.4171.9318.0512.0382.6214.4172.95蘄春縣501680.2213.2876.4014.3911.5682.7812.3877.33黃梅縣531683.3911.0883.929.486.0091.3310.1282.13麻城市618080.7314.3672.5116.8911.4883.6812.8475.86武穴市426878.2314.6778.5612.9611.0683.6412.0577.69單位題號,省均/市均10,3.50/3.4711,5.41/5.5412,4.11/4.1713,5.27/5.28答案,省難/市難(B),0.58/0.58(A),0.90/0.91(B),0.68/0.69(C),0.88/0.88知識內容概念理論概念理論元素及化合物概念理論能力要求思維能力綜合和自學思維能力理解觀察能力參考人ABCACBCBC全省28471311.7958.3323.4590.164.9168.4719.768.2287.87全市4142311.8857.8824.2592.284.0469.4919.378.3688.00黃州區287410.8260.6722.5591.234.2873.3416.577.0788.97團風縣183112.7859.5322.6191.324.2171.0519.289.5686.07紅安縣401910.6656.2725.7089.944.5167.0121.3411.3584.59羅田縣332114.0055.7123.7388.295.5164.5923.1311.2682.99英山縣187212.6157.8024.4194.982.8373.7216.937.1690.71浠水縣672612.3154.1126.3892.614.2766.2221.688.8887.15蘄春縣501612.8056.7224.3692.053.9569.9018.608.1588.34黃梅縣53169.8865.7820.1395.092.6775.4115.315.3291.99麻城市618010.8859.1224.5193.263.9268.5919.878.1488.94武穴市426813.5954.1626.3792.364.3869.1119.177.6688.73表5非選擇題答題情況單位題號,省均/市均26,10.37/10.6927,7.15/6.87答案,省難/市難0.69/0.710.48/0.46知識內容概念理論元素及化合物能力要求思維能力思維能力參考人(1)4(2)4(3)4(4)3A3B3C3D3E3全省2847132.912.703.291.471.421.331.161.501.74全市414232.992.803.361.541.421.311.151.481.73黃州區28743.092.893.361.711.551.481.271.631.79團風縣18313.062.883.341.581.451.251.171.521.76紅安縣40192.792.553.161.391.331.171.051.301.60羅田縣33212.892.663.211.431.231.050.971.191.52英山縣18723.113.003.481.591.451.391.191.581.80浠水縣67262.802.593.261.401.281.221.031.401.64蘄春縣50163.052.803.421.521.471.341.201.521.70黃梅縣53163.303.183.571.791.661.611.351.791.97麻城市61802.872.663.351.501.401.231.101.421.73武穴市42683.152.993.431.631.491.351.211.541.830.73/0.750.68/0.700.82/0.840.49/0.510.47/0.470.44/0.440.39/0.380.50/0.490.58/0.58單位題號,省均/市均28,8.44/8.7229,8.01/8.23答案,省難/市難0.56/0.580.53/0.55知識內容化學實驗化學實驗能力要求實驗探究能力思維能力參考人(1)2(2)3(3)2(4)4(5)2(6)2(1)1(2)2(3)6(4)4(5)2全省2847131.792.311.211.450.960.720.871.393.191.700.86全市414231.842.391.281.441.000.770.901.453.381.720.78黃州28741.822.401.341.631.020.810.871.433.431.860.81團風18311.832.421.381.560.990.800.911.513.651.880.80紅安40191.802.251.221.360.940.720.841.313.121.700.72羅田33211.762.261.241.310.950.740.861.312.961.500.64英山18721.902.511.421.651.050.850.931.493.421.780.70浠水67261.862.421.211.310.990.730.901.413.231.580.70蘄春50161.782.281.171.340.940.700.901.413.331.730.78黃梅53161.882.511.381.621.100.870.961.693.832.010.90麻城61801.862.441.331.461.030.800.911.473.471.700.83武穴42681.832.401.271.401.000.780.921.493.371.600.85省難度/市難度0.90/0.920.77/0.800.61/0.640.36/0.360.48/0.500.36/0.390.87/0.900.70/0.730.53/0.560.43/0.430.40/0.392007年高考化學試題分析——立足基礎知識 注重思維能力 體現學科內綜合高考主要是測試學生已有和潛在的學習能力。近年來高考理科綜合試題卷Ⅰ、Ⅱ化學試題符合《考試大綱》的基本要求,在理綜測試中發揮了應有的考查功能,試題立足于能力立意,突出主干知識,適當考慮了對中學化學主要知識點的覆蓋,試題長度適中,題目設計有層次,文字語言表述清楚、簡潔,較好地貫徹了《考試大綱》的精神,試題的閱讀量不大,可以使考生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深入思考。總體來看,試題難度適中,較好地體現了《考試大綱》中提出的‘以中等難度題為主’的難度要求,沒有出現偏題、怪題。雖然就化學試題本身來講,總體難度不大,但是從它在理科綜合試卷中的功能定位角度看,較好地發揮了應有的功能和作用,試題保持了較好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表6 2007年高考化學試題(全國卷)內容分類題序知識分類考查能力點涉及物質甲卷26乙卷26元素及化合物通過實驗現象考查分析判斷能力物質結構與物質性質的綜合應用Ca,O,CaS,CaC2,SO2,SO3,CO,CO2K+,Cl,S,HCl,F2,H2S,PH3 (H2O2),C2H6甲卷27乙卷27通過元素化合物的性質和實驗現象考查分析綜合推理能力Na2CO3,Al2(SO4)3,MgCl2,Ba(OH)2,NaHSO4(或Mg(HSO4)2AgCl,BaSO4,Al2(SO4)3,AlCl3,Ba(OH)2甲卷29乙卷12乙卷29有機化學對官能團性質的理解、轉化及應用獲取信息的能力,尋找規律對官能團性質和同分異構體的理解醇、羧酸、酯、酚烷、烯、炔的組成通式醇、醛、羧酸、酯甲卷7甲卷8乙卷7乙卷8乙卷10電解質溶液酸堿反應與溶液pH判斷對電解原理的理解和電解產物的計算鹽類水解,pH大小與鹽溶液酸堿性的關系離子方程式的正誤判斷,考查物質的性質、定量意識對原電池及電極反應產物的考查氨水,Ba(OH)2,HCl,CH3COOH,H2SO4CuSO4溶液NaHCO3溶液Ca(HCO3)2,NaOH,CO2,Fe,HNO3,苯酚鈉Cu,Zn,H2SO4甲卷9乙卷9基本概念基本理論阿伏加德羅定律,不同氣體在同溫同密度下壓強比較獲取信息的能力,化學鍵與反應熱的理解H2O,O2,Ne(恒溫等密度)H2,Cl2,HCl甲卷10甲卷11乙卷11對氧化還原反應的理解和計算、接收處理信息能力比較不同氧化還原反應得到氧氣多少對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的判斷Cu(IO3)2,KI,H2SO4,KClO3,KMnO4,HgO,H2O2CO,NO2,Na2O2,F2分別于水反應甲卷13乙卷6對化學反應速率與平衡圖像觀察分析對影響化學平衡條件的理解和平衡移動方向的判斷濃度引起速率變化使化學平衡移動壓強、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甲卷28乙卷28實驗對化學實驗原理的理解和常見儀器的應用定量實驗原理和實驗誤差的分析理解C,H2,CO,CO2,H2,CuO,濃H2SO4,NaOH,Ca(OH)2CaC2,H2O甲卷12乙卷13計算化學式的有關計算化學反應、中和滴定原理綜合計算的應用含C,H,O的化合物氧的質量分數、式量一定確定C個數Na,O2,H2O,Na2O,Na2O2,甲卷6化學與生活環境污染煤,CaCO3,SO2,O3,酸雨,含磷合成洗滌劑表7 2006年理科綜合卷Ⅰ化學試題考查的主要內容知識點分類Ⅰ卷(題號、知識內容)Ⅱ卷(題號、知識內容)物質結構與元素周期律6題分子晶體類型7題元素性質與周期表位置的關系26題短周期四種元素位置、元素及組成化合物推導電解質溶液9題電解質熔融電解11題影響醋酸電離平衡的條件判斷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元素化合物10題判斷四組三種電解質溶液等體積混合有無沉淀生成27題利用置換反應設定兩個限制條件,寫出發生三個置換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物質的量,質量守恒8題物質的量、氣體體積、質量與微粒數的關系判斷9題電解中離子得電子數、析出金屬物質的量的關系29題(5)水楊酸和苯酚混合物nmol燃燒的計算有機化學12題已知有機物結構判斷可能具有的性質29題依據球棍模型確定有機物結構簡式、有機酸相對強弱的比較、水楊酸同分異構體的確定、有機物推斷、反應類型確定、水楊酸和苯酚混合物燃燒的計算實驗28題CO2實驗室制取、凈化后與Na2O2反應生成O2的凈化和收集29題(2)設計實驗方案說明苯酚、碳酸、水楊酸的酸性依次增強計算9題電解計算13題離子濃度計算29題(4)水楊酸和苯酚混合物燃燒的計算表8 2006年來理科綜合卷Ⅱ化學試題考查的主要內容知識點分類Ⅰ卷(題號、知識內容)Ⅱ卷(題號、知識內容)物質結構與元素周期律11分子的極性和分子結構27原子結構與元素和化合物的確定電解質溶液7水的離子積和酸堿性、pH12膠體的性質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6化學平衡移動元素化合物8離子方程式的書寫28物質的轉化框圖推斷物質的量,質量守恒9溶液的密度、質量分數、物質的量計算。有機化學29多官能團有機物化學式、結構式、化學方程式、同分異構體確定和書寫、有機反應類型的確定、定量計算。實驗26乙酸乙酯的制取計算9溶液的密度、質量分數、物質的量計算。10氧化還原計算29(4)有機化學方程式的計算。表9 2005年高考理科綜合試卷知識點試卷Ⅲ知識點分類Ⅰ卷(題號、知識內容)Ⅱ卷(題號、知識內容)物質結構與元素周期律6分子中各原子的8電子構型7化合價、價電子數、氣體體積9原子結構及元素周期表的應用27根據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分子中原子個數、電子數推斷化學式、寫化學方程式、原子結構簡圖、晶體結構特點電解質溶液10離子共存11電解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12壓力、溫度、產物的體積分數及物質聚集狀態的關系反應與能量13熱化學方程式熱量計算及正確表達元素化合物10離子共存11鹵素26常見物質的判斷書寫化學式27根據題目信息寫化學方程式物質的量,質量守恒8利用質量、摩爾質量、化學方程式、質量守恒找關系有機化學29社會熱點問題(蘇丹紅)分子式、同分異構體、化學方程式書寫(二酸、二酯)實驗28Na2CO3(NaCl)純度測定,天平的使用、空氣的干擾,殘留氣體的排出,方法設計。計算7金屬價態與氣體體積關系8利用質量、摩爾質量、化學方程式、質量守恒找關系28利用質量、摩爾質量、化學方程式間的關系表示質量分數29氣體摩爾體積及分子中羧基個數的判定表10 2005年理科綜合試卷Ⅱ知識點分類Ⅰ卷(題號、知識內容)Ⅱ卷(題號、知識內容)物質結構與元素周期律6同位素概念7元素周期表相關知識電解質溶液10強酸、弱酸的pH與酸濃度的關系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11Δn=0速率,平衡(溫度壓強的關系)反應與能量元素化合物8非金屬單質的性質26框圖推斷物質的化學式、化學方程式27酸堿鹽間的反應物質的量,質量守恒9質量、體積、微粒數13質量、摩爾質量與濃度有機化學12酒精與KMnO428乙炔的性質及反應類型29從百分含量確定分子量、分子式及官能團個數分析實驗28實驗裝置圖的作用,乙炔的性質計算9質量、體積、微粒數13質量、摩爾質量與濃度29從百分含量確定分子式及其分析表11 2005年理科綜合試卷Ⅰ知識點分類Ⅰ卷(題號、知識內容)Ⅱ卷(題號、知識內容)物質結構與元素周期律9元素周期表及原子序數電解質溶液13離子方程式(弱酸鹽與酸、鹽水解、沉淀反應、酸式鹽與堿)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8轉化率、平衡與氣體物質的量反應與能量元素化合物6酸雨的產生及新能源開發10CO2+OH-溶液中離子種類26推斷物質的化學式及實驗現象27復分解反應及實驗現象28框圖推斷物質的量,質量守恒11氧化還原反應與電子轉移的物質的量12質量、物質的量、氣體體積有機化學29加聚、酯化、加成、取代等反應實驗氣體的制備與儀器的選擇27復分解反應及實驗現象計算11氧化還原反應與電子轉移的物質的量12質量、物質的量、氣體體積從試題的考查內容來看可以按以下方法進行歸類。1.試題考查的知識內容以上表1-6說明(1)試題的知識內容立足教材、遵循考綱、注重基礎知識、突出學科主干知識。(2)重視對化學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2.試題考查的能力要求突出考查思維能力試題以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質等主干知識為載體,注重考查學生邏輯推理能力和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應用能力。即能否理解化學基本觀念、原理和定律的含義、實用條件和它的前因后果;是否知道相關概念間的聯系和區別;是否懂得定量地描述化學現象和變化規律等。高考理科綜合化學試題中對思維能力的考查有如下表現:(1)通過物質推斷試題考查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和推理能力。理科考試中的化學學科思維能力考查主要表現在分析綜合能力和推理能力。多年來的高考實踐證明,考察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的最好題型為物質推斷試題。高考理科綜合試題卷Ⅰ、Ⅱ化學試題中26題為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及化合物的推斷,27題為物質性質推斷,29題有機物結構和性質推斷。因此,高考理科綜合試題卷化學試題中對思維能力的考查充分發揮了這一傳統題型的考查功能。(2)注重定量的理性思維能力的考查“將化學問題抽象成為數學問題,利用數學工具,通過計算和推理(結合化學知識),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是考試大綱中對思維能力要求的子目標。盡管試題中涉及的定量試題分量較大,但計算量較小,主要是考察學生運用定量的思想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即“定量的理性思維能力”。體現了理科綜合高考試題中化學定量試題命題“少考一點算,多考一點想”的傳統。(3)注重對思維過程的考查高考命題重過程也重結果這是命題思想改革的體現,重視對思維的敏捷性考查,同時也注重對思維的邏輯性、發散性考查。題目的設計充分體現了高考試題不僅注重對結果的考察同時也注重對思維過程的考查。許多非選擇題目的設問方式為理由是?原因是?依據是?3.化學實驗注重課本、基礎,考查體現層次性高考理科綜合試題化學實驗題的素材選取保持回歸課本的態勢;重視學生實驗(完成實驗報告能力)和演示實驗反應原理和實驗原理考查;試題的考查方式體現了由淺入深;試題的考查重點是學生完成實驗的能力。2006年卷Ⅰ26題試題的情景學生熟悉,設問方式學生常見,該題立意很好,主要考察學生三方面內容實驗的化學原理、實驗的設計和實驗操作。29題(2)利用對比的方法設計實驗比較三種酸的強弱。體現了考查學生完成實驗的能力。卷Ⅱ中乙酸乙酯的制取屬于教材中的學生實驗,許多學生應該做過。體現高考考查學生完成實驗的能力。2007年甲卷28題測定電石中CaC2的質量分數。試題取材于課本實驗室制取乙炔,用微型實驗裝置來做實驗,試題從反應原理、實驗操作理由、實驗注意事項和測定結果表達式四個層次進行考查。乙卷28題是通過對水煤氣中各種成分進行凈化、吸收與驗證,試題通過對裝置作用、反應原理、裝置組合、驗證的實驗依據等六個方面進行考查。表12 2000年-2007年高考理科綜合和化學試題的難度統計項目整卷選擇題非選擇題兩卷難度差2000年0.660.750.570.182001年理綜0.610.690.530.14化學0.670.720.600.122002年理綜0.630.800.520.28化學0.730.840.560.282003年理綜0.540.730.390.34化學0.580.760.430.332004年理綜Ⅰ0.470.560.400.16理綜Ⅱ0.580.670.510.16理綜Ⅲ0.520.680.400.28理綜Ⅳ0.530.650.450.20Ⅰ 化學0.500.620.400.22Ⅱ 化學0.640.730.560.17Ⅲ 化學0.530.750.360.39Ⅴ 化學0.630.700.580.122005年理綜Ⅰ0.550.610.500.11理綜Ⅱ0.570.640.580.06理綜Ⅲ0.530.680.420.26湖北0.530.710.400.31Ⅰ 化學0.590.660.530.13Ⅱ 化學0.640.650.630.02Ⅲ 化學0.670.800.540.262006年理綜Ⅰ(湖北)0.560.740.530.21Ⅰ 化學(湖北)0.680.820.570.252007年理綜Ⅰ(湖北0.550.700.450.25Ⅰ 化學(湖北)0.660.770.570.204.第Ⅰ卷和第Ⅱ卷試題功能鮮明,體現學科內綜合高考理科綜合化學試題中第Ⅰ 卷難度較小,注重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以提高知識覆蓋率和穩定試卷難度為主要目的。試題以單個知識點和小綜合形式出現(見上表),體現第Ⅰ卷試題以基礎性和容易試題為主。其試題的功能既有(考查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對中學化學教學的導向功能(注重基礎),又有調節試題難度(降低試題難度面向全體考生,送分送到手,容易題占30%)功能。第Ⅱ 卷思維容量較大,區分度高,注重綜合能力的考查,以選拔功能為主要目的,充分體現學科內綜合。主要表現為試題以學科內綜合形式出現,試題的命題形式呈現多知識點、多層次、多角度考查,試題入門容易深入較難。化學試題難度設計較理想結構為0.55左右。其中一卷難度在0.70-0.75,二卷難度在0.45-0.50左右,兩卷的難度差在0.2左右較合理。圖1 2007年湖北省理科綜合高考學生分數分布情況參考人數:28462436.87%的考生的分數在170-220之間。53.05%的考生的分數在160-240之間。240分以上的考生只占4.58%。圖2 2007年湖北省理科總分與人數分布情況參考人數:284624圖3 2006年湖北省理科綜合高考學生人數與分數分布情況參考人數:26817235.51%的考生的分數在170-220之間。52.43%的考生的分數在160-240之間。240分以上的考生只占6.76%。圖4 湖北省2005年理科綜合高考學生人數與分數分布情況(總人數為:270519)5.圖1-4的幾點啟示(1)重點大學招生比例逐年下降。2003年527萬,錄取率52%;2004年全國高考人數為723萬,2005年為867萬,2006年為950萬。2007年高考人數1010萬。2008年將會進一步增加。自從恢復高考制度以來,高考競爭就沒有停止過,由于廣大青年對未來美好生活的追求需要日益強烈,高考的競爭從對上大學的需求轉向了更加激烈追求對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享有。有限的優質高等教育資源面向高考招生不是逐年擴大。主要原因是由于高等教育規模的增大,使得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培養方向向更高層次的高等教育發展——增加研究生的招生人數,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向普通本科教育招生的比例逐年減少。如:湖北省從2005、2006、2007三年來重點大學文、理科劃線人數是逐年減少的。2006年由2005年的39671減少到37086(減少2585人),2007年減少到37587(減少501人),但考生人數是逐年增加的。縣級重點中學的生命力之一:高考升學率和重點大學錄取率,尤其是清華、北大是否有學生被錄取。地市級重點中學的影響力要素:狀元、600分以上和重點上線率。(2)高考命題重點的變化如何區別上線學生已不是高考命題的研究重點,命題的研究重點是如何區別重點院校與一般院校的學生,二本與三本及本科與專科。(3)培優保尖、防差、轉差工作做得好壞是高考成敗的關鍵。抓好中檔題的訓練,花最多時間、最大精力、幫助大部分學生解決中檔題。750×80%=600;容易題和中等難度試題分數(理綜240)。375×90%+225=562,中等難度試題90%分數和容易試題分數(理綜225)。375×80%+225×90%=502,中等難度試題80%分數和容易試題90%分數(理綜201)。375×70%+225×80%=462。中等難度試題70%分數和容易試題80%分數(理綜177)。與名牌大學、一本、二本和三本分數線相近。與名牌大學、一本、二本和三本分數線相近。20%的難題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主要靠學生自身素質教師是無法解決的,重點中學、培優學生在穩定基礎上才能主攻難題。理科綜合得分向200分以上努力是對中等學生的要求。6.2008年化學命題趨勢的幾點思考保持相對穩定,穩中求變,穩中求發展。(1)難度保持相對穩定,要關注選擇題和非選擇題選擇題表現:知識、能力和思維綜合性,定量部分的分量對試題難度影響較大。非選擇題非選擇題表現:繼續堅持學科內綜合性,試題情景、素材和設問角度及方式將在新穎上有所體現。(2)關注新課標的考試大綱對命題變化的影響課程內容的變化對命題素材的豐富;課程目標的定位對命題方向的影響;學習方式的變化對命題方式的影響。(3)關注新增加的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命題形式、方法和思想的變化立足課本高于和廣于思想:命題素材來源于課本物質、概念、原理、規律;考察的內容來源課本技能、方法、能力,但知識、方法內容的聯系性高于課本,知識、方法的應用性廣于課本,體現在應用性和能力型試題上。綜合的思想:知識的綜合性、方法的綜合性與能力的綜合性,可能的綜合方式都會在高考試題中體現,一題多個知識點將是選擇題的綜合體現,一題多個知識板塊、多種方法和多種能力將是非選擇題的綜合體現。高考題一定是原創的或深度改編的。2005、2006、2007年試題中沒有考查或考查力度不大的學科主干知識、尤其是具有聯系性、發展性的知識內容成為2008年的命題載體可能性最大。(4)關注高考命題評價及意見①堅持以能力為測試主導,突出對化學學科主題內容進行考查。②加大學科內知識相結合的趨勢,突出對學科能力的考查。實驗、元素化合物、基本理論的相結合。有機、實驗、計算相結合。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元素化合物相結合。③重視對表達能力規范的考查。④試題的設計有一定的開放性。⑤命題改進建議適當增加試題中新穎題目的數量,以體現在穩定中求發展的精神。近年來各地高考狀元女生多于男生,安徽省2007年搞錄取男女生比例15: 85說明什么,對高考命題有什么影響,2002年高考試題評價會在湖北召開就有教師提出這個問題,高考命題是否能解決命題上的問題。二、備考復習策略1.依據高考要求,準確把握考點要求一輪復習中第一,教材的把握:知識點要全面、系統。第二,考綱的把握:考點要準確、規范。第三,教師復習教學中自主備課不依賴教輔。明確兩個概念的區別:考點與知識點的不同,如知識點——國家的首都,考點——什么是一個國家的首都?當時中國為什么選擇北京作為首都?現階段有學者提出中國首都要遷都。請你提出支持或反對遷都的理由?或請你給遷都提出你的建議。——這是考綱中對某一知識點考查不同層次考點的要求。化學知識考試的要求由低到高分為三個層次:了解,理解(掌握),綜合應用。一般高層次的要求包含低層次要求。相應的知識層次可表述為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探索性知識。陳述性知識——主要是指言語信息方面的知識,用于回答世界是什么的問題,即“知其然”的問題。心理過程主要為記憶,知識的形態為表層化的知識。與新課程標準中知識這一維度相對應,認知目標為識別(記憶、再認等),知識的形態為表層化的知識。教科書上的知識主要的表現形式為陳述性知識。與考試大綱中的了解屬于同一層次知識。如:不同的堿金屬與水反應的程度不同,鈉、鉀化學性質反應方程式的書寫和反應的現象描述等。程序性知識——用于回答世界是為什么的問題,即“知其所以然”的問題。與新課程標準中技能這一維度相對應。認知目標主要為理解(說明、轉化、分析、解析和推斷)。知識的形態為內化的知識。教科書上運算法則、原理、規律、定理的運用,實驗儀器使用和實驗操作等屬于程序性知識。與考試大綱中的理解或掌握屬于同一層次要求。如:不同的堿金屬與水反應的程度為什么不同?從原子結構、元素的金屬性、單質的還原性角度分析。策略性知識——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程序性知識,其特殊之處主要在于這類知識是調節和控制自身學習過程、提高學習效益的。獲取這類知識面對所遇到的問題,能回答“怎么辦?”和“如何做?”。與新課程標準中的過程與方法這一維度相對應。知識的形態為知識的升華。這類知識是教科書上所不具備的,需要學生通過自己對已學過知識進行類比,或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與獲取舊知識的方法進行比較,或解決某一問題時與解決另一問題具有相類似的思維方法等,學生對已上學習經驗進行體驗獲得感悟,形成一種學習的策略。如:用什么實驗能說明堿金屬單質的化學活性(還原性)從上自下逐漸增強?只有當學生將不同的堿金屬與水反應的程度不同的反應事實,內化成為與單質的化學活性(還原性)相聯系,并能轉換成一種化學的思考方法和實驗方法——用同一氧化劑與不同還原劑反應的反應程度不同來判斷還原劑的強弱。這一知識內容才得到了升華。防止只注重陳述性知識的復習,忽視學生程序性和探索性知識的復習。使學生感覺復習課是新課的再現,只是知識內容多一些。聽化學課容易懂,作化學題難。2.研究高考命題模式,進行有效訓練(1)常用的命題模式高考理科綜合試題的命題模式從運用知識的角度和考查的能力要求去分析可分為三種:說明性、解釋性和探究性。這三種考查方式可以分別進行命題,也可以在同一試題中同時出現。①說明性試題模式說明性試題要回答的“是什么”的問題,一般只需要運用陳述性質知識即可,認知水平屬于識別層次,是一種知識確認式的基礎性綜合試題。題型表現為:選擇題、填空題、回答“是什么”的簡答題。②解釋性試題模式解釋性模式試題要回答“為什么”的問題,一般需要程序性知識來解決問題,認知水平屬于理解層次,是一種闡述式的拓展性綜合試題。由運用多種知識(多學科知識)解釋事物、現象的形成背景、產生的原因、發展的規律和推測結論。題型表現形式:選擇題、回答“為什么”簡答題、推斷題等。③探究性試題模式探究性試題要回答的是面對未知事件“怎么辦”?一般需要考生動用程序性知識、策略性知識協同求解問題,認知水平屬于探究層次,是一種設計創新式的探究性綜合試題。題型表現形式:選擇題、填空題、簡單實驗設計和開放性試題。例:07年甲卷28題:考點是乙炔的性質、實驗室制法考查內容由淺入深。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在室溫和大氣壓強下,用圖示的裝置進行實驗,測得a g含CaC290%的樣品與水完全反應產生的氣體體積為 b L。現欲在相同條件下,測定某電石試樣中CaC2的質量分數,請回答下列問題:⑴CaC2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⑵若反應剛結束時,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如圖所示,這時不能立即取出導氣管,理由是 。