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上教版化學中考復習指導綱要(浙江省臺州市)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上教版化學中考復習指導綱要(浙江省臺州市)

資源簡介

課件171張PPT。九年級化學 上教版中考復習指導

解讀 “ 考試實施意見 ” 學習理科綜合中考試 題
交流復習 的策略和方法
一。解讀“考試實施意見”考試性質
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是義務教育階段的終結性考試,考試結果既是衡量學生是否達到畢業標準的主要依據,也是高中階段學校招生的重要依據之一。
考試范圍
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以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規定的內容為命題依據,參照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修訂本·九年級上冊和下冊 。 考試形式
答卷方式:閉卷、筆試。
考試采取化學、物理兩科合卷考試(由化學部分和物理部分組成),合卷考試時間共150分鐘,卷面滿分150分(其中化學占60分,物理占90分)。
試卷結構
1、試卷長度:化學、物理兩科合卷考試共16K版8頁,其中化學約占16K版4頁。
2、試卷難度結構
化學、物理合卷考試中,化學部分難度0.7左右。其中容易題約占60%,中等難度題約占30%,較難題約占10%。
3、試卷題型結構:化學、物理合卷中化學科題型、題量、分值大致如下:
4、2006年化學試題分值分布大致如下:
化學部分的命題應本著“重視基礎,關注探究,聯系實際,促進發展”的思路,試題應體現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著重考查學生進入高一級學校及自身未來發展所需要的最基礎的化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和所應具有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還應考查學生初步運用所學化學知識,去觀察、分析生活、生產和社會中各類有關化學問題的能力。
命題原則 化學——觀察能力 化學——實驗能力 化學——思維能力化學——自學能力 ? 內容標準內容標準
(含5項一級主題,共18項二級主題)
共100條 在新的課程標準中,課程目標的呈現方式由原來的了解、理解、應用、掌握這些模糊的表述轉變成一些更為具體、更易把握的行為動詞的表述,使內在的心理活動過程和外在的行為表現統一起來。課標目標要求說明1.認知性學習
知道、記住、說出、列舉、找到
知道“是什么”。能夠記住學過的知識的要點,能夠根據提供的材料識別是什么。
認識、了解、看懂、識別、能表示
理解、解釋、說明、區分、判斷
能夠“應用”。能夠分析知識之間的聯系 和區別,能夠綜合運用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
課標目標要求說明 2.技能性學習

模仿水平:初步學習
獨立操作水平:初步學會
3.體驗性學習

經歷水平:體驗、感受
反應水平:意識、體會、認識、關注、遵守
領悟水平:初步形成、樹立、保持、發展、增強 課程標準的基本框架 ? 前言
? 課程目標
? 內容標準
? 實施建議
? 術語解釋課程標準分析課程標準分析科學探究(初步形成科學探究能力)
(一)發展科學探究能力
1、能比較清楚地表述所發現問題。
2、在教師指導下或通過小組討論,提出活動方案,經歷制定科學探究活動計劃的過程。
3、能獨立地或與他人合作對觀察和測量的結果進行記錄,并運用圖表等形式加以表述。
4、初步學會運用調查、資料查閱等方式收集解決問題所需要的證據。
5、初步判斷事實證據與假設之間的關系。
6、在解釋與結論這一類,能依據一定的標準對物質及其變化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學會通過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認識知識之間的聯系,形成合理的認知結構。
例如。構建知識網絡,理清物質間的相互聯系,是化學學習中的一種重要方法。在下圖方框中填寫適當物質的化學式,使得連線兩端的物質能相互反應,且分別反映出單質A、化合物B的3條不同的化學性質。
?
例如。甲、乙、丙是3個實驗的示意圖,根據圖中所發生的化學反應現象及化學反應原理,進行總結歸納并回答下列問題:
(1)所發生的3個反應有許多共同的特點,分別是:
① ;② ;
③ ;
④ ;
……(只答4點)。
(2)任選上述3個實驗中的一個,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例如。金屬活動順序是按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排列的,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數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的,排列都有一條的規律,請判斷下列兩組物質是按什么規律進行 排列的?
①HCl、Cl2、NaClO、KClO3、HClO4排列的規律是 .
②P2O5、H3PO4、H2CO3、CO2、CO排列的規律是 。

