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合格考知識點之政治生活第一課 生活在人們當家做主的國家1.我國國家性質 (1)我國國家性質: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領導階級是工人階級;階級基礎是工農聯盟;社會基礎是人民群眾。) (2)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人民當家作主(3)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①最廣泛:民主主體和民主權利的廣泛性。②最真實:a: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質保障;b: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也體現民主真實性。③最管用:我國建立了一整套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4)人民民主具有專政職能。依法打擊各種破壞活動和犯罪活動,保障人民民主,維護國家長治久安2.必須堅持人民民主專政(1)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這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我們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堅持人民民主專政作為四項基本原則之一,已被莊嚴地載入我國憲法 (2)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政治保證。3.我國公民的政治權利和義務(1)政治權利:①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公民基本的民主權利,公民參與國家管理的基礎和標志。②監督權:包括批評、建議、檢舉、申訴和控告權等(必須是監督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③政治自由: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自由(不是絕對自由,而是法律范圍內相對的自由)(2)政治義務:①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②遵守憲法和法律(公民根本行為準則);③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④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4.我國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1)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2)堅持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則 (如何處理權利和義務關系)(3)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在我國,國家與公民個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總結:公民角度的基本知識①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②公民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政治自由和監督權等政治權利。③公民必須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遵守憲法和法律,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等政治義務。④公民參與政治生活應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則、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⑤公民要不斷提高政治參與能力,增強主人翁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有序參與政治生活,積極參與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第二課 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公民政治參與的途徑和方式: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1:民主選舉:選舉方式: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選舉人角度);等額選舉、差額選舉(被選舉人角度)(2)選舉制度:我國采用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相結合的選舉方式。2:民主決策: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專家咨詢制度;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社會聽證制度。公民直接參與民主決策的意義:有利于決策的民主性和科學性(核心句)①有助于決策充分反映民意,體現決策民主性;②有利于決策廣泛集中民智,增強決策科學性。③有利于促進公民對決策的理解,推動決策的實施。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和信心,增強公民的社會責任感。3:民主管理:農村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1)機構:村委會和居委會(二者都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不是國家機關,不是基層政權組織)(2)基礎:自己選舉當家人,是村民自治基礎,也是村民參與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徑(3)公民直接參與基層民主管理的意義①有利于保證人民群眾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是人民當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徑(核心句)②擴大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最為廣泛而深刻的實踐,也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礎性工程。③有利于提高公民政治參與意識和實際本領,調動積極性,提高了參政治生活的能力。4:民主監督:(1)民主監督方式:信訪舉報制度;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輿論監督制度;其它新形式(監督聽證會、民主評議會、網上評議政府等)(2)公民負責地行使監督權的意義:①有利于被監督者改進工作; ②有利于激發公民關心國家大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謀劃策的主人翁精神。(3)如何負責地行使監督權:①要敢于同邪惡勢力進行斗爭,勇于行使監督權;②采用合法方式,堅持實事求是原則,不干擾公務。綜合考查我國公民為什么能(或為什么要)做某件事1.與公民相關的知識的整合(1)公民政治參與的保障。國家性質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社會主義民主具有廣泛性和真實性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2)依法行使政治權利(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政治自由和監督權),履行政治義務(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遵守憲法和法律,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3)公民政治參與的原則: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堅持權利與義務統 一的原則、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4)公民政治參與的途徑: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5)我國公民與政府是和諧統一的新型關系。一方面,公民的社會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公民又享受著政府提供的服務。了解政府的性質和職能,相信我們的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尋求政府的幫助,監督政府的行為,是我國公 民意識強和政治素養高的體現。(6)要有序參與政治生活:遵循憲法、法律、規則、程序參與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依法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義務;要正確處理權利與義務的關系;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7)明確公民政治參與的意義:從社會角度看,有利于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構建和諧社會;從公民角度看,有利于維護公民合法權益,激發公民政治參與的熱情,提高公民政治參與能力;從國家機關角度看,有利于促進國家機關改進工作,依法履行好自身的職能。2.公民做某件事的原因設問方式公民為什么要(能)做某事。答題角度必要性+重要性具體要點必要性:國家性質、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等重要性:對公民、對國家、對社會等的意義3.公民怎樣做某件事設問方式公民如何發揮在某件事中的作用。答題要點權利義務+基本原則+政治參與(或途徑)+有序參加。第三課 我國政府是人民的政府1.政府相關知識(1)政府性質:我國政府是為人民的政府;是國家行政機關;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2)政府職能:轉變政府職能,構建服務型、法治型政府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的職能②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職能(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③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 ④加強社會建設⑤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注意:履行政府職能的主體必須是各級政府,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人民政協、村(居)民委員會等不是行政機關,不能履行政府職能。