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考化學熱點專題輔導資料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考化學熱點專題輔導資料

資源簡介

化學專題輔導資料
目錄
一、化學計算的基本方法、有機計算
二、化學實驗
1、 化學實驗基礎知識
2、 混合物的分離提純
3、 物質的鑒別
4、 氣體的制備與凈化(空)
三、原子結構
四、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五、化學鍵與分子結構、晶體結構
六、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
七、電解質溶液
1、 電解質電離
2、 溶液的酸堿性及pH計算
3、 鹽類水解
4、 電化學
化學計算的基本方法
化學計算可以從量的角度認識和理解物質及其變化規律。化學計算的解法多變,按部就班,死套公式,會影響解題速率和答案的準確性,甚至得不出答案。要提高解題速率和準確性,需掌握基本的計算方法,爭取高考的主動權。現分別介紹“差量法、守恒法、關系式法、平均值法、十字交叉法、估算法、極值法”等七種基本計算方法。
(一)差量法
差量法是根據變化前后,化學方程式中某種量發生的變化,找出“理論差量”,這個差量可以是質量,氣態物質的體積、壓強,物質的量,反應熱等。該差量的大小與參加反應的物質有關量成正比。解此類題的關鍵是根據題意確定“理論差量”,再由題目提供的“實際差量”,列比例式,解出答案。
1、利用質量差求解
(1)【1997年北京東城區模擬題】在40.0gCuSO4溶液中投入一小塊鈉,待反應完全后過濾,得到仍顯藍色的溶液31.9g,則投入鈉的質量為( )
A、2.3g B、4.6g C、6.9g D、6.4g
(2)在天平的兩托盤上各放一個盛有等體積、等物質的量濃度的稀硫酸的燒杯,調節使其平衡,然后在一個燒杯中加入a gFe粉,在另一個燒杯中加入b gMg粉,充分反應后,天平仍平衡。若已知每個燒杯中都含有m molH2SO4。用代數式表示下列情況下a、b關系。
①當a/56>m;b/24>m,
②當a/56③當a/56m,
2、利用氣態物質體積差(或氣態物質的量差)求解
(3)【1999年北京西城高考模擬題】CS2能在O2中完全燃燒生成CO2和SO2,現有CS2液體0.228g在448mLO2中(標)恰好完全燃燒,反應后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 )
A、34.4 B、37.7 C、43.4 D、57.3
(4)【1996年全國高考試題】1200C時,1體積某烴和4體積O2混合。完全燃燒后恢復到原來的溫度和壓強,體積不變,該烴分子式中所含的碳原子數不可能是( )
A、1 B、2 C、3 D、4
(二)守恒法
以化學式中某兩數(如正負化合價總數、陰陽離子所帶正負電荷總數)保持相等,或幾個連續(或平行)的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守恒,某微粒(離子、原子、電子)的物質的量守恒。運用守恒法解題既可避免書寫繁瑣的化學方程式,提高解題速率,又可避免在紛紜復雜的解題背景中尋找關系式,提高解題的準確度。現分別介紹如下:
1、化學式中正負化合價總數相等原則
(5)【2000年全國高考試題】某些試劑可用來凈水。水處理中使用的一種無機高分子混凝劑的化學式可表示為[Al2(OH)nClm·yH2O]x ,式中m等于( )
A、3-n B、6-n C、6+n D、3+n
2、氧化還原反應中得失電子守恒
(6)【1999年上海高考試題】某溫度下,將Cl2通入NaOH溶液中,反應得到NaCl、NaClO和NaClO3的混合液,經測定ClO--和ClO3--的濃度之比為1:3,則Cl2與NaOH溶液反應時被還原時的氯元素與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
A、21:5 B、11:3 C、3:1 D、4:1
(7)【2000年上海高考試題】銅和鎂的合金4.6g完全溶于濃HNO3 ,若反應中硝酸被還原只產生4480mL的NO2氣體和336mL的N2O4氣體(都已折算到標準狀況),在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質量為( )
A、9.02g B、8.51g C、8.26g D、7.04g
3、根據正負電荷數守恒求解
(8)在NO3--為4mol·L--1的Cu(NO3)2和AgNO3混合溶液100mL中,加入一定質量的鋅,充分振蕩后,過濾,沉淀干燥后,稱量為24.8g,將此沉淀置于稀鹽酸中,無氣體產生;濾液中先滴加BaCl2溶液無沉淀生成,后加入過量稀NaOH溶液到沉淀完全,過濾,加熱,得CuO為4g,求參加反應的鋅的質量。(9.75g)
(9)【1999年全國高考試題】天然的和絕大部分人工制備的晶體都存在各種缺陷,例如在某種NiO晶體中就存在如圖所示的缺陷:一個Ni2+空缺,另有兩個Ni2+被兩個Ni3+所取代。其結果晶體仍呈電中性,但此化合物中Ni和O的比值卻發生了變化。某氧化鎳樣品組成為Ni0.97O,試計算該晶體中Ni3+與Ni2+的離子數之比。Ni3+:Ni2+=0.06:0.91=6:91
4、根據質量守恒求解
(10)0.1mol某烴與1mol過量O2混合,充分燃燒后,通過足量的Na2O2固體,固體增重15g,從Na2O2中逸出的全部氣體體積為16.8L(標況下),求該烴的分子式。
5、根據原子或離子物質的量守恒計算
(11)【2000年廣東高考試題】在1.00L1.00mol·L--1的NaOH溶液中通過16.8L(標)CO2,計算所得溶液中含有的NaHCO3和Na2CO3物質的量。
(三)關系式法
應用于多步連續反應(即前一個反應的產物是后一個反應的反應物)。可根據中間產物的傳遞關系,找出初始原料和最終產物的關系式,快速、準確地解出答案。用關系式法解題的關鍵是建立關系式,而建立關系式一般途徑是:(1)利用微粒守恒建立關系式;(2)利用化學方程式之間物質的量的關系建立關系式;(3)利用方程式的加和建立關系式等。
(12)將2.7g鋁溶于足量稀鹽酸中,蒸發至干并在空氣中灼燒至恒重,最后得到的固體質量最接近于( )
A、10.2g B、5.4g C、8.6g D、5.1g
(13)【1998年黃岡模擬題】苯酚與溴的反應可用于苯酚的定量測定,方法如下:①按物質的量之比為1:5配制KBrO3—KBr溶液1000mL,該溶液在酸性條件下完全反應可以生成0.05molBr2;②用該溶液(含過量的Br2)與苯酚充分反應后,用KI還原未反應的溴,再用Na2S2O3標準溶液滴定所生成的碘,Na2S2O3與I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I2+2Na2S2O3==2NaI+Na2S4O6;③根據所消耗的Na2S2O3標準溶液的體積數,便可計算苯酚的純度。現稱量0.2g苯酚試樣,在一定條件下溶于水并稀釋為250mL,取該溶液10mL,與10mL上述KBrO3--KBr溶液在酸性條件下反應后,加入過量KI,用0.1mol·L--1Na2S2O3溶液滴定至終點,消耗Na2S2O3溶液5.2mL。試計算苯酚試樣的純度?
(四)平均值法
此法是一種將數學平均值原理應用于化學計算的解題方法。它所依據的數學原理是: 兩個數M1和M2(M1>M2)的平均值 M一定在M1和M2之間, 即M1>M>M2 。
(14)【1996年南京高考模擬題】某不純的CaCO3粉末中混入一種雜質,取這種粉末1.0g恰好與2.0mol·L--1的HNO3溶液9.0mL完全作用。則不純的CaCO3粉末中可能混入的雜質
A、MgCO3 B、Na2CO3 C、NaOH D、Ba(OH)2
(15)【1997年成都市高考模擬題】用足量的CO還原14g兩種鐵的氧化物的混合物,將生成的CO2通入足量的澄清的石灰水中,得到沉淀25g。求這種混合物可能的組成。
〖點評 上述兩題是正逆向思維〗
(五)十字交叉法
十字交叉法是巧解二元混合問題的一種常規有效方法。若a、b分別表示某二元混合物中的兩種組分A、B的量,c為a、b的相對平均值;nA/nB為二元混合體系中A和B的組成比:
a c-b
c (c-b)/( a-c)= nA/nB
b a-c
(1)十字交叉法的依據:根據以上敘述,二元混合的一般計算方法:anA+bnB=c(nA+nB),整理得(a-c)nA=(c-b)nB,即nA/nB=(c-b) / (a-c)(為上述十字交叉法)。
(2)nA/nB表示什么量之比,要視參加交叉的a、b、c意義而定,a或b或c的單位中分別是以何種物理量為標準的,nA/nB就是什么量之比。
(16)【1999年上海高考試題】由CO2、H2和CO組成的混合氣體在同溫同壓下與氮氣密度相同,則該混合氣體中CO2、H2和CO的體積比為( )。
A、29:8:13 B、22:1:14 C、13:8:29 D、26:16:57
(17)【1997年福州市模擬試題】電解普通水H2O和重水D2O的混合物,通電一段時間后,兩極共生成氣體18.5g,其體積為33.6L(標),在所生成的氣體中重氫D和普通氫H的原子個數之比為( )。
A、2:3 B、2:5 C、1:2 D、1:3
(18)一定條件下,PCl5氣體密閉容器中,發生反應PCl5(氣)≒PCl3(氣)+Cl2(氣),當達到平衡時,混合氣體相對于H2的密度為74.5,問PCl3氣體在混合氣中所占的體積分數是多少?
(19)已知下列兩個熱化學方程式:2H2(氣)+O2(氣)==2H2O(液)+571.6kJ,C3H8(氣)+5O2(氣)==3CO2(氣)+4H2O(液)+2220.0kJ;實驗測得H2和C3H8混合氣體共5mol,完全燃燒時放熱3847kJ,則混合氣體中H2與C3H8的體積比是( )。
A、1:3 B、3:1 C、1:4 D、1:1
(六)估算法
估算法是從化學原理出發,充分利用數學知識,對化學中的定量問題進行粗計算,估量、評價,推斷,從而得出正確結論的一種思維方法。
(20)【1994年全國高考試題】若短周期中的兩種元素可以形成原子個數比為2:3的化合物 ,則這兩種元素的原子序數之差不可能是( )
A、1 B、3 C、5 D、6
(21)【1998年全國高考試題】在一定體積的密閉容器中放入3L氣體R和5L氣體Q,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反應:2R(氣)+5Q(氣)=4X(氣)+nY(氣)反應完全后,容器溫度不變,混合氣體的壓強是原來的87.5%,則化學方程式中n值是( )。
A、2 B、3 C、4 D、5
(七)極值法
通過假設,把研究對象或過程變化推到理想的極限情況,并以其所得的極限值與題設情境對比,分析矛盾,揭示問題的實質,從而迅速找到解題捷徑。用極值法解題的一般做法是:先根據邊界條件(極值)確定答案的可能范圍,然后再結合題給條件,確定答案。
(22)將某堿金屬M及其氧化物M2O的混合物4g投入足量的水中,待反應后蒸干得5g堿,試問這是哪一種堿金屬?
(23)【1998年北京東城區模擬題】在標準狀況下,將NO2、NO和O2混合后,充滿燒瓶并倒置于水中,完全溶解,無氣體剩余。若產物也不擴散,則所得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的數值范圍是( )。
A、0(24)【1998年全國高考試題】由鋅、鋁、鎂、鐵四種金屬中的兩種組成的混合物10g;與足量的鹽酸反應,產生H2(標)為11.2L,則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屬是( )。
A、鋅 B、鐵 C、鋁 D、鎂
(25)1000C,3.88gA氣體與足量的Na2O2完全反應放出氧氣,且固體的質量增加2.28g,試推斷A是什么氣體?物質的量是多少?