例如:下圖為海水和人體中部分元素的質量分數:讀圖后你從中得到的信息有(至少寫兩點):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學習基本的實驗技能
1、能進行藥品的取用、簡單儀器的使用和連接、加熱等基本的實驗操作。
2、能在教師指導下根據實驗目的選擇實驗藥品和儀器,并能安全操作。
3、初步學會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
4、初步學會根據某些性質檢驗和區分一些常見物質。
5、初步學會稀釋常見的酸、堿、溶液。
例如。下列實驗基本操作正確的是 ( )
?
?
?
?
例如。某校的一堂初中化學課:首先教師在一只干燥的小燒杯中放幾粒氫氧化鈉固體,讓同學們觀察。現象是 ,受到的啟示是 。然后,教師要求學生自己動手配制100g2.5%的氫氧化鈉溶液。其中甲同學實驗操作如下:
(1)稱取2.5g 固體氫氧化鈉:在天平的兩端各放一質量相同的紙片,調整天平的零點,然后在左盤放2g砝碼,游碼放至0.5g處,往右盤加氫氧化鈉固體至天平平衡。
(2)配制溶液:用量筒取100mL水后,將氫氧化鈉加入量筒中,邊加邊攪拌。請你指出甲同學操作的錯誤:
① ;② ;
③ ;④ ;
實驗結束,老師要求把配置好的溶液裝入細口瓶,強調蓋緊瓶塞,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
例如。為了除去氯化鈉樣品中的碳酸鈉雜質,興趣小組最初設計了如下的方案并進行實驗。
?
?
?
(1)寫出沉淀A的化學式 。
(2)加入CaCl2溶液后,分離除去沉淀A的實驗操作方法是 。
(3)某同學在實驗過程中,又發現了新的問題:此方案很容易引入新的雜質,請寫出固體B的成分 (用化學式表示)。
(4)該同學繼續探究后又提出新的方案:將混合物X溶解,若滴加鹽酸至不再產生氣體為止,則既能除去Na2CO3雜質,又能有效地防止新雜質的引入。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身邊的化學物質 1.能進行溶質質量分數的簡單計算。
2.能區分常見的金屬和非金屬; 3.知道常見酸堿的主要性質和用途 4.會用酸堿指示劑和PH試紙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5。能說明氧氣、二氧化碳主要性 質物質構成的奧秘 1、能從組成上識別氧化物,區分純凈物和混合物、單質和化合物、有機物和無機物 2.能用微粒的觀點解釋某些常見的現象。
3、能用化學式表示某些常見物質的組成。
4、利用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進行物質組成的簡單計算。
物質的化學變化 1.理解反應現象和本質的聯系。
2.初步形成“物質是變化的”觀點。 3.初步認識常見的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和復分解反應,并能用于解釋與日常生活相關的一些現象。
4、能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對有關的置換反應進行簡單的判斷,并能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5、認識質量守恒定律,能說明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
6、能正確書寫簡單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并進行簡單的計算。
化學與社會發展 1。理解水對生命活動的重大意義, 形成保護水資源和節約用水的意識。
2。初步形成正確、合理地使用化學物質的意識 二。命題介紹化學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理念之一:從目標來看,要從過分強調“雙基”的化學課程向培養學生全面的科學素養的化學課程轉變。
?理念之二:從目標的價值取向來看:要從面向少數人的化學課程向面向全體學生的化學課程轉變。
?理念之三:從內容來看:要從過分注重學科系統知識的化學課程向貼近社會、貼近生活,體現STS教育思想的化學課程轉變。
?理念之四:從實施來看:要從以接受式學習為主的化學課程,向以探究式學習為主的化學課程轉變。
?理念之五:從評價來看,要從注重學習結果和知識獲得的化學課程,向既注重結果又關注過程,既注重知識的獲得又關注科學過程與方法的掌握,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形成的化學課程轉變。
命題指導思想有利于引導理科新課程的實施全面落實“課程標準”所設定的目標;
有利于全面、準確地反映初中畢業生理科課程的學業水平;
有利于學生和教師的發展,體現以人的發展為本的理念;
有利于高中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擇優錄取新生。穩中求變,變中出新。
“穩”――主要體現在試卷的結構、內容、題型、
題量等保持基本穩定,全卷難度緩慢調整,
從而使絕大多數考生能接受。
“變”――主要體現在中檔題的數量有所增大,考
查能力的力度有所增大,題目的靈活性有所
增大,用現在的“靈活”代替從前的“難”,從而
使“死記硬背”、“題海戰術”的復習方法逐漸失
效。
“新”――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題目的情境新;
(2).考查方式新。某學生在網上學習時獲得信息:在沙漠高
溫灼烤下,沙粒中含有的少量的碳酸鈣會
發生反應:
CaCO3 ==== CaO+CO2↑,含有
這類沙粒的“沙塵暴”可中和酸雨。請回答:
⑴“沙塵暴”中能中和酸雨的物質的化學式
是 。
⑵若該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則中和酸
雨的化學方程式為: 。科學素養 能力目標 知識目標
中考化學試卷多維細目表 構成 -知識-過程-情感
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與自學能力 命題 要求“注重基礎、關注探究、聯系實際、促進發展”的命題思路,采取“沿著思維軌跡,再現科學探究,考查學生現狀,體現學以致用,堅持能力立意” 命題 要求(1)從多方面、多角度進行選材,做到對化學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進行全面的考核;(2)突出試題情境的真實性,加強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經驗相聯系,重視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關注學生過程思維,考查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思維能力;(4)突出探究性實驗考查,考查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認識和開展科學探究的能力。(5)付印的學業考試與升學考試的正題中有近50%的內容相同)
身邊的化學物質:(約占30%)
書面考試的命題,應注意密切聯系生產與生活實際,著重考查學生對物質的組成、性質、變化的理解及運用有關知識解決生產與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梢酝ㄟ^模擬科學研究過程,考查實驗方案設計、分析推理以及解決開放性問題的能力等。
實驗考試的命題應考查學生實驗設計、實驗操作、實驗觀察和實驗信息加工等能力。
例如。食鹽、食醋、純堿等均為家庭中常用的物質,利用這些物質你能完成的實驗是:①檢驗自來水中是否含有氯離子;②鑒別食鹽和純堿;③除去熱水瓶中的水垢;④檢驗雞蛋殼是否溶于酸 (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④
電鍍前,把鐵制品放入稀鹽酸中浸泡,以除去表面的鐵銹。其除銹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如果浸泡時間太長會有氣泡產生,該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基本反應類型是 。
?
小明發燒去醫院打吊針時看到一個小朋友把體溫計打碎了,護士就在撒落的汞上撒了一些硫粉,使之生成硫化汞(HgS)固體,防止汞揮發對人體造成危害。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物質構成的奧秘:(約占16%)
命題時,不宜考查學生對有關概念的記憶和復述,而應重視概念之間的相互聯系,考查學生從定性、定量的角度分析物質的組成;要將微粒與宏觀聯系起來,培養學生運用微觀知識解釋宏觀現象的能力。
例如。為了調整農村燃料結構,改善空氣質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我市采取政府資助,農民投工投勞,修建綠色能源沼氣池,沼氣的主要成份是甲烷。下列是四位初三學生學習《甲烷》一節后分組討論時的發言,請問你贊成誰的意見:  ( ?。?br/>?
?
?
?
【例2】下圖是氫分子和氧分子化合成水分子 的示意圖 :
請寫出你從以上示意圖中所獲得的化學信息。(1) ;
(2) ;
(3) ;
例如。近來有研究報告稱:除去“普通水”里含有的氮氣和氧氣后,水的去污能力將大為加強。對此的下列理解不正確的是 ( )
A、“普通水”含有氮分子
B、“普通水”含有氧分子
C、除去氧氣后的水就不再含有氧元素了
D、氮氣和氧氣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性
例如。下列對一些事實的解釋錯誤的是 ( )
例如:把分別充滿紅棕
色NO2氣體和無色H2的集氣瓶,按
照右圖A、B兩種方式放置,然后把
兩瓶中間的玻璃片抽走,使兩瓶口
密合在一起(不用振蕩),可觀察
到A中兩瓶氣體的顏色很快趨于一致
(兩氣體不反應),而B中需很長時
間才能達到同樣的效果。不能由此現
象直接得出的結論是 ( )
A.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B.分子間有間隔
C.氫氣的密度比二氧化氮的密度小
D.分子由原子構成物質的化學反應:(約占24%)
命題時,要通過生動、具體的化學變化現象,考查學生運用化學變化規律分析有關化學現象的能力;在考查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時應注意基礎性,不宜涉及多個化學方程式的計算,也不宜涉及反應物不純、原料損耗并存的計算。
例如。通過一年的學習,我們初步認識了一些身邊簡單的物質,如木炭、氧氣、氫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水等,請從上述物質中選取適當的物質寫出兩個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
(只要求寫兩個)

納米材料和納米技術的應用涉及現代生產和生活的各方面,用納米級的某種氧化物作催化劑,使汽車尾氣中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應,并轉化為兩種氣體,其中一種可參與植物的光合作用,另一種是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這兩種氣體是 和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例如,在一個密閉的容器里有M、N、P、Q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可發生化學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記錄如下表:

試推斷該密閉容器中發生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可能為        
 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
化學與社會發展:(約占10%)
命題時,不宜強調對化學與社會相關知識的簡單記憶,而應該從科技發展的前沿,人類可持續發展中遇到的重大問題作為試題的背景材料,問題要有一定的開放性;在考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同時,使學生感受化學對改善生活和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樹立珍惜資源、愛護環境、合理使用物質的觀點。
相關的二級主題和相應的中考考點 有關化學與社會發展主題的試題的主要內容特點1.關注社會熱點、體現化學就在身邊。2.注重貼近學生生活,聯系社會實際, 強調STS的教育。3.把化學與社會發展內容與化學基本用語聯系起來。4.注重有化學與社會發展應用背景的情景題的設計和考查。5.從學生身邊的化學世界出發,把枯燥的化學知識與生動的生活實踐緊密聯系起來,把社會熱點、地域文化、生活實際、先進科技、工農業生產與化學核心知識融為一體,在一種真實的情景中考查學生運用簡單的化學語言描敘、分析和解釋一些簡單的化學現象和化學問題的能力。 6.注意學科滲透7.設計開放性化學與社會發展問題,注意考查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及實踐能力。8.選取貼近生活、具有時代性和真實性的內容,結合生活實際和社會發展中的最新科技成果,考查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領會學習化學的價值。例如、區別下列各組物質,選用的方法或試劑不正確的是 ( )
例2.今年5月,我國科考隊在重測珠穆朗瑪峰高度時,發現由于全球氣溫升高,珠峰冰川消融區面積不斷擴大。大自然又一次發出的警告:地球正在變暖!溫室效應的影響不容忽視。研究表明,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大是引起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1)造成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
(2)為了減緩溫室效應,我們每個人都要從自己身邊做起,比如說拒絕紙質賀卡,使用電子賀卡。拒絕紙質賀卡和減緩溫室效應之間的關系是   ?!  ?       (3)請再舉出一件你可以做到的有利于減緩溫室效應的事情          。
(4)科學家采取“組合轉化”技術,將CO2和H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X和水,其反應式為:CO2+3H2=X+H2O?;ぴ蟈的化學式為     。
(5)中國科技大學的研究成果“低溫還原二氧化碳合成金剛石”,其原理是在440 ℃和8.08×107 Pa的條件下,用金屬Na和CO2反應生成金剛石。在一般條件下,金屬Mg在CO2中燃燒,所發生的反應與上述原理上致。寫出金屬Mg在CO2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該反應所屬基本反應類型是 反應。如果實驗室金屬Mg著火,可選用的滅火劑是 (填字母) A.液態CO2滅火器 B.沙子 分析點評:這一題把重測珠穆朗瑪峰高度的新聞中與化學有關的溫室響應產生及防治的知識和化學新技術“組合轉化”技術及最新人造金剛石技術結合起來的好題。這種試題把科學的整體化和綜合化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進行能力的考查,關注社會發展的熱點焦點,體現時代性,考察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例1.空氣污染會給人類帶來危害,目前列入空氣污染物的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臭氧,可吸入顆料物等。在治理環境污染時,通常考慮的是污染源、污染物質、造成后果、解決措施等一系列問題。
(1)產生二氧化硫的污染源是___________
(2) 二氧化氮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
(3)減少空氣中可吸入顆料物的措施是___ 。這一題是緊密聯系當今社會熱點問題空氣的污染來進行命題設計的,著重考查產生二氧化硫的污染源主要是含硫燃料的燃燒和工廠廢氣排放的二氧化硫氣體;能夠產生酸雨的是二氧化氮氣體和二氧化硫氣體,酸雨危害人體健康、影響植物生長、腐蝕建筑物等。減少空氣中的可吸入顆粒物的措施有植樹造林、治理沙漠、使用清潔能源等。本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也很好的體現了關注社會熱點的新課標的命題思想。例如。葉綠素(C55H72MgN4O5)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質,該物質由 種元素組成,每個分子含 個原子。
例如。(1)媽媽每天為東東準備的食品為奶類、豆類、魚肉類、水果、蔬菜、面食等,這些食品中含有 等人體所需營養素(只需填寫三種即可),可以保證營養均衡。
科學探究:(約占20%)
科學探究的考查,是新課程學業考試的又一個難點。不能將科學探究分解為生搬硬套的知識和按部就班的程序進行考查,可以在一道題中只是側重于考查學生某一方面的探究能力,而不求全面考查。特別是考慮到在大規??荚嚽闆r下考查一個完整探究過程的困難,選擇探究過程的某個部分,對某一方面的探究能力進行考查更現實可行。例如可①考查學生針對科學性問題提出猜想的能力。②考查學生設計和實施科學實驗的能力。③考查學生解釋和表達科學探究結果的能力。
考查學生提出猜想的能力考查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考查學生解釋和表達科學探究結果的能力考查學生設計和實施科學實驗的能力命題改進的具體策略如下:
1、試題形式靈活多樣,避免大題、套題以及陳題。注重對操作過程,實驗設計等方面的考核,使那些“演示實驗不看,學生實驗不做,一味地靠聽、背、記”的學習方式在考試中難以奏效。
2、對教材中常見的實驗題進行改造后再使用。
3、注意考查實驗條件的控制方法以及在實驗條件變化時對實驗結果的預測和分析。運用設計性、探索性實驗考查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和創新的能力。
4、注重對實驗失敗原因剖析的考查。
5、注重對實驗過程的考查。
6、突出對實驗思想方法的考查。
例6 下圖是某同學配制一定質量的溶液的全過程,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
?
?
?
A③⑤④①② B③⑤①④②
C⑤③①④② D⑤③④①②
答案:C例7 實驗室常用石蕊試紙檢驗物質的酸堿性:酸性物質使藍色的石蕊試紙變紅,堿性物質使紅色的石蕊試紙變藍。某學生欲探究碳酸具有酸性而二氧化碳不具有酸性,按右圖進行實驗。
請回答:(1)?該學生通過上述實驗能否得出滿意的結論?
(2)若能,請說明理由;若不能,請你設計還需進行的實驗,以得出滿意的結論。答案:某小組的同學在課外進行科學探究,以驗證銅片在空氣中灼燒后表面生成的黑色物質確實是銅與氧化合生成的CuO,他們進行了以下實驗:
?(1)由上圖兩個實驗步驟判斷:灼燒后銅片表面的黑色物質不是 。
?
?
?
?
?

?
?

?
?
A B C
a. (2)為進一步證明步驟二中銅片表面黑色物質的元素組成,他們選用了以上裝置繼續進行實驗:
?a.甲同學向A裝置中通入純凈的H2,為檢驗反應產物,A的右邊應連接上面的 裝置(填編號) ,所選裝置中的實驗現象為 。
b.乙同學向A裝置中通入純凈的CO,為檢驗反應產物,A的右邊應連接上面的裝置(填編號) ,所選裝置中的實驗現象為 ;此方法僅用上述裝置進行實驗有明顯的缺陷,要彌補這個缺陷,應采取的措施是:

c.通入的氣體如果含有少量水蒸汽,則應在A裝置左邊連接一個 裝置。
(3)結論 :經過甲、乙兩同學的實驗現象證明, 。
?
?
?
?
?