⑶本實驗中測量氣體體積時應注意到的事項有 。⑷如果電石試樣質量為 c g。測得氣體體積為d L,則電石試樣中CaC2的質量分數計算式W(CaC2)= 。(雜質所生成的氣體體積忽略不計)。將考試大綱的條文題型化,題目設計層次化,使我們的教、學、練與高考要求一致。(2)有效訓練的方法①題從哪里來:高考題、調考題、自編題、滾動題。②針對性:綜合條件下的高考(改編單學科高考試題)、本省的高考,學生的不足。③適度:難易適度,多少適量,學科協調。④從訓練中學習考試:訓練是學習過程。訓練中要突出四個意識,分數意識、規范意識、速度意識、規劃意識。⑤訓練的常用方法:一輪復習課時練(8+4),一輪復習每章進行一次單元測驗,每月進行一次月考。二輪復習專項訓練:題型訓練、速度訓練、規范訓練。3.研究復習方法①明確復習課的定位——回答兩個問題一輪復習、二輪復習、三輪復習中的同一教學單元在復習課上有什么區別。三輪復習與三遍復習的區別。教學內容源于教材:羅列知識點。教學目標高于教材:知識點的聯系。教學范圍廣于教材:知識的運用。②建構多元復習方法。問題驅動法:關注學生體驗。知識體系建構法:關注綜合與聯系。方法建構法:關注對文本的思維及體驗和活動過程的思維。小專題復習法:附小專題內容(1)基本概念和理論無機四大基本反應的比較,請各舉三例。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技巧離子方程式的書寫要求反應物相同,條件不同,反應產物不同的反應匯編。熱化學方程式與一般化學方程式的區別構成物質的微粒,并各舉三例常見物質電子式的書寫10電子微粒(原子、分子、離子)原電池電極的判斷與電極方程式的書寫電解池電極的判斷與電極方程式的書寫金屬活動順序的判斷非金屬活動順序的判斷鹽類的水解規律溶液的酸堿性標準與判斷方法水溶液中的守衡關系離子共存的判斷方法離子濃度大小的比較方法原子中的各種計量關系列表比較三種化學鍵列表比較四種晶體元素周期律的實質元素周期律的具體描述比較微粒半徑大小的規律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以及影響規律影響化學平衡的因素以及影響規律影響水的電離平衡的因素以及影響規律化學反應速率圖象化學平衡圖象等效平衡思想強弱電解質的判斷電離方程式的書寫方法……(2)元素及化合物常見酸、堿、鹽、氧化物的溶解性常見非金屬單質和金屬單質的活動順序各類無機物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常見氧化劑的反應及應用常見還原劑的反應及應用氯氣、氨氣、硫酸、硝酸的工業生產原理、設備等常見金屬的冶煉原理、方法鐵三角鋁三角各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規律性知識各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殊性知識具有漂白性物質漂白原理比較具有兩性的物質及特性相同反應物由于反應條件不同或相對量不同而導致產物不同的有哪些具有連續多步反應的元素及化合物有哪些……(3)有機化學有機反應的分類與示例各類有機物的特性官能團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有機鏈的增長方法各種官能團在化學反應中化學鍵的生成和斷裂方式各種官能團的檢驗方法同分異構體的書寫方法常見有機物的來源、實驗室制法和合成方法由乙烯你能合成哪些物質有機物化學式、結構式確定的常用方法……(4)化學實驗萃取、分液、過濾、滲析、鹽析的比較蒸餾與分餾的比較有刻度的玻璃儀器高中階段各種精確度儀器溫度計在實驗中的使用水浴加熱的類型檢驗裝置氣密性的方法噴泉實驗的原理與設計收集氣體的方法吸收氣體的方法可燃性氣體驗純的方法具有特殊顏色的物質具有特特征現象的化學反應………(5)化學計算溶液pH計算相對質量的計算方法阿伏加德羅常數及其應用摩爾質量與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濃度與質量分數之間的換算中心元素守衡的應用常見有機物燃燒烷烴的小結有機物化學式定量確定的幾種方法常見反應沉淀圖象多部反應的計算方法……每一位教師應該清楚,對于一個班級的復習教學,同一種復習方法對學生和教師都容易產生疲勞,在復習過程中教師要學會并使用多種方法的交互。2007年10月2008年高考一輪《電解質溶液 電化學 電離平衡》復習的建議蘄春一中 高三化學組 萬莉一 研究2007 年高考考綱⑴了解電解質和非電解質、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的概念.⑵理解離子反應的概念.⑶理解電解質的電離平衡概念.⑷了解水的電離、 溶液PH等概念.⑸了解強酸強堿中和滴定的原理.⑹理解鹽類水解的原理、了解鹽溶液的酸堿性.⑺理解原電池原理 . 初步了解化學電源 . 了解化學腐蝕與電化學腐蝕及一般防腐蝕方法.⑻理解電解原理 .了解銅的電解精煉、鍍銅、氯堿工業等反應原理二 近幾年高考考點分析2007年全國各地考查情況考點考查情況鹽類水解上海?選擇?T6?3分; 北京?選擇?T16?6分;離子方程式全國〔Ⅱ〕?選擇?T8?6分; 上海?選擇?T8?3分; 廣東?選擇?T14?4分;江蘇?選擇?T9?4分;離子反應及共存、比較上海?選擇?T22?4分; 全國〔I〕?填空?T27?15分;全國〔II〕?填空?T27?15分;江蘇?選擇?T6?4分; 江蘇?選擇?T15?4分;電離平衡上海?選擇?T13?3分;原電池廣東?選擇?T9?3分;全國〔Ⅱ〕?選擇?T10?6分;江蘇?選擇?T7?4分;電解廣東?選擇?T9?3分;全國〔I〕?選擇?T8?6分;江蘇?選擇?T11?4分; 北京?填空?T27?6分;中和滴定廣東?選擇?T14?4分;2005年及2006年考查情況 知識點年份考查情況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及影響因素2005全國〔Ⅱ〕?選擇?T10?6分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的比較2005 2004北京春招?選擇?T11?6分廣東?選擇?T14?4分;江蘇?選擇?T10?4分電離平衡的運用 2006全國〔I〕?選擇?T11?6分溶液的酸堿性和PH 2006 2005全國〔Ⅱ〕?選擇?T7?6分; 重慶?選擇?T9?6分上海?選擇?T15?3分; 廣東?選擇?T14?4分北京?選擇?T11?4分;天津?選擇?T11?6分;江蘇?選擇?T8?4分; 遼寧?選擇?T28?6分鹽類水解的運用 2006 2005北京理綜?選擇?T11?6分; 天津理綜?選擇?T10?6分四川理綜?選擇?T12?6分; 江蘇?選擇?T13?4分廣東?填空?T23?8分廣東?選擇?T19?4分; 上海?選擇?T14?3分上海?選擇?T16?3分; 江蘇?選擇?T12?4分原電池原理與電化學腐蝕及防護 2006 2005天津理綜?選擇?T12?6分; 廣東?選擇?T16?4分 上海?選擇?T13?3分廣東?選擇?T15?4分; 上海?選擇?T10?2分 江蘇?選擇?T14?4分電解原理的運用 2006 2005全國〔I〕?選擇?T9?6分; 四川理綜?選擇?T11?6分江蘇?選擇?T14?4分; 重慶理綜?填空?T27?14分天津?選擇?T12?6分; 北京?填空?T27?15分全國〔III〕?選擇?T11?6分分析: ⑴電解質溶液一直是高考熱點,近幾年強弱電解質的考查較少,重點關注酸堿性和PH、鹽類的水解及應用. ⑵電化學的內容近幾年出現的概率很高,并且考查的很全面,這要求對電化學的復習要全面,但不能過于側重.預測:⑴電解質溶液仍為高考熱點之一,題型主要是選擇題.主要考查電離平衡、水的電離、溶液的酸堿性和PH、鹽類水解、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比較等. ⑵電化學的內容近幾年出現的概率很高. 主要考查的內容有:原電池、電解池電極判斷、原理、電極反應式、總反應式、電解過程的計算、電化學腐蝕、電解規律等.三 復習過程注意問題:⑴ 離子方程式 :①〝四處看看〞:一看是否符合實際;二看是否符合電離原理;三看反應條件、反應物量、反應先后順序;四看是否質量守恒、電荷守恒、得失電子守恒。②〝三個凡是〞:凡溶于水的強電解質拆寫成離子形式,凡弱電解質、沉淀、氣體、單質、氧化物、非電解質均不拆,凡微溶物見機處理。⑵離子共存:認真審清題意,看清題中條件;〔如無色、因發生氧化還原等〕 挖掘題中隱含條件〔如投入Al能產生氫氣一定不能共存等〕⑶強弱電解質的區別:就是看電離程度,與導電能力無關。 ⑷水的電離:無論什么溶液水電離出的H+、OH-濃度總是相等。如CH3COONa溶液中C(OH-)=C(H+)+C(CH3COOH)就可利用該知識點馬上得出。 ⑸弱電解質的電離:① 電離都是吸熱。②分子離子共存。③弱電解質的電離都是微弱④多元弱酸的電離分步進行,電離程度逐步減弱。 ⑹鹽類水解:水解的實質“促進水的電離”、 水解的規律“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水解,雙弱劇水解,誰強顯誰性”等等。 (II)例題:1.(2007.上海.T8)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B )A.氫氧化鈉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SO3+OH-=HSO3-B.碳酸氫納溶液與足量氫氧化鋇溶液混合:HCO3-+Ba2++ OH-=BaCO3+H2OC.鹽酸滴入氨水中:H++ OH-=H2OD.碳酸鈣溶解于稀硝酸中:CO32++2H+=CO2↑+ H2O【命題意圖】本題主要考查了離子方程式書寫規律【解析】A中沒有注意反應物量的問題;C中氨水為弱電解質,不能折開寫;D中碳酸鈣是難溶物必須寫分子式。2. (2007.上海.T13)下列關于鹽酸與醋酸兩種說法正確的是( B ) A.相同濃度的兩溶液中氫離子相同 B.100mL0.1mol/L的兩溶液能中和等物質的量的氫氧化鈉 C.PH=3的兩溶液稀釋100倍,PH都為5 D.兩溶液中分別加入少量的對應鈉鹽,氫離子濃度均明顯減小 【命題意圖】本題主要考查了弱酸電離平衡移動及溶液PH的判斷。 【解析】選項中涉及的電解質HCl、CH3COOH等強弱電解質的電離程度及酸堿中和能力、加水稀釋和加入同離子平衡移動,依據弱電解質電離規律,只有B正確。 3.(2007.全國〔I〕.T7)室溫時,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 C ) A.PH=3的鹽酸和PH=11的氨水等體積混合 B.PH=3的鹽酸和PH=11的氫氧化鋇溶液等體積混合 C.PH=3的醋酸和PH=11的氫氧化鋇溶液等體積混合 D.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體積混合【命題意圖】本題主要考查了酸堿中和、弱電解質電離平衡及水溶液的pH的定性判斷。【解析】選項中涉及的電解質HCl、H2SO4、Ba(OH)2是強電解質,CH3COOH、NH3·H2O是弱電解質。所以pH=3的鹽酸和pH=11的氫氧化鋇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所得溶液顯中性,而pH=3的鹽酸和pH=11的氨水等體積混合,或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體積混合,所得溶液均顯堿性,只有C,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 4. (2007.全國〔I〕.T8)以惰性電極電解硫酸銅溶液。若陽極上產生氣體的物質的量為0.0100mol,則陰極上析出銅的質量為( B ) A. 0.64g B. 1.28g c. 2.56g D. 5.12g【命題意圖】本題主要考查了關于電解的定量計算。解析】以惰性電極電解CuSO4溶液時,陽極OH—放電,4OH—-4e—=2H2O+O2↑,當陽極上產生氣體的物質的量為0.0100 mol,應有0.0400mol電子轉移,陰極上Cu2++2e—=Cu析出Cu的質量為0.0200mol×64g/mol=1.28g 5.(2007.廣東.T15)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質的量濃度關系正確的是( AD ) A.0.1mol/LNa2CO3溶液 :c(OH-)=c(HCO3-)+c(H+)+2c(H2CO3) B. 0.1mol/LNH4Cl溶液:c(NH4+)=c(Cl-) c.向醋酸鈉溶液 中加入適量醋酸,得到的酸性混合溶液 :c(Na+)?c(CH3COO-)?c(H+)?c(OH-) D.向硝酸鈉溶液中滴加稀鹽酸得到PH=5的混合溶液 :c(Na+)=c(NO3-) 【命題意圖】本題主要考查了鹽類的水解知識.【解析】A依據無論什么溶液水電離出的H+、OH-濃度總是相等可迅速判斷是正確的;B依據水解規律,可知c(NH4+)? c(Cl-);C依據“有弱就水解”和“電荷守恒”推出是錯誤;D依據“無弱不水解”得出c(Na+)=c(NO3-) 6.( 2007.廣東.T20)三氧化二鎳(Ni2O3)可用于制造高能電池,其電解法制備過程如下:用NaOH調節NiCl2溶液PH至7.5,加入適量硫酸鈉后進行電解。電解過程中產生的氯氣在弱堿性條件下生成ClO-,把二價鎳氧化為三價鎳。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CD ) A.可用鐵作陽極材料 B.電解過程中陽極附近溶液 的PH升高 C.陽極反應方程式為:2Cl—―2e-=Cl2↑ D.1mol二價鎳全部轉化為三價鎳時,外電路中通過了1mol電子 【命題意圖】本題主要考查了“電極名稱、電極反應式、電解有關計算” 總之,本章復習我們要依據教材,圍繞考綱,不要太難,也不能太易;結合學生實際,做到不偏不怪,運用自如。電解質 電離平衡 電化學測試題蘄春一中高三化學組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Li-7 C-12 N-14 O-16 Na-23 S-32Cl-35.5 Fe-56 Cu-64 Zn-65 Hg-201第Ⅰ卷(選擇題 共48分)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醫院里用HgCl2的稀溶液作手術刀的消毒劑,HgCl2熔融時不導電,熔點低。關于HgCl2的描述合理的是( )A.是難溶的共價化合物???????????? B.是離子化合物C.是一種強電解質?????? ?????????????? D.是一種弱電解質2.關于0.1 mol/L碳酸鈉溶液的敘述正確的是( )A.溶液中粒子的種類共有6種 B.加水稀釋時溶液中所有離子濃度均減小 C.升高溫度,平衡向促進水解的方向移動 D.加入氫氧化鈉固體,可以使溶液中c (Na+)∶c (CO32-)=2∶13.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為了探索鎂粉與FeCl3溶液的反應機理,做了如下兩組實驗:①將鎂粉投入冷水中,未見明顯現象;②將鎂粉投入FeCl3溶液中,觀察到有氣泡產生,溶液顏色逐漸變淺,同時逐漸產生紅褐色沉淀。則下列有關鎂與FeCl3溶液反應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鎂只與FeCl3溶液中的Fe3+直接反應 B.氣泡是鎂與FeCl3溶液中的水直接反應產生的C.紅褐色沉淀是鎂與水反應生成的Mg(OH)2與Fe3+反應所得D.氣泡是鎂與FeCl3水解生成的鹽酸反應產生的4.25 ℃時,水的電離達到平衡:H2O H++OH- ;ΔH > 0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向水中加人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動,c(OH-)降低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體硫酸氫鈉,c(H+)增大,Kw不變C.向水中加人少量固體CH3COONa ,平衡逆向移動,c(H+)降低D.將水加熱,KW增大,pH不變5.一定溫度下,氫氧化鎂飽和溶液中存在如下關系:c(Mg2+) ? [c(OH-)] =Ksp,其中Ksp為常數,稱為該溫度下Mg(OH)2的溶度積常數。試推斷氫氧化鎂在下列物質中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 ① 0.1mol·LAlCl3溶液 ② 0.1mol·LNH4Cl溶液 ③ 0.1mol·LKCl溶液 ④ 0.1mol·L KAlO2溶液A.④③②① B.①②③④ C.④③①② D.②①③④6.常溫下將稀NaOH溶液與稀CH3COOH溶液混合,不可能出現的結果是A.pH > 7,且c(OH—) > c(Na+) > c(H+) > c(CH3COO—)B.pH > 7,且c(Na+) + c(H+) = c(OH—) + c(CH3COO—)C.pH < 7,且c(CH3COO—) >c(H+) > c(Na+) > c(OH—)D.pH = 7,且c(CH3COO—) > c(Na+) > c(H+) = c(OH—)7.在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電離平衡: CH3COOH CH3COO-+H+,對于該平衡,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加入少量NaOH固體,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B.加入少量CH3COONa固體,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C.加入水時,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D. 加入少量0.1 mol·L-1 HCl溶液,溶液中c(H+)減小8.下列關于電解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電解池的陽極發生氧化反應,陰極發生還原反應B.電解飽和食鹽水時,陽極得到氫氧化鈉溶液和氫氣C.電解法精煉粗銅,用純銅作陰極 D.在鍍件上電鍍鋅,用鋅作陽極9.用鉑電極電解下列物質的溶液,當耗電量相同時,陰極和陽極上同時都有氣體產生,且溶液的pH下降的是( )A.H2SO4 B.CuSO4 C.HCl D.KCl10.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①鋅跟稀硫酸反應制取氫氣,加入少量硫酸銅溶液能加快反應速率②鍍層破損后,白鐵(鍍鋅的鐵)比馬口鐵(鍍錫的鐵)更易被腐蝕③電鍍時,應把待鍍件置于電解槽的陰極④用電解法精練粗銅時,粗銅作陽極,純銅作陰極⑤鋼鐵吸氧腐蝕時的正極反應式為2H2O+O2-4e- 4OH-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④⑤11.以Fe為陽極,石墨棒為陰極,對足量的Na2SO4溶液進行電解,一段時間后得到1mol Fe(OH)3沉淀,此間共消耗水物的物質的量為( )A.1.5mol B.2mol C.2.5mol D.3mol12.用惰性電極電解一定濃度的硫酸銅溶液,通電一段時間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0.1mol Cu(OH)2后恢復到電解前的濃度和pH。則電解過程中轉移的電子的物質的量為( )A.0.1mol B.0.2mol C.0.3mol D.0.4mol13.現有溶液中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均為0.01 mol·L-1的四種溶液:①鹽酸,②硫酸,③醋酸,④NaOH,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pH由小到大的順序是①< ②< ③< ④B.溶液中水電離出的H+濃度由小到大的順序是②<①<④<③C.取一定體積的④溶液,分別和①、②、③溶液完全中和,消耗①、②、③溶液的體積由小到大的順序是②<①<③D.取a體積的①溶液和b體積的④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為3,則a:b約為11:914.在一定條件下,相同pH的硫酸和硫酸鋁溶液中水電離出來的c(H+)分別是1.0×10-amol/L和1.0×10-bmol/L,在此溫度下,水的離子積常數KW為( )A.1.0×10-14 B.1.0×10-2a C.1.0×10-(7+a) D.1.0×10-(b+a)15.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 A.硫氫化鈉水解:HS-+H2O S2-+H3O+B.用鉑作電極電解MgCl2溶液:2Cl-+2H2O H2↑+Cl2↑+2OH-C.將飽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Fe3++3H2O(沸水) Fe(OH)3(膠體)+3H+D.鋁粉與NaOH的D2O溶液反應:2Al+2OH-+2D2O 2AlO2-+H2↑+2D2↑16.由短周期元素組成的化合物M,用惰性電極電解M的水溶液,在電極上只產生氣體產物。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A.電解前后溶液的pH一定增大 B.電解前后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不變C.M一定是離子化合物 D.在同條件下陰極與陽極產生氣體體積比可能是3∶2選擇題答題卡題號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52分)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7道小題,共52分)17.(7分)與純水的電離相似,液氨中也存在著微弱的電離:2NH3 NH4++NH2-。 (1)據此判斷以下敘述中錯誤的是( )A.液氨中含有NH3、NH4+、NH2-等粒子B.一定溫度下液氨中c(NH4+)·c(NH2-)是一個常數C.液氨的電離達到平衡時,c(NH3)=c(NH4+)=c(NH2-)D.只要不加入其他物質,液氨中c(NH4+)=c(NH2-)(2)完成下列反應方程式①在液氨中投入一小塊金屬鈉,放出氣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NaNH2溶于水的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類似于“H++OH- H2O”的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7分)如右圖所示,請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打開K2,閉合K1。A為________(填“正”或“負”)極,在該電極可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B極的電極反應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打開K1,閉合K2。A為________(填“陰”或“陽”)極,在該可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B極的電極反應為____________;當有0.2 mol電子轉移時,則析出銅的質量為___________g。19.(7分)鈦及其合金具有密度小,強度大,耐腐蝕等優良性能,被廣泛用于航天、航空、航海、石油化工、醫藥等部門。因此,鈦被譽為第三金屬和戰略金屬。我國四川省有大型釩鈦磁鐵礦。從由釩鈦磁鐵礦經“選礦”得到的鈦鐵礦提取金屬鈦(海綿鈦)的主要工藝過程如下:(1)鈦鐵礦的主要成分是FeTiO3,第一步發生的反應:FeTiO3+C 高溫 TiO2+Fe+CO↑,在FeTiO3 (鈦酸亞鐵)中,鈦的化合價為______________。(2)第二步:二氧化鈦在高溫下與焦炭、氯氣反應生成四氯化鈦和一氧化碳,寫出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還原產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鎂在高溫下還原四氯化鈦,該反應的環境要求是__________;寫出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4)菱鎂礦(主要成分是碳酸鎂)煅燒后與焦炭混合,在氯化器中高溫下通入氯氣生成氯化鎂,電解熔融氯化鎂得到鎂。①寫出菱鎂礦煅燒及氯化制取氯化鎂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寫出電解熔融氯化鎂的電極反應式和電解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9分)為節省藥品和時間,甲、乙、丙三位同學用銅片、鋅片、稀硫酸、CuSO4溶液;直流電源、石墨電極、導線、燒杯、試管等中學化學常見的藥品和儀器(用品),以巧妙的構思,“接力”的方式,設計了比較銅與鋅金屬活動性相對強弱的系列實驗。試填寫下列空白:(1)甲同學分別將一小片銅片、鋅片置于燒杯底部(銅、鋅不接觸),小心向燒杯中加入稀硫酸,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同學設計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同學接著甲的實驗,向燒杯中滴加__________________溶液,進而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學作出鋅、銅金屬活動性相對強弱所依據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丙同學使用直流電源和石墨電極組裝電解裝置,向乙同學實驗后的溶液中補充了必要的試劑(作電解液)。反應在調控下開始,有關電化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獲得的明顯實驗現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請你再單獨設計一個簡單實驗(試劑、儀器自選),證實鋅和銅金屬活動性的相對強弱(簡要說明操作、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7分)某二元酸(H2A)在水中的電離方程式是:H2A H++HA-?? HA- H++A2-回答下列問題:(1)請判斷H2A是強電解質還是弱電解質???????????????????????,理由是???????????????????????????????????????????????????????????????????????????????????????????????????????????????????????。(2)已知0.1mol·L-1NaHA溶液的pH=2,則0.1mol·L-1 H2A溶液中氫離子的物質的量濃度應??????????? 0.11 mol·L-1(填“<”,“>”或“=”),理由是:????????????????????????????????????????????? ????????????????????????????????????????????????????????????????????????????????????????。(3)Na2A溶液顯?????????????? (填“酸性”,“中性”或“堿性”)。理由是?????????????????????????? ???????????????? ?????? (用離子方程式表示)。(4)H2A溶液和Na2A溶液能否發生反應?能反應的寫出離子方程式?????????????????????????????????。22.(7分)A、B兩種物質都是由H、N、O、Na四種元素中的任意三種組成的強電解質,它們的水溶液分別呈堿性或酸性。在相同溫度下,A溶液的pH大于相同濃度的B溶液的pH (溶液濃度不小于10-5mol/L),請找出A與B可能有的兩種組合,并且要求當這兩種組合中的B溶液的pH相等時,第一種組合的A、B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小于第二種組合的A、B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提示:HNO2是弱酸)。(1)第一種組合:A________,B________;第二種組合:A_________,B_________;(2)說明B溶液的pH相等時,第一種組合的B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比第二種組合的B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上述的第一種組合中,若A和B的物質的量濃度、溫度都相同,則A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________B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①大于 ②小于 ③等于23.