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常見物質的存放、檢驗和分離提純湖北省巴東縣第二高級中學 田宗學 444324常用藥品的存放、檢驗和分離提純是化學實驗教學必備的重要手段。也是歷年高考中的重要考點。考試大綱要求掌握物質的保存方法、檢驗、分離提純。重點掌握其原理和主要的操作方法等。一、常見物質的存放化學物質的存放要根據物質本身的性質,選用不同的保存方法,同時還要考慮試劑瓶和瓶塞的選用。1.空氣中易被變質的物質這類物質應該隔絕空氣或密封保存,有一些物質的保存還要采取特殊措施。易被氧化的物質:活潑金屬單質、白磷、氫硫酸、苯酚、亞硫酸鈉等。易被吸收CO2的物質:CaO、NaOH、Ca(OH)2、Na2O2等。易被吸潮的物質:P2O5、CaC2、CaO、NaOH、FeCl3·6H2O、MgCl2·6H2O、無水CaCl2、濃硫酸、無水硫酸銅等。易被風化的物質:Na2CO3·10H2O、Na2SO4·10H2O等。2.見光或受熱易分解的物質:這類物質應該用棕色試劑瓶盛放且置于冷、暗處。如氨水、雙氧水、硝酸銀、硝酸等。3.易揮發或升華的物質:這類物質應該置于冷、暗處密封保存。易揮發的物質:濃氨水、濃鹽酸、濃硝酸、液溴、乙酸乙酯、二硫化碳、四氯化碳、汽油等。易升華的物質:碘、萘等。4.危險品:這類物質應該分類存放并遠離火源。易燃物質:遇明火即可燃燒的有汽油、苯、乙醇、酯類物質等有機溶劑和紅磷、硫、鎂、硝酸纖維等。能自燃的有白磷。本身不可燃但與可燃物接觸后有危險的物質有:高錳酸鉀、氯酸鉀、硝酸鉀、過氧化鈉等。易爆炸的物質:硝酸纖維、硝酸銨等。劇毒物質:氰化物、汞鹽、黃磷、氯化鋇、硝基苯等。強腐蝕性物質:強酸、強堿、液溴、甲醇、苯酚、氫氟酸等。5.有些物質不宜長久放置,應該隨用隨配,如硫酸亞鐵溶液,氯水、氫硫酸、銀氨溶液等。二、物質的檢驗物質的檢驗是化學實驗中的重要內容,也是高考的??純热?,通常包括物質的鑒定、鑒別和推斷。試題可以是選擇題,也有的融于推斷、實驗、簡答題之中。這部分內容是以離子的檢驗、氣體的制備和檢驗、元素化合物性質為知識基礎,以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對材料的組織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為基礎進行考查,且考查的內容逐漸加深,形式漸趨多樣化。物質的分離與提純從高考的內容和形式來看,主要特點有三個:一是選取適當的試劑及其分離的方法除去被提純物中指定的雜質;二是確定除去被提純物中指定含有的雜質和所需加入試劑的先后順序:三是將分離、提純與物質制備、混合物成分的確定等內容融為一體,形成綜合實驗題。解答混合物分離提純內容的試題一般應先弄清實驗目的,再分析所依據的實驗原理,由此去選擇適宜的試劑、分離的方法,并回答相關的問題。物質的分離、提純操作及應注意的問題,判斷操作的正確與錯誤,根據要求選擇實驗儀器;分離、提純、鑒別物質時選擇適當的試劑是高考的重點考查內容。其中,不用任何化學試劑區別一組(通常是四種)物質的實驗是高考經??疾榈臒狳c。1.常見氣體的檢驗氫氣:純凈的氫氣在空氣中燃燒呈淡藍色火焰,混合空氣點燃有爆鳴聲,生成物只有水。不是只有氫氣才產生爆鳴聲;可點燃的氣體不一定是氫氣氧氣:可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氯氣:黃綠色,能使濕潤的碘化鉀淀粉試紙變藍(O3、NO2也能使濕潤的碘化鉀淀粉試紙變藍,能與AgNO3反應有白色沉淀生成。二氧化硫: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能使品紅溶液褪色,加熱后又顯紅色。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硫化氫:無色有具雞蛋氣味的氣體。能使Pb(NO3)2或CuSO4溶液產生黑色沉淀,或使濕潤的醋酸鉛試紙變黑。氨氣:無色有刺激性氣味,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用蘸有濃鹽酸的玻璃棒靠近時能生成白煙。