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51張PPT。把握方向 準確定位提高復習效率2008年4月16日 海口九中3、淡化繁雜計算、酸堿鹽之間的相互轉化4、凸顯化學與生產生活的密切聯系5、關注科學探究,考查學生的思維方式2、重視基礎,考查能力1、考查主干知識、核心概念6、在試題內涵中體現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要求 一、把握方向(一)近幾年中考試題特點初中化學課程標準內容標準化學科一、考試目標和要求 重視基礎,關注探究,聯系實際,促進發展。命題關注核心概念和原理,重視知識的相互聯系,特別重視通過實驗考查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關注化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確保試題的科學性,杜絕生造、難繁的題目。在試題內涵中應體現課程標準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要求。不追求知識覆蓋面。四、試卷結構1、化學滿分100分,超量總分110分。2、試題主要題型及比例: 選擇題約占38% 填空題約占18% 簡答題約占22% 實驗題約占10% 計算題約占12%。3、各部分內容比例為: 身邊的化學物質約占42% 物質構成的奧秘約占23% 物質的化學反應約占22% 化學與社會發展約占13%4、難度分布 容易題∶中等題∶較難題=7∶2∶1(大約) 全卷試題總難度控制在0.60左右。5、試卷題量按60分鐘考試時間設計。(二)我的建議1、學習課程標準,把握新課程要求。2、把握主干知識、核心概念。3、重視科學探究能力的學習。4、關注化學與STSE的關系。06中考1.下列詩句描述的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B.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C.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D.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07中考27.下列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A.冰川融化 B.食物腐敗 C.鐵絲彎曲 D.玉石雕刻物質的變化酸堿性與pH07年初賽11.參照下表中某些食物的近似pH,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檸檬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B.胃酸過多的人應少吃蘋果C.上述食物中只有雞蛋清呈堿性D.西紅柿的酸性比蘋果的酸性弱07年中考31.一些食品和生活用品的pH如下,其中顯堿性的是常見金屬06中考5.選用金、銀、銅等金屬制作錢幣,從化學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A.硬度大 B.化學性質比較穩定 C.密度大 D.有比較漂亮的色澤07初中化學競賽初賽12.銅在自然界中的含量比鋁少,但是,人類最早使用的是銅——古老的金屬,而鋁卻是近二百年才大量使用——年輕的金屬。從化學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A.銅的硬度大 B.銅的化學性質比較穩定 C.銅的密度大 D.銅有比較漂亮的色澤07中考45.鋁在地殼中的儲量約為銅的1000多倍,但鋁的大規模開發使用卻比銅晚6000多年,說出主要原因,并列舉實驗事實支持你的觀點。 07調研測試13.“釜底抽薪”這一成語從化學角度來理解的意思是A.降低溫度滅火 B.撤走可燃物滅火C.隔絕空氣滅火 D.以上說法都不妥07中考38.發生森林火災時,為防止火勢蔓延,常將部分樹木砍掉,設置隔離帶。其滅火原理是A.隔離空氣或氧氣 B.將可燃物隔離 C.降低可燃物溫度 D.降低可燃物著火點燃燒的原理與滅火的方法08年初賽23.滅火氈是一種新型的滅火用品。使用時,將滅火氈從套中取出,覆蓋在燃燒物上,以達到滅火目的。(1)滅火氈的滅火原理是 。 (2)請舉出一種與上述滅火原理不同的滅火方法 。06中考23.右下圖是實驗室中常用于制取氣體的實驗裝置圖(1)指出圖中a儀器的名稱 ; (2)A裝置能用于收集 氣體;(3)B裝置能用于收集 氣體。07中考48.有兩種未知物質,分別是固體和液體,它們混合后立即產生一種氣體(1)寫出編號為①的儀器名稱 ;(2)制取該氣體發生裝置可選用圖 (填序號)A B C氣體的制備、收集方法07初賽25.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重要工具。下圖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問題:(1)為元素周期表的制定工作做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是 ;(2)請查出氟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 ,寫出14號元素的元素符號 ;(3)上述元素中容易失去電子形成陽離子的是 (任選一種,填寫離子符號)。07中考42.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重要工具,下圖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表中第14號元素是 ;(2)查出磷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 ;(3)請用表中的元素符號所組成的物質寫出符合要求的化學方程式: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兩個分解反應① ;② 。 