(8分)以石墨為電極,電解1L硫酸銅和氯化鈉的混合溶液。其中硫酸銅與氯化鈉的物質的量之和為0.2mol,硫酸銅的物質的量占總物質的量的比值為x。(1)若x=0.5,當Cu2+在陰極恰好全部析出時,產生的氣體時什么?其物質的量是多少?所得溶液的pH是多少?(電解前后溶液的體積不變,且不考慮產生的氣體的溶解)(2)電解一段時間后,陰極和陽極產生氣體的物質的量恰好相等,均為0.12mol,求此時x的值。電解質 電離平衡 電化學測試題參考答案題號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DCDBBDABABCDDDCD17.答案:(1)C (2)①2Na+2NH3=H2↑+2NaNH2②NaNH2+H2O=NaOH+NH3↑③NH2-+NH4+=2NH3↑18.答案:(1)負 A處金屬不斷溶解 Cu2++2e_ Cu(2)陰 A 上有紅色金屬析出Cu-2e_ Cu2+(3)6.419.答案:(1)+4價 (2)TiO2+2C+2Cl 2 高溫 TiCl4+2CO 四氯化鈦 (3)惰性氣體保護 2Mg+TiCl4 高溫 2MgCl2+Ti(4)①MgCO3 高溫 MgO+CO2↑,MgCl2+C 高溫 MgCl2+CO②陰極反應:Mg2++2e- Mg,陽極反應:2Cl――2e- Cl2↑;MgCl2 通電 Mg+Cl2↑20.答案:(1)鋅片上有氣泡產生,銅片上無氣泡 鋅能置換出酸中的氫而銅不能(2)CuSO4 鋅片上有紅色物質析出,鋅片上產生氣泡的速率明顯加快 活潑金屬可將不活潑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Zn、Cu、稀硫酸組成原電池,Zn為負極(3)2CuSO4+2H2O 電解 2Cu+O2↑+2H2SO4 陰極上有紅色銅析出(4)取兩片相同的鐵片,分別放入盛有ZnSO4溶液和CuSO4溶液的兩支試管中,觀察鐵片表面的變化21.答案:(1)強電解質 因為H2A的第一步電離是完全的(2)< 因H2A的第一步電離產生的H+,抑制了HA-的電離(3)堿性 A2-+H2O HA-+OH-(4)H++A2- HA-22.答案:(1)NaOH NH4NO3 NaNO2 NH4NO2(2)第一種組合中NH4NO3只有NH水解,第二種組合中NH4+與NO2-相互促進水解,故第一種組合中NH4NO3溶液中的水的電離程度小于第二種組合NH4NO2溶液中的水的電離程度 (3)②23.(1)0.05mol Cl2和0.025mol O2 pH=1 (2)0.2 化學反應速率 化學平衡復習淺談 麻城市第一中學 王立啟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是中學化學的重要理論之一,是中學化學所涉及到的溶解平衡、電離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識的核心,對很多內容的學習起著指導作用。本部分內容理論性很強,如平衡的建立,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的影響等,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比較高,在第一輪復習中需要學生建立起本部分內容的知識網絡,注意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之間的內在聯系,不僅要理解有關知識,還要真正建立起平衡的思想,能結合平衡原理分析、解決問題,能將理論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體會理論的重要性。【知識網絡】【考綱要求】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1)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理解外界條件(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等)對反應速率的影響。(2)了解化學反應的可逆性。理解化學平衡的含義及其與反應速率之間的內在聯系。(3)理解勒沙特列原理的含義。理解濃度、溫度、壓強等條件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4)以合成氨工業生產為例,用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觀點理解工業生產的條件。 除大綱提出的明確要求外,根據歷年高考的情況看還涉及到以下內容需要引起重視:(1)要掌握有關化學反應速率的計算。 (2)能根據不同物質的反應速率的大小判斷反應進行的快慢。 (3)化學反應達到平衡狀態的特征及判斷依據。 (4)等效平衡的判斷與計算。 (5)掌握化學平衡的有關計算及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圖象的分析思路和方法。【要點突破】化學反應速率的比較 對一具體反應來說,反應物的起始濃度與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化學計量數并不一定成比例,但變化量一定與化學計量數成比例。因此用不同物質的濃度變化表示反應速率時,個數值之間符合下列轉化關系: 對反應aA+bBcC+Dd, v(A):v(B):v(C):v(D)=a:b:c:d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化學反應速率改變的本質A ↓ ↓ → → ← ← ↓ ↑ 化學平衡的判斷依據一般反應體系的體積不變,對于常見的反應可以用如下三個反應作代表:① N2(g) + H2(g) NH3(g) ② H2(g) + I2(g) 2HI(g)③C(s) + H2O(g) CO(g)+H2(g)體系的壓強不再改變。體系的氣體密度不再改變。體系中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再改變。氣體的顏色不再改變。從化學鍵的斷裂判斷。從物質的量變化判斷。從反應速率判斷。按照濃度的變化和計量系數的對比來看。等效平衡等效平衡的規律對于恒溫、恒容條件下氣體體積發生變化的反應,需要對應各物質的量完全相等。對于恒溫、恒容條件下氣體體積不發生變化的反應,只需要對應各物質的量成比例即可。對于恒溫、恒壓條件下的可逆反應,只需要對應各物質的量成比例即可。化學平衡中的圖象問題化學平衡中常見的幾種圖象有速率-時間圖,轉化率-時間圖,物質的量-壓強圖,物質的量-溫度圖等。化工生產適宜條件選擇的一般原則轉化率的問題。實際生產中設備的問題。生產中速率和平衡的相互關系問題。催化劑中毒的問題。化學平衡的計算計算題的解題模式 Aa + bB cC + Dd 起始量 m n 0 0 變化量 ax bx cx dx 平衡量 m-ax n-bx cx dx 【命題趨向】本部分內容是高考每年必考的內容,常見的題型有選擇題和填空題,在選擇題部分多以圍繞化學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各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反應方程式中的化學計量數成正比來命題,或針對化學平衡移動來命題。對化學平衡計算的考查也時有出現。而在第Ⅱ卷中,常出現高思維強度的題目,以考查學生的思維判斷能力。例如等效平衡的比較判斷,應用數學方法對化學平衡原理進行理論分析等。高考試題既要求有一定的穩定性,又要求有創新,體現高考試題的連續性與發展性的統一。化學平衡作為高考必考的內容,其題型并無明顯變化,均以選擇題和填空題為主。根據本部分的知識要點和考試大綱要求,分析近幾年高考試題,本部分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命題:1、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各物質的平均速率,或已知反應速率計算反應時間,判斷濃度的變化。2、根據外界條件對速率大小的影響,判斷因外界條件改變而引起的速率變化,或比較同一反應在不同條件下反應速率的大小。3、根據各物質濃度與時間的關系圖,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4、理解化學平衡特征的含義,判斷某種情況下,可逆反應是否建立平衡,或可逆反應達到平衡的標志。5、某一條件下,可逆反應達到平衡后,根據已知條件計算某一反應物的轉化率。6、比較同一反應在不同條件下,同種反應物的轉化率的大小。7、根據勒夏特列原理,判斷外界條件改變時,平衡移動方向,或已知平衡移動的方向,判斷所采取的措施。8、等效平衡的判斷或計算。9、有關圖象的問題,包括速率—時間(v-t)圖,濃度—時間(c-t)圖,物質的量與溫度(n-T)、壓強(n-p)、時間(n-t)圖,轉化率與溫度或壓強圖等。10、在密閉容器中,對有氣體參與的可逆反應,根據勒夏特列原理及平衡移動的方向,判斷反應物、生成物的聚集狀態。 【常見誤區】本部分內容的學習中經常出現的一些錯誤主要有以下方面:1、化學反應速率(1).化學反應速率快慢的比較,不能僅看數值的大小,要注意數值表示的含義和單位的關系。比較化學反應速率常用兩種方法:一是通過將不同物質表示的速率換算為用同一物質表示的速率,再比較速率數值的大小;二是通過化學反應反應速率之比等于物質的化學計量數來判斷相對大小。(2).不能混淆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和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注意兩者的區別。(3).不參加反應的氣體的通入,對于速率的影響。對于氣體反應體系,有以下幾種情況①恒溫時:增大壓強體積縮小濃度增大反應速率加快 ②恒容時:A.充入氣體反應物濃度增大總壓增大速率加快 B.充入“惰性氣體”總壓增大,但各分壓不變,即各物質濃度不變,反應速率不變 ③恒壓時,充入“惰性氣體”體積增大各反應物濃度減小反應速率減慢 總之,壓強改變,若引起濃度改變,化學反應速率則改變。2、化學平衡 (1)化學平衡狀態是可逆反應進行到最大限度的結果,可逆反應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的可能,但可逆反應在未進行到最大限度之前還不是化學平衡狀態,一經建立了化學平衡狀態,就不會因時間的改變而變化。(2).化學平衡狀態的判斷,要抓住正、逆反應速率相等,注意壓強對氣體等體積變化的影響。掌握常見化學平衡的判斷方法。(3)正逆反應速率相等是化學平衡的本質,各組分的濃度不變是現象。(4)化學平衡移動的實質是外界條件的變化引起了化學反應速率不同程度的變化。(5)化學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時,反應物的轉化率不一定增大(6)化學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時,生成物的質量百分含量不一定增大。3、等效平衡的判斷易出錯 (1)等效平衡的含義 在一定條件(恒溫、恒容或恒溫、恒壓)下,只是其始加入情況不同的同一可逆反應達到平衡后,任何相同組分的分數(體積、物質的量)均相同,這樣的化學平衡互稱等效平衡。 (2)等效平衡的判斷方法亦是學生經常出錯的地方。不能熟練的運用模型是重要的原因。4、應用勒夏特列原理 (1)化學平衡移動原理不僅能用于判斷化學平衡移動方向,也能用于判斷溶解平衡等所有的動態平衡的移動方向。 (2)平衡移動原理能用來判斷平衡移動的方向,但不能用來判斷建立新平衡所需要的時間。 (3)外交條件的變化是否真是改變了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復習策略】在本部分內容的復習中,首先要更新觀念,注意區分基本理論與其它塊知識的不同復習方式。理論性強是本部分內容的最大特點,理論的分析固然重要而且是不可或缺的,亦要注意理論聯系實際,通過理論對實際的指導強化理論的復習。注重復習的效率。一輪復習主要是基礎復習,由于學生的基礎不同,層次不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同,對復習的要求也不同,要提高復習的效率,教師就必須認真研究各類學生的特點,了解他們的差異。優化目標設計。教師要認真研究考試大綱,明確范圍,了解各層次知識點的要求,把握好重難點。本部分內容復習的重點是:濃度、溫度、壓強和催化劑等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化學平衡的建立,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復習的難點是:濃度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原因,化學平衡觀的建立,等效平衡,化學平衡的移動,化工生產條件選擇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在復習時要控制好內容的深淺度,有效落實基本點,突出重點,分化難點。善用各種方法進行復習。本部分內容可結合具體題目采用極值法、討論法、列舉法、反例法等進行復習,尤其善用各種模型進行分析,如在等效平衡中簡單的模型可以使問題簡單化直觀化。 【典例精析】例1:反應4NH3(g)+5O2(g)=4NO(g)+6H2O(g)在10L密閉容器中進行,半分鐘后,水蒸氣的物質的量增加了0.45mol,則此反應的平均速率v (X)(反應物的消耗速率或產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為 ( ) A.v(NH3)= 0.010 mol·L-1·s-1 B.v (O2) = 0.0010 mol·L-1·s-1 C.v (NO) = 0.0010 mol·L-1·s-1 D.v (H2O) = 0.045 mol·L-1·s-1解析:方法一:根據各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物質的量變化量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先求出各物質在30s內的物質的量變化量,再運用v=計算各物質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方法二:先求v (H2O),再根據各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求v (NH3)、v (O2)、v (NO)。 答案:C說明:(1)正確理解化學反應速率及表示方法,不要將物質的量的變化誤認為濃度的變化。(2)注意單位的換算。例2:氯酸鉀和亞硫酸氫鉀能發生氧化還原反應Cl3O-+HSO3-→SO42-+Cl-+H+(未配平)。已知該反應的速率隨c(H+)的增大而加快。下列為用ClO3-在單位時間內物質的量濃度變化表示的該反應V-t圖。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反應開始時速率增大可能是c(H+)所致B.縱坐標為v(H+)的V-t曲線與圖中曲線完全重合C.后期反應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反應物濃度減小D.圖中陰影部分“面積”可以表示t1-t2時間為n(Cl-)增加解析:本題考查了氧化還原反應的配平及化學反應速率知識的應用能力。根據題中信息可確定A和C正確;配平反應方程式得ClO3- +3HSO3-= 3SO42- + Cl- + 3H+,v(H+)=3v(ClO3-),所以v(H+)-t 曲線與v(ClO3-)-t 曲線不相同,在坐標圖中兩曲線不能完全重合,即B錯;因c = Vt,所以D錯。答案:B D說明:正確理解圖象的意義,結合外界條件的變化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進行判斷。例3:一定條件下,可逆反應X(g)+3Y(g) 2Z(g),若X、Y、Z起始濃度分別為c1、c2、c3(均不為0),當達平衡時X、Y、Z的濃度分別為0.1mol /L,0.3mol/ L,0.08 mol/L,則下列判斷不合理的是 ( ) A.c1∶c2=1∶3 B.平衡時,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為3∶2 C.X、Y的轉化率不相等 D.c1的取值范圍為0< c1<0.14 mo /L、 解析:設X在建立平衡過程中的變化濃度為aX(g)+3Y(g) 2Z(g) 起始量(mol/L) c1 c2 c3 變化量(mol/L) a 3a 2a 平衡量(mol/L) c1-a c2-3a c3+2a 0.1 0.3 0.08 達到平衡時c(X)∶c(Y)=1∶3,而轉化的c(X)∶c(Y)=1∶3,則c1∶c2 =1∶3,A合理C不合理;平衡時Y、Z生成速率之比為其化學計量數之比,B合理;若起始時c3 = 0,則c1有極大值:c1=0.1mol·L-1 + =0.14mol·L-1,0< c1<0.14 mo /L。 答案:C 說明:錯誤的原因可能在于不會運用“三步曲”來解題,沒有徹底弄清楚可逆反應的含義也會導致出錯。例4:某化學科研小組研究在其他條件不變時,改變某一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得到如下變化規律(圖中P表示壓強,T表示溫度,n表示物質的量): 根據以上規律判斷,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反應Ⅰ:△H>0,P2>P1 B.反應Ⅱ:△H<0,T1>T2 C.反應Ⅲ:△H>0,T2>T1;或△H<0,T2<T1 D.反應Ⅳ:△H<0,T2>T1 解析:由圖像1所得,在壓強同是P1時,溫度越高,A的平衡轉化為轉化率越低,即為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根據勒沙特列原理,升高溫度平衡就向吸熱方向移動,可見該反應的逆反應為吸熱反應,所以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則△H<0,另外從該反應的系數可以看出加壓,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A的平衡轉化率越高,從而得出P2>P1。由圖像2所得,它是一種時間圖像,它有一種規律,是先拐先平數值大,即為T1>T2,從而也就看出溫度越高C的物質的量越少,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也就向吸熱方向移動,所以正反應為放熱反應(△H<0)。由圖像3所得,B的起始物質的量一定的情況下,若T1>T2,溫度越高,C的平衡體積分數就越小,平衡就向逆反應方向移動,也就是向吸熱方向移動,那正反應為放熱反應(△H<0),若T1<T2,溫度越高,C的平衡體積分數就越大,平衡就向正反應方向移動,也就是向吸熱方向移動,那正反應為吸熱反應(△H>0)。由圖像4所得,壓強不影響A的平衡轉化率,符合方程式,那在壓強一定的情況下,若T2>T,即溫度越高A的平衡轉化率就越大,即升高溫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也就是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則正反應的△H>0。答案:BC說明;要學會正確分析圖象問題一要看清橫、縱坐標;二要分析清楚圖象的變化趨勢;三要弄清楚圖象的起點、終點和拐點。例4:如圖所示,將4mol SO2和 2 mol O2混合置于體積可變的等壓容器中,在一定溫度下發生反應2SO2 + O2 2SO3(放熱反應),該反應達到平衡狀態A時,測得氣體總的物質的量為4.2 mol,若SO2、O2的起始物質的量分別用A.B.c表示,試回答: (1)達到平衡狀態A的容器中通入少量O2,體系中SO2的體積分數將_________,若要使SO2的體積分數再變至與原平衡狀態A相同,可采用的措施有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 (2)若起始時a = 1.2mol,b = 0.6mol,且達到平衡后各氣體的體積分數與平衡狀態A相同,則起始時c的取值為_____________ (3)若起始時a = 0.6mol,c = 4.8mol,則b = _________,在此情況下,反應起始時將向__________方向進行, (4)若原平衡狀態A是在恒溫恒容下達到的,現要使反應開始時向逆方向進行,且達到 的平衡狀態與A相同,則起始時C的取值范圍為_____________。 解析:這是恒溫恒壓條件下的等效平衡問題,由題意可計算出達到平衡狀態A時其中含SO2 0.4mol,O2 0.2mol,SO3 3.6mol,n(SO2)∶n(O2)∶N(SO3) = 2∶1∶18。 (1)因平衡右移,故SO2的體積分數減小,在恒壓條件下,要使SO2的體積分數復原,可采取的措施有加熱和加入少量SO2氣體。 (2)由于SO2和O2反應只生成SO3一種物質,所以在恒溫恒壓下只要滿足就可以了,對SO3沒有用量限制,即c≥0。 (3)因=2,這一條件必須滿足,顯然b = 0.3mol;由于此時a∶b∶c = 2∶1∶16較平衡狀態A,SO3的含量低,因此反應起始時將向正反應方向進行。 (4)是關于恒溫恒容下的等效平衡的,按照“一邊倒“原則,4 mol SO2和2 mol O2可折合成4 mol SO3,故c≤4mol,另外,由于原平衡狀態A中含SO3 3.6 mol,欲使反應開始時向逆反應方向進行,故c>3.6 mol,因此c的取值范圍為3.6mol<c≤4mol。以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一些錯誤給我們的一輪復習帶來一些啟迪。高考對學生的考查是在規定的時間內,學生是否能快速準確的解出題目來實現的。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識、技能和策略上,解題思維的發展也以必要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從必要的知識來看,學生在第一輪復習里,不僅要掌握本部分內容的基本概念、定義、原理等,而且還要將這些知識形成網絡結構,內化為頭腦中的認知結構。要達到這一目的,在復習中,教師必須要挖掘教材中知識的內在聯系,使學生的知識系統化,深刻化從而形成知識網絡。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每單元知識系統的整體結構,幫助學生分清知識的層次結構,理清各知識要素之間的縱橫聯系。引導學生獨立地建立與發展自己的認知結構啟發學生對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歸納和概括,并使學生掌握運用其方法和策略的條件與范圍。對于在某些問題上經常出錯的學生則要適時的引導他們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對審題過程的反思。在解題完成之后,尤其是題目做錯之后,要反思自己最初是如何理解題意的,是否遺漏過什么信息,為什么會遺漏;題設中有哪些條件不明了,為什么不明了;所給的條件與要求的結果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對題意的理解有哪些偏差,原因又是什么,等等對解題過程的反思。通過反思過程,知道自己所遇到的困難是什么,思考正確的思路和策略的成功之處,分析它們的特點,適用條件,概括出思維規律;通過和老師以及同學的解題思路的對比,改進自己的思維方式。化學反應速率 化學平衡單元測試題 (滿分:100分 時間:90分鐘)第Ⅰ卷 選擇題(共48分)選擇題(本大題包括16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以下是幾位同學在學習了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理論以后發表的一些看法,其中不正確的是 ( )A.化學反應速率理論可指導怎樣在一定時間內快出產品B.化學平衡理論可指導怎樣使用有限原料多出產品C.化學反應速率理論可指導怎樣提高原料的轉化率D.正確利用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理論可提高化工生產的綜合經濟效益2.化學工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舉足輕重,下列有關工業生產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硫酸生產中常采用高壓條件提高SO2的轉化率B.合成氨中采用及時分離氨氣提高反應速率C.電解精煉銅時,溶液中c(Cu2+)基本保持不變D.鋁熱反應常用于冶煉某些熔點較低的金屬3.下列事實中不能用平衡移動原理解釋的是 ( )A.在FeSO4溶液中,加入鐵粉以防止氧化 B.實驗室用排飽和食鹽水法收集氯氣 C.硝酸工業生產中,使用過量空氣以提高NH3的利用率 D.密閉、低溫是存放氨水的必要條件4.可逆反應:A2(?) + B2(?)2AB(?);ΔH=-QkJ/mol,當溫度和壓強改變時n(AB)的變化如下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A2、B2及AB均為氣體,Q>0B.AB為氣體,A2、B2至少有一種為非氣體,Q>0C.AB為氣體,A2、B2有一種為非氣體,Q<0D.AB為固體,A2、B2有一種為非氣體,Q>05.下列有關合成氨工業的敘述,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的是 ( )A.使用催化劑,使氮氣和氫氣的混合氣體有利于合成氨B.高壓比常壓條件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應C.500℃左右比室溫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應D.合成氨時采用循環操作,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6.恒溫恒容下,往一真空密閉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氣體A,發生如下反應:3A(g)2B(g)+xC(g)。達平衡后,測得容器內的壓強增大了p%,A的平衡轉化率為a%,則下列推斷中正確的是 ( ) A.若x=2,則p>0.5a B.若x=3,則p= a/3C.若x=4,則p= a D.若x= 5,則p≥a7.對于反應N2 (g)+3H2 (g) 2NH3 (g);△H<0 ,則下列圖像中正確的是( )8.反應NH4HS(s) NH3(g) + H2S(g),在某溫度下達到平衡,下列各種情況中, 不會使平衡發生移動的是 ( )A.溫度、容積不變時,通入SO2氣體 B.移走一部分NH4HS固體C.容積體積不變,充入氮氣 D.保持壓強不變,充入氮氣9.往一體積不變的密閉容器中充入H2和I2,發生反應H2(g)+I2(g)2HI(g);ΔH>0, 當達到平衡后,t0時改變反應的某一條件(混合氣體物質的量不 變),且造成容器內壓強增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容器內氣體顏色變深,平均分子量不變 B.平衡不移動,混合氣體密度增大 C.H2轉化率增大,HI平衡濃度變小 D.改變條件前后,速度圖象為(如右圖)10.在某溫度下,將2molA和3molB充入一密閉容器中,發生反應: aA(g)+B(g) C(g)+ D(g),5min后達平衡,各物質的平衡濃度的關系為[c(A)]a·c(B)= c(C)·c(D)。若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將容器的體積擴大為原來的10 倍,A的轉化率不發生變化,則B的轉化率為 ( ) A.60% B.40% C.24% D.4%11.在容積不變的密閉容器中存在如下反應:2SO2(g)+O2(g) 2SO3(g);△H<0某研究小組研究了其他條件不變時,改變某一條件對上述反應的影響,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圖Ⅰ研究的是t0時刻增大O2的物質的量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B.圖Ⅱ研究的是t0時刻通入氦氣增大體系壓強對反應速率的影響C.圖Ⅲ研究的是催化劑對化學平衡的影響,且甲的催化效率比乙高D.圖Ⅲ研究的是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且乙的溫度較高12.右圖縱坐標為反應物的轉化率,橫坐標為溫度(t℃),下列符合此圖情況的反應是( ) A.C(s)+CO2(g)2CO(g);△H>0 B.H2(g)+Br2(g)2HBr(g);△H<0 C.N2(g)+3H2(g)2NH3(g);△H<0 D.2SO3(g)2SO2(g)+O2(g);△H>013.