?
甲、乙兩位同學均用右圖所示的裝置制取氣體,此裝置由大小兩支試管相連套成,其中小
試管為氣體發生裝置,大試管為氣體收集裝置。甲同學用此裝置制取氫氣,乙同學用此裝置制取二氧化碳,當二者反應完畢后,都將大試管緩緩地向上抽出,并立即用拇指堵住大試管口,請根
?
(1)甲同學的大試管中 氫氣(填“有”或“沒有”);
(2)乙同學的大試管中 二氧化碳(填“有”或“沒有”),
理由是:據上述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
某初級中學學生為了探究實驗室的一種黑色粉末和一瓶標簽破損的無色溶液(如右圖)可能是什么物質,大膽猜想并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發現問題]當把黑色粉末與無色溶液混合時,即產生氣泡。
[查閱資料]初中化學實驗室常見的黑色粉末有CuO、MnO2、
Fe3O4、鐵粉、炭粉等。
[提出假設]黑色粉末是 ,無色溶液是 。
(只寫一種假設)
[設計實驗]①向盛有少許黑色粉末的試管中加入適量試劑瓶中的無色溶液;
②用 法收集一試管氣體;
③檢驗氣體(寫出操作方法)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此氣體是 ,原假設 。
例如,老師在講臺上做氧化鈣與水反應的實驗。將水加到氧化鈣中后,有大量的似煙又似霧的白色物質產生,這是什么物質呢?同學們紛紛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小紅說:可能是氧化鈣粉塵,這種說法立即遭到許多同學的反對,原因是 ;
小明說:可能是反應放熱蒸發出來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
小剛說:可能是生成的氫氧化鈣粉末隨氣流上升形成的;
小強說:也可能既有水蒸氣又有氫氧化鈣粉末。
老師用實驗的方法驗證他們的猜想。他用一干燥的玻璃片放在“煙霧”上方,又把酚酞試液滴在一條濾紙上,把濾紙也放在“煙霧”上方。
若小明的說法正確,出現的現象是: ;
若小剛的說法正確,出現的現象是: ;
若小強的說法正確,出現的現象是: 。
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要注重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考查,杜絕超過課程標準要求的拔高。應靈活多樣地考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引導教學促進學生的有意義學習。 應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考查各學科課程中基本的、核心的內容,并注意學科內各部分內容的合理分布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用考記憶的試題送分以降低難度→教學上的題海戰術和學習上的死記硬背→學生應變能力低下→用考記憶的試題送分以降低難度 。基礎知識不等于考機械記憶
考基礎考知識不等于考生活常識
考科學方法不等于考其名稱和操作程序


例 在下列情況下,埋在地下的鑄鐵輸氣管道被腐蝕速度最慢的是( )
A 在潮濕、疏松、透氣的土壤中 B 在呈酸性的潮濕土壤中
C 在干燥、致密、不透氣的土壤中 D 在含沙粒較多、潮濕的土壤中
實例討論 :有關溶液的概念 [例1]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 _____ 、穩定的 _____ 物叫溶液。
[例2]以下是溶液的一些說法:①無色 ②混合物 ③化合物 ④均一 ⑤穩定 ⑥各部分性質相同,其中正確的是( )
A.①③④⑤ B . ②④⑤⑥
C . ①②④⑤ D . ①③⑤⑥
[例3]下列家庭常用調味品中,與水充分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是( )A.食用油 B.食鹽 C.食 醋 D.蔗糖例如。請你各舉一個實例說明下列有關溶液的敘述是錯誤的。
(1)溶液一定是無色的。
實例: ,溶液不是無色的;
(2)均一、穩定的液體都是溶液。實例: ,是液體,但不是溶液;
(3)溶液中溶質一定是固體。實例: ,可做溶質,但不是固體。
討論上面四例都是考查“溶液”概念這個核心知識. 您認各有何特點?如何考化學基本技能?化學用語的考查
化學計算的基本技能化學用語的考查 1.聯系具體背景知識(如用途) 考,使學生學化學產生學以致用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2.具有開放性,學生有自主選擇機會;3.信息給予自然;
4 教學中多用.直觀形象模型,用化學用語思考和表述,避免過于抽象。例如 為了履行國際社會的《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我國政府決定自2003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禁止使用“CTC”作為清洗劑。“CTC”又稱作四氯化碳,是常用的服裝干洗劑,也是修正液(又稱涂改液)中的一種溶劑,還可以作為滅火劑。根據以下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CTC”的化學式為 ,其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 。
(2)根據“CTC”的用途,推測它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至少各寫一種): 。
例如、按下列事實或要求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實驗室制取氧氣(CaH2)與冰反應放出氫氣,生成對應的堿: 。 (2)潔廁精是一種含有鹽酸的洗滌劑,用潔廁精除去水槽上的污垢(主要成分是CaCO3): 。
(3)在高寒地區獲取氫氣的方法是用氫化鈣例3.“原子經濟化”是現代化學工業的發展方向,它的優點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使原料全部轉化成某種產物。符合這一觀點的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是____________,請你寫出一個能夠實現“原子經濟化”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分析點評:這道題把現代工業發展的方向與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化學方程式結合起來考查學生的理解運用知識的能力,答案具有開放性。
答案:化合反應 CaO+H2O===Ca(OH)2(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例如。由中央電視臺節目主持人李詠主持的幸運52你喜歡看嗎?現在就請你身臨其境,積極參與進來吧。下面請根據李詠設置的問題,用物質的化學式填空。
(1)這是一種廚房里常用的物質,可以用它來發饅頭,也可以做洗滌劑,它是________ 。
(2)醫療上用來配制生理鹽水,日常生活中可用來調味的是________ 。
(3)飲用假酒引起中毒導致眼睛失明,原因是假酒中含有___________。
(4)一種氧化物,它既能與酸性氧化物反應,又能與堿性氧化物反應,但都不生成鹽,它是 例如。通過一年的學習,我們初步認識了一些身邊簡單的物質,如木炭、氧氣、氫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水等,請從上述物質中選取適當的物質寫出兩個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
(只要求寫兩個)
2.對于利用化學方程式的計算,一般只要求學生由一種物質的質量求算另一種物質的質量,不宜求算需要運用兩個以上反應的聯合計算; 計算數字應與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計量數、相對分子質量相適應,使運算便捷;
3. 背景素材比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
4. 化學計算題不應是算術題或數學題.1.要改變以往把計算題作為壓軸題的思維方式 化學計算的基本技能例如 銅粉和碳酸鈣粉末的混合物在空氣中充分煅燒,所得固體產物與原混合物的質量相等,則原混合物中銅和碳酸鈣的質量之比為( )
A、16∶25 B、44∶25 C、8∶7
D、4∶11
【例如】在盛有一定量氧氣的密閉容器中放入 1.8g碳,給容器加熱至無碳剩余,待冷卻至室溫后,將容器中的氣體全部通過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剩余氣體經干燥后通過灼熱的氧化銅粉末,有4.8 g銅生成,反應后的氣體通過足量氫氧化鈉溶液后無氣體剩余。求(1)與氧化銅反應的氣體質量。(2)白色沉淀的質量。 【例3】小偉同學
體檢時得知缺維生素
C,醫生開藥方吃維
生素C片劑,請小偉
同學按說明書要求服
用,五天為一個“療程”
請回答:小偉同學一個
“療程”共服用維生素C
片的質量為 mg。 維生素說明書
國藥準字:20040356
規格:50mg×100
用法用量:口服 一次二片 一日三次
×××藥業有限公司14、某中學綜合實踐活動小組在進行“誠信商品”研究時,檢驗商品標簽所列成分及含量與實際是否相符。隨機取出市售某種“純堿”樣品(成分說明見下圖),經檢驗雜質僅是氯化鈉。準確稱取樣品10.9克,加入足量的氯化鈣溶液使其完全反應,其反應式:Na2CO3+CaCl2=2NaCl+CaCO3↓。將反應生成的沉淀物經過濾,洗滌,烘干,干燥后得到白色固體10g。
純堿
化學式:Na2CO3
含雜質NaCl≤5%
?
?
?
?