(26)標準狀況下,11.2LH2S氣體恰好和200mL苛性鈉溶液中的溶質反應,求苛性鈉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
有機化學簡單計算
一、有關質量比,元素質量百分含量的求算
1、將112mL乙炔氣溶于2mol苯中,再加入30g苯乙烯,所得混合物中的碳的質量分數為( )
A、75% B、66.7% C、92.3% D、無法計算
2、由乙炔、苯、乙醛組成的混合物,經測定其中碳的質量分數為72%,則氧的質量分數為 。
3、已知乙醛、乙酸、甲酸甲酯、甲酸丙酯、α-羥基丁酸、葡萄糖的混合物mg,測知其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a%,則混合物中碳的質量分數為 。
二、等物質的量的有機物完全燃燒時耗氧量及H2O、CO2的生成量的計算
4、燃燒等物質的量的下列有機物:A、CH3CH3 B、CH2=CH2 C、CH≡CH D、乙醇
E、丙酸 F、丙醛 G、乙醛。
(1)消耗O2的量由多到少的排列順序是 。 (2)生成CO2的量由多到少的排列順序是 。
(3)生成H2O的量由多到少的排列順序是 。
5、只含碳、氫、氧的有機物,為了便于研究完全燃燒時反應物、生成物與所需氧氣量的關系,可用通式(CxHy)m(H2O)n或(CxOy)m(H2O)n表示它們(m,n,x,y均為正整數)例如:CH3OH;C2H5OH;C3H7OH等物質可用通式(CH2)m(H2O)n表示(m=1,2,3,n均為1),它們燃燒時所需的氧氣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體積比均為3:2。
(1)現有一類只含C、H、O的有機物,它們燃燒時消耗的氧氣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體積比為5:4,按上述要求,該類化合物的通式(最簡通式)可表示為 。
寫出此類化合物中分子量最小的物質的結構簡式 。
寫出此類化合物中生成二氧化碳與生成的水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且能發生水解反應的物質的分子式 ;可能的結構簡式 。
(2)還有一種有機物,它完全燃燒時,消耗氧氣與生成二氧化碳的體積比為3:4,分子結構中有兩個羧基,其余的碳原子所結合的原子或原子團都相同。取0.2625g該化合物恰好能與25.00mL0.10mol/L的NaOH溶液完全中和,由此得知,該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結構簡式是 。
三、等質量的有機物完全燃燒時耗氧量,生成CO2的量的比較
6、燃燒質量相等的下列烴:A、C2H4 B、C2H2 C、C2H6 D、C6H6 E、C7H8消耗氧氣的量由多到少的順序是 。
7、下列各組物質中的三種物質質量相等,它們完全燃燒時,耗氧量順序排列由多到少正確的是
A、甲烷>丙烷>乙烷 B、丙醇>甲醇>乙醇 C、乙酸甲酯>乙酸>甲酸 D、甲醛>乙醛>丙醛
四、根據有機物完全燃燒,產物中CO2 和H2O的物質的量的關系求算有機物可能的組成
8、下列各組中的有機物以等物質的量組成混合物,在氧氣中充分燃燒后,生成的CO2和H2O 物質的量之比為1:1的是( )
A、CH4,C2H4 B、C2H4,C3H6 C、CH3COOH,CH3CHO
D、C2H6,C3H8 E、C2H4,C2H2 F、C2H6,C4H6
9、下列各組化合物中,不論二者以什么比例混合,只要總物質的量一定,則完全燃燒時生成水的質量和消耗O2的質量不變的是( )
A、C3H8,C4H6 B、C3H6,C4H6O2 C、C2H2,C6H6 D、CH4O,C3H4O5
五、計算及推斷
10、【1996年化學試測題】嗎啡和海洛因都是嚴格查禁的毒品。嗎啡分子含C71.58%、H6.67%、N4.91%、其余為O。已知其分子量不超過300。試求:(1)嗎啡的分子量;(2)嗎啡的分子式
已知海洛因是嗎啡的二乙酸酯。試求:(1)海洛因的分子量;(2)海洛因的分子式。
答:嗎啡的分子量是 ,分子式是 。
海洛因的分子量是 ,分子式是 。
11、【1997年全國高考試題】A、B都是芳香族化合物,1molA水解得到1molB和1mol醋酸。A、B的分子量都不超過200,完全燃燒都只生成CO2和H2O,且B分子中碳和氫元素總的質量百分含量為65.2%(即質量分數為0.652)。A溶液具有酸性,不能使FeCl3溶液顯色。
(1)A、B分子量之差為 。(2)1個B分子中應該有 個氧原子。
(3)A的分子式是 。(4)B可能的三種結構 、 、
20、【1995年全國高考試題】有機化合物A、B分子式不同,它們只可能含碳、氫、氧元素中的兩種或三種。如果將A、B不論以何種比例混合,只要其物質的量之和不變,完全燃燒時所消耗的氧氣和生成的水的物質的量也不變。那么,A、B組成必須滿足的條件是
若A是甲烷,則符合上述條件的化合物B中,分子量最小的是 (寫分子式),并寫出分子量最小的含有甲基(—CH3)的B的2種同分異構體結構簡式 , 。
化學實驗
一、化學實驗基礎知識
1、【1996年上海高考試題】準確量取25.00mL高錳酸鉀溶液,可選用的儀器是( )
A、50mL量筒 B、10mL量筒 C、50mL酸式滴定管 D、50mL堿式滴定管
2、【1996年高考試測題】先選擇填空,再簡要說明作此選擇的理由。
(1)某試管內裝有約占其容積1/10的溶液,則溶液的體積是 (用字母回答)
A、約1mL B、約3mL C、無法判斷
因為
(2)擬在燒杯中于加熱條件下配制某溶液50mL,應選擇的燒杯是 (用字母回答)
A、400mL燒杯 B、250mL燒杯 C、100mL燒杯 D、50mL燒杯
因為
3、【1996年全國高考試題】下列有關使用托盤天平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填標號)
A、稱量前先調節托盤天平的零點
B、稱量時左盤放被稱量物,右盤放砝碼
C、潮濕的或具有腐蝕性的藥品,必須放在玻璃器皿里稱量,其它固體藥品可直接放在
天平托盤上稱量
D、用托盤天平可以準確稱量至0.01g
E、稱量完畢,應把砝碼放回砝碼盒中
4、【1997年上海高考試題】實驗室里需用480mL0.1mol/L的硫酸銅溶液,現選取容量瓶進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確的是( )
A、稱取7.68g硫酸銅,加入500mL水 B、稱取12.0g膽礬配成500mL溶液
C、稱取8.0g硫酸銅,加入500mL水 D、稱取12.5g膽礬配成500mL溶液
5、【1997年全國高考試題】進行化學實驗必須注意安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寫標號)
A、不慎將酸濺到眼中,應立即用水沖洗,邊洗邊眨眼睛
B、不慎將濃堿溶液沾到皮膚上,要立即用大量水沖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如果苯酚濃溶液沾到皮膚上,應立即用酒精洗
D、配制硫酸溶液時,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體積的水,再在攪拌下慢慢加入濃硫酸
6、【1999年全國高考試題】(1)如圖(Ⅰ)表示10mL量筒中液面
的位置,A與B、B與C刻度間相差1mL,如果刻度A為4,量筒中
液體的體積是 mL
如圖 (Ⅱ)表示50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如果液面處
的讀數是a,則滴定管中液體的體積(填代號)
A、是 amL B、是(50-a)mL
C、一定大于amL D、一定大于(50-a)mL
7、【1998年全國高考試題】下圖中A~D是中學化學實驗中常見的幾鐘溫度計裝置示意圖。
(1)請從①~⑧中選出必須使用溫度計的實驗,把編號填入最適宜的裝置圖A~C下的空格中(多選要倒扣分)。
①酒精和濃硫酸混合加熱制乙烯;②電石跟水反應制乙炔;③分離苯和硝基苯的混合物;④苯跟溴的取代反應;⑤石油分餾實驗;⑥濃鹽酸和二氧化錳混合加熱制氯氣;⑦測定硝酸鉀在水中的溶解度;⑧食鹽和濃硫酸混合加熱制氯化氫。
(2)選用裝置D做苯的硝化實驗,D中長玻璃管的作用是:
8、下列各組儀器:①漏斗;②容量瓶;③滴定管;④分液漏斗;⑤天平;⑥;量筒;⑦膠頭滴管;⑧蒸餾燒瓶。常用于物質分離的是( )。
A、①③⑦ B、②⑥⑦ C、①④⑧ D、④⑥⑧
9、某同學在實驗報告中有以下實驗數據:①用托盤天平稱取11.7g食鹽 ②用量筒量取5.26mL鹽酸 ③用廣泛pH試紙測得溶液的pH是3.5 ④用標準NaOH溶液滴定未知濃度的鹽酸用去23.10mLNaOH溶液。其中數據合理的是(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下列儀器:①燒杯;②蒸發皿;③表面皿;④燒瓶;⑤坩堝;⑥容量瓶;⑦量筒。能用酒精燈加熱的是( )。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⑤⑥ D、②③⑥⑦
11、下列試劑:①氯水;②硝酸銀;③濃硝酸;④濃H2SO4;⑤氫氟酸;⑥苯酚。需要保存在棕色試劑瓶中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④⑤⑥
12、下列物質不屬于危險品,允許旅客帶上火車的是( )
①濃硫酸;②硝酸銨;③四氯化碳;④汽油;⑤火棉;⑥高錳酸鉀
A、①⑥ B、③⑥ C、②③ D、④⑤
13、【2001年全國高考理科綜合試題】下列盛放試劑的方法正確的是( )
A、氫氟酸和濃硝酸存放在帶橡皮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B、汽油或煤油存放在帶橡皮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C、碳酸鈉溶液或氫氧化鈣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D、氯水或硝酸銀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14、下列有關實驗操作或藥品保存不正確的是( )
A、金屬鋰保存在煤油中,白磷放在冷水中
B、氯水保存在棕色玻璃瓶中,液氯貯存在鋼瓶里
C、濃硫酸灑在皮膚上先用水沖洗,然后用稀碳酸氫鈉溶液中和
D、做過酚醛樹脂實驗的試管可用酒精浸泡后洗滌
15、下列各組物質中,前者為容器內壁的污物,后者為選用的洗滌劑,你認為能達到洗滌目的的是( )
①水垢—磷酸;②酚醛樹脂—乙醇;③硫磺—酒精;④盛鐵鹽引起的黃色沾污—稀硫酸;⑤用KMO4制O2后的棕褐色斑跡—濃鹽酸;⑥干餾煤實驗中的U型管上的黑褐色油污—純堿溶液;⑦久盛明礬溶液的試劑瓶—燒堿溶液;⑧銀鏡—銀氨溶液。
A、②③④⑤⑦ B、②④⑤⑥⑧ C、②④⑤⑦ D、都行
16、純水在990C時,〔H+〕=1×10--6mol/L,分別滴入甲基橙、石蕊、酚酞溶液后,呈現的顏色是( )
A、紅、紫、無色 B、橙、藍、紅色 C、黃、紅、紅色 D、黃、紫、無色
17、【2001年全國高考理科綜合試題】在一支25mL的酸式滴定管中盛入0.1mol/LHCl溶液,其液面恰好在5mL的刻度處。若把滴定管中的溶液全部放入燒杯中,然后以0.1mol/LNaOH溶液進行中和,則所需NaOH溶液的體積( )
A、大于20mL B、小于20mL C、等于20mL D、等于5mL
18、【2001年全國高考試題】用已知濃度的溶液測定某H2SO4溶液的濃度,參考下圖,從下表中選出正確選項
19、【2000年上海高考試題】下列實驗操作中錯誤的是( )
A、分液時,分液漏斗中下層液體從下口放出,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
B、蒸餾時,應使溫度計水銀球靠近蒸餾燒瓶支管口
C、滴定時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錐形瓶,邊滴邊振蕩,眼睛注視滴定管中的液面
D、稱量時,稱量物放在稱量紙上,置于托盤天平的左盤,砝碼放在托盤天平的右盤中
20、【2001年廣東省、河南省高考試題】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正確的操作是:
