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化學試驗安全手冊目 錄實驗應注意的基本事項 1第一章 危險物質的處理 21. 前言 22. 著火性物質 22.1 強氧化性物質 32.2 強酸性物質 42.3 低溫著火性物質 42.4 自燃物質 52.5 禁水性物質 53. 易燃性物質 63.1 特別易燃物質 73.2 一般易燃性物質 74. 爆炸性物質 84.1 可燃性氣體 84.2 分解爆炸性物質 94.3 爆炸品 115.? 有毒物質 125.1? 毒氣 125.2? 毒物、劇毒物及其它有害物質 13第二章? 危險裝置的使用 191.? 前言 192.? 電氣裝置 192.1? 觸電 192.2? 電氣災害 213.? 機械設備 224.? 高壓裝置 244.1? 高壓釜 244.2? 高壓氣體容器 255.? 高溫、低溫裝置 285.1? 高溫裝置 285.2? 低溫裝置 296.? 高能裝置 306.1? 激光器 317.? 玻璃器具 34第三章? 實驗事故的應急處理方法 361.? 化學藥品中毒時的應急處理方法 361.1? 一般的應急處理方法 361.1.1? 吞食時的應急處理方法 361.1.2? 吸入時的應急處理方法 361.1.3? 沾著皮膚時的應急處理方法 361.1.4? 進入眼睛時的應急處理方法 371.2? 無機化學藥品中毒的應急處理方法 371.2.1? 強酸(致命劑量1毫升) 371.2.2? 強堿(致命劑量1克) 371.2.3? 氨氣 371.2.4? 鹵素氣 371.2.5? 氰(致命劑量0.05克) 371.2.6?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硫化氫氣體 381.2.7 砷 381.2.8 汞 381.2.9 鉛 381.2.10 鎘 381.2.11 鋇 381.2.12? 硝酸銀 381.2.13? 硫酸銅 381.2.14? 利用重金屬螯合化而解毒 391.3? 有機化學藥品中毒的應急處理方法 401.3.1? 烴類化合物 401.3.2 甲醇 401.3.3 乙醇 401.3.4? 酚類化合物 401.3.5? 乙二醇 401.3.6 乙醛 401.3.7 草酸 411.3.8? 氯代烴 411.3.9? 苯胺 411.3.10三硝基甲苯 411.3.11 有機磷 411.3.12 甲醛 411.3.13? 二硫化碳 411.3.14? 一氧化碳 422.? 燒傷 422.1? 燒傷程度的判斷 422.1.1? 輕度燒傷 422.1.2? 中度燒傷 422.1.3? 嚴重燒傷 432.1.4? 休克癥狀 432.2? 燒傷應急處理方法 432.2.1? 冷卻 432.2.2? 治療燒傷應注意的事項 433.? 由冷凍劑等引起的凍傷 443.1? 應急處理方法 444.? 由玻璃等東西造成的外傷 444.1? 緊急止血法 444.2? 特殊的外傷部位 444.2.1? 頭部 444.2.2? 臉部 444.2.3? 頸部 454.3? 刺入異物 455.? 電擊 455.1? 應急處理方法 456.? 被放射線照射 456.1? 應急處理方法 457.? 蘇生法 457.1? 確保呼吸道暢通的方法 467.2? 人工呼吸法 467.2.1? 口→鼻法 467.2.2? 口→口法 467.3? 心臟按摩 46第四章? 實驗室廢棄物的處理 481.? 前言 482.? 收集、貯存一般應注意的事項 483.? 處理時一般應注意的事項 504.? 無機類實驗廢液的處理方法 514.1? 含六價鉻的廢液 514.2? 含氰化物的廢液 524.3? 含鎘及鉛的廢液 534.4? 含砷廢液 544.5? 含汞廢液 554.6? 含有機汞的廢液 564.7? 含重金屬的廢液 564.8? 含重金屬的有機類廢液 574.9? 含鋇廢液 584.10? 含硼廢液 584.11? 含氟廢液 584.12? 含氧化劑、還原劑的廢液 584.13? 含酸、堿、鹽類物質的廢液 594.14? 含無機鹵化物的廢液 595.? 有機類實驗廢液的處理方法 595.1? 含一般有機溶劑的廢液 605.2? 含石油、動植物性油脂的廢液 605.3? 含N、S及鹵素類的有機廢液 605.4? 含酚類物質的廢液 615.5? 含有酸、堿、氧化劑、還原劑及無機鹽類的有機類廢液 615.6? 含有機磷的廢液 615.7? 含有天然及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廢液 61實驗應注意的基本事項化學實驗常常伴隨著危險,無論怎樣簡單的實驗,都不能粗心大意。如果發生事故,不僅使設備或人身受到傷害,同時精神上亦會受到很大打擊。若考慮到不僅會使自身受傷,而且還會危及他人,那么,應該竭盡全力防止事故的發生。為此,必須認真注意吸取前人的經驗、教訓,避免重犯同樣的錯誤。1.實驗前必須作好周密的準備實驗前,不僅要對所用的實驗裝置及藥品等進行認真的檢查,而且,還必須按照實驗的要求作好充分的準備工作。為了避免在著火時,防止尼龍或的確涼等衣料熔化,衣著必須盡量做得合適,使之既不露出皮膚,又能靈活地進行操作。同時,實驗時常常需要戴防護眼鏡,必要時,還應戴手套或防護面具。2.要遵照導師的指導進行實驗,決不可隨意蠻干。采用不合適的操作方法或使用不安全的裝置進行實驗,常是發生實驗事故的根源。因此,實驗時千萬不可蠻干。并且,絕對不要在晚上獨自進行實驗。3.必須經常估計到實驗的危險性實驗事故雖不可予測,但其危險性的大小是可以估計到的。即使對不大了解的實驗,也必須推測其危險程度而制訂相應的予防措施。象下面這類實驗,必須十分注意,使之萬無一失。①不了解的反應及操作;②存在多種危險性的實驗(如發生火災、毒氣等);③在嚴酷的反應條件(如高溫、高壓等)下進行的實驗。4.必須充分作好發生事故時的預防措施并加以檢查之后,才能開始實驗。實驗前,要先了解清楚需要關閉的主要龍頭、電氣開關,滅火器或急救用的噴水器的位置及操作方法,以及清理好萬一發生事故時退避的道路,明確急救方法和聯絡信號等事項,才能開始進行實驗。5.不可忽視實驗結束后的收拾處理事宜實驗后的收拾工作,亦屬實驗過程的組成部份。特別不可忽略回收溶劑和廢液、廢棄物等的處理。第一章 危險物質的處理1. 前言所謂危險物質,是指具有著火、爆炸或中毒危險的物質。其主要的危險物質由政府的法令所規定。這些法令雖不是針對教育或研究機關的使用而制訂的,但是,貯藏或使用這些危險物質,都要遵守有關法令的規定,所以也必須對它有所了解。茲將主要的法令與危險物質的關系列于表1。【表注】:除了這些法令之外,還有與公害有關的法令(如防止大氣污染法、防止水質污染法、防止海洋污染法、下水道管理法、關于廢棄物的處理及清掃的法令)及勞動安全衛生法、農藥管理法、藥物管理法、食品衛生法等有關的法令。一般應注意的事項1).若不事先充分了解所使用物質的性狀,特別是著火、爆炸及中毒的危險性,不得使用危險物質。2).通常,危險物質要避免陽光照射,把它貯藏于陰涼的地方。注意不要混入異物。并且必須與火源或熱源隔開。3).貯藏大量危險物質時,必須按照有關法令的規定,分類保存于貯藏庫內。并且,毒物及劇毒物需放于專用藥品架上保管。4).使用危險物質時,要盡可能少量使用。并且,對不了解的物質,必須進行預備試驗。5).在使用危險物質之前,必須預先考慮到發生災害事故時的防護手段,并做好周密的準備。對有火災或爆炸危險的實驗,要準備好防護面具、耐熱防護衣及滅火器材等;而有中毒危險時,則要準備橡皮手套、防毒面具及防毒衣之類用具(滅火器及防護用具,請參閱附錄)。6).處理有毒藥品及含有毒物的廢棄物時,必須考慮避免引起污染水質和大氣。7).特別是當危險藥品丟失或被盜時,由于有發生事故的危險,必須及時報告導師。2. 著火性物質具有著火危險的物質非常之多。通常有因加熱、撞擊而著火的物質,以及由于相互接觸、混合而著火的物質。下面按照表2的分類,敘述其處理方法。表2 著火性物質的分類2.1 強氧化性物質強氧化性物質包括:[氯酸鹽]:MClO3(M=Na、K、NH4、Ag、Hg(Ⅱ)、Pb、Zn、Ba)。[高氯酸鹽]:MClO4(M=Na、K、NH4、Sr)。[無機過氧化物]:Na2O2、K2O2、MgO2、CaO2、BaO2、H2O2。[有機過氧化物]:烷基氫過氧化物R—O—O—H(特丁基—,異丙苯基—)、二烷基過氧化物R—O—O—R'(二特丁基—,二異丙苯基—)、二酰基過氧化物R—CO—O—O—COR'(二乙酰基—,二丙酰基—,二月桂酰基—,苯甲酰基—)、酯的過氧化物 R—CO—O—O—R'(醋酸或安息香酸特丁基—)、酮的過氧化物?(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環已酮—)。[硝酸鹽]:MNO3(M=Na、K、NH4、Mg、Ca、Pb、Ba、Ni、Co、Fe)。[高錳酸鹽]:MMnO4(M=K、NH4)。注意事項1).此類物質因加熱、撞擊而發生爆炸,故要遠離煙火和熱源。要保存于陰涼的地方,并避免撞擊。2).若與還原性物質或有機物混合,即會氧化發熱而著火。3).氯酸鹽類物質與強酸作用,產生ClO2(二氧化氯),而高錳酸鹽與強酸作用,則產生O3(臭氧),有時會發生爆炸。4).過氧化物與水作用產生O2,與稀酸作用,則產生H2O2并發熱,有時會著火。5).堿金屬過氧化物能與水起反應,因此,必須注意此類物質的防潮。6).有機過氧化物,在化學反應中能作為副產物生成,并且,在有機物貯藏的過程中也會生成。因此,必須予以注意。防護方法有爆炸危險時,要戴防護面具。若處理量大時,要穿耐熱防護衣。滅火方法由此類物質引起的火災,一般用水滅火。但由堿金屬過氧化物引起著火時,不宜用水,要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或砂子滅火。事故例子踩到跌落地上的氯酸鉀而著火。◆用有機質匙子將二乙酰過氧送去稱量的過程中發生著火。◆將過氧化氫濃溶液密封貯存的過程中塞子飛出,過氧化氫溢出而著火(用透氣的塞子塞著較好)。◆用硅膠精制二特丁基過氧化物,于布氏漏斗過濾時,發生爆炸(因在過濾板上析出過氧化物之故)。◆用過氧化氫制氧氣時,一加入二氧化錳即急劇的起反應而使燒瓶破裂。2.2 強酸性物質此類物質包括:HNO3(發煙硝酸、濃硝酸)、H2SO4(無水硫酸、發煙硫酸、濃硫酸)、HSO3Cl(氯磺酸)、CrO3(鉻酐)等。注意事項1).強酸性物質若與有機物或還原性等物質混合,往往會發熱而著火。注意不要用破裂的容器盛載。要把它保存于陰涼的地方。2).如果加熱溫度超過鉻酐的熔點時,CrO3即分解放出O2而著火。3).灑出此類物質時,要用碳酸氫鈉或純堿將其覆蓋,然后用大量水沖洗。防護方法加熱處理此類物質時,要戴橡皮手套。滅火方法對由強酸性物質引起的火災,可大量噴水進行滅火。事故例子熱的濃硝酸沾到衣服而引起著火。◆將滲透濃硫酸的破布與沾有廢油的破布丟棄在一起而著火。◆裝有熱的濃硫酸的熔點測定管發生破裂,濃硫酸沾到手上而燒傷。2.3 低溫著火性物質此類物質有:P(黃磷、紅磷)、P4S3、P2S5、P4S7(硫化磷)、S(硫黃)、金屬粉(Mg、Al等)、金屬條(Mg)等。注意事項1).因為此類物質一受熱就會著火,所以,要遠離熱源或火源。要把它保存于陰涼的地方。2).此類物質若與氧化性物質混合,即會著火。3).黃磷在空氣中會著火,故要把它放入PH值7~9的水中保存,并避免陽光照射。4).硫黃粉末吸潮會發熱而引起著火。5).金屬粉末若在空氣中加熱,即會劇烈燃燒。并且,當與酸、堿物質作用時產生氫氣而有著火的危險。防護方法處理量大時,要戴防護面具和手套。滅火方法由此類物質引起火災時,一般用水滅火較好,也可以用二氧化碳滅火器。但由大量金屬粉末引起著火時,最好用砂子或粉末滅火器滅火。事故例子裝有黃磷的瓶子,從藥品架上跌落,灑出黃磷而著火。◆鋁粉著火時,用水滅火,火勢反而更猛烈。◆將熔融的黃磷倒入水中制成小顆粒時,燒杯傾歪了,灑出黃磷而引起著火,并燒著衣服,致使燒傷。2.4 自燃物質這類物質有:有機金屬化合物RnM(R=烷基或烯丙基,M=Li、Na、K、Rb、Se、B、Al、Ga、Tl、P、As、Sb、Bi、Ag、Zn)及還原性金屬催化劑(Pt、Pd、Ni、Cu—Cr)等。注意事項1).這類物質一接觸空氣就會著火,因此,初次使用時,必須請有經驗者進行指導。2).將有機金屬化合物在溶劑中稀釋而成的東西,若其溶劑一飛濺出來就會著火。因此,要把其密封保管。并且,不要將可燃性物質置于其附近。防護方法處理毒性大的自燃物質時,要戴防毒面具和橡皮手套。滅火方法由這類物質引起的火災,通常用干燥砂子或粉末滅火器滅火。但數量很少時,則可以大量噴水滅火。事故例子將盛有經溶劑稀釋的三乙基鋁的瓶子,放入紙箱搬運的過程中,瓶子破裂發生泄漏而引起著火。◆在濾紙上洗滌還原性鎳催化劑,其后把濾紙丟入垃圾箱中而引起著火。◆在通風櫥內,用LiAlH4進行還原反應,于放有LiAlH4的燒瓶中加入乙醚時發生著火。2.5 禁水性物質禁水性物質包括:Na、K、CaC2(碳化鈣)、Ca3P2(磷化鈣)、 CaO(生石灰)、NaNH2(氨基鈉)、LiAlH4(氫化鋰鋁)等。注意事項1).金屬鈉或鉀等物質與水反應,會放出氫氣而引起著火、燃燒或爆炸。因此,要把金屬鈉、鉀切成小塊,置于煤油中密封保存。其碎屑也貯存于煤油中。要分解金屬鈉時,可把它放入乙醇中使之反應,但要注意防止產生的氫氣著火。分解金屬鉀時,則在氮氣保護下,按同樣的操作進行處理。2).金屬鈉或鉀等物質與鹵化物反應,往往會發生爆炸。3).碳化鈣與水反應產生乙炔,會引起著火、爆炸。4).磷化鈣與水反應放出磷化氫(PH3為劇毒氣體),由于伴隨著放出自燃性的P2H4而著火,從而導致燃燒爆炸。5).金屬氫化物之類物質,與水(或水蒸汽)作用也會著火。若把它丟棄時,可將其分次少量投入乙酸乙酯中(不可進行相反的操作)。6).生石灰與水作用雖不能著火,但能產生大量的熱,往往使其它物質著火。防護方法使用這類物質時,要戴橡皮手套或用鑷子操作,不可直接用手拿。滅火方法由這類物質引起火災時,可用干燥的砂子、食鹽或純堿把它覆蓋。不可用水或潮濕的東西或者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事故例子將經甲醇分解的金屬鈉丟入水中時,由于金屬鈉尚未分解完全而引起著火、燃燒(因為當用甲醇進行分解時,在金屬鈉的表面,生成粘稠的醇鹽膜,使其難于分解)。3. 易燃性物質可燃物的危險性,大致可根據其燃點加以判斷。燃點越低,危險性就越大。但是,即使燃點較高的物質,當加熱到其燃點以上的溫度時,也是危險的。據報道,由此種情況發生的事故特別多。因此,必須加以注意。下面按照表3的分類敘述其處理方法。※ ※ ※ ※ ※ ※所謂燃點,即在液面上,液體的蒸氣與空氣混合,構成能著火的蒸氣濃度時的最低溫度,稱為該液體物質的燃點。而所謂著火點(著火溫度),系可燃物在空氣中加熱而能自行著火的最低溫度稱之。物質的燃點或著火點,在相同的測定條件下,其所測得的結果產生微小的偏差,故很難說得上是物質的固有常數,但是,二者均為物質的重要物理性質。※ ※ ※ ※ ※ ※表3 易燃物質的分類3.1 特別易燃物質此類物質有:乙醚、二硫化碳、乙醛、戊烷、異戊烷、氧化丙烯、二乙烯醚、羰基鎳、烷基鋁等。注意事項1).由于著火溫度及燃點極低而很易著火,所以使用時,必須熄滅附近的火源。2).因為沸點低,爆炸濃度范圍較寬,因此,要保持室內通風良好,以免其蒸氣滯留在使用場所。