(1)計算10.9g樣品中純堿的質量。
(2)計算樣品中含純堿的質量分數。
(3)根據檢驗結果,此純堿 (選填“可以”或“不可以”)列入“誠信商品”。
?
?
?
?
?
例如。某化工廠為證明氯化鈉樣品的純度,取30g 氯化鈉樣品(雜質為氯化鈣)溶于水,制成252g溶液,再加入53g溶質量分數為10%的碳酸鈉溶液,恰好完全反應。
求(1)樣品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
(2)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例1】劉彬同學的姑父從三峽搬遷到我們家鄉后,準備興建一 座碳酸鈣精粉廠。為檢測當地石灰石中碳酸鈣的純度,他在實驗室用6g石灰石樣品(雜質不參加反應)與19g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測得殘留物為22.8g。 求:
(1)依椐質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  g;
(2)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例如.構皮灘電站是西電東送的標志性工程,電站建設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百年大計,質量第一。構皮灘中學的初三學生在一次社會實踐活動中,為了檢驗所用鋼材是否合格,他們到鋼材下料場的電鋸下獲取一包鋼材粉末樣品?;氐綄嶒炇?,同學們進行了分組實驗,實驗數據記錄如下表:(燒杯的質量為25.4g,計算結果精 確到0.1%)
請認真閱讀上面的內容,分析所有數據,回答下列問題:
?。?)鋼材含碳量的范圍是          。
?。?)哪一組所取的鐵樣品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
?。?)假設雜質全部為碳,請通過計算說明這批鋼材是否合格?
?。?)試計算恰好完全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對過程與方法的考查學習策略/學習方法;
獲取信息/批判性思考;
數學探究/數學思想方法;
探究能力(科學探究);
科學素養;綜合性學習。
人文素養;
例如。某?;瘜W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下列裝置進行實驗。
?
?
?
?
?
?
[實驗目的]
(1)用高錳酸鉀制取一瓶氧氣,并做細鐵絲燃燒的實驗。
(2)粗略測定加熱2g高錳酸鉀所收集到的氧氣的體積。寫出以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高錳酸鉀制氧氣: ;
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
[儀器認識]
寫出儀器①、②的名稱:① ;② 。
[連接裝置]
為達到實驗目的(2),各裝置的正確連接順序是:(填接口的字母。)( )→( )( )→( )。
[問題分析]
(1)實驗過程中發現B瓶中的水變紅了,原因是:
。
(2)用收集到的氧氣做細鐵絲燃燒實驗時,發現瓶底炸裂,發生失誤的操作原因可能是: 。 如何體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新課程三維目標體系中的一維,其重要性和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至少是等同的。但是在化學學科的教育活動中,不能把這方面的東西當成一些條文背誦,而在考試中要求簡單地復述這些條文恰恰會導致這樣的教學。因此無論是教學還是考試,要把情感教育滲透到具體的、生動的科學事例與活動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界。不要出現試圖簡單、直接地考查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試題。因為盡管這樣做的出發點是力圖反映新課程的追求,但這種簡單化的做法實際上不利于新課程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不宜直接考查,可滲透在具體的知識和事例中。
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中對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考查,要避免形式化
考試內容
1、由“實驗現象和化學方程式的記憶”轉向“生活現象和實驗現象的說明和解釋”
2、由“概念定義的背記、針對定義的關鍵字詞的是非判斷” 轉向“ 利用概念分析和說明事實和現象”。
3、由“每一個知識點孤立評價,或人為進行綜合”轉向“對核心內容組塊進行整體考察”。
4、由“化學計算追求形式和數學化”轉向“用反應事實、化學概念和數學方法模擬解決真實的問題”。
 