已知:N2(g)+3H2(g) 2NH3(g);△H=一92.4kJ/mol,在相 同溫度下,向一密閉容器中通入0.6mol N2、1.8mol H2和0.8mol NH3達平衡時反應的熱效應(即放出或吸收的熱量)為QlkJ;向另一體積相同的密閉容器中通入0.5mol N2和1.5mol H2、lmol NH3,達到平衡時反應的熱效應為Q2kJ,則下列判斷一定錯誤的是 ( )A.Q214.某溫度下,密閉容器中,發生如下可逆反應:2E(g)F(g)+x G(g);ΔH<0。若起始時E濃度為a mol/L,F、G濃度均為0,達平衡時E濃度為0.5a mol/L;若E的起始濃度改為2a mol/L,F、G濃度仍為0,當達到新的平衡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升高溫度時,正反應速率加快、逆反應速率減慢B.若x=l,容器體積保持不變,新平衡下E的體積分數為50%C.若x=2,容器體積保持不變,新平衡下F的平衡濃度為0.5a mol·L-1D.若x=2,容器壓強保持不變,新平衡下E的物質的量為a mol15.如圖所示,甲、乙之間的隔板K可以左右移動,甲中充入2molA和1molB,乙中充入2molC和1molHe,此時K停在0處。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可逆反應:2A(g)+B(g)2C(g),反應達到平衡后,恢復到反應發生前時的溫度。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根據隔板K滑動與否可判斷左右兩邊的反應是否達到平衡 B.達到平衡后,隔板K最終停留在左側刻度0~2之間 C.到達平衡時,甲容器中C的物質的量大于乙容器中C的物質的量D.若平衡時K停留在左側1處,則活塞仍停留在右側6處16.某體積可變的密閉容器,盛有適量的A和B的混合氣體,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反應:A + 3B 2C若維持溫度和壓強不變,當達到平衡時,容器的體積為V升,其中C氣體的體積 占10%,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 ) ①原混和氣體的體積為1.2V升 ②原混和氣體的體積為1.1V升; ③反應達平衡時氣體A消耗掉0.05V升 ④反應達平衡時氣體B消耗掉0.05V升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第Ⅱ卷 非選擇題(共52分)17.(8分)已知反應:3NO2+H2O 2HNO3+NO;△H<0。25℃,101kPa時,達到平衡時HNO3的質量分數為50%。 (1)判斷NO2溶于水是否達到平衡,最顯著的標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用NO2與水反應制得高于50%的HNO3,舉出你可以采取的二種方法: 方法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試從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出發,簡要解釋為什么足量銅與濃HNO3反應時,生成的氣體先是NO2,后是N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10分)在一定溫度下,將2mol A和2molB 兩種氣體相混合于容積為2L的某密閉容器中,發生如下反應:3A(g)+B(g) xC(g)+2D(g),2分鐘末反應達到平衡狀態,生成了0.8mol D,并測得C的濃度為0.4mol/L,請填寫下列空白: (1) x值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 (2)B的平衡濃度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A的轉化率為_________________ ;(4)生成D的反應速率為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增大反應體系的壓強,則平衡體系中C的質量分數 ___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6)如果上述反應在相同條件下從逆反應開始進行,開始加入C和D各4/3mol,要使平衡時各物質的質量分數與原平衡時完全相等,則還應加入______mol_____________物質。19.(11分)以下是著名的碘時鐘實驗 已知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鉀和亞硫酸鈉會發生如下一些反應①IO3- +3HSO3- = 3SO42- + 3H+ + I- (慢);②IO3- +5I- +6H+ = 3I2 + 3H2O(慢);③I2 +HSO3- + H2O = 2I- +SO42— +3H+(快)分別配制下面三種溶液。溶液A:0.9g碘酸鉀溶于少量溫水中,再稀釋到500mL。溶液B:0.45g亞硫酸鈉配成溶液,稀釋到500mL。溶液C:取5g可溶性淀粉,放在小燒杯中,加入25mL冷水,攪拌成懸濁液。另取200mL水加熱至沸,趁沸騰時倒入淀粉懸濁液并迅速攪拌,使淀粉糊化、溶解。到溶液冷卻后邊攪拌邊慢慢加入12.5mL濃硫酸,最后也稀釋到500mL。溶液 D:200mL水+50mLA液+50mL C液溶液 E:225mL水+25mLA液+50mL C液試回答下列問題、 (1) 根據實驗原理,化學反應速率由那步反應決定_______________。[填①、②、③ ] (2) 當哪種離子耗盡時才能見到溶液變藍色_______________(選填:I—、HSO3—、H+、IO3—) (3) 在盛放D液和E液的兩只燒杯里同時加入50mLB液。D.E兩燒杯哪個溶液先變藍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D.E) (4)為研究溫度對反應速度的影響 準備三份E液(各30OmL,配法同上)、用三支量筒分別量取50mL B液,同時把三份B液分別加入下述不同溫度的三份E液中。 a第一份放在石棉網上加熱到50℃左右 b第二份維持在室溫 c第三份浸在冰水里冷卻到近冰點。先變藍色的是___________。(填:A.B.c)20.(8分)恒溫下,將a mol N2與b mol H2的混合氣體通入一個固定容積的密閉容器中,發生如下反應:N2 (g) + 3H2(g) 2NH3(g) (1)若反應達平衡時某時刻t時,nt (N2) = 13mol,nt (NH3) = 6mol,計算a的值 (2)反應達平衡時,混合氣體的體積為726.8L(標況下),其中NH3的含量(體積分數)為25%。計算平衡時NH3的物質的量。 (3)原混合氣體與平衡混合氣體的總物質的量之比(寫出最簡整數比,下同),n(始)∶n(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原混合氣體中,a∶b =_____________________。(5)達到平衡時,N2和H2的轉化率之比,α(N2)∶α (H2)=___________ 。(6)平衡混合氣體中,n(N2)∶n(H2)∶n(NH3) =__________________。21.(8分)將4 mol SO3氣體和4 mol NO置于2 L容器中,一定條件下發生如下可逆反應(不考慮NO2和N2O4之間的相互轉化):2SO3(g) 2SO2+O2、2NO+O2 2NO2 (1)當上述系統達到平衡時,O2和NO2的物質的量分別為n(O2)=0.1 mol、n(NO2)=3.6 mol,則此時SO3氣體的物質的量為 。 (2)當上述系統達到平衡時,欲求其混合氣體的平衡組成,則至少還需要知道兩種氣體的平衡濃度,但這兩種氣體不能同時是SO3和 ,或NO和 (填它們的分子式)。 (3)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若改為起始時在1 L容器中充入2 molNO2和2 molSO2,則上述兩反應達到平衡時,c (SO2)平= mol/L。22.(10分)在一固定容積的密閉容器中,保持一定溫度,在一定條件下進行以下反應:A(g)+2B(g) 3C(g)。已知加入1molA和3molB且達到平衡后,生成amolC。 (1)達到平衡時C在反應混合氣中的體積分數是 (用字母a表示)。 (2)在相同實驗條件下,若在同一容器中改為加入2molA和6molB,達到平衡后,C的物質的量為 mol(用字母a表示)。此時C在反應混合氣中的體積分數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3)在相同實驗條件下,若在同一容器中改為加入2molA和8molB,若要求平衡后C在反應混合氣中體積分數不變,則還應加入 molC。 (4)在同一容器中加nmolA和3nmolB,則平衡時C的物質的量為mmol.若改變實驗條件,可以使C的物質的量在m~2m間變化。那么,n與m的關系是(用字母n、m關系式表示)。參考答案:1.C 2.C 3.A 4.B 5.B 6.C 7.C 8.B 9.D 10.B 11.D 12.C 13.B 14.B 15.D 16.A17.(1)溶液的顏色不再發生改變 (2) 加壓通NO2 降溫通NO2 加壓通NO2和O2 降溫通NO2和O2 (3) 開始一段時間,硝酸濃度高于50%,使平衡向生成NO2方 向移動,故不能生成NO;后來一段時間,硝酸濃度低于50%,使平衡向生成NO方向 移動,故不能生成NO2。 18.(1)2 (2)0.8mol/L(3)60%(4) 0.4mol/(L ·min) (5) 不變 (6) 4/3,B 19.(1)①②(只寫①或②也對) (2)HSO3- (3)D (4)a 20.(1)16;(2) 8mol;(3) n(起始)∶n(平衡)=5∶4 ;(4) a∶b =2∶3 (5)α(N2)∶α (H2) =1∶2 (6)n(N2)∶n(H2)∶n(NH3) =3∶3∶221.(1)0.2 mol (2)SO2、NO2 (3)1.9 22.(1) (2)2a,不變;(3) 6 (4) n>m高考化學實驗題的命題特點及復習方法黃岡中學高三化學組一、近年來高考實驗題分析年份分值考試內容0220氨氣的性質實驗0322Fe(OH)2制取0415電解原理實驗0515純堿質量分數測定0615過氧化鈉性質及用途0715水煤氣的制備及CO和H2的檢驗表格中的分值來看,實驗題在高考試卷中占的比重較大,這主要是因為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并且化學實驗最能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等各方面的綜合能力。從考試的內容看,都是教材中實驗的拓展、變形而來。教材中一些重要的基本實驗,仍是高考的重點、熱點。如常用儀器的使用、洗滌,藥品的保存,重要物質的制備,溶液的配制,物質的分離、提純,常見物質的檢驗,教材中幾個典型定量實驗的操作步驟、誤差分析等,而且著重考查基本實驗操作細節的規范性、合理性。具體來講,高考化學實驗題有以下幾個特點:1.實驗考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注重綜合從近幾年的實驗試題的編制可以看出,高考化學試題力求做到有利于真正做過實驗的考生。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考查,是高考一個非常重要的考查對象。考查實驗操作細節已成為間接考查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一種新的形式。實驗題的選材大都來自對教材實驗的改進或衍變,體現了“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命題指導思想。這幾年的實驗試題,考生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不會陌生,但又與教材實驗或平時的訓練題不完全一致,都有不同程度的裝置創新、條件創新和方法創新,而且綜合性較強。如:(07全國理綜28題)水蒸氣通過的灼熱的焦炭后,流出氣體的主要成分是CO是H2,還有CO2和水蒸氣等。請用下圖中提供的儀器,選擇必要的試劑,設計一個實驗,證明上述混合氣體中有CO和H2。(加熱裝置和導管等在圖中略去)回答下列問題:(1)盛濃H2SO4的裝置用途是 ,盛NaOH溶液的裝置用途是 。(2)儀器B中需加入試劑的名稱(或化學式)是: ,所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是: ,(3)儀器C中需加入試劑的名稱(或化學式)是: ,其目的是 。(4)按氣流方向連接各儀器,用字母表示接口的連接順序:g—ab— 。(5)能證明混合氣中含有CO的實驗依據是 。(6)能證明混合氣中含有H2的實驗依據是 。 分析:本題取材于教材中H2和CO還原氧化銅的實驗。從內容看,應是學生較為熟悉的基本實驗,但本題有一定的綜合性,涉及到儀器的組裝、氣體的制備、除雜、和檢驗,并且涉及到實驗現象的描述,要想拿全分也不是很容易。從命題意圖來看,本題重點考查了學生對化學實驗基礎知識的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及應用,是歷年高考的熱點,預計今后高考試題的創新角度將會更加廣泛,應引起足夠的重視。答案:(1)除去水蒸氣 除去CO2(2)氧化銅(CuO) CuO+H2=Cu+H2O CuO+CO=Cu+CO2(3)無水硫酸銅(CuSO4) 檢驗H2O(4)(g-ab)-kj-hi-cd(或dc)-fe-lm(5)原混合氣中的CO2已被除去,其中CO與CuO反應生成CO2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6)原混合氣中的H2O已被除去,其中H2與CuO反應生成的H2O使無水硫酸銅由白色變為藍色2.考核學生的實驗評價和語言表達能力,強調創新實驗試題還突出了實驗能力的考查,強調了對實驗過程、實驗原理的分析,突出考查學生的探究過程,注重了實驗設計能力,體現了創新意識的考查。對學生進行實驗方案的評價和語言表達能力的考查是新教材的一個特色,考查了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判斷、表達和交流的能力。如:02年全國卷中甲乙兩同學方案優劣和現象的評價;03年全國卷中結合實驗裝置的氣體制備方案的判斷與評價;03年理綜卷中氫氧化亞鐵保持白色的分析評價;06年全國理綜(I)第28是探討過氧化鈉能作為供氧劑的實驗,給考生有了更多的發揮和展示能力的余地,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有積極導向作用;06年全國理綜(II)第26題就是以教材中實驗實驗室制取乙酸乙酯的制備為依據進行了改進,即“常規實驗,非常規操作”;07年全國理綜(II)第28題出現了微型制氣裝置。高考化學實驗題命題中的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試題背景材料選取的創新。命題時,注意選取生產和生活、自然與社會、科學與技術等方面素材作為題干內容,這是化學命題的創新思路之一。這種命題模式在全國高考化學試題特別是在上海高考試題中得到更好的體現。②試題解答思路的創新。這種命題思路高度重視思維的開放性、強調答題的多樣性,提倡考生通過分析判斷、演繹推理、聯想轉化、嘗試探索、猜想驗證等多種思維方式,從多個角度、多個層次回答問題。③試題考查形式的創新。這種創新主要表現在將驗證性實驗的考查轉化為探索性實驗的考查。④試題考查內容的創新。這種命題思路依據化學實驗本身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和兼容性的特點,將化學實驗的考查與化學其他板塊的知識有機地結合,實現學科內知識的綜合考查。3.考核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嘗試開放設計實驗方案可以考查學生解決化學實驗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同時,學生只有掌握各種科學方法才能設計出合理的實驗,從而進一步考查了學生的科學方法的訓練程度。如02年理綜考了氨氣的制取和噴泉實驗,它的原理與課本完全相同,但裝置與課本相比缺了一個膠頭滴管,在這樣的情況下,請學生思考如何進行噴泉操作。這需要學生真正懂得這個實驗的原理,否則肯定設計不出新的操作過程。又如03年理綜氫氧化亞鐵制取方法二中,若學生不能理解氣壓原理(相當于排液法收集氣體)就無法制取氫氧化亞鐵。還有05理綜設計實驗方案測定試樣中純堿的質量分數,可行方案很多,具有完全的開放性。開放性試題是高考命題新的探索方向。這種試題強調思維的發散性、結論的多樣性等為特征。由于試題具有思維發散性的特征,從而為學生提供多種角度、多種形式、多種方式來思考,試題也往往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答題時,不同的學生因其學習方式的差異、思維角度的不同,完全可能采用不同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這樣的試題有利于學生發揮個性,進行創造性的回答,很好地考查學生的能力和素質,而且對中學實施素質教育起到良好的導向作用。近年的全國高考和理科綜合能力測試卷中,每年都至少有一道化學實驗試題具有開放性的特征。這是一個信號,將定性實驗逐漸向定量實驗過渡,注重實驗方案的設計,裝置的改進,方案的評價,探究性實驗,開放性結論,應是今后高考中實驗題命題的方向。二、我校的具體作法學生化學實驗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蹉而就,必須長時間、經常性接觸,反復出現并通過一定量的訓練,才會有起色。為此,我校總的指導思想是,將化學實驗的復習貫穿于整個高三化學的復習。比如說,我們在上高三第六單元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時,除了講清教材中實驗的目的、原理、操作、及實驗方案的評價外,還設計了一定量的訓練題,強化實驗基本操作、實驗方案設計的一般方法。從實際效果來看,學生實驗能力有較為明顯的提高。具體來說,我校化學實驗的復習分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首先復習常用儀器和基本操作化學實驗貫穿整個中學化學教材,因此我們在進行第一輪復習之前,就應該給學生歸納、總結化學實驗的常用儀器和基本操作。這一部份內容難度不大,學生易于接收,重在整理幫學生構建基本實驗操作的知識網絡。我們以發頁子的形式進行。提早發下去讓學生先自學,然后老師按頁子進行講解。這一部分內容主要強調學生記憶、提醒學生注意。常用儀器主要講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化學實驗操作重在強調操作的規范性,象藥品的取用、儀器的洗滌、試紙的使用等。試劑的存放,要弄清楚為什么這樣放,不這樣放有什么后果。還有幾種安全防倒吸裝置,要從實質上的原理進行分析。 2.每章實驗單獨復習近幾年高考實驗試題頃向于回歸教材,取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故對教材中實驗的復習我們可以章為單元在小范圍內進行整合。我們首先引導學生看書,總結教材中本章中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側重于分析實驗的原理、實驗涉及到的基本操作、實驗現象。對于不同的實驗,內容不同,涉及到的點不同,復習時側重點也有所不同。比如堿金屬這一單元,涉及到的實驗有:鈉的燃燒、鈉和水的反應這兩個實驗主要涉及到實驗現象的描述;過氧化鈉和水、和二氧化碳反應,及碳酸鈉、碳酸氫鈉和酸的反應,碳酸氫鈉受熱分解這幾個實驗主要涉及到實驗方案的設計,復習時在教材的基礎上加以拓展,把改進的實驗列舉出來,并在練習中加以訓練。再如,氮族元素主要的實驗有,氨氣的噴泉實驗,主要涉及到實驗的操作;氨氣的制法,主要也是涉及到實驗基本操作;銅和硝酸的反應主要涉及到實驗方案的設計,復習時這些內容都要給學生介紹。所用材料我們都是從各地高考試題和交流試卷中選取。具體實例如下:例例:實驗室用稀硝酸和銅反應來制備NO氣體,如果采用圖(Ⅰ)裝置,由于燒瓶內空氣不易排除,生成的NO很快被氧化成紅棕色的NO2氣體,不易觀察到用無色的NO生成。即使用排水法收集到無色的NO,也沒有說服力,因為這可以認為是NO2與水反應生成的。有人設計了如圖(Ⅱ)裝置,用來做該實驗達到滿意的效果。(1)將有關操作補充完全①將活塞打開,從U形管的長管口注入稀硝酸,一直注到 為止。②關閉活塞,用酒精燈在 加熱,當 時,立即撤去酒精燈。(2)回答下列問題:①寫出銅與稀硝酸的離子反應方程式 ;②反應在什么情況下可以自動停止?可以在何處觀察到無色的NO氣體? ③如果再將活塞慢慢打開,可立即觀察到哪些明顯現象?④如果需再獲得NO與已生成的NO2形成鮮明對照的實驗效果,應 (填操作)。答案:(1)分液漏斗的活塞處; U形管左側;產生氣泡(2)3Cu+2NO3—+8H+=3Cu2++2NO↑+4H2O 銅絲與溶液液面不接觸、U形管左端U形管左端的無色氣體進入分液漏斗后變紅,左端液面上升打開活塞分析:本題根據教材中的實驗原理,設計新的實驗證明銅和稀硝酸反應的產物,學生只有在完全理解教材實驗的基礎上才能領會此題的設計意圖,反過來,通過這個題的講解,學生能更深刻理解教材中的實驗,同時還可以訓練學生對實驗現象的描述、對實驗操作的敘述。例:大氣壓強對許多物理實驗和化學實驗有著重要影響。Ⅱ.制取氨氣并完成噴泉實驗(圖中 夾持裝置均已略去)。(1)寫出實驗室制取氨氣前化學方程式: 。(2)收集氨氣應使用 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氣可選用 做干燥劑。(3)用圖1裝置進行噴泉實驗,上部燒瓶已裝滿干燥氨氣,引發水上噴的操作是 。該實驗的原理是 。(4)如果只提供如圖2的裝置,請說明引發噴泉的方法。答案:(1)2NH4Cl+Ca(OH)22NH3↑+CaCl2+2H2O(2)向下排空氣 堿石灰(3)打開止水夾,擠出膠頭滴管中的水。 氨氣極易溶解于水,致使燒瓶內氣體壓強迅速減小。(4)打開夾子,用手(或熱毛巾等)將燒瓶捂熱,氫氣受熱膨脹,趕出玻璃導管內的空氣,氨氣與水接觸,即發生噴泉。分析:本題開始幾問就是教材中的原實驗,知識本身的難度不大,難點主要在對實驗操作的敘述很難做到準確、簡潔。最后一問是教材實驗的改進,學生只有在對噴泉實驗的原理有較深的理解,才有可能設計出引發噴泉的實驗操作。通過本實驗的講解,可強化學生對教材中涉及到的實驗基本操作的描述,還能訓練學生思維的開放性、靈活性。 3.注重實驗習題的評講習題講評是實驗復習的主要教學內容,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關鍵。學情抓不準,講評隨意,告知答案式的講評,不僅影響講評效率,也難以提升學生的能力。我們講評每道習題,應準確地分析每道題的錯誤原因,是實驗原理沒弄清楚還是操作敘述不規范或是實驗評價時不知從哪幾個方面進行比較,據此精心地設計每道題的評講思路,從不同思維層次展開:你是怎么做的?你是怎樣想到這么做的?不這樣做行不行,有無其它方法?改變題中某些條件,又將變成怎樣的題目?這樣的講評能把學生的思維不斷引向深入,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嚴密性、整體性、創造性,優化學生思維能力和品質,讓學生“做一題,學一法,會一類,能一片”。比如說:例:某種含有少量氧化鈉的過氧化鈉試樣(已知試樣質量為1.560g、錐形瓶和水的質量為190.720g),利用左圖裝置測定混合物中Na2O2的質量分數,每隔相同時間讀得電子天平的數據如表:(1)寫出Na2O2和H2O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計算過氧化鈉質量分數時,必需的數據是 不必作第6次讀數的原因是 (3)測定上述樣品(1.560g)中Na2O2質量分數的另一種方案,其操作流程如下:①操作Ⅱ的名稱是 ②需直接測定的物理量是 ③測定過程中需要的儀器有電子天平、蒸發皿、酒精燈,還需要 、 (固定、夾持儀器除外)④在轉移溶液時,如溶液轉移不完全,則Na2O2質量分數的測定結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分析:本題從學生做的情況看:第二問第一空填寫不準確,究其原因,是學生思維不嚴密和語言表述能力差,在評講時要加以強調。第三問涉及到另一種方案的設計,學生整個做的不理想,原因是根本不知道本框圖的意圖,實驗所用的原理。本問的難點在操作II和最后要稱量的物質是什么,評講時重點分析實驗設計原理,本問是想據氧化鈉、過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最后稱量氯化鈉的質量來計算,這里的提示信息是冷卻,故操作II一定有加熱,目的是蒸發溶劑。有學生想到操作II是向溶液中加硝酸銀測氯化銀的質量,想法是好的,但沒有注意到溶液中除了氯化鈉還有鹽酸,這樣是無法測得Na2O2質量分數的。學生只有把實驗原理弄清楚了,后面的問題就容易解答。4.專題復習化學實驗的復習我們主要以平時分散復習為主,專題復習為輔。通過前面的復習學生已有一定的實驗基礎。專題復習的目的是實驗內容的歸納總結,構建學生實驗部分的知識網絡更主要的是提升學生求解綜合型實驗題的能力,象實驗方案的設計、優劣的評價常規儀器或裝置的創新等。具體來說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總結,輔以針對性的強化訓練。(1)常用儀器和基本操作(2)常見氣體(14種)的實驗室制備,收集方法,凈化,干燥和尾氣的處理裝置。(3)物質的檢驗(常見14種氣體的檢驗、10種陽離了和11種陰離了的檢驗)(4)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實驗能力的高低,主要表現在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實驗方案的設計要注意以下幾點:①首先要明確實驗目的和原理,因為它們決定了實驗儀器和試劑的選擇,操作步驟,明確了目的和原理就可以居高臨下,統觀全局。②要注意排除實驗中的干擾因素。不論是制備實驗、性質實驗還是定量實驗都會有干擾因素,因此要設計合理的方案排除干攏,以保證達到實驗目的。③審題時,要注意選擇、利用題目中提供的信息。④設計方案要前后聯系,彼此呼應,防止出現片面性,造成失誤。實驗方案的評價要注意。評價實驗方案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①是否符合實驗原理,能否達到實驗目的;②操作是否簡單易行;③試劑,原料的價格成本;④是否利于環境保護;⑤是否安全可靠等。(5)例題分析例:某純堿樣品中只含有NaHCO3雜質,興趣小組為了測定該樣品中Na2CO3的純度,設計了以下幾種實驗方案:方案I:取一定量的樣品配成溶液,滴加2滴酚酞,用Cmol/L HCl溶液滴定至無色,用去HCl溶液的體積為V1ml;再滴加2滴甲基橙,繼續用Cmol/L HCl溶液滴定至橙色,又用去HCl溶液的體積為V2ml。用C、V1、 V2計算出Na2CO3的純度。方案II:稱取m1g樣品溶于水,滴加過量的BaCl2溶液,過濾,將所得的BaCO3沉淀經洗滌、干燥后稱得其質量為m2g,用m1 、m2計算出Na2CO3的純度。方案III:稱取m3g樣品與足量稀H2SO4溶液反應,用排和碳酸氫鈉溶液的方法測得生成的CO2的體積為V3L(已折算成標準狀況),用計m3 、V3計算出Na2CO3的純度。方案IV:稱取m4g樣品與足量稀H2SO4溶液反應,將生成的氣體用堿石灰吸收,稱量,測得生成的CO2質量為m5g,用m4、 m5計算出Na2CO3的純度。回答下列問題:(1)方案I中依次發生的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2)方案II中怎樣檢驗加入的BaCl2溶液已過量,請簡述操作方法___________。(3)方案III和方案IV都有CO2生成,不需要干燥就可測定CO2體積或質量的方案是________(填序號);若生成的CO2部份殘留在反應容器中,會使實驗結果產生誤差的是方案________(填序號)此誤差會使測得的Na2CO3純度________(填“偏大” 或“偏水”)。(4)不用任何化學試劑(除樣品外),請你再設計一個實驗方案,測定該純堿樣品中的純度______________。答案:(1)CO32-+H+=HCO3-;HCO3-+H+=CO2↑+H2O(2)取上層清液,再加BaCl2溶液,若無白色沉淀,證明BaCl2已過量(3)III;IV;偏大(4)稱坩堝的質量為m6;將一定量樣品放入坩堝內,稱量坩堝和樣品質量為m7;充分灼燒坩堝中的樣品,放在干燥器中冷卻后再稱量坩堝和殘留固體的質量為m8,用m6、 m7、 m8,計算Na2CO3的純度總之,實驗復習中要歸納零散材料,匯集整理成知識網絡體系,抓住重要基本實驗,梳理操作細節,強化實驗方案的設計。注意把握關鍵點,細心審題,理解實驗原理,運用聯系、對比、類推的方法,化生為熟,化繁為簡,提高實驗題的解題能力。 2007.10.12訓練試題1.可用滴瓶存放較長時間的試劑是( ) A.溴水 B.