3).此類物質一旦著火,爆炸范圍很寬,由此引起的火災很難撲滅。4).容器中貯存的易燃物減少了時,往往容易著火爆炸,要加以注意。防護方法對有毒性的物質,要戴防毒面具和橡皮手套進行處理。滅火方法由這類物質引起火災時,用二氧化碳或粉末滅火器滅火。但對其周圍的可燃物著火時,則用水滅火較好。事故例子乙醚從貯瓶中滲出,由遠離兩米以外的燃燒器的火焰引起著火。◆正在洗滌剩有少量乙醚的燒瓶時,突然由熱水器的火焰燃著而引起著火。◆將盛有乙醚溶液的燒瓶放入冰箱保存時,漏出乙醚蒸氣,由箱內電器開關產生的火花引起著火爆炸,箱門被炸飛(乙醚之類物質要放入有防爆裝置的冰箱內保存)。◆焚燒二硫化碳廢液時,在點火的瞬間,產生爆炸性的火焰飛散而燒傷(焚燒這類物質時,應在開闊的地方,于遠處投入燃著的木片進行點火)。3.2 一般易燃性物質高度易燃性物質(閃點在20℃以下)它包括:(第一類石油產品)石油醚、汽油、輕質汽油、揮發油、己烷、庚烷、辛烷、戊烯、鄰二甲苯、醇類(甲基—~戊基—)、二甲醚、二氧雜環己烷、乙縮醛、丙酮、甲乙酮、三聚乙醛等。甲酸酯類(甲基—~戊基—)、乙酸酯類(甲基—~戊基—)、乙腈(CH3CN)、吡啶、氯苯等。中等易燃性物質(閃點在20~70℃之間)它包括:(第2類石油產品)煤油、輕油、松節油、樟腦油、二甲苯、苯乙烯、烯丙醇、環己醇、2—乙氧基乙醇、苯甲醛、甲酸、乙酸等。(第3類石油產品)重油、雜酚油、錠子油、透平油、變壓器油、1,2,3,4——四氫化萘、乙二醇、二甘醇、乙酰乙酸乙酯、乙醇胺、硝基苯、苯胺、鄰甲苯胺等。低易燃性物質(閃點在70℃以上)它包括:(第4類石油產品)齒輪油、馬達油之類重質潤滑油,及鄰苯二甲酸二丁酯、鄰苯二甲酸二辛酯之類增塑劑。(動植物油類產品)亞麻仁油、豆油、椰子油、沙丁魚油、鯨魚油、蠶蛹油等。注意事項1).高度易燃性物質雖不象特別易燃物質那樣易燃,但它的易燃性仍很高。由電開關及靜電產生的火花、赤熱物體及煙頭殘火等,都會引起著火燃燒。因而,注意不要把它靠近火源,或用明火直接加熱。2).中等易燃性物質,加熱時容易著火。用敞口容器將其加熱時,必須注意防止其蒸氣滯留不散。3).低易燃性物質,高溫加熱時分解放出氣體,容易引起著火。并且,如果混入水之類雜物,即會產生爆沸,致使引起熱溶液飛濺而著火。4).通常,物質的蒸氣比重大的,則其蒸氣容易滯留。因此,必須保持使用地點通風良好。5).閃點高的物質,一旦著火,因其溶液溫度很高,一般難于撲滅。防護方法加熱或處理量很大時,要準備好或戴上防護面具及棉紗手套。滅火方法此類物質著火,當其燃燒范圍較小時,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火勢擴大時,最好用大量水滅火。事故例子蒸餾甲苯的過程中,忘記加入沸石,發生爆沸而引起著火。◆將還剩有有機溶劑的容器進行玻璃加工時,引起著火爆炸而受傷。◆把沾有廢汽油的東西投入火中焚燒時,產生意想不到的猛烈火焰而燒傷。◆用丙酮洗滌燒瓶,然后置于干燥箱中進行干燥時,殘留的丙酮氣化而引起爆炸。干燥箱的門被炸壞飛至遠處。◆將經過加熱的溶液,于分液漏斗中用二甲苯進行萃取,當打開分液漏斗的旋塞時,噴出二甲苯而引起著火。◆將潤滑油進行減壓蒸餾時,用氣體火焰直接加熱。蒸完后,立刻打開減壓旋塞,于燒瓶中放入空氣時發生爆炸。◆將油浴加熱到高溫的過程中,當熄滅氣體火焰而關閉空氣開關時,突然伸出很長的搖曳火焰而使油浴著火(熄滅氣體火焰時,要先關閉其主要氣源的旋塞)。◆對著火的油浴覆蓋四氯化碳進行滅火時,結果它在油中沸騰,致使著火的油飛濺反而使火勢擴大。4. 爆炸性物質爆炸有兩種情況:一是可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合,達到其爆炸界限濃度時著火而發生燃燒爆炸;一是易于分解的物質,由于加熱或撞擊而分解,產生突然氣化的分解爆炸。下面按照表4的分類,敘述其處理方法。表4 爆炸性物質的分類4.1 可燃性氣體[由C、H元素組成的可燃性氣體]:氫氣、甲烷、乙烷、丙烷、丁烷、乙烯、丙烯、丁烯、乙炔、環丙烷、丁二烯。[由C、H、O元素組成的可燃性氣體]:一氧化碳、甲醚、環氧乙烷、氧化丙烯、乙醛、丙烯醛。[由C、H、N元素組成的可燃性氣體]:氨、甲胺、二甲胺、三甲胺、乙胺、氰化氫、丙烯腈。[由C、H、X(鹵素)元素組成的可燃性氣體]:氯甲烷、氯乙烷、氯乙烯、溴甲烷。[由C、H、S元素組成的可燃性氣體]:硫化氫、二硫化碳。注意事項1).如果漏出可燃性氣體并滯留不散,當達到一定濃度時,即會著火爆炸。填充有此類氣體的高壓筒形鋼瓶,要放在室外通風良好的地方。保存時,要避免陽光直接照射。2).使用可燃性氣體時,要打開窗戶,保持使用地點通風良好。3).乙炔和環氧乙烷,由于會發生分解爆炸,因此,不可將其加熱或對其進行撞擊。防護方法根據需要準備好或戴上防護面具、耐熱防護衣或防毒面具。滅火方法當此類物質著火時,可采用通常的滅火方法進行滅火。泄漏氣體量大時,如果情況允許,可關掉氣源,撲滅火焰,并打開窗戶,即離開現場(隱蔽起來);若情況緊急,則要立刻離開現場。事故例子搬運裝有乙炔的鋼瓶時,不慎跌落而發生爆炸。4.2 分解爆炸性物質分解爆炸性物質的危險程度,分別用下列符號表示:A=靈敏度大、威力大;B=靈敏度大、威力中等;C=靈敏度大、威力小;A'=靈敏度中等、威力大;B'=靈敏度中等、威力中等;C'=靈敏度中等、威力小。注意事項1).此類物質常因煙火、撞擊或摩擦等作用而引起爆炸。因此,必須充分了解其危險程度。2).由于這些物質能作為各類反應的副產物生成,所以實驗時,往往會發生意外的爆炸事故。3).因為此類物質一接觸酸、堿、金屬及還原性物質等,往往會發生爆炸。因此,不可隨便將其混合。防護方法根據需要準備好或戴上防護面具、耐熱防護衣或防毒面具。滅火方法可根據由此類物質爆炸而引起延續燃燒的可燃物的性質,采取相應的滅火措施。事故例子在蒸餾硝化反應物的過程中,當蒸至剩下很少殘液時,突然發生爆炸(因在蒸餾殘物中,有多硝基化合物存在,故不能將其過份蒸餾出來)。◆用舊的乙醚進行萃取操作,然后把由萃取液蒸去乙醚而得到的物質,放在烘箱里加熱干燥時發生爆炸,烘箱的門被炸碎。◆將四氫呋喃進行蒸餾回收時,用剩下殘液的同一燒瓶蒸餾數次,即發生爆炸(因生成乙醚和四氫呋喃的過氧化物之故)。◆當拔出30%濃度的過氧化氫試劑瓶的塞子時,常會發生爆炸。◆用過氧化氫制氧氣的過程中,當加入二氧化錳時,劇烈地發生反應,致使燒瓶破裂。4.3 爆炸品爆炸品包括:[火藥]黑色火藥、無煙火藥、推進火藥(以高氯酸鹽及氧化鉛等為主要藥劑)。[炸藥]雷汞、疊氮化鉛、硝銨炸藥、氯酸鉀炸藥、高氯酸銨炸藥、硝化甘油、乙二醇二硝酸酯、黃色炸藥、液態氧炸藥、芳香族硝基化合物類炸藥。[起爆器材]雷管、實彈、空彈、信管、引爆線、導火線、信號管、焰火。爆炸品是將分解爆炸性物質,經適當調配而制成的成品。關于這類物質的使用,必須遵守政府有關法令的規定,并按照導師的囑咐進行處理。5.? 有毒物質實驗室中大多數化學藥品都是有毒物質,這種說法并不算夸張。通常,進行實驗時,因為用量很少,除非嚴重違反使用規則,否則不會由于一般性的藥品而引起中毒事故。但是,對毒性大的物質,倘若一旦用錯就會發生事故,甚至會有生命危險。因此,在經常使用的藥品中,對其危險程度大的物質,必須遵照有關法令的規定進行使用。然而,通常在實驗室中,經常使用不受法令限制的有毒物質。因此,必須從下面示例的物質中,推斷其危險程度的大小而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下面按照表5的分類,敘述其處理方法。但是,這個分類是基于各自獨立確定的法令而劃分的,因此,有時一種物質可能會在兩個分類中重復出現。表5? 有毒物質的分類[表注]由法令所規定的毒物,除上述這些以外,還有由勞動安全衛生法預防有機溶劑中毒規則及預防特定化學物質傷害規則所規定的特別有害物質以及與公害有關的法令所規定的有害物質等等。5.1? 毒氣毒氣包括下列氣體:[容許濃度在0.1毫克/米3(空氣)以下的毒氣]氟氣、光氣、臭氧、砷化氫、磷化氫。[容許濃度在1.0毫克/米3(空氣)以下的毒氣]氯氣、肼、丙烯醛、溴氣。[容許濃度在5.0毫克/米3(空氣)以下的毒氣]氟化?氫、二氧化硫、氯化氫、甲醛。[容許濃度在10毫克/米3(空氣)以下的毒氣]氰化氫、硫化氫、二硫化碳。[容許濃度在50毫克/米3(空氣)以下的毒氣]一氧化碳、氨、環氧乙烷、溴甲烷、二氧化氮、氯丁二烯。[容許濃度在200毫克/米3(空氣)以下的毒氣]氯甲烷。注意事項1).當被上述毒氣中毒時,通常發生窒息性癥狀。毒性大的毒氣還會腐蝕皮膚和粘膜。2).一吸入濃度大的毒氣,瞬間即失去知覺,因而往往不能跑離現場。3).容許濃度低的毒氣,要特別注意。即使很微量的泄漏也不允許。要經常用氣體檢驗器檢測空氣中毒氣的濃度。防護方法處理毒氣時,要準備好或戴上防毒面具。事故例子誤認為充有氯氣的鋼瓶空了,但當打開閥門時,噴出大量氯氣而中毒。◆將丙烯與氨的混合氣體進行加壓反應的過程中,發現閥門有少量漏氣。在修理過程中,泄漏增大,以致不能進行修理并中毒(在加壓情況下進行修理很危險)。◆于自制的容器中填充氨氣,用帆布包裹,在搬運過程中,由于容器的焊縫破裂,沖出氨氣而凍傷。并且,呼吸器官也受到損害。◆直接聞到溶解在反應生成物中未起反應的氨的臭味而摔倒、受傷。◆長時間吸入氯氣、硫化氫及二氧化硫等的低濃度氣體后,心情煩燥,并感到頭痛、惡心。5.2? 毒物、劇毒物及其它有害物質用下列符號分別表示各種物質的毒性:●:劇毒物;⊙:毒物;○:一般毒性物質;△:腐蝕性物質*;■:特別有害物質。(續上表)(續上表)?(續上表)(續上表)(續上表)※注:所謂腐蝕性物質,即會刺激皮膚和粘膜、侵蝕肌體組織的物質。?注意事項1).因為有毒物質能以蒸氣或微粒狀態從呼吸道被吸入,或以水溶液狀態從消化道進入人體,并且,當直接接觸時,還可從皮膚或粘膜等部位被吸收。因此,使用有毒物質時,必須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2).毒物、劇毒物要裝入密封容器,貼好標簽,放在專用的藥品架上保管,并做好出納登記。萬一被盜竊時,必須立刻報告導師。3).在一般毒性物質中,也有毒性大的物質,要加以注意。4).使用腐蝕性物質后,要嚴格實行漱口、洗臉等措施。5).特別有害物質,通常多為積累毒性的物質,連續長時間使用時,必須十分注意。防護方法使用有毒物質時,要準備好或戴上防毒面具及橡皮手套,有時要穿防毒衣。事故例子使用氰化鉀后,在拿茶碗喝茶時,不知不覺的把沾到手上的氰化鉀吞食了。約經過半分鐘,眼睛眩暈發黑,叫做“氰酸鉀”中毒癥狀,同時很快失去知覺。附近的同事發現后,立刻把他送到醫院進行洗胃才得救。第二章? 危險裝置的使用1.? 前言實驗室中,對于具有危險的裝置,如果操作錯誤,那么可以說全部裝置均為危險裝置。特別對那些可能會引起大事故的裝置,使用時必須具備充分的知識,并細心地進行操作。下面按照表2—1的分類,分別敘述與大事故有關的危險器械的使用方法。表2—1? 危險裝置一般應注意的事項1).使用的能量越高,其裝置的危險性就越大。使用高溫、高壓、高壓電、高速度及高負荷之類裝置時,必須做好充分的防護措施,謹慎地進行操作。2).對不了解其性能的裝置,使用時要認真進行仔細的準備,盡可能逐個核對裝置的各個部份。并且,在使用前必須經過導師檢查。3).要求熟練地進行操作的裝置,應在掌握其基本操作之后,才能進行操作。隨隨便便的進行操作,容易引起大事故。4).裝置使用后要收拾妥善。如果發現有不妥當的地方,必須馬上進行修理,或者把情況告知下次的使用者。2.? 電氣裝置2.1? 觸電所謂觸電,即是電流流過人體某一部份的現象。這是最直接的電氣事故,常常使人致命。觸電是由于接近或接觸電線或電氣設備的通電或帶電部位,或者電流通過人體流到大地或線間而發生。觸電的危險程度,隨通過人體的電流量的大小和觸電時間的長短而定,但也與當時的電路情況有關。同時,還隨觸電者的體質、年齡、性別的不同而異。即便是同一個人,也隨其當時的狀態不同而有不同的影響。對于50~60赫茲的交流電,觸電時對人體的影響情況,大致如表2—2所示。表2—2? 電流量對人體的影響(50~60赫茲的交流電)例如,被60赫茲一定強度的電流觸電時,心臟肌肉每秒鐘顫動60次,因而發生痙攣。產生痙攣而受損的心臟,要自行復原是很罕見的,以致大多數在數分鐘內即死亡。一秒鐘對人類來說,雖然是短暫的一瞬,但是對電卻是很長的時間。因此,必須牢記,觸電時即使通電時間為1、2秒,也是很危險的。再從電壓方面看,人體的電阻分為皮膚電阻(潮濕時約2000歐姆,干燥時為5000歐姆)和體內電阻(150~500歐姆),隨著電壓的升高,人體的電阻則相應降低。若接觸高壓電而發生觸電時,則因皮膚破裂而使人體的電阻大為降低,此時,通過人體的電流即隨之增大。此外,接近高壓電時,還有感應電流的影響,因而是很危險的。電壓高低對人體的影響情況如表2—3所示。表2—3? 電壓對人體的影響關于觸電一般應注意的事項防止觸電1).不要接觸或靠近電壓高、電流大的帶電或通電部位。對這些部位,要用絕緣物把它遮蓋起來。并且,在其周圍劃定危險區域、設置欄柵等,以防進入安全距離以內。2).電氣設備要全部安裝地線。對電壓高、電流大的設備,要使其接地電阻在幾個歐姆以下。3).直接接觸帶電或通電部位時,要穿上絕緣膠靴及戴橡皮手套等防護用具。不過,通常除非妨礙操作,否則要切斷電源,用驗電工具或接地棒檢查設備,證實確不帶電后,才進行作業。對電容器之類裝置,雖然切斷了電源,有時還會存留靜電荷,因而要加以注意。4).對使用高電壓、大電流的實驗,不要由一個人單獨進行,至少要由2~3人以上進行操作。并要明確操作場合的安全信號系統。5).為了防止電氣設備漏電,要經常清除沾在設備上的臟物或油污,設備的周圍也要保持清潔。6).要經常整理實驗室,以防即使因觸電跌倒了,也能確保人身安全。同時,在高空進行作業時,要配戴安全帶之類用具。發生觸電事故時的應急措施1).迅速切斷電源。如果不能切斷電源時,要用干木條或戴上絕緣橡皮手套等東西,把觸電者拉離電源。2).把觸電者迅速轉移到附近適當的地方,解開衣服,使其全身舒展。3).不管有無外傷或燒傷,都要立刻找醫生處理。4).如果觸電者處于休克狀態,并且心臟停跳或停止呼吸時,要毫不遲疑地立即施行人工呼吸或心臟按摩。即使乍一看認為不可能救活了,也要送往醫療部門至少繼續搶救數小時,不要輕易作出不可救活的結論(關于人工呼吸法及心臟按摩法,可參閱第三章)。[事故例子]用干燥的手接觸電壓較低的通電設備沒有什么感覺,而用濕手摸時,受到猛烈的電擊(因濕皮膚與干燥皮膚的電阻不同之故)。◆因設備發生故障,切斷電源開關進行修理時,其它人不了解情況,合上開關致使觸電。2.2? 電氣災害由電所引起的災害,有火災和爆炸。其主要起因,可舉出如表2—4所列的各種因素。表2—4? 引起電氣災害的主要原因發生上述情況時,如果在其周圍附近放有可燃性、易燃性物質,或者有可燃性氣體及粉塵等東西存在時,即會發生火災或爆炸。關于防止火災、爆炸事故一般應注意的事項1).定期檢查設備的絕緣情況,力爭及早發現漏電并予消除。同時,認真進行設備的安全檢查。2).在開關或發熱設備的附近,不要放置易燃性或可燃性的物質。3).要注意防止室內充滿可燃性氣體或粉塵之類物質。不得已在充滿上述氣體或粉塵的情況下進行實驗時,必須安裝防爆裝置或危險警報器。4).絕緣性能高的塑料之類物質,由于會產生靜電作用,容易發生放電火花。故應考慮將其導體化或接上地線,以減少帶電量。5).在實驗之前,要預先考慮到停電、停水時的相應措施。發生火災時應注意的事項1).