5、對“實驗操作的評價強調具體規范和細節”轉向“在實驗活動中考察操作,重視操作的活動功能和目的”。
6、由實驗室制取氣體的具體步驟和注意事項的復述和是非判斷”轉向“能夠自己制取氣體進行簡單的性質探究活動”。7、由“選擇題 占絕大比例”轉向“分析題、解釋題、說明題、設計題將占相當比例”。主觀題分:客觀題分3:2
8、由“單純用文字形式呈現試卷內容”轉向“既用文字又用圖表形式呈現內容”。 加速教師專業發展三、科學復習備考 知識重在理解,方法貴在靈活,能力需要訓練,素質需要養成。成功的復習策略是:
梳理體系、突出主干內容、掌握核心概念
聯系生活、重視實踐應用、關注熱點話題
精講精練、強化技能訓練、提升備考能力1、用好課程標準和考試實施意見 、注重基礎、構建網絡,注意知識的歸納,注意化學與社會的關系,在應用中深化知識
對課程標準性質的認識:是對學生經過某一學段之后的學習結果的行為描述,而不是對教學內容的具體規定。
是國家制定的某一學段的共同的、統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學生學習結果行為的描述應該盡可能是可理解的、可達到的、可評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而不可及的。
隱含著教師不是教科書的執行者,而是教學方案(課程)的開發者。
范圍應該涉及作為一個完整個體發展的三個領域:認知、情感與動作技能,而不僅僅是知識方面的要求。
2005年遵義市初中學業考試化學科試卷中課標(主要知識點) 初步形成物質變化的觀點
說出空氣的主要成分,分析圖
認識燃料燃燒對環境的污染
能使用簡單儀器及操作
了解飽和溶液和溶解度涵義
初步學會根據某些性質檢驗和區分一些常見物質
認識構成物質的微粒及元素化合價的表示
能從組成上區分有機物和無機物;物質組成的簡單計算 廈市門中考化學試卷知識目標 科學探究 身邊的化學物質 物質構成的奧秘 物質的組成和分類
原子、分子和離子
原子的構成
常見元素的名稱、符號和分類
用化學式表示常見物質的組成
物質組成的簡單計算物質的化學反應 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
化學反應的分類
應用金屬活動性順序
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
簡單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化學與社會發展 燃料燃燒的條件與應用
常見化學燃料的主要成分
常見化學合成材料的應用
化學品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三廢”處理的一般原則
環境污染的來源、危害及治理綜合 以上知識的綜合應用 例如。實驗現象的歸類:
“跟發光有關的實驗”、
“有顏色變化的實驗”、
“有沉淀產生的實驗”、
“有氣泡產生的實驗” 2。加強對中考題及 教學內容中重點知識題的研究
中考試題出自學科專家之手,科學準確,構思巧妙,對學生的學科知識和學科能力有較為深入的考查,用好中考試題,首先要分析中考試題的結構,挖掘其構成要素,認真分析當這些要素發生變化時,試題的指向性、難易程度、開放程度將發生怎樣的變化,引導學生加深或擴展對問題的認識,不斷提升對學生的能力要求,通過對中考試題的“變”、“轉”、“擴”等方法,使其在教學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1)、整合三維目標,強化基礎要求考試目標全面地體現課程目標,才能全面發揮考試的多種功能及正確的導向作用,我們命題時將課程標準中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課程目標進行全面整合,加強對學生基礎的全面性和科學素養進行考查,突出創新精神和突踐能力。著重考查《課程標準》所設定的各個領域中的基本核心內容,以初中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載體,以考查能力和素質立意??荚噧热莞采w課標中要求的重點概念和原理、重點物質、重要化學用語、基本實驗和計算技能,并將課標中要求培養的科學態度、觀點、情感、方法、能力等目標滲透在試題的背景和內涵之中,考查學生持續學習和發展應具有的基本化學學科素質。要求學生對基礎知識不僅要不斷積累、理解,還要注意歸納、總結、尋找普遍規律。
例如第13題:有A、B兩組物質:
(1)A組中能和B組中所有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的是 (填化學式)
B組中能與A組中所有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的是 (填 化學式)
(2)請寫出A組的該物質與B組中的所有物質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① ②
③ ④
[解析]這道題是對初中元素化合物知識的考查,考查的知識源于教材,又不同于教材,避免了靠死記硬背而得分的弊端,試題看似常規題,但設計新穎,構思獨具匠心。
(2)? 試題體現課程改革理念,貫徹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學新理念
讓學生從自己身邊的化學出發,看到化學與科學、技術、社會的關系,關心其學習活動中的學習方式的轉變。
題目大多以學生學習活動中的問題為背景,引導考生進入小組合作學習的境地。 例如第2題,2004年人類對火星的探索取得了重大突破,下圖分別是地球和火星的大氣組成(體積分數)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地球和火星的大氣中氮氣的體積分數相同
B、地球和火星的大氣中都含有氮氣
C、地球和火星的大氣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相同
D、地球和火星的大氣組成完全相同

[解析]這題體現了最新的科技動態和身邊的化學事件,設計聚焦熱點,所涉及的知識并不難,只是所學化學基本原理和知識以及學習方法的具體應用。
例如第8題:據中央電視臺報道:質檢部門從肯德基食品中查出一種較強的致癌物質——蘇丹紅一號,它的化學式為C16H12N2O,它屬于
(填“有機物”或“無機物”),其中:碳、氫、氮、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
例如第16題:
我市某縣的“雙河溶洞”,2004年經有關部門批準為國家級“地質公園”,形成溶洞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碳酸鈣。小剛從“雙河溶洞”中采集了一些含有碳酸鈣和不溶性雜質的樣品回來做實驗,他取了12.0g樣品,加入94.4g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稀鹽酸中(雜質不與稀鹽酸反應,也不溶于水),恰好完全反應,收集到二氧化碳氣體4.4g。求:
(1)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
(2)反應后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解析]:通過以上兩題突出化學的正面效應,體現學以致用,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化學對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質量以及促進社會持續發展所起的積極作用,讓學生認識化學與人類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熱愛化學的情感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1.目前,下列化學制品在生活中不準使用的是:
A.含磷洗衣粉 B.可降解塑料袋 C. 高效低毒蚊香 D.合成纖維衣服

[例7]據《廈門日報》報道:近日,廈大鄭蘭蓀院士的研究小組成功地獲得了C50顆粒。1985年美國科學家斯莫利發現了C60,獲得了1996年諾貝爾化學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C50 是一種新型的化合物 B.C50 如果完全燃燒,生成物是一氧化碳
C.C50 與C60都是由碳原子構成的,它們是相同的一種物質
D.C50 的發現說明還有可能發現碳元素的其他未知單質
[解析]這 題 來自《廈門日報》, 例7來源于2004年6月1日。體現最新的科技動態,若教師們能及時將此信息結合于復習課教學之中,這 題所涉及的知識是不難的,學生能做好的。
(3)突出學科特點,注重科學探究 實驗是化學的學科特點,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重要載體。近幾年的化學命題都突出了實驗題的重要作用。以初中化學實驗基本技能和基本要求為素材,結合實際問題,精心設計了一些有創意的實驗題,除了加強對實驗基本操作的考查外,還重視考查學生對化學實驗的理解、應用和創新,考查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了中考改革的方向和要求。
科學探究既是初中化學課程的重要學習方式,又是重要的學習內容和目標。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倡導探究的、合作的、注重過程體驗的學習方式。在今年的化學中考命題中,在設計探究性、開放性試題,通過試題滲透科學探究,強化過程方法的考查與引導方面,作了進一步探索, 例如第15題:
為了驗證Fe、Al、Cu三種金屬的活動順序,小明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
①將鋁片放入CuSO4溶液中,鋁片表面出現紅色固體。
②將鋁片插入FeCl2溶液中,溶液的淺綠色逐漸消失。
③將銅插入AlCl3溶液中無明顯現象。
(1)小明同學得出的結論是 ,要得出三種金屬的活潑順序,小明還應該做的實驗是 。
(2)為了使實驗盡量簡化,你認為可用 步實驗就能得出結論,實驗內容(包括操作步驟,現象和結論)是 。
(3)鋁和鐵在潮濕的空氣中哪種容易生銹?為什么?