2.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法治政府①各級政府必須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政府履行基本職能,有效發揮作用,并不意味著政府包辦一切。我國正在深化機構改革和行政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②我國正在努力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政府宗旨和工作原則①宗旨:是為人民服務②工作原則:對人民負責(a:堅持為人民服務工作態度;b:樹立求真務實工作作風;c: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工作方法。)政府作用:提供管理和服務,便民利民的政府我國政府職能的轉變為什么我國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宗旨是為人民服務,工作的基本原則是對人民負責,這決定了 我國政府必須轉變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怎么辦①各級政府必須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②做到不越位、不錯位、不缺位,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簡政放權;③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貫徹對人民負 責的工作原則,做到審慎行使權力,科學、民主、依法決策,堅持依法行政,自覺接受監督。建設法制政府的原因和要求1.原因:建設法治政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是全 面依法治國的重大任務。2.要求:一是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基礎);二是完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三是推進行政決 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四是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重點);五是強化對行政權 力的制約和監督;六是依法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糾紛;七是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員法治思 維和依法行政能力。第四課 我國政府受人民的監督1.政府依法行政為什么、怎么辦(1)為什么:①根本原因:我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②必要性:政府依法行政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體現了對人民負責的原則。意義: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眾的權利和自由(對人民)②有利于加強廉政建設,增強政府的威性;有利于防止行政權力缺失和濫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對政府)③有利于帶動全社會遵重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對社會)(2)怎么辦:政府要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勇于負責、敢于擔當,堅決糾正不作為、亂作為,堅決克服懶政、怠政,堅決懲處失職、瀆職。(3)政府決策:包括決策、執行、監督等環節。政府的決策是否科學,關系著國計民生。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2.對政府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的原因和措施(1)監督政府權利的原因:根本原因: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我國政府是人民 的政府,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國家行政機關,政府的權力是法律和人民賦予的,政府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因此,政府必須自覺地接受人民監督。必要性:①權力是把“雙刃劍”,為防權力濫用,需要監督。②由國家性質、政府性質決定,體現政府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對人民負責的原則。③自覺接受人民監督也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重要性(意義):政府接受監督是堅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證①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最強的決策。②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減少和防止工作失誤。③才能防止濫用權力、以權謀私等腐敗行為,保證清正廉潔。④才能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造福人民,建立有權威的政府。(2)如何對政府權力進行監督和監督(①②③點從政府角度、④點從公民角度)①關鍵:關鍵在于建立健全制約和監督體系,這個體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一靠民主:要保障廣大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發揮人民民主的監督作用。二靠法制:要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建立健全質詢、問責、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機制。②體系:建立全面的行政監督體系,加強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③工程:實施陽光工程,堅持政務公開,建立信息公開制度和公開辦事制度,增加工作透明度。④公民:公民要有序參與政治生活,依法負責行使監督權,敢于監督、采取合法方式(通過信訪舉報制度,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輿論監督制度,監督聽證會、民主評議會、網上評議政府等方式)3.我國的行政監督體系我國已經依據憲法和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監督體系.它包括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中國共產黨的黨內監督.國家監察機關的監督、人民政協的監督、社會與公 民的監督、國家司法機關的監督.行政系統內部的監督等多種監督形式.4. 政務公開的意義有利于規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便于公民監督政府的工作,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我國政府為什么做某事、怎樣做某事(1)政府為什么做某事(1)常見的設問方式:①直接設問:直接問政府做某事的“原因”“理由”“依據”等;②間接設問:如探究政 府做某嚷的“合理性”“正確性”,要求論證或反駁觀點等。(2)答題要點:①是由我國的國家性質決定的;②是由我國政府的性質決定的;③我國政府的宗旨 是為人民服務,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則是對人民負責;④政府履行某種職能的內在要求(依 據材料中體現的職能回答);⑤政府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依法行政、自覺接受監督、打造 有權威的政府的需要;⑥政府做好某件事的具體意義。(2)政府怎樣做某事常見的設問角度:如何解決問題、如何履行職能、如何約束權力、怎樣提升治理能力、如何打造服務型政府、為政府提出建議等。答題要點:①切實履行好自己的職能,法定職責必須為;②政府應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態度, 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③堅持依法行政,提 高行政管理水平;④健全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體系,自覺接受人民監督;⑤審慎行使權 力,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⑥堅持政務公開,打造有權威的政府。第五課 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人民代表大會(1)性質:國家權力機關(2)職權:①立法權(法律立、改、廢);②決定權;③任免權;④監督權(監督一府一委【監察委員會】兩院)(注意:人大通過其他國家機關已做事情是監督權,通過未做的事情是決定權,比如預算和決算)(3)體系:全國人大和地方人大(人大≠全國人大)①全國人大地位:全國人大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在我國的國家機構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國家機關, (一府一委【監察委員會】兩院、主席)都由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②全國人大常機構: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閉會期間執行全國人大部分職權)2.人大代表 (1)地位:人大代表是國家權力機關組成人員(2)義務:協助憲法和法律的實施;密切聯系群眾,聽取反映人民意見,努力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 (3)權利:①審議權;②表決權;③提案權(向人民代表大會提交議案);④質詢權(質詢一府兩院)3.