溶液 C.NaOH溶液 D.濃鹽酸2.先將甲物質放于托盤天平右盤進行稱量,再將乙物質放在左盤進行稱量,若兩次都使用了游碼,且砝碼和游碼的讀數均相等,甲、乙兩物質的質量( )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不能確定3.①加熱時試管中盛液量不超過1/3容積;②制溴苯時圓底燒瓶上方要安裝一根長玻璃導管;③加熱時燒杯內盛液量不超過容積;④用高錳酸鉀制氧氣時試管中靠近試管口處要塞一團棉花;⑤制乙烯時要在燒瓶里放些碎瓷片.在這五種實驗操作中,主要是為了保證不使液體噴出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4.下列各組溶液,只用組內溶液互相混合的方法就可鑒別的是( ) A.NaOH、、、 B.、、、NaCl C.NaCl、、、HCl D.、、、HCl5.有些固體藥品長期存放時,若因密封不嚴,則瓶內會逐漸積聚一定量液體,以下各組中的每種藥品都有可能出現這種現象的一組是( ) A.無水硫酸銅,生石灰,燒堿 B.紅磷,燒堿,無水氯化鈣 C.純堿,芒硝,熟石灰 D.氯化鎂,明礬,氯化鈉6.為了區別五瓶無色溶液:HCl、、、NaCl、,四位學生都沒有用酒精燈,三位學生另用了試劑,一位學生沒有另用任何試劑。其中操作步驟一定最少的是( ) A.甲另用了酚酞試劑 B.乙另用了NaOH溶液 C.丙另用了石蕊試液 D.丁不另用任何試劑7.現有磷酸鈉、鹽酸、碳酸鉀和氯化鋇4種溶液,分別盛于1~4號的4個試劑瓶中,但不知道哪一個試劑瓶盛何種溶液.若取2號和3號的溶液混合時,則有氣體產生;將1號和3號的溶液混合時,則有沉淀產生.由此可知盛磷酸鈉溶液的試劑瓶的編號是( ) A.1號 B.2號 C.3號 D.4號8.下列物質的制備過程中,要經過5個步驟的是( ) A.以黃鐵礦、空氣、水、磷灰石為原料,制取過磷酸鈣 B.以海水、鹽酸、石灰石為原料,提煉金屬鎂 C.以電石、食鹽、水為原料制聚氯乙烯 D.以氨、空氣、水為原料制硝銨9.下列實驗操作會導致實驗結果偏低的是( ) (1)配制100 g 10%的溶液,稱取晶體溶于90 g水中 (2)測定晶體中結晶水的百分含量時,所用的晶體已經受潮. (3)配制一定摩爾濃度的溶液,定容時仰視容量瓶的刻度線. (4)用98%的濃配制1∶5稀時,把14 g98%的濃溶于54 g水中 A.只有(1) B.只有(2) C.(2)(3)(4) D.(1)(3)(4)10.根據以下敘述制備氯化銅 先將濃鹽酸用蒸氣加熱至80℃左右,慢慢加入含有FeO雜質的CuO粉,充分反應,使其溶解,發生以下反應 已知pH≥9.6時,可析出 pH≥6.4時,可析出 pH=3~4時,可析出 在除去溶液中的時,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可直接加堿,調整溶液的pH≥9.6 B.加入純銅粉,將還原為Fe C.先將氧化成,再調整溶液pH至3~4 D.通入使直接沉淀11.將淀粉溶液和淀粉酶的混合物放入玻璃紙袋中,扎好袋口,浸入流動的溫水中,經相當一段時后,取袋內液體分別與碘水、新制Cu(OH)2懸濁液(加熱)、濃硝酸(微熱)作用,其現象依次是試劑ABCD碘水顯藍色顯藍色無明顯現象無明顯現象新制Cu(OH)2(加熱)無紅色沉淀紅色沉淀無紅色沉淀紅色沉淀濃硝酸(微熱)顯黃色無明顯現象顯黃色無明顯現象12.某工廠排放的酸性廢液里含有游離氯。Cl2可氧化Na2SO3,要除去游離氯并中和其酸性,正確的方法是A.先加適量的Na2SO3溶液,再加適量Na2CO3溶液B.先加適量的Na2CO3溶液,再加適量Na2SO3溶液C.先加過量的Na2SO3溶液,再加適量Na2CO3溶液D.先加過量的Na2CO3溶液,再加適量Na2SO3溶液13.有以下四組物質:①FeCl2、Al(NO3)3、MgSO4、NH4NO3四種溶液③MnO2、FeS、CuO、C四種黑色固體④NaCl、AlCl3、Ba(OH)2、HCl四種溶液。其中只用一種試劑(允許加熱)就能將組內物質區別開的是( )A.只有①③ B.只有①②③C.只有①③④ D.全部14.有一瓶無色氣體,可能含有H2S、CO2、HCl、HBr、SO2中的若干種,將其通入氯水中,得無色透明液,將此溶液分成兩份,向其中一份加入鹽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向另一份中加入HNO3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則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A.肯定有CO2和SO2 B.可能有HBr、CO2C.肯定沒有HBr、H2S、HCl D.以上結論均不正確15.下列各組物質中,制備裝置、收集裝置均相同,且都可用濃H2SO4干燥的是( )A.SO2和H2S B.CH4和NH3C.CO2和H2 D.CH4和O216.下列實驗能成功的是( )A.用食鹽、MnO2和濃H2SO4共熱制Cl2B.將白P放在敞口試管內加熱,冷卻得紅PC.足量Cl2通入FeCl2 溶液后,將溶液蒸干得到FeCl3D.將Cu絲伸入熱的硫蒸氣中得到CuS17.下列有關實驗所選用的試劑能達到目的是( )A.證明NaHCO3溶液中混有蘇打用澄清石灰水B.證明SO2中混有CO2用澄清石灰水C.證明AgNO3溶液中混有Al(NO3)3用氨水D.除掉C2H6中的C2H4用酸性KMnO4溶液18.下列各組物質中,只用水不能鑒別開來的是( )A.無水硫酸銅,碳酸鈉、硫化鋁三種白色粉末B.甲醇、乙醇和苯三種液體C.甲苯、乙醇、CCl4三種液體D.NaOH、NaCl、NH4NO3三種固體19.不用其它試劑,就能將下列溶液一一鑒別開來的是( )A.NaOH、NaHCO3、NaHSO4、AlCl3B.NOH、NH4NO3、HC、KNO3C.NaSO4、Ca(NO3)2、BaCl2、Na2CO3D.CuSO4、KMnO4、FeCl3、溴水20.有以下七種飽和溶液(1)Ba(NO3)2 (2)Ca(OH)2 (3)Na2SiO3 (4)CaCl2 (5)Na2CO3 (6)NaAlO2 (7)NH3和NaCl,分別持續通入CO2,最終得到沉淀或析出晶體的是( )A.③④⑥ B.①③⑥ C.③⑤⑥⑦ D.③⑥21.把稀HCl不斷滴加入Fe(NO3)2溶液中的現象是( )A.綠色變淺 B.綠色變深C.綠色變棕黃 D.淺黃色加深22.某種混合氣體可能含有N2、HCl、CO依次通入足量NaHCO3溶液和灼熱CuO,氣體的體積都沒有變化,再通過足量Na2O2固體,氣體體積減小,最后通過灼熱的Cu,充分反應,氣體體積又減少,但還有剩余氣體,以下對混合氣體組分判斷正確的是( )A.一定沒有N2,CO和HCl至少有1種B.一定有N2,HCl和COC.一定有N2,CO和HCl至少有1種D.一定有N2和CO,沒有HCl23.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將A逐滴加入B中。(1)若A為濃硫酸,B為第三周期金屬元素的片狀單質,其在常溫下難與水反應;C為品紅溶液,實驗中觀察到溶液褪色,則B是_______,然后往燒杯中加入沸水,又可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2)若B為Na2CO3,C為C6H5ONa溶液,實驗中觀察到小試管內溶液變渾濁,則酸A的酸性比_______強,然后往燒杯中加入沸水,又可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3)若B是生石灰,實驗中觀察到C溶液中先形成沉淀,而后沉淀溶解,當溶液恰好澄清時,關閉E,然后往燒杯中加入沸水,靜置片刻,觀察到試管壁上出現光亮銀鏡。則A是__________,C是__________與葡萄糖的混合液。儀器D在此實驗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4.實驗室制備少量碘乙烷:將紅磷粉末放入乙醇里,在不斷振蕩下逐次加入細粒的,則有反應: 待反應緩和后用下圖裝置進行水浴加熱約半小時,反應可基本完成,這時反應液中已無固體顆粒和紅磷,然后要加入一些物質X,并拔出直立冷凝管,裝上附有60°彎玻璃管的瓶塞;將導管接于橫放的冷凝管上,水浴加熱蒸餾出粗制的碘乙烷,此粗產品中混有乙醇并溶有(純碘乙烷為無色難溶于水的液體,沸點72.3℃) (1)應是哪一類有機物?寫出其結構簡式. (2)物質X可能是什么?為什么要用它? (3)裝置中豎直冷凝管有何作用?冷凝水從________口進,________口出. (4)怎樣除去粗制品中的乙醇和碘?(指出加入的試劑和操作名稱)25.實驗室常用燃燒分析法來測定有機物中碳和氫的質量分數,這種方法是用氧化銅作催化劑,在750℃時,用氧氣流將樣品氧化成和,再根據和的質量求出有機物中碳和氫的質量分數.現用下列各儀器裝置來確定乙炔分子中碳、氫兩種元素的質量比. 回答下列問題: (1)若產生的氣體由左向右流向,各裝置導管的連接順序是: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 (2)裝置Ⅰ的作用是_______;裝置Ⅱ的作用是________;裝置Ⅲ的作用是________. (3)裝置Ⅳ中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裝置Ⅴ中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實驗前稱得Ⅰ、Ⅱ兩裝置的質量分別變為和,實驗完畢,稱得Ⅰ、Ⅱ兩裝置的質量分別變為和,則乙炔分子中碳原子和氫原子的原子個數比為________(列出算式). 26.如下圖所示,三支干燥管內盛放的都是固體試劑,a為塊狀固體,是制玻璃的主要原料之一;B中為淡黃色粉末(撒在玻璃棉上);C中為無水氯化鈣。已知燒杯中盛放的是稀鹽酸。請回答下列問題:(1)飽NaHCO3溶液的作用是 。(2)打開活塞①②,關閉活塞③,觀察到E中的現象是: , B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E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打開活塞①③,關閉活塞②,觀察到D中溶液先變渾濁后又變為澄清,寫出這一變化的離子方程式: 。(4)裝置A打開活塞①,反應進行,關閉活塞①,不久反應停止,這種隨開隨用,隨關隨停的原理是: 。27.某同學用如圖1所示的裝置來探究CO2、SO2與澄清石灰水的反應,結果通入CO2可以看到先渾濁后澄清的現象,但通入SO2沒有能看到渾濁現象。經過思考分析后,該同學改用圖2的裝置,將氣體收集在注射器,緩慢地將氣體一個氣泡一個氣泡地通入澄清石灰水中,都能看到石灰水先變渾濁再澄清的現象,且通入SO2產生現象明顯比通入CO2快。(1)對比分析兩組實驗,你認為用圖1裝置實驗時,通入SO2不能出現渾濁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2)用圖2裝置實驗時,以相同速率通入CO2或SO2,SO2產生渾濁、澄清的現象比CO2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3)用圖1進行SO2與石灰水反應的實驗時,從安全角度考慮裝置應做何改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 “過氧乙酸”是抗“非典”中廣泛用于醫院、地面、門窗、汽車等方面的消毒液。下面是市售過氧乙酸商品標簽:過氧乙酸甲、乙溶液各500mL用法:把本品甲溶液1份,乙溶液1份在玻璃或塑料容器內混合放24小時,即可稀釋使用技術要求含量不少于10%,一般可以用50倍純水稀釋使用(濃度為0.2%)(1)配制過氧乙酸消毒液的甲、乙溶液的主要成分各是什么?某校研究性學習小組為此進行以下研究,請你完成下列相關內容: 查閱資料:過氧乙酸消毒液是由H2O2、H2O、CH3COOH及少量H2SO4混合后,反應生成過氧乙酸(CH3COOOH)為主要消毒成份的溶液。CH3COOOH容易放出原子氧,它與空氣中微生物機體作用,達到滅菌目的。H2O2在酸性介質中穩定,是一種強氧化劑。 提出假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驗證:實驗主要步驟實驗主要現象 得出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該校根據“非典”消毒要求,急需配制0.2%過氧乙酸消毒液1m3,需要購進甲溶液_________瓶,乙溶液____________瓶。29.下圖為常用玻璃儀器組成的七種實驗裝置,根據需要可在其中加入液體或固體試劑。請選擇適宜裝置的序號填于空白處。(1)既能用于收集Cl2,又能用于收集NO的裝置是_________;(2)能用作干燥CO2氣流的裝置是____________;(3)在實驗室制取Cl2并檢驗Cl2性質的連續實驗中,用于除去C2中的HCl雜質的最佳裝置是________;(4)合成氨實驗中,可用于干燥、混合并能大致觀察H2和N2的體積比的裝置是___________;(5)用于尾氣吸收并能防止液體倒吸到反應裝置中的是______________;(6)接在氣體的連續實驗中間,用于達到控制氣流使其平穩目的的裝置是________________。30.一學生對久置空氣中已經變質的CaO取樣分析,實驗如下:取10克樣品高溫灼燒,將生成的氣體全部通入足量的Ba(OH)2溶液中,得到3.94克沉淀;另取1.00克樣品,加入40毫升1.0摩/升的稀鹽酸,充分反應后,稀釋到500毫升,從中取出25毫升,以0.020摩/升的NaOH溶液中和過量的鹽酸,用去23毫升NaOH溶液,根據以上實驗數據回答下列問題: (1)該學生用標準0.020摩/升的NaOH溶液中和過量鹽酸的實驗操作如下: A、用酸式滴定管取得反應后的鹽酸溶液25毫升,注入錐形瓶中并加入指示劑; B、用待測溶液潤洗酸式滴定管; C、把滴定管用蒸餾水洗凈; D、取下堿式滴定管,用標準的NaOH溶液潤洗后,將標準的堿液注入堿式滴定管刻度“0”以上2~3厘米處,再把堿式滴定管固定好,調節液面至刻度“0”; E、檢查滴定管是否漏水,并分別固定在滴定管夾的兩邊; F、另取錐形瓶,再重復操作一次; G、把錐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瓶下墊一張白紙,邊滴邊搖動錐形瓶,直到加入1滴堿液后,溶液的顏色突變,并在半分鐘內,不再變色為止,記下滴定管液面所在的刻度。 ① 滴定操作的正確的順序是(用上述操作序號填寫) 。 ② 該滴定操作中應選用的指示劑是 。 ③ 在D步操作中,調節液面至刻度“0”的目的是 。 (2)堿式滴定管用蒸餾水潤洗后,未用標準堿液潤洗,導致測定結果 (偏高、偏低、無影響)。 某學生記錄滴定結果時,滴定前仰視刻度線,滴定達到滴定終點時,又俯視刻度線,將導致測定結果 (偏高、偏低、無影響)。 (3)計算樣品中各物質的百分組成(數據精確到0.0001)。31.某工廠排出的廢水中含有少量的、、、及一些懸浮的泥沙等不溶物.請你設計一個既經濟又合理的方法回收Ag和(晶體),要求按先后次序寫出實驗步驟,并說明每一個步驟的實驗目的(不必寫化學方程式,也不必對回收的Ag和進行洗滌、干燥).答案與提示:1. B 2. A3. C4.AD 5.D6. C7. D8. C9. D10. C11.C 12. C13. D14. D15.D 16. A17.C 18.B 19. AD20 C21. C22.C23.(1)B是Mg,溶液又變紅色 (2)H2CO3,溶液又變澄清 (3)A是濃氨水或濃銨鹽,C是AgNO3,D的作用是防止倒吸24.(1)無機酸酯 (2)X可能是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暴沸 (3)回流冷凝易揮發的反應物:a;b (4)用足量水洗滌,分液除去乙醇,加稀NaOH溶液,分液除去碘.25.本題考查學生乙炔的制取方法、干燥、氧化原理及產物的吸收測定順序.由于制得的乙炔氣含水對燃燒及產物測定有影響,故制得的乙炔氣體必須先干燥,然后再進行題中的催化氧化,乃至測定產物的質量.所以(1)G、E、F、H、I、C、D、A (2)吸收燃燒產生的氣體;吸收產生的水蒸氣;吸收乙炔中的水蒸氣. (3) (4)26.(1)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氫氣體。(2) 溶液變為藍色;;(3)(4)打開活塞①,鹽酸進入干燥管A中,與塊狀固體反應產生氣體,關閉活塞①,反應產生的氣體使干燥管A中壓強增大,將鹽酸壓回燒杯中,使固體與鹽酸脫離接觸而停止反應。27.(1)兩者反應時直接生成了酸式鹽而看不到沉淀。 (2)SO2溶解度大,且對應的亞硫酸酸性比碳酸強,通入的SO2與石灰水反應快。(3)增加尾氣吸收裝置。28.(1)②甲溶液的主要成分是H2O2、H2O、H2SO4,乙溶液的主要成分是CH3COOH、H2O,其它合理假設也可。③操作步驟:取少量甲、乙溶液,分別加入幾滴紫色石蕊試劑,充分振蕩。實驗現象:甲溶液先變成紅色,后又褪為無色;乙溶液由無色變成紅色。④甲溶液的主要成分是H2O2、H2O、H2SO4,乙溶液的主要成分是CH3COOH、H2O(2)20瓶、20瓶 29.(1)N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Cl2用排空氣法收集,也可以用排飽和食鹽水的方法收集用A裝置時,要短管進氣,長管出液體,即“短進長出”。(2)干燥CO2氣體用A裝置盛濃H2SO4,用E、F裝置分別盛堿石灰。(3)用A裝置盛飽和食鹽水(4)G裝置盛濃H2SO4,將N2和H2分別由兩個長導管通入濃H2SO4中,經混合后由短管排出。通過出氣泡的個數來觀察,控制H2和N2的體積比。(5)在集氣瓶中進氣和出氣的導管都比較短,當產生倒吸時,水流到集氣瓶中而不會流到反應容器中。(6)在廣口瓶D中盛水,當進氣量較多,速率較快時,長頸漏斗管中水位上升,氣流速率減慢;當進氣量較少,速率較慢時,長頸漏斗管中水位下降,氣流速率加快。30.(1)①;②酚酞;③使滴定管尖嘴部分充滿液體。 (2)偏高;偏低。(3)提示:樣品久置在空氣中會發生下列反應: 樣品中可能含有雜質。各物質的百分組成為:% :60% :20% 31.解析:過程如下: 答案:①將廢水過濾,目的是除去其中的懸浮泥沙等不溶物; ②往①的濾液中加入足量鋅粉,將其中的置換出來; ③過濾②中的不溶物,濾出Ag和過量的鋅粉; ④往③的濾渣中加入過量的稀硫酸,使其中的鋅粉轉化為而進入溶液; ⑤過濾,將④中沒溶解的Ag濾出回收; ⑥將③、⑤得到的濾液合并,蒸發濃縮,使析出后回收.《烴的衍生物》一輪復習交流材料紅安一中 高三化學備課組《烴的衍生物》所涉及的知識內容是有機化學的主干知識,其命題不僅能考查學生有機化學的雙基知識水平,也能綜合考查學生觀察能力、綜合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分析推理能力,歷年來是高考的重點和熱點。一、復習重點1、同系物與同分異構體的比較與判斷;同分異構體的書寫與識別;有機反應類型;有機物分子式與結構式的確定等雙基知識。2、各類烴的衍生物的結構及性質特點。3、烴及烴的衍生物之間相互轉化關系。二、復習熱點1、各類烴的衍生物結構、組成及性質特點,學會用各類官能團結構,分析有機物的性質。2、有機物的推斷和合成。三、復習難點1、有機物推斷的方法規律、思維方法、推斷技巧。2、有機合成途徑的選擇,新信息的處理。四、命題研究近幾年高考題中有機化學板塊部分題型穩定,但是題目新、活,給復習提出了較高的要點,題型有選擇題和填空題,分值在20分以上。選擇題主要考查有機物組成、結構、性質等基礎知識,填空題多為有機推理或有機合成,綜合考查學生運用有機知識的能力。五、學生常見錯誤及預防1、同分物、同分異構體,各類有機反應類型的判別錯誤。2、有機物分子式、電子式、結構簡式、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錯誤。3、有機物的推斷錯誤。預防:①加強有機基礎知識復習。②強調答題規范意識,注重細節。③培養學生構建有機知識網絡,提高推斷能力。六、復習和訓練方法1、研究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中相關內容。2、回歸教材重視雙基。教學中應多重視課本、課堂的利用,讓學生打好基礎。3、加強訓練、培養良好習慣。本章訓練題一節一張活頁練習,一套章節測驗卷。訓練卷選題要精,控制數量和質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答題習慣。《烴的衍生物》訓練題紅安一中 胡錫華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6個小題,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3分,共48分。)1.以下性質的比較中,錯誤的是?B A、原子半徑:Na>Cl>O B、結合氫離子的能力:CH3COO->HCO3-> C、熱穩定性:HF>HCl>O?????? D、沸點:CH3CH2Br>CH3CH2Cl>CH3Cl2.下列有關氟氯代烷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B A.氟氯代烷是一類含氟和含氯的鹵代烴 B.氟氯代烷化學性質穩定,有毒 C.氟氯代烷大多無色、無臭、無毒 D.在平流層中,氟氯代烷在紫外線照射下,分解產生的氯原子可引發損耗臭氧層的循環反應3.分子式為C5H7Cl的有機物其結構不可能是A A.分子中只有雙鍵 B.分子中可能有雙鍵 C.分子中可能含有一個三鍵 D.分子中可能含有一個雙鍵和一個環4.下列有機化學反應一定沒有副反應發生的是C A.2-溴丁烷和NaOH的醇溶液共熱?????? B.乙醇、濃H2SO4、NaBr晶體混和共熱 C.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乙烯使溴水褪色5.某有機物甲經水解可得乙,乙在一定條件下經氧化后可得丙,1mol丙和2mol甲反應得一種含氯的酯(C6H8O4Cl2)。由此推斷有機物丙的結構簡式為D A.Cl—CH2CHO????????????????????????????????????? B.HOCH2CH2OH C.Cl—CH2COOH??????????????????????????????????? D.HOOC—COOH6.為緩解能源緊張,部分省市開始試點推廣乙醇汽油。下列有關乙醇的敘述,正確的是A A.乙醇和甲醇互為同系物????????? B.乙醇不能用玉米生產 C.乙醇的結構簡式為C2H6O??????? D.乙醇只能發生取代反應7.2006年1月1日,我省“蘇北五市”決定全面推廣使用乙醇汽油作為發動機燃料,即在汽油中摻入一定比例的乙醇,以代替一部分汽油。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D A.乙醇汽油是一種清潔能源,燃燒不會產生污染 B.乙醇與汽油組成元素相同,化學成分相似 C.乙醇汽油燃燒時,耗氧量高于等質量的汽油 D.乙醇可通過淀粉轉化制得,是一種可再生的燃料8.二甘醇可用作溶劑、紡織助劑等,一旦進入人體會導致急性腎衰竭,危及生命。二甘醇的結構簡式是HO-CH2CH2-O-CH2CH2-OH。下列有關二甘醇的敘述正確的是B A、不能發生消去反應? ??????B、能發生取代反應 C、能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D、符合通式CnH2nO39.莽草酸是制取抗禽流感藥物“達菲”的中間活性物質,其結構簡式如下圖所示。它不可能存在下列類別的同分異構體?A???????????? A.酚類????????? B.醛類????????? C.醇類???????? D.酯類10.為了除去苯中混有的少量苯酚,下面的實驗正確的是A A.在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2mol·L-1NaOH溶液,充分振蕩后,分液分離 B.在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2mol·L-1FeCl3溶液,充分振蕩后,分液分離 C.在燒杯中,加入足量的濃溴水,充分攪拌后,過濾分離 D.在燒杯中,加入足量冷水,充分攪拌后,過濾分離11.白黎蘆醇?廣泛存在于食物(例如桑椹、花生,尤其是葡萄)中,它可能具有抗癌性。能夠跟1mol該化合物反應的Br2或H2的最大用量分別是D? A.1mol、lmol?????? B.3.5mol、7mol?? C. 3.5mol、6mol???? D.6mol、7mol12.已知:12.1,5一戊二醛(簡稱GA)是一種重要的飽和直鏈二元醛,2%的GA溶液對禽流感、口蹄疫等疾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 A.戊二醛分子式為C5H8O2,符合此分子式的二元醛有5種 B.1 mol戊二醛與足量的銀氨溶液反應,最多可得2 mol銀 C.戊二醛不能使酸性高錳x酸鉀溶液褪色 D.戊二醛經催化氧化可以得到的戊二酸有4種同分異構體13.下列物質的主要成分屬于烴類的是?B A、石炭酸?????? B、汽油??????? C、福爾馬林??????? D、酒精14.從中草藥茵陳萵中可提取一種利膽的有效成分,其結構簡式為,推測該藥不可能具有的化學性質是CA、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B、在一定條件下被還原成醇類物質? C、在一定條件下被氧化成醛類物質???????? D、與碳酸鈉溶液反應 15.某有機化合物僅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其相對分子質量小于150,若已知其中氧的質量分數為50%,則分子中碳原子的個數最多為B A、 4??? B、 5??? C、 6??? D、 716.賽車手所帶的罐頭等食品大多含有防腐蝕劑苯甲酸鈉和山梨酸鈉。苯甲酸鈉和山梨酸鈉分別由苯甲酸(C6H5COOH)和山梨酸(CH3CH=CHCH=CHCOOH)制備。有關苯甲酸和山梨酸性質的描述,正確的是C ①都溶于乙酸?????????????②都能與金屬鈉和氫氧化鈉發生反應 ③都能發生加聚反應???????④都能發生酯化反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二.填空題(本題包括7個小題,共62分。)17.(8分)通過糧食發酵可獲得某含氧有機化合物X,其相對分子質量為46,其中碳的質量分數為52.2%,氫的質量分數為13.0%。(1)X的分子式是?????????? ;(2)X與金屬鈉反應放出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有機物用結構簡式表達);(3)X與空氣中的氧氣在銅或銀催化下反應生成Y,Y的結構簡式是??????????? ;(4)X與高錳酸鉀酸性溶液反應可生成Z。在加熱和濃硫酸作用下,X與Z反應可生成一種有香味的物質W,若184gX和120gZ反應能生成106gW,計算該反應的產率。(要求寫出計算過程)(1)C2H6O(2)2C2H5OH+2Na→2C2H5ONa+H2↑(3)CH3CHO(4)設乙酸乙酯的理論產量為x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60??????????? 46????????????????? 88120g????????? 184(過量)???????? xx=176g???產率=60.2%18.(5分)有甲基、苯基、羥基、羧基四種基團,在它們兩兩組合形成的化合物中, (1)能使石蕊試液變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結構簡式表示,下同)。 (2)能與溴水反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催化氧化后產物能與新制氫氧化銅反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與氯化鐵溶液反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5)不同情況下與氫氧化鈉反應能生成兩種鹽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3)CH3OH ⑷ 19.(8分)在裝修居室時,如使用不合格的建筑、裝潢材料,易造成“室內空氣污染”,影響人們身體健康,造成室內空氣污染的有毒物質主要有甲醛、苯、氨、氡等。學好化學有助于我們設法減少居室內的空氣污染,消除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對人體可能產生的影響。回答下列問題:(1)我國《室內空氣質量標準》規定室內空氣中甲醛含量不得超過0.08mg/m3。小陳同學為測定新居內空氣中甲醛含量是否超標,設計了如圖所示的簡易實驗裝置:①請你幫助小陳同學選擇裝置中試劑瓶內的藥品:_____(填序號);a.銀氨溶液???????????? b.酸性高錳酸鉀溶液???????? c.新制得氫氧化銅懸濁液根據你的選擇,為使實驗現象明顯,你認為對所選擇試劑的濃度有什么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檢查好裝置氣密性和選擇好試劑瓶內的藥品后,請你幫助小陳同學完成該實驗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若試劑瓶內溶液的體積和濃度已知,實驗時還需測定的數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請你提出減少室內空氣污染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①b空氣中甲醛含量很小,所選試劑的濃度宜小不宜大②慢慢用注射器抽氣,反復若干次直至試劑瓶內溶液顏色剛好褪去③注射器的容積、抽氣的次數(2)經常打開門窗,保持室內空氣流通20(10分)乙醇汽油是指在汽油中加入10%的乙醇(體積比)后供汽車使用的燃料汽油。