由于發生電氣事故而引起火災時,除非有特殊情況,否則要立即切斷電源,然后才開始滅火。2).因特殊情況,需要在通電的情況下直接滅火時,由于用水滅火有發生觸電的危險,故應用粉末滅火器或二氧化碳之類滅火器進行滅火。3).對于若發生災害時不能切斷電源進行滅火的場合,為了防備事故的發生,必須預先制訂相應的特別對策。表2—5? 使用電氣裝置應注意的事項(續上表)[事故例子]在實驗桌上,把剛加熱完的電熱器的電源開關斷開,檢查時沒有發現異常現象。但回宿舍后不久,即發生火災(因木質實驗桌,由于電熱器加熱時積蓄熱量,表面炭化而里層卻著火,其后,火從裂縫慢慢擴大所致)。◆打掃配電盤時,剝落了油漆,其后合上開關,引起有機溶劑著火及爆炸。3.? 機械設備使用機械、工具的作業,常常給初學者帶來意外的事故。因此,必須在熟練操作者的指導下,熟習其準確的操作方法。千萬不可一知半解就勉強進行操作。一般應注意的事項1).操縱機床時,要用標準的工具。損壞機械或丟失工具時,必須由當事人說明情況并負責配備。2).常因加工材料的種類、形狀等的變化而引起意外事故,故要很好加以注意。3).對機械的傳動部份(如旋轉軸、齒輪、皮帶輪、傳動帶等),要安裝保護罩,以防直接用手去摸。對大型機械,要注意,即使切斷了電源開關,還需經過一定時間,才能停止轉動。4).當起動機器時,要嚴格實行檢查、發信號、起動三個步驟。而停機時,也要實行發信號、停止、檢查三個步驟。5).即便是停著的機械,也可能有其它不明情況的人合上電源開關。因此,對其進行檢查、維修、給油或清掃等作業時,要把起動裝置鎖上或掛上標志牌。同時,還要熟悉并正確使用安全裝置的操作方法。6).停電時,一定要切斷電源開關和拉開離合器等裝置,以防再送電時發生事故。7).指示機械的構造或運轉等情況,要用木棒之類東西指明,決不可使用手指。8).焊接(電焊或氣焊)時,要由熟練人員進行操作。9).工作服必須做得合適,使其既不會被機械卡著,又能輕便靈活的進行操作。工作服:把袖口、底襟收小較好。靴:著安全靴較好。決不可穿木板鞋、拖鞋或皮鞋。手套:一般不戴。其它:最好戴帽子、防護面罩及防護眼鏡。表2—6? 使用機床應注意的事項[事故例子]用磨床加工材料的過程中,磨石碎裂,飛出碎片而受傷。4.? 高壓裝置高壓裝置是由下表所列的各種單元器械組合而成的聚合體。表2—7? 構成高壓裝置的器械種類高壓裝置一旦發生破裂,碎片即以高速度飛出,同時急劇地沖出氣體而形成沖擊波,使人身、實驗裝置及設備等受到重大損傷。同時往往還會使所用的煤氣或放置在其周圍的藥品,引起火災或爆炸等嚴重的二次災害。因此,使用高壓裝置時,必須遵守《高壓氣體管理法》的有關規定。一般應注意的事項1).充分明確實驗的目的,熟悉實驗操作的條件。要選用適合于實驗目的及操作條件要求的裝置、器械種類及設備材料。2).購買或加工制作上述器械、設備時,要選擇質量合格的產品,并要標明使用的壓力、溫度及使用化學藥品的性狀等各種條件。3).一定要安裝安全器械,設置安全設施。估計實驗特別危險時,要采用遙測、遙控儀器進行操作。同時,要經常的定期檢查安全器械。4).要預先采取措施,即使由于停電等原因而使器械失去功能,亦不致發生事故。試壓時,則在其使用壓力的1.5倍的壓力下進行耐壓試驗)。6).用厚的防護墻把實驗室的三面圍起來,而另一面則用通風的薄墻圍起。屋梁也要用輕質材料制作。7).不消說要確認高壓裝置在超過其常用壓力下使用也不漏氣,而且,倘若漏氣了,也要防止其滯留不散,要注意室內經常換氣。8).實驗室內的電氣設備,要根據使用氣體的不同性質,選用防爆型之類的合適設備。9).實驗室內儀器、裝置的布局,要預先充分考慮到倘若發生事故,也要使其所造成的損害限制在最小范圍內。10).在實驗室的門外及其周圍,要掛出標志,以便局外人也清楚地知道實驗內容及使用的氣體等情況。11).由于高壓實驗危險性大,所以必須在熟悉各種裝置、器械的構造及其使用方法的基礎上,然后才謹慎地進行操作。如果有不明了的地方,可參閱有關專著或向專家請教。4.1? 高壓釜在實驗室進行高壓實驗時,最廣泛使用的是高壓釜。高壓釜除高壓容器主體外,往往還與壓力計、高壓閥、安全閥、電熱器及攪拌器等附屬器械構成一個整體。一般應注意的事項1).高壓釜要在指定的地點使用,并按照使用說明進行操作。2).查明刻于主體容器上的試驗壓力、使用壓力及最高使用溫度等條件,要在其容許的條件范圍內進行使用。把壓力計與標準壓力計進行比較,加以校正。4).氧氣用的壓力計,要避免與其它氣體用的壓力計混用。5).安全閥及其它的安全裝置,要使用經過定期檢查符合規定要求的器械。6).操作時必須注意,溫度計要準確的插到反應溶液中。8).高壓釜內部及襯墊部位要保持清潔。9).蓋上盤式法蘭蓋時,要將位于對角線上的螺栓,一對對的依次同樣擰緊。10).測量儀表破裂時,多數情況在其玻璃面的前后兩側碎裂。因此,操作時不要站在這些有危險的地方。預計將會出現危險時,要把玻璃卸下,換上新的。[事故例子]在高壓釜里,每次投入少量原料使其進行反應,自認為效率太低,于是放入占容器有效容積8成左右的原料,結果發生爆炸。螺栓扭曲,蓋子炸歪,致使噴出其中的物料而引起著火,加熱器也被炸飛。◆在高壓釜中,通入大量氧氣進行氧化反應時,發生劇烈爆炸,致使螺栓折斷,蓋子被炸飛。4.2? 高壓氣體容器高壓氣體包括(根據《高壓氣體管理法》的規定):氣態物質:在常溫下,壓力在10公斤/厘米2以上的壓縮氣體;以及在35℃的溫度時,壓力在10公斤/厘米2以上的壓縮氣體。液態物質:在常溫下,壓力在2公斤/厘米2以上的液化氣體;以及溫度在25℃以下,壓力在2公斤/厘米2的液化氣體。[例外]壓力在2公斤/厘米2以上的壓縮乙炔氣;一個。大氣壓以上的液化氰化氫、液化溴甲烷及環氧乙烷的高壓氣體。此外,還有在政府法令中所確定的其它液化氣體。一般應注意的事項表2—8? 處理高壓氣體鋼瓶一般應注意的事項表2—9? 處理各種高壓氣體應注意的事項[事故例子]在搬運氯氣鋼瓶過程中,鋼瓶翻倒,氣門閥破裂漏氣,致使室內的金屬設備被腐蝕。◆使用放置六個月以上的氯氣鋼瓶時,發生漏氣事故。◆把氫氣與空氣或氧氣混合時,常常發生爆炸事故。◆實驗時,不注意到液化石油氣滲漏,氣體通過地下的通風孔進入隔壁室內,遇到室內的火源而引起著火、爆炸。5.? 高溫、低溫裝置在化學實驗中,使用高溫或低溫裝置的機會很多,并且還常常與高壓、低壓等嚴酷的操作條件組合。在這樣的條件下進行實驗,如果操作錯誤,除發生燒傷、凍傷等事故外,還會引起火災或爆炸之類危險。因此,操作時必須十分謹慎。5.1? 高溫裝置一般應注意的事項1).注意防護高溫對人體的輻射。2).熟悉高溫裝置的使用方法,并細心地進行操作。3).使用高溫裝置的實驗,要求在防火建筑內或配備有防火設施的室內進行,并保持室內通風良好。4).按照實驗性質,配備最合適的滅火設備——如粉末、泡沫或二氧化碳滅火器等。5).不得已非將高溫爐之類高溫裝置,置于耐熱性差的實驗臺上進行實驗時,裝置與臺面之間要保留一厘米以上的間隙,以防臺面著火。6).按照操作溫度的不同,選用合適的容器材料和耐火材料。但是,選定時亦要考慮到所要求的操作氣氛及接觸的物質之性質。7).高溫實驗禁止接觸水。如果在高溫物體中一混入水,水即急劇汽化,發生所謂水蒸汽爆炸。高溫物質落入水中時,也同樣產生大量爆炸性的水蒸汽而四處飛濺。人體的防護1).使用高溫裝置時,常要預計到衣服有被燒著的可能。因而,要選用能簡便脫除的服裝。2).要使用干燥的手套。如果手套潮濕,導熱性即增大。同時,手套中的水份汽化變成水蒸汽而有燙傷手的危險。故最好用難于吸水的材料做手套。3).需要長時間注視赤熱物質或高溫火焰時,要戴防護眼鏡。所用眼鏡,使用視野清晰的綠色眼鏡比用深色的好。4).對發出很強紫外線的等離子流焰及乙炔焰的熱源,除使用防護面具保護眼睛外,還要注意保護皮膚。5).處理熔融金屬或熔融鹽等高溫流體時,還要穿上皮靴之類防護鞋。使用電爐應注意的事項1).對電線、配電盤及開關等電氣裝置,要充分考慮其安全措施。要遵守上述使用電氣裝置的注意事項。2).有些耐火材料,在高溫情況下其導電性往往增強。遇到此種情況時,注意不要拿金屬棒之類東西去接觸電爐材料,以免觸電。使用燃燒爐應注意的事項1).燃燒爐點火時,要先使其噴出燃料,才進行點火,接著送入空氣或氧氣。如果違反點火順序,往往會發生爆炸。2).從高壓鋼瓶供給氧氣時,如上所述,注意管道系統不要殘留有油類等可燃性物質。3).注意采用合理的爐子結構,以防產生局部過熱現象。5.2? 低溫裝置在低溫操作的實驗中,作為獲得低溫的手段,有采用冷凍機和使用適當的冷凍劑兩種方法。但是,實驗室中,因后一種方法較為簡便,故經常被使用。例如,將冰與食鹽或氯化鈣等混合構成的冷凍劑,大約可以冷卻到-20℃的低溫,且沒有大的危險性。但是,采用-70℃~-80℃的干冰冷凍劑,以及-180℃~-200℃的低溫液化氣體時,則有相當大的危險性。因此,操作時必須十分注意。使用冷凍機應注意的事項1).使用大型冷凍機要按照《高壓氣體管理法》的有關規定進行操作。若不是經過國家考試合格的《冷凍機作業操作者》,不能進行運轉及維修。2).小型冷凍機雖然不受管理法的限制,但是,也必須遵照管理法的主要要求進行運轉及維修。3).因冷凍機在相當高的壓力下工作,故應購買保證質量的制造廠的合格產品。并且,也要安裝安全裝置。4).冷凍機通常用氨、氟里昂、甲烷、乙烷及乙烯等作冷凍劑。但是,這些冷凍劑必須經過適當的處理。使用干冰冷凍劑應注意的事項干冰與某些物質混合,即能得到-60℃~-80℃的低溫。但是,與其混合的大多數物質為丙酮、乙醇之類有機溶劑,因而要求有防火的安全措施。并且,使用時若不小心,用手摸到用干冰冷凍劑冷卻的容器時,往往皮膚被粘凍于容器上而不能脫落,致使引起凍傷。因此,要加以充分注意。低溫液化氣體由于低溫液化氣體能得到極低的溫度及超高真空度,所以在實驗室里也經常被使用。但是,因它具有如表2—10所列的危險性,因此,操作必須熟練并要小心謹慎。表2—10? 低溫液化氣體的危險性一般應注意的事項1).使用液化氣體及處理使用液化氣體的裝置時,操作必須熟練,一般要由二人以上進行實驗。初次使用時,必須在有經驗人員的指導下一起進行操作。2).一定要穿防護衣,戴防護面具或防護眼鏡,并戴皮手套等防護用具,以免液化氣體直接接觸皮膚、眼睛或手腳等部位。3).使用液化氣體的實驗室,要保持通風良好。實驗的附屬用品要固定起來。4).液化氣體的容器要放在沒有陽光照射、通風良好的地點。5).處理液化氣體容器時,要輕快穩重。6).液化氣體不能放入密閉容器中。裝液化氣體的容器必須開設排氣口,用玻璃棉等作塞子,以防著火和爆炸。7).裝冷凍劑的容器,特別是真空玻璃瓶,新的時候容易破裂。故要注意,不要把臉靠近容器的正上方。8).如果液化氣體沾到皮膚上,要立刻用水洗去,而沾到衣服時,要馬上脫去衣服。9).嚴重凍傷時,要請專業醫生治療,并參照第三章有關部份進行處理。10).如果實驗人員被窒息了,要立刻把他移到空氣新鮮的地方進行人工呼吸,并速找醫生搶救。11).由于發生事故而引起液化氣體大量氣化時,要采取與相應的高壓氣體場合的相同措施進行處理。使用各種低溫液化氣體應注意的事項表2—11? 使用低溫液化氣體應注意的事項[事故例子]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例:在使用液化空氣過程中,不慎灑出沾到衣服上,當其蒸發氣化后,靠近火源時即著火而引起嚴重燒傷。這是由于液氧殘留在衣服里之故。◆將液氮注入真空玻璃瓶時,真空瓶發生破裂。6.? 高能裝置近年來,使用高能裝置的機會不斷增加。由于這些裝置使用直流高壓電或高頻高壓電,因此,使用這些裝置時,不消說必須注意防止觸電和電氣災害,同時,隨著使用的能量增高,其發生事故的危險性也就愈大。例如,激光或雷達等能放出強大電磁波的高頻裝置,由它們放出的微波或光波,瞬間即會使人嚴重燒傷。并且往往還會使眼睛失明,甚至發生生命危險。此外,使用能放出放射線的裝置時,實驗人員及在其周圍工作的同事,也會因被放射線照射而受到傷害。因此,必須予以足夠的重視。關于各種高能裝置,由于制訂有相應的《使用規則》,并寫明有《操作注意事項》,同時,大多數情況是在適當的管理人員的指導下分小組進行實驗,因此,下面只敘述其一般的注意事項。至于,在化學實驗中使用的高頻率的激光及X射線裝置的操作,則另項敘述。一般應注意的事項1).設置有這類裝置的地方,要標明為危險區域,并在特別危險的地點(如高壓電、放出X射線及電磁波等部位),要設置欄柵,以免誤入。2).這類裝置的裝配、布線及修理等,均要由專家進行。3).注意經常整理實驗室并保持整潔。4).要由二人以上進行實驗。5).裝置必須安裝地線,并配備接地棒。6).變壓器雖然屬小型的,也要十分注意安全操作。7).雖然是干電池,但是,當連接多個時,其所產生的高壓電,也有危險。8).在真空系統中安裝高壓電帶電部件時,往往由于不小心,一泄漏真空即會通電,因此要加以注意。9).電解電容器有時也會爆炸,要加以注意。10).15千伏以上的高壓電,有放出X射線的危險,要加以注意。11).蓋斯勒真空管也會放出X射線,長時間使用時,要予以注意。12).其它方面,要遵守上述《2.電氣裝置》部份所述的注意事項。13).關于高壓電場對人體的危害,尚有很多未弄清楚的地方。因此,盡量避免靠近這類區域為好。6.1? 激光器激光器因能放出強大的激光光線(可干涉性光線),所以,若用眼睛直接觀看,即會燒壞視網膜,甚至還會失明。同時,還有被燒傷的危險。一般應注意的事項1).使用激光器時,必須戴防護眼鏡。2).往往會有意料不到的反射光射入眼睛。因而,要十分注意射出光線的方向,并同時查明確實沒有反射壁面之類東西存在。3).最好把整個激光裝置都覆蓋起來。4).對放出強大激光光線的裝置,要配備捕集光線的捕集器。5).因為激光裝置使用高壓電源,故操作時,必須加以注意。6.2? X射線發射裝置發出放射線的裝置1).加速電荷粒子的裝置有:回旋加速器、電磁感應加速器以及各種加速裝置等。2).發射X射線的裝置有:X射線發生裝置、X射線衍射儀、X射線熒光分析儀等。3).盛載放射性物質的裝置關于上述裝置的處理,在政府頒布的法令或政令中,規定有相應的義務和限制。通常進行上述實驗時,必須進行周密的準備和細心的操作。在上述裝置中,由于X射線裝置加速電壓既低,裝置又小型,而且運轉也簡單,所以最廣泛使用。但是,進行實驗時,不僅實驗者本人,而且在其周圍的人都要倍加注意,防止被X射線照射;并且,要遵照管理裝置的負責人或管理人員的指示進行使用,決不可隨隨便便進行操作。※???? ※???? ※???? ※???? ※放射線1.α射線、氘核射線及質子射線。2.β射線及電子射線。3.中子射線。4.γ射線及X射線。※???? ※???? ※???? ※???? ※X射線室的標志1).在X射線室入口的門上,必須標明安置的機器名稱及其額定輸出功率。2).對每周超出30毫雷姆照射劑量的危險區域(管理區域),必須作出明確的標志。3).在X射線室外的走廊里,安裝表明X射線裝置正在使用的紅燈標志。當使用X射線裝置時,即把紅燈撥亮。?一般應注意的事項1).實驗者及進入實驗室的人員,必須配帶X射線室專用的證件,證件定期調換,將其被照射的劑量,記入放射線同位素使用者的記錄薄中。2).從X射線裝置出口射出的X射線很強(通常為105倫琴/分鐘),因此,要注意防止在那里直接被照射。并且,確定X射線射出口的方向時,要選擇向著沒有人居住或出入的區域。3).盡管對X射線裝置充分加以屏蔽,但要完全防止X射線泄漏或散射是很困難的。必須經常檢測工作地點X射線的劑量,發現泄漏時,要及時加以遮蓋。4).需要調整X射線束的方向或試樣的位置以及進行其它的特殊實驗時,必須取得X射線裝置負責人的許可,并遵照其指示進行操作。