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地位:我國政體,我國根本政治制度。(2)基本內容(人民如何行使國家權力)(3)組織活動原則:民主集中制,即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的制度(了解)①在人大與人民關系上:人大代表由人民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集中);人大在重大問題上實行少數服從多數原則討論決定(民主)。②在人大與其他國家機關關系上:其他國家機關都由人大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集中);其他國家機關依法行使各自職權(民主)。③在中央和地方關系上:在中央統一領導下(集中),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積極性與創造性(民主)。(4)優越性: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動員了全體人民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保證了國家機關協調高效運轉,維護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5)態度:①堅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為了更好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適應國家現代化總進程,提高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效治理國家的能力,中國共產黨明確提出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并將它確定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②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必須保證和發展人民當家作主,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注意:區分公民、人大、人大代表、政協的職權公民的權利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政治自由、監督權人大的職權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人大代表的職權審議權、表決權、提案權、質詢權政協的職能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人大代表為什么和如何做某事人大代表為什么要這樣做?答題要素:地位+權利+義務+與人民的關系。法律地位決定的——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①是行使權利的表現——提案權、審議權、表決權、質詢權。②是履行義務的需要——協助憲法和法律的實施,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聽取和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努力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并接受人民監督。③與人民的關系——產生、負責、服務與監督。人大代表應該怎樣做?答題要素:權利+義務+素質。積極行使權利:提案權、審議權、表決權、質詢權。自覺履行義務:協助憲法和法律的實施,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聽取和反映人 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努力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接受人民監督;增強履職意識,提高履職能力。第六課 我國的政黨制度中國共產黨 (1)地位:我國執政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大的優勢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2)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3)性質: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4)指導思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5)執政理念: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6)領導方式:思想領導、政治領導、組織領導。(7)執政方式:依法執政。(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須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依法執政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國首先是依先治國,依法執政首先是依憲執政。支持人民代表大會依法履行職能,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是黨依法執政的重要體現。)2.我國政黨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1)地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2)基本內容 ①通力合作的友黨關系: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不是兄弟黨;不是在朝黨與在野黨)②多黨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政治領導(政治原則、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針政策的領導) ③多黨合作的基本方針: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④多黨合作的根本活動準則:遵守憲法和法律; ⑤多黨合作的重要機構:人民政協。 3.人民政協(1)性質:人民政協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2)職能: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的職能。4.我國政黨制度的優越性①它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能夠真實、廣泛、持久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國各族各界 根本利益。②它把各個政黨和無黨派人士緊密團站起來,為著共同目標而奮斗.③它通過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種意見和建議。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第七課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針1.我國新型民族關系: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平等≠現實平等≠立法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2.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含義: 是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注意:民族區域自治前提: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少數民族聚居)(2)地位:它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政策,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3)自治地方: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三級(不包括民族鄉)(4)自治機關: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雙重性質) (5)核心內容:行使自治權自治權(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沒有立法權,只有立法自治權)(6)優越性:①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全;②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 ③有利于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④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3.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二者包含關系)(1) 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3)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不是阻止宗教對外交往)(4)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民族地區取得發展成就的原因綜述(1)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政治因素1.根本前提: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2.政治環境: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社會主義民族關系。3.貫徹落實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民族平 等為實現民族團結奠定了政治基礎,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 條件,各民族共同繁榮為實現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提供了物質保證。4.