21、現有下列儀器或用品:⑴鐵架臺(含鐵圈、各種鐵夾);⑵錐形瓶;⑶酸式滴定管與堿式滴定管;⑷燒杯;⑸玻璃棒;⑹膠頭滴管;⑺天平(含砝碼);⑻濾紙;⑼量筒;⑽普通漏斗。現有下列藥品:⑾NaOH固體;⑿標準NaOH溶液;⒀未知濃度鹽酸;⒁蒸餾水;⒂碳酸鈉溶液。試回答下列問題:
A、做酸堿中和滴定時,還缺乏的試劑是
B、配制物質的量濃度溶液時,還缺乏的儀器是
C、過濾時應選用的上述儀器是 (都填編號)
22、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確的是 (填寫標號)
A、使用容量瓶前檢查它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餾水洗凈后,再用待配溶液潤洗
C、配制溶液時,如果試樣是固體,把稱好的試樣用紙條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緩慢加入蒸餾水到接近標線2~3cm處,用膠頭滴管滴加蒸餾水到標線
D、配制溶液時,如果試樣是液體,須用量筒量取試樣后,直接倒入容量瓶中,緩慢加入蒸餾水到接近標線2~3cm處,用膠頭滴管滴加蒸餾水到標線
E、蓋好瓶塞,用食指頂住瓶塞,用另一支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轉和搖動多次
二、混合物的分離提純
1、【1997年全國高考試題】某溶液含有較多的Na2SO4和少量的Fe2(SO4)3,若用該溶液制取芒硝,可供選擇的操作有:①加入適量H2SO4溶液,②加金屬Na,③結晶,④加過量NaOH溶液,⑤加強熱脫結晶水,⑥過濾。正確的操作步驟是( )
A、②⑥③ B、④⑥①③ C、④⑥③⑤ D、②⑥①③⑤
2、【1991年全國高考試題】為了除去粗鹽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將粗鹽溶于水,然后進行下列五項操作。其中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
①過濾 ②加過量的NaOH溶液 ③加適量鹽酸 ④加過量Na2CO3溶液 ⑤加過量BaCl2溶液
A、①④②③⑤ B、④①②⑤③ C、②⑤④①③ D、⑤②④①③
3、利用下述方法除去氮七中所含雜質(HCl、H2、H2S)以得到干燥純凈氮氣,在下列各步中應采取的正確順序是( )
①通過裝有變色硅膠的干燥管 ②通過醋酸鉛溶液 ③通過水 ④通過加熱的氧化銅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②③④① D、③②①④
4、要除去(Ⅰ)欄中“甲→己”各物質中所含雜質(括號內為雜質),請從Ⅱ欄中選擇所需試劑或用品(不可重復使用),從Ⅲ欄中選擇所用的方法或主要儀器,再從Ⅳ欄中選擇試劑,檢驗雜質是否已除凈(Ⅲ、Ⅳ可重復使用):
Ⅰ欄 Ⅱ欄 Ⅲ欄 Ⅳ欄
甲 KI溶液(I2) A 堿石灰 a重結晶 Ⅰ金屬鈉
乙 乙醇(水) B 四氯化碳 b滲析 Ⅱ無水CuSO4
丙 氨氣(水蒸氣) C 半透膜 c過濾 Ⅲ銀氨溶液
丁 氯乙烷(乙醇) D 生石灰 d分液漏斗 ⅣAgNO3溶液
戊 苯(苯酚) E 水 e干燥管 Ⅴ溴水(酸化)
己 蛋白質(NaCl) F NaOH溶液 f蒸餾 Ⅵ淀粉溶液
將選用各欄的標號填入相應的位置: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Ⅱ Ⅲ Ⅳ Ⅱ Ⅲ Ⅳ Ⅱ Ⅲ Ⅳ Ⅱ Ⅲ Ⅳ Ⅱ Ⅲ Ⅳ Ⅱ Ⅲ Ⅳ
欄 欄 欄 欄 欄 欄 欄 欄 欄 欄 欄 欄 欄 欄 欄 欄 欄 欄
5、為了制得較純凈的下列物質,其方法正確的是( )
A、向Na2SO3晶體中加入濃硫酸制取SO2氣體
B、將H2S氣體通入到足量的FeCl3溶液中過濾得FeS
C、用FeS與稀HNO3反應制取H2S氣體
D、向含Cu2+和FeSO4溶液中加入過量鐵粉、振蕩、過濾后得FeSO4溶液
6、氯化銅溶液中含有FeCl3雜質,若要制得較純凈的氯化銅,可向溶液中加入:①CuO,②NaOH
③CuCO3,④Cu(NO3)2,⑤NH3·H2O.正確的選項是( )
A、⑤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1998年全國高考試題】將鐵屑溶于過量鹽酸后,再加入下列物質,會有三價鐵生成的是( )
A、硫酸 B、氯水 C、硝酸鋅 D、氯化銅
8、為了提純下列物質(括號內為雜質)所選用的除雜試劑(→所示)和分離方法都正確的是( )
A、CH3CH2Br(CH3CH2OH)→NaOH溶液;分液
B、NH4Cl溶液(FeCl3)→NaOH溶液;過濾
C、Cu(NO3)2溶液(AgNO3)→銅粉;蒸發
D、CO2氣體(SO2)→飽和NaHCO3溶液;洗氣
9、【2000年浙江、江蘇、吉林三省理科綜合能力測試試題】在氯化鐵、氯化銅和鹽酸混合溶液中加入鐵粉,待反應結束后,所剩余的固體濾出后能被磁鐵吸引,則反應后溶液中存在較多的陽離子是( )
A、Cu2+ B、Fe3+ C、Fe2+ D、H+
10、【2000年浙江、江蘇、吉林三省理科綜合能力測試試題】實驗室用溴和苯反應制取溴苯。得到粗溴苯后要用如下操作精制:①蒸餾 ②水洗 ③用干燥劑干燥 ④10%NaOH溶液洗 ⑤水洗 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③① C、④②③①⑤ D、②④①⑤③
11、【2000年全國高考試題】提純含有少量硝酸鋇雜質的硝酸鉀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為( )
A、加入過量碳酸鈉溶液,過濾,除去沉淀,溶液中補加適量硝酸
B、加入過量硫酸鉀溶液,過濾,除去沉淀,溶液中補加適量硝酸
C、加入過量硫酸鈉溶液,過濾,除去沉淀,溶液中補加適量硝酸
D、加入過量碳酸鉀溶液,過濾,除去沉淀,溶液中補加適量硝酸
12、【2001年全國高考試題】回答下列問題:
(1)分離沸點不同但又互溶的液體混合物,常用什么方法?
(2)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種有機溶劑提取水溶液里的某物質時,靜置分層后,如果不知道哪一層液體是“水層”,試設計一種簡便的判斷方法。
13、【1999年上海高考試題】某河道兩旁有甲、乙兩廠。它們排放的工業廢水中,共含K+、Ag+、Fe3+、Cl--、OH--、NO3--六種離子
甲廠的廢水明顯堿性,故甲廠廢水中所含的三種離子是 、 、 。
乙廠的廢水中含有另外三種離子。如果加一定量 (選填:活性炭、硫酸亞鐵、鐵粉),
可以回收其中的金屬 (填寫金屬元素符號)。
另一種設想是將甲廠和乙廠的廢水按適當的比例混合,可以使廢水中的
(填寫離子符號)轉化為沉淀。經過濾后的廢水主要含 可用來澆灌農田。
14、【1998年上海高考試題】氯堿廠電解飽和食鹽水制取NaOH的工藝流程示意圖如下:
粗鹽 H2O NaOH Na2CO3 Cl2 H2
化 鹽 精 制 電 解 10%NaOH,16%NaCl溶液 脫 鹽
沉渣
NaCl晶體
50%NaOH溶液
依據示意圖,完成下列填空:
(1)在電解過程中,與電源正極相連的電極上所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與電源負極相連的電極附近,溶液pH值 (選填:不變,升高或降低)
(2)工業食鹽含Ca2+、Mg2+等雜質。精制過程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3)如果粗鹽中SO42--含量較高,必須添加鋇試劑除去SO42--,該鋇試劑可以是
(選填a、b、c,多選扣分)
a、Ba(OH)2 b、Ba(NO3)2 c、BaCl2
(4)為有效除去Ca2+、Mg2+、SO42--,加入試劑的合理順序為 (選填a、b、c,多選扣分)
a、先加NaOH,后加Na2CO3,再加鋇試劑
b、先加NaOH,后加鋇試劑,再加Na2CO3
c、先加鋇試劑,后加NaOH,再加Na2CO3
(5)脫鹽工序中利用NaOH和NaCl在溶解度上的差異,通過 、冷卻、
(填寫操作名稱)除去NaCl
(6)在隔膜法電解食鹽水時,電解槽分隔為陽極區和陰極區,防止Cl2與NaOH反應;采用無隔膜電解冷的食鹽水,Cl2與NaOH充分接觸,產物僅是NaClO和H2,相應的化學方程為 。
15、【高考科研試題】“鹵塊”的主要成分為MgCl2(含Fe2+、Fe3+、Mn2+等雜質離子),若以它為原料,按如下工藝流程圖,即可制得輕質氧化鎂。如果要求產品盡量不含雜質離子,而且成本較低。流程中所用試劑或pH控制可參考下表確定
濾液 ④ 沉淀物
加乙
鹵塊 ① 溶液 ② 溶液 ③ 過濾 ⑤水中煮沸
加鹽酸 加X 加Y pH=9.8
沉淀 沉淀 氣體

輕質氧化鎂
表1 生成氫氧化物沉淀的pH 表2 化學試劑價格表
物質 開始沉淀 沉淀完全 試劑 價格元/噸
Fe(OH)3 2.7 3.7 漂液(含NaClO25.2%) 450
Fe(OH)2 7.6 9.6 H2O2(30%) 2400
Mn(OH)2 8.3 9.8 NaOH(固98%) 2100
Mg(OH)2 9.6 11.1 Na2CO3(固99.5%) 600
鹵塊(MgCl2,30%) 310
注:Fe2+氫氧化物呈絮狀,不易從溶液除去,所以常將它氧化成為Fe3+生成Fe(OH)3沉淀而除去。
請填寫以下空白:
(1)在步驟②加入的試劑X,最佳選擇應 ,其作用是 。
(2)在步驟③加入的試劑Y,應是 ,之所以要控制pH=9.8,其目的是 。
(3)在步驟⑤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是 。
16、有一種工業廢水,已知其中含有多量FeSO4,少量Ag+、Hg2+和Na+,以及部分污泥,試設計一個既經濟又合理的方法以回收金屬銀和硫酸亞鐵晶體,分步列出實驗步驟,說明每一步驟的目的(不必寫化學方程式),并指出哪一步對環境有污染。
三、物質的鑒別
1、【1997年上海高考試題】只用水就能鑒別的一組物質是( )
A、苯、乙酸、四氯化碳 B、乙醇、乙醛、乙酸
C、乙醛、乙二醇、硝基苯 D、苯酚、乙醇、甘油
2、【1996年上海高考試題】下列各組溶液,只要用試管和膠頭滴管,不用任何試劑就可以鑒別的是( )
A、KOH和Al2(SO4)3 B、稀H2SO4和NaHCO3
C、CaCl2和Na2CO3 D、Ba(OH)2和NaHSO4
3、【1999年全國高考試題】下列各組稀溶液,不用其它任何試劑或試紙,僅利用溶液間的相互反應,就可以將它們區別開的是( )
A、硝酸鉀 硫酸鈉 氯化鈣 氯化鋇 B、硫酸 硫酸鋁 氯化鈉 氫氧化鈉
C、鹽酸 硫酸鈉 碳酸鈉 氫氧化鈉 D、硫酸氫鈉 硫酸鎂 碳酸鈉 氫氧化鈉
4、下列各組溶液,不用試劑無法鑒別的是( )
A、NaOH和明礬 B、氨水和AgNO3 C、NaAlO2和HCl
D、H3PO4和Ba(OH)2 E、Na2CO3和H2SO4 F、Na2SO4和BaCl2
5、不用任何試劑鑒別,試述操作及現象:①NaBr、AgNO3、H2S、NaOH、HCl、NaNO3、CuCl2七種溶液;②NH4Cl、NH4HCO3、Ca(HCO3)2、AgNO3、Na2CO3五種白色固體
6、現有①硫酸鎂 ②硝酸鋇 ③氫氧化鈉 ④氯化銅 ⑤氯化鉀等五種溶液。不加任何試劑即可鑒別,則鑒別的先后順序是 。
7、檢驗Cl2、H2S、NH3、HBr四種氣體,可選用的濕潤試紙有
①醋酸鉛試紙 ②碘化鉀淀粉試紙 ③酚酞試紙 ④藍色石蕊試紙 ⑤紅色石蕊試紙,假定每種試紙限用一次。以下選擇對應試紙的順序正確的是( )
A、②①⑤⑤ B、⑤④②③ C、⑤③①② D、②①③④
8、A、B、C、D四種溶液,分別為碳酸鈉、亞硫酸鈉、硫酸氫鈉、硝酸鋇中的一種,現分別做下列實驗,其結果如下:
⑴B+C,無明顯現象發生;⑵B+D,無明顯現象發生;⑶A+D,生成溶液及沉淀E;
⑷A+C,生成溶液F及沉淀; ⑸少量E溶于過量F中。
由以上實驗判斷A、B、C、D各是什么,用化學式表示:A B C D
9、【2001年全國高考廣東、河南試題】甲、乙、丙、丁分別是鹽酸、碳酸鈉、氯化鈣、硝酸銀4種溶液中的一種。將它們兩兩混合后,觀察到的現象是:①甲與乙或丙混紡都產生沉淀;②丙與乙或丁混合也產生沉淀;③丁與乙混合產生無色氣體。回答下面問題:
⑴寫出丁與乙反應離子方程式:
⑵這四種溶液分別是甲: 、乙: 、丙: 、丁:
10、有1、2、3、4號4瓶未知溶液,它們是NaCl(0.1mol/L)、HCl(0.1mol/L)、NaOH(0.1mol/L)和酚酞(0.1%)。有人不用其他試劑,就把它們一一鑒別開來了,其實驗步驟如下:
⑴各取溶液少許兩兩混合,據此分成兩組。
⑵取一組混合液,不斷滴入另一組的一種未知溶液,據此可鑒別出1號和2號。
⑶再取已鑒別出的1號2mL,滴入3滴3號未知液,再加入4號未知溶液4mL,在這個過程中無明顯實驗現象。
綜合以上實驗,可以確定1號是 ,2號是 ,3號是 ,4號是 。
11、【1998年測試題】在下表中,欲用一種試劑Z來檢驗鹽溶液中的離子X。在同時有離子Y存在時,此檢驗仍可以判別的是( )
試劑Z 離子X 離子Y
A、NH3·H2O Al3+ Mg2+
B、AgNO3 Cl-- CO32--
C、Na2SO4 Ba2+ Mg2+
D、Ba(NO3)2 SO42— Cl--
12、已知:[Ag(NH3)2]++2H+==Ag++2NH4+。今有一白色固體,可能是由Al2(SO4)3、AgNO3、BaCl2、NH4Cl、KOH、Na2S中的2種或3種組成。為確定該白色固體組成,進行以下實驗:取白色固體少許,加入適量蒸餾水充分振蕩,得無色溶液;取無色溶液少許,滴加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
⑴此白色固體必須含有的物質是①第一組 ;②第二組 。
⑵若要確證白色固體的組成,還必需做的實驗是

13、【1998年天津市調研試題】某待測液中可能含有Fe2+、Fe3+、Ag+、Al3+、Ba2+、Ca2+、NH4+等離子,進行了下述實驗(所加酸、堿、氨水、Br2水都是過量的)
根據實驗結果:
⑴判定待測液中有無Ba2+、Ca2+離子,并寫出理由。
答:
⑵寫出沉淀D的化學式:
⑶寫出從溶液D生成沉淀E的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14、【2000年北京市高考模擬題】某無色溶液,其中有可能存在的離子如下:Na+、Ag+、Ba2+、Al3+、AlO2--、S2--、CO32--、SO32--、SO4--。現取該溶液進行有關實驗,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
請回答下列問題:
⑴沉淀甲是 生成沉淀甲的離子方程式為
⑵沉淀乙是 由溶液甲生成沉淀乙的離子方程式為
⑶沉淀丙是 如何用一化學實驗來確定其成分?
⑷氣體甲的成分有哪幾種可能?
⑸綜合上述信息,可以肯定存在的離子有
15、【1996年全國高考試題】A、B、C和D分別是NaNO3、NaOH、HNO3和Ba(NO3)2四種溶液中的一種,現利用另一種溶液X,用如圖所示的方法,即可將它們一一確定。試確定A、B、C、D、X各代表何種溶液。
A 、B 、C 、D 、X
加B 不溶解
加過量的A 白色沉淀 加D 溶解
加過量的B 不反應 加B 不溶解
X 加過量的C 白色沉淀 加D 不溶解
加過量的D 不反應
原子結構
1、原子的組成和結構
中子 決定原子種類 同位素(兩個特性)
原子核 質量數 近似原子量
質子 核電荷數 決定元素種類
原子(AZX)
最外層電子數 決定主族元素的化學性質
電子數
核外電子 各層電子數
原子結構示意圖
電子排布 電子層
AZX的含義:代表一個質量數為A、質子數為Z的原子。
質量數(A)=質子數(Z)+中子數(N)。
核電荷數=元素的原子序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2、原子、離子的比較
種類 原子(R) 陽離子(Rn+) 陰離子(Rn--)
內容
形成 由原子核、核外電子構成 原子失去電子 原子得到電子
電性 不帶電 帶正電 帶負電
核外電子數=核內 核外電子數=核電荷數 核外電子數=核電荷數
微粒間關系 質子數=核電荷數 -電荷數(核外電子數 +電荷數(核外電子數
< 核電荷數) >核電荷數)
共同點 質量數=質子數+中子數=原子的近似原子量
3、幾種化學量
(1)原子的真實質量:也稱絕對質量,是通過精密的實驗測得的,原子的真實質量很小,數量級大多為10-26㎏,如氧原子的質量為2.657×10-26㎏。
(2)質量數:將原子核內所有的質子和中子的相對質量取近似整數值之和為質量數,用“A”表示,在數值上看作原子的近似原子量。
(3)同位素的原子量:即相對原子質量,其意義是同位素的一個原子質量與一個12C原子質量1/12的相對比值
(4)元素的原子量:即元素平均原子量,其意義是某元素各種天然同位素的原子量與該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個數百分比(豐度)的乘積之和。
(5)元素的近似原子量:指某元素各種天然同位素的質量數與該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個數百分比(豐度)的乘積之和。
4、元素的原子半徑、離子半徑大小比較規律
(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徑隨核電荷數的增大而減小(稀有氣體除外Na>Mg>Al>Si>P>S>Cl.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徑隨核電荷數的增大而增大。如:Li(3)同主族元素的離子半徑隨核電荷數的增大而增大。如:F--(4)電子層結構相同的離子半徑隨核電荷數的增大而減小。如:F-> Na+>Mg2+>Al3+
(5)同一元素不同價態的微粒半徑,價態越高離子半徑越小。如Fe>Fe2+>Fe3+
有關原子結構的考題主要有以下四種類型:
1、有關原子結構概念的判斷
(1)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①質子數相同的微粒一定屬于同一種元素②質子數相同、電子數也相同的兩種微粒,不可能是一種分子和一種離子③一種元素只有一種質量數④同位數的性質相同⑤某種元素的原子量取整數,就是其質量數
A、②③⑤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①③④⑤
(2)1993年國際原子量委員會確認我國張青蓮教授測定的銻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標準121.760為標準相對原子質量。已知銻有12151Sb與12351Sb兩鐘天然同位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121.760是一個銻原子的質量與一個12C原子質量1/12的比值
B、121.760是按銻的兩種天然同位素的質量數與它們的原子百分比計算出來的平均值
C、天然存在的銻元素中12151Sb與12351Sb的原子個數比為31:19
D、12351Sb的原子質量12C原子質量的比值是123:1
(3)某元素X構成的雙原子單質分子有三種,其式量分別為70、72、74,在天然單質中,此三種單質的物質的量之比為何9:6:1,由此推斷以下結論中正確的是( )
A、元素X有三種同位素 B、其中一種同位素質量數為36
C、質量數為35的同位素原子的質量分數為75% D、元素單質X2的平均式量為71
2、構成原子和離子的各基本微粒之間的數量關系
(4)136C-NMR(核磁共振)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結構分析。136C表示的碳原子( )
A、核外有13個電子,其中6個能參與成鍵 B、核內有6個質子,核內有7個電子
C、質量數為13,原子序數為6,核內有7個質子 D、質量數為13,原子序數為6,核內有7個中子
(5)X元素原子的質量數為m,核內中子數為n,則WgX+含有電子的物質的量(mol)是
A、(m-n)×W/m B、(m-n-1)×W/M C、(m-n)×W/m D、(m-n+1)×W/m
3、微粒半徑大小的比較
(6)下列化合物中陽離子與陰離子半徑比值最小的是( )
A、NaF B、MgI2 C、BaI2 D、KBr
(7)X和Y兩元素的陽離子具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X元素的陽離子半徑大于Y元素陽離子半徑。Z和Y兩元素的原子核外電子層數相同,Z元素的原子半徑小于Y元素的原子半徑。則X、Y、Z三種元素的原子序數的關系是( )
A、X>Y>Z B、Y>X>Z C、Z>X>Y D、Z>Y>X
4、有關原子結構的學科間綜合
(8)2000年長沙測試題 在1911年前后,新西蘭出生的物理學家盧瑟福把一束變速運動的α粒子(質量數為4的帶2個正電荷的質子粒),射向極薄的金箔。他驚奇發現,過去一直認為原子是“實心球”,而這種“實心球”緊密排列而成的金箔,竟為大多數α粒子暢通無阻地通過,就像金箔不在那兒似的。但也有極少數的α粒子發生偏轉,或被筆直地彈回。根據以上實驗現象能得出關于金箔中Au原子結構的一些結論,試寫出其中的三點:
A
B
C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 元素在周期表中:“位≒構≒性”三者之間關系
原子結構
質子數=原子序數
最外層電子數=主族最高正價
電子層數=周期序數 電子層結構、原子半徑決定得失
電子的難易、氧化還原性
最外層電子數=主族序數
周期表位置 元素性質
同位同化性,左右遞變性,上下相似遞變性
2、周期表反映的主要規律
項 目 同周期(左→右) 同主族(上→下)
原 核電荷數 逐漸增大 增大
子 電子層數 相同 增多
結 最外層電子數 逐漸增多 相同
構 原子半徑 逐漸減小 逐漸增大
化合價 最高正價:+1→+7 最高正價,負價數相同
負價數=-(8-族序數) 最高正價=族序數
得失電子能力 失電子能力減弱 失電子能力增強
得電子能力增強 得電子能力減弱
性 元素的金屬性 金屬性減弱 金屬性增強
與非金屬性 非金屬性增強 非金屬性減弱
單質的氧化性 氧化性增強 氧化性減弱
還原性 還原性減弱 還原性增強
質 最高價氧化物對應
水化物的酸堿性 堿性減弱,酸性增強 堿性增強,酸性減弱
非金屬氣態氫化物 形成由難到易 形成由易到難
穩定性逐漸增強 穩定性逐漸減弱
元素金屬性或非金屬性強弱的實驗標志:
①與水反應置換氫的難易
②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堿性強弱
金屬性強弱 ③最單質的還原性或離子的氧化性(在陰極上得電子的先后)
④互相置換反應
⑤原電池反應中正負極
①與H2化合的難易及氫化物的穩定性
非金屬性強弱 ②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強弱
③單質的氧化性離子的還原性
④互相置換反應
3、由原子序數確定元素位置的規律
記住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序數:2、10、18、36、54、86。用原子序數減去比它小而相近的稀有氣體元素原子序數,即得該元素所在的縱行數。第1、2縱行為ⅠA、ⅡA族;第3~7縱行為ⅢB~ⅦB族;第8~10縱行為第Ⅷ族(對于短周期的元素,其差即為主族序數)。第11、12縱行為ⅠB、ⅡB族;第13~17縱行為ⅢA~ⅦA族;第18縱行為零族。這種元素的周期數比相近的原子序數小的稀有氣體元素的周期數大1。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綜合能力訓練
1、【2000年鄭州測試題】X元素原子的最外電子層與次外層電子數的差值等于電子層數;Y元素的原子比X元素的原子多2個最外層電子,則X與Y所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 )
A、X3Y2 B、X2Y C、XY2 D、XY3
2、兩種短周期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原子個數比為1:3,若兩種元素的原子序數分別為a和b,則a和b的關系可能是( )。①a=b+5 ②a=8-b ③a=b+8 ④a=30-b ⑤a=b+4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3、【2000年全國高考試題】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兩種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數為x,則乙的原子序數不可能是( )。A、x+2 B、x+4 C、x+8 D、x+18