5).按照實驗的要求,穿上防護衣及戴上防護眼鏡等適當的防護用具。6).裝置出現異常或發生事故時,要立刻停止發射X射線,并向裝置的負責人報告并接受指示。7).自感受到X射線照射時,也與前項同樣處理。8).實驗前,要認真研究實驗步驟,并作好充分的準備,注意盡量縮短發射X射線的時間。9).經常測定進入區域的X射線的照射劑量。要考慮在X射線工作場所的允許劑量(30毫倫琴/每周)以內,安排實驗時間。10).使用X射線的人員,要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從事X射線工作的人員被照射的允許劑量1).據人事院規則(指日本—譯注)10—5第4條規定:(1)每年度除手、腳及皮膚以外的部位,接受的劑量限度,為由下式算出的數值,扣除該工作人員至前一年度受到照射的累積劑量所得的數值(單位:雷姆):D=5(N-18)式中:D——累積劑量(單位:雷姆);N——年齡數(但年齡為18時,以19計)。(2)連續三個月接受劑量的限度:3雷姆(若僅對皮膚,其接受的劑量限度為8雷姆;對手及腳等部位,接受劑量的限度為20雷姆;對婦女腹部接受劑量的限度為1.3雷姆)。(3)妊娠婦女,從被診斷妊娠時起到臨產期間,其腹部接受劑量的限度為:1雷姆。2).國際放射線防護委員會推薦(1965年)的允許劑量標準:生殖器、紅骨髓(以均勻照射全身計):5雷姆/年。皮膚、甲狀腺、骨骼:30雷姆/年。手、前臂、足、踝:75雷姆/年。內臟器官:15雷姆/年。放射線的防護措施表2—12? 瞬時照射劑量與放射線的危害(1)r(倫琴):為電離0℃、760毫米水銀柱的干燥空氣1厘米3(0.001293克)所產生正或負電荷一靜電單位的X射線(γ線)的劑量。(2)雷姆:當被人體吸收的放射線所顯示出的效果,與吸收lr射線時的生物學效果相等時,就把這個劑量叫做1雷姆。它與受到lr的照射劑量大致相等。※???? ※???? ※???? ※???? ※放射性物質7.? 玻璃器具由玻璃器具造成的事故很多,其中大多數為割傷和燒傷。為了防止這類事故的發生,必須充分了解玻璃的性質。?表2—13? 玻璃的性質一般應注意的事項1).玻璃器具在使用前要仔細檢查,避免使用有裂痕的儀器。特別用于減壓、加壓或加熱操作的場合,更要認真進行檢查。2).燒杯、燒瓶及試管之類儀器,因其壁薄,機械強度很低,用于加熱時,必須小心操作。3).吸濾瓶及洗瓶之類厚壁容器,往往因急劇加熱而破裂。4).把玻璃管或溫度計插入橡皮塞或軟木塞時,常常會折斷而使人受傷。為此,操作時可在玻璃管上沾些水或涂上堿液、甘油等作潤滑劑。然后,左手拿著塞子,右手拿著玻璃管,邊旋轉邊慢慢地把玻璃管插入塞子中。此時,右手拇指與左手拇指之間的距離不要超過5厘米。并且,最好用毛巾保護著手較為安全。橡皮塞等鉆孔時,打出的孔要比管徑略小,然后用圓銼把孔銼一下,適當擴大孔徑即行。5).加工玻璃時可能發生的大事故,是加熱內有可燃性氣體的容器而引起爆炸事故。為此,操作前,必須將容器中的可燃性氣體清除干凈。同時,經過加熱的玻璃,乍一看難以覺察,而一接觸即往往被燒傷。6).打開封閉管或緊密塞著的容器時,因其有內壓,往往發生噴液或爆炸事故。?表2—14? 主要玻璃器具使用時應注意的事項[事故例子]將玻璃管插入橡皮塞、或者把橡皮管套入玻璃管,以及于試管上塞橡皮塞時,強行操作而受傷的例子很多。◆將三角燒瓶作吸濾瓶使用的過程中,發生破裂而受傷。第三章? 實驗事故的應急處理方法本章主要敘述在實驗過程中因不幸發生人身事故時,在緊急情況下,必須先在實驗室立刻進行的應急處理方法。同時,有些地方,也簡單涉及專門的醫療處理。此外,對化學工作者必須懂得的蘇生法,也略為詳細說明。1.? 化學藥品中毒時的應急處理方法1.1? 一般的應急處理方法1.1.1? 吞食時的應急處理方法患者因吞食藥品中毒而發生痙攣或昏迷時,非專業醫務人員不可隨便進行處理。除此以外的其它情形,則可采取下述方法處理。毫無疑問,進行應急處理的同時,要立刻找醫生治療,并告知其引起中毒的化學藥品的種類、數量、中毒情況(包括吞食、吸入或沾到皮膚等)以及發生時間等有關情況。1).為了降低胃中藥品的濃度,緩延毒物被人體吸收的速度并保護胃粘膜,可飲食下述任一種東西:如牛奶;打溶的蛋;面粉;淀粉;或土豆泥的懸浮液以及水等。2).如果一時弄不到上述東西,可于500毫升蒸餾水中,加入約50克活性炭。用前再添加400毫升蒸餾水,并把它充分搖動潤濕,然后,給患者分次少量吞服。一般10~15克活性炭,大約可吸收1克毒物。3).用手指或匙子的柄摩擦患者的喉頭或舌根,使其嘔吐。若用這個方法還不能催吐時,可于半酒杯水中,加入15毫升吐根糖漿(催吐劑之一),或在80毫升熱水中,溶解一茶匙食鹽,給予飲服(但吞食酸、堿之類腐蝕性藥品或烴類液體時,因有胃穿孔或胃中的食物一旦吐出而進入氣管的危險,因而,遇到此類情況不可催吐)。絕大部份毒物于四小時內,即從胃轉移到腸。4).用毛巾之類東西,蓋上患者身體進行保溫,避免從外部升溫取暖。(注:把二份活性炭、一份氧化鎂和一份丹寧酸混合均勻而成的東西,稱為萬能解毒劑。用時可將2~3茶匙此藥劑,加入一酒杯水做成糊狀,即可服用)。1.1.2? 吸入時的應急處理方法1).立刻將患者轉移到空氣新鮮的地方,解開衣服,放松身體。2).呼吸能力減弱時,要馬上進行人工呼吸(關于人工呼吸法,見本章7.1與7.2項)。1.1.3? 沾著皮膚時的應急處理方法1).用自來水不斷淋濕皮膚。2).一面脫去衣服,一面在皮膚上澆水。3).不要使用化學解毒劑。1.1.4? 進入眼睛時的應急處理方法1).撐開眼瞼,用水洗滌5分鐘。2).不要使用化學解毒劑。1.2? 無機化學藥品中毒的應急處理方法1.2.1? 強酸(致命劑量1毫升)1).吞服時? 立刻飲服200毫升氧化鎂懸浮液,或者氫氧化鋁凝膠、牛奶及水等東西,迅速把毒物稀釋。然后,至少再食10多個打溶的蛋作緩和劑。因碳酸鈉或碳酸氫鈉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故不要使用。2).沾著皮膚時? 用大量水沖洗15分鐘。如果立刻進行中和,因會產生中和熱,而有進一步擴大傷害的危險。因此,經充分水洗后,再用碳酸氫鈉之類稀堿液或肥皂液進行洗滌。但是,當沾著草酸時,若用碳酸氫鈉中和,因為由堿而產生很強的刺激物,故不宜使用。此外,也可以用鎂鹽和鈣鹽中和。3).進入眼睛時? 撐開眼瞼,用水洗滌15分鐘。1.2.2? 強堿(致命劑量1克)1).吞食時? 立刻用食道鏡觀察,直接用1%的醋酸水溶液將患部洗至中性。然后,迅速飲服500毫升稀的食用醋(1份食用醋加4份水)或鮮橘子汁將其稀釋。2).沾著皮膚時 ?立刻脫去衣服,盡快用水沖洗至皮膚不滑止。接著用經水稀釋的醋酸或檸檬汁等進行中和。但是,若沾著生石灰時,則用油之類東西,先除去生石灰。3).進入眼睛時? 撐開眼瞼,用水連續洗滌15分鐘。1.2.3? 氨氣立刻將患者轉移到空氣新鮮的地方,然后,給其輸氧。進入眼睛時,將患者躺下,用水洗滌角膜至少5分鐘。其后,再用稀醋酸或稀硼酸溶液洗滌。1.2.4? 鹵素氣把患者轉移到空氣新鮮的地方,保持安靜。吸入氯氣時,給患者嗅1∶1的乙醚與乙醇的混合蒸氣;若吸入溴氣時,則給其嗅稀氨水。1.2.5? 氰(致命劑量0.05克)不管怎樣要立刻處理。每隔兩分鐘,給患者吸入亞硝酸異戊酯15~30秒鐘。這樣氰基與高鐵血紅蛋白結合,生成無毒的氰絡高鐵血紅蛋白。接著給其飲服硫代硫酸鹽溶液。使其與氰絡高鐵血紅蛋白解離的氰化物相結合,生成硫氰酸鹽。1).吸入時把患者移到空氣新鮮的地方,使其橫臥著。然后,脫去沾有氰化物的衣服,馬上進行人工呼吸。2).吞食時用手指摩擦患者的喉頭,使之立刻嘔吐。決不要等待洗胃用具到來才處理。因為患者在數分鐘內,即有死亡的危險。1.2.6?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硫化氫氣體把患者移到空氣新鮮的地方,保持安靜。進入眼睛時,用大量水洗滌,并要洗漱咽喉。砷(致命劑量0.1克)吞食時,使患者立刻嘔吐,然后飲食500毫升牛奶。再用2~4升溫水洗胃,每次用200毫升。汞(致命劑量70毫克(HgCl2))飲食打溶的蛋白,用水及脫脂奶粉作沉淀劑。立刻飲服二巰基丙醇溶液及于200毫升水中溶解30克硫酸鈉制成的溶液作瀉劑。鉛(致命劑量0.5克)保持患者每分鐘排尿量0.5~1毫升,至連續1~2小時以上。飲服10%的右旋醣酐水溶液(按每公斤體重10~20毫升計)。或者,以每分鐘1毫升的速度,靜脈注射20%的甘露醇水溶液,至每公斤體重達10毫升為止。鎘(致命劑量10毫克)、銻(致命劑量100毫克)吞食時,使患者嘔吐。鋇(致命劑量1克)將30克硫酸鈉溶解于200毫升水中,然后從口飲服,或用洗胃導管加入胃中。1.2.12? 硝酸銀將3~4茶匙食鹽溶解于一酒杯水中飲服。然后,服用催吐劑,或者進行洗胃或飲牛奶。接著用大量水吞服30克硫酸鎂瀉藥。1.2.13? 硫酸銅將0.3~1.0克亞鐵氰化鉀溶解于一酒杯水中,后飲服。也可飲服適量肥皂水或碳酸鈉溶液。1.2.14? 利用重金屬螯合化而解毒如上各項所述,當吞食重金屬時,可飲服牛奶、蛋白或丹寧酸等,使其吸附胃中的重金屬。但是,用螯合物除去重金屬也很有效。重金屬的毒性,主要由于它與人體內酶的SH基結合而產生。因而,加入的螯合劑爭先與重金屬—SH中的重金屬相結合,故能有效的消除由重金屬而引起的中毒。重金屬與螯合劑形成的絡合物,易溶于水,所以容易從腎臟完全排出。再者,服用螯合物的同時,還可利用輸液(10%的右旋醣酐溶液,或20%的甘露醇溶液)的方法,促使其利尿。醫療上醫生常用的螯合劑有以下這些物質:CaNa2·EDTA(乙二胺四乙酸鈣二鈉)—Pb,Cd,Mn;BAL(2,3——二巰基丙醇)—Hg,As,Cr;β,β—二甲基半胱氨酸—pb,Hg;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鈉三水合物等。但是,鎘中毒時,用螯合劑會使腎的損害加劇,因此,遇此情況時,盡量不用螯合劑為好。對有機鉛之類物質中毒,用螯合劑解毒則無能為力。此外,螯合劑對生物體所必需的重金屬也起螯合作用,因而,使用時需加以注意。※???? ※ ????※???? ※???? ※洗胃方法將患者躺下,使其頭和肩比腰略低。在粗的柔軟胃導管上,裝上大漏斗。把涂上甘油的胃導管,從口或鼻慢慢地插入胃里,注意不要插入氣管。查明在離牙齒約50厘米的地方,導管尖端確實落到胃中。其后,降低漏斗,盡量把胃中的物質排出。接著提高漏斗,裝入250毫升水或洗胃液,再排出胃中物質。如此反復操作幾次。最后,在胃里留下瀉藥(即于120毫升水中,溶解30克硫酸鎂制成的溶液),拔出導管。各種化學藥品中毒時,其相應的洗胃液列在表3—1上。最好在實驗室里常備有洗胃導管。※??? ?※???? ※???? ※???? ※表3—1? 特殊洗胃液此外,活性炭加水,充分搖動制成潤濕的活性炭,或者溫水,對任何毒物中毒,均可使用。1.3? 有機化學藥品中毒的應急處理方法1.3.1? 烴類化合物(致命劑量10~50毫升)把患者轉移到空氣新鮮的地方。因為如果嘔吐物一進入呼吸道,則會發生嚴重的危險事故,所以,除非平均每公斤體重吞食超過1毫升的烴類物質,否則,應盡量避免洗胃或用催吐劑催吐。1.3.2 甲醇(致命劑量30~60毫升)用1~2%的碳酸氫鈉溶液充分洗胃。然后,把患者轉移到暗房,以抑制二氧化碳的結合能力。為了防止酸中毒,每隔2~3小時,經口每次吞服5~15克碳酸氫鈉。同時為了阻止甲醇的代謝,在3~4日內,每隔2小時,以平均每公斤體重0.5毫升的數量,從口飲服50%的乙醇溶液。1.3.3 乙醇(致命劑量300毫升)用自來水洗胃,除去未吸收的乙醇。然后,一點點地吞服4克碳酸氫鈉。1.3.4? 酚類化合物(致命劑量2克)1).吞食的場合馬上給患者飲自來水、牛奶或吞食活性炭,以減緩毒物被吸收的程度。接著反復洗胃或催吐。然后,再飲服60毫升蓖麻油及于200毫升水中溶解30克硫酸鈉制成的溶液。不可飲服礦物油或用乙醇洗胃。2).燒傷皮膚的場合先用乙醇擦去酚類物質,然后用肥皂水及水洗滌。脫去沾有酚類物質的衣服。1.3.5? 乙二醇用洗胃、服催吐劑或瀉藥等方法,除去吞食的乙二醇。然后,靜脈注射10毫升10%的葡萄糖酸鈣,使其生成草酸鈣沉淀。同時,對患者進行人工呼吸。聚乙二醇及丙二醇均為無害物質。1.3.6 乙醛(致命劑量5克)、丙酮用洗胃或服催吐劑等方法,除去吞食的藥品。隨后服下瀉藥。呼吸困難時要輸氧。丙酮不會引起嚴重中毒。1.3.7 草酸(致命劑量4克)立刻飲服下列溶液,使其生成草酸鈣沉淀:i).在200毫升水中,溶解30克丁酸鈣或其它鈣鹽制成的溶液;ii).大量牛奶。可飲食用牛奶打溶的蛋白作鎮痛劑。1.3.8? 氯代烴(致命劑量CCl4:3毫升;Cl2HCCHCl2:1克;Cl2C=CHCl:5毫升)把患者轉移,遠離藥品處,并使其躺下、保暖。若吞食時,用自來水充分洗胃,然后飲服于200毫升水中溶解30克硫酸鈉制成的溶液。不要喝咖啡之類興奮劑。吸入氯仿時,把患者的頭降低,使其伸出舌頭,以確保呼吸道暢通,(關于確保呼吸道暢通的方法,見下面7.1項)。1.3.9? 苯胺(致命劑量1克)如果苯胺沾到皮膚時,用肥皂和水把其洗擦除凈。若吞食時,用催吐劑、洗胃及服瀉藥等方法把它除去。1.3.10三硝基甲苯(致命劑量1克)沾到皮膚時,用肥皂和水,盡量把它徹底洗去。若吞食時,可進行洗胃或用催吐劑催吐,將其大部份排除之后,才服瀉藥。1.3.11 有機磷(致命劑量0.02~1克)使患者確保呼吸道暢通,并進行人工呼吸。萬一吞食時,用催吐劑催吐,或用自來水洗胃等方法將其除去。沾在皮膚、頭發或指甲等地方的有機磷,要徹底把它洗去。1.3.12 甲醛(致命劑量60毫升)吞食時,立刻飲食大量牛奶,接著用洗胃或催吐等方法,使吞食的甲醛排出體外,然后服下瀉藥。有可能的話,可服用1%的碳酸銨水溶液。1.3.13? 二硫化碳吞食時,給患者洗胃或用催吐劑催吐。將患者躺下并加保暖,保持通風良好。1.3.14? 一氧化碳(致命劑量1克)清除火源。將患者轉移到空氣新鮮的地方,使其躺下并加保暖。為了使其減少氧氣的消耗量,要保持安靜。若嘔吐時,要及時清除嘔吐物,以確保呼吸道暢通,同時充分的進行輸氧。關于以上所述的由化學藥品引起中毒時,所進行的應急處理的有關資料,主要參照:M. A. Krupp,M. J. Chatton,CURRENT MEDICAL DIAGNOSIS & TREATMENT(1974, Lange Med. Publ.)及《治療》(1974年, 10月號)。2.? 燒傷造成燒傷的原因雖然多種多樣,但其處理原則基本相同。2.1? 燒傷程度的判斷為了確定處理方法,必須首先判斷燒傷程度。其判斷方法,可根據燒傷面積及燒傷深度兩項以及有無并發癥等,綜合的加以判斷。a).燒傷面積燒傷面積,用其占人體全部表面積的百分數表示。為了簡便的計算人體各部份的表面積,歸納有《9的規律》的算法(見圖3—1)。b).燒傷深度從熱的強度及被燒的時間來確定其燒傷深度,并從皮膚的癥狀及有無疼痛加以判斷(見表3—2)。實際上,燒傷深度的判斷相當困難。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燒傷程度往往逐漸加深。表3—2? 燒傷深度與癥狀的關系2.1.1? 輕度燒傷Ⅱ度燒傷15%以下,Ⅲ度燒傷在2%以下。很少發生休克。2.1.2? 中度燒傷Ⅱ度燒傷占15~30%,Ⅲ度燒傷在10%以下。據以往的病例,全都有休克的危險性。必須送入醫院治療。2.1.3? 