制度保障: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區域自治,維護了國家統一和安全,保障了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得以實現,發展了新型民族關系,促進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5.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我國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自主自辦的原則。(2)各主體對推動民族地區發展肩負的責任主體措施黨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領導核心的作用,提高執政能力,堅持新發展理念,貫徹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人大通過行使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和監督權,為民族地區發展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督促相關國家機關落實有利于民族地區發展的各項政策。政府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切實履行管理和服務職能,統籌區域發展。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的職能,為民族地區發展建言獻策。公民①自覺履行憲法規定的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②反對地方民族主義和大民族主義,維護民族平等。③遵守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尊重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如何鞏固新型的民族關系1.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等民主制度,切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地位,為新型的民族關系提供根本的制度保障。2.堅持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3.堅持和完善我國的法律體系,為我國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提供法律保障。4.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為鞏固社 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提供制度保障。5.公民要堅持權利和義務相統一的原則,自覺履行憲法規定的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以實際行動共同維護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第八課 走近國際社會1.國際社會主要成員 成員:主權國家(最基本成員);國際組織;聯合國。2.主權國家(1)基本要素:人口、領土、政權、主權(主權作為國家統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權力,是一個國家的生命和靈魂)(2)權利: ①獨立權(按本國意志處理內政和外交,不受他國干涉)②平等權(國際法上地位平等,不強迫它國接受自己意志,外交上使用本國文字)③自衛權(國防建設、自衛戰爭);④管轄權(管理人和物)。(3)義務:不侵犯別國,不干涉他國內政,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等。3.國際組織 類型:政府間和非政府間的,世界性的和區域性的4.聯合國 (1)性質與地位:當代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的政府間的國際組織(2)宗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3)中國與聯合國:我國是聯合國創始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一貫遵循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支持聯合國憲章精神內的各項活動。(注意:不能認為我國支持聯合國各項工作和活動)5.國際關系 (1)基本形式:競爭、合作和沖突(往往三種形式同時存在) (2)①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而利益對立則是引起國家沖突的根源②國際關系實質是一種利益關系,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任何國家不應以維護本國國家利益為由,侵犯別國主權和安全,干涉別國內政。6.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 (1)原因: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性質),我國家利益與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就是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當、正義的(國家性質決定國家利益)(2)內容:我國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國家利益至上。堅決維護主權、安全、發展利益。(3)我國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第九課 維護世界和平 促進共同發展1.當今時代主題:和平與發展 (1)主要障礙: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2)解決途徑: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建立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的國際新秩序。(3)發展問題:全球發展最突出問題是南北發展不平衡,原因是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2.世界多極化不可逆轉 (1)世界多極化趨勢不可逆轉(2)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各國都將發展經濟和科技作為重點,增強綜合國力(了解)3.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要保障各國享有主權平等和內政不受干涉的權利,保障各國享有平等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保障各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享有平等的發展權利,保障各個民族和各種文明共同發展的權利。4. 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為什么: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了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基本內容:宗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基本目標:維護我國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基本立場:獨立自主(在國際事務中堅決捍衛國家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對國際問題自主決定自己態度和對策)基本準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包括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我國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1.性質:中國堅持和平發展道路,不同于以往西方列強通過侵略、征服、控制的途徑,掠奪、攫取別國的財富來實現自身的發展,而是通過自身的努力和自主創新,采取和平方式,增加財富,實現自身的發展。2.原因:①這是由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的,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決定了我國絕不侵犯別國的利益、主權和領土完整,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在相對穩定的國際環境中進行;②這符合時代主題的要求,順應了世界多極化的趨勢;③這是落實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要求;④這是黨和人民根據時代發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戰略抉擇;⑤這是履行主權國家義務的要求,符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要求,體現中國的大國責任和擔當,是拓展共同利益,在共同發展中實現和發展本國國家利益的需要,是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構建國際政治經濟新 秩序的要求等。3.措施①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所有國家發展友好合作,改善和發展同發達國家的關系,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加強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和務實合作,加強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②增強我國綜合國力,努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③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推動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建立。④切實履行主權國家的義務,自覺遵循《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⑤堅決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尊重別國合法權益,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