乙醇汽油具有辛烷值高、抗爆性好的特點,推廣使用乙醇汽油可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排放、緩解能源緊缺、促進國民經濟發展。汽油中添加的乙醇不能含水,否則會影響發動機正常運轉和使用壽命。制備無水乙醇可采取如下方法: ①在250 mL圓底燒瓶中加入95%的乙醇100 mL和新制的生石灰30 g,在水浴中加熱回流1至2小時。(如圖1所示)。 ②取下冷凝管,改成如圖2所示的裝置,再將A置于水浴中蒸餾。 ③把最初蒸出的5 mL溜出液另外回收。 ④用烘干的吸濾瓶作為接受器,其側管接一支裝有CaCl2的干燥管C,使其與大氣相通,蒸至無液滴出來為止,即得99.5%的酒精。 試回答:?(1)已知在101 kPa、25℃時, ??? C2H5OH(1)+3O2(g)2CO2(g)+3H2O(1);ΔH=-1367 kJ·mol-1 ???? 1 g乙醇完全燃燒生成液態水時放出________熱量。 (2)圖2中的干燥管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無水CaCl2常用做吸水劑,在燒瓶A中能否用無水CaCl2代替生石灰?______(填 寫“能”、“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檢驗所得產品中是否含水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寫出由淀粉轉化為酒精的化學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1)29.72 kJ (2)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進入吸濾瓶 (3)不能,CaCl2吸水后再受熱時結合的水又釋放出來,達不到干燥的目的;同時CaCl2也可以吸附乙醇。 (4)取所得產品少量加入試管中,再加入無水硫酸銅粉末,振蕩,若粉末變藍,說明產品中含有水,否則不含水。 (5)①(C6H10O5)n+nH2O nC6H12O6 ②C6H12O6 2C2H5OH+2CO221(6分)蘋果酸是一種常見的有機酸,其結構簡式為。??(1)蘋果酸分子中所含的官能團名稱是?????????????????? 。??(2)蘋果酸可以發生的化學反應有??????????? (填序號)①水解反應??②取代反應??③氧化反應??④消去反應??⑤加聚反應??(3)蘋果酸與乙酸發生酯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請注明反應條件)?????????????? ??????? ????????????????????????????????????????????????????。羧基、羥基??(2)②③④(3)略22(12分)苯酚是重要的化式原料,通過下列流程可合成阿司匹林、香料和一些高分子化合物。已知:(1)寫出C的結構簡式???????????????????????????????? 。(2)寫出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 。(3)寫出G的結構簡式????????????????????????????????? 。(4)寫出反應⑧的化學方程式??????????????????????????? 。(5)寫出反應類型:④????????????? ⑦??? ??????????????。(6)下列可檢驗阿司匹林樣品中混有水楊酸的試劑是???? ???。(a) ?三氯化鐵溶液??? (b) ?碳酸氫鈉溶液??? (c)? 石蕊試液(1)(2) (3)(4)(5)加成反應、消去反應(6)a23(13分)下圖中A、B、C、D、E、F、G均為有機化合物。根據上圖回答問題:(1)D的化學名稱是??????????? 。(2)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是??????????????????????????????????????????? 。(有機物須用結構簡式表示)(3)B的分子式是???????????????? 。A的結構簡式是??????????????????? 。反應①的反應類型是?????????????????? 。(4)符合下列3個條件的B的同分異構體的數目有????? ????個。i)含有鄰二取代苯環結構、ii)與B有相同的官能團、iii)不與FeCl3溶液發生顯色反應。寫出其中任意一個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 。(5)G的重要的工業原料,用化學方程式表示G的一種重要的工業用途??????????????????????????????????????????????????????????????? 。乙醇(2)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3)C9H10O3? ??水解反應(4)????(填寫其中一個結構簡式即可)(5)nCH2=CH2 CH2-CH2或CH2=CH2+H2OCH3CH2OH(寫任一個合理的反應式均可)物質的量與化學計量—— 武穴中學一、有關物質的量與化學計量在近兩年高考中出現的情況2006年 全國卷(Ⅰ) 8題(有關阿伏加德羅常數) 9題(有關物質的量)13題(有關物質的量濃度)29題③⑤小問(有關物質的量的計算)2006年 全國卷(Ⅱ)9題(有關物質的量)2006年北京卷6題(有關微粒數目與阿伏加德羅常數)28題(有關物質的量與熱量關系的計算)2006年上海卷18題(有關物質的摩爾質量)2007年全國卷(Ⅰ)8題(有關物質的量與質量關系)9題(有關氣態方程)10題(有關物質的量)2007年全國卷(Ⅱ)7題(有關物質的量濃度與PH值關系)9題(有關物質的量)13題(有關物質的量濃度)28題(有關質量百分含量)2007年北京卷6題(有關質量數)8題(有關物質的量與體積關系)12題(有關物質的量濃度)25題(有關相對分子質量)26題(有關物質的量)28題(有關物質的量與物質的量濃度)2007年上海卷幾乎未出現有關物質的量的計算從上數據可看出物質的量與化學計量幾乎是歷年高考各地區必考之內容。除少數地區外,象2007年北京卷出現的計算相當多而2007年上海卷出現得相當少,但一般而言都有3至5道題的概率。二、關于本章的復習方法物質的量與化學計量作為化學科重要基礎知識其重要性不然而喻。但根據以上兩年有關物質的量與化學計量在高考題中出現的情況,除少數地區出現概率較大,但單純為考物質的量與化學計量的題目并不太多,命題重要體現運用物質的量與化學計量的能力,把物質的量與常用計量的知識滲透到各種題型之中,其中在選擇題中出現最多。所以高三化學的復習中考慮到物質的量與化學計量在高考中的地位與作用,復習中從下幾方面著手。(1)重視本章的基礎概念,充分清理出在歷年高考中反復出現的重點概念。有:a、物質的量。b、阿伏加德羅常數。c、摩爾質量d、氣體摩爾體積。e、阿伏加德羅定律。f、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g、同位素原子的相對質量。h、元素的相對質量等等。(2)建立各個量之間的關系,牢記重要關系式。Ⅰ、各個量之間關系 ÷22.4 ×22.4(L/mol) (L/mol) ×M(g/mol) ÷NA ÷M(g/mol) ×NA ×V(L) ÷V(L) Ⅱ、幾個重要關系式①N=n·NA ②M=③=④=⑤PV=nRT同溫同壓下=⑥C=(mol/L)⑦D=⑧(3)充分講解使學生透徹理解所清理出的重點概念,概念多,應用性強,在復習過程中要對有關概念梳理總結,深刻理解其內涵與外延,比如阿伏加德羅常數,12g所含的碳原子數目即為一個阿伏加德羅常數。該概念一要強調12g,二要強調,三要強調阿伏德羅常數與6.02×1023 之間的關系,四要強調這個常數很大。預計到在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比喻使用摩爾這個單位時就不能用于宏關物體。對于易混淆的概念,復習時宜從要領的對比辯析入手,把握有關要領在內的本質和外在的特點,諸如物質的量濃度與溶液的質量分數,摩爾質量與相對分子質量,溶解度與溶解性等。對此多歸納對比,加深理解領悟。(4)熟練掌握物質的量與其他化學計量之間的相互關系[如換算恒等式:]在此基礎上理解物質的量在化學計量中的典型應用。(5)突出有關溶液的計算。如配液計算[配制800ml0.5mol/L標準溶液,應取多少克進行稱量],溶液的濃度的計算,溶解度的計等。強化熟記有關計算公式,通過典型題目,進行系統的強化訓練,靈活熟練掌握有關溶液的計算方法與技巧。特別是物質的量濃度計算與運用是歷年高考必用的內容,把有關的物質的量濃度的計算的計算方法及技巧要反復的訓練,在日常規范訓練中多滲透該方面的練習。(6)關注物質的量濃度的配制,從儀器的選擇,操作步驟,注意事項,誤差的形成原因等進行系統的復習。特別是配制操作涉及到許多基礎實驗操作,有托盤天平的使用,量筒的使用,玻璃棒的使用,固體物質的取用,液體的傾倒,膠頭滴管的使用,容量瓶的使用,刻度讀取方法等等。三、命題研究(1)物質的量和阿伏加德羅常數是高考考試常考的知識點,通常以選擇題和填空題形式出現近幾年的高考試題,對此題型的考查保持了相當強的連續性,命題特點:一是已知阿伏加德羅常數為NA判斷一定量的物質所含的某種粒子數目的多少。二是近幾年來通過阿伏加德羅常數進行一些量之間的換算亦成為高考的熱點。三是阿伏加德羅常數在電化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如電解時析出金屬(或放出氣體)的質量與耗電量之間必然要用到阿伏加德羅常數。(2)氣體摩爾體積,阿伏加德羅定律及推論是考查的重點,關于物質的量與……氣體體積(標況下)之間的關系在歷年《考試大綱》的要求較高。命題重概念的理解和運用。一為標態;二為非標準狀況,在非標準狀況時常考阿伏加德羅定律及推論。命題的熱點是:已知同溫同壓下(或同溫同容下)不同氣體的體積與氣體的物質的量。氣體壓強與氣體的物質的量,質量與摩爾質量,密度與摩爾質量之間的關系(關于阿伏加德羅定律推論借用氣態方程很好解決問題)。(3)溶液的濃度問題幾乎是高考計算題的必考題,主要有:(1)溶液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體積,溶質的物質的量換算;(2)溶液的稀釋問題;(3)物質的量濃度,溶質分數與溶解度之間的換算;(4)兩種溶液混合后(包括反應和不反應),溶液濃度的計算;(5)溶液的配制。(4)溶解度是學習溶液知識的一個重要知識點,但現初中對溶解度概念要求不高,很多學生對溶解度的理解和有關溶解度的計算很陌生,特別是有關溶解度的計算技巧缺乏應有的掌握。所以在復習溶解度時應重點講清概念多練有關溶解度計算的技巧。如:某溫度下不飽和的CuSO4溶液恒溫蒸發克水達到飽和,也可以加入Y克無水CuSO4好飽和。計算該溫度下CuSO4的溶解度。另外在進行有關“加入或析出的固體帶有結晶水”的計算時,既要考慮溶質質量的變化又要考慮溶劑質量的變化。在進行前后兩不同溶液計算時要熟練運用質量守恒定律。有時電解,金屬氧化物(Na2O 、Na2O2)溶于水等情況下,要考慮化學反應對成分和質量的影響。在現在進行的 考題中獨立考溶解度的計算大題幾乎是不會出現的,但對溶解度概念的理解與基本計算出現在選擇題或填空題中是會有可能的。(5)注意與本章有關的實驗設計①與晶體結構聯系起來進行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測定。②與化學反應裝置聯系起來室溫條件下氣體摩爾體積的測定。四、學生常見的錯誤及預防(1)單位問題。有單位不帶,無單位的亂帶,相對原子、分子質量有學生帶單位克。摩爾質量有單位,很多學生不帶。(2)關于物質的狀態不熟悉,水在標準狀況下為液態或固態;SO3在標態下為固態,常溫常壓下為液態;在標準狀況下,碳原子大于4而小于16的烴為液態,大于等于16的烴為固態。(3)不清楚常見的一些物質的組成,如:Na2O2的陰離數目,稀有氣體是單原子分子,臭氧為三原子分子,白磷為四原子分子等。(4)未掌握一些物質的晶體結構,如確定下列物質的化鍵數目,如SiO2,Si,CH4,C(金剛石),P4等。(5)較復雜的氧化還原反應中,求算轉移的電子數,如:Na2O2+H2O。(6)22.4L·mol-1的使用,必須注意是否是氣體物質,是否在標準狀況下。(7)某些離子或原子團在水溶液中能發生水解反應,離子數目要改變,如1molAlcl3溶于H2O,溶液的Al3+物質的量不再是1mol。(8)忽視題目的環境,如:有五瓶溶液分別是①10 ml0.60 mol/L NaOH水溶液。②20 ml0.50 mol/L的H2SO4水溶液。③30ml0.40 mol/LHcl水溶液。④40ml0.30 mol/LCH3COOH水溶液。⑤50ml0.20 mol/L蔗糖水溶液。以上各瓶溶液所含離子、分子總數的大小順序是:⑤>④>③>②>①。很多學生忽視了水分子的存在。(9)儀器的精確度與數據的處理不當。如:實驗室需用240ml 0.1mol/L的硫酸銅溶液,現選取250ml容量瓶進行配制,正確的操作方法是:稱取6.3g膽礬,配成250ml溶液。易出現的錯誤有用240ml進行計算,有同學以理想化忽視稱盤天平的精確度,測稱6.25g。總之,關于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正誤判斷要認真審題,抓住題中陷阱,如物質狀態,電離情況,物質組成,物質的結構等。硅、硅酸鹽工業 氮族元素王校生 陶慧娟一、復習方法硅、硅酸鹽工業和氮族元素這兩個章節,都屬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范疇。這部分內容的復習都可以按照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復習方案進行復習。1、分章節強化C、Si、N、P及其化合物之間的知識網絡連接C及其化合物Si及其化合物N及其化合物P及其化合物2、細化元素的單質極其化合物之間的相互轉化,以及轉化的條件、反應物與產物之間的關系。引導、要求學生給出知識網絡連接中的轉化條件,寫出化學方程式。3、充分利用元素周期律,指導復習碳族元素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4、從C、Si的原子結構入手,結合金剛石的晶體結構,分析晶體Si和SiO2的晶體結構以及可能的性質5、從N2、P4和NH3、PH3的分子結構入手,結合物質結構理論、元素周期律和范德瓦爾斯定律分析,N2的穩定性,P4與P4O10的關系。NH3、PH3的穩定性比較和化學性質6、引導歸納傳統硅酸鹽工業、合成氨工業和硝酸工業的工業原理、主要化學反應原理和化學方程式。7、材料工業、含磷化合物,在工農業生產、日常生活以及科技活動中,地位日益突出。因此講述、歸納時,必須與工農業生產、日常生活以及科技活動相結合。特別是不同的性質在不同的領域中的應用。8、課后練習的四個環節:練習→講評→補充練習→再講評。其中的“補充練習”是指在第一次練習時,對出現錯誤較多的題目的題型、知識點,進行原題“改造”再命題(或重新組題),可以是三、五道題,也可以是八、九道題,以期達到查缺、補漏和鞏固的目的。二、重點和難點1、C、Si、N、P的單質及其氧化物、氫化物的性質,同類物質的性質比較。2、Na2CO3和NaHCO3、Na2SiO3、HNO3、H3PO4、銨鹽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和用途。磷酸鹽物理性質等。3、NH3、NO2、NO+O2和NO2+O2溶于水所得溶液的相關計算,。4、金剛石、晶體硅、SiO2晶體的結構和性質,SiO2與CO2性質比較5、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的特點和用途6、環境污染及防止,特別是含磷洗衣粉對環境的污染及防止、NOx對環境的污染及防止三、熱點和命題研究1、Na2CO3和NaHCO3被認為是命題“最佳搭檔”, Na2CO3和NaHCO3的性質、檢驗、相互轉化是選擇題、填空題的熱點。Na2CO3和HCl相互檢驗也是熱點之一。2、C及其化合物的性質,Si及其化合物的性質,一般用選擇題的形式考查,也有可能成為框圖題。碳、硅等元素知識也是非金屬元素的命題熱點之一,該類試題常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為載體與化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化學實驗及化學計算密切結合。考查的內容主要有:C、CO的還原性;CO、CO2的檢驗與鑒別;CO2、CO等氣體的制取和收集;CO2與NaOH、CO2與C等反應產物的確定及計算;金剛石、晶體Si、SiO2晶體結構的分析,以及鍵的連接方式和數目分析;C及其化合物、Si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轉化。3、傳統無機非金屬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的特點、性能和用途是選擇題的熱點。4、N的單質及其化合物是框圖題的熱點,與“S的單質及其化合物”、“Fe的單質及其化合物”一樣,由于N、S、Fe元素都具有可變的化合價,而且S、NO2和的Fe化合物往往都有顏色,這就注定成為框圖題命題的熱點。5、NH3、NO2、NO+O2、NO2+O2 、NO +NO2+O2等氣體用水吸收后的相關計算,NO2、NO2+ NO被NaOH溶液吸收所得溶液的相關計算。如溶液濃度的計算、剩余氣體體積的計算、氣體組成的計算、氧化劑和還原劑比例的計算等,一般用選擇題的形式考查,也是選擇題的熱點。也有可能成為填空題。6、金剛石、晶體硅、晶體SiO2、與NaCl、CsCl晶體一樣,都是典型晶體的代表,晶體中的原子數的計算,共價鍵與原子數的關系,原子的空間位置以及與同一原子直接相鄰原子數的計算,以及它們的性質都有可能成為選擇題考查的知識點。7、C、N、P、Si單質、氧化物和氫化物的性質和性質比較是選擇題熱點。8、HNO3的不穩定性和氧化性是選擇題和填空題熱點。9、環境保護,消除碳氧化物污染的綜合應用。CO2作為化學與生物學相互聯系的重要物質(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反應物,是動物新陳代謝的產物),在今后的綜合測試中應引起重視。四、常見錯誤分析1、沒有掌握物質之間的反應規律,知識要點掌握不夠全面,盲目作答,導致漏答、錯答。不會的不要亂答,應該有科學的態度,復習時應努力熟悉物質之間的反應規律,全面鞏固知識要點。2、對SiO2、金剛石、NaCl、CsCl等典型的晶體結構不很熟悉,導致在分析晶體中原子數關系、鍵數的關系時,出現錯誤。復習時應熟練以上四種典型的晶體結構,反復練習相關習題。3、對CH4、NH4+、P4、的組成、結構辨析不清,與出現錯誤。復習時應CH4與NH4+在組成、性質上的區別,CH4與P4在鍵的連接上的區別。4、對于新的題給信息不重視,憑“經驗”答題,出現錯誤。5、過于“自信”,題目的信息沒有找全就作答。有時沒有把無用信息排除,引起錯誤。6、在氣體溶解于水的計算時,將氣體體積與水的體積直接相加,得出錯誤結果。例如:“標準狀況下,將560L NH3溶于1L水中”,錯誤將總體積計為“560L+1L”。這是因為將的體積,與氣體溶解于水后的體積混為一談。7、在“Cu+稀HNO3+稀H2SO4”的計算時,沒有寫出離子方程式,造成“第二步反應:Cu+Cu(NO3)2+稀H2SO4”的化學方程式書寫時出現困難。從而出現錯誤。8、在配平氧化還原反應時,將兩個平行的化學反應合在一起,例如:2KmnO4+5H2O2+3H2SO4==K2SO4+2MnSO4+5O2↑+8H2O與2KmnO4+7H2O2+3H2SO4==K2SO4+2MnSO4+6O2↑+10H2O兩個反應不能判斷哪一個氧化還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才是正確的。其實第二個反應,是第一個反應和2H2O2== O2↑+2H2O兩個平行的化學反應合在一起的。……復習課進行第六章 碳族元素 ……第七章 氮族元素……五、配套練習《氮族元素》單元測試題 姓名 學號 _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 1 N 14 O 16 Cu 64 Fe 56 Zn 65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題3分,共48分)1、下列變化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 ①紅磷加熱升華變成白磷 ②氯化銨晶體受熱后由試管底部移到試管上部 ③固體碘受熱變成碘蒸氣 ④干冰汽化 ⑤濃硝酸從無色液體變成黃色液體A ①② B ③④ C ④⑤ D ③④⑤2、下列有關氨的性質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氨水是一種弱電解質 B.氨氣和酸都能在空氣中相遇產生白色煙霧C.液氨常用來做致冷劑 D.氨的分子結構呈正四面體,是非極性分子3、下列性質不是所有銨鹽所共有的性質是A.其溶液和NaOH溶液共熱時,放出使濕潤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B.受熱都易分解,生成氨和相應的酸C.都易溶于水 D.都是無色晶體4、在實驗室中,下列實際的保存方法正確的是①白磷保存在冷水中②Na保存在CCl4中③HF溶液保存在塑料瓶中④AgNO3固體保存在棕色試劑瓶內⑤濃硝酸保存在棕色廣口瓶內 A.①③④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5、下列除去雜質的操作方法正確的是A.食鹽中有少量的NH4Cl:加過量的燒堿溶液后加熱蒸干B. NO2中有少量的NO:通入適量的氧氣C.CO2中混有少量的HCl:通過飽和的NaHCO3溶液后再干燥D.紅磷中有少量的白磷:加熱到40℃,使白磷自燃6、砷(As)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ⅤA族,且As2S3與As2O3性質相似,均具有還原性,Na2S2與Na2O2性質相似,均具有氧化性。當As2S3與Na2S2相互反應時,所得產物是 A Na3AsS3 B NaAsS4 C Na3AsS4 D Na2AsS47、取三張藍色石蕊試紙放在玻璃片上,然后按順序分別滴加65%HNO3、98% H2SO4和新制氯水,三張試紙最后呈現的顏色依次是A.白、黑、白 B.紅、黑、紅 C.紅、紅、紅 D. 白、紅、白8、含有下列某物質的硫酸銨,經測定含氮量為20.16%,則這種硫酸銨中必混有A. NH4HCO3 B.CO(NH2)2 C.NH4Cl D.NH4NO39、下列可用來鑒別NO2和溴蒸汽兩種紅棕色氣體的最好試劑是 A.濕潤的淀粉碘化鉀試紙 B.少量蒸餾水C.硝酸銀溶液 D.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10、下列關于氮族元素的敘述,正確的是 A.包括N、P、As、Sb、Bi五種非金屬元素 B.隨原子序數遞增,氣態氫化物穩定性增強C.單質的熔沸點隨原子序數增大而升高 D.原子最外層都是5個電子,最高正價都是+5價11、下列有關氮族元素與碳族、氧族元素的比較,正確的是 A.穩定性:SiH4>PH3>H2S B.非金屬性:Si< S < P C.酸性:H4SiO412、下列物質間發生化學反應:①HNO3和Cu②Na和O2③C和O2④Cu和濃硫酸,在不同條件下得到不同產物的是A.只有① B.①和④ C.①②③ D.全部13、在容積為1L的干燥燒瓶中,用向下排空氣法充入NH3后,測得燒瓶中的氣體對氫氣的相對密度為9.7,若將此氣體進行噴泉實驗,當噴泉實驗停止后,進入燒瓶中溶液的體積應為 A. 1/2 L B. 3/4 L C. 4/5 L D. 1/5 L 14、某金屬單質能與足量濃硝酸反應放出NO2氣體,若參加反應的金屬單質和硝酸的物質的量比為1∶a,則該金屬元素在反應后生成的硝酸鹽中的化合價是 15、已知堿能除去硝酸尾氣:NO + NO2 + 2NaOH = 2NaNO2 + H2O,根據硝酸尾氣處理的反應原理,下列氣體中不能被過量NaOH溶液吸收的是 A 1molO2和4molNO2 B 1molO2和4molNO C 1molNO和5molNO2 D 4molNO和1molNO216、1.92g銅投入一定量濃HNO3中,銅完全溶解,生成氣體顏色越來越淺,共收集到672mL氣體(標況)。將盛有此氣體的容器倒扣在水中,通入標況下一定體積的O2,恰好使氣體完全溶于水中,則通入O2的體積是A.504mL B.168mL C.336mL D.224mL二、填空(2×14分)21、久置的濃硝酸發黃是因為 ;液氨常用做制冷劑,其原因是 ;通常情況下,氮氣很不活潑,原因是 ;但是在一定條件下可與其它物質反應。有兩種氣體,一種能氧化氮氣,一種能還原氮氣,寫出這兩個反應的方程式:(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一種蠟狀固體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生成白色粉末X,將X加入冷水中生成含氧酸Y,將X加入熱水中生成含氧酸Z,從以上實驗現象可判斷此蠟狀固體是 ,X是 ,Z 是 。23、在氮氧化合物中,N2O5是一種比較有趣的化合物,它在低溫下為固體,在溫度稍高(如在夏天)就變為氣態。已知氣態N2O5分子的經典結構為: 則氣態N2O5分子是 (填“極性分子”或“非極性分子” )(2)已知固態經衍射證實含有NO2+和NO3- ,則固態N2O5 屬于 (填“分子”、“原子”、 “離子” )晶體。(3)已知N2O5 在一定溫度下完全分解產生N2O4、NO2、O2 三種氣體,三種氣體的物質的量分別以n1、n2、 n3 表示,則當上述混合氣體通過足量水后,剩余氣體的物質的量為 mol(提示:N2O4與NO2 可以相互轉化)24、某固體化合物,一經撞擊就發生分解,產生大量氣體,所以該化合物應用于汽車安全裝置中。經測此化合物只有N、H 兩種元素組成,其中含N質量分數為93.29%,試寫出此化合物的化學式 ;其陰離子與CO2 結構相似,寫出其電子式為 ;每100g 此化合物,受撞擊后可以生成 dm3的氣體。(在標準狀況下)三、實驗題(14分)25、實驗室合成氨裝置如圖:試回答:(1)裝置甲的作用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丙導出的氣體是_______________,(3)乙中發生的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檢驗產物的簡單化學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銅與濃硝酸反應和銅與稀硝酸反應,產物不同,實驗現象也不同。 分別將等質量的銅片與等體積均過量的濃硝酸、稀硝酸反應,所得到的溶液前者呈綠色,后者呈藍色,某同學提出這可能是Cu2+濃度差異引起的,你是否同意這種看法? (填“同意”或“不同意”),原因是 ;另一同學提出溶液呈“綠色”是Cu2+與NO2混合的結果,請你設計一個實現證明之。(簡述實驗方案和實驗現象) 四、計算(10分)27、(1)將盛滿NO2與O2混合氣體的試管倒立于水中,充分反應后,剩余氣體為原體積的1/10,則原混合氣體中NO2與O2的體積比是 或 。(2)某化肥廠用NH3制硝酸,再進一步制NH4NO3,已知NH3制HNO3時產率為100%,由NH3與HNO3反應制NH4NO3時產率為100%。若用100t NH3制NH4NO3時,用于制HNO3的氨為多少 t,可制出NH4NO3 t。(3)在標準狀況下,1體積水溶解700體積氨氣,所得溶液的密度為0.9g/mL,則氨水的質量分數是 ;該氨水的物質的量濃度是 。立足課本 夯實雙基 培養能力 ——談《糖類、油脂、蛋白質和合成材料》復習英山縣第一中學 胡長滿 縱觀近幾年的高考試題,對有機部分中的營養物質和合成材料雖有所淡化,但以葡萄糖結構和性質、淀粉性質、氨基酸和蛋白質的結構與性質以及以合成材料為信息的學科內綜合題仍是高考的熱點,也是考生容易失分的考點。因此,在一輪復習過程中,注重復習方法和策略的探討以提高復習效果和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在一輪復習復習階段,我們英山一中將采取以下措施和策略,促使全體學生在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一、緊扣考綱,結合考題,掌握高考命題動向 《考試大綱》對“糖類、油脂、蛋白質和合成材料”這一章節的要求是:1.以葡萄糖為例,了解糖類的基本組成與結構、性質和用途;2.了解油脂、蛋白質的組成與結構、性質和用途;3.初步了解重要高分子化合物的主要品種的重要性質和用途,理解由單體通過聚合反應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簡單原理。《考試大綱》是高考命題的依據,也是指導復習備考的根本性文件。