[正確答案]
(1)Al比Cu活潑,Al比Fe活潑,將鐵插入硫酸銅溶液中有紅色固體生成(其它合理答案也給分)。
(2)兩;將Fe插入硫酸銅溶液中有紅色固體生成則證明Fe比銅活潑;將Fe插入AlCl3溶液中無變化則證明Al比Fe活潑(其它合理答案也給分)。
(3)鐵比鋁容易生銹,因為鋁在空氣中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氧氣與鋁進一步接觸,而鐵在潮濕的空氣中形成鐵銹是一種疏松多孔結構,容易吸收水分,所以鐵比鋁在潮濕的空氣中更容易生銹。
[解析]該題重視突出學科特點,通過設計實驗方案,驗證實驗,分析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等過程,考查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以往的教學比較重視概念和原理性知識而忽視過程和方法性知識。這種注重思維過程和滲透科學方法的題型,無疑對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都具有很好的啟發性。這種科學探究型的試題,要求學生會發現并分析問題,作出合理猜想,會設計實驗驗證結論,考查了學生的化學基礎知識,實驗技能和科學探究能力。強調在平時的教學中,要重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在探究的過程中形成知識,發展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例14]將一塊光亮的純銅片放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表面變黑。對黑色物質的來源,提出你的二個預測(假設),并設計一個或幾個實驗來證明你預測的正確性。
[解析]本題用一個簡單的化學問題來考查學生科學判斷能力。我們知道一個問題的解決,首先是一個根據已有知識的判斷,有幾種判斷,就可能有幾種結果,或從中得出正確的結果,他是科學研究中最重要的思維方法之一。而本題的實驗方法要求學生能初步學會控制實驗條件設計出能為判斷和結論提供證據的實驗來,是化學科學研究的最常用方法。
3。 用好教材
教材欄目要求1.觀察與思考:有的實驗項目可作為演示實驗(學生或教師演示)。
2.你已經知道了什么:可布置學生回家預習,然后以課前提問的方式進行。
3.活動與探究:條件允許主要安排學生實驗;若條件有限可安排演示實驗。
4.拓展視野:屬于信息形式或競賽層次的要求。
5.歸納與整理:可以讓學生先討論、交流或評價,然后教師再歸納、總價和評價。
6.練習與實踐:以課堂練習、討論或課后回家作業的形式進行。
具體物質知識的處理對一些具體物質知識的學習,不再純粹的系統學習物質的性質、制法、存在、用途等內容,而是將其放在一個社會背景中學習,體現其社會應用,使學生切實感受到化學知識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
主題二 身邊的化學物質
地球周圍的空氣
水與常見的溶液
金屬與金屬礦物
生活中的常見化合物化學基本概念的處理對基本概念的學習,更關注的是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觀念,不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概念的定義。一級、二級主題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主題三 物質構成的奧秘
化學物質的多樣性
微粒構成物質
認識化學元素
物質組成的表示4。 能力培養注重化學用語和文字表達能力的訓練
復習時必須重視化學用語的訓練,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做到書寫準確、迅速、規范。
文字表達固然與試題的開放性和應答的規范性有關,也反應出對表達能力的進一步要求。簡答題要求準確地組織文字,簡明扼要地答出要點,有的考生雖然理解了題意,卻答非所問。在許多描述實驗現象的場合很多學生卻在解釋實驗的本質。所以切實提高文字表達能力,真是迫在眉睫。
強化思維訓練,注意思維品質和思維方式的培養,在訓練中提高能力
培養能力的最終目的,使能夠掌握、運用知識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應用能力的提高必須通過一定時間有效地培養與訓練,才能把靜態知識(只能記憶、再認的)轉化為動態知識(能夠應用的),使消極的知識轉化為積極的知識。因此,在復習中通過典型例題的分析,訓練自己能將貯存的知識分解、遷移、轉換、重組,將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去,使問題得到解決,并能用準確的語言和規范的化學用語表達。這樣通過分析、推理、討論、判斷等思維活動,可強化思維訓練的力度,突出思維品質和思維方式的培養,從而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重視實驗復習,提高實驗能力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通過化學實驗可以幫助形成化學概念,認識物質的性質,培養觀察現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可以掌握有關的實驗技能,培養動手能力。因此,化學實驗復習是對其它各部分知識的回顧、綜合和升華。在復習時應與其它各部分知識有機聯系起來,利用系統、歸納、分類、對比的方法,形成化學實驗的知識體系、規律和技能。 1)熟練掌握化學實驗基本操作
①對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的掌握要準確、規范、熟練,并能用簡練的文字表達。要具備用正確基本操作完成規定實驗的能力。
②勇于實踐,勤于動手,善于動腦。必須要了解每一步操作的要領和原理。不僅知道怎么做,還要了解為什么要這么做。
③常用儀器的規格要有一個基本了解。
(2)深入研討教材中所規定的實驗,做到融會貫通,運用自如
,對課本所規定的化學實驗要做到會觀察、描述、記錄實驗現象;會選擇、組裝實驗儀器,并能同步有序、合理安排實驗;會分析、判斷、處理實驗中所出現的問題。會全面分析實驗結果,正確處理實驗數據,得出結論并能用規范學科術語表達。注意從正向、逆向或新的視角對同一實驗進行分析、研究,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全面掌握每一個實驗。
(3)重視對化學實驗原理和實驗方法的歸納和總結
在復習中,首先要從具體的、分散的單個實驗中,概況和總結出相應的化學實驗原理和方法,從而使所掌握的知識系統化、規律化,提高知識的遷移能力。例如:
①常見氣體的制備:中學要求掌握的十多種氣體的制法是實驗的重點內容又是高考的熱點。復習時就要抓住本質,總結規律。要求掌握的基礎知識是所用藥品(規格、狀態)、反應原理、儀器裝置,氣體的收集和檢驗、氣體的干燥和凈化,尾氣的處理,實驗中應注意的事項等基本知識和技能。
②物質的鑒別、分離和提純:物質的鑒別、分離和提純是化學知識的綜合應用。 (4)靈活運用化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設計簡單實驗方案,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化學實驗設計是根據實驗課題所提出的實驗目的,讓學生在已有的化學知識、實驗技能和經驗的基礎上,選擇恰當的實驗方案,解決問題的過程。它是實驗考查的重要內容,是一種高層次的能力要求。
當前對實驗設計的考核要求是初步的,從零開始的設計比較少。一般是補充某些實驗步驟,或對實驗現象和結果進行解釋,或得出實驗結論等。
①將基本實驗與化學基礎知識相聯系,組合設計成綜合實驗,并進行實際操作、分析、檢驗是否合理,以此來訓練和培養學生的綜合實驗能力。
②設計實驗方案的試題多為新情景試題,要學會審題的方法和掌握基本解題思路。審題是要注意對新信息進行比較,評價和篩選,能將復雜的綜合試題分解為簡單的、所熟悉的實驗,經過思維加工出答案。
6。加強對課堂教學規律的研究——
復習課(知識梳理、專題研究、習題課等)
講評課(單元練習講評、專題練習講評、仿真練習講評等)
分層教學(分層部分 :知識分層、能力分層、方法分層)課堂教學要完成四大任務 傳授學科知識,培養專業能力,訓練科學思想,教會學習策略
授之以魚終有盡時,授之以漁終生受益 對習題課與試卷講評課的認識試題評講的基本模式 備課階段:
1、學生答題情況統計
2、對學生易錯的每一題尤其是中等難度試題的分析:
(1)該題的目標要求(立意)是什么?
(2)情景(材料)設置是什么?
(3)設問的角度(一般分層設問)是什么?
(4)解題的思路是什么?
(5)解題所用到的知識、方法、技巧是什么?
(6)該題還能進行變化嗎?怎樣變化?
然后歸類同一類知識或思維方法試題相對集中。為試題評講課中同類問題集中講,提供素材。講課階段:
1、學生展示錯誤的解答過程。
2、討論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問題?
3、這些問題如何解決?
4、如何將新情景下的問題遷移到已經獲取知識的情景中來,幫助學生形成思維建模。
5、課堂進行變式訓練。(相同的考查方法,運用不同的知識解決問題,或相同的知識要求不同的考查方法訓練,進行多角度鞏固)——向學生的錯誤要成績、要效益。
?
例如:蘇丹紅一號(C16H12N2O)、蘇丹紅二號(C18H16N2O)都是工業合成的紅色染色劑,世界上多數國家都不允許把他們作為食用色素使用。試回答:⑴ 這兩種物質都是由__種元素組成;
⑵ 蘇丹紅二號分子中各的原子個數比是______;
⑶ 這兩種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之差是________。
變式1:半年來報紙報道一些食品中含有毒性的蘇丹紅Ⅰ號,激起了同學們的探究欲望。(1)為了確定蘇丹紅Ⅰ號的組成和性質用途采用下列方法中的( )A討論 B調查 C實驗 D上網 可以立即得到結果。變式2:探究蘇丹紅Ⅰ號的組成和性質用途有哪些?①蘇丹紅Ⅰ號由_____元素組成,相對分子質量為_____。屬于___類化合物。
②根據蘇丹紅Ⅰ號化學式C16H12N2O你知道哪些信息?(寫3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變式3:總結評價和運用蘇丹紅Ⅰ號有關知識。
某同學認為蘇丹紅Ⅰ號只有害處沒有好處,你贊同嗎?_____。舉例說明_______________。