嚴重燒傷Ⅱ度燒傷占30%以上,Ⅲ度燒傷在10%以上。或者,臉、手及腳均Ⅲ度燒傷,而呼吸道有燒傷的可疑。常常伴有電擊、嚴重藥品傷害、軟組織損傷及骨折等癥狀。必須在受傷后2~3小時之內,將患者送入醫院治療。患者Ⅲ度燒傷在50%以上時,常常死亡。2.1.4? 休克癥狀1).手、腳變冷;2).臉色蒼白;3).出冷汗;4).想吐,嘔吐;5).脈搏次數增加;6).情緒不安、心情煩燥。i)一次性休克在受傷后1~2小時內發生。多數情況,由于得到安靜,于受傷后約2小時即復原,很少死亡。一般認為是由于副交感神經處于興奮狀態所致。ii)二次性休克在受傷后,早則于6~8小時內發生,通常經過2~3天才發生。一般認為是由于從大面積燒傷部位失去大量液體所致。此時,若不立刻施行適當的治療,則往往發生死亡。※???? ※???? ※???? ※???? ※???? ※呼吸道燒傷的判斷高大建筑物發生火災時,常可看到呼吸道燒傷的情況。在封閉的空間受傷,其后,吸入火焰及高溫氣體而使呼吸道被燒傷。此時,由于氧氣不能及時到達肺部,以致多數發生死亡。如果患者受傷后1~2日內癥狀惡化,臉或頭等部位受傷并燒去鼻孔毛時,可懷疑其呼吸道被燒傷。若看到鼻腔和口腔粘膜紅腫,聲音嘶啞,發出“沙——沙——”的呼吸聲,并訴說呼吸困難、痰多,特別痰中混有黑色煤灰時,則燒傷就涉及到呼吸道了。※???? ※???? ※???? ※???? ※???? ※2.2? 燒傷應急處理方法2.2.1? 冷卻燒傷時,作為急救處理措施,將其進行冷卻是最為重要的。此一措施要在受傷現場立刻進行。燒著衣服時,立即澆水滅火,然后用自來水洗去燒壞的衣服,并慢慢切除或脫去沒有燒壞的部分,注意避免碰傷燒傷面。至少連續冷卻30分鐘至2小時左右。冷卻水的溫度在10~15℃為合適,最好不要低于這個溫度。為了防止發生疼痛和損傷細胞,受傷后采用迅速冷卻的方法,在6小時內有較好的效果。對不便洗滌冷卻的臉及身軀等部位,可用經自來水潤濕的2~3條毛巾包上冰片,把它敷于燒傷面上。要十分注意經常移動毛巾,以防同一部位過冷。若患者口腔疼痛時,可給其含冰塊。即使是小面積燒傷,如果只冷卻5~10分鐘,則效果甚微。因此,燒傷時,必須進行長時間的冷卻。但是,大面積燒傷時,要將其進行冷卻在技術上較難處理。同時,還應考慮到有發生休克的危險以及“盡快入醫院”這一原則。因此,嚴重燒傷時,應用清潔的毛巾或被單蓋上燒傷面,如果可能則一面冷卻,一面立刻送醫院治療。2.2.2? 治療燒傷應注意的事項如果在燒傷面上涂油或硫酸鋅油之類東西,則容易被細菌感染,因而決不可使用。用醬油涂擦是荒謬的。消毒時要用洗必泰或硫柳汞溶液,不可用紅汞溶液,因涂紅汞后,很難觀察傷面。3.? 由冷凍劑等引起的凍傷輕度凍傷時,雖然皮膚發紅并有不舒服感覺,但經數小時后即會恢復正常。中等程度凍傷時,產生水皰;嚴重凍傷時,則會潰爛。3.1? 應急處理方法把凍傷部位放入40℃(不要超過此溫度)的熱水中浸20~30分鐘。即便恢復到正常溫度后,仍需把凍傷部位抬高,在常溫下,不包扎任何東西,也不要繃帶,保持安靜。沒有熱水或者凍傷部位不便浸水,如耳朵等部位,可用體溫(手、腋下)將其暖和。要脫去濕衣服。也可飲適量酒精飲料暖和身體。但香煙會使血管收縮,故要嚴禁吸煙。[注意]:不可做運動或用雪、冰水等進行摩擦取暖。4.? 由玻璃等東西造成的外傷作為緊急處理,首先要止血。大量流血時,有發生休克的危險。4.1? 緊急止血法原則上可直接壓迫損傷部位進行止血。即使損傷動脈,也可用手指或紗布直接壓迫損傷部位,即可止血。由玻璃碎片造成的外傷,必須先除去碎片。若不除去,當壓迫止血時,即會把它壓深。損傷四肢的血管時,可用手巾等東西將其捆扎止血,以前有用止血帶止血。但其操作麻煩,僅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例如殘留有玻璃碎片時,才使用它。一般情況下,手巾完全可以代用。用手巾止血,要把它用力捆扎靠近損傷部位關鍵的地方。但長時間壓迫,末稍部位產生非常疼痛時,可平均5分鐘放松毛巾一次,約經過一分鐘再捆扎起來。4.2? 特殊的外傷部位4.2.1? 頭部頭部受傷時,雖然因其血管多而容易出血,但同時不易化膿。其頭部皮下血管,縱然被切斷也不能收縮,因此,即使小傷也會引起大出血。頭部受傷出血時,最好用手指壓迫靠近耳朵附近觸及脈搏的地方。其后,用包頭布把頭部周圍緊緊包扎起來。4.2.2? 臉部同頭部一樣,血管很多,容易出血,但也容易痊愈。此部位因有鼻、嘴等器官,因此當臉部外傷出血時,有堵塞呼吸道的危險。要使患者俯伏著,這樣容易排出分泌物或流出的血,也可防止舌頭下墜堵塞氣管。4.2.3? 頸部此部位因密布著重要的內臟器官、血管和神經,故頸部受傷時,必須進行恰當的處理。大量出血時,可壓迫頸部稍后的頸總動脈。但要注意防止窒息。出現休克癥狀時(參閱燒傷部分2.1.4項),要把下肢抬高。4.3? 刺入異物摘除刺入的異物,雖然容易認為是件很簡單的事情,但實際上,常是一項相當麻煩的手術。不疼或不妨礙運動時,完全沒有什么危害,可以不摘除。5.? 電擊直流電比交流電的危險性小,而高頻率的高壓交流電比低頻率的低壓交流電的危險程度要小。但是,即使是3伏特的低壓直流電,也曾發生過燒傷的事例。5.1? 應急處理方法救護人員一面注意防止自身觸電,一面迅速將觸電者拉離電源。其方法是:切斷電源;用木柄斧頭切斷電線;使電流流向別的回路;或者用干燥的布帶、皮帶,把觸電者從電線上拉開。如果觸電者停止呼吸或脈搏停跳時,要立刻進行人工呼吸或心臟按摩(關于心臟按摩方法,見下7.3項)。6.? 被放射線照射由于現在全無適當的治療方法,因此,對于放射線必須以予防為主,高度注意為好。6.1? 應急處理方法全身被放射線照射時,要避免再被照射,讓其保持安靜并增加營養。皮膚上沾有放射性物質時,要立刻把它洗去。若吞食時,要設法盡可能把它排出體外。7.? 蘇生法所謂蘇生法,是對處于假死狀態的患者施行人工操作,以搶救將要失去的生命為目的的急救方法之一。吹入呼出氣的人工呼吸法,比歷來用手進行的人工呼吸法效果更好,且操作容易。再者從體外進行壓迫心臟的心臟按摩法,現在也重新推廣使用。這里所敘述的蘇生法,不僅與醫療工作者有關,而且,對一般人也是應予普及的知識。7.1? 確保呼吸道暢通的方法患者失去知覺時,舌頭往往向后下墜而堵塞呼吸道。開通呼吸道,確保輸送空氣的道路暢通,是極為重要的急救措施。其操作方法是,首先將患者仰臥著。若口中有異物或嘔吐物,要把它除去。然后,將頭部盡量往后彎,則呼吸道就暢通了。為此,用兩手將患者的下腭用力拉著即可達到目的(見圖3—2所示)。7.2? 人工呼吸法7.2.1? 口→鼻法這是用于患者停止呼吸時進行的人工呼吸法。據說,用此法10歲的小孩也能夠使摔跤選手復蘇。其方法是,首先按照上述的要領確保呼吸道暢通。然后救護者充分吸氣,把嘴張開,從患者的鼻孔吹氣。此時要用拇指閉合患者的嘴(見圖3—3所示)。待患者的胸部漲起,即停止吹氣。其后,放開患者的嘴,這樣患者即自行呼氣。若患者不吸氣,救護者可用游自由泳時的要領,橫著臉進行吸氣。救護時,開始的頭10次要快速地用力吹,如果有脈搏后,可每5秒鐘吹一次。?7.2.2? 口→口法從患者的嘴吹氣。此時,要用一只手閉合患者的鼻子,也可以用手帕蓋著患者的嘴和鼻。其它的操作要領與口→鼻法相同。7.3? 心臟按摩當患者突然失去知覺、停止呼吸或者呼吸急速、發生痙攣的場合,以及摸不到脈搏、瞳孔散大,懷疑心臟停止搏動時,可立即施行心臟按摩。如果在發生事故3~4分鐘內即開始按摩,有救活的可能性。其操作方法是,先將患者轉移到地上或硬板上。若在床上進行,則要在患者背下墊上木板。救護者將手指自然伸開,重疊兩手,放在患者胸骨下4~5厘米(見圖3—4所示),然后放開。心臟按摩以平均每秒鐘一次連續進行。若心臟按摩與人工呼吸法同時使用時,其操作方法如圖3—5所示。圖3—4? 心臟按摩法。圖中黑點為壓迫部位。由一人救護時:由二人救護時:第四章? 實驗室廢棄物的處理?1.? 前言廢棄物,包含的種類繁多。從實驗室排出的廢棄物,主要為列于附錄中的物質。排放這些廢棄物時,受到政府頒布的各項法令的限制。特別是化學物質,由于考慮到它會以某種形式危及人們的健康,所以從防止污染環境的立場出發,即使數量甚微,也要避免把它排放到自然水域或大氣中去,而必須加以適當的處理。通常從實驗室排出的廢液,雖然與工業廢液相比在數量上是很少的,但是,由于其種類多,加上組成經常變化,因而最好不要把它集中處理,而由各個實驗室根據廢棄物的性質,分別加以處理。為此,廢液的回收及處理自然就需依賴實驗室中每一個工作人員。所以,實驗人員應予足夠的重視,疏忽大意固然不對,而即使由于操作錯誤或發生事故,也應避免排出有害物質。同時,實驗人員還必須加深對防止公害的認識,自覺采取措施,防止污染,以免危害自身或者危及他人。本章所敘述的,是對實驗室的廢棄物中,以列于防止水質污染法的有害物質為對象,提出一些處理方法示例。然而,這里所敘述的方法不是萬能的,也可能由于廢液的組成不同而不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效果。并且,隨著各地處理設施或所要求的條件的不同,也可有各自不同的處理方法。因此,對于各有關研究機構來說,若已有確定的處理標準,應按其進行;而若有新的更合理的處理方法,則應將其正確使用,進而自己也必須保持高度的熱情,研究出更合理的處理方法。2.? 收集、貯存一般應注意的事項1).廢液的濃度超過表4—1所列的濃度時,必須進行處理。但處理設施比較齊全時,往往把廢液的處理濃度限制放寬。2).最好先將廢液分別處理,如果是貯存后一并處理時,雖然其處理方法將有所不同,但原則上仍如表4—1所列的方法,將可以統一處理的各種化合物收集后進行處理。3).處理含有絡離子、螯合物之類的廢液時,如果有干擾成份存在,要把含有這些成份的廢液另外收集。4).下面所列的廢液不能互相混合:①過氧化物與有機物;②氰化物、硫化物、次氯酸鹽與酸;③鹽酸、氫氟酸等揮發性酸與不揮發性酸;④濃硫酸、磺酸、羥基酸、聚磷酸等酸類與其它的酸;⑤銨鹽、揮發性胺與堿。5).要選擇沒有破損及不會被廢液腐蝕的容器進行收集。將所收集的廢液的成份及含量,貼上明顯的標簽,并置于安全的地點保存。特別是毒性大的廢液,尤要十分注意。6).對硫醇、胺等會發出臭味的廢液和會發生氰、磷化氫等有毒氣體的廢液,以及易燃性大的二硫化碳、乙醚之類廢液,要把它加以適當的處理,防止泄漏,并應盡快進行處理。7).含有過氧化物、硝化甘油之類爆炸性物質的廢液,要謹慎地操作,并應盡快處理。8).含有放射性物質的廢棄物,用另外的方法收集,并必須嚴格按照有關的規定,嚴防泄漏,謹慎地進行處理。表4—1? 必須加以處理的廢液的最低濃度、收集分類及處理方法(續上表)【注】①上表所列的濃度為金屬或所標明的化合物的濃度。②雖然是有機類廢液,但也含有列于無機類廢液的物質,如果無機物質的濃度超過列于無機類該項濃度時,該廢液應另行收集。③有機類廢液的濃度系指含水廢液的濃度。3.? 處理時一般應注意的事項1).隨著廢液的組成不同,在處理過程中,往往伴隨著產生有毒氣體以及發熱、爆炸等危險。因此,處理前必須充分了解廢液的性質,然后分別加入少量所需添加的藥品。同時,必須邊注意觀察邊進行操作。2).含有絡離子、螯合物之類物質的廢液,只加入一種消除藥品有時不能把它處理完全。因此,要采取適當的措施,注意防止一部份還未處理的有害物質直接排放出去。3).對于為了分解氰基而加入次氯酸鈉,以致產生游離氯,以及由于用硫化物沉淀法處理廢液而生成水溶性的硫化物等情況,其處理后的廢水往往有害。因此,必須把它們加以再處理。4).沾附有有害物質的濾紙、包藥紙、棉紙、廢活性炭及塑料容器等東西,不要丟入垃圾箱內。要分類收集,加以焚燒或其它適當的處理,然后保管好殘渣。5).處理廢液時,為了節約處理所用的藥品,可將廢鉻酸混合液用于分解有機物,以及將廢酸、廢堿互相中和。要積極考慮廢液的利用。6).盡量利用無害或易于處理的代用品(參照附錄表6),代替鉻酸混合液之類會排出有害廢液的藥品。7).對甲醇、乙醇、丙酮及苯之類用量較大的溶劑,原則上要把它回收利用,而將其殘渣加以處理。4.? 無機類實驗廢液的處理方法4.1? 含六價鉻的廢液注意事項1).要戴防護眼鏡、橡皮手套,在通風櫥內進行操作。2).把Cr(Ⅵ)還原成Cr(Ⅲ)后,也可以將其與其它的重金屬廢液一起處理。3).鉻酸混合液系強酸性物質,故要把它稀釋到約1%的濃度之后才進行還原。并且,待全部溶液被還原變成綠色時,查明確實不含六價鉻后,才按操作步驟中從第四點開始進行處理。處理方法[還原、中和法(亞硫酸氫鈉法)][原理]Cr(Ⅵ)不管在酸性還是堿性條件下,總以穩定的鉻酸根離子狀態存在。因此,可按照下式將Cr(Ⅵ)還原成Cr(Ⅲ)后進行中和,使之生成難溶性的Cr(OH)3沉淀而除去。4H2CrO4+6NaHSO3+3H2SO4→2Cr2(SO4)3+3Na2SO4+10H2O………(1)Cr2(SO4)3+6NaOH→2Cr(OH)3↓+3Na2SO4………(2)(1)式還原反應,若pH值在3以下,反應在短時間內即進行結束。如果使(2)式中和反應pH值在7.5~8.5范圍內進行,則Cr(Ⅲ)即以Cr(OH)3再溶解。[操作步驟]1).于廢液中加入H2SO4,充分攪拌,調整溶液pH值在3以下(采用pH試紙或pH計測定。對鉻酸混合液之類廢液,已是酸性物質,不必調整pH值)。2).分次少量加入NaHSO3結晶,至溶液由黃色變成綠色為止,要一面攪拌一面加入(如果使用氧化——還原光電計測定,則很方便)。3).除Cr以外還含有其它金屬時,確證Cr(Ⅵ)轉化后,作含重金屬的廢液處理。4).廢液只含Cr重金屬時,加入濃度為5%的NaOH溶液,調節pH值至7.5~8.5(注意,pH值過高沉淀會再溶解)。5).放置一夜,將沉淀濾出并妥善保存(如果濾液為黃色時,要再次進行還原)。6).對濾液進行全鉻檢測,確證濾液不含鉻后才可排放。[Cr(Ⅵ)的分析]定性分析采用二苯基碳酰二肼試紙或檢測箱進行檢測;定量分析則用二苯基碳酰二肼吸光光度法[詳見“日本工業標準規格”(以下簡稱JIS) K 0102 51.2.1]和原子吸收光譜分析法進行測定。但要注意Cu、Cd、V、Mo、Hg、Fe等離子的干擾。[全Cr分析]用高錳酸鉀氧化Cr(Ⅲ)使之變成Cr(Ⅵ),然后進行分析。[備注]1).除上述處理方法外,還有用強堿性陰離子交換樹脂吸附Cr(Ⅵ)的方法。此法即使廢液含鉻濃度較低也很有效。2).用作還原Cr(Ⅵ)的還原劑,有表4—2所列的物質。而作為中和劑,也可以用Ca(OH)2。不過,其泥漿沉淀物較多。表4—2? 可用作還原鉻化合物的還原劑4.2? 含氰化物的廢液注意事項1).因有放出毒性氣體的危險,故處理時要慎重。操作時最好在通風櫥內進行。2).廢液要制成堿性,不要在酸性情況下直接放置。3).對難于分解的氰化物(如Zn、Cu、Cd、Ni、Co、Fe等的氰的絡合物)以及有機氰化物的廢液,必須另行收集處理。4).對其含有重金屬的廢液,在分解氰基后,必須進行相應的重金屬的處理。處理方法(氯堿法)[原理]用含氮氧化劑將氰基分解為N2和CO2。反應按如下兩個階段進行:(1)式反應在pH值大于10的條件下進行。若pH值在10以下就加入氧化劑,則會發生如下反應:而產生刺激性很大的有害氣體CNCl,因而處理時必須特別注意。對(2)式反應,如果pH值過高,則反應時間過長,故調整pH在8左右進行較好。[操作步驟]1).于廢液中加入NaOH溶液,調整pH至10以上。然后加入約10%的NaOCl溶液,攪拌約20分鐘,再加入NaOCl溶液,攪拌后,放置數小時(如果用氧化——還原光電計檢測其反應終點,則較方便)。