在復習這一章節之前,我們應認真研究考綱對這部分知識點的具體要求,了解命題的方向和趨勢,才能在復習教學中對癥下藥、有的放矢。我校高三化學組的全體老師在備課組的帶領下,認真斟酌、反復討論,都認為從命題趨勢上看,結合三大營養物質的結構與性質以及合成材料和新型高分子材料,與烴及烴的衍生物知識相互滲透,設置有機物尤其是高聚物的結構分析、合成原料、制備的最佳途徑等問題,以結構簡式、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和綜合實際的問題分析等為落腳點,在大型有機題中考查學生對三大營養物質的性質和用途的了解及滲透和串聯高分子化合物的知識是高考命題的重點,聯系發酵工程,聯系新型合成材料的出現及其引起的“白色污染”的處理問題是高考命題的熱點。分析近三年來的全國各地高考卷,如2005年春季高考化學試題以有機玻璃的合成為背景的有機綜合題和2006年廣東高考化學試卷中以纖維素的工業加工為背景的有機合成題都說明高考命題的方向和趨勢越來越貼近生活,與社會生產緊密相連。二、立足課本,夯實雙基,培養能力糖類、油脂和蛋白質是三類不同類型的營養物質,它們的組成、結構、性質,課本上都給予了介紹。課本上說的通俗易懂,考綱要求也以“了解“為主,但學生卻反映它們跟前面烴的衍生物一章一樣,雜而難記。有的學生感覺有機難學,沾到有機題就發怵,究其原因還是學不得法,沒有掌握學習有機部分的訣竅,有機部分和無機部分相比,有機這一塊的規律性更強,內在聯系更緊密,無論是結構、性質到相互轉化與合成都有很強的規律性。結構決定性質,從結構入手到性質歸納都貫徹了這一主線,因此,復習教學中應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掌握學習這塊知識的基本方法。我們的基本做法是:一比較,二歸納,三遷移。一比較,即比較分子結構、組成、性質等方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如歸納比較蔗糖和麥芽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時,要求學生從從幾方面進行綜合分析,相同點有:①組成相同,分子式均為C12H22O11,互為同分異構體,②都屬于二糖,水解都生成兩分子單糖,③水解的生成物都能還原銀氨溶液和新制的Cu(OH)2懸濁液;不同點有:①麥芽糖分子中有—CHO,是還原性糖,蔗糖分子中無—CHO,不能還原銀氨溶液和新制Cu(OH)2懸濁液。②水解生成物不同,麥芽糖水解生成兩分子葡萄糖,蔗糖水解生成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二歸納,規律性地知識點可以歸納,解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也可以歸納,通過總結歸納,使知識點成鏈結網,理清知識的脈絡,弄清楚內在聯系,使學習輕松自如起來,如我們對有機物進行歸類時可歸納葡萄糖屬于醛和醇,油脂屬于酯和烯。三遷移,在對比分析、歸納總結的基礎上要學會運用知識的遷移進行靈活解題,如從—NH2、—COOH的角度掌握氨基酸這類多官能團化合物的性質,整合和記憶蛋白質的性質,聯系酯的形成和水解學好肽、蛋白質的形成和水解及與氨基酸之間的轉化關系。三、搞好模擬訓練,強化應試技能復習過程中“做題”必不可少,講究熟能生巧,講究快、準、穩,選題時要注意針對性、代表性、典型性和前瞻性,要在精選習題上花功夫做文章,要善于總結解題方法,但決不能搞題海戰術,逢題便做,浪費精力和時間卻達不到復習的效果和目的。因此,在復習糖類油脂和蛋白質的時候,可參考近幾年高考試題,弄清各種題型的命題特點,掌握好考試的難度和深度。在強化應試技能過程中,找出這類題型的易錯點,進行針對性強化訓練。如合成有機高分子材料常見錯誤有:①化學式與其單體分子之間的相互推斷,像判斷有機物的單體,許多學生不會推斷,出現錯寫或漏寫現象,產生錯誤的原因是沒有掌握高聚物與單體之間的相互關系及此類題的分析解題方法,同時應注重知識的理解、分析所給高聚物的結構特點,先判斷生成該物質的反應類型,再復原單體,該物質的單體應為CH2═CH—C6H5和CH2═CH—CH═CH2。②高分子材料一般屬于混合物,因為高分子材料是由許多聚合度相同或不同的高分子聚集起來的。在這一輪的復習過程中,還應注意細微末節的問題,如脂和酯的差別,油脂的成分是酯,但由于油脂在結構上與其他酯類物質不盡相同,使之在性質及用途上都有所區別,因而要注意區分“酯”和“脂”。總之,第一輪復習應注意夯實基礎,提升能力,雖然沒有捷徑可走,但有規律可循,在復習教學中,運用適宜的復習方法和復習策略,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一定會在高考中獲得令人滿意的成績。高三化學第一輪復習單元測試《糖類 油脂 蛋白質》《合成材料》分值分配比例:60% :40%本試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兩部分,共150分;答題時間120分鐘。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Fe:56 Cu:64第Ⅰ卷 (共72分)一、選擇題(共8小題,每小題4分,每小題只有一個答案符合題意)1. 約翰·芬恩(John fenn)等三位科學家因在蛋白質等大分子研究領域的杰出貢獻獲得了2004年的諾貝爾化學獎。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 A.蛋白質在紫外線的照射下會失去生理活性 B.蛋白質溶液不能產生丁達爾效應 C.蛋白質溶液中加入CuSO4可產生鹽析現象 D.蠶絲、羊毛、棉花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質2.食品保鮮膜按材質分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偏二氯乙烯(PVDC)等種類。PVC被廣泛地用于食品、蔬菜外包裝,它對人體有潛在危害。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PVC保鮮膜屬于鏈狀聚合物,在高溫時易熔化,能溶于酒精B.PVC單體可由PE的單體與氯化氫加成制得C.鑒別PE和PVC,可把其放入試管中加熱,在試管口放置一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如果試紙變紅,則是PVC;不變紅,則為PE。D.等質量的聚乙烯和乙烯燃燒消耗的氧氣相等3. 下列原料或形成的產品中,若出現破損不可以進行修補的是 ( )A.聚氯乙烯涼鞋 B.電木插座 C.自行車內胎 D.聚乙烯塑料膜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丁達爾現象實驗可鑒別蛋白質溶液和淀粉溶液 B.少量白磷需保存在水中 C.肥皂去油污與汽油去油污原理相同 D.相同濃度的甘氨酸與乙酸的pH相同5.神舟六號宇宙飛船發射成功、順利升空,完成中國真正意義上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實驗后,神舟六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順利著陸,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安全返回。“神州六號”實現了雙人多天太空旅行,這標志著中國人的太空時代又前進了一大步。飛船在重返大氣層時,由于同空氣的劇烈磨擦,船體的表面溫度將上升到2000℃~3000℃,因此飛船表面必須有良好的防高溫措施。下列有關飛船的防高溫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 ) A.使用陶瓷類的貼面覆蓋船體,以防止高溫侵入艙內 B.使用在一定條件下能熔化或氣化的表面覆蓋材料 C.使用在一定條件下能與大氣層中的氧氣發生劇烈燃燒的表面覆蓋材料 D.使用在一定條件下能發生分解反應的表面覆蓋材料6.奧運吉祥物福娃外材為純羊毛線,內充物為無毒的聚酯纖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羊毛與聚酯纖維的化學成分相同 B.聚酯纖維和羊毛一定條件下均能水解 C.該聚酯纖維單體為對苯二甲酸和乙醇D.由單體合成聚酯纖維的反應屬加聚反應7.下列關于油脂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從溴水中提取溴可用植物油作萃取劑B.用熱的純堿溶液去油污效果更好C.硬水使肥皂去污能力減弱是因為發生了沉淀反應D.用熱的純堿溶液可區別植物油和礦物油8.核糖是合成核酸的重要原料,結構簡式為CH2OH—CHOH—CHOH—CHOH—CHO。下列關于核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與葡萄糖互為同分異構體 B.可以與銀氨溶液作用形成銀境C.可以跟氯化鐵溶液作用顯色 D.可以使紫色石蕊試液作用變紅二.選擇題(共10小題,每小題4分,每小題有1—2個答案符合題意)9.把①蔗糖;②淀粉;③纖維素;④蛋白質,在稀酸存在下分別進行水解,最后產物只有一種的是 ( )A.②和③ B.③ C.④ D.①和②10. 最近,美國科學家發現半胱氨酸能增強對愛滋病毒感染的免疫力。已知半胱氨酸的結構簡式為HS-CH2-CH(NH2)-COOH,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半胱氨酸不屬于α-氨基酸B.半胱氨酸是一種兩性化合物C.半胱氨酸分子間脫水形成二肽的結構簡式為:HS-CH2-CH(NH2)-COO-S-CH2-CH(NH2)-COOH D.HS-CH2-CH(NH2)-COONH4可與NaOH溶液反應放出一種堿性氣體11.隨著有機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不斷加強和深入,使一些重要的通用高分子材料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下列應用范圍是通用高分子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的是 ( )A.新型導電材料 B.仿生高分子材料C.高分子智能材料 D.電磁屏蔽材料12.下列物質中,在一定條件下既能發生銀鏡反應,又能發生水解反應的組合正確的是( )①甲酸銨 ②甲酸甲酯 ③苯甲酸甲酯 ④葡萄糖 ⑤蔗糖 ⑥麥芽糖A.①②④⑥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①②⑤13.百服寧口服液為解熱鎮痛藥,主要用于治療頭痛、發燒。其主要化學成分的結構簡式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分子式為C8H10NO2 B.該有機物屬于- 氨基酸C.該有機物可以發生水解反應 D.該有機物屬于- 氨基酸的同分異構體有3種14.某高聚物的結構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 A.它是加聚反應的產物 B.其單體是CH2=CH2和HCOOCH3 C.它燃燒后產生CO2和H2O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 D.其單體為CH2=CHCOOCH3 15.下列物質中既能與鹽酸反應,又能與NaOH反應的是 ( ) A.全部 B.①②③ C.除②外 D.除⑤外16.將淀粉水解并用Cu(OH)2懸濁液檢驗水解產物的實驗中,要進行的主要操作有:①加熱;②滴入稀硫酸;③加入新制的Cu(OH)2懸濁液;④加入NaOH溶液中和。以上各步驟操作的先后順序的正確排列為 (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④→③→① D.③→④→①→②→①17.下列關于蛋白質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蛋白質溶液里加(NH4)2SO4溶液可提純蛋白質B.在豆漿中加少量石膏,能使豆漿凝結為豆腐C.溫度越高,酶對某些化學反應的催化效率越高D.任何結構的蛋白質遇到濃HNO3都會變成黃色18.某天然油脂10 g,需1.8 g NaOH才能完全皂化,又知該油脂1 kg進行催化加氫,耗氫氣12 g才能完全硬化。試推斷1 mol該油脂平均含碳碳雙鍵數為 ( )A.2 mol B.3 mol C.4 mol D.5 mol題號答案第Ⅱ卷 (共78分)三、實驗題(本題有2小題,共18分)19.(6分)為了測定酶的專一性,我們做如下的實驗:?①用清水將口漱凈,口內含一塊消過毒的脫脂棉,用鑷子取出脫脂棉,將其中的唾液收集到小燒杯中;②稀釋;③取兩支潔凈的試管,編上號,做如下操作:試管1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 mL,加入稀釋唾液2 mL……試管2注入葡萄糖溶液2 mL,加入稀釋唾液2 mL;④輕輕振蕩并保持試管的下半部分浸入37℃溫水中10 min;⑤加入2 mL新制Cu(OH)2濁液(也邊加邊振蕩);⑥將試管下半部分放在酒精燈下均勻加熱,煮沸5 min至10 min;⑦10 min時1號試管有磚紅色的沉淀生成(Cu2O)。(1)為什么要將試管的下半部浸到37℃的溫水中??(2)對于步驟⑦,說明現象出現的原因。?(3)試管1的最終現象,并說明什么問題??20.(12分)實驗室用燃燒法測定某氨基酸(CxHyOzNp)的分子組成,取w g該氨基酸放在純氧中充分燃燒,生成CO2、H2O和N2。現用如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鐵架臺、鐵夾、酒精燈等未畫出),請回答有關問題: (1)實驗中止水夾a是關閉的,b是開啟的。但實驗開始時,首先要打開夾a,關閉夾b,通一段時間的純氧,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上裝置中需要加熱的有(填裝置代號)________。操作時應先點燃________處的酒精燈;(3)裝置A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實驗中測得N2的體積為V mL(已換算成標準狀況),為確定此氨基酸的分子式,還需要得到的數據有(填字母)_______________;A.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的質量 B.生成水的質量C.通入氧氣的體積 D.該氨基酸的相對分子質量(5)如果將裝置B、C的連接順序變為C、B,該實驗的目的能否達到?簡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填空題(本題有4小題,共45分)21.(8分) 醫用化學雜志曾報道,有一種功能高分子材料為聚乙交酯纖維材料C,用這種功能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手術縫合線比天然高分子材料的腸線好。它的合成過程如下:(1)寫出A的結構簡式__________________ 。(2)寫出由A制取B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可用作醫用的高分子材料具備哪些特性?22.(14分)八角(俗稱大料)主要產于中國和越南,是我國人民常用的烹調香料。通過適當的方法,從八角中可以提取到莽草酸,它是制取抗禽流感藥物(Tamiflu,商品名:達菲)的基本原料。八角本身沒有殺禽流感病毒的能力,從八角提取的莽草酸,再經過十幾步反應得到的Tamiflu (達菲)才是抗禽流感病毒藥。八角含有多種化合物,有的對人體有害。多食八角非但不能醫治禽流感,反而會引起身體不適。瑞士羅氏制藥公司擁有Tamiflu(達菲)生產的專利權。莽草酸是白色結晶粉末,名稱為3,4,5-三羥基-1-環己烯-1-羧酸,結構式如下圖所示:可簡寫為: (1)莽草酸的分子式: (2)莽草酸分子中官能團的名稱 (3)0.15mol莽草酸與 mL 0.5 mol/L 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應 (4)莽草酸與乙醇發生酯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5)寫出莽草酸與溴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3.(14分) M5纖維是美國開發的—種超高性能纖維,在相同的防護級別下,M5纖維比現有的防破片材料輕35%,且防熱和防火性能十分出色。據報道,美軍士兵佩帶的頭盔、防彈背心和剛性前后防護板在戰爭,保住了許多美軍士兵的生命。M5纖維是剛桿形又有強力分子間氫鍵的聚合物,當z是聚合物主鏈方向時,在x方向y的氫鍵是其晶體結構的特征。下面是M5纖維的合成路線:(有些反應未注明條什)請思考:(1)合成M5的單體的結構簡式F ______________,G ______________;(2)反應類型:A→B______________,B→C______________;(3)A的同時可能生成的同分異構休______________。(4)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C→對苯二甲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1mol的F與 NaHCO3溶液反應,最多耗NaHCO3______________ mol;(6)怎樣理解M5纖維分子間有強力氫鍵? 四、計算題(本題有2小題,15分)24.(8分)據最近報道,目前我國各地的機動車輛正在廣泛的使用乙醇汽油(在汽油中摻入少量乙醇)。乙醇是再生資源,可用農產品(如植物莖桿)加工獲得。如:葡萄糖發酵的方程式:C6H12O6→2C2H5OH+2CO2↑,以戊烷(C5H12)表示汽油。某化學興趣小組取一定量的乙醇汽油加熱到其氣化,測得蒸氣的密度是2.4g/L, 測得此時的氣體摩爾體積Vm=29.46L/mol。 (1)氣化后的乙醇汽油中乙醇所占的體積分數是 ___ 。 (2)現在欲加工得到14.14噸,乙醇汽油,理論上需要纖維素 克。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8小題,每小題4分,每小題只有一個答案符合題意)1.A 蛋白質溶液是膠體能產生丁達爾效應。在遇到紫外線照射、重金屬鹽(如CuSO4)、加熱、強酸強堿、甲醛等物質會使蛋白質變性,失去生理活性,該過程不可逆、而非鹽析現象。蠶絲、羊毛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質,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2.B PVC單體可由氯乙烯加聚制得。3.B 本題主要考查了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結構,性質及應用。所列產品能否進行修補,關鍵是判斷其構成材料是熱塑性材料還是熱固性材料,熱塑性材料一般是線型材料,是可修補的,而熱固性材料是體型材料,是不可修補的。其中聚氯乙烯、聚乙烯、及自行車內胎是聚異戊二烯,是線性高分子材料,而電木是酚醛樹脂所形成的體型高分子材料。4.B 因為蛋白質溶液和淀粉溶液都是膠體,所以用丁達爾現象是無法鑒別的。肥皂去油污是油脂發生了水解反應,發生了化學變化。而汽油去油污是指油污溶解在汽油中,相似相溶,發生物理變化。因甘氨酸和乙酸都是一元弱酸,酸性不可能完全一樣,則同濃度的兩種酸的pH值不可能相同。5.C 選項A中,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中的氮化硅陶瓷具有耐高溫不易傳熱等性能,故產生的高溫不會傳入艙內,因此這種方法可取;選項B中使用能熔化或氣化的表面覆蓋材料,從而帶走大量的熱,所以這一措施也是可取的;選項C中,表面覆蓋材料能與大氣中的氧氣劇烈燃燒,而使飛船的溫度更高,故C不正確;選項D中,在一定條件下能分解的材料,因為分解吸熱,故使飛船表面溫度降低,故D選項也可行。6.B 羊毛的化學成分是蛋白質,而聚酯纖維的化學成分是酯類。這兩者的化學成是不相同的。羊毛和聚酯纖維在一定的條件下都能水解,蛋白質最終水解成氨基酸,聚酯纖維水解成對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則C項也就不正確了。由對苯二甲酸和乙二醇是經縮聚反應生成聚酯纖維的。7.A 植物油中含不飽和鍵可與溴發生加成反應;溫度越高,純堿溶液的水解程度越大,堿性越強,油污的水解速率越快;硬水鈣鎂離子易與肥皂反應生成難溶于水的高級脂肪酸鈣(鎂);植物油為油脂,在熱堿溶液中水解,產物均溶于水,而礦物油主要為烴類,不與堿反應,液體仍為兩層。8.B 由核糖的結構可知,它是一種四羥基醛,可以與銀氨溶液作用形成銀鏡。但它與葡萄糖不是同分異構體,它有羥基但不顯酸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不屬酚類不跟氯化鐵溶液作用顯色。二.選擇題(共10小題,每小題4分,每小題有1—2個答案符合題意)9.A 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淀粉和纖維素最終水解產物都是只有葡萄糖。蛋白質水解生成多種- 氨基酸。10.AC A.半胱氨酸屬于α-氨基酸;B.半胱氨酸有氨基和羧基所以是一種兩性化合物;C.半胱氨酸分子間脫水形成二肽的結構簡式為:HS-CH2-CH(NH2)-CONHCH(COOH)CH2SH;D.HS-CH2-CH(NH2)-COONH4可與NaOH溶液反應放出一種堿性氣體氨氣。11.AD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高分子材料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特別是在尖端技術領域,對合成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具有特殊性質的功能性材料和多種功能集一身的復合材料。12.B ①②④⑥是含醛基的物質,能發生銀鏡反應,其中①弱酸弱堿鹽能發生水解反應,②是酯類物質,在酸或堿性條件下能發生水解反應,④是單糖,不能發生水解反應,⑥是二糖,能發生水解反應生成葡萄糖;③能水解,但無醛基,不能發生銀鏡反應,⑤是二糖(非還原二糖),能水解,但不能發生銀鏡反應。13.C 由結構可知,分子式為C8H9NO2,屬于乙酰胺類和酚類化合物,可以發生水解反應,但沒有羧基不屬于- 氨基酸。而屬于- 氨基酸的同分異構體只有1種。15.D 既能與鹽酸反應,又能與NaOH反應的物質有:兩性物質①和③,還有弱酸弱堿鹽④,還有弱酸鹽⑤。16.C 方法是先加入稀H2SO4加熱、中和H2SO4、加入Cu(OH)2、加熱觀察現象。17.AB (NH4)2SO4溶液為非重金屬鹽,加入(NH4)2SO4溶液,蛋白質會產生“鹽析”現象,但鹽析是可逆過程,加水后蛋白質會繼續溶解,A對;豆漿可視為膠體,石膏可使其發生凝聚制成豆腐,B對;酶是一種蛋白質,在高溫下變性,屬于不可逆過程,而不再具有催化活性,C錯;一般情況下,只有含苯環的蛋白質遇到濃HNO3才會發生顏色反應而變黃,D錯。18.C 本題要求了解油脂的分子結構特點和油脂的化學性質以及烯烴的加成反應規律等,培養學生尋找隱蔽信息的自學能力和運用數學方法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從油脂與NaOH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知,油脂與NaOH反應按物質的量之比為1∶3進行。所以油脂的平均摩爾質量為:=666.7 g/moln(油脂)∶n(H2)==1.5∶6=1∶4。三、實驗題(本題有2小題,共18分)19.答案:(1)使酶具有最高的催化效率?(2分)(2)nH2O+2(C6H10O5)nnC12H22O11新制Cu(OH)2的成分主要含有Cu2+,作用后生成Cu2O磚紅色沉淀?(3)無明顯現象,說明了酶的專一性。解析:生物與化學的結合,讓學生初步了解酶的專一性實驗及其化學原理,屬于中等難度。首先必須了解此實驗原理,即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能夠水解成麥芽糖,在煮沸的條件下,新制Cu(OH)2濁液能使麥芽糖氧化,自身則還原成磚紅色的氧化亞銅沉淀,進而可以看出唾液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其他糖類水解。?20.答案:(1)將裝置中的空氣排凈。(1分)(2)A和D;D。(2分)(3)CxHyOzNp +(O2 xCO2 + H2O + N2。(3分)(4)A、B、D。(2分)(5)不能,因為燒堿將同時吸收CO2和H2O兩種氣體,使實驗結果缺少必要的數據,無法確定該氨基酸的分子組成。(4分)解析:本實驗的目的是用燃燒法測定氨基酸(CxHyOzNp)的分子組成。其方法是通過對實驗數據的處理、計算,求得有機物的實驗式(即最簡式),再結合其相對分子質量(M)求得分子式。由于要根據實驗中氨基酸燃燒產生的N2的體積,來確定氨基酸的分子式,所以在實驗時必須將裝置中的空氣排凈。根據圖示:A裝置是用來燃燒氨基酸的,B裝置可吸收反應生成的水蒸氣,C裝置可吸收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D裝置可吸收過量的氧氣。這樣為了保證把過量的氧氣完全吸收,操作過程中需首先點燃D處的酒精燈。最終要確定一定質量的該氨基酸的分子式,除了要知道生成的N2的體積外,還要知道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質量,這樣可求出氨基酸分子中C、H、O、N的原子個數比,即最簡式,再結合該氨基酸的相對分子質量便可求得。四、填空題(本題有4小題,共45分)21.答案 (1) (3分)(3分)(3)優異的生物相容性,較少受到排斥、無毒性,具有很高的機械性能以及其他一些特殊性能。(2分)解析:題給條件可知,B分子為環酯且具有對稱結構。采用平均拆分法,可得A的結構簡式為A→B為酯化反應,其化學方程式為:222.答案:(1)C7H10O5 (2分) (2)羥基 羧基 碳碳雙鍵(3分) (3)300(3分)(4)(3分)(5)(3分)23.答案:(4分)(2)取代(水解),氧化反應 (2分) (2分)(2分)(5)2mol (2分)(6)-OH、-NH2等之間均可相互吸引而形成氫鍵。(2分)四、計算題(本題有2小題,15分)24.答案(1)5% (4分)(2)0.81×106 (4分)解析:(1) 混合物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是:2.4g/L×29.46L/mol=70.7g/mol由十字交叉法得: CH3CH2OH 46 1.3 1 70.7 C5H12 72 24.7 19 氣化后的乙醇汽油中乙醇所占的體積分數是1/20 ×100%=5% (2)14.14噸的乙醇汽油的總物質的量是14.14×106÷70.7g/mol=0.2×106moln(C2H6O)= 0.2×106mol×5%=0.01×106mol(C6H10O5)n~nC6H12O6~2nC2H6O 162g 2 mol 0.81×106g 0.01×106molm[(C6H10O5)n]=0.81×106g評析:本題為多步反應的計算題,考查了關系式法和元素守恒法,同時考查了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的確定,在計算過程中要會用元素守恒,列出總關系式,計算過程中巧用守恒法、關系式法、十字交叉法等方法可以快速解答題目。金屬及其化合物測試題第Ⅰ卷(選擇題)一、選擇題1.人的純凈的胃液是一種強酸性液體,pH在0.9~1.5之間。氫氧化鋁是一種治療胃酸過多的胃藥的主要成分,但目前這種胃藥已不常用,原因主要是( )A.長期攝入鋁元素不利于人體健康B.不能中和胃液C.不易溶于胃液D.它的療效太差2.下列物質能通過化合反應直接制得的是( )①FeCl ②HSO ③NHNO ④HCl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 C.只有①②④ D.全部3.工業上冶煉金屬一般用熱分解法、熱還有原和電解法。不同的金屬應選用不同的冶煉方法,你認為選擇的原則主要是依據( )A.金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B.金屬熔點的高低C.金屬離子得電子的能力D.金屬元素地在殼中的含量4.下列情況下,能使反應Cu+Zn Cu+Zn發生的是( )A.銅片作原電池的負極,碳棒作原電池的正極,氯化鋅作電解質溶液B.銅鋅合金在潮濕空氣中發生電化學腐蝕C.用鋅片作陰、陽電極,電解硫酸銅溶液D.用銅片作陰、陽電極,電解硫酸鋅溶液5.MgCl溶液分別和等體積等濃度的NaOH和NH·HO反應,前者沉淀量明顯多于后者,則下列關于上述現象的原因分析中正確的是( )A.堿性:NaOH>NH·HO>Mg(OH) B.Mg(OH) 是難溶物C.Mg(OH) 是溶于濃的NHCl溶液D.NH·HO易揮發出NH6.下列實驗操作中,儀器末端需插入液面以下的是( )①用水吸收氨氣的導氣管 ②用乙醇制備乙烯時所用的溫度計 ③蒸餾石油時控制溫度所用的溫度計 ④制備氫氣的簡易裝置中的長頸漏斗 ⑤用氫氧化鈉溶液和硫酸亞鐵溶液制備氫氧化鐵時,吸有氫氧化鈉溶液的滴管A.