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考化學實驗題分析及2008年實驗復習對策湖南省城步一中 夏清國 肖雙剛仔細分析2007年高考化學實驗題的特點,研究2008年高考復習的對策,預測2008年高考化學實驗題的趨勢,對2008年的高考無疑是有好處的,筆者就有關07年化學實驗題的特點和08 年的復習對策綜述如下,以期拋磚引玉。?一、從書本實驗取材,注重對課本實驗的延伸、拓展、綜合等改造?(07重慶理綜第27題)某興趣小組設計出右圖所示裝置來改進教材中“銅與硝酸反應”實驗,以探究化學實驗的綠色化。?方案反應物甲Cu、濃HNO3乙Cu、稀HNO3丙Cu、O2、稀HNO3?(1)實驗前,關閉活塞b,試管d中加水至浸沒長導管口,塞緊試管c和d的膠塞,加熱c。其目的是????????????? 。?(2)在d中加適量NaOH溶液,c中放一小塊銅片,由分液漏斗a向c中加入2 mL濃硝酸。c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再由a向c中加2 mL蒸餾水,c中的實驗現象是?????????????????????????? 。?(3)上表是制取硝酸銅的三種方案,能體現綠色化學理念的最佳方案是__ 。理由是????????? 。?(4)該小組還用上述裝置進行實驗證明氧化性KMnO4>Cl2>Br2。操作步驟為???????? ,實驗現象為???????????? ;但此實驗的不足之處是??????????????????? 。?答案:(1)檢查裝置氣密性.?(2)Cu+4HNO3(濃)=Cu(NO3)2+2NO2↑+2H2O,反應變緩,氣體顏色變淡.?(3)丙;耗酸量最少,無污染.?(4)向d中加入KBr溶液,c中加入固體KMnO4,由a向c中加入濃鹽酸;c中有黃綠色氣體產生,d中溶液變為黃棕色;沒有處理尾氣。?二、逆向設問。以前考“氣密性檢驗方法”,現在考“關閉某活塞給某處微熱的目的是什么”;以前考“發生倒吸的原因”,現在考“不會發生倒吸的原因”;以前考試劑的作用,現在考用什么試劑 。?(07上海化學第26題)實驗室模擬合成氨和氨催化氧化的流程如下:???已知實驗室可用飽和亞硝酸鈉(NaNO2)溶液與飽和氯化銨溶液經加熱后反應制取氮氣。?(1)從右圖中選擇制取氣體的合適裝置:氮氣???????? 、氫氣 _____???????? 。?(2)氮氣和氫氣通過甲裝置,甲裝置的作用除了將氣體混合外,還有???????????? 。?(3)氨合成器出來經冷卻的氣體連續通入乙裝置的水中吸收氨,???????? ________(“會”或“不會”)發生倒吸,原因是:??????????????????? 。?(4)用乙裝置吸收一段時間氨后,再通入空氣,同時將經加熱的鉑絲插入乙裝置的錐形瓶內,能使鉑絲保持紅熱的原因是????????????????????????????? ,錐形瓶中還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5)寫出乙裝置中氨氧化的化學方程式:???????????????????????????? ?(6)反應結束后錐形瓶內的溶液中含有H+、OH-、??????? 、?????? 離子。?答案:(1)a、b(2)干燥氣體? 控制氫氣和氮氣的流速(3)不會。因為混合氣體中含有大量難溶于水的氮、氫兩種氣體(4)說明氨的氧化反應是一個放熱反應? 有紅棕色氣體產生(5)4NH3十5O2 4NO+6H2O(6)NH4+ 、NO3-?三、關注實驗細節和邊角知識,這樣可以將“親手做過實驗”的學生與“沒做過實驗”的學生區分開來。?2007年廣東化學10題“排滴定管氣泡的方法”、“取分液漏斗上層液體的方法”;2007上海考“泥三角”、“萃取后物質的分離”。?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科學教育要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科學素養要求學生不僅在學校中動腦動手,更要在生活中用心用眼去觀察。學校化學實驗雖然不斷被冠以“重視”、“加強”的詞語,但高中實驗教學始終停留在多動眼、多動耳、多動嘴、少動手的“學”實驗和機械動手不動腦的做“實驗作業”狀態,始終落后于高考實驗命題的改革。?四、學會讀懂圖表信息。(江蘇07有三道大題是以表格數據的形式給出信息) ?(07海南化學第17題)下表是稀硫酸與某金屬反應的實驗數據:實驗序號金屬質量/g金屬狀態c(H2SO4)/mol·L-1V(H2SO4)/mL溶液溫度/℃金屬消失的時間/s反應前反應后10.10絲0.550203450020.10粉末0.55020355030.10絲0.750203625040.10絲0.850203520050.10粉末0.85020362560.10絲1.050203512570.10絲1.05035505080.10絲1.150203410090.10絲1.150204440?分析上述數據,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4和5表明,??????? 對反應速率有影響,??????? 反應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規律的實驗還有??? ???????????(填實驗序號); ?(2)僅表明反應物濃度對反應速率產生影響的實驗有??????? (填實驗序號);?(3)本實驗中影響反應速率的其他因素還有??????????? ,其實驗序號是?????? 。?