2).加入5—10%的H2SO4(或鹽酸),調節 pH至7.5~8.5,然后放置一晝夜。3).加入Na2SO3溶液,還原剩余的氯(稍微過量時,可用空氣氧化。每升含1克Na2SO3的溶液1毫升,相當于0.55毫克Cl)。4).查明廢液確實沒有CN-離子后,才可排放。5).廢液含有重金屬時,再將其作含重金屬的廢液加以處理。[分析方法]定性分析采用氰離子試紙或檢測箱進行檢測;定量分析則蒸出全部氰后(見JIS K 0102 29.1.2),用硫氰酸汞法(見JIS K 0102 29.3)進行分析。[備注]1).除上述處理方法外,還有以下幾種方法:電解氧化法(對含氰化物2克/升以上的高濃度廢液較為有效,而處理含有Co、Ni、Fe絡合物的廢液,則較困難);普魯士藍法(是以生成鐵氰化合物的形式使之沉淀的方法,此法處理含有大量重金屬的廢液,較為有利。但要徹底處理,則較為困難);以及臭氧氧化法(用Cu、Mn離子加快反應,在pH為11~12下進行反應,即可把廢液轉變為無害)。2).其它可用作氰化物氧化劑的,有表4—3所列的物質。3).對Fe、Ni、Co等的含氰絡合物,用上述方法難以分解。因而必須采用下述方法進行處理:①于廢液中加入NaOH溶液,調整 pH至 10以上,接著加入NaOCl溶液,加熱2小時左右,冷卻后過濾沉淀。②在廢液中加入H2SO4,調整pH至3以下,加熱約2小時,冷卻后過濾沉淀。③用陰離子交換樹脂吸附。4).對有機氰化物,分別施行上述無機類廢液的處理后,作為有機類廢液處理。對難溶于水的有機氰化物,用氫氧化鉀酒精溶液使之轉變成氰酸鹽,然后才進行處理。表4—3? 能作氧化氰化物的氧化劑【注】:如果有Cu+、Ni+等離子存在,必須加入過量的氧化劑。4.3? 含鎘及鉛的廢液注意事項1).含重金屬兩種以上時,由于其處理的最適宜pH值各不相同,因而,對處理后的廢液必須加以注意。2).含大量有機物或氰化物的廢液,以及含有絡離子的時候,必須預先把它分解除去(參照含有重金屬的有機類廢液的處理方法)。鎘的處理方法(氫氧化物沉淀法)[原理]用Ca(OH)2將Cd2+轉化成難溶于水的Cd(OH)2而分離。Cd2++Ca(OH)2→Cd(OH)2↓+Ca2+當pH值在11附近時,Cd(OH)2的溶解度最小,因此調節pH值很重要。但是,若有金屬離子共沉淀時,那么,即使pH值較低也會產生沉淀。[操作步驟]1).在廢液中加入 Ca(OH)2,調節pH至10.6~11.2,充分攪拌后即放置。2).先過濾上層澄清液,然后才過濾沉淀。保管好沉淀物。3).檢查濾液中確實不存在Cd2+離子時,把它中和后即可排放。[分析方法]定性分析用鎘試劑試紙法或檢測箱進行檢測;定量分析則用二苯基硫巴腙(即雙硫腙)吸光光度法(見JIS K 0102 40.1)或原子吸收光譜分析法進行測定。鉛的處理方法(氫氧化物共沉淀法)[原理]用Ca(OH)2把Pb2+轉變成難溶性的Pb(OH)2,然后使其與凝聚劑共沉淀而分離。Pb2++Ca(OH)2→Pb(OH)2↓+Ca2+為此,首先把廢液的pH值調整到11以上,使之生成Pb(OH)2。然后加入凝聚劑,繼而將pH值降到7~8,即產生Pb(OH)2共沉淀。但如果pH值在11以上,則生成HPbO2-而沉淀會再溶解。[操作步驟]1).在廢液中加入Ca(OH)2,調整pH值至11。2).加入Al2(SO4)3(凝聚劑),用H2SO4慢慢調節pH值,使其降到7~8。3).把溶液放置,待其充分澄清后即過濾。檢查濾液不含Pb2+后,即可排放。[分析方法]定性分析用檢測箱進行(注意干擾離子)。定量分析用二苯基硫巴腙(即雙硫腙)吸光光度法(見JIS K 0102 39.1)或原子吸收光譜分析法。[備注]1).除上述處理方法外,還有硫化物沉淀法(其生成的硫化物溶解度較小,但因形成膠體微粒而難于分離);碳酸鹽沉淀法(生成的沉淀微粒細小,分離困難);吸附法(使用強酸性陽離子交換樹脂,幾乎能把它們完全除去)。2).堿性藥劑也可以用NaOH,但是由于生成微粒狀沉淀而難于過濾,故用Ca(OH)2較好。4.4? 含砷廢液注意事項1).As2O3是劇毒物質,其致命劑量為0.1克。因此,處理時必須十分謹慎。2).含有機砷化合物時,先將其氧化分解,然后才進行處理(參照含重金屬有機類廢液的處理方法)。處理方法(氫氧化物共沉淀法)[原理]用中和法處理不能把 As沉淀。通常使它與Ca、Mg、Ba、Fe、Al等的氫氧化物共沉淀而分離除去。用Fe(OH)3時,其最適宜的操作條件是:鐵砷比(Fe/As)為30~50;pH為7~10。[操作步驟]1).廢液中含砷量大時,加入Ca(OH)2溶液,調節pH至9.5附近,充分攪拌,先沉淀分離一部份砷。2).在上述濾液中,加入FeCl3,使其鐵砷比達到50,然后用堿調整pH至7~10之間,并進行攪拌。3).把上述溶液放置一夜,然后過濾,保管好沉淀物。檢查濾液不含As后,加以中和即可排放。此法可使砷的濃度降到0.05ppm以下。[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有鐵共沉淀、濃縮——溶劑萃取——鉬藍法(見JIS K 0102 48.1);或鐵共沉淀、濃縮——分離砷化氫——二乙基氨荒酸銀法進行測定(見JIS K 0102 48.2)。[備注]化學的實驗太多,操作也很多,如果沒有做過,很多時候會犯錯誤。從這些錯誤中的吸取的教訓是彌足珍貴的。 在酸性或堿性條件下做的反應,如果可能的話,產品后處理的時候,盡量中和一下。否則,產品放久之后可能會分解。用完重氮甲烷后,要加點酸去破壞剩余的重氮甲烷。有位同學膽子大直接用濃鹽酸(應該用稀的鹽酸或醋酸),結果和殘余的堿劇烈放熱,重氮甲烷的乙醚溶液呀~~~~就這樣把他征服 爆炸了。大家用重氮甲烷時一定要千萬注意,第一次最好有個有經驗的人在旁指導,不要自己隨便做,量也不要太大,亞硝基甲基脲最多25克 別貪多,要是需要量大就分幾批去做3、有一位老師就是分液漏斗的塞子上沒涂真空脂,一摩擦就把乙醚給燒起來了。夏天用乙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今年8月用乙醚萃取,只在分液漏斗里輕搖了一下,正要準備放氣,炸了,還好沒傷到。可產品沒了! 有一次做分液萃取,先是用50ml HCl洗滌有機相(含產品),然后再用50ml 5% NaHCO3洗滌產品,結果振搖的時候,塞子被沖開了,產品全部噴出來了。原因是沒有放氣。大家洗滌產品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如果洗滌會生成氣體的話,一定要注意放氣。 就在本周,所里一天內連續發生兩起重大安全事故。某博士生在使用過氧乙酸的時候,沒有帶防護眼鏡,結果過氧乙酸濺到眼睛,致使雙眼受傷,腫得到現在還不能睜開,還不知道以后會怎樣。另一個博士生在使用三乙基鋁的時候,不小心弄到了手上,由于沒有帶防護手套,出事后也沒有立刻用大量清水沖洗,結果左手皮膚嚴重,需要植皮。 兩起事故都有一個共同點:麻痹大意,不按照安全規則操作。如果帶了防護眼鏡, 手套的話,后果就不會這么嚴重。而且資料顯示,越是博士生,做實驗越不謹慎。總抱著僥幸心理,認為不會出事,結果河里面淹死的就是那些會游泳的。 實驗室里面的潛在危險總結如下: 一、 溶劑處理方面的潛在危險。 A、溶劑無水處理前,一定要預處理 對于低沸點的溶劑,如乙醚,正戊烷等一定要先用干燥劑預先干燥,然后再加入鈉絲進行回流,并且加熱不能過快過高。因為,一旦溶劑里面的含水量過大,那么生成氫氣很劇烈的話,溶劑極易沖出體系,然后遇見明火或正在加熱的電阻絲,發生爆炸。這一點在有機所是有先例的,當時的慘狀是,爆炸的沖擊波從三樓沖到頂樓,把通風裝置炸的粉碎。包括對面實驗室的整扇窗都被推倒。 對于醚類溶劑,如果生產時間較長,或者久置不用的話,一定不要震動,同時要加入還原劑,除掉生成的過氧化合物。有一個博士生,在處理久置不用的處理THF的裝置的時候,剛一拔磨口活塞,就發生爆炸,滿臉血肉模糊。 用鈉處理的溶劑和鹵代烷溶劑處理裝置不能公用一個與大氣相連的裝置。有些同學為省事或節約空間,把所有溶劑處理裝置中保證與大氣相通的的裝置相連,這樣做的危險是很可能如果鹵代烷,特別是二氯甲烷,加熱的時候溫度較高,無法冷凝下來,這樣,有可能密度較大的鹵代烷就會順著相同的管道,進入用鈉絲干燥的溶劑的體系。一旦出現這樣的事情,肯定是爆炸。大家知道,鹵代烷在金屬鈉的作用下的偶聯反應非常劇烈。 B、 廢溶劑的處理,絕對不要發生酸性液體和堿性液體,氧化性液體和還原性液體的混裝。這樣非常危險。在有機所,廢液桶爆炸不是一次兩次。對于SOCl2, PCl5, PCl3絕對不能未經處理就放入廢液桶,后果也很危險。 二、 實驗操作方面的潛在危險。 1、 對于加熱、生成氣體的反應,一定要小心不要成了封閉體系。 2、 應該小心滴加、冷卻的反應,一定要嚴格遵守,不要圖省事。 3、 反應前,一定要檢查儀器有無裂痕。對于反應體系氣壓變化大的反應,大家一般都會注意。但是,有些問題就是在你想不到的時候出現。有人在一次萃取的時候,量在2升左右,發現分液漏斗有一個裂痕,以為沒有問題。結果,在手中剛一搖晃時,就炸開了。20%的KOH溶液噴了我一臉,更可怕的是,溶液順著桌面進入插座,引起電源短路,然后引發火災。 4、 對于容易爆炸的反應物,如過氧化合物,疊氮化合物,重氮化合物,無水高 人 鹽,在使用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加熱小心,量取小心,處理小心。不要因為震動引起爆炸。舉三個例子如下: 某副教授在有機所進修時,加壓蒸餾一容易分解的化合物,由于加熱沒有控制好,發生爆炸,場面極其血腥。胸口的洞縫了五十多針! 某研究生,在做關于過氧化合物的實驗時,用旋轉蒸發儀濃縮含有過氧化合物的溶液,完畢,不是小心地把空氣放入,而是一下子就通氣,結果由于空氣的撞擊引發爆炸,甲級甲等殘廢。看到的現場的照片是:一截手指頭血淋淋地沾在玻璃上。 (這也是加壓蒸餾通氣時為什么要慢慢來的原因) 某工作人員,在做疊氮化合物的實驗室,反應都處理好了,他覺得反應容器要處理一下,結果在打開瓶塞的時候,一用力,爆炸。 最后是一句忠告,不清楚的實驗,不了解化合物性質的實驗,精神狀態不好時,一 定要當心。 說一個減壓蒸餾的問題吧。 我在對一個取代的苯乙腈產品進行減壓蒸餾時,由于粗品中有一定的NaBr沒有能夠完全除去,所以在蒸餾的過程中可能是由于NaBr的升華,造成了在進行了一段時間后真空度急劇下降,我當時沒有注意到是這個問題。所以,我將近1kg的產品就那樣KO了!悲慘! 因此,提請大家在進行減壓蒸餾的時候一定要多加小心。最重要的一點是:在減壓蒸餾過程中不要離開~!要時刻關注壓力的變化,以便采取積極措施! 我做實驗總是嫌麻煩,不喜歡戴膠皮手套。因為經常使用濃硝酸和雙氧水,已弄到皮膚上就很痛,皮膚不是變白就是變黃。尤其最近關于巨能鈣雙氧水的報道,我真的好害怕那天也因為雙氧水……希望XDJM不要嫌麻煩,一定要愛護自己。 還有在使用高錳酸鉀的時候也要注意類似問題。在醫院的皮膚外科經常會開一些高錳酸鉀作為外用洗滌用藥,醫學名叫pp粉。由此一個PPMM托男朋友從化學系弄了一點回去洗……結果弄到全部變黃了而且很痛,主要是她把濃度配的太大了。引以為戒啊!!用鋁鎳合金滴加濃堿加氫還原,注意滴加速度一定要慢!因為反應強烈放熱,可能會導致暴沸乃至爆炸事故! 另實驗中反應燒瓶里添加物料一定不要超過燒瓶溶劑的2/3.有一次我加多了,結果反應過程中加熱后物料體積增大的有點厲害,全部溢了出來,我的油浴鍋廢了..... 除掉反應后剩余的鈉需要將鈉用無水乙醇處理,以免發生爆炸. 不知道大家的攪拌套管安裝膠皮的時候有沒有出現過失誤,我親眼看見一個同事由于用力過猛被玻璃套管把手扎破,最狠的是一個同事在給冷凝管接皮管時居然把手腕的筋都扎斷了,決不是危言聳聽,這都時血淋淋的現實! 我的同事用玻璃針筒過濾器過濾時玻璃針筒破裂,劃破手掌,差點短掉神經。 化學的危險性特別的大啊,前些天我們實驗室樓上一個兄弟做的疊氮化物,那時是夏天,他一直在室溫下做,也沒什么問題,可是不知道那天怎么了,只是輕輕晃一下就炸的血肉模糊了還幸好他帶了護目鏡,鏡子都碎了,但還好沒有傷到眼睛 所以大家作實驗一定不要報僥幸心理,一定要錯殺一千也不能放過一個啊呵呵千萬要小心 還有最不能讓我理解的是竟有很多研究生能把沒有任何處理的鈉扔到垃圾桶里,我對面那組的實驗室已經發生過兩次火了,都是剛著了我們組的老師看到了,幫他們滅了(他們實驗室竟沒有人)這種低級錯誤可能是很少有人犯吧。 高壓反應釜一定要安裝防爆片; 易燃爆氣體,試漏一定要嚴格(用‘電子鼻’); 用電設備不要自己檢修(我們單位就有人差點送命); 有毒的實驗環境一定要通風良好,戴防毒用具; 實驗室要有良好的實驗習慣,嚴格的操作規程,問責制度 大家在蒸餾或精餾過程中不要忘了開冷凝水,是嚴重一些不起眼的錯誤可能導致不可挽回的損失! 我見過有人在做無水乙醇與金屬鈉反應的實驗之后,把殘余物隨手倒到水槽中,結果沒有反應完全的金屬鈉正好碰到水槽中殘余的酸,發生爆炸性的反應,一個火球飛出來,幸好沒有傷到人!!! 用CaCl2干燥管之前,務必檢查一下干燥管是否是通的。 我就是因為沒有檢查,好幾次回流,溫度上去后,干燥管被上升的熱空氣頂飛,炸裂。幸虧我前世做了很多好事,否則。。。 我一個師弟出力高氯酸銀的時候,瓶口殘留的一點,塞子一磨就爆炸了,還好瓶子里面幾克的東西沒炸,不然他就飛了 大家使用三氯化鋁的時候一定要小心,遇水會強烈反應,甚至爆炸! 做NaH的時候,攪拌不小心,瓶子破了,臺面上又有水,一下子就爆炸了,真的是很危險。 用雙氧水、間氯過氧苯甲酸等氧化劑的時候,后處理一定要加還原劑處理徹底,然后是非常容易爆炸的。 一次做實驗時不小心沾到苯酚,燒掉一層皮,教訓啊!當時還用稀NaOH洗來著。另一次忘了關水,結果第二天發水了。 說起來很慚愧,我也經歷一個差點出事的實驗.我有一次借用別人的懸掛式酒精噴燈時,由于用的時間較長,輸酒精的塑料管(應該是橡膠管的)與噴燈的接口處著火,好在酒精不多了,一邊在管的一端夾死(不讓酒精流出),一邊用一塊大的濕抹布按滅著火處.盡管事故被及時排除,我仍然被嚇出一身冷汗. 做高壓反應實驗的時候,一定不能夠帶壓操作!在動閥門和螺釘時一定檢查放空管是否開啟,不然,可能會飛起來的,十分危險! 大家做實驗一定要仔細,不可麻痹,有次我做減壓蒸餾,沒吧冷凝系統固定牢,結果哦,溶劑從瓶口噴了出來,嗚嗚,產品也被噴出去了! 做過貯氫試驗的LaNi5粉末不要直接倒到垃圾桶,因為顆粒極細容易氧化燃燒,我們試驗室我就見過幾回,還好有人在,不然后果不堪設想。 最好用濕紙包住. 格式反應需無水四氫呋喃,用金屬鈉去水。蒸出來后把燒瓶放置了幾天,誤以為鈉已經全反應,就沒加醇直接加水進去,開始也沒什么異常,過一會,開始冒煙......爆了!幸好只小傷。心有余悸啊! 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用帶火星木條檢驗。由于平時個人的化學實驗素養不怎么樣。都是貪多!我取了三藥匙的過氧化鈉,但是只加入幾滴的水,用帶火星木條檢驗,成功。后來好奇新心起作用,我把帶火星木條伸到試管底部,結果——爆炸!幸好我取試管的時候取的是硬質大試管。否則小命都沒了! 原因是:試管底部還有大量的過氧化鈉和少量的氧氣。把帶火星木條伸到試管底部,首先生成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又與過氧化鈉反應生成氧氣,帶火星木條再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 這樣一下子產生大量氣體就爆炸。 