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題多解和一題多變化學計算題是中學生在化學學習中比較頭痛的一類題目,也是他們在測驗和考試中最難得分的一類題目,能選用最合適的方法準確而快速地解決計算題,對于提高學習成績,增強學習效率,有著重要意義. 選用合適的方法解計算題,不但可以縮短解題的時間,還有助于減小計算過程中的運算量,盡可能地降低運算過程中出錯的機會.例如下題,有兩種不同的解法,相比之下,不難看出選取合適方法的重要性:例 題: mg的銅與適量濃硝酸反應,銅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22.4mL(標準狀況)氣體,反應消耗硝酸的物質的量可能是( )A.1.0×10—3molB.1.6×10—3molC.2.2×10—3molD.2.4×10—3mol解析:根據題意可知,濃硝酸是適量的,開始產生的是NO2氣體,隨著反應的進行,氣體會由開始的NO2氣體變為NO氣體,產生的22.4mL氣體,應是NO2和NO的混合氣體。解法一 分解法根據硝酸在反應中所起的作用,將硝酸分為兩部分,一部分起酸性作用變成Cu(NO3)2;一部分起氧化性,生成NO2和NO的混合氣體。所以硝酸的物質的量等于氣體的物質的量與Cu(NO3)2物質的量的2倍之和。即:n(HNO3)==n(被還原的HNO3)+n(酸性的HNO3)==n(氣體)+2n[Cu(NO3)2]解法二 方程式法設產生NO2的物質的量為a,產生NO的物質的量為bCu+4HNO3(濃 )==Cu(NO3)2+2NO2↑+2H2O 1 4 2a/2 2a a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3 8 23b/2 4b b∴a=0.9×10—3mol b=0.1×10—3mol∴n(HNO3)==2a+4b=2×0.9×10—3mol+4×0.1×10—3mol =2.2×10—3mol∴答案 C變形1 mg的銅與適量濃硝酸反應,銅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NO2和NO的混合氣體22.4mL(標準狀況),則混合氣體中NO2和NO的體積分別是多少?解析:根據電荷守恒。銅與硝酸的反應是一個氧化還原反應,在反應中得失電子數目相等。即反應中銅生成硝酸銅失去的電子數目等于硝酸生成NO2和NO的混目。設產生NO2的物質的量為a,產生NO的物質的量為b。由題意知失電子的數目為,得電子數目為a+3b==1.2×10—3mol,而∴ a=0.9×10—3mol b=1.0×10—3mol∴ NO2的體積為0.9×10—3mol×22.4mol/L=20.16×10—3LNO的體積為0.1×10—3mol×22.4mol/L=2.24×10—3L變形2 有一含0.04molH2SO4和0.04molHNO3的混合稀溶液,加入足量的銅粉,加熱充分反應,最終可產生氣體的物質的量是( )A.0.01molB.0.03molC.0.04molD.0.01mol~0.03mol解析:學生在這道題目上,會根據0.04mol的稀HNO3 來直接計算產生的氣體體積而錯選A。此題中還有H2SO4,H2SO4會提供H+,而使溶液中NO3—仍然具有氧化性,最終,所有0.04mol的稀HNO3全部被還原為NO氣體。所以應選C。變形3 常溫下,在100ml12mol·L—1的濃HNO3中加入足量的鐵粉,最終產生標準狀況下氣體的體積為(不考慮NO2轉化為N2O4)( )幾乎無氣體產生等于6.72L等于13.44L介于6.72L至13.44L之間解析:許多同學在此題上往往會由于思維定勢的影響,通過計算而錯選D,忽略了常溫下,濃HNO3能將鐵粉鈍化這一問題,所以答案應為A。合氣體得到電子的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