4、某周期ⅡA族元素的原子序數為x,則同周期的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數是( )。
A、只有x+1 B、可能是x+8或x+18 C、可能是x+2 D、可能是x+1或x+11或x+25
5、國際無機化學命名委員會在1988年作出決定:把長式周期表原有的主、副族及族號取消,由左至右按原順序改為18列。如堿金屬元素為第1列,按這個規定,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第3列元素種類最多,第14列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種類最多
B、第8、9、10三列元素中沒有非金屬元素
C、從上到下第1列元素的單質熔點逐漸升高,而第17列元素的單質熔點逐漸降低
D、只有第2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層有2個電子
6、【2001年全國高考試題】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原子及其離子的核外電子層數等于該元素所在的周期數
B、元素周期表中從ⅢB族到ⅡB族10個縱行的元素都是金屬元素
C、除氦外的稀有氣體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都是8
D、同一元素的各種同位素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均相同
7、據報道1994年11月9日德國科學家利用數億個鎳原子(28Ni)對數億個(82Pb)連續轟擊數天后制得一種新原子269110X(暫用X表示),它屬于一種新元素——第110號元素。這種新元素是有史以來制得最重的元素,存在時間不到千分之一秒。經推知它屬于過渡元素。下列關于該元素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這種原子(269110X)的中子數為159 B、這種元素肯定是金屬元素
C、這種元素與鉛屬同一族 D、這種元素為第六周期元素
8、【1997年全國高考試題】已知鈹的原子序數為4,下列對鈹及其化合物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鈹的原子半徑大于硼的原子半徑 B、氯化鈹中鈹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8
C、氫氧化鈹的堿性比氫氧化鈣的弱 D、單質鈹跟冷水反應產生氫氣
9、【2001年廣東、河南高考試題】第四周期某主族元素的原子,它的最外電子層上有兩個電子,下列關于此元素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原子半徑比鉀的原子半徑大 B、氯化物難溶于水
C、原子半徑比鎂的原子半徑大 D、碳酸鹽難溶于水
10、鋰和鎂在元素周期表中有特殊的“對角關系”,它們的性質相似,如它們在過量氧氣中燃燒,都不生成過氧化物。下列關于鋰及其化合物性質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Li2SO4難溶于水 B、LiOH加熱時,不會分解 C、Li遇濃H2SO4不發生鈍化 D、Li2CO3加熱時,分解成Li2O和CO2
11、【2001年廣東、河南高考試題】填寫下列空白:
(1)寫出表示含有8個質子、10個中子的原子的化學符號: 。
(2)周期表中位于第8縱行的鐵元素屬于第 族。
(3)周期表中最活潑的非金屬元素位于第 縱行。
(4)所含元素超過18種的周期是第 、 周期。
12、有A、B、C、D、E五種短周期元素,它們的核電荷數按C、A、B、D、E的順序增大。C、D都能分別與A按原子個數比為1:1或2:1形成化合物。CB可與EA2反應生成C2A與氣態物質EB4。
(1)寫出五種元素名稱:A ,B ,C ,D ,E 。
(2)畫出E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寫出電子式:D2A2 ,EB4 。
(3)比較EA2與EB4的熔點高低 > 。
(4)寫出D單質與CuSO4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13、X、Y、Z三種主族元素位于周期表中連續的三個不同周期。原子序數:Z>X>Y,其中Y原子的次外層電子數為2,X原子的次外層電子數與Y、Z原子的次外層電子數均不相同,X與Y的族序數之和等于Z的族序數。已知X的氫氧化物難溶于水,Y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種強酸。
(1)由此推出:X是 ,Y是 ,Z是 。
(2)將X的單質投到Z單質的水溶液中,觀察到的現象是 ,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14、有X、Y、Z、W四種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數依次增大,其核電荷數總和為38。Y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占核外電子總數的3/4;W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比同周期Z元素多5個電子;W和Y不屬同一主族。
(1)寫出元素符號:X 、Y 、Z 、W 。
(2)Z、W兩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反應的方程式是 。
(3)這四種元素組成的一種化合物的化學式是 。
化學鍵與分子結構、晶體結構
有關化學鍵和分子結構的考題主要有以下五種題型:
1、化學鍵類型和晶體類型的判斷
2、晶體物理性質的比較
3、判斷分子中成鍵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
4、有關晶體的信息遷移試題
5、分子結構和晶體結構的確定
綜合能力訓練
1、下列分子結構中,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不能都滿足8電子穩定結構的是( )。
A、CCl4 B、PCl5 C、PCl3 D、CH4
2、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兩種元素構成的共價化合物分子中的化學鍵都是極性鍵
B、兩種非金屬元素原子之間形成的化學鍵都是極性鍵
C、含有極性鍵的化合物分子一定不含非極性鍵
D、只要是離子化合物,其熔點就比共價化合物的熔點高
3、【2000年全國高考試題】下列每組物質發生狀態變化所克服微粒間的相互作用屬同種類型的是
A、食鹽和蔗糖熔化 B、鈉和硫熔化 C、碘和干冰升華 D、二氧化硅和氯化鈉熔化
4、【1998年全國高考試題】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滿足最外層8電子結構的是( )。
A、光氣(COCl2) B、六氟化硫 C、二氟化氙 D、三氟化硼
5、【1999年全國高考試題】關于晶體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晶體中只要有陰離子就一定有陽離子 B、在晶體中只要有陽離子就一定有陰離子
C、原子晶體的熔點一定比金屬晶體的高 D、分子晶體的熔點一定比金屬晶體的低
6、下列物質的熔沸點高低順序正確的是( )。
A、金剛石晶體硅而氧化硅碳化硅 B、CI4>CBr4>CCl4>CH4
C、HgO>H2O>O2>N2 D、金剛石>生鐵>純鐵>鈉
7、【2000年濟南測試題】NaF,NaI,MgO均為離子化合物,現有下列數據,試判斷這三種化合物熔點高低順序是( )。
物質 ①NaF ②NaI ③MgO
離子電荷數 1 1 2
鍵長(10--10m) 2.31 3.18 2.10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8、【2000年上海測試題】原子序數小于18的八種連號元素,它們的單質熔點
隨原子序數增大而變化的趨勢如圖所示,圖中X元素應屬( )。
A、ⅢA族 B、ⅣA族 C、ⅤA族 D、ⅥA族
9、【1999年天津模擬試題】根據下表給出的幾種物質的熔沸點數據,判斷下列有關說法中錯誤的是( )。
物質 NaCl MgCl2 MCl3 SiCl4 單質B
熔點 8100C 7100C 1800C -680C 23000C
沸點 14650C 14180C 1600C 570C 25000C
A、SiCl4是分子晶體 B、單質B可能是原子晶體
C、MCl3加熱能升華 D、NaCl的鍵的強度比MgCl2小
10、【2000年重慶診斷試題】據報道,有科學家用激光將置于鐵室中石墨靶上的碳原子炸松,與此同時再用射頻電火花噴射氮氣,此時碳氮原子結合成碳、氮化合物薄膜。據稱,這種化合物可能比金剛石更堅硬。其可能原因是( )。
A、碳、氮原子構成網狀結構晶體 B、碳氫鍵比金剛石中的碳碳鍵更短
C、氮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比碳原子最外層電子數多 D、碳、氮的單質化學性質均不活潑
某離子晶體晶胞結構如圖所示,X位于立方體的頂點,Y位于立方體的中心,回答11~14題:
11、該晶體的化學式為( )。
A、X2Y B、XY2 C、X4Y D、XY
12、晶體中每個X周圍與它接近且距離相等的X的數目為( )。
A、4 B、6 C、8 D、12
13、晶體中距離最近的2個X與1個Y形成的夾角∠XYX為( )。
A、900 B、600 C、107030, D、109028,
14、設該晶體的摩爾質量為M g/mol,晶體密度為p g/cm3,阿伏加德羅常數為NA,則晶體中兩個距離最近的X中心間的距離為( )。
15、【2000年南昌測試題】已知有關物質的熔、沸點數據如下表:
物質 MgO Al2O3 MgCl2 AlCl3
熔點/0C 2852 2072 714 190(2.5×105Pa)
沸點/0C 3600 2980 1412 182.7
請參考上述數據填空和回答問題:
(1)工業上常用電解熔融MgCl2的方法生產金屬鎂,電解Al2O3與冰晶石熔融混合物的方法生產鋁。為什么不用電解MgO的方法生產鎂;也不用電解AlCl3的方法生產鋁?答:
(2)設計可靠的實驗正明MgCl2、 AlCl3所屬的晶體類型,其實驗方法是
16、白磷分子中P—P鍵易斷開,若一個白磷分子中每個分P—P鍵均斷開插入一個氧原子,則一共可結合 個氧原子,這樣就得到磷的一種氧化物,其分子式為 。由C、H、N三種元素組成的某化合物,其分子內有4個氮原子,且4個氮原子排列成內空的正四面體(同白磷),每兩個氮原子間都有一個碳原子,且分子內無C—C和C==C,則該化合物的分子式為 。
17、如圖為高溫超導領域里的一種化合物鈣鈦礦晶體結構,
該結構是具有代表性的最小重復單元。
(1)在該物質的晶體中,每個鈦離子周圍與它最接近的
且等距離的鈦離子共有 個。
(2)該晶體結構中,元素氧、鈦、鈣個數比是 。
18、單質硼有無定形和晶體兩種,參考下列數據:
物質 金剛石 晶體硅 晶體硼
熔點(K) 3823 1683 2573
沸點(K) 5100 2628 2823
硬度(Moh) 10 7.0 9.5
(1)晶體硼的晶體類型屬于 晶體,理由是 。
(2)已知晶體硼的基本結構單元是由硼原子組成的正二十面體(如圖所示),其中有二十個等邊三角形的面和一定數目的頂角,每個頂點各有一個硼原子。通過觀察圖形及推算得出此基本結構單元是由 個硼原子構成,B—B鍵的鍵角為 ,共有 個B—B鍵。
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