所以我們在做實驗的時候,一定要嚴格按照用量去做。 本來是非常簡單的中學實驗,但是由于用量問題,幾乎要了一個大學生的命! 新的砂芯漏斗使用前必須處理好,否則你就等著聽響吧! 反應液用酸洗以后,如用NaHCO3中和,應先用水洗,不然分液時產生大量的氣體。 在處理干燥劑時一定要小心,不要忙目的通過外觀下結論,一定要弄清楚具體是什么,有一次我處理時看見是失效的氧化鈣,結果里面有鈉,怪怪,差點把小命給賠了。小心,小心,尤其是別人留下的。 丙烯酸也挺危險,上次一個師妹用磨口瓶裝了半瓶,放在了陽光比較強的地方,爆了,差點毀容。 緩慢升溫時切記不要離人,不知毀了我多少實驗!分液漏斗分離熱液旋塞很容易卡死,上個月我捏碎一只,只得在手上貼上多處創口貼,再奮斗三天! 加氫還原是,鈀炭或雷尼鎳一定要當心,不要放在空氣中,我有一次做辛弗林合成時,鈀 碳用乙醇保護時有部分鈀碳露在空氣中造成燃燒,爆炸。多虧當時救的及時否則一噸多的乙醇就在旁邊釜中,后果將不堪設想。各位一定要小心 減壓蒸餾結束后,最好冷卻后去真空。 有個廠就是因為沒冷卻發生暴炸,我也有次著火消化處理食品樣品也要注意,一般用硫酸、硝酸、高氯酸混合酸法消化,消化時一定不要求快,不然處理大量的淀粉類樣品時會發生爆炸。 以無水三氯化鋁作催化劑進行付-克反應,使用回流水吸收放出的氯化氫.一次,反應完成后進行冷卻,溫度從80度降到40度,由于沒有及時排空,水倒流到物料中,結果物料都沖到天花板上了,好嚇人!想起來就害怕.各位要注意產生負壓的情況. 今天我見到了氨基鈉,手冊上說是綠的,可見到的是白的(表面吸潮變成了氫氧化鈉,又跟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了碳酸鈉),硬得跟石頭一樣,我用鐵架臺砸了半天才砸碎。由于表面積變大,又跟空氣里的水分反應,燙死我了。一開始我沒帶手套,手上沾了不少,不過馬上撥下去,沒什么事。即使如此也夠嚇人的,那可是強堿!!!! 三氯化鋁(無水)后處理的時候,遇水生成的氣體是HCL,大家要注意啊 ,我那一次急著回去,加水加急了,好在在通風櫥里,噴的防護玻璃上全是粘呼呼的 在化學實驗室里,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它常常潛藏著諸如發生爆炸、著火、中毒、灼傷、割傷、觸電等事故的危險性,如何來防止這些事故的發生以及萬一發生又如何來急救. 不知道大家的攪拌套管安裝膠皮的時候有沒有出現過失誤,我親眼看見一個同事由于用力過猛被玻璃套管把手扎破,最狠的是一個同事在給冷凝管接皮管時居然把手腕的筋都扎斷了,決不是危言聳聽,這都時血淋淋的現實! 烘滴液漏斗、分液漏斗的時候,最好取下活塞之后烘,否則,由于膨脹系數不一樣,活塞會把漏斗脹破。 1.安全用電常識 違章用電常常可能造成人身傷亡,火災,損壞儀器設備等嚴重事故。物理化學實驗室使用電器較多,特別要注意安全用電。下表列出了50Hz交流電通過人體的反應情況。 為了保障人身安全,一定要遵守實驗室安全規則。 (1)防止觸電 1)不用潮濕的手接觸電器。 2)電源裸露部分應有絕緣裝置(例如電線接頭處應裹上絕緣膠布)。 3)所有電器的金屬外殼都應保護接地。 4)實驗時,應先連接好電路后才接通電源。實驗結束時,先切斷電源再拆線路。 5)修理或安裝電器時,應先切斷電源。 6)不能用試電筆去試高壓電。使用高壓電源應有專門的防護措施。 7)如有人觸電,應迅速切斷電源,然后進行搶救。 (2)防止引起火災 1)使用的保險絲要與實驗室允許的用電量相符。 2)電線的安全通電量應大于用電功率。 3)室內若有氫氣、煤氣等易燃易爆氣體,應避免產生電火花。繼電器工作和開關電閘時,易產生電火花,要特別小心。電器接觸點(如電插頭)接觸不良時,應及時修理或更換。 4)如遇電線起火,立即切斷電源,用沙或二氧化碳、四氯化碳滅火器滅火,禁止用水或泡沫滅火器等導電液體滅火。 (3)防止短路 1)線路中各接點應牢固,電路元件兩端接頭不要互相結觸,以防短路。 2)電線、電器不要被水淋濕或浸在導電液體中,例如實驗室加熱用的燈泡接口不要浸在水中。 (4)電器儀表的安全使用 1)在使用前,先了解電器儀表要求使用的電源是交流電還是直流電;是三相電還是單相電以及電壓的大小(380V、220V、110V或6V)。須弄清電器功率是否符合要求及直流電器儀表的正、負極。 2)儀表量程應大于待測量。若待測量大小不明時,應從最大量程開始測量。 3)實驗之前要檢查線路連接是否正確。經教師檢查同意后方可接通電源。 4)在電器儀表使用過程中,如發現有不正常聲響,局部溫升或嗅到絕緣漆過熱產生的焦味,應立即切斷電源,并報告教師進行檢查。 2.使用化學藥品的安全防護 (1)防毒 1)實驗前,應了解所用藥品的毒性及防護措施。 2)操作有毒氣體(如H2S、Cl2、Br2、NO2、濃HCl和HF等)應在通風櫥內進行。 3)苯、四氯化碳、乙醚、硝基苯等的蒸氣會引起中毒。它們雖有特殊氣味,但久嗅會使人 嗅覺減弱,所以應在通風良好的情況下使用。 4)有些藥品(如苯、有機溶劑、汞等)能透過皮膚進入人體,應避免與皮膚接觸。 5)氰化物、高汞鹽(HgCl2、Hg(NO3)2等)、可溶性鋇鹽(BaCl2)、重金屬鹽(如鎘、鉛鹽)、 三氧化二砷等劇毒藥品,應妥善保管,使用時要特別小心。 6)禁止在實驗室內喝水、吃東西。飲食用具不要帶進實驗室,以防毒物污染,離開實驗室及飯前要冼凈雙手。 (2)防爆 可燃氣體與空氣混合,當兩者比例達到爆炸極限時,受到熱源(如電火花)的誘發,就會引起爆炸。一些氣體的爆炸極限見下表 與空氣相混合的某些氣體的爆炸極限(20度,1個大氣壓下)表 1)使用可燃性氣體時,要防止氣體逸出,室內通風要良好。 2)操作大量可燃性氣體時,嚴禁同時使用明火,還要防止發生電火花及其它撞擊火花。 3)有些藥品如疊氮鋁、乙炔銀、乙炔銅、高氯酸鹽、過氧化物等受震和受熱都易引起爆炸,使用要特別小心。 4)嚴禁將強氧化劑和強還原劑放在一起。 5)久藏的乙醚使用前應除去其中可能產生的過氧化物。 6)進行容易引起爆炸的實驗,應有防爆措施。 (3)防火 1)許多有機溶劑如乙醚、丙酮、乙醇、苯等非常容易燃燒,大量使用時室內不能有明火、電火花或靜電放電。實驗室內不可存放過多這類藥品,用后還要及時回收處理,不可倒入下水道,以免聚集引起火災。 2)有些物質如磷、金屬鈉、鉀、電石及金屬氫化物等,在空氣中易氧化自燃。還有一些金屬如鐵、鋅、鋁等粉末,比表面大也易在空氣中氧化自燃。這些物質要隔絕空氣保存,使用時要特別小心。 實驗室如果著火不要驚慌,應根據情況進行滅火,常用的滅火劑有:水、沙、二氧化碳滅火器、四氯化碳滅火器、泡沫滅火器和干粉滅火器等。可根據起火的原因選擇使用,以下 幾種情況不能用水滅火: (a)金屬鈉、鉀、鎂、鋁粉、電石、過氧化鈉著火,應用干沙滅火。 (b)比水輕的易燃液體,如汽油、笨、丙酮等著火,可用泡沫滅火器。 (c)有灼燒的金屬或熔融物的地方著火時,應用干沙或干粉滅火器。 (d)電器設備或帶電系統著火,可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或四氯化碳滅火器。 (4)防灼傷 強酸、強堿、強氧化劑、溴、磷、鈉、鉀、苯酚、冰醋酸等都會腐蝕皮膚,特別要防止濺入眼內。液氧、液氮等低溫也會嚴重灼傷皮膚,使用時要小心。萬一灼傷應及時治療。 3.汞的安全使用和汞的純化 汞中毒分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中毒多為高汞鹽(如HgCl2入口所致,0.1g~0.3g即可致死。吸入汞蒸氣會引起慢性中毒,癥狀有:食欲不振、惡心、便秘、貧血、骨骼和關節疼、精神衰弱等。汞蒸氣的最大安全濃度為0.1mg?8226;m-3,而20度時汞的飽和蒸氣壓為0.0012mmHg,超過安全濃度100倍。所以使用汞必須嚴格遵守安全用汞操作規定。 (1)安全用汞操作規定 1)不要讓汞直接暴露于空氣中,盛汞的容器應在汞面上加蓋一層水。 2)裝汞的儀器下面一律放置淺瓷盤,防止汞滴散落到桌面上和地面上。 3)一切轉移汞的操作,也應在淺瓷盤內進行(盤內裝水)。 4)實驗前要檢查裝汞的儀器是否放置穩固。橡皮管或塑料管連接處要縛牢。 5)儲汞的容器要用厚壁玻璃器皿或瓷器。用燒杯暫時盛汞,不可多裝以防破裂。 6)若有汞掉落在桌上或地面上,先用吸汞管盡可能將汞珠收集起來,然后用硫磺蓋在汞濺落的地方,并摩擦使之生成HgS。也可用KMnO4溶液使其氧化。 7)擦過汞或汞齊的濾紙或布必須放在有水的瓷缸內。 8)盛汞器皿和有汞的儀器應遠離熱源,嚴禁把有汞儀器放進烘箱。 9)使用汞的實驗室應有良好的通風設備,純化汞應有專用的實驗室。 10)手上若有傷口,切勿接觸汞。 (2)汞的純化 汞中的兩類雜質:一類是外部沾污,如鹽類或懸浮臟物。可用多次水洗及用濾紙刺一小孔過濾除去。另一類是汞與其它金屬形成的合金,例如極譜實驗中,金屬離子在汞陰極上還原成金屬并與汞形成合金。這種雜質可選用下面幾種方法純化: 1)易氧化的金屬(如Na,Zn等)可用硝酸溶液氧化除去。酸洗裝置如圖Ⅰ-5所示。把汞倒入裝有毛細管或包有多層綢布的漏斗,汞分散成細小汞滴灑落在10%HNO3中,自上而下與溶液充分接觸,金屬被氧化成離子溶于溶液中,而純化的汞聚集在底部。一次酸洗如不夠純凈,可酸洗數次。 2)蒸餾 汞中溶有重金屬(如Cu、Pb等),可用蒸汞器蒸餾提純。蒸餾應在嚴密的通風櫥內進行。 3)電解提純 汞在稀H2SO4溶液中陽極電解可有效地除去輕金屬,裝置如圖I-6所示。電解電壓5V~6V,電流0.2A左右,此時輕金屬溶解在溶液中,當輕金屬快溶解完時,汞才開始溶解,此時溶液變混濁,汞面有白色HgSO4析出。這時降低電流繼續電解片刻即可結束。將電解液分離掉,汞在洗汞器中用蒸餾水多次沖洗。 4.高壓鋼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項 (1)氣體鋼瓶的顏色標記 (2)氣體鋼瓶的使用 1)在鋼瓶上裝上配套的減壓閥。檢查減壓閥是否關緊,方法是逆時針旋轉調壓手柄至螺桿 松動為止。 2)打開鋼瓶總閥門,此時高壓表顯示出瓶內貯氣總壓力。 3)慢慢地順時針轉動調壓手柄,至低壓表顯示出實驗所需壓力為止。 4)停止使用時,先關閉總閥門,待減壓閥中余氣逸盡后,再關閉減壓閥。 (3)注意事項 1)鋼瓶應存放在陰涼、干燥、遠離熱源的地方。可燃性氣瓶應與氧氣瓶分開存放。 2)搬運鋼瓶要小心輕放,鋼瓶帽要旋上。 3)使用時應裝減壓閥和壓力表。可燃性氣瓶(如H2、C2H2)氣門螺絲為反絲;不燃性或助燃性 氣瓶(如N2、O2)為正絲。各種壓力表一般不可混用。 4)不要讓油或易燃有機物沾染氣瓶上(特別是氣瓶出口和壓力表上)。 5)開啟總閥門時,不要將頭或身體正對總閥門,防止萬一閥門或壓力表沖出傷人。 6)不可把氣瓶內氣體用光,以防重新充氣時發生危險。 7)使用中的氣瓶每三年應檢查一次,裝腐蝕性氣體的鋼瓶每兩年檢查一次,不合格的氣瓶不可繼續使用。 8)氫氣瓶應放在遠離實驗室的專用小屋內,用紫銅管引入實驗室,并安裝防止回火的置。 5.X射線的防護 X射線被人體組織吸收后,對人體鍵康是有害的。一般晶體X射線衍射分析用的軟X射線(波長較長、穿透能力較低)比醫院透視用的硬X射線(波長較短、穿透能力較強)對人體組織傷害更大。輕的造成局部組織灼傷,如果長時期接觸,重的可造成白血球下降,毛發脫落,發生嚴重的射線病。但若采取適當的防護措施,上述危害是可以防止的.最基本的一條是防止身體各部(特別是頭部)受到X射線照射,尤其是受到X射線的直接照射。因此要注意X光管窗口附近用鉛皮(厚度在一毫米以上)擋好,使X射線盡量限制在一個局部小范圍內,不讓它散射到整個房間,在進行操作(尤其是對光)時,應戴上防護用具(特別是鉛玻璃眼鏡)。操作人員站的位置應避免直接照射。操作完,用鉛屏把人與X光機隔開;暫時不工作時,應關好窗口,非必要時,人員應盡量離開X光實驗室。室內應保持良好通風,以減少由于高電壓和X射線電離作用產生的有害氣體對人體的影響。 記得有一次用熱得快作水浴加熱,接點溫度計設為50度,于是中午開著實驗離開了,下午到實驗室一老師告訴我,水浴鍋里的水蒸干了,結果熱得快燒得短路了,幸好實驗室電路狀況還算良好,自動跳閘了,沒引起太大的問題。于是總結出長時間加熱最好還是能用油浴,但用油浴的話一定要有人看著。我們學校化工學院的研究生作實驗好幾次都是因為中午用油浴加熱時離開實驗室,結果油被引燃,引起火災,為此化工學院已經開除過好幾個學生。 我昨天做了一個實驗:是固體和固體反應,開始我還沒注意到有什么危險,后來我們老師說,這樣極容易發生爆炸,告訴你們我的反應物一個是NaH,雖然過程沒有什么危險,現在想想還有點害怕,當時只有我一個人在,說不好聽的,要是萬一..... 還有,就是現在夏天做完實驗要及時關閉電源,拔掉插頭,我的好幾臺儀器都出故障了.現在都不好用了,耽誤時間啊 真空烘箱使用時發生的問題:物料需要在170-180度烘,由于需要烘的量比較大,為保證溫度場均勻,特定做一個三面傳熱的大真空烘箱,分三層烘,每層都放了溫度計。由于未使用變壓器來控制升溫,而且由于想省時間,先用氮氣置換后幾乎是常壓先升到140度,再抽真空時由于加熱的滯后性,溫度控制不住,超過了200度,達到了真空烘箱的極限,爆炸,當然,是向里爆,沒傷到人,但那一批進口的貴重原料啊(胺類),立馬變成了黑塊。 做電分析時,用到滴汞電極,廢液中有汞,一定要收集好,不要隨便倒入下水道.最近實驗室換水管,發現水池下水處全是汞,工人不懂,結果實驗室一地的汞.要命啊! 用Br2時,千萬不能接觸皮膚. 我有個同學上學作核磁的時候,一不小心把核磁管打斷了。按學校規定要賠一半,要40多元。好傷心啊。另一個同學看斷掉的半根核磁管很好玩,就把它放進核磁儀里,然后就再也拿不出來了。學校的老師查了半天又打國際長途,最后說要拆開儀器才行。那可是日本進口的,又是飛機,又是賓館,還耽誤了半年不能用核磁。別說一半,讓他陪十分之一他也賠不起啊。系主任大筆一揮,一分錢也不用賠了。上一個同學更傷心了。 高級儀器可不是好玩的。 我們有一次在實驗室做雙硫腙比色法測定溶液中剩余的鉛離子和鎘離子的時候,由于這當中要用到氰化鈉,把氰化鈉配制成某種溶液。在配制溶液時不小心把溶液的PH值調低了,結果溶液冒泡,產生氰化氫氣體。幸好我們那個老師搞過這方面的實驗,他有經驗,眼看情況不妙,馬上用氨水中和,才沒有發生事故。呵呵,要是他不在旁邊,我們自己做這樣的實驗,那我們肯定是掛了,上西天。所以提醒大家做實驗時,要充分了解藥品的物性和預計實驗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 做實驗要按規程,減壓一定要用園底瓶,不可用錐形瓶,容易內吸爆炸,如果僅僅是回收溶劑,尚無大礙,如果是旋去溶劑得樣品,萃取整個水浴鍋,工作量………… 有時候文獻不一定完整,如果你按照文獻去做,后果?我曾經按照四面體的一篇文獻做硝化反映,文獻說是一個小時滴完,我就***正兒八經的想1h滴完,我都計算出一分鐘滴多少滴,結果,炸了,***,害死我了,差點破相、改變我的人生觀,原因是沒有觀察溫度,溫度幾乎在5秒鐘之內上升100度,不炸才怪,所以,按照文獻做反應的時候,如有可能,多思考一下,可能文獻寫的比較簡單,不妨做實驗之前多研究討論一下。 3. 切記不可逞能,如果是危險的,但是自己認為難度并不是很難的,自己一時逞能,結果可能會害了自己。