二氧化氮:紅棕色氣體,通入水中生成無色的溶液并產生無色氣體,水溶液顯酸性。一氧化氮:無色氣體,在空氣中立即變成紅棕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SO2氣體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混濁,N2等氣體也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一氧化碳:可燃燒,火焰呈淡藍色,燃燒后只生成CO2;能使灼熱的CuO由黑色變成紅色。甲烷:無色氣體,可燃,淡藍色火焰,生成水和CO2;不能使高錳酸鉀溶液、溴水褪色。乙烯:無色氣體、可燃,燃燒時有明亮的火焰和黑煙,生成水和CO2。能使高錳酸鉀溶液、溴水褪色。乙炔:無色無臭氣體,可燃,燃燒時有明亮的火焰和濃煙,生成水和 CO2,能使高錳酸鉀溶液、溴水褪色。2.幾種重要陽離子的檢驗3.幾種重要陰離子的檢驗4.幾種重要有機物的檢驗(1)苯 能與純溴、鐵屑反應,產生HBr白霧。能與濃硫酸、濃硝酸的混合物反應,生成黃色的苦杏仁氣味的油狀(密度大于1)難溶于水的硝基苯。(2)乙醇 能夠與灼熱的螺旋狀銅絲反應,使其表面上黑色CuO變為光亮的銅,并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乙醛。乙醇與乙酸、濃硫酸混合物加熱反應,將生成的氣體通入飽和Na2CO3溶液,有透明油狀、水果香味的乙酸乙酯液體浮在水面上。(3)苯酚 能與濃溴水反應生成白色的三溴苯酚沉淀。能與FeCl3溶液反應,生成紫色溶液。(4)乙醛 能發生銀鏡反應,或能與新制的藍色Cu(OH)2加熱反應,生成紅色的 Cu2O沉淀。5.用一種試劑或不用試劑檢驗物質用一種試劑檢驗多種物質時,所選用的試劑必須能和被檢驗的物質大多數能發生反應,而且能產生不用其他試劑來檢驗一組物質,一般情況從兩個方面考慮: ①利用某些物質的特殊性質(如顏色、氣味、溶解性等),首先檢驗出來,然后再用該試劑去鑒別其他物質。不同的實驗現象。常用的檢驗試劑有FeCl3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稀H2SO4、Cu(OH)2懸濁液等。②采用一種試劑與其他物質相互反應的現象不同,進行綜合分析檢驗。三、物質的分離提純物質的分離是將兩種或多種物質的混合物彼此分開,得到幾種純凈物的過程。物質的提純是除去物質中混有的少量雜質而得到純凈的物質。物質的分離與提純目的不同,但所遵循的原則與實驗操作卻非常相似。1.物質分離和提純的原則與注意事項:2.物質分離與提純的方法:①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據物質物理性質上的差異選擇分離與提純方法。有過濾、蒸發結晶、降溫結晶、蒸餾、分餾、萃取、分液、滲析、升華等方法。②常用的化學方法A.吸收法:常用于氣體的凈化和干燥,可根據被提純氣體中所含雜質氣體的性質,選擇適當的固體或溶液作為吸收劑。如Cl2中混有的HCl氣體可通過飽和食鹽水除去。常用裝置是洗氣瓶或干燥管(U型管)。B.沉淀法:在被提純的物質中加入適量試劑使其與雜質反應,生成沉淀過濾除去。如硝酸鉀中含有的少量硝酸鋇,可用適量的硫酸鉀除去。C.氣體法:根據物質中所含雜質的性質加入合適的試劑,讓雜質轉化為氣體除去。如KCl中混有的少量K2CO3,可加適量鹽酸除去。D.轉化法:利用化學反應,加入適當的試劑或采用某種條件(如加熱),使物質中的雜質轉化為被提純物質,以正鹽、酸式鹽間的轉化最為常見。如:NaHCO3 Na2CO3。E.溶解法:對于固體試劑可選擇適當的物質將雜質溶解,然后過濾除去,以雜質為兩性物質常見。如Mg(OH)2中混有Al(OH)3,可用過量NaOH溶液除去,然后洗滌Mg(OH)2即可。③綜合法綜合法是指綜合運用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將物質加以分離或提純。如分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