①④ B.②③ C.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7.已知:為使Fe、Fe、Zn較完全地形成氫氧化物沉淀,溶液的pH分別為3.7、9.6、9.4左右,某硫酸鋅酸性溶液中含有少量Fe、Fe 雜質離子,為除去這些雜質離子制得純凈的硫酸鋅,應加入的試劑是( )A.NaOH溶液 B.氨水C.KMnO、ZnCO D.HO、ZnO8.如下右圖所示,a、b、c、d均為石墨電極,通電進行電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乙燒杯中d的電極反應為2Cl-2e Cl↑B.a、c兩極產生氣體的物質的量相等C.甲、乙兩燒杯中溶液的pH均保持不變D.乙燒杯中發生的反應為2NaCl+2HO 2NaOH+H↑+Cl↑9.某FeSO、Fe (SO)、HSO的混合溶液100 mL,已知溶液中陽離子的物質的量濃度相同(不考慮水解),且SO的物質的量濃度為3 mol·L,則此溶液最多可溶解鐵粉的質量為( ) A.8.4g B.9.8g C.11.2g D.5.6g10.和田玉在我國至少有7000年的歷史,也稱為軟玉,是我國玉文化的主體。和田玉是一種具有鏈狀結構的含水鈣鎂硅酸鹽,某種和田玉的化學成分為CaMgFe (SiO) (OH) ,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其化學式改寫成氧化物表示為:2CaO·3MgO·FeO·2SiO·HOB.它能抵抗任何酸堿的腐蝕C.其中Fe的化合價為+3價D.其中Fe的化合價為+2價11.MCFC型燃料電池可用時供應電和水蒸氣,其工作溫度為600℃~700℃,所用燃料為H,電解質為熔融的KCO,已知該電池的總反應為2H+O 2HO(該電池放電過程中,CO被循環利用)。則下列有關該電池的說法正確的是( ) A.O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B.該電池的正極反應為:H+CO-2e HO+COC.當電路中通過a mol電子時,則該電池理論上可供應18a g水蒸氣D.放電時CO 向正極移動12.在AlCl和FeCl混合溶液中,先加入過量的KI溶液,再加入足量的NaS溶液,所得到的沉淀物是( ) A.Fe(OH) 、Al(OH) B.Al(OH) 、IC.FeS、I D.FeS、S、Al(OH) 13.向10 mL 0.2 mol·L硫酸鋁溶液中逐滴加入未知濃度的NaOH溶液,當加入15 mL 與35 mL NaOH溶液時所得Al(OH) 沉淀質量相等,則NaOH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 A.0.2 mol·L B.0.4 mol·L C.0.6 mol·L D.0.8 mol·L 14.在隔絕空氣的情況下,9.8 g Mg、Fe混合物溶于一定量某濃度的稀硝酸中,當金屬完全溶解后收集到0.2 mol NO氣體,在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燒堿溶液,可生成氫氧化物沉淀的質量為( ) A.20g B.22g C.18g D.無法計算15.右圖是向MgCl和Al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和鹽酸時,沉淀的物質的量y(mol)與加入NaOH溶液和鹽酸的體積x(mL)的關系圖,根據圖示判斷,下列結論中不正確的是( ) A.N點時溶液中的溶質只有NaClB.M點之前加入的是NaOH溶液,M點之后加入的是鹽酸C.c(NaOH)=c(HCl)D.原混合溶液中c(MgCl)∶c(AlCl)=1∶2選擇題答題卡題號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第Ⅱ卷(非選擇題)二、非選擇題16.(12分)將鋁片(不除氧化膜)投入濃氯化銅溶液中,鋁片表面很快出現一層海綿狀暗紅色物質,接下來鋁片上又產生大量氣泡。觸摸容器壁和溶液溫度迅速升高,收集氣體,檢驗其具有可燃性。若用同樣的鋁片投入同濃度的硫酸銅溶液中,在短時間內鋁片無明顯變化。 (1)鋁與氯化銅溶液能迅速反應,而與同濃度的硫酸銅溶液在短時間內不發生反應的原因可能是( ) A.氯化銅溶液的酸性比同濃度的硫酸銅溶液強B.硫酸銅溶液比水解產生的硫酸使鋁鈍化C.氯離子能破壞氧化鋁薄膜而硫酸根離子不能D.生成的氯化鋁能溶于水,而生成的硫酸鋁難溶于水(2)鋁片表面出現的暗紅色物質是 ,產生該物質的離子方程式是 。(3)放出的氣體是 ,請從有關物質的濃度、能量、是否有電化學作用等分析開始階段產生氣體的速率不斷加快的原因: 。 (4)某學生通過一定的實驗操作,使鋁片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也能較快進行,他采取的措施可能是( ) A.用砂紙擦去鋁表面的氧化膜后投入硫酸銅溶液中B.把鋁放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加熱一段時間后,取出洗凈,投入硫酸銅溶液中C.向硫酸銅溶液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溶液,再投入鋁片D.在鋁片上捆上幾枚銅釘后投入同濃度的硫酸銅溶液中17.(10分)請用下圖所示的儀器裝置設計一個電解飽和食鹽水并測定電解時產生的氫氣的體積和檢驗氯氣的氧化性的實驗裝置。 (1)所選儀器連接時,各接口的順序是(填各接口的代號字母): A接 、 接 ;B接 、 接 。(2)實驗時,裝置中的石墨電極接電源的 極,所發生的反應為 ;鐵電極接電源的 極,所發生的反應為 ;此電解總反應方程式為 。18.(8分)如下圖所示,請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打開K,合并K。 A為 極(填“正”或“負”),在該電極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B極的電極反應為 。(2)打開K ,合并K。 A為 極(填“陰”或“陽”),在該電極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B極的電極反應為 ;當有0.2 mol電子轉移時,則析出銅的質量為 g。19.(10分)已知X是一種鹽,H是常見金屬單質,F、I是常見非金屬單質,E、G都是工業上重要的堿性物質,它們有如下圖所示的關系。試回答下列問題:(1)G的化學式為: 。(2)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① ,② . (3)X在醫藥上用作解酸劑,與鹽酸作用時,生成B的物質的量與消耗鹽酸的物質的量之比為3:8,則X的化學式為: ;X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0.(11分)含氮廢水進入水體而對環境造成的污染越來越嚴重,環境專家認為可以用金屬鋁將水體中的NO還原為N,從而消除污染。其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6 NO+10Al+18HO 3N↑+10Al(OH)+6OH (1)現在要除去1 m含氮元素0.3 mol的廢水中的NO(設氮元素都以NO 的形式存在,下同),則至少需要消耗金屬鋁 g。(2)有人認為金屬鎂比鋁能更快消除氮的污染,其反應原理和金屬鋁相同。 ①寫出鎂和含氮廢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②已知金屬鎂是從海水中提取的MgCl,通過電解制得的。若要除去1 m含氮元素0.3 mol的廢水中的NO,則至少需要含0.5%(質量分數)MgCl的海水 kg。21.(9分)用Cu為電極,電解濃度為均為2 mol·L的AgNO和Cu(NO) 的混合溶液500 mL,一段時間后,陰極上析出1.6 g Cu時,不考慮溶液體積變化: (1)電路中流過 mol電子;(2)溶液中c(Cu)= mol·L;(3)陰極Cu消耗了 g。22.(13分)已知Fe的氧化性大于Cu,據此性質,某工廠用FeCl溶液腐蝕鍍有銅的絕緣板生產印刷電路。用離子方程式表示其化學原理 。某學習小組的同學對該廠生產印刷電路后所得的廢液進行了分析:取50.00 mL廢液,向其中加入0.64 g金屬銅,金屬銅全部溶解;又取50.00 mL廢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AgNO溶液,析出沉淀43.05 g。請回答以下問題: (1)該廠生產后廢液中所含金屬離子有 ;(2)該廠原來使用的FeCl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 (反應前后溶液的體積變化忽略不計);(3)若向500.00 mL廢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在標準狀況下生成NO氣體4.48 L,則原廢液中各金屬陽離子的物質的量濃度之比為 ;(4)另取500.00 mL廢液,加入一定量鐵屑,充分反應后有銅析出,則所得溶液中Fe的物質的量范圍為 。參 考 答 案題號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ADCDCCDDDDADBAD16.(1)C(2)Cu 2Al+3Cu 2Al+3Cu(3)H ①隨反應的進行Al濃度增大,水解使溶液中c(H)增大;②反應為放熱反應,使溶液溫度升高;③生成的Cu與Al構成原電池,三者均使產生H的速率增大。(4)AB17.(1)G F H D E C(2)正 2Cl-2e Cl↑ 負 2H+2e H↑ 2NaCl+2HO 2NaOH+H↑+Cl↑18.(1)負 A處金屬不斷溶解 Cu+2e Cu(2)陰 A上有紅色金屬析出 Cu-2e Cu 6.419.(1)NaOH(2)①2NaO+2CO 2NaCO+O②2Mg+CO 2MgO+C(3)3MgCO·Mg(OH) 或Mg(OH) (CO) 3MgCO·Mg(OH) +8HCl 4MgCl+3CO↑+5HO20.(1)13.5(2)①2NO+5Mg+6HO N↑+5Mg(OH) +2OH②14.2521.(1)1.05(2)3(3)33.622.2Fe+Cu 2Fe+Cu (1)Fe、Fe、Cu(2)2.00 mol·L(3)c(Fe):c(Fe):c(Cu)=4:6:3(只有“4:6:3”不得分,要表示出4:6:3對應的離子)(4)1.20<n(Fe)≤1.50課件17張PPT。團風中學 高三化學組歡迎指導歡迎指導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考綱要求】 1.了解金屬鈉的物理性質,掌握鈉的化學性質。 2.從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理解ⅠA族元素(單質、化合物)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 3.以氫氧化鈉為例,了解重要的堿的性質和用途。 4.了解鈉的重要化合物(如Na2CO3和NaHCO3)的性質。 5.以過氧化鈉為例,了解過氧化物的性質。 6.認識金屬的物理性質,了解合金的概念。 7.以鎂為例了解ⅡA族元素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 8.以Fe(Ⅱ)、Fe(Ⅲ)的相互轉化為例,了解變價金屬元素的氧化性和還原性。 9.掌握典型金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其性質的關系。 10.掌握鎂、鋁、鐵及其化合物的性質。 11.理解Al、Al2O3、Al(OH)3的兩性,熟悉Al3+、Al(OH)3和AlO2-之間的轉化關系。 12.理解金屬的冶煉方法。【命題趨勢】 分析近幾年高考化學試題,可以看出,這幾年高考試題中有關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的考查主要集中在鈉的化合物、鋁的兩性以及鐵的化合物等重要知識點上。題型從傳統的選擇、推斷、計算到近幾年出現的實驗、問答等豐富多樣,題材從傳統的堿金屬、較活潑的鎂、鋁、鐵到課本沒有專門涉及的銅、鉻、鈷、鉛等金屬元素都有涉及。試題主要考查了學生對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運用已學的基礎知識分析、遷移、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這些特點,結合《考試大綱》對這部分知識的要求,我們對2008年的高考化學命題中有關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部分的趨勢作一些原則上的探尋和推測。 1.考綱中對金屬元素及化合物這塊內容可分成二部分來理解。第一部分是鈉、鎂等典型的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第二部分是其它金屬(如鐵和鋁)元素及其化合物。堿金屬是典型金屬元素的代表,鈉是堿金屬的代表,高考中常常會出現以鈉及其化合物為命題落點的試題,如2005年廣東卷第2題。Na2O2是中學階段學生接觸的最重要的過氧化物,故有關Na2O2的性質及計算在近年高考試題中經常出現,2007年的上海卷、河南卷、廣東卷以及2006 年的全國卷Ⅰ中都有一題,內容圍繞Na2O2性質變化規律。鈉的其它化合物如NaOH、Na2CO3、NaHCO3分別作為強堿、強堿弱酸鹽、酸式鹽的代表,在無機化學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而都成為命題的重要物質,它們是物質推斷、鑒別及有關計算的常見物質。另外,注意鈉及其化合物跟非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跟化學實驗的相互聯系,注意與生產、生活的聯系.如候氏制堿法、小蘇打和蘇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等等。 2.有關Mg、Al、Fe的知識在近幾年的高考中出現的次數也很多,它們在離子共存、離子方程式、物質鑒別、制取、推斷、計算等題型中大量出現,其中Mg與CO2反應,Mg3N2與水的反應;Al及其對應的化合物Al2O3、Al(OH)3的兩性,Al3+與CO32-雙水解、Al3+ 、Al(OH)3、AlO2-間的相互轉化;鐵的變價、“鐵三角”的反應和Fe(OH)2的制取、Fe3+的檢驗等實驗、推斷相結合是考試的熱點。 3.考綱中有多條類似于“以××為例,了解(或理解、掌握)×××”的內容敘述,如:以過氧化鈉為例,了解過氧化物的性質;以Fe(Ⅱ)、Fe(Ⅲ)的相互轉化為例,了解變價金屬元素的氧化還原性。對這些內容要注意理解實質和規律性,達到“舉一反三”的要求。這些內容往往是高考命題的重點。 4.從這兩年高考化學試題的特點來看,試題不避開本部分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所以有關鈉的化合物、鎂鋁鐵及其化合物、鎂鋁反應的圖像等重點知識依然是高考出題的出發點。另外,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跟化學實驗的綜合。近幾年的實驗試題中比較多地出現了以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為落點的實驗試題、元素推斷題和無機化工題,請大家加以重視。【復習策略】 金屬是元素化合物的兩大部分之一,也是人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本部分包括高一的《堿金屬》和高二的《幾種重要的金屬》兩章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復習了有關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化學平衡、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和電解質溶液等相關理論知識,因此本部分內容的復習可以緊抓住元素化合物與理論知識的聯系點,以金屬單質→氧化物→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相應的鹽為復習主線,以鈉、鎂、鋁、鐵及其化合物的化學性質為復習重點,運用歸納、對比等方法使學生理解和掌握Na、Mg、Al、Fe及其化合物的有關知識。使學生通過一輪復習將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等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形成以Na、Mg、Al、Fe為核心的知識網絡,并能熟練的書寫各種相關反應方程式(反應眾多是本部分知識的一大特點),快速地進行元素化合物的推斷和計算,使學生自己總結出知識之間的聯系和規律,積累常用的解題思想和方法。【復習方法】 一、堿金屬 堿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聯系脈絡: 這部分內容是歷年高考的重點。鈉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堿金屬元素性質的比較,焰色反應等都是考查熱點。另外,大家復習時還應重視用差量法、守恒法等解題技巧解決有關鈉及其化合物的計算問題。 1.在復習過程中,以鈉和鈉的化合物的相互轉化為知識主線,熟練掌握鈉和鈉的化合物的性質、用途,要注意運用比較的方法,總結歸納堿金屬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質,如堿金屬密度的大小、熔點的高低、活潑性的強弱,其化合物一般易溶于水,離子的顏色為無色;氧化鈉和過氧化鈉的比較,在和水、CO2反應時的相同點和不同點;Na2CO3和NaHCO3的比較,可以從顏色、狀態、俗名、溶解度、和酸反應的快慢、熱穩定性、用途及相互轉化來復習,有利于對知識的鞏固和理解。 2.要強化與理論知識的聯系,運用原子結構知識加強對堿金屬元素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的理解;概括出金屬性強弱比較的依據。同時還要密切聯系生活和生產實際,熟悉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質如NaOH、Na2CO3和NaHCO3應用,了解侯氏制堿法的原理。 二、幾種重要的金屬 金屬有區別于非金屬元素的通性。在復習中,一要從金屬晶體的結構去分析、理解金屬的物理性質(如導電、導熱性、延展性等)。二要從金屬的原子結構及金屬活動性順序表的角度去認識金屬知識的有關規律(如金屬活動性強弱比較規律、金屬的冶煉方法等)。三要掌握典型例題和練習題常用的平均值法、討論法、電子得失守恒法等方法。 1.復習中應該運用對比的方法理解和掌握鎂、鋁及其化合物的有關知識,如把鎂、鋁;氧化鎂、氧化鋁;氫氧化鎂、氫氧化鋁的性質進行對比從而找出知識的規律性(如下表一、二、三)。同時還應該使學生將鎂、鋁及其化合物等零散的知識網絡化,形成以鎂、鋁為核心的知識網絡(如下圖一、二,可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并能熟練地書寫各種方程式,總結出知識規律和常見的解題方法。復習時還應注意訓練有關反應圖像與離子方程式或化學計算相結合等熱門題型。 表一:表二:圖一: 圖二: 2.鐵是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重要金屬。鐵及其化合物是中學化學的重要內容,鐵和鐵的化合物的變價轉化及有關的計算問題,更是學習中的難點之一。因此抓住鐵和鐵的化合物的三角互變規律,是學好這一內容的關鍵所在。復習鐵的氧化物和氫氧化物時也可象前面鎂、鋁的復習一樣,采用列表、對比、歸納的方法,使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有一個深刻、全面、系統的認識(具體的圖表與前面的鎂、鋁類似,這里不再贅述了)。同時,通過對“鐵三角”所涉及的反應的練習,讓學生理解變價金屬不同價態之間轉化的規律,并會熟練的寫有關的化學方程式或離子方程式。從Fe2+的還原性和Fe2+、Fe3+易水解的性質理解亞鐵鹽和鐵鹽溶液配制及保存方法。結合Fe2+、Fe3+的性質掌握兩種離子的鑒別方法。 復習鐵及其化合物的性質要注意: (1)抓價態:從鐵元素三種價態的相互轉化(鐵三角關系)去認識鐵及其化合物間的氧化還原反應規律。 鐵元素的原子在化學反應中,當遇弱氧化劑(如S、H+、Cu2+、I2等)時,鐵只能失去最外層的兩個電子,而生成+2價鐵的化合物,當遇到強氧化劑(如Cl2、Br2、HNO3等)時,鐵原子可以再失去次外層上的一個電子而生成+3價鐵的化合物。 (2)想屬類:如鐵是一種比較活潑的過渡金屬,氧化亞鐵、氧化鐵為堿性氧化物,氫氧化亞鐵、氫氧化鐵為不溶性弱堿,氯化鐵為強酸弱堿鹽,由此去分析理解它們各自所具有的性質。 鐵和鐵的化合物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如下:鐵及其化合物知識網絡:謝謝 大家高三化學一輪復習策略羅田一中 余金安 周艷林 張愛農高三化學復習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對已學習過的化學基礎知識進行歸類、整理、總結。讓學生的知識形成網絡化,規律化和系統化;并且提高他們的分析問題和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進行高考化學復習時,如何才能有效的提高復習效果呢,值得大家共同探索,我們認為應該把握好以下幾點: 一、研究考綱,把握好復習的方向化學高考《考試大綱》命題指導思想是:以能力測試為主導,考查考生對所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縱觀近幾年(理綜)化學高考試題,考題明顯的特征是:“不偏,不怪,不超綱”;命題風格基本保持穩定,突出了對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實驗和科學研究能力,以及獲取知識能力的考查,沒有出現大起大落的變化。對于考綱不要求的內容,堅決刪掉,不追求“偏、怪、難”。對考綱中降低要求的內容,不拓展不加深,把主要精力放在重點、難點、熱點知識上,作好基礎知識的歸納,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如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原子結構,元素周期律,化學平衡離子共存,離子方程式,離子濃度大小的關系,鹽類的水解,有機化學反應方程式,有機官能團的性質和有機物合成與有機推斷等是高考中的熱點考點,因此老師必須花大力氣進行復習和鞏固提高,而對于磷酸酸式鹽與堿的反應,較復雜的氧化還原反應以及涉及量的關系的一類離子反應,硝酸鹽的分解產物,有關根據圖象進行的化學計算,過氧化鈉與某些混合氣體反應后,氣體體積變化方面的內容,要少花精力。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刀刃”上,提高復習的效果。二、精心備課,把握好教與學的關系高考復習與平時的教學不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做到以下兩點。(1)對于知識點的復習課,做到有目標地精講。教師的“教”是更好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歸類、整理,對知識點、考點、熱點進行思考、總結,從而使學生“學”得更為扎實,更為系統,更能靈活運用。對學生已經熟練掌握的知識點,教師如果還多費口舌,不但浪費時間也會令學生不耐煩。應給學生講原理、講應用、講方法、講技巧、講思路、講規律,起到舉一反三、畫龍點睛的功效;對于學生“一聽就懂、一做就錯”的知識,老師要多花時間,強化學生的基礎知識和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2)“講評”是高三復習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講評”就是結合學生的練習試卷,“評存在問題”,“評做題方法和思路”,“評一題多解”,“評思路拓展”。在講評過程中,一方面不要怕花時間,如果盲目追求教學進度,學生暴露的問題不及時解決,他們可能會保留甚至強化這些錯誤的記憶,形成負面效果。另一方面,也不能面面俱到,任何題都平鋪直敘地進行講評,對錯誤率不高的題可跳過,出錯的同學自己下課后可通過問同學或老師進行解決,這樣也提高了這些學生的主動性;有的問題還可通過變化條件或變化設問,引發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總結一題多解,多題一解。避免“就題論題”,要引導學生學會審題,分析問題,尋找解題思路。盡可能地“精講”,講思路、講方法,同時也給學生留一些思考的余地和空間,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能用教師包辦講評的方法代替學生自身的思考和落實。對學生暴露的問題,教師要冷靜分析出錯的原因,找出根源所在,還可找一些相關的題目對他們進行強化訓練。(3)轉變課堂上師生關系。突出“老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原則。高三教學由于時間緊,要注意加強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思考,加強交流,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特別是在近幾年的高考中,學生在實驗方面的文字描述能力丟分比較嚴重,這與平時老師講得多,學生表達得少有關。因此,在化學實驗復習時,教師盡量讓學生多說,多寫,以提高學生文字表達的準確、流暢和完整;老師不包辦代替,不以講代練、以講代學,老師的作用是對學生進行方法的指導和思路的提示,文字的表達應讓學生自己去描述,要求做到言簡意賅。三、深鉆教材,正確處理教材和復習資料的關系教材是高考命題的重要依據。高考復習首先要過好課本關,任何復習資料都不能代替課本。課本上的概念、原理、例題、相關習題、演示實驗都是重要的復習內容和命題的依據。因此,在復習的過程中,老師要使學生知道教材的重要作用,要求學生在結合考綱要求的基礎上,認真閱讀教材,分析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明確哪些屬于記憶性內容,理解性內容,綜合運用內容;明確各章節和知識板塊的目標。如“化學平衡”是中學化學重要理論和高考的常考知識之一,這一知識板塊的重點在于動態的平衡,影響平衡移動的條件,勒沙特列原理的應用。然而,有的學生在總復習時,“眼高手低”,復習的重點不是放在課本,覺得課本上的內容太淺,不屑一顧,把精力緊緊地盯在歷年的高考試題或者其它復習資料上,結果往往是重點抓不住,考點不落實,主干知識復習不到位,以致在高考時,化學表達能力差、基本功欠扎實。如經常漏寫化學反應條件,化學式、電離方程式、化學方程式等化學用語書寫不規范,計算題的結果無單位等等。因此,我們在復習時要反復強調課本的作用,注意課本中演示實驗的操作步驟、原理的要求及表達,抓規范答題,抓表達能力的訓練。當然,在多用教材和用好教材的同時,也應該鼓勵學生在學有余力的基礎上,參考一定的復習資料,以便拓寬知識寬度和難度。四、及時反饋,加強針對性的訓練訓練的目的不僅是為了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也是為了發現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時存在著哪些問題,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查缺補漏。因此,在復習完一個單元或一個專題之后,結合教材內容和考綱對學生進行專題訓練,使老師和學生發現復習中存在的問題,切忌搞“題海戰術”,全面開花只能適得其反。近幾年的高考趨勢來看,總體難度趨于平穩,因此,老師精心挑選訓練的題目,要盡量避免給學生做偏難、偏怪的試題。在第一輪復習訓練時,練習的重點在主主干知識的聯系上,訓練的內容盡量“全面”,而題型主要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比較合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從近年來的高考 反思備考復習策略(甘喜武).doc 關于2008年高考一輪(蘄春一中交流).doc 化學反應速率 化學平衡復習淺談(麻城一中交流).doc 化學實驗交流(黃岡中學).doc 烴的衍生物(紅安一中交流).doc 物質的量與化學計算(武穴中學交流材料).doc 硅、硅酸鹽工業 氮族元素(黃州中學交流).doc 糖類 、蛋白質和合成材料復習方案(英山一中交流).doc 素及其化合物測試題團風中學陳繼革.doc 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ppt 高三化學一輪復習策略(羅田一中交流).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