科學探究的若干要素 提出問題 猜想與假設 制定計劃 進行實驗 收集證據 解釋與結論 反思與評價 表達與交流2008年初賽19.為研究鐵絲的粗細對鐵在氧氣中燃燒的影響,下列實驗能達到目的的是:A.在同一瓶氧氣中,先后進行不同粗、細鐵絲的燃燒實驗B.在兩瓶不同濃度的氧氣中,分別同時進行粗、細鐵絲的燃燒實驗C.在兩瓶相同濃度的氧氣中,分別同時進行粗、細鐵絲的燃燒實驗D.在兩瓶不同濃度的氧氣中,分別同時進行相同鐵絲的燃燒實驗變式練習 為研究氧氣的不同濃度對鐵在氧氣中燃燒的影響,下列實驗能達到目的的是:A.在同一瓶氧氣中,先后進行不同粗、細鐵絲的燃燒實驗B.在兩瓶不同濃度的氧氣中,分別同時進行粗、細鐵絲的燃燒實驗C.在兩瓶相同濃度的氧氣中,分別同時進行粗、細鐵絲的燃燒實驗D.在兩瓶不同濃度的氧氣中,分別同時進行相同鐵絲的燃燒實驗化學與STSE 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抽提其中蘊含的與化學相關的內容(要求情景盡可能真實、科學、重視正面引導等)。其教育價值是多方面的。 如何考查能力? 能力的考查有“了解” “理解”等不同的層面 了解 —— 知識的重現 理解 —— 知識呈現方式的轉化 30. 下列物質屬于純凈物的是 A.蔗糖水 B.椰子水 C.蒸餾水 D.礦泉水31.一些食品和生活用品的pH如下,其中顯堿性的是33.下列說法中,你認為不科學的是 A.食用碘鹽可防治碘缺乏病 B.使用含氟牙膏可預防齲齒 C.缺乏維生素A,會導致夜盲癥 D.實施“醬油加鐵”,可減少廚房污染07中考調研17.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它能改善我們的生活。請從“A.氮氣 B.生石灰 C. 食醋 D. 維生素C E.聚乙烯 F.乙醇 G. 食鹽”中選擇適當的物質填空(填寫字母序號)。(1)常用作袋裝食品干燥劑的物質是 ;(2)可以制作食品包裝袋的是 ;(3)可以代替汽油用作汽車燃料的是 ;(4)防止引起壞血病的是 。07中考45.鋁在地殼中的儲量約為銅的1000多倍,但鋁的大規模開發使用卻比銅晚6000多年,說出主要原因,并列舉實驗事實支持你的觀點。知識呈現方式的轉化鋁的儲量多,銅的儲量少;銅的使用時間早,鋁的使用時間晚。(1)需要將鋁與銅的活潑性比較轉化為對上述事實的解釋。(2)需要將鋁比銅更活潑的比較具體化。07中考調研19.在加熱條件下發生某一化學反應,現對反應體系內的A、B、C、D四種物質進行測定,測得如下數據:問:(1)表中“待測數據”的數值是 ;(2)此密閉容器內反應類型屬于 (填基本反應類型)。 科學家通過宇宙探測儀發現金星大氣層中含有物質X。X可以通過下列反應制取則物質X的化學式為A. CO B.CO2 C.C3O2 D.C2O3CH2(COOH)2 X+2H2O06中考17.把A、B、C、D四種純凈物放在一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回答下列問題:(1)反應后D的質量是 g;(2)C物質可能是 (填寫反應物、生成物或催化劑);(3)容器中發生反應的反應類型是 (填寫基本反應類型)。共同的思考 1、弄清試題的考查點,挖掘試題背后蘊含的知識點。 2、準確界定考試范圍,區分能力的考查與超綱。49.某未知物質A(如右圖)儲存在煤油中,小明為了研究這種物質,進行了實驗并記錄如下:(1)寫出A物質的兩點物理性質 、 ;(2)小明從A物質的保存方式推測出A較活潑,可能會與水反應,請設計實驗方案驗證小明的推測(簡要說明實驗思路即可)。 設置此題的目的在于,引導教學重視科學探究,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人類對世界的認識,總是在不斷的發現之中,既要有大膽的探索精神,更需要有科學的方法。二、準確定位充分了解學情,才能準確定位。關注眾數分,找準我們能夠改變的空間。Q中學某班成績(62人,平均分89.4)N中學某班成績(42人,平均分48.1)Y中學某班成績(63人,平均分59.7) 在一份試卷中,如果某一難度檔次的試題所占的分數越多,就越能把與這一檔次水平相當的學生的考分拉開。與此相反,如果某一難度檔次的試題分數越少,則將促使與這一檔次相當的學生考分相互接近。 ——黃恕伯表1 2007年中考各分數段人數統計分析表(總體樣本113950人,包括缺考學生,全卷難度系數為0.529 )?表2 2006年中考(課改區)各分數段人數統計分析表(總體樣本60851人,包括缺考學生,全卷難度為0.516 )?三、避免不必要的丟分 化學用語書寫不規范。 語言表達不準確。 化學反應條件、箭頭使用混亂。 化學計算步驟不完整等等。 每年中考,許多考生重復著過去的故事。其背后,是否反映了教學中重復往日的故事呢?老師的抱怨這樣簡單的問題,學生都不懂。這個問題講了三遍,學生還是不會做。我們需要反思對于你的學生來說,這個問題簡單嗎?對于講了三遍的內容,學生仍然不懂,我們講清楚了沒有? 任何年齡階段、任何發展水平的任何學生都是帶著自己的觀念進入教學過程的,因此,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傾聽學生自己的觀念。 “如果我們傾聽學生,他們會聽到他們自己的答案。” ——Lisa Schneier我們共同努力 將關注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真正落實到位。 給學生一定的空間,給學生一個學習的理由。成長博客http://blog.cersp.com化學頻道博客號:16607活動延續1、專家報告、教師備考經驗相關資料上傳“化學頻道”供廣大教師分享。2、教師上課錄像上傳“化學頻道”。3、4月18日晚20:00—22:00,組織廣大教師在線研討。謝 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