有關反應速率的考題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
一、同一反應中不同物質間速率的數值關系
1、【1998年全國高考試題】反應4NH3(g)+5O2(g)==4NO(g)+6H2O(g)在2L的密閉容器中進行,1min后,NH3減少了0.12mol,則平均每秒鐘濃度變化正確的是( )
A、NO:0.001mol/L B、H2O:0.002mol/L C、NH3:0.002mol/L D、O2:0.00125mol/L
2、【1999年全國高考試題】反應4NH3(g)+5O2(g)==4NO(g)+6H2O(g)在10L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半分鐘后,水蒸氣的物質的量增加了0.45mol,則此反應的平均速率V(x)(反應物的消耗速率或產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為( )
A、V(NH3)=0.010mol L--1 s--1 B、V(O2)=0.0010mol L--1 s--1
C、V(NO) =0.0010mol L--1 s--1 D、V(H2O) =0.045mol L--1 s--1
3、【2000年全國高考試題】已知反應A+3B==2C+D在某段時間內以A的濃度變化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為1mol L--1 min--1,則此段時間以C的濃度變化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為( )
A、0.5mol L--1 min--1 B、1mol L--1 min--1 C、2mol L--1 min--1 D、3mol L--1 min--1
4、在2A+B==3C+4D反應中,下面表示的反應速率最快的是( )。
A、VA=0.5 mol L--1 s--1 B、VB=0.28 mol L--1 s--1
C、VC=0.8 mol L--1 s--1 D、VD=1.0mol L-1 s-1
二、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5、【1999年上海測試題】在一定的條件下,可逆反應N2+3H2≒2NH3+Q達到平衡,當單獨改變下列條件后,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加催化劑,V正、V逆都發生變化,且變化的倍數相等
B、加壓,V正、V逆都增大,且V正增大倍數大于V逆增大倍數
C、降溫,V正、V逆都減小,且V正減小倍數大于V逆減小倍數
D、充入氬氣,V正、V逆都增大,且V正增大倍數大于V逆增大倍數
6、【2000年北京模擬試題】一定量的鹽酸跟過量的鐵粉反應時,為了減緩反應速率,且不影響生成氫氣的總量,可向鹽酸中加入適量的( )。
A、NaOH(固體) B、H2O C、NH4Cl(固體) D、CH3COONa(固體)
7、【2000年上海高考試題】取pH值均等于2的鹽酸和醋酸各100mL,分別稀釋2倍后,再分別加入0.03g鋅粉,在相同條件下充分反應,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醋酸與鋅反應放出H2多 B、鹽酸和醋酸分別與鋅反應放出的H2一樣多
C、醋酸與鋅反應速率大 D、鹽酸和醋酸分別與鋅反應的速率一樣大
8、【2000年北京、安徽春季高考試題】100mL濃度為2mol/L的鹽酸跟過量的鋅片反應,為加快反應速率,又不影響生成H2的總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適量的6mol/L的鹽酸 B、加入數滴CuCl2溶液
C、加入適量蒸餾水 D、加入適量NaCl溶液
三、有關化學反應速率的學科間綜合
9、【2000年廣州模擬試題】對于反應M+N→P,如果溫度每升高100C,反應速率增加為原來3倍。在100C時完成反應的10℅需要54min,將溫度提高到400C完成反應的10℅需要的時間為
A、2min B、3min C、6min D、9min
有關化學平衡的考題主要有以下五種類型:
一、可逆反應平衡狀態的判定
10、【2000年杭州測試題】一定溫度下,可逆反應2NO2≒2NO+O2在體積固定的密閉容器中反應,達到平衡狀態的標志是( )。
①單位時間內生成n molO2,同時生成2n moiNO2 ②單位時間內生成n molO2,同時生成2n moiNO ③用NO2、NO、O2的物質的量濃度變化表示的反應速率的比為2:2:1 ④混合氣體的壓強不再改變 ⑤混合氣體的顏色不再改變 ⑥混合氣體的平均分子量不再改變
A、①④⑤⑥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⑥ D、以上全部
11、【2002年廣東、河南高考試題】在一定溫度下,向aL密閉容器中加入1molX氣體和2molY氣體,發生如下反應:X(g)+2Y(g)≒2Z(g)此反應達到平衡的標志是( )。
A、容器內壓強不隨時間變化 B、容器內各物質的濃度不隨時間變化
C、容器內X、Y、Z的濃度之比為1:2:2 D、單位時間消耗0.1molX同時生成0.2molZ
二、可逆反應平衡狀態的比較或它的逆向思維
12、【1998年全國高考試題】體積相同的甲、乙兩個容器中,分別都充有等物質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溫度下發生反應:2SO2+O2≒2SO3,并達到平衡。在這過程中甲容器保持體積不變,乙容器保持壓強不變,若甲容器中SO2的轉化率為P℅,則乙容器中SO2的轉化率( )。
A、等于P℅ B、大于P℅ C、小于P℅ D、無法判斷
13、【2000年濟南調考試題】在固定體積的密閉容器內,加入2molA、1molB, 發生反應:A(氣)+B(氣)≒2C(氣)達到平衡時,C的質量分數為W。在相同條件下,按下列情況充入物質達到平衡時C的質量分數仍為W的是( )
A、2molC B、3molC C、4molA、2molB D、1molA、2molC
14、在一固定容積的密閉容器中,充入2 molA和1molB發生反應:2A(氣)+B(氣)≒xC(氣),平衡后,C的體積分數為w。若維持容器容積的溫度不變,按0.6molA、0.3molB和1.4molC為起始物質,達到平衡后,C的體積分數也為w,則x的值為( )。
A、1 B、2 C、3 D、4
三、外界條件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及其應用
15、【2001年全國高考試題】壓強變化不會使下列化學反應的平衡發生移動的是( )。
A、H2(g)+I2(g) ≒2HI(g) B、3H2(g)+N2(g) ≒2NH3(g)
C、2SO2(g)+O2≒2SO3(g) D、C(s)+CO2(g) ≒2CO(g)
16、【2000年上海調考試題】一定量混合氣體,在密閉容器中發生如下反應
aA(氣)+bB(氣)≒cC(氣),達到平衡后,測得氣體A的濃度為0.5 mol L--1,當恒溫下將密閉容器體積壓縮至原體積的一半時,再次達到平衡后,測得A的濃度為0.9mol L--1,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a+b>c B、平衡向左移動 C、B的轉化率提高 D、C的體積分數降低
17、在容積不變的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反應:2A≒B(氣)+C(固),且達到化學平衡。當升高溫度時其容器內氣體的密度增大,則( )。
A、若正反應是吸熱反應,則A為非氣態 B、若正反應是吸熱反應,則A為氣態
C、若正反應是放熱反應,則A為氣態 D、若正反應是放熱反應,則A為非氣態
四、有關化學平衡的計算
18、在固定容積的密閉容器中,通入2體積SO2和1體積O2,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反應: 2SO2(氣)+O2(氣)≒2SO3(氣),并達平衡,此時容器內壓強降低了1/4。則平衡時SO2的轉化率為( )。
A、25% B、75% C、75% D、90%
19、【2000年南京測試題】把6molA氣體和5molB氣體混合放入4L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反應:3A(氣)+B(氣)≒2C(氣)+xD(氣)經5min達到平衡,此時生成C為2mol,測定D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1 mol L--1 min--1,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x=2 B、B的轉化率為20℅
C、平衡時A的濃度為0.8 mol L--1 D、恒溫達平衡時容器內壓強為開始時的85℅
20、【2000年長沙聯考試題】某容積可變的密閉容器中放入一定量的A和B的混合氣體,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反應:A(氣)+2B(氣)≒2C(氣)。若維持溫度和壓強不變,當達到平衡時,容器的容積為V,此時C氣體的體積占40℅,則下列推論正確的是( )。
A、原混合氣體的體積為1.1V B、原混合氣體的體積為1.2V
C、反應達到平衡時,氣體A消耗了0.2V D、反應達到平衡時,氣體B消耗了0.2V
21、【2002年廣東、河南高考試題】1molX氣體跟amolY氣體在體積可變的密閉容器中發生如下反應:X(g)+aY(g) ≒bZ(g)反應達到平衡后,測得X的轉化率為50℅。而且,在同溫同壓下還測得反應前混合氣體的密度是反應后混合氣體密度的3/4,則a和b的數值可能是( )。
A、a=1,b=1 B、a=2,b=1 C、a=2,b=2 D、a=3,b=2
22、【2002年廣東、河南高考試題】將2molH2O和2molCO置于1L容器中,在一定條件下,加熱至高溫,發生如下可逆反應:2H2O(g) ≒2H2+O2 2CO+O2≒2CO
(1)當上述系統達到平衡時,欲求其混合氣體的平衡組成,則至少還需要知道兩種氣體的平衡濃度,但這兩種氣體不能同時是 和 ,或 和 。
(2)若平衡時O2和CO2的物質的量分別為n(O2)平=amol,n(CO2)平=bmol。 試求n(H2O)平= (用含a、b的代數式表示)。
五、有關化學平衡的學科間綜合
有關化學平衡圖象的考題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
一、化學平衡建立的過程曲線圖
23、【1999年武漢測試題】6000C時,A、B、C三種氣體在密閉容器中濃度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僅從圖上不能得出有關A的結論的是( )。
A、A是反應物
B、前4minA的分解速率是0.1 mol L--1 min-1
C、4min后,若升高溫度,A的轉化率增大
D、4min后若增大壓強,A的轉化率減小
二、由化學反應方程式的特點,根據平衡移動原理,判斷有關圖象的正誤,即平衡移動原理的應用。
24、【1991年全國高考試題】反應X(氣)+3Y(氣)≒2Z(氣)+熱量,在不同溫度下,不同壓強(p1>p2)下,達到平衡時,混合氣體中Z的質量分數隨溫度變化的曲線應為( )。
25、【2000年濟南測試題】如圖表示外界條件(溫度、壓強)的變化對下列反應的影響
L(固)+G(氣)≒2R(氣)-Q,在圖中,Y軸是指( )。
A、平衡混合氣中R的體積分數 B、平衡混合氣中G的體積分數
C、G的轉化率 D、L的轉化率
三、化學平衡綜合應用圖象
26、【2000年北京測試題】已知某可逆反應aA(氣)+bB(氣)≒cC(氣)+Q在密閉容器中進行,在不同溫度(T1和T2)及壓強(P1和P2)下,混合氣中B的質量分數(wB)與
反應時間(t)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T1c, Q<0 B、T1>T2, P1C、T1T2, P1>P2, a+b>c, Q>0