(4)實驗中的所有反應,反應前后溶液的溫度變化值(約15℃)相近,推測其原因?????????? 。?答案:(1)固體反應物的表面積? 表面積越大,1和2;(2)1、3、4、6、8;2、5(3)反應溫度;6和7;8和9;(4)因為所有反應中,金屬質量和硫酸溶液體積均相等,且硫酸過量,產生熱量相等,所以溶液溫度變化值相近. ?五、充分利用題干信息與已學知識的銜接。 (06江蘇18)(10分)苯甲醛在醫藥、染料、香料等行業有著廣泛的應用。實驗室通過下圖所示的流程由甲苯氧化制備苯甲醛。?試回答下列問題:?⑴Mn2O3氧化甲苯的反應需要不斷攪拌,攪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⑵甲苯經氧化后得到的混合物通過結晶、過濾進行分離。該過程中需將混合物冷卻,其目的是____。 ?⑶實驗過程中,可循環使用的物質分別為_______、_______。?⑷實驗中分離甲苯和苯甲醛采用的操作Ⅰ是_______,其原理是__?????????????? 。?⑸實驗中發現,反應時間不同苯甲醛的產率也不同(數據見下表)。?反應時間/h12345苯甲醛產率/%76.087.583.672.564.8?請結合苯甲醛的結構,分析當反應時間過長時,苯甲醛產率下降的原因???????? 。?答案:(1)使反應物充分接觸,增大反應速率?? (2)降低MnSO4的溶解度??? (3)稀硫酸? 甲苯? (4)蒸餾?? 利用甲苯和苯甲醛的沸點差異使二者分離??? (5)部分苯甲醛被氧化成苯甲酸?六、有意回避“3+2”時的熱點。以前的高考題較多地圍繞氯、氮、硫、鐵等元素命題,而近幾年,碳化鈣、硅似乎更受關注。?(06天津理綜28)(19分)晶體硅是一種重要的非金屬材料。制備純硅的主要步驟如下:①高溫下用碳還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②粗硅與干燥HCl氣體反應制得SiCl3:Si+3HCl SiCl3+H2?③SiCl3與過量H2在1000~1100℃反應制得純硅,已知SiCl3能與H2O強烈反應,在空氣中易自燃。請回答下列問題:?(1)第①步制備粗硅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2)粗硅與HCl反應完全后,經冷凝得到的SiCl3(沸點33.0℃)中含有少量SiCl4(沸點57.6℃)和HCl(沸點-84.7℃),提純SiCl3采用的方法為 。?(3)用SiCl3與過量H2反應制備純硅的裝置如下(熱源及夾持裝置略去):?①裝置B中的試劑是 ,裝置C中的燒瓶需要加熱,其目的是 。?②反應一段時間后,裝置D中觀察到的現象是 ,裝置D不能采用普通玻璃管的原因是 ,裝置D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③為保證制備純硅實驗的成功,操作的關鍵是檢查實驗裝置的氣密性,控制好反應溫度以及 。?④為鑒定產品硅中是否含微量鐵單質,將試樣用稀鹽酸溶解,取上層清液后需再加入的試劑(填寫字母代號)是____ a.碘水?? b.氯水 c.NaOH溶液??? ?? d.KSCN溶液? e.Na2SiO3溶液?答案:(1)SiO2+2C== Si+2CO↑ (2)分餾(或蒸餾) (3)①濃硫酸 使滴入燒瓶中的 SiHCI3 氣化 ②有固體物質生成 在反應溫度下,普通玻璃會軟化 SiHCl3+H2 Si+3HCl ??③排盡裝置中的空氣 ④bd ??七、實驗題得不到高分的原因。?審不清題意和題目要求、化學用語使用不規范、化學方程式不配平、實驗步驟不完整、語言表達不不到位等等問題幾乎是每年高考試卷中學生均暴露出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不能簡單的歸咎為學生的浮躁、緊張、粗心和習慣不好,也不應完全歸咎為教學任務重、復習時間緊、高考評分標準嚴格等原因。這些問題的出現歸根結底還是學生學科素養差,教學中未將教材當作“自然科學的基本事實、基本原理、基本規律”進行探究,沒有重視學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學信息能力的培養,沒有樹立學科思想,沒有形成學科知識體系。顯然不從根本上改變“落后的教學”,就無法卓有成效的改變“丑陋的試卷”!?八、再做實驗。?實驗題是學生不易得分的地方,甚至有學生對實驗題心存恐懼,建議教師在總復習過程中,安排學生親手重做中學階段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幾個課本實驗,如:?⑴粗鹽提純、萃取與分液、中和滴定(含標準液配制)、蒸餾石油等操作實驗?⑵氨氣、氫氣、氯氣、乙烯、乙酸乙酯等制取實驗?⑶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質遞變的理論實驗?⑷氯氣、硫酸、硝酸、鋁和鐵及其化合物、乙醛等物質的性質實驗?當然,重做這些實驗并不是簡單重復地做一遍,而是要求用新視角重新觀察、審視已做過的這些實驗。具體地說,就是要求對每個重做的實驗做到“一個了解、五個學會”。即了解實驗目的、步驟和原理;學會控制條件、學會使用儀器、學會觀察分析、學會解釋結果得出相應結論以及學會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同時還要培養七種意識,即:①動手操作意識;②安全意識;③規范化意識;④環保意識;⑤質量意識;⑥定量意識;⑦創新、質疑意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