我們實驗室水泵經常發生問題,我們自己搗鼓搗鼓,也就不以為然,有一次我爬桌子修水泵,腳下一劃,反正結果是小腿逢了三針,還不敢告訴老板,只是休息了半天,第二天腿以瘸一瘸的就去做實驗了,那個,不是滋味,所以,做實驗,一定要小心,不能逞能。( 1、用燒瓶加熱回流提取質輕易飄浮的藥材時,量比一般可以加的量要少些,不然藥液沸騰時容易將藥材沖到冷凝管,從而堵塞冷凝管下部,直接后果就是:砰! 實驗時一定要常常注意觀察。不能走開時間太長。 3、標簽、記錄千萬要隨時跟上,你認為一定能記得的東東,過兩三天決對在九霄云外了。 4、玻璃管、冷凝管上套膠塞時,一定小心用力,不要用猛力,我身邊有幾個人因為這個導致手流血長流。 每一次錯誤后都要認真找原因,再沒有找到原因前不要急著進行下一次試驗。 2.錯誤發生后不要氣急敗壞,這樣不利于吸取教訓 我在實驗室里的三件寶:筆、紙、簽。 記號筆要隨身帶。燒瓶,燒杯等用一個編號一個,不要怕麻煩,一目了然,總比絞盡腦汁好。 紙最好小本,作一步寫一步,有了靈感馬上記下來。下班前往記錄本上寫。不要明日復明日。 3、簽。有時記號筆寫不了,或是需要保守最好貼上簽,在本上記錄好。日子長了總會有永不住的。 實驗室重要的儀器維護。 不要不出事就什么都好,儀器天天使就正常了,一但出事就不可想象了。 儀器到維修日了一定要叫專業人士,仔細檢查。出現異常現象,聲響,味道一定要好好觀察,及時詢問專業人士,切不可“自以為是”。 一句話實驗室無小事。 小則費錢,大則生命。實在可怕! 三周前我將套在乳膠管上的一個三通玻璃管拔下來的時候,玻璃管裂了,手被劃傷,傷口很深,還有碎玻璃碴在其中。請大家小心,做此類動作一定戴手套或墊白大衣。 做實驗一定要做好記錄,貼好標簽。有的時候覺得自己記住了,偷個懶,結果一轉眼就分不清楚了!有的用記號筆標記的,可是質量不過關,一不小心,遇有機試劑或者水就突然不見了,然后就對N個瓶子想啊想啊…… 請注意午間或夜間電壓、水壓的變化 本人曾做過一段時間的三甲苯的硝化反應,用的是濃硫酸和發煙硝酸,雖然是嚴格按照操作規程,且在加完硝化試劑讓其繼續加熱攪拌趨于平穩后,我才離開實驗室去吃中飯,但等吃完飯回去一看,通風櫥內一片狼籍:里面的硝化物和酸全部被沖了出來,回流冷凝管也被折在了實驗臺上,所幸的是沒有人受傷害。這其中的罪魁禍首是不穩定的電壓:在中午時段關閉了許多儀器,使局部電壓增高,導致加熱裝置在達到設定溫度后還有一段后延,結果才釀成了這樣的結果。所以,提請大家注意中午和夜晚電壓的變化是否會對你的實驗帶來影響。此外,在夜晚進行回流反應時也請注意水壓的變化,以前我也碰到過這樣的情況,容易造成橡皮管沖出而漏水。 在用旋轉蒸發儀蒸除溶劑時,一定要等壓力穩定,溶劑蒸出時,人才能離開。特別是在蒸除象二氯甲烷這樣的低沸點溶劑時,一定要注意保護,否則,終產物掉入水中,那才是欲哭無淚啊 出狀況的是作為保護氣的N2。連續72小時的反應在進行到第二日下午的時候,自認為一切都很穩定了,半小時的晚飯歸來,發現溶劑全被吹干,還好處理及時沒有發生嚴重事故,但我的反應啊徹底泡了湯,欲哭無淚。檢查下來,氮氣瓶的閥門出的問題,半瓶氮氣一股腦兒的沖進反應器。所以由閥門控制的一定要注意控制閥哦! -- 課件29張PPT。實驗安全培訓相關的法律法規1、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0號);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344號令); 《危險化學品登記管理辦法》(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令第35號); 《倉庫防火安全管理規則》(公安部第6號令1990)。2、國家標準: 《常用危險化學品的分類及標志》GB13690—1992; 《常用化學危險品貯存通則》GB15063—1995; 《防止靜電事故通用導則》GB12158; 《易燃易爆性商品儲藏養護技術條件》GB17914—1999; 《腐蝕性商品儲藏養護技術條件》GB17915.1999; 《毒害性商品儲藏養護技術條件》GB17916—1999。發生形形色色的各類事故的主要原因: l、設備的不安全狀態; 2、人的不安全行為; 3、工作環境的不良; 4、勞動組織管理的缺陷。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懸崖 在實驗過程中,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的物質因素,即通常說的不安全因素,就其傷害作用的性質和形式來說,主要有以下5種:A、化學能作用,化學物質作用于皮膚、粘膜、中樞神經、呼吸器官和 血液等,引起各種傷害和中毒。B、熱能作用,人體直接接觸高溫物體,可引起灼傷、燙傷;接觸低溫 環境可引起裂傷、凍傷。C、爆炸作用,這是機械能、化學能和熱能的聯合作用,是破壞威力較 大,事故后果嚴重的潛在危險。如火藥爆炸、容器爆炸等。D、電能作用,接觸帶電物體,電流通過人體而引起電擊或電傷。E、輻射能作用,由電離輻射、電磁輻射而造成的傷害。實驗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對策:設備的本質安全、安全防護裝置、個體防護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防火防毒防爆防電防灼傷預防危險物質、危險裝置 危險物質、危險裝置 實驗室安全事故的預防 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理 實驗室廢棄物的處理目 錄一、危險化學物質危險物質分類強氧化性物質:因加熱、撞擊分解而發生燃燒或爆炸強酸性物質 :與有機物或還原性物質混合而發熱著火低溫著火物質:如黃磷、硫黃及金屬條等因受熱或與氧 化性物質混合而著火自然物質 :有機金屬化合物及還原性金屬催化劑接 觸空氣著火禁水性物質 :鈉、鉀、氨基鈉及鋰鋁氫等遇水反應起火。易燃性物質:乙醚、乙醛等以及石油產品。燃點底,危險性大著火性物質有毒物質:毒氣、毒物、劇毒物及其它有害物質 危險物質、危險裝置二、危險裝置危險裝置類型 安全事故的預防危險物質安全事故的預防:防火、防毒、防爆、防灼傷 準備相應的滅火器材。包括消火砂,石棉布,毯子,各類滅火器材。消火 砂要保持干凈,不得有水浸入。滅火器材要定期檢查、更換,保證處在良 好狀態。滅火器要保證每個人會正確使用。 危險物質的一般注意事項: 1)危險物質要貯藏于陰涼、干燥的地方,避免陽光照射。不得混入異物, 并且與火源或熱源隔開。盡量避免撞擊。 2)貯藏大量危險物質時,必須按有關法令分類保存于貯藏庫內。 3)事先充分了解所使用物質的性狀,對其危險性要心中有數。對不了解的 物質必須進行預備試驗。 4)使用危險物質的時候要做好防護措施。取用危險物質堅持最小量原則。 并且絕對不能直接加熱。禁止用磨口塞的玻璃瓶盛裝爆炸性物質。 5)當危險藥品丟失或被盜時必須及時報告老師。 一、防火、防爆 危險物質的滅火方法及防護常用滅火器及使用范圍火災發生了怎么辦 1、力爭把火災消滅在初起階段,但火勢蔓延無法撲滅時要迅速離開。 3、在逃生時,身上著火怎么辦???? 人身上著火后千萬不能跑,因為越跑火就越旺。跑,不但不能滅火,反而將火種帶到別的地方,還有可能擴大火勢,這是很危險的。應該: (1)盡量先把衣服脫掉,浸入水中或用腳踩滅; (2)如果來不及脫衣服,也可以臥倒在地上,把身上的火苗壓滅; (3)可以跳入附近的水池和水塘內滅火,如果燒傷面積大,就不能跳入水中以防感染; (4)切忌用滅火器直接向著火人身上噴射,因為多數滅火器的藥劑會引起燒傷的創口產生感染。 5、發生火災時人被困在室內怎樣呼救??????? 人被大火圍困在建筑物內向外呼救,外面的人很難聽到。此時此刻被困的人應保持冷靜,臥倒在地面上呼救。因火勢順著氣流向上升,在低矮的地方,可燃物已經燒過或還有未燃燒之處,呼救的聲波可透過這些空隙向外傳出。這樣外界容易聽到呼救聲,能夠及時設法營救。二、防灼傷 除了高溫以外,液氮、強酸、強堿、強氧化劑、溴、磷、鈉、鉀、苯酚、醋酸等物質都會灼傷皮膚;應注意不要讓皮膚與之接觸,使用時就戴上防護手套,尤其要防止濺入眼中。三、防毒有毒物質的分類按照反應速度分類急性中毒:反應很快,很快會不省人事(幾秒鐘至幾天)1,簡單窒息:無法得到足夠的氧氣(如N2濃度過高)2,化學窒息:身體里的氧氣無法正常循環(如CO代替氧氣進入血液)3,麻醉作用:許多有機溶劑會引起這種癥狀4,腐蝕作用:酸、堿對肌體的腐蝕5,過敏和刺激作用:慢性中毒:反應很慢(幾個月至幾十年)經過一段時間,自己才會發現1,致癌作用:如丙稀腈、石棉、苯和氯乙烯是已知的致癌物質2,誘變作用:改變細胞基因3,致畸作用:威脅正在發育的胎兒,使胎兒變成畸形4,生育系統中毒作用:破壞生殖系統5,具體器官中毒:破壞具體器官,如CCl4能引起肝臟的損壞預防中毒控制有毒物進入體內的途徑;實驗前應了解所用藥品的毒性、性能和防護措施;使用有毒氣體(如H2S, Cl2, Br2, NO2, HCl, HF)應在 通風櫥中進行操作;苯、四氯化碳、乙醚、硝基苯等蒸汽經常久吸會使人嗅覺減弱, 必須高度警惕;有機溶劑能穿過皮膚進入人體,應避免直接與皮膚接觸;劇毒藥品如汞鹽、鎘鹽、鉛鹽等應妥善保管;特別有害物質通常多為積累毒性的物質,連續長時間使用時必 須十分注意。實驗操作要規范,離開實驗室或使用腐蝕性物質后要洗手、漱 口、洗臉。實驗室中危險裝置安全事故的預防:一、電氣裝置由電而引起的觸電、火災及爆炸等事故防止火災、爆炸事故1、定期檢查清潔設備。2、開關及發熱設備附近不能放 置易燃物或可燃物。3、實驗前預先考慮到停電停水 的相應措施。4、滅火時先斷電,不能用水滅火。二、高壓裝置氣體鋼瓶的識別(顏色相同的要看氣體名稱) 氧氣瓶 ? 天藍色; 氫氣瓶 ? 深綠色; 氮氣瓶 ? 黑色; 純氬氣瓶 ? 灰色; 氦氣瓶 ? 棕色; 壓縮空氣 ? 黑色; 氨氣瓶 ? 黃色; 二氧化碳氣瓶 ? 黑色。 化學實驗常用到高壓儲氣鋼瓶和一般受壓的玻璃儀器,使用不當,會導致爆炸,需掌握有關常識和操作規程。三、加熱、冷卻裝置加熱裝置:電爐、油浴、烘箱、馬弗爐使用液化氣體時是注意:防凍傷、防爆炸、防窒息做好防護工作室內通風良好不能放入密閉容器中四、高能裝置紫外燈:防止紫外線對人體的傷害五、玻璃器具大多數室由于玻璃破裂而造成的割傷或燒傷注意事項:1)使用前要仔細檢查,避免使用有裂痕的儀器!特別用于減壓、加 壓或加熱的場合。2)吸濾瓶及洗瓶等厚壁容器不能加熱。3)反應加料時,固體物要慢慢滑入。4)反應體系不能密閉。六、實驗室常見事故溶劑處理方面的潛在危險。A、溶劑無水處理前,一定要預處理 對于低沸點的溶劑,如乙醚,正戊烷等一要先用干燥劑預先干燥,然后再加入鈉絲進行回流,并且加熱不能過快過高。因為,一旦溶劑里面的含水量過大,那么生成氫氣很劇烈的話,溶劑極易沖出體系,然后遇見明火或正在加熱的電阻絲,發生爆炸。這一點在有機所是有先例的,當時的慘狀是,爆炸的沖擊波從三樓沖到頂樓,把通風裝置炸的粉碎。包括對面實驗室的整扇窗都被推倒。 對于醚類溶劑,如果生產時間較長,或者久置不用的話,一定不要震動,同時要加入還原劑,除掉生成的過氧化合物。有一個博士生,在處理久置不用的處理THF的裝置的時候,剛一拔磨口活塞,就發生爆炸,滿臉血肉模糊。 用鈉處理的溶劑和鹵代烷溶劑處理裝置不能公用一個與大氣相連的裝置。有些同學為省事或節約空間,把所有溶劑處理裝置中保證與大氣相通的的裝置相連,這樣做的危險是很可能如果鹵代烷,特別是二氯甲烷,加熱的時候溫度較高,無法冷凝下來,這樣,有可能密度較大的鹵代烷就會順著相同的管道,進入用鈉絲干燥的溶劑的體系。一旦出現這樣的事情,肯定是爆炸。大家知道,鹵代烷在金屬鈉的作用下的偶聯反應非常劇烈。有機所里一天內連續發生的兩起重大安全事故。 某博士生在使用過氧乙酸的時候,沒有帶防護眼鏡,結果過氧乙酸濺到眼睛,致使雙眼受傷,腫得到現在還不能睜開,還不知道以后會怎樣。另一個博士生在使用三乙基鋁的時候,不小心弄到了手上,由于沒有帶防護手套,出事后也沒有立刻用大量清水沖洗,結果左手皮膚嚴重燒傷,需要植皮。 兩起事故都有一個共同點:麻痹大意,不按照安全規則操作。如果帶了防護眼鏡, 手套的話,后果就不會這么嚴重。B、 廢溶劑的處理,絕對不要發生酸性液體和堿性液體,氧化性液體和還原性液體的混裝。這樣非常危險。在有機所,廢液桶爆炸不是一次兩次。對于SOCl2, PCl5, PCl3絕對不能未經處理就放入廢液桶,后果也很危險。 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理一、化學藥品中毒時的應急處理方法沾著皮膚時的應急處理方法 1).用自來水不斷淋濕皮膚。 2).不要使用化學解毒劑。 進入眼睛時的應急處理方法1)撐開眼瞼,用水洗滌5分鐘。2).不要使用化學解毒劑。 二、燒傷應急處理方法 燒傷時,必須進行長時間的冷卻。至少連續冷卻30分鐘至2小時左右。冷卻水的溫度在10~15℃為合適 。對不便洗滌冷卻的臉及身軀等部位,可用經自來水潤濕的2~3條毛巾包上冰片,把它敷于燒傷面上。 嚴重燒傷時,應用清潔的毛巾或被單蓋上燒傷面,如果可能則一面冷卻,一面立刻送醫院治療。 決不可在燒傷面上涂油或硫酸鋅油之類東西,否則容易被細菌感染 。 消毒時要用洗必泰或硫柳汞溶液,不可用紅汞溶液,因涂紅汞后,很難觀察傷面。 三、由冷凍劑等引起的凍傷的應急處理 把凍傷部位放入40℃(不要超過此溫度)的熱水中浸20~30分鐘。 四、由玻璃等東西造成的外傷的應急處理 可利用壓迫法進行止血。由玻璃碎片造成的外傷,必須先除去碎片。 五、觸電的應急處理1).迅速切斷電源。利用絕緣物,把觸電者拉離電源。2).把觸電者迅速轉移到附近適當的地方,解開衣服,使其全身舒展。3).不管有無外傷或燒傷,都要立刻找醫生處理。4).如果觸電者處于休克狀態,要毫不遲疑地立即施行人工呼吸或心臟按摩。實驗室廢棄物的處理A、有機廢液類 1)含鹵素有機溶劑類 2)不含鹵素非水溶性有機溶劑類 3)不含鹵素水溶性有機溶劑類實驗室廢液分類:B、要選擇沒有破損及不會被廢液腐蝕的容器進行收集。將所收集的廢液 的成份及含量,貼上明顯的標簽,并置于安全的地點保存。特別是毒 性大的廢液,尤要十分注意。 注意事項:A、實驗室廢棄物依不同性質進行分類收集 下面所列的廢液不能互相混合: ①過氧化物與有機物;②氰化物、硫化物、次氯酸鹽與酸;③鹽酸、氫氟酸 等揮發性酸與不揮發性酸;④濃硫酸、磺酸、羥基酸、聚磷酸等酸類與其它 的酸;⑤銨鹽、揮發性胺與堿。1.實驗前必須作好周密的準備 實驗前,要對所用的實驗裝置及藥品等進行認真的檢查。按照實驗的要求作好充分的準備工作。衣著合適,做好個人防護 2.要遵照導師的指導進行實驗,決不可隨意蠻干。不可獨自 進行實驗3.必須經常估計到實驗的危險性4.必須充分作好發生事故時的預防措施并加以檢查之后才能 開始實驗。實驗前,要先了解清楚需要關閉的主要龍頭、電氣開關,滅火 器或急救用的噴水器的位置及操作方法 。清理好萬一發生事故時退避的道路,明確急救方法和聯絡信號 等事項 。5.不可忽視實驗結束后的收拾處理事宜。特別不可忽略回收 溶劑和廢液、廢棄物等的處理 實驗應注意的基本事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化學試驗安全手冊.doc 實驗安全事故實例.doc 實驗安全培訓.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