27、【2001年廣東、河南高考試題】反應:L(固)+aG(氣)≒bR(氣)達到平衡時,溫度和壓強對該反應的影響如圖所示,圖中:壓強p1>p2,X軸表示溫度,Y軸表示混合氣中G的體積分數。據此可判斷( )。
A、上述反應是放熱反應 B、上述反應是吸熱反應
C、a>b D、a28、【2000年上海調考試題】可逆反應2A+B≒2C(氣)+Q(Q>0)
隨溫度變化氣體平均相對分子質量如圖所示,
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A和B可能都是固體 B、A和B一定都是氣體
C、若B為固體,則A一定為氣體 D、A和B可能都是氣體
29、在密閉容器中進行下列反應:M(氣)+N(氣)≒R(氣)+2L。
此反應符合右圖,WR為R在平衡混合氣中的質量分數,該反應是( )。
A、正反應是吸熱反應,L是氣體
B、正反應是放熱反應,L是氣體
C、正反應是吸熱反應,L是固體
D、正反應是放熱反應,L是固體或液體
30、下圖為可逆反應A(氣)+2B(氣)≒2C(氣)-Q的平衡移動關系曲線,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b, y軸指C的質量分數
C、ab,y軸指A的轉化率
電解質溶液
Ⅰ、有關電解質電離的考題主要有以下四種類型:
一、有關概念的判斷
1、【1999年貴陽測試題】下列物質的分類組合正確的是( )。
A B C D
強電解質 NaOH KCl CaCO3 HCl
弱電解質 Cu(OH)2 NH3·H2O CH3COOH BaSO4
非電解質 SO2 金剛石 C2H5OH NH3
導電物質 石墨 稀H2SO4 銅 熔融KCl
2、【1995年全國高考試題】在甲酸的下列性質中,可以證明它是弱電解質的是( )。
A、1mol/L甲酸溶液的pH約為2 B、甲酸能與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C、10mL1mol/L甲酸溶液恰好與10mL1mol/LNaOH溶液完全反應
D、在相同條件下,甲酸的導電性比強酸溶液的弱
3、【2000年福州測試題】下列溶液中與0.1mol/L某一元弱酸溶液HA(電離度為0.1%)的導電能力相近的是( )。
A、0.1mol/L的鹽酸溶液 B、pH=12的NH3·H2O溶液
C、1×10--4mol/LKNO3溶液 D、1×10--4mol/LNa2SO4溶液
4、某物質的水溶液能導電,且該物質屬于非電解質,溶于水時化學鍵被破壞的是( )。
A、液溴 B、干冰 C、蔗糖 D、醋酸
5、下列敘述中,能說明某物質是弱電解質的是( )
A、熔化時不導電 B、溶液中有已電離的離子和未電離的分子共存
C、水溶液的導電能力很弱 D、不是離子化合物,是共價化合物
二、外界條件對弱電解質電離平衡的影響
6、【2000年南京“3+X”綜合測試題】在同一溫度下,弱電解質溶液a、強電解質溶液b、金屬導體c的導電能力相同,若升高溫度后,它們導電能力的順序是( )
A、a>b>c B、a=b=c C、c>a>b D、b>c>a
7、【1995年上海高考試題】化合物HIn在水溶液中因存在以下電離平衡,故可用做酸堿指示劑 HIn(溶液)≒H+(溶液)+In-(溶液)
紅色 黃色
濃度為0.02mol/L的下列各溶液:①鹽酸 ②石灰水 ③NaCl溶液 ④NaHSO4溶液 ⑤NaHCO3溶液 ⑥氨水,其中能使指示劑顯紅色的是( )
A、①④⑤ B、②⑤⑥ C、①④ D、②③⑥
8、【2001年杭州測試題】在一定溫度下,用蒸餾水稀釋0.1mol/L醋酸溶液,隨著醋酸濃度的降低,下列各量始終保持增大趨勢的是( )
①H+物質的量 ②[H+] ③電離度 ④溶液導電能力 ⑤[H+]/[CH3COOH]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
9、【1999年全國高考試題】某二元弱酸(簡寫為H2A)溶液,按下式發生一級或二級電離:
H2A≒H++HA--, HA-≒H++A2-- 已知相同濃度時的電離度α(H2A)>α(HA--),設有下列四種溶液:
A、0.01mol/L的H2A溶液 C、0.02mol/L的HCl與0.04mol/L的NaHA溶液等體積混合液
B、0.01mol/L的NaHA溶液 D、0.02mol/L的NaOH與0.02mol/L的NaHA溶液等體積混合液
據此,填寫下列空白(填代號):
(1)[H+]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2)[H2A]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3)[A2--]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10、【2001年廣東、河南高考試題】將0.1mol/LCH3COOH溶液加水稀釋或加入少量CH3COONa晶體時,都會引起( )。
A、溶液的PH增加 B、CH3COOH電離度變大
C、溶液的導電能力減弱 D、溶液中[OH--]減少
11、【2000年濟南調考試題】下列溶液中,[OH--]最小的是( )。
A、向0.1mol/L的氨水中加入同體積的水 B、向0.1mol/L的KOH溶液中加入同體積的水
C、向0.2mol/L的氨水中加入同體積的0.1mol/L鹽酸
D、向0.2mol/L的KOH溶液中加入同體積的0.1mol/L鹽酸
三、有關電離度的計算或定量判斷
12、根據下表數據比較,相同溫度下,下列三種酸的酸性由強到弱的順是 。
酸 HX HY HZ
濃度(mol/L) 0.1 0.5 0.9 1 1
電離度 0.3% 0.15% 0.1% 0.3% 10%
13、【1997年全國高考試題】如在室溫下,pH=a的氨水與pH=b的鹽酸等體積混合,恰好完全反應,則該氨水的電離度可表示為( )。
A、10a+b-12% B、10a+b-14% C、1012-a-b% D、1014-a-b%
14、【1999年成都高考試題】A和B為同溫度下的兩種稀氨水,A溶液的濃度是cmol/L、電離度為α(A),B溶液中[NH4+]=cmol/L、電離度為α(B),則下列判斷中錯誤的是( )。
A、α(A)>α(B) B、B溶液中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可表示為c/α(B)mol/L
C、A溶液中的[OH-]是B溶液中[OH-]的α(A)倍 D、[OH-]A>[OH-]B
15、【1993年全國高考試題】甲乙兩瓶氨水的濃度分別為1mol/L和0.1mol/L,則甲、乙兩瓶氨水中[OH-]之比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并說明理由

16、pH=10的NaOH溶液中水的電離度為α1, pH=4的H2SO4溶液中水的電離度為α2,pH=4的Al2(SO4)3溶液中水的電離度為α3,那么α1、α2和α3的大小關系為 ,并說明理由
四、強弱電解質的比較
17、【2000年濟南測試題】在一定溫度下,取PH均為12的NaOH溶液和氨水溶液各10mL,分別用蒸餾水把兩種溶液都沖稀至1L,關于稀釋后的溶液PH的說法正確的是( )。
A、NaOH溶液的pH大于氨水溶液的pH B、NaOH溶液的pH小于氨水溶液的pH
C、兩種溶液的pH相等 D、無法判斷兩種溶液PH的相對大小
18、【2001年南昌測試題】pH相同的等體積的醋酸和鹽酸,在相同條件下分別跟足量鋅反應生成H2,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應開始時,鹽酸和醋酸產生H2的速率相等
B、反應過程中,鹽酸比醋酸產生H2的速率大
C、醋酸比鹽酸產生的H2多 D、醋酸和鹽酸產生的H2的量相同
19、pH相同的醋酸和鹽酸,分別用蒸餾水稀釋至原來體積的m倍和n倍,稀釋后兩溶液的pH仍相同,則m和n的關系是( )。
A、m>n B、m=n C、m20、【2000年天津測試題】中和相同體積、相同pH的Ba(OH)2、NaOH和NH3·H2O三種溶液,所用相同濃度的鹽酸的體積分別為V1、V2和V3,則三者關系為( )。
A、V3>V2>V1 B、V3=V2>V1 C、V3>V2=V1 D、V1=V2>V3
Ⅱ、有關溶液的酸堿性及pH計算考題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
一、水的離子積的變化與PH的關系
1、【2000年南寧測試題】在990C,水的離子積常數為KW=1.0×10-12,在該溫度下,0.1mol/L的NaOH溶液的PH和水的電離度分別是( )。
A、13,1.8×10-13% B、11,1.8×10-11% C、13,1.8×10-11% D、11,1.8×10-13%
2、某溫度下,純水的[H+]=2.0×10-7 mol/L,則此時[OH-]為 。若溫度不變,滴入稀硫酸使[H+]=5.0×10-6 mol/L,則[OH-]為 。
3、【2001年福州調考試題】對于重水D2O,在250C時KW=10-12,定義pD=-lg[D+],pOD=-lg[OD-]。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250C純重水pD=7 B、250C時,0.1mol/LNaCl的重水溶液pD=pOD
C、250C時,1mol/L的DCl重水溶液pD=0,pOD=12 D、250C時,0.01mol/L的NaOD中pOD=10
二、關于pH的計算
4、【2000年北京、安徽春季高考試題】60mL0.5mol/LNaOH溶液和40mL0.4mol/LH2SO4溶液相混合后,溶液的pH約為( )。
A、0.5 B、1.7 C、2 D、13.2
5、【2000年貴陽調考試題】等體積混合0.1mol/L鹽酸和0.06mol/L Ba(OH)2溶液后,溶液的pH等于( )。
A、2 B、12.3 C、1.7 D、12
6、【1999年全國高考試題】用0.1mol/LNaOH溶液滴定0.1mol/L鹽酸,如達到滴定終點時,不慎多加了一滴NaOH溶液(一滴溶液的體積約為0.05mL),繼續加水至50 mL,所得溶液的pH是( )。
A、4 B、7.2 C、10 D、 11.3
7、【2001年全國高考試題】將pH=1的鹽酸平均分成2份,1份加適量水,另一份加入與該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相同的NaOH溶液后,pH都升高了1,則加入水與NaOH溶液的體積比為( )。
A、9 B、10 C、11 D、12
8、把80mLNaOH溶液加入到120mL鹽酸中,所得溶液的pH為2。如果混合前NaOH溶液和鹽酸的物質的量的濃度相同,它們的濃度是( )。
A、0.5mol/L B、0.1mol/L C、0.05mol/L D、1mol/L
9、【2000年全國高考試題】250C時,若體積為Va、pH=a的某一元強酸與體積為Vb、pH=b的某一元強堿混合,恰好中和,且已知Va(1)a值可否等于3(填“可”或“否”) ,其理由是

(2)a值可否等于5(填“可”或“否”) ,其理由是

(3)a的取值范圍是 。
10、【1998年全國高考試題】pH=13的強堿溶液與pH=2的強酸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液的pH=11,則強堿與強酸的體積比是( )。
A、11:1 B、9:1 C、1:11 D、1:9
11、【1994年全國高考試題】在250C時,若10體積的某強酸溶液與1體積的某強堿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則混合前,該強酸的pH與強堿的pH之間應滿足的關系是 。
12、【1998年上海高考試題】某強酸溶液pH=a,強堿溶液pH=b,已知a+ b=12,酸堿溶液混合后pH=7,則酸溶液體積V酸和堿溶液體積V堿的正確關系為( )。
A、V酸=102V堿 B、V堿=102V酸 C、V酸=2V堿 D、V堿=2V酸
13、【2000年南京測試題】常溫下,某一元強堿溶液的pH為a,某一元弱酸HA溶液的pH為b,HA的電離度為1.0%。若將1體積的強堿溶液與10體積的HA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應,則a與b之和為( ).