變式4:(1)下列做法不會危及人體健康的是( )
A. “蘇丹紅一號”作食品添加劑 B .蒸饅頭時加純堿
C.加過量亞硝酸鈉以保持肉質鮮美
D.把霉大米淘凈后繼續食用 復習“從易到難”,   注意備考的層次性 第一階段:高密度梳理基礎知識,
     進行考點過關;
第二階段:強化熱點、突破難點,
     進行專題復習;
第三階段:模擬中考,實戰演習。第一階段:高密度梳理基礎知識,      分考點復習; 第一部分:物質構成的奧秘和物質
     的化學變化
第二部分:身邊的化學物質
第三部分:化學實驗與科學探究
第四部分:化學計算
第五部分:化學與生活
第二階段:強化熱點、突破難點,      分專題復習; 1、推斷題 
2、圖表圖像  
3、實驗設計、探究題 
4、信息給予題 
5、開放式問答題 第二階段主要是補充第一階段復習的缺口,進一
步加強學生的能力訓練,幫助學生提高解題能力,
掌握解題技巧,學會尋找解題的突破口。同時,
瞄準近幾年出現的“信息給予題”、“實驗探究題”、
“開放型問題”、“化學與STS”等試題類型,結合環
境、能源、新科技等熱點問題,開闊學生的視野
和思維,加大化學信息儲存量,培養學生快速準
確地從題目所給材料中提取解題所需信息的能力
和分析問題情景、將題目材料與課本知識相結合
解決問題的能力。 (2004年福州市)2003年6月,西安北郊古
墓中出土一青銅錘(一種酒具),表面附有綠
色固體物質,打開蓋子酒香撲鼻,內盛有26kg
青綠色液體。專家認定是2000多年前的“西漢
美酒”。這是我國考古界、釀酒界的一個重大
發現。
(1)如果讓你對出土的“西漢美酒”進行探究,
你想探究的一個問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報道引發了某校初三化學興趣小組
同學的關注,他們收集家中銅器表面的綠色
固體,進行探究:提出問題:銅器表面附著的綠色固體
物質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
猜 想:查閱相關資料后,猜想綠色
固體物質可能是銅綠
設計與實驗:
A B C1.對試管內的綠色固體加熱,至完全
分解,觀察到A裝置中綠色固體逐漸變
成黑色,B裝置中無水硫酸銅變成藍色,
C裝置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2.取少量加熱后生成的黑色固體于試
管中,加入稀硫酸。觀察到黑色固體逐
漸溶解,溶液變成藍色。
3.取少量上述藍色溶液于試管中,浸
入一根潔凈的鐵絲。觀察到鐵絲表面有
紅色物質析出。實驗結論:綠色固體物質中含有____、
______、______、_____等元素。
(提示:裝置內的空氣因素忽略不計)
表達與交流:1.上圖中標有a、b的儀器
名稱是:a _______;b_________。
2.上述③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應完成后,如果先移去酒精燈,
可能出現的現象是:
4.如果將B,C兩裝置對調,行嗎?
為什么?復習階段把握
復習活動包括 ■????? 教師講解(講中有啟發、聽中有思考)
◆要讓學生喜歡本學科,首先是喜歡本學科教師是提高課堂復習的關鍵(學生有體會)
◆要讓學生腦子動起來(有思考)
◆? 要讓學生形成學科(理科)思維方式,解決新問題(會運用)
■學生動腦(分析綜合、比較判斷、歸納演繹、總結概括)
■學生動手(繪知識結構圖、表、 做題)
■學生動口(提問、答問、討論、交流)以及閱讀、查詢資料等。
?友情提示 遇難何需急,得“易”莫忘形;
“三心”加“三意”,小分聚寶盆。
三心:審題多心、解題細心、全卷耐心;
三意:得分意識、速度意識、全局意識。
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磴口县| 丹东市| 曲阳县| 台北市| 广丰县| 上林县| 万全县| 扎囊县| 富平县| 迁安市| 冷水江市| 仁寿县| 平远县| 安泽县| 琼海市| 北宁市| 普格县| 浙江省| 凌云县| 清河县| 延津县| 保山市| 平陆县| 宁国市| 岳阳县| 南岸区| 清镇市| 华宁县| 江孜县| 丽江市| 卫辉市| 漳州市| 高邑县| 雷波县| 安图县| 古浪县| 天台县| 雷州市| 白沙| 荃湾区| 闽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