A、14 B、15 C、16 D、17
14、【2000年鄭州測試題】某次酸雨的分析數據如下:[NH4+]=2.0×10-5mol/L, [Cl-]=6.0×10-5
mol/L,[Na+]=1.9×10-5mol/L,[NO3-]=2.3×10-5mol/L,[SO42-]=2.8×10-5mol/L,則此次酸雨的pH大約為( ).
A、3 B、4 C、5 D、6
三、溶液酸堿性的判定
15、某強酸與強堿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為7。原酸溶液和原堿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前者比后者( )。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能確定
16、【1999年廣東高考試題】下列溶液一定呈堿性的是( )。
A、溶液中[OH-]>[H+] B、溶液中含有OH-離子
C、滴加甲基橙后溶液顯紅色 D、滴加甲基橙后溶液顯黃色
17、【2000年西安模擬試題】欲使pH=11的NaOH溶液的pH調整到7,下列試劑或方法不可行的是( )。
A、加入pH=4的CH3COOH溶液 B、加入0.1mol/L的鹽酸
C、加水稀釋104倍 D、加入飽和NaHCO3溶液
18、【1997年全國高考試題】在室溫下,等體積的酸和堿的溶液,混合后pH一定小于7的是。
A、pH=3的硝酸跟pH=11的氫氧化鉀溶液 B、pH=3的鹽酸跟pH=11的氨水
C、pH=3的硫酸跟pH=11的氫氧化鈉溶液 D、pH=3的醋酸跟pH=11的氫氧化鋇溶液
19、【2001年廣東、河南高考試題】若pH=3的酸和pH=11的堿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可能是( )。
A、生成了一種強酸弱堿鹽 B、弱酸溶液和強堿溶液反應
C、強酸溶液和弱堿溶液反應 D、一元強酸溶液和一元強堿溶液反應
20、某一元強酸稀溶液和某一元弱堿稀溶液等體積混合后,其pH等于7,則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A、酸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小于堿溶液 B、酸溶液中[H+]大于堿溶液中[OH-]
C、酸溶液中[H+]小于堿溶液中[OH-] D、兩種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相等
21、【2000年上海測試題】用a mol/L的醋酸跟m L bmol/L的NaOH溶液反應,當醋酸用去n L時,混合溶液的pH恰好等于7,則此時an bm(填“>”、“<”或“=”),原因
混合液中 [Na+]與[CH3COO-]大小關系為 ,
判斷的依據是

Ⅲ、有關鹽類水解的考題主要有以下四種類型:
一、弱電解質(弱酸或弱堿)相對強弱的判定或確定
1、相同物質的量濃度的NaCN和NaClO相比,NaCN溶液的pH較大。相同條件下等體積等濃度的HCN溶液和HClO溶液相比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電離度:HCN>HClO C、與NaOH恰好完全反應時,消耗NaOH的物質的量:HClO>HCN
B、pH:HClO>HCN D、酸根離子濃度:[CN-]<[ClO-]
2、【1993年全國高考試題】物質的量濃度相同的三種鹽NaX、NaY和NaZ的溶液,其pH依次為8、9、10,則HX、HY、HZ的酸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
A、HX、HZ、HY B、HZ、HY、HX C、HX、HY、HZ D、HY、HZ、HX
3、有四種鹽都是由一元酸和一元堿反應生成的,其中測得鹽AX和BY的水溶液pH都等于7,AY的水溶液pH>7,BX的水溶液pH<7,下列結論中,正確的是( )。
A、AX和BY沒有發生水解反應,鹽AY和BX發生了水解反應
B、酸性:HX>HY;堿性AOH>BOH
C、等物質的量濃度的AY和BX的混合物溶于水,溶液呈中性
D、等物質的量濃度的HX溶液和HY溶液的pH,前者大于后者
4、【2000年南京測試題】限用下列試劑:酚酞、石蕊、稀醋酸、CH3COONa晶體、Ca(OH)2粉末、CH3COONH4晶體和蒸餾水。根據:①弱酸在水中存在電離平衡;②弱酸根陰離子會破壞水的電離平衡。這兩個電離平衡的移動均會引起指示劑顏色的變化。由此可分別選用上述試劑,設計兩種實驗證明CH3COOH是弱酸,請簡述實驗方法及現象。
(1)應用根據①的實驗方法及現象
(2)應用根據②的實驗方法及現象
二、比較鹽溶液中微粒的多少或離子濃度的大小
5、【1996年上海高考試題】物質的量濃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含微粒種類最多的是( )。
A、CaCl2 B、CH3COONa C、NH3 D、K2S
6、【1997年全國高考試題】將0.1mol下列物質置于1L水中充分攪拌后,溶液中陰離子數最多的是( )。
A、KCl B、Mg(OH)2 C、Na2CO3 D、MgSO4
7、下列物質的稀溶液中,溶質的陰、陽離子的個數比為1:2的是( )。
A、(NH4)2SO4 B、NaHSO4 C、K2S D、Na2HPO4
8、【1994年上海高考試題】為了配制NH4+的濃度與Cl-的濃度比為1:1的溶液,可在NH4Cl溶液中加入( )。
①適量的HCl ②適量的NaCl ③適量的氨水 ④適量的NaOH
A、①② B、③ C、③④ D、④
9、【2000年上海測試題】[NH4+]相同的下列溶液①NH4Cl ②(NH4)2SO4 ③NH4HSO4
④NH4HCO3,其物質的量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
A、②③①④ B、④①③② C、①④③② D、②④①③
10、【1999年上海高考試題】把0.02mol/LHAc溶液和0.01mol/LNaOH溶液以等體積混合,則混合液中微粒濃度關系正確的是( )。
A、[Ac-]>[Na+] B、[HAc]>[Ac-] C、2[H+]=[Ac-]-[HAc] D、[HAc]+[Ac-]=0.01mol/L
11、【1995年全國高考試題】100mL0.1mol/L CH3COOH與50mL0.2mol/L NaOH溶液混合,在所得溶液中( ).
A、[Na+]>[CH3COO-]>[OH-]>[H+] B、[Na+]>[CH3COO-]>[H+]>[OH-]
C、[Na+]>[CH3COO-]>[H+]=[OH-] D、[Na+]=[CH3COO-]>[OH-]>[H+]
12、【1996年全國高考試題】將pH=3的鹽酸溶液和pH=11的氨水等體積混合后,溶液中離子濃度關系正確的是( )
A、[NH4+]>[Cl-]>[H+]>[OH-] B、[NH4+]>[Cl-]>[OH-]>[H+]
C、[Cl-]>[NH4+]>[H+]>[OH-] D、[Cl-]>[NH4+]>[OH-]>[H+]
13、【2000年廣州測試題】250C時,在濃度為1mol/L的(NH4)2SO4、(NH4)2CO3、(NH4)2Fe(SO4)2的溶液中,測得其[NH4+]分別為a、b、c(單位為mol/L)。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a=b=c B、a>b>c C、a>c>b D、c>a>b
14、【1992年全國高考試題】相同溫度相同物質的量濃度的四種溶液:①CH3COONa;②NaHSO4;③NaCl;④C6H5ONa,按pH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A、④>①>③>② B、①>④>③>② C、①>②>③>④ D、④>③>①>②
15、【2000年廣東測試題】濃度均為0.1mol/L的9種溶液:①HNO3 ②H2SO4 ③HCOOH ④Ba(OH)2 ⑤NaOH ⑥Na2CO3 ⑦NaHCO3 ⑧KCl ⑨NH4Cl溶液pH由小到大的順序是(填編號) 。
三、解釋某些化學事實
16、【1991年全國高考試題】把AlCl3溶液蒸干灼熱,最后得到的主要固體產物是 ,
為什么?用化學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說明

17、(1)K2CO3溶液蒸干得到的固體物質是 ,原因是
(2)KAl(SO4)2溶液蒸干得到的固體物質是 ,原因是
(3)Ba(HCO3)2溶液蒸干得到的固體物質是 ,原因是
(4)Na2SO3溶液蒸干得到的固體物質是 ,原因是
(5)FeCl3溶液蒸干得到的固體物質是 ,原因是
18、【2000年北京、安徽春季高考試題】在純堿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變紅。若在該溶液中再滴入過量的氯化鋇溶液,所觀察到的現象是 .
其原因是(以離子方程式和簡要文字說明):
19、【2000年天津測試題一、打印技巧
1.本資料頁面設置為:
頁邊距:上邊距2厘米、下邊距1.5厘米、左右邊距2.42厘米。
紙 張:16開、
分 欄:一欄
2.如果你是家庭用戶,用A4打印機打印。請選用16開紙,直接打印就可以
3.如果你是教師用A3打印機打印制作學生試卷。請將頁面設置為:
頁邊距:上邊距2厘米、下邊距1.5厘米、左右邊距2.42厘米、橫向。
紙 張:8開
分 欄:兩欄、寬度40字符。
二、歡迎來我的首頁,在這里您可以很方便地查詢到我上傳的所有作品,歡迎交換意見。
1.我的首頁:http://www.21cnjy.com/user/72weihong/
2.精品資料: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72weihong&flag=J&softType=0
3.普通資料:http://www.21cnjy.com/user/72weihong/home_list.asp
溫馨提示:請你將上述網址復制到地址欄敲回車,就可以訪問到我的主頁、精品資料、普通資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鄢陵县| 平昌县| 张掖市| 洪洞县| 无为县| 灵石县| 凭祥市| 西城区| 彰武县| 宁德市| 古浪县| 双峰县| 丰镇市| 富民县| 宁海县| 博湖县| 巴林左旗| 唐河县| 昌黎县| 上犹县| 陕西省| 松江区| 常山县| 那坡县| 井研县| 红河县| 南岸区| 昆明市| 工布江达县| 江陵县| 镇平县| 含山县| 大同县| 乌拉特前旗| 泰安市| 察哈| 阳江